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2-05 08:28:39 教案

實用的中班教案[推薦]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中班教案[推薦]

中班教案 篇1

  設(shè)計意圖:

  幼兒教育提倡“讓幼兒園的每面墻壁都說話”,幼兒園里的樹就是一種現(xiàn)成的活教材,一種會說話的自然墻,因此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資源,因地制宜的設(shè)計一系列的符合小朋友認識特點的活動,有其必要性和現(xiàn)實性。不僅使小朋友能在以后的戶外活動更多的與環(huán)境產(chǎn)生互動,而且也體現(xiàn)了環(huán)境與教育的互動性。

  主題活動目標:

  1、認識樹的名稱和對應(yīng)的字寶寶。

  2、學習統(tǒng)計和測量,發(fā)展幼兒的科學能力。

  3、充分感受幼兒園的美,體驗幼兒園的美。

  4、激發(fā)孩子愛樹、愛幼兒園的情感,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的'環(huán)保意識。

  主題內(nèi)容:

  活動一:每棵樹都有名字

  活動目標:

  1、認識樹的名稱和文字。

  2、培養(yǎng)對文字的興趣。

  準備:

  有關(guān)的字卡兩套,一套貼于樹干上

  活動指導:

  1、認讀樹的名稱字卡

  師:幼兒園里有許多樹,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幼:我知道,有好幾棵芒果樹

  幼:有一棵小的枇杷樹(其它的樹小朋友都不認識)

  師:幼兒園里的樹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一樣。

  它們是南洋衫、芒果樹、假檳榔、桑樹、象牙紅、玉蘭樹、榕樹、楊桃、菠蘿蜜、番石榴、側(cè)柏、枇杷樹(老師邊說邊出示字寶寶卡片)

  2、帶孩子散步,對應(yīng)認讀。

  師:看,樹朋友把它們的名字告訴我們了,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引導孩子把樹與文字對照認識)

  2、游戲:看誰說得對

  規(guī)則:老師出示字卡,比一比誰先找到樹。

中班教案 篇2

  設(shè)計意圖:

  把廢舊可樂瓶和紙制圓錐體進行巧妙的組合,變成一個能飛上天的小火箭,這種活動對于好奇、好問的中班幼兒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設(shè)計者正是利用這種吸引力,來激發(fā)幼兒強烈的探索欲望和探索興趣。整個教學活動滲透著幼兒主動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的理念,充分體現(xiàn)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這樣一種和諧的師幼互動關(guān)系。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2、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

  1) 小火箭人手一個(大可樂瓶上蓋一個紙做的.圓錐體)。

  2) 在活動室柱子或墻面上做好不同高度的標記。

  2、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對空氣已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活動過程:

  1、 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 提供可樂瓶及紙制圓錐體,讓幼兒自由嘗試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提問:你用什么方法使小火箭上天?

  2) 幼兒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種方法。

  提問: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3) 幼兒驗證性實驗。(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cè),小火箭就會飛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 提問:為什么我們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飛起來?到底是誰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2) 幼兒蓋上瓶蓋,再用力拍瓶子。

  提問: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為什么?

  3、競賽游戲:火箭發(fā)射

  要求幼兒以柱子或墻面上不同高度的標記為參照物,比比誰的小火箭飛得高。

  1)分組輪流進行火箭發(fā)射。

  2)每組的勝者再進行比賽。

  延伸活動:

  提問:為什么有的小火箭飛得高,有的小火箭飛得低呢?

中班教案 篇3

  情況分析: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幼兒通常都會注意到生字中出現(xiàn)與學過的字中偏旁相同或樣兒類似的字,有時還會混淆,這無疑對識字教學產(chǎn)生了小小的阻礙,但同時也是一個啟發(fā),為何不利用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和漢字特有的結(jié)構(gòu)反過來幫助孩子認識漢字呢,例如:有些偏旁相同的漢字本身就有一定的聯(lián)系,“桃、樹、橘、林”這些字都以“木”為偏旁,而且都與“木”有關(guān)。在教孩子認識字的同時,又讓孩子區(qū)分了這些字,也培養(yǎng)了孩子對識字的興趣。

  活動內(nèi)容:識字活動——與木有關(guān)的字

  活動目標;

  一、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及培養(yǎng)思維的流暢性。

  二、通過活動讓幼兒理解“木”字作偏旁的字一般都與樹木有關(guān),初步認識漢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

  三、培養(yǎng)幼兒學習漢字的興趣。

  一、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發(fā)展幼兒思維反應(yīng)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一)柳樹、桃樹、松樹、楓樹等的`圖片若干;“柳樹、桃樹、松樹、楓樹”的大字卡一套;自制(柳樹、桃樹、松樹、楓樹)多媒體圖片;森林、桌椅、李、橘的大字卡一套,一個很大的木字;自制小珍珠若干;自制兒歌大掛圖一幅。

  (二)、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認識理解了一些木字旁的字。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多媒體圖片,讓幼兒逐一說一說上面的內(nèi)容。

  師:請小朋友們看幾棵樹,然后說一說它們都是些什么樹?(柳樹、桃樹、楓樹、松樹)

  二、猜謎語,學字寶寶。

  1、師:小朋友們都能很快的說出這些樹的名稱,那是因為每棵樹都有不同的樣子,接下來,老師要給小朋友們猜謎語,謎底就是這些樹中的一種,看看誰先猜出來。

  謎語:什么樹愛梳麻花辨兒(柳樹)

  什么樹愛掛亮寶石(桃樹)

  什么樹愛搖小紅旗(楓樹)

  什么樹愛舉小寶塔(松樹)

  幼兒猜對后將原來掩著的謎底翻過來,帶領(lǐng)幼兒朗讀。

  2、分組讀:“伸長脖子”朗讀游戲。

  教師拿著字寶寶帶領(lǐng)幼兒熟悉,每到一組幼兒面前,故意將字寶寶離幼兒一段距離,要求幼兒不能離開座位可以伸展身體地讀,在讀的過程中轉(zhuǎn)換聲音的大小來吸引幼兒朗讀的興趣。

  三、找到字寶寶的共同的地方,引出它們是一些與“木”字有關(guān)的字寶寶。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的看一看,這些字寶寶之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2.讓幼兒了解火災發(fā)生的幾種原因,懂得如何防范;3.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及技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圖片、玩具、毛巾、電話、幾種防火安全標志。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是防火;2.難點是自救。

  活動過程

  1.從一些物品中找出幼兒不能玩、易引起火災的東西,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2.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說出火災的危害;鸩粌H能燒毀房子,燒傷人,還會燒毀森林,污染空氣。

  3.通過課件,引導幼兒說出預防火災的方法,認識“防火”標志。

 、兕A防火災,小朋友們不能隨便玩火;②蚊香不能靠近容易著火的`物品;③不能隨便燃放煙花爆竹;④小朋友不能玩未熄滅的煙頭,見了沒熄滅的煙頭應(yīng)及時踩滅;⑤認識“嚴禁煙火”的標志。

  4.簡要說出火的用途,消除幼兒懼怕火的心理壓力。

  5.讓幼兒初步掌握幾種自救逃生的方法與技能。萬一著小火了怎么辦?著大火了呢?困在房間里?公共場所著火怎么辦?

  6.游戲:“安全防火自救”游戲。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遇火不懼怕、不慌張,提高幼兒防火自救的能力。

  活動延伸:

  認識標志,設(shè)計標志。讓幼兒為不同的場所設(shè)計并張貼相應(yīng)的“禁止煙火”“當心火災”等標志。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體驗物體遠與近的空間位置關(guān)系,理解遠與近的空間概念。

  2、有一定的觀察比較能力。

  3、能仔細地聽清口令進行操作。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體會數(shù)學的生活化,體驗數(shù)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接觸過遠與近的概念。

  2、物質(zhì)準備:

  教具:冬娃娃和雪花。

  學具: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1、冬娃娃和雪花教師出示冬娃娃和雪花,引導幼兒向冬娃娃問號,告訴幼兒冬娃娃要和大家玩游戲,請幼兒閉上眼睛。

  教師將冬娃娃放在離幼兒近的地方,將雪花放在離教師近的地方,請幼兒說一說誰離冬娃娃近,誰離雪花近。

  將冬娃娃和雪花的位置對調(diào),再請幼兒說一說誰離冬娃娃近誰離雪花遠。

  2、小組操作活動。

  帶領(lǐng)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引導幼兒指一指離小雪人最近的是誰?離房子最近的是誰?離房子最遠的是誰?

  請幼兒對同伴交流自己的經(jīng)驗,正確感知理解遠與近的空間關(guān)系。

  3、活動評價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在集體面前大聲地講述。

  表揚能認真傾聽別人講述,且能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活動的幼兒。

  重點、難點:通過比較體驗物體遠與近的空間位置關(guān)系,理解遠與近的空間概念。

  課后反思:

  音樂《小雪花》是我們教研組的音樂課,由邵老師執(zhí)教。這首歌又簡單又好聽,孩子們非常的喜歡。其實孩子們很喜歡雪花,只是南方下雪的機會很少,孩子們對于雪的美好的記憶不是很多。但是邵老師配上了帶有動畫效果的雪景視頻,一下子激活了孩子的靈感。特別是讓孩子表演下雪的情景時,孩子們做得都是有模有樣,他們很喜歡做下雪時的動作,雙手往下滑落時各個手指翹翹的,很有節(jié)奏感。同時,邵老師也請了一部分幼兒讓他們在前面表演。當最后一句歌詞“告訴你,告訴他,冬天來到了”時,孩子們真正體驗到冬天終于來臨了的喜悅之情。

  對于音樂活動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們大膽的去表演,有些孩子會在表演的同時,會跟著老師不由自主一起唱歌。這充分說明了孩子的喜愛之情。邵老師整節(jié)課上的都比較順利,唯一不足的是最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第一次游戲時,孩子們只是跟著老師,沒有放開來玩,邵老師意識到可能是自己沒有交代清楚,于是又進行了補充,第二次游戲時,孩子們就比較活躍。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名稱:《噓,我們有個計劃》

  適用班級:中班語言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繪本中的畫面,能大致說出畫面中的內(nèi)容;

  2.結(jié)合情境,感受不同畫面所表達的不同含義;

  3.體會愛護動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感受不同畫面所表達的不同含義

  活動難點:仔細觀察畫面并說出大致內(nèi)容

  活動準備:

  一體機、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主題: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潘老師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有的時候不需要我說話,你也能知道我想說什么,我們來試試看!”

  2.師生互動:

  第一次教師做手勢(起立、轉(zhuǎn)圈、坐下)

  第二次互動(教師加快手勢速度)

  ——“那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剛才老師都沒有說話,但是你們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我要說什么,是嗎?”

  二、觀察畫面,理解繪本內(nèi)容:

  ——“噓!這個動作代表什么意思?”

  1.教師出示PPT,講述故事開始部分(獵人開始計劃):

  ——“森林的夜晚靜悄悄,你們瞧!1.2.3,來了幾個人?這三個人想干什么?”

  教師小結(jié):像這樣拿著工具,專門去抓獵物的人,我們就叫他獵人。這三個獵人他們就想趁著晚上,悄悄地去森林打獵。

  ——“哎?有個小孩兒悄悄地跟在后面。小孩兒在干什么?這三個獵人怎么了?”

  教師小結(jié):這三個獵人都沒有說話,但是你們從他們的動作就知道,原來他們在說‘噓,噓,我們有個計劃!’

  2.講述故事第2段(獵人第1次行動):

  ——“他們?nèi)プB的時候,動作是什么樣子的?”(個別幼兒模仿)

  ——“剛才有小朋友模仿了獵人的動作,有沒有人把剛才的`動作說出來?”

  ——“三個獵人準備好后,就要開始行動了,但是三個人一起走,就需要有人來喊口令,這樣他們的動作就可以保持一致,踮起腳,慢慢走;踮起腳,慢慢走;踮起腳,慢慢走!停!一,二,三,上!”

  ——“小孩兒去哪兒了?他在干什么?”(在和小鳥打招呼)

  3.繼續(xù)播放PPT(獵人第2次行動):

  ——“三個獵人又來了,跟小孩兒說了什么話?誰來說一說?”

  ——“原來三個獵人在說:‘噓,噓,我們有個計劃!’有了計劃,就要開始行動!這次和上一次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先說說一樣的地方是什么?”

  ——“獵人又開始了行動,踮起腳,慢慢爬;踮起腳,慢慢爬;踮起腳,慢慢爬。停!一,二,三,上!”

  ——“哎呀!人?鳥?那小孩兒呢?”(和小鳥打招呼)

  4.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獵人第3次行動)

  ——“三個獵人說了什么?”(第1個獵人說?第2個?第3個?)

  ——“獵人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可以用哪幾個字表示?動作是快還是慢?”

 。ㄕ菊竞,慢慢劃;站站好,慢慢劃;站站好,慢慢劃。)

  ——“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他們行動了3次,最后都失敗了呢?什么原因?”

  5.揭曉答案:

  ——“原來小孩兒在喂鳥?!來了1只鳥,2只鳥,3只鳥……越來越多的小鳥來到了小孩兒的身邊,小孩兒給小鳥喂食,小鳥給小孩兒唱歌,和小鳥做朋友的感覺真好!可是……”

  ——“這三個獵人想干嘛?”

  6.經(jīng)驗遷移:

  ——“剛才我聽到有小朋友說可以讓小鳥把他們圍起來,那我們來數(shù)口令,還記得口令是什么嗎?(一,二,三,上!)說到‘上’的時候,大家一起用力把獵人搖下來,好嗎?”

  ——“獵人連忙拉著小孩兒逃了,逃的時候,獵人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松鼠)

  ——“那你們來問問獵人:獵人獵人,抓不抓?獵人說:不抓不抓,松鼠我不抓,快點逃回家!”

  ——“哎?又看見了誰?(小鳥)那你們再來問問獵人:獵人獵人,抓不抓?獵人說:不抓不抓,小鳥也不抓,快點逃回家!”

  ——“你覺得獵人還會看見誰?”

  三、結(jié)束活動:

 、俪鍪竟适陆Y(jié)尾PPT:

  ——“獵人們終于逃到了家里,很快,獵人們又有了新的計劃,你覺得這次的計劃是什么?”

  ——“獵人們在想:哎?剛才3次的計劃都失敗了,小孩兒和小鳥干什么了?他們變成了什么?(做朋友)到底是和小鳥做朋友好呢?還是抓鳥好呢?如果和小鳥做朋友,那獵人們會有什么新的計劃?”

  教師小結(jié):有可能和小孩兒一樣,給小鳥食物,也有可能會和小鳥道歉……這些都是愛護小鳥,和小鳥做好朋友的。

 、诮Y(jié)束活動:

  ——“你想給這個故事,取個什么名字呢?”(幼兒自由表述)

  ——“老師這里也有一些食物,那我們也出去找一找小鳥,和小鳥做朋友吧!”

  活動延伸:

  1.圖書區(qū):繼續(xù)鞏固繪本內(nèi)容《噓,我們有個計劃》 ;

  2.運用一體機欣賞動物圖片,進一步激發(fā)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3.家園共育:回家后將故事與家人進行分享,也可以進行親子閱讀;………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比較5以內(nèi)數(shù)量的多少。

  2.能運用對應(yīng)排列的方法判斷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動中學會等待和輪流。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物聯(lián)歡會。

  2.不同顏色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搿?/p>

  比比誰的反應(yīng)快:出示兩組物體不一樣多的圖片,請幼兒快速判斷:如果一樣多,就把手舉過頭頂;如果不一樣多,就用手抱住膝蓋。

  二、感知5以內(nèi)的數(shù)量。

  師:“動物王國要舉行聯(lián)歡會,這幾天長頸鹿和大象可忙壞了。大象力氣大負責吹氣球,瞧,它吹了好多氣球。”(出示紅氣球5個、綠氣球4個)

  提問:

  1.紅氣球和綠氣球,誰多、誰少?”

  2.你是怎么知道紅氣球多、綠氣球少的?”(看的、數(shù)的……)

  師:“到底誰多誰少呢?我們給它們排隊比一比!

 。▋煞N顏色的氣球一一對應(yīng)擺放,再次引導幼兒觀察并點數(shù)驗證誰多誰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兩組物體數(shù)量相等。

  師:“長頸鹿脖子長,它負責掛燈籠,它第一次掛上了5個紅燈籠,第二次掛上了4黃個燈籠”(兩排對應(yīng)排列)

  1.兩次掛得是否一樣多?多(少)多少?

  2.怎樣才能使兩次掛得數(shù)量一樣多?(啟發(fā)幼兒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們的數(shù)量相等。)

  3.5個紅燈籠去掉1個是幾個?4個紅燈籠和4個黃燈籠誰多誰少?(一樣多)

  四、操作活動。

  師:“為了招待客人,它們還準備了許多積木。它們分別是什么顏色的(紅、綠、黃),這些不同顏色的積木也想來比多少,怎么辦?”(引導幼兒輪流操作擺放。)

中班教案 篇8

  設(shè)計意圖

  影子是幼兒所熟悉的,他們在游戲中奔跑著、尋找著、追逐著,在找找玩玩中,對影子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幼兒喜歡在教室里選擇教師提供的自制影子游戲材料,玩手影游戲。因此,抓住幼兒的興趣點,選擇了影子的內(nèi)容。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比較,探索影子的特征,體驗和同伴一起玩科學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與光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影子的特征。

  2、樂于對影子進行觀察比較,體驗發(fā)現(xiàn)相同與不同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玩過找影子游戲

  2、物質(zhì)準備:粉筆

  活動過程

  一、觀看手影PPT,激發(fā)幼兒對影子的興趣。

  1、提問:你們玩過手影游戲嗎?會做什么?

  2、出示影子ppt,提問:這是什么?怎么看出來的?

  3、出示手做影子的ppt,提問:它們是用什么做出來的?

  4、你在哪里見過影子?

  二、戶外玩“影子”游戲,感知影子的特征。

  1、游戲“找影子”,感知影子和光的關(guān)系。

  幼兒探索并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重點觀察:哪里有影子,哪里沒有影子

  師生小結(jié):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2、游戲“看影子”,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

  幼兒在陽光下觀察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樣的。

  提問:

  你站在陽光下,看看影子形狀、顏色是什么樣子?

  你站在陽光下不斷變換動作,看看影子的形狀、顏色有什么變化?

  師生小結(jié):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狀會變;影子是跟著我們一起變的。

  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提問:自己和影子有什么不同?

  師生小結(jié):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個輪廓,有好多東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通過幼兒之間合作畫影子,進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

  幼兒互相合作,擺自己喜歡的造型畫影子。

  小結(jié):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個物體的輪廓,但影子很有趣,會變、會動。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

  3、游戲“捉影子”。體驗玩影子游戲的快樂。

  三、集體分享,觀察影子的不同造型,體驗創(chuàng)造影子的快樂。

  1、出示戶外畫影子的照片,提問:

  “猜一猜這是誰的影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喜歡那個影子,一起來做一做。

  2、師生小結(jié):影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在有光的時候出現(xiàn)。

  五、活動延伸找影子:找一找,還有什么地方、什么東西有影子。

  活動反思與建議

  影子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xiàn)象,幼兒也喜歡玩有關(guān)影子的游戲。活動中我不斷的以問題游戲的情節(jié)貫穿,引導幼兒在游戲中自我發(fā)現(xiàn),通過自己的探索、比較、觀察發(fā)現(xiàn)影子的特征,感受科學探索游戲的快樂,養(yǎng)成喜歡探究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