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2-28 07:55:01 教案

實用的語文教案集合(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語文教案集合(4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小狗杜克是瑪麗家養(yǎng)的寵物。在一個風和日暖的日子里,瑪麗一家去野餐。當瑪麗睡著時,瑪麗六個月大的兒子尼科爬到了鐵路上,此時火車風馳電掣地駛來,小狗杜克為了救尼科,被火車軋去了一只爪子。

  課文講述的故事條塊清晰,1、2、3小節(jié)介紹了事情發(fā)生的起因,并通過野餐時,對杜克與瑪麗的歡快情景的描寫,展現(xiàn)了瑪麗與杜克的情誼,為后面杜克奮不顧身救尼科的動因打下了伏筆;第4小節(jié)通過“風馳電掣、可火車怎么也停不下來”描寫了當時情況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科的一系列動詞:躥、咬、拖,表現(xiàn)了杜克的奮不顧身,此小節(jié)是課文學習的重點,是體悟動物與人類情感的關鍵小節(jié);第5小節(jié)介紹了事情發(fā)生的結果,根據(jù)上下文進行想象說話,是對本文情意目標的升華。

  課文處于第三單元,根據(jù)單元導讀,我將單元目標歸納為“預習課文,讀準字音,邊讀邊思,嘗試解決疑問!

  二、學情簡介:

  學生已經(jīng)明確了預習的要求,并養(yǎng)成了預習的習慣,能夠在課文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發(fā)音,嘗試獨立完成課后“詞句活動室”中“選詞填空”的練習,但是在“大聲朗讀課文”這一要求上大打折扣,學生往往是默讀,因此對課文中的一些平日接觸頻率不高的熟字,憑印象讀,因此讀別字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

  進入了三年級,學生擁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又由于課文講述的故事條塊清晰,因此學生在預習課文后能夠了解主要內容,但不能理解或關注到“杜克為什么要救尼科”,即課文所要達到的情意目標。

  三、課堂教學設計目標:

  1 認識生字8個,尤其讀準多音字“剎”在不同語境中的發(fā)音;積累并正確使用“爬、跳、奔、溜、趕、躥”等動作詞。

  2 借助動詞,及文中描寫情況危急的語句,體會杜克救尼科的奮不顧身,并有感情朗讀句子。

  3 反復朗讀,體會否定句中加上“怎么”,加強語氣的作用。

  4 體會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真摯情感。

  四、教學難點、重點:

  1 正確朗讀課文,尤其是多音字“血、剎、撒”。

  2 體會杜克救尼科時情況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克速度的快,有感情朗讀相關語句。

  3 體會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真摯情感。

  五、課堂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1 滲透概括能力訓練——嘗試借助圖表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 朗讀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有感情朗讀。

  六、主要學習板塊:(分為課前預習和課堂的學習)

 。ㄒ唬└鶕(jù)要求,課前預習。

  17 小狗杜克

  1 “四步”預習課文。 ()△()

  2 邊讀邊思,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自己嘗試說一說。()

  3 預習完課文,哪些詞不理解或哪些地方不明白,請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完成“詞句活動室”!。 ()

  ——預習反饋:(1)所有學生按“四步”法預習課文,課文中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2)有兩個學生提出了對課文的疑問“尼科為什么要爬到鐵軌上去?”“杜克為什么要去救尼科?”從這兩個問題分析,前者對課文并沒有好好的閱讀,后者的提問是有一定質量的。

 。ǘ﹩l(fā)談話,揭示課題,預習反饋,借助板書,把握主要內容。

  1 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介紹印象中的小狗。

  2 借助拼音,讀準文中的多音字。

  ——一剎那、剎車、一個勁撒歡、一攤殷紅的鮮血、

  3 分小節(jié)讀課文、集體正音,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先交流,教師梳理課文的條塊,學生借助板書,說課文主要內容。

 。ㄈ⿲W習描寫杜克救尼科的句子,及描寫火車飛馳的句子,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有感情朗讀第4小節(jié)。

  ——突然,黑影一閃,小狗杜克(躥)上了鐵路。它一口(咬)住尼科的尿布,在車輪將要碾上的一剎那,把尼科(拖)出了軌道。

  1 默讀第4小節(jié),用“——”劃出描寫小狗杜克救尼科的句子。

  2 選擇合適的動詞填空。杜克是怎樣救尼科的?借助對動詞“躥、咬、拖”的理解,體會小狗杜克救尼科十分迅速,有感情朗讀。

  ——就在這時,一列火車風馳電掣般地駛來。司機發(fā)現(xiàn)了情況,拉響汽笛,使勁剎車,可火車怎么也停不下來,一場慘禍眼看就要發(fā)生。

  3 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就在這時”的意思,理解詞語“風馳電掣”。

 。ㄋ模┞(lián)系第1小節(jié),第5小節(jié),展開想象,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

  抓住句子“小狗杜克跑前跑后,瑪麗不時丟一片香腸給它,惹得它一個勁撒歡!奔奥(lián)系第5小節(jié),想想說話,瑪麗和周圍的人看到杜克被壓斷了前爪,會怎么說,怎么做。

 。ㄎ澹┱Z言訓練。

  經(jīng)過治療,杜克的傷痊愈了。雖然它失去了一只爪子,但仍快樂的與杜克一家生活在一起。此時,尼科也漸漸長大了,它會怎樣向人們介紹自家的小狗杜克呢!

  ——那年我才六個月,媽媽帶我去公園野餐。不一會兒,媽媽睡著了,我卻爬到鐵路上,這時……

  七、課后反思。

 。ㄒ唬┠芰Φ挠柧,重在嘗試與指導。

  本課文,我嘗試對學生進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指導與訓練。

  具體操作: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此問題先作為預習要求提出,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為課堂學習作一鋪墊。

  在課堂教學朗讀反饋之后,就此問題進行交流,由于課文的板塊清晰,學生的回答基本說清了故事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但就總體而言此問題涉及整篇課文,對三上的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舉手回答人數(shù)少,參與面狹窄。

  接著,教師就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條線索,即與故事相關的主要人物——小狗杜克和尼科;依據(jù)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事情,整理出關鍵的動詞“救、軋斷”,讓學生借助這些動詞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有了文字和圖表的暗示,學生有了回答的信心,愿意嘗試者也增加了。

  最后,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小結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找到課文的主要人物,再運用一些關鍵的動詞,就能將課文的主要內容說清楚。

  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足之處:在課文教學之初,在沒有任何方法指導的前提下,請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此問題可以作為邊讀邊思的內容,可是讓學生說,顯然超出它們現(xiàn)階段的能力。進入了三年級,我想教學除了關鍵字詞教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外,更應重視語文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語文知識的滲透,以期形成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但能力的培養(yǎng)應是循序漸進,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學生的能力特點,長期訓練,逐步形成的。

  因此,此教學應調整為讀完課文,就先引導學生整理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它們之間的關鍵動詞,而后讓學生借助板書說,在一、二個學生示范之下,同學們自由嘗試,這樣的流程即降低了學生說的難度,又擴展了實踐活動的參與面。如果要進一步深入,也可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在原先的基礎上“小狗杜克救了尼科,結果杜克的爪子被火車軋斷了。”對故事內容進行再補充,如“怎么樣的尼科(只有六個月大的)、杜克是怎么樣的救尼科(奮不顧身)”等,使主要內容有簡潔到具體。

 。ǘ┫胂笳f話,彌補課文學習的空白點,幫助學生理解與體驗。

  課文的情意目標是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落實到語言文字便是課文的`第1、4小節(jié)。學生從“躥、咬、拖”“風馳電掣、怎么也停不下來”體會到當時情況的危急,及小狗杜克奮不顧身救尼科的場景,那小狗杜克為什么會這樣做呢?

  課文描寫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狗,它并不像寫人文章那樣,在人物的行為之前會有許多的想法,以此幫助讀者體會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澳切」范趴藶槭裁磿@樣做呢?”這是學生學習容易忽視點,但卻是達到情意目標的關鍵點,因此要讓學生去思考,聯(lián)系課文第一小節(jié)句子“小狗杜克跑前跑后,瑪麗不時丟一片香腸給它,惹得它一個勁撒歡。”去思考,旣惻c小狗的親密相處,小狗儼然成為了瑪麗家的一個成員,一家人是相親相愛的,也就是小狗救尼科的原因,也是人與動物間的真摯情感。

  課堂中,學生找到了這句話,隱隱感受到了“瑪麗和小狗關系親密”但還不深入,這是由于課文就這一方面的語句描寫太少,因此我想可以讓學生想象說話,“除了課文中介紹的,想想瑪麗和小狗還會怎樣的快樂生活?”幫助積累的感性內容,激起共鳴。

 。ㄈ┱n堂朗讀,以生為本,層層推進。

  本次教學最大的不足之處——朗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讀出情況的危急以及小狗杜克救尼科速度的快。

  究其原因不是學生對課文的意思沒有理解,而是有感情朗讀是建立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基礎之上的,我班的學生首先語文底子差,學習上又有相當大的惰性,尤其是預習的朗讀,往往以默讀代替大聲朗讀,如果遇到不會的字也就蒙混過關,如把“碾”讀成“展”,“尼科”讀成“科尼”,“躥”讀成“竄”,預習的情況直接影響上課的朗讀。

  改進方式:1上課加強預習反饋,大力表揚讀準字音的學生;2 如遇句子確實很難,在有感情朗讀之前,先給與時間,讓學生充分朗讀。

語文教案 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學習課文內容,感受不同天氣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趣,領會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描寫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氣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難點:

  目標1、2。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引入課文

  1、今天,我們來學習巴金的一篇著名寫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領略海上日出的壯麗景象。

  二、朗讀課文,暢談感受。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力求讀正確、流利。

  2、這篇文章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誰來說說自己的感受?(生自由發(fā)言:我覺得課文寫的非常美;我覺得巴金的文章語言很生動;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動詞,把太陽怎么升起來寫得栩栩如生,像親眼看到一樣……。)

  3、把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好嗎?

  三、精讀課文,感受壯觀

  1、對于一篇課文來說,我們不僅需要盡情朗讀,同時也需要用心思考。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具體描繪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幾個自然段?(2-5)

  3、作者觀察到幾種情況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氣晴朗時的日出和有云的情況下的日出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把你有感受的詞句畫下來。

  5、匯報學習的情況,要求盡量按照課文介紹的順序來說。

 。ㄒ唬┨鞖馇缋蕰r的日出

  ①太陽快升起來的情景,“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xiàn)了一道紅霞,慢慢地擴大它的范圍,加強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陽要從天邊升起來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那里!薄稗D眼間”寫出了太陽升起時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強”寫出了太陽升起時的變化。

 、凇肮唬^了一會兒,在那個地方出現(xiàn)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边@句話寫出了太陽特別可愛。引導讀出太陽的可愛。(學生讀句子。評議。)

 、壑攸c理解:

  “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迸c“太陽慢慢向上升”進行比較,體會書上的句子好在哪兒。(“負著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沖破了”“跳出了”這些詞語很形象,把太陽擬人化了,寫出了太陽的一種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怎樣讀好太陽升起來的這段話呢?試著讀一讀。(同桌互相讀)指導讀。

 、堋耙粍x那間,這個深紅的圓東西,忽然發(fā)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fā)痛,它旁邊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這句話寫太陽升起來了,同時也寫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總結

  五、拓展、作業(yè)

  1、觀察日出或日落,把觀察到的景象寫下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難點:目標1、2。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二、三自然段寫了什么?

  二、學習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況下的日出)

  聽老師讀課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想象描述) “透過云縫直射”“鑲”“透出重圍”“染成” 體會太陽的頑強、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詞的準確。

  用什么樣的語氣朗讀這一段呢?每一位同學都小聲朗讀一遍,找同學談朗讀的感受。

 。ㄟ@一段應該以振奮、輕松的語調朗讀。)

  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兩個自然段。

  7、師讀巴金的一句話: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

  從這篇文章當中,你讀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讀、背誦喜歡的段落。

  最后作者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齊讀。

  三、總結全文

  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在西邊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們好像都沒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陽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剎那間的景象,而巴金為什么能將日出的過程寫得這樣精彩呢?你能從課文當中找到一些原因嗎?(開頭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轉睛”“果然”等詞可以看出巴金堅持仔細觀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說的那樣,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寫作。

  我們也要多觀察生活,只有親身經(jīng)歷才能寫出生動感人的好作品。同時我們都應該學習文中所贊嘆的太陽這種頑強,拼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用這種精神去對待我們學習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四、作業(yè)

  背誦課文。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篇精讀課文,它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xiàn),一方面希望學生能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的寓意,同時希望能為以后的古文學習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對于文言文學生雖不是第一次接觸,但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2.學生認知發(fā)展分析:我希望通過注釋、字典及故事和表演讓學生理解故事的內容。。

  3.學生認知障礙點:因為文言文在生活及教學中都較少出現(xiàn),學生認知起來較為困難,如何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懂、讀出其中的寓意是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4個會認字和5個會寫字。

  2、正確朗讀《自相矛盾》,借助注釋及字典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朗讀并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簡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嘗試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時注意斷句。

  2.指名讀生字、詞語。

  3.教師范讀課文。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指名讀文章,講一講故事大意。

  2.讀第一句話。提問:

  從“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3.他是如何叫賣的?你知道了什么?

 、俜謩e請學生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學生解釋句子大意。

 、趯W生帶著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4.人群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于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

  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

  5.那個楚國人為什么“弗能應也”?

  6.說一說你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的理解?

  他為什么要這樣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么?叫賣時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xiàn)呢?

  (四)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時候呢?或者你覺得這個成語用在什么情況下合適呢?想一想、交流。

  (五)課堂小結

  (六)拓展練習:讓學生演一演,情景再現(xiàn),加強理解。

  (七)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用現(xiàn)代漢語講一講這個故事給身邊的朋友或父母聽。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生字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能力目標: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作用,品味本文的語言美。

  3.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細膩傳神的景物描寫,掌握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體會其表達效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點撥法、問題引導法

  學法:勾畫圈點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呀?(學生回答:冬季)不錯,那么我們一年中有幾個季節(jié)。(四個,春夏秋冬),很好。那有沒有誰愿意告訴老師,你們喜歡哪個季節(jié)啊?(學生舉手發(fā)言)不錯,大家回答的都很好,其實,時序更替,四季輪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勝收的。老舍先生曾經(jīng)在《濟南的秋天》中寫道:“上帝把春天的藝術賜給了西湖,把夏天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痹谒难劾,濟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他的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風韻。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老舍先生一起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吧。(板書課題和作者:濟南的冬天——老舍)

  二、檢查預習,落實基礎。

  1.簡介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

  多媒體出示課件,指名朗讀。

  2.檢查字詞:

  多媒體出示課件,先指名朗讀,后學生齊讀兩遍加深印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把握作者情感

  1、朗讀音頻播放:

  (1)播放音頻朗讀文件,讓學生注意其中的語氣、語速、語調和重音的'把握。

  (2)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邊動筆在書上圈畫出重點詞句。(用PPT出示問題,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出示的問題: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

  2.再瀏覽課文,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溫晴這一特點的?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歸納:

  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寶地。

  總結為兩字:溫晴(貫穿全文的線索)

  2.是從山、水兩個方面來表現(xiàn)溫晴這一特點的。

  3.作者的思想感情:

  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板書:熱愛、贊美之情)

  四、再讀課文,內容探究

  1、文章開頭,作者采用什么手法來突出表現(xiàn)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的?

  學生討論、明確:把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的方法:北平的刮大風,濟南的無風聲;倫敦的重霧,濟南的響晴;熱帶的毒日,濟南的溫晴;經(jīng)過一番比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個結論。點出“氣候溫晴”這一特點。

  2、指名朗讀2-6段,每段分別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然后從中找出一些能夠表現(xiàn)山、水特點的詞語。

  陽光朗照下的山(可愛)

  山,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水,(暖、綠、清)。

  城外的遠山(淡雅)。

  五、品讀賞析

  本文是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好的文章就是三分賞析七分讀,只讀了一遍,同學們就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濟南冬天的特點和美景,下面我們就逐步賞析這篇課文。

  老師先舉個例子,給你們做個示范,然后你們自己從文章中找出句子賞析。(ppt展示例子)

  舉例: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边@句話怎樣描寫小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這個句子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具體形象地寫出了濟南四面環(huán)山的地形特點,同時,將小山寫得像慈母般溫存、可愛、慈善,生動具體地表現(xiàn)出了陽光朗照下的小山“可愛”的這一特點。

  學生可能找到下列句子:

  1.“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動寫靜,形象地描繪了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

  2.“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寫出了雪后小山的嬌氣的情態(tài)。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矮松比喻成看護婦,形象生動寫出了小山下雪后矮松的柔美。

  我們剛剛賞析了文中許多優(yōu)美的句子,作者通過這些句子賦予了濟南山水無窮的魅力,抒發(fā)了他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同時也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的愛。

  六、課堂小結: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通過細膩傳神的描寫,抓住溫晴這一線索,繪山景描水色,角度獨特,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描繪出濟南冬天的魅力,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七、布置作業(yè)

  大自然一年四季風景都有各自獨特的美,請同學們以《校園的冬天》為題寫一篇文章,合理安排寫景的順序,恰當?shù)厥褂眯揶o方法,將校園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不少于400字。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8

語文《氓》教案02-23

語文母雞教案02-22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園地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