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4-02-25 07:58:51 教案

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借助手偶理解記憶歌詞,用自然的聲音歌唱。

  2、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培養(yǎng)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小雞小鴨一起游戲及朋友間的友情。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認識小雞小鴨;知道小雞和小鴨是怎么叫的。

  2、物質材料準備:小雞小鴨手偶各一個;座位分成兩組;錄制好的鋼琴伴奏;兩個自制蛋寶寶。

  活動過程:

  一、律動并出示蛋寶寶,引出主角。

  1、讓我們一起來動一動吧。úシ拧缎⌒〉皟喊验T開》)

  2、出示兩個蛋寶寶,激發(fā)幼兒興趣。

  猜猜這兩個蛋寶寶里面會是誰呢?(兩個蛋分別變出小雞和小鴨手偶)

  二、理解記憶歌曲內容,學習歌曲。

  1、小雞小鴨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碰在一起會干什么呢?寶寶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

  教師邊演示手偶邊有節(jié)奏地朗誦歌詞。

  2、小雞小鴨碰在一起后,它們是怎么說的?它們在一起做了什么?

  3、教師邊演示手偶邊演唱。(播放鋼琴伴奏)你會跟著小雞小鴨一起來唱這首歌嗎?

  4、小鴨小雞一同唱歌一同游戲,心情是怎樣的?我們用怎樣的聲音來演唱呢?(復習1遍)

  三、多種對唱促進交流,創(chuàng)編歌曲。

 。ㄒ唬┕膭钣變哼叧呑鰟幼鳌

  我看見有的小朋友還會用小手變成小雞和小鴨唱歌呢,怎么變的`?我們也來試試。

 。ǘ⿴熡捉巧缪輰Τ。

  小雞小鴨碰在一起除了唱歌還做游戲呢,想知道它們在玩什么游戲嗎?告訴你們吧,它們在玩“和朋友對唱”的游戲。

  1、師生第一次對唱。

  2、交換角色演唱。

  3、幼兒倆倆結伴扮演小雞小鴨進行游戲,體驗相互交流的樂趣。

 。ㄈ┘ぐl(fā)幼兒創(chuàng)編的興趣。

  小狗和小貓這對好朋友聽到我們唱的這么好聽也趕來了,想一想他們碰在一起會唱些什么?

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季節(jié)交替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宛叢驚喜地說:“郁金香開了,可漂亮了!”;一楊興奮地說:“新濱公園的柳樹長出葉子了,小草也變綠了”;雨彤神秘地說:“我發(fā)現(xiàn)桃樹上有粉色的小花苞,桃花快要開了”;家旭也急切地說:“小路兩旁都變成綠色的了,綠油油的一片”……聽著孩子們的討論,我驚喜于他們對大自然的關注和對周圍環(huán)境的留意。

  《小草醒來了》是一篇充滿童趣、擬人化的循環(huán)式結構的敘事散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重復的對話比較多,非常適合幼兒學習和理解。散文中通過對春風、春雨、小草的描繪,給孩子們呈現(xiàn)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幼兒親近花草、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感受散文的溫馨、美好,體驗表演的快樂。

  2.模仿小草睡醒的樣子,能與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3.理解散文內容,嘗試運用自己的動作、表情和不同的語氣來表演散文。

  活動準備:打雷的聲音和畫面PPT背景音樂《夜的鋼琴曲》雷公公、小草、春雨、春風、太陽的頭飾

  活動重點:理解散文的內容,嘗試運用自己的動作、表情和不同的語氣來表演散文。

  活動難點:表演散文時注意語氣、語調的不同變化。

  活動過程

  一、利用“聲音渲染”情境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這一聲雷會把誰驚醒呢?

  二、教師運用“肢體語言”,模仿小草被驚醒的樣子,發(fā)散幼兒思維

  師:我們睡覺醒來的時候會做些什么動作?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草的樣子。小草醒來后會看到誰呢?為什么?

  三、快樂聆聽散文,初步感知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溫馨和美好

  師:誰和小草打招呼了?它們是怎樣說的?小草是怎樣回答的?

  四、完整欣賞散文,進一步理解散文

  師:1.為什么春雨“輕輕打”在小草身上?2.為什么春風“輕輕撫摸”著小草?3.為什么太陽“笑瞇瞇”的看著小草?誰穿上了嫩綠的衣服?

  五、利用道具表演,鞏固對散文的理解,體驗游戲的快樂

  師:今天我們要評選“小小表演家”,請小朋友自選小草、雷公公、春雨和春風的頭飾,一起來表演散文。注意表演的時候要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還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比如雷公公的聲音比較低沉;小草的聲音比較溫柔;春雨的聲音比較清脆;春風的聲音比較舒緩;太陽的聲音比較響亮,看一看誰能得到“小小表演家”這個好聽的稱號。

  活動延伸:根據(jù)散文的句式結構嘗試仿編散文。

  附:小草醒來了

  轟隆隆,轟隆隆,一聲聲響雷驚醒了小草甜甜的夢。

  小草伸伸懶腰,踢踢腿,揉揉眼睛,醒來了。春雨輕輕打在小草身上,“你好,小草!”小草說:“你好,春雨。”

  春風輕輕撫摸著小草,“你好,小草。”小草說:“你好,春風!”

  太陽笑瞇瞇看著小草,“你好,小草!”小草說:“你好,太陽!”

  小草睜大好奇地眼睛,東看看,西瞅瞅,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穿上了嫩綠的衣服,多美啊!

  活動反思

  對于幼兒來說,特別的聲音、形象的畫面,這種視聽覺的刺激最能夠吸引幼兒的注意,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按蚶椎穆曇簟币幌伦泳桶押⒆觽儙肓松⑽牡囊饩持,在傾聽中幼兒對雨聲、雷聲和風聲有了進一步的辨別和區(qū)分,同時孩子們還用上了“呼呼”、“嘩嘩”、“轟隆隆”等擬聲詞,豐富了詞匯。同時在傾聽雷聲中也進一步體驗到了小草被驚醒的心理感受:害怕、著急、心煩、驚喜等等,為后面進一步表演散文積累了經(jīng)驗。

  中班的幼兒對于睡醒起床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比較豐富,對于生活經(jīng)驗的講述也比較有針對性,所以在運用“肢體語言”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積極模仿小草睡醒的樣子,不僅說出了小草“伸伸懶腰”、“踢踢腿”、“揉揉眼睛”醒來了,而且還做出了相應的動作。這說明孩子們已能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進行篩選、提煉并清楚的表達出來。有了模仿的經(jīng)驗、有了動作的提示,為后面表演散文做了準備。

  游戲表演也是孩子們學習文學作品的一種形式。在“快樂表演”中,小朋友自選頭飾合作游戲,表演中不僅加上自己的動作和表情,還注意了自己的語氣,比如雷公公的聲音比較深沉;小草的聲音比較溫柔;春雨的聲音比較清脆;春風的聲音比較舒緩;太陽的聲音比較響亮等,在散文表演中,孩子們體會到了合作游戲的快樂。

  學習后,幼兒的興趣濃厚,在早讀活動和戶外活動時自發(fā)地仿編起了散文……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了解小動物們運用身體不同部位猜測禮物

  2、愿意猜測故事情節(jié),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課件《老鼠阿姨的禮物》、禮物盒、禮物。

  活動過程:

  一、聚焦禮物,激發(fā)興趣。

  1、出示漂亮的禮物盒。

  師:這是什么呀?對,這是漂亮的禮物盒,你們猜猜里面裝的是什么?

  2、這是誰要送禮物呢,引出故事《老鼠阿姨的禮物》

  師:今天,有阿姨也來送禮物了,看她是誰呀?(出示老鼠阿姨的圖片)。

  師:這是老鼠阿姨,和她打個招呼吧!

  師:老鼠阿姨拿了幾分禮物。课覀円黄饋頂(shù)數(shù)。

  師:有四分禮物,會送給誰呢?

  師:到底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ǔ鍪拘游飯D片)

  二、突顯局部,引導觀察。

  1、觀察圖片,長長的耳朵,是誰呢?

  2、觀察圖片,扁扁的鼻子,是誰呢?

  3、觀察圖片,靈巧的小手,是誰呢?

  4、觀察圖片,大大的嘴巴,是誰呢?

  三、蒙上眼睛,大膽猜測

  教師:這個盒子里面會藏著什么禮物呢?請你來猜猜。(教師引導幼兒根據(jù)動物的習性猜測禮物)

  教師:你們猜了這么多,小動物也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禮物,但是老鼠阿姨和他們玩了一個“猜禮物”的游戲。

  教師:哎呀,老鼠阿姨在干嘛。垦劬Χ济缮狭藭趺礃影。浚ǔ鍪纠鲜蟀⒁虨樾游锩勺⊙劬Φ膱D片)

  教師:那怎么知道是什么禮物呢!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用什么好辦法的哦!

  四、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理解故事情節(jié)。

  1、小動物的好辦法。

 。1)小兔子用長耳朵。

  (師出示小兔子在聽禮物的圖片)

  教師:小兔子在干什么呀?它把禮物放到了耳朵旁邊干什么呀?聽,它用什么聽啊?

  教師:你們有耳朵嗎?你們的耳朵在哪里。磕俏覀儊韼蛶托⊥米,跟她一起聽聽。

  教師:噓!小兔子說,我用耳朵聽到了盒子里有東西滾來滾去,你們聽到了嗎?(拿起禮物盒晃一晃讓幼兒聽一聽)

  教師:可是小兔子還是猜不出來,它說,小豬、小豬你知道嗎?

 。2)小豬用大鼻子。

  教師:看看小豬在干嘛?用什么聞?

  教師:你的鼻子在哪里呀?你用小鼻子聞到什么味道呢?

  教師:小豬說,用鼻子聞到了一股香香的味道。咦,什么東西是香香的?

  師:小豬說,我還是不清楚,小松鼠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3)小松鼠用小手。

  師:小松鼠用了什么好辦法?小松鼠在用它的'手摸禮物,小松鼠小心的用手摸了摸,為什么要小心點。靠赡芏Y物上面有尖尖的東西會傷到手,所以要小心的摸。

  師:我們也來學學它的樣子,把小手拿出來,東摸摸,西摸摸,摸到?jīng)]有?小松鼠摸到了,它摸到了很多一顆一顆的東西,摸到了什么啊?(一顆一顆的)會是什么呢?

  師:還是沒有猜到呀!

  (4)小青蛙用大嘴巴。

  師:小青蛙直接把禮物怎么了?小青蛙說,哎呀,好甜呀!這樣東西聽上去是咕嚕咕嚕會滾的,聞起來是香香的,摸上去是一顆一顆的,吃起來是甜甜的,會是什么呢?

  (5)小結。

  師:到底是什么呀?我們數(shù)一二三,一起來看看吧(出示糖果圖片。)

  師:哇!是什么呀?香香甜甜的糖果,收到禮物要跟老鼠阿姨說什么呀?

  師:真有禮貌,收到禮物或者得到幫助一定要記得跟聲好聽的“謝謝”哦。

  五、游戲——變魔術,分享大盒子里的禮物。

  師:今天老鼠阿姨還給我們小五班的寶寶準備禮物了呢!噥~!在這里,想不想要啊?老鼠阿姨也要來考考我們小朋友了,請你也用小動物們的辦法來試試,猜是什么禮物,猜對了就送給你。那我們先用小兔的辦法試試吧…… (教師和幼兒一同玩猜禮物的游戲,提醒幼兒說禮貌用語)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qū)投放材料進一步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最近一段時間寶寶們上幼兒園,早上見到老師打招呼的越來越少,即便老師主動招呼,多次提醒,但有的寶寶就是不愿意與你打招呼,也有非常主動與老師打招呼的寶寶。針對這些情況的發(fā)生,我們想通過預設的學習活動引導寶寶能有禮貌的與人打招呼。

  活動目標:

  1、能唱準節(jié)奏,唱清歌詞。

  2、能用相應的稱呼替換“小明”“小紅”進行演唱。

  3、能使用禮貌用語,萌生做個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愿望。

  活動準備:

  1、男孩(小明)、女孩(小紅)、爸爸、媽媽手偶各一個。

  2、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問早問好

  ——教師出示男孩手偶,以小明的口吻向大家問早、問好。

  ——引導幼兒向小明問早、問好。

  二、學唱歌曲

  ——教師操作男孩、女孩手偶,演唱歌曲。

  ——引導幼兒根據(jù)歌曲內容,做向小明、小紅問好的動作,在傾聽歌曲的基礎上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容。

  1、帶領幼兒學唱歌曲。

  2、出示爸爸媽媽手偶,引導幼兒替換小明、小紅進行演唱。

  三、學習歌表演

  ——教師邊清唱歌曲,邊走到幼兒面前,即興替換幼兒的名疲憊不堪,與幼兒一一問早、問好。

  ——引導幼兒根據(jù)歌詞,創(chuàng)編問早問好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

  出示男孩玩偶,吸引了幼兒的'眼球,孩子們對玩偶特別感興趣,在興趣盎然的情況下,大家很快就學會了互相問早。

  環(huán)節(jié)二:

  在學唱過程中,孩子們學的很認真,但在替換歌詞過程中,全班29個孩子,只有一半孩子會替換名字,其他孩子都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我認為真正原因是孩子膽子還不夠大,同伴間還不夠熟悉,為此不會更換。

  環(huán)節(jié)三:

  第三大環(huán)節(jié)效果不好,只有3個孩子會。所以在課后我就進行了反復的思考:我認為應把這個活動分成兩課時,第一課時讓幼兒學會歌曲,第二課時引導孩子替換,這樣孩子才會對所學內容掌握的比較扎實。

  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我都在考慮這么兩個問題:如何讓我們的音樂活動吸引幼兒?如何讓幼兒在游戲中輕松地學會新授歌曲?這兩個問題在我每次執(zhí)教音樂活動時,我都把它放在心中,也一直在嘗試通過自己的教學技能來達到這兩個理想的目標。

  在實踐過程中,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要想達到這兩個目標,我們需要都方面的努力,也取決于都種因素,它包括:歌曲內容、節(jié)奏、家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教師教學藝術等等。

  對于目標的達成度:

  “能唱準節(jié)奏,唱清歌詞,”我認為孩子們基本能達到,“能用相應的稱呼替換‘小明’‘小紅’進行演唱”, 孩子們基本上不能達到,他們只是初步學會唱了,大部分孩子都不能用名字來進行替換。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春天天氣和花草、樹木特征,能發(fā)現(xiàn)身邊自然景色變化。

  2.樂意在老師引導下觀察初春景色,喜愛春天。

  活動準備:

  1.選擇花草樹木、變化明顯,并有迎春花地方。

  2.散步時帶領幼兒觀察發(fā)芽樹。

  3.《幼兒畫冊》(第一冊P28)和配套掛圖。

  活動過程:

  1.春天真舒服--到戶外感受春天天氣。

  帶幼兒到戶外曬太陽,鼓勵幼兒表達陽光照在身上感覺,感知春天來了,春天真暖和。

  2.花草、樹木怎么了--觀察春天花草、樹木。

 。1)帶領幼兒觀察迎春花,通過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知道春天來了,迎春花最早開放。

  (2)與幼兒邊走邊欣賞春天花草、樹木,知道春天花是無顏六色,小草變綠了,大樹長出了綠芽芽。

  3.我找到了春天--表達自己發(fā)現(xiàn)。

 。1)你們找到春天了嗎?它藏在哪里?

 。2)引導幼兒運用恰當詞匯表達。

 。3)帶幼兒到戶外游戲。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童話內容,知道不小心做錯事應該向別人賠不是,做個誠實的孩子。

  2、通過“堆雪人表演”的形式,讓幼兒體驗小兔的心理活動,感受童話中人物們要求好的心靈。

  3、根據(jù)故事提供的線索,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想像故事的多種結局。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圖片,小兔頭飾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畫面,提出問題引起幼兒傾聽興趣 故事里有誰?它在干什么?這個故事出現(xiàn)在什么季節(jié)?

  2、師生動的`講故事,幼兒傾聽

  3、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傩⊥每匆娏耸裁矗

 、谒矚g吃什么? ③它看到蘿卜,心里是怎么樣想的?做的?

  ④小兔是怎樣讓堆雪人的小朋友知道就是被自己吃掉的?

 、菽阆矚g小兔嗎?為什么?

  4、師總結幼兒回答問題情況 表揚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的幼兒

  5、一起講述故事 鼓勵全體幼兒大膽,積極地參與講述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自選是飾表演“大雪兔”

  2、鼓勵幼兒回家將故事中講給家人聽。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用多種感官感知玉米粒和爆米花的特征,并能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2、在玉米粒的變化中,體驗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樂趣。

  3、對玉米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于探索。

  4、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玉米棒、玉米粒、爆米花、玉米做成的各種食物、爆米花視頻,百寶袋,盤子若干,小碗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摸一摸

  1、【教師出示口袋】今天張老師在這個口袋里放了一樣好吃的東西,猜猜會是什么好吃的東西?

  -(幼兒猜兩個左右后)請一個寶寶來摸摸看看。(追問:你怎么知道是玉米?摸上去是什么感覺,圓圓的還是長長地,是滑滑的還是一粒粒的)

  -他說是玉米,到底這個袋子里裝的是什么,我們拿出來看看。

  -我來請坐的最好的寶寶幫我拿出來。(請一位表現(xiàn)好的幼兒)

  2、這是什么東西啊?(邊說邊回到教師的位置)玉米?這玉米上面長的是什么。

  3、原來這一粒粒的是玉米粒。(玉米粒聲音提高,速度放慢)一粒粒的叫什么?(玉米粒)

  4、我們一起和玉米粒寶寶做朋友,把你們的椅子下面的玉米粒寶寶請出來。

  -張老師已經(jīng)把我的玉米粒朋友請出來了。

  5、玉米粒長的什么樣的(如幼兒沒反應,可以做適當?shù)奶嵝讶缈纯词谴蟠蟮倪是小小的,顏色呢?摸摸它是什么感覺,再聞聞呢?)

  提升時可以說,你說的是它的顏色黃黃的

  -我們把袋子打開來,聞一聞玉米粒的味道。(教師示范打開袋子)

  -聞好了,快點把袋子扣緊,玉米粒很調皮的,別讓它跳出來了。

  小結:玉米粒是一粒粒小小的,黃黃的,摸上去硬硬的,滑滑的,聞上去沒有什么氣味。

  二、 變一變

  1、你們知道嗎,玉米粒有個超級大變身的本領。我們把玉米粒裝進袋子,然后放進微波爐轉下,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2、【幼兒觀賞爆米花過程】在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說說你聽見了什么?袋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猜猜里面的玉米粒有什么變化?

  -袋子放進微波爐后在干什么?(手指畫圓圈暗示)

  -袋子放進微波爐,轉一轉,轉一轉。(兩手打圈表示轉圈)。

  -現(xiàn)在袋子是怎么樣的。浚▋蓚手掌做出扁扁的動作)(扁扁的)

  -扁扁的袋子轉一轉,轉一轉。

  -聽聽看,聽到什么聲音了沒有?(1分05秒)

  -這個聲音像什么。浚ㄏ穹疟夼冢

  小結:袋子放進微波爐里轉一轉,發(fā)出了嗶嗶啵的聲音,像鞭炮。

  -再看看袋子和前面有什么不一樣了?

  -原來扁扁的袋子現(xiàn)在鼓起來胖胖的了,那你們猜猜袋子里的玉米粒會有什么呢?(2分10秒 暫停錄像)

  3、繼續(xù)播放錄像,提問:玉米粒變成什么樣了?(白白的,像朵花)

  -白白的,像朵花,所以我們叫它爆米花。

  4、今天我把爆米花也帶來了,請爆米花和我們一起來做朋友,保護好你的.爆米花哦,別讓它跳走了。

  5、看看它和玉米粒有什么不一樣?

  -玉米粒是小小的,爆米花是怎么樣的?(大大的)

  -他的顏色有什么變化。(玉米粒原來是黃黃的,現(xiàn)在爆米花是白白的)

  -靠近鼻子聞聞看?(香香的)

  -玉米粒是硬硬的,爆過后玉米粒咬起來會怎樣?我們來嘗嘗吧。ù啻嗟模鹛鸬,香香的)

  小結:爆米花大大的,白白的,聞著香香的,吃進嘴里脆脆的,甜甜的。

  三、 玩一玩

  1、你們想不想做一粒玉米粒,玩玩變身游戲,把自己變成一朵爆米花?

  2、邊跟教師念兒歌,邊做游戲。(兩遍)

  -小玉米粒們出來了。

  -玉米粒們,準備好了沒有啊?(情緒調動起來)

  -我是一粒小小的玉米粒,放進微波爐里轉一轉,轉一轉呀轉一轉,玉米粒變成什么了,嗶嗶啵,嗶嗶啵,嗶嗶啵,玉米粒變成爆米花!

  小結:這個游戲好玩嗎?可是小朋友自己在家把東西放進微波爐轉是很危險的,一定要請大人幫忙哦。

  四、 嘗一嘗

  1、原來爆米花是由玉米粒做成的,張老師這邊還給大家?guī)砹嗽S多玉米做的東西,我們也一起來嘗嘗吧。

  2、幼兒分享食品。

  活動反思:

  亮點:

  1、整個活動比較流暢,并且環(huán)節(jié)清晰,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層層遞進的引導幼兒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

  2、整個活動調動了幼兒各種感官,視覺、嗅覺、觸覺等,充分利用具體的實物展示,幫助幼兒迅速建立起相關經(jīng)驗,這樣的方式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的關注點一直放在活動上,十分投入。

  3、在請幼兒描述爆米花和玉米粒有什么不一樣的時候,教師手中展示了玉米粒,孩子們手中拿著爆米花,這樣幫助幼兒進行對比,直接的發(fā)現(xiàn)兩者的區(qū)別。

  不足與對策:

  1、對于在活動中的師幼互動,還是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像觀看錄像時,請幼兒猜猜袋子里的玉米會有什么變化,有幼兒回答說袋子變大了,由于我太過急于想得到關于玉米粒的答案,我仍舊重復了前面的提問,其實這時候可以靈活的把孩子引導回來,如袋子變大了,那袋子里面的玉米粒怎么樣了呢?師幼互動是一門大學問,以后還需要多學習。

  在活動中關于玉米粒氣味的討論,有的孩子說香香的,有的孩子說沒有味道,在活動前我驗證過是沒有味道的,但當孩子說有味道時,我卻不經(jīng)意間被孩子帶過去了,肯定了他們說有味道的答案,其實想這樣的情況,我應當通過強調沒味道的答案來正確的引導孩子對于玉米粒的氣味的認識。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節(jié),能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

  2、知道不同的小動物的家也是不一樣的,能幫助動物找到合適的家。

  活動準備:

  課件、小動物的圖片,天空、森林、水的背景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 欣賞小雞出殼的圖片,教師:“這是什么?”(一個雞蛋)

  2、 “咦?它怎么了?”(哭了)

  3、 “猜一猜,小蛋殼是發(fā)生什么事了呢?”(碎了……)

  4、原來是小雞到雞媽媽的身邊去了,雞媽媽的翅膀就是小雞的家!小蛋殼覺得很孤單,要去找一個小寶寶做它的家。那他會碰到哪些小動物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二、欣賞課件《小蛋殼》。

  1.聽故事第一部分(演示PPT)、

  2.分段學習故事,并提問

 。1)小蛋殼首先遇到了誰,它是怎么說的?小蜜蜂是怎么回答的?小蜜蜂的家在什么地方?

 。2)先出示PPT圖片提問:(提示舉手回答)你們看小蛋殼又遇到了誰?誰知道小螞蟻的家在哪里?小朋友們想一想小蛋殼會怎么問小螞蟻?

 。3)他會怎么問青蛙?它又會怎么回答?他的家在哪里?

 。4)他會怎么問蝸牛呢?他又會怎么回答?他的家又在哪里?小蛋殼遇到了小蜜蜂、小螞蟻、小青蛙、小蝸牛,他們都不要小蛋殼,小蛋殼更加的傷心了,你愿意幫助小蛋殼嗎?(愿意)好吧!我們一起來幫小蛋殼吧!

 。5)你們看誰來了?瓢蟲對小蛋殼說了什么呢?瓢蟲把小蛋殼做了什么?

 。6)最后小蛋殼怎么樣了?(笑了)(7它為什么笑了?(因為它又可以做別人的家了,不孤單了)

  4、小結:小蛋殼、小蜜蜂、小螞蟻、小青蛙、小蝸牛、瓢蟲都有自己的家,他們的.家一樣嗎?(不一樣)是的,不同的小動物的家是不一樣的。

  三、幫動物找家。

  出示動物的家,教師:“小動物迷路了,他們的家在哪里呢?你能幫它們找到它們的家嗎?”,“這里有天空、森林和水里,我們看看自己手里的動物卡片,看看它回哪個家最合適!就請你把小動物送回家吧!”

  四、延伸活動現(xiàn)在小動物都回到自己的家了,你們回到自己的家了嗎?快點找到自己的家哦。不過楊老師這里還有一只小動物迷路了,看看是誰?(蝴蝶)我們一起來幫助它找到它的家好嗎?(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出發(fā)吧,去找蝴蝶的家嘍。(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我自己認為整節(jié)活動是有條不紊的上出來了,孩子在活動中很積極,被漂亮的課件深深的吸引,本次活動中的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之一,但是從幼兒的表現(xiàn)來看,似乎并未達到預期效果。基于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自由表達、大膽表現(xiàn)”的考慮,我只是不時地用語言進行了啟發(fā)、引導,雖然有啟發(fā)作用,但是由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和自身能力的局限,只能是“啟而不發(fā)”。所以,我們教師心中要有游戲教學目標,思路要清晰,對幼兒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要及時加以點撥引導,幫助幼兒提升學習策略與經(jīng)驗。因為只有教師自身投入地表現(xiàn),才能使幼兒獲得啟發(fā)、受到熏陶,在熱鬧中也仍有所獲。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滾球的方法,練習將皮球從起點滾到終點,初步學習直線滾球和繞障礙物滾球。

  2.在教師的語言提示和自己的嘗試練習過程中,逐漸探索又快又穩(wěn)的滾球方法,產(chǎn)生玩球的愿望和興趣。

  3.在活動中努力聽清教師的要求,堅持將自己的球滾到終點,體驗游戲的快樂。

  4.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5.體驗合作創(chuàng)編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皮球若干。

  【活動過程】

  1.玩皮球,引導幼兒自由探索玩皮球的方法,看誰的.花樣多,和別人玩的不一樣。

  2.教師和幼兒邊唱歌曲《大皮球》邊玩大皮球的游戲。

  教師邊拍皮球邊念兒歌:"大皮球,真正好,拍拍拍,跳跳跳,一會兒低,一會兒高。"念到"跳跳跳"時,幼兒就變成"皮球"隨意蹦跳。

  3.引導幼兒學習球貼在地面用力向前滾、兩手分開接的方法。提醒幼兒注意兩人之間保持一定距離。

  4.學習直線滾球和饒障礙滾球。嘗試把球從起點直線滾到終點直線。

  師:今天,大皮球又想和我們班的小朋友做游戲了,皮球想從你們的面前一直滾到紅線那里,小朋友你能幫助它們嗎?

  5.幼兒人手一只皮球,練習將球從起點滾到終點后,再將球取回站在老師周圍。

  6.師:你們覺得皮球怎樣才能滾得又快又穩(wěn)?

  教師總結:小朋友要跟著皮球往前跑,而且滾球時不能用勁太大。

  7.幼兒再次嘗試把皮球從起點滾到終點。

  8.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皮球扔進筐子里,然后帶領所有幼兒坐在場地旁跟隨老師的口令做放松腿部的動作。(幼兒教育)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但是對于小班來說,既要讓他們記住活動內容又要保證安全還要活動的井井有條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始終都以語言來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會念兒歌,培養(yǎng)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匯:拿、唱、抬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fā)音。

  3、知道漱 口可以保護牙齒,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shù)目和幼兒人數(shù)相等。

  活動過程:

  1、教師表演兒歌內容,激發(fā)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沤處熓帜眯』ú璞鍪⺳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⑵教師:“剛才你們看到老師在干什么?”(幼兒:“漱口”注意發(fā)準 shu的音)

  ⑶教師邊動作過示范朗讀兒歌。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容。

  ⑴教師:“剛才老師在漱口,還念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 提問兒歌的名稱,練習發(fā)漱的音。

  ⑶幼兒再次觀看并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忍釂枺 a、“教師手里拿著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手拿花花杯,學習詞:拿) b、“喝口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喝口清清水,學習詞:喝,注意“清”的發(fā)音) c、“然后頭怎樣,嘴怎樣?”(引導幼兒說出抬著頭,閉著嘴,學習詞:抬、閉,注意“嘴”的發(fā)音。) d、“水吐出來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咕嚕咕嚕吐出水,學習詞:咕嚕,并發(fā)準音)

  (三)集體學念兒歌:

  1、 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 幼兒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ㄋ模┙Y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讓幼兒知道要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飯后漱口,并對兒歌及時進行鞏固。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03-24

小班的教案04-16

(精選)小班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