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3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了解和正確對待換牙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1、牙齒示意圖一份。
2、故事《換牙》。
教學過程:
一、丁丁擔心啥。
1、有個小朋友叫丁丁,一天早上他的牙齒搖動了
2、教師接著講述故事前半部分(開頭至……就用手輕輕地碰碰牙齒).
3、丁丁為什么以為牙齒爛掉了
二、不看也知道。
1、皮膚有一樣了不起的本領,它碰到一樣東西,不用眼睛幫忙,就能“猜”出是什么。
2、每組派一名幼兒來摸紙盒中的`物品,并說出物品名稱或種類,教師取出該物品驗證猜測是否正確。
3、每組一只紙盒,輪流蒙眼觸摸盒中物品,說說名稱或名稱。
4、取出盒中物品,用其接觸其他身體部位上的皮膚,說說有什么感覺。
三、好像長了眼睛。
1、皮膚很神奇,好像長了眼睛一樣。我們來看看誰的皮膚更神奇。
2、幼兒兩兩結伴,幼兒甲在幼兒乙背上用手指畫簡單的圖形(或寫字、寫數(shù)字)乙在紙上記錄甲所畫的圖形。然后,兩人對換。
3、連續(xù)進行幾次,看看誰的感覺更準,能把畫在背上的簡單圖形正確地記錄下來。
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課程中,數(shù)學活動比較抽象,幼兒難以理解和運用的。我認為,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只有找到數(shù)學知識與幼兒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對數(shù)學的探索興趣和認知發(fā)展。所以我設想:可不可以在故事載體中整合多元信息,在幼兒感興趣的故事中找到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切入點?《春天的電話》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童話故事,故事中小動物用打電話的方式向各自的好朋友報告了春天來臨的信息及春天萬物欣欣向榮的美好景象。為此我設計了“打電話”為主線的綜合活動,通過破譯“小動物電話號碼”的方式,開展了一系列的數(shù)學探索活動。幼兒的思維也將在活動中自然地實現(xiàn)由“抽象化的數(shù)字”到“具體化的食物”這一轉變過程。這樣既鞏固了已有的`經驗,又拓展了新的生活經驗。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的數(shù),能夠不受物體的大小及排列方式的影響準確的判斷物體的數(shù)量。
2、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發(fā)展幼兒的觀察、點數(shù)能力以及思維抽象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的卡片、數(shù)字卡片、《找春天》課件、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找春天》,引起幼兒興趣,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冬眠的小熊被春雷驚醒了、冰雪融化了,小草變綠了、花兒也開了……
二、幼兒根據(jù)故事,實踐操作。
1、欣賞故事第一部分,師幼一起破譯小松鼠家的電話號碼的第一位數(shù)。
2、幼兒實踐操作剩下的。
加強理解“什么都沒有時”用數(shù)字0表示。
幼兒動手操作破譯小公雞家的電話號碼。
理解物體的數(shù)量是不受大小、顏色影響的。
3、欣賞故事第二部分:幼兒比賽破譯小公雞家的電話號碼。通過8和5在顏色及排列方式的不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數(shù)的守恒。
4、通過不同物體不同形狀數(shù)量的比較,幼兒并實踐操作,使幼兒感知物體的數(shù)量不受形狀、排列方式的影響。
三、討論,拓展
比較兩組小動物的電話號碼,老師引領,提升幼兒對比、歸納總結能力。同時結合實際生活(如:車牌號、樓牌號、門牌號等與幼兒生活密不可分的數(shù)字)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字的探索興趣。
【活動延伸】
找一找數(shù)字在生活還運用在哪些地方,破譯出老師的電話號碼,打電話告訴老師。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本活動是根據(j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中的數(shù)、量、形、物體、空間、時間等等現(xiàn)象發(fā)生興趣。為此,就讓幼兒通過游戲、操作、探索來對形體進行等分。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逐漸加深,并支持、鼓勵幼兒獨立、做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來完成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物體進行等分的興趣。
2、讓幼兒理解四等分的含義,學習將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和組成。
3、提高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判斷推理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字的認識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道理。
活動準備
教具: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大卡紙,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圖片ppt,已經等分的紙片,固體膠
學具: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以小狗分匹薩的情景作為導入,復習圖形二等分的方法。
二、基本部分
(一)實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問題,讓幼兒思考圓形四等分的.方法。
2、教師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讓幼兒學習通過二次對折得到四等分。
3、教師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義,即把一個物體分成一樣大的四份。
(二)圖形四等分
1、分發(fā)正方形的紙,讓每位幼兒動手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啟發(fā)幼兒想出不一樣的分法。并讓幼兒講一講他們是怎樣分的。
3、通過邀請幼兒代表將長方形用上面的幾種方法進行四等分,總結將圖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兒鞏固理解四等分的含義。
4教師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圖形,讓幼兒判斷四等分。
(三)比較整體與部分的大小,部分拼成整體
1、以圓形為例,比較等分前后整體與部分的大小,感知整體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體。
2、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和其四等分,幼兒動手操作將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來的整體。
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四等分的含義,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和組成。
2、延伸:讓幼兒思考如何把圖形進行八等分。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shù)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