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8. 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1
教學
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
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
資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夸口”、“張口結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則成語講了一件什么事,給你什么啟發(fā)?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3分鐘)
1. 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2. “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齊讀課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10分鐘)
1.學習理解生字。
(1)學生讀準詞語。
(2)多種形式理解詞語意思。
▲戳:用手指或長條物的頂端捅。
學生做“戳”的動作。
▲說大話。
學生讀句子。
▲張口結舌: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
啞口無言。
2.學生自讀故事。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談感受。
(2)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讀這兩句話。
生練習讀這兩句話。
指名讀,評價。
試著加上表情和動作再讀。
指名反饋表演讀。
3.嘲笑諷刺。
4.因為別人問,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結果會怎么樣,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學生各抒己見。
6.學生聯系實際交流。
7.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前后一致,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10分鐘)
學程單:1.學生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學生結合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1分鐘)
第一板塊:導入課題,激發(fā)興趣。
1.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地運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今天我們要學的第8課——《成語故事》(讀題),它里面就出現了三個經典的成語。你知道是哪三個成語嗎?其實這里面的三個成語故事就是三則寓言。(板書: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嗎?
(板書:故事、道理)
3.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板書:自相矛盾)(讀題)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出示詞語,理解詞語意思。
自相矛盾 張口結舌 楚國 買賣
銳利 戳穿 夸口
(1)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嗎?字典上怎么說啊?
伸出手指頭,做做“戳”的動作。
那文中寫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么大話呢?(指名讀句子)
▲“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給它換個詞代替嗎?
2.自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桌再互相讀一讀,糾正評價。
第三板塊:讀懂故事內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最能表現這個人驕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學生讀自己找到的句子,說說你為什么覺得他可笑、愚蠢?相機理解“自相矛盾”。
(2)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
3.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這時,有個圍觀的人是怎么問他的?應用怎樣的語氣來問?
4.那個楚國人為什么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了呢?
5.是呀,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狼狽不堪了。
6.現在如果你是賣矛和盾的人,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和盾?怎樣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和事。
8.讀了這則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第四板塊:初識古文。
1.讀《一課一練》收藏夾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讀。
3. 結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理解這篇古文意思。
4.齊讀古文。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3.《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1)讀準,讀通故事。
(2)理解生字詞:戳、茅、盾、銳利、堅固、夸口、張口結舌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教師相機補充
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可以通過找近義詞,做動作,用詞說話等多種方式。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那他為什么會沒話說了呢?誰再來把課文讀一讀啊?
(把那人叫賣的兩句話變紅)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夸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1)他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的呢?
板書:夸口
a.我聽出來了,他特別強調了他的盾很堅固,矛很銳利。誰的讀法跟他不同?
b.你強調的是什么? “隨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個同學體會的不一樣,讀的就不一樣。誰還能讀出不同來?
c.你們聽出他想表達什么意思啊?“特別得好”這個意思,你們從哪個詞聽出來的?“很”
d.挺有意思的!為什么這么讀?生:因為我要強調讓大家來買“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好。
(2)指導表演讀。
(3)(手指一個學生)我看你特投入,來,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這楚國人,說話夸大其詞,簡直比黃婆賣瓜還厲害。
3.這個人為什么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壞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務驅動
【學習單二】
(1)他的話有問題嗎?
(2)“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3)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好極了,那我們來仔細看看他說的這兩句話,有問題嗎?
2.評價:
你好厲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話中的要害。
問的`真漂亮!
對啊!圍觀的人也是這樣問的。讀,“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會怎樣呢?”
3.用你的矛來戳你的盾,同學們,猜猜會有怎樣的結果?
4.(相互抵觸、不一致。)
你們理解的很準確,看來大家已經讀懂了這個故事。
5.那個楚國人已經被大家質問得“張口結舌”,已是窘態(tài)畢現、狼狽不堪了。
板書:張口結舌
(是啊!要實事求是,不然沒人相信你的,到時就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
6.說話如此,其實做事也是這個道理。
7.對啊!我們以后說話、做事也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過其實,否則,也會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讀道理。
板書:說話、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識古文,激發(fā)興趣。
1.這個故事有意思嗎?(有)
這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則寓言,如今它已經成為人們熟知的一個成語——自相矛盾(讀)。
任務驅動
讀一讀原文,嘗試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辦法讀懂它嗎?老師告訴你們一個辦法,可以結合我們剛才讀懂的課文對照著學,這樣很快你就能自己讀懂它了。
3.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靈活些,不必強求說法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作業(yè)
設計
(1)抄寫文中生字詞。
(2)《一課一練》中《自相矛盾》的題目。
讀熟課文,并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教學內容
8.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畫龍點睛》
共幾課時
2
課型
新授
第幾課時
2
教學
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畫龍點睛》。
2.讀準并理解本課生字詞,會用“總是”“不要……而要……”造句。
3.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學
重難點
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學
資源
原文、課件
預習
設計
1.讀成語故事,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腮幫、俸祿、濫竽充數、畫龍點睛”的意思。
2. 讀讀成語故事《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了解故事內容,想一想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3分鐘)
1.學生交流故事的主要內容:(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中間充數。后來齊湣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張僧繇應游客的一再要求,為龍點上眼睛,結果龍騰空飛去,游客們驚嘆不已。)
第二板塊:預習展示(6分鐘)
●預習作業(yè)1
1.學生讀詞語。
2.交流詞語意思。
▲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濫:不好、不合格;
竽:古代的一種樂器;
充:冒充;
數:數目。
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
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畫龍點睛:比喻作文或說話時在關鍵地方加上精辟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15分鐘)
1.一是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二是每當演奏時,南郭先生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裝腔作勢。
▲學生練習說話。
2.理解南郭先生裝不下去的原因。
▲學生齊讀句子。
▲學生練習說話。
3.學生讀課文。
聯系生活實際交流。
4.寓意: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蒙混一時,但是無法蒙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大家里面充數,一定是要敗露的。
5.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15分鐘)
1.自由讀故事。
2.龍:張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韻
人們:覺得奇怪、可惜、惋惜
預設:這四條龍,您雖然畫得栩栩如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眼睛,如果你給它們加上眼睛的話,那真是錦上添花了。
3.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
應游客的一再要求。
4.點睛后天氣突變,龍騰空飛去。
人們:驚嘆不已
學生自由交流。
5.要讀出人們由奇怪到懷疑最后驚嘆的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明確任務,完成作業(yè)。
(1分鐘)
第一板塊:復習引入,揭示課題
1.課前,老師請大家預習了第二、三個成語故事,請你用簡單的話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板塊:預習導學
●預習作業(yè)1
出示詞語:
腮幫 俸祿 齊湣王 張僧繇 唬人
墻壁 逼真 神韻 騰空 張牙舞爪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驚嘆不已
1.指名讀詞語,相機正音。齊讀。
2.交流詞語意思。
▲讓學生指指自己的腮幫,再鼓鼓腮幫。
▲“俸祿”是什么意思?
▲說說“濫”、“竽”、“充”、“數”這4個字分別是什么意思?
詞語意思呢?
課文中也有句子能解釋這個成語,你能找到嗎?
▲“畫龍點睛”什么意思?
第三板塊:精讀《濫竽充數》。
1.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為什么也得到了和別人一樣的傣祿?
▲南郭先生的樣子,讓你想到了一個什么成語?
▲誰能用“總是”說一句話?
2.后來他怎么又裝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
可是他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3.朗讀課文,說說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
4.讀了這個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你能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嗎?
板書:真才實學
第四板塊:精讀《畫龍點睛》
1.自由讀故事。
2.點睛前的龍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人們覺得怎樣?
如果你在現場,你看到沒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張僧繇為什么不給龍點睛?后來為什么又給龍畫上眼睛?
4.“點睛”的結果怎樣?此刻人們的態(tài)度又怎樣?
游客們看到畫上眼睛的龍真的騰空飛去,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自由討論。
5.讀這則故事時要讀出什么語氣?
6.啟發(fā)想象,領悟寓意。
第五板塊:布置作業(yè)
1.背出《畫龍點睛》。
2.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3.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題目。
《濫竽充數》
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任務驅動
【學習單一】
(1)讀課文,完成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果
(2)說說故事的寓意。
1.觀察學生的自主學習,歸結共性問題,思考導學策略。
2.指名學生展示,通過答案的比較進行指導。
3.展示交流:
我先請一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請你先用自己的話說說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夠濫竽充數的原因,再 讀讀文中有關的句子說明理由。
板書:愛講排場
A:讀讀這兩個句子,用句中的話說說什么叫講排場。
B:其他組還有補充嗎?
板書:裝腔作勢
(課件出示句子):
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
他混過了一次又一次,沒有出過毛病。
C:(點擊:一次又一次)
D:讓我們將這兩個表示原因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4.板書:結果 只好逃走
(出示句子: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5.用一個四字的成語將啟示概括出來。
板書:真才實學
嚴格把關
四、聯系實際,深化寓意。
1.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fā)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 之類的事情 ,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
——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畫龍點睛》
(1)讀課文,分別畫出“畫上了眼睛的龍”和“沒有畫上眼睛的龍”的樣子
(2)如果你在現場,你看到沒有畫上眼睛的龍,你會對張僧繇說什么?
(3)說說成語的含義。
作業(yè)
設計
(1)背出《畫龍點睛》。
(2)完成《一課一練》《補充習題》中相關題目。
為南郭先生續(xù)編故事。
語文教案 篇2
【內容簡析】
這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課文共有兩個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寫風吹過樹葉,樹葉會發(fā)出沙沙聲;第二節(jié)寫風吹過樹枝,樹枝會點頭。課文用擬人手法,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風的特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課文。
【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說話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沒、過”等十個生字,會寫“也、走、風、在”四個字。認識“橫折彎鉤”基本筆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風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周圍,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風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周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本課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你們見過風嗎?知道風在哪兒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關于風的詩歌。
(板書課題,讀題目。)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感受風吹過樹葉,樹葉沙沙聲;風吹過樹枝,樹枝彎著腰,點著頭。
師:你看到了風嗎?你看到的風是怎樣的?告訴學生本文是一首詩歌,詩歌是分節(jié)的,每節(jié)之間要空開一行。
2.自由讀幾遍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識字,也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把生字多讀幾次。
3.放課文錄音,邊聽邊檢查自己讀課文是否準確。
4.小組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音。
5.指名分節(jié)朗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當小老師,認真聽,發(fā)現讀得不準確的地方,以“請你跟我讀”的形式幫助糾正讀音。
三、指導朗讀,感悟課文
1.指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jié)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想,讀了這一節(jié)你能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讀,自由感悟。
2.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匯報選擇讀了哪一節(jié),讀懂了什么。
。2)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跟同學們討論?把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3.朗讀感悟。
(1)指導讀第一節(jié)。
、俪鍪镜谝还(jié)課文,誰有信心把課文讀好?指名讀,有感情朗讀。
、谀阒里L在哪里?詩中哪句話已經說明?指名讀。
、勰阌X得哪句話最有趣?說說有趣在什么地方。
、苷埿∨笥炎杂膳渖蟿幼髯x第一節(jié)。
。2)指導朗讀第二節(jié)。
①讓學生朗讀第二節(jié),并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老師播放風吹在樹枝上,樹枝不停地擺動、點頭的.課件,加深理解。)
②哪個地方寫得最有趣?說一說,讀一讀。
、弁ㄟ^找朋友一起讀、比賽讀等形式引導反復朗讀。
、茏寣W生配上動作,自由朗讀。
4.反復朗讀課文,邊讀邊配上動作,把課文背誦下來。會背誦了,把課后第一題的小樹涂上顏色。
四、小組合作,自主識字
1.先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
2.請小組的同學在一起用自己的方法認讀,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共同給生字組好詞。
3.指導書寫。
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一個新的筆畫——橫折彎鉤,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書寫,然后老師在帶田字格的黑板上示范書寫“也、走、風、在”四個字,學生認真觀察,掌握方法后,在書本上寫。(完成課后第三題描描寫寫。)
五、說說畫畫,完成作業(yè)
1.觀察課本上的圖畫,創(chuàng)設說話情境:風吹在樹葉上,樹葉會不停地擺動,“沙沙沙”地響;風吹在樹枝上,樹枝不停地點頭;那風吹在小草身上、小花身上,又會怎樣呢?(讓學生發(fā)言,并理解風是通過事物表現出來的。)小朋友,你還知道風在哪兒?
2.讓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風用畫表現出來,看誰畫得像。
3.再次自由讀課文,再把自己喜歡的詞語寫在花籃上。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比較形近韻母,熟練拼讀音節(jié)。
2、正確、熟練地認讀詞語,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訓練。
3、正確朗讀兒歌,動手拼各種圖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學情分析:
漢語拼音的學習、復習,學生最容易疲勞,乏味,從而沒有學習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此次復習課中,用一次有趣的“動物運動會”做為一個大背景,將各個題目串聯其中,不知不覺中,復現了拼音、生字,鞏固了知識。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節(jié)卡片、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形近韻母
1、談話激趣: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森林里可熱鬧了。動物們正在舉行一場生動的動物運動會。瞧!運動員們舉著牌子走來了。
2、課件出示兔子、企鵝,小熊舉著韻母牌子
3、你們認識他們的`名字嗎?能準確地讀出來嗎?在小組中試一試。(個人讀——同桌互讀——齊讀)
4、四聲練習
5、這些復韻母長得可想像了,不仔細看很容量出錯。如果你仔細看,認真學,就一定能讀準它,記住它。
6、拼讀音節(jié)練習:
jdb
qietuepiao
xnm
二、拼讀音節(jié)
1、動力員們個個你爭我奪,他們的啦啦隊也不示弱?纯矗麄兪钦l?出示六張圖片
2、看圖說說它們的名字:烏龜、鳥、柳樹、梅花、小橋。
3、出示音節(jié),大聲拼讀音節(jié)。
4、檢查交流。(個人讀、開火車讀、全班讀)
5、出示課件(演示音節(jié)與圖連線)。你們也能像老師這樣把音節(jié)和對應的圖連起來。在書上試一試
6、交流檢查,全班齊讀。
三、認讀詞語
1、森林運動會,有許多人都想來參加呢,看一看有誰。(看書自由讀詞語)
2、在老師這兒有一些請柬,請你來送一送,邀請他們來參加森林運動會吧。
。1)分發(fā)詞語卡片,小組里自由認讀。
。2)學生拿著找門牌,對號入座。
人物:爸爸、媽媽、哥哥、弟弟
動物:小雞、小魚、河馬、水牛
動作:讀書、畫畫、騎車、洗衣服
3客人一下子就找到了森林主人,真了不起,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
4、小結:原來小朋友按一定的規(guī)則來找人,怪不得速度這么快。你們還能幫森林主人找到這樣的客人嗎?(詞語拓展)
5、一起來讀讀這些詞語,注意該讀輕聲的要讀輕聲。
四、讀讀拼拼
1、運動會馬上要進入最緊張最激動的時候,大家快來做好準備。
2、看看書,放聲讀讀兒歌,不會讀的音節(jié)向同學老師請教。
3、檢查交流:個人讀——小組讀——全班讀——師生評議。
4、比賽開始了,用圓、不同長短的直線組成各種圖形,試一試。(個體活動)
5、學生展示交流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同學能以一定的速度進行默讀,能夠體會兩只白鵝的不同之處。
。、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具體描寫,喚起同學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作者的具體描寫初步體會作者表達方式的不同。
【教學課時】
。闭n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我們認識了著名作家豐子愷筆下的白鵝,誰來說說它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只白鵝,它就是俄國作家葉·諾索夫寫的白公鵝。
板書課題:
白公鵝
二、新課學習
。、同學默讀課文,要求:
給自然段標號;在文中勾畫出二類生字,多讀幾遍;哪些詞、句、段給你印象
最深?可以勾一勾,寫一寫。
。、同學交流。
。场⒄l來說說這只白鵝給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這究竟是只什么樣的白鵝?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概括一下。
。ㄒ鋼P威)的大公鵝
。ㄍL凜凜)的大公鵝
。ㄅ深^十足)的大公鵝
。、好一只擁有海軍上將銜的大公鵝,那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又是怎么樣的呢?誰來概括一下?
。ǜ甙恋模
6、學到這里,同學們討論一下:
同是白鵝,但不同作者的筆下又各有姿態(tài),兩位作家的寫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點:
抓特點,圍繞特點來寫。
不同點:
前者抓住一個特點──高傲,圍繞總寫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從三個方面(叫聲、步態(tài)、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寫大白鵝應當榮膺海軍上將銜,然后再寫為什么應當榮膺?在解釋說明中寫出了白鵝的特點。我們寫作文時,就應該抓住事物的特點,突出其特點。
【板書設計】
。保、白公鵝
步態(tài):慢條斯理 海軍上將派頭
活動:無憂無慮 自由 自在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清全文的脈絡結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論證結構和論證。
3.分析評價課文觀點,借鑒吸收課文的寫法。
4.培養(yǎng)閱讀、寫作要“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精練相吻合”的謹嚴精神。
【教學設計】
通過對比閱讀來引導思考“咬文嚼字”與“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學追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清代唐彪在《讀書譜》中引用武叔卿的話說:“文章有一筆寫成不加點綴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須精思細改,如文章草創(chuàng)已定,便從頭至尾—一標點!蓖瑢W們能列舉出文學史上的作家哪些屬于前者,哪些屬于后者嗎?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賈島、王安石、歐陽修、曹雪芹等。(賈島有關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風又綠江南岸”句傳為佳話。歐陽修《醉翁亭記》的開頭便是精心改成的!都t樓夢》更是“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提問:古今的偉大作家為什么像李白式的詩人很少,而大多數人卻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二、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全文,熟悉主要內容。
2.根據“學習重點”,確立學習目標。
三、課文分析
1.理清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首先,讓學生找出本文在論證中所運用的材料。
(1)郭沫若聽演員的意見改動《屈原》的一句臺詞。
(2)《水滸傳》《紅樓夢》中幾句謾罵性的話語。
(3)《史記》對李廣射虎的描寫,王若虛對它的改動。
(4)韓愈幫賈島斟酌詩句。
(5)“煙”字的直指意義和聯想意義。
(6)《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其次,讓學生分析作者運用這些材料要證明的觀點。
以上七則材料可概括為:
(1)煉字的重要性。在結構上起到一個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偉大作家都注重煉字,古代偉大的著作都是煉字的典范。
(3)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煉。
(4)更動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
(5)①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想的意義。②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想的意義。
(6)善用聯想的意義,會使文章增色。
(7)聯想意義的誤用會造成流弊。
再次,提問學生這些論證材料可否調換位置。如王若虛對《史記》描寫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和“僧敲月下門”一句的'推敲兩例。
答案是不可以,因為每個分論點和它的論據都是相對應的,兩者密切相關,不能調換。
2.理清文章的結構。
全文共分8個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寫“煉”字的重要性。
、邰堍葑匀欢问俏恼碌牡诙糠,寫文字的改動關系著作者的思想感情。
、蔻咦匀欢问俏恼碌牡谌糠,寫文學寫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聯想意義。
、嘧匀欢问俏恼碌牡谒牟糠,總結全文,提倡人們在創(chuàng)作和欣賞中咬文嚼字。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無淪閱讀或寫作,都必須有——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作者在文中反復強調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系,是從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實質。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咬文嚼字”應先從思想感情入手,以表達最恰當的思想感情為最終目的,再去進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練。”
4.小結。
在論說文中所列舉的材料一定要鮮明有力地證明相應的觀點,反之則是材料使用不當。材料與觀點之間的聯系應具有對應性和最佳性。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對比《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思考其觀點提出的不同角度,并讓學生通過對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體感知
閱讀馬南?《不求甚解》一文。
三、分析《不求甚解》一文
1.請劃分《不求甚解》一文的結構層次并概括段意。
該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開宗明義,先提出現在人們對“不求甚解”古義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闡述陶淵明的本義。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讀書”,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要“會意”;再具體解釋陶淵明式的“不求甚解”的兩層意思,一戒“自負”,二戒“固執(zhí)”。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結束),進一步強調不能求只記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實質”。
2.《不求甚解)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主旨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兑慕雷帧肥菑娬{創(chuàng)作要反復修改,精益求精。《不求甚解》強調讀書要把握精神實質,不要困于表面現象。前者側重寫,后者側重讀。同時,即使都是讀書或都是寫作過程,精益求精、反復修正和把握精神實質、不拘表面這兩點要求也要同時具備,兩者相輔相成,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談學習的態(tài)度,“不求甚解”是談學習的方法,兩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四、板書設計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觀點: 反復修改 把握精神實質
精益求精 不拘于表象
側重點: 寫作 讀書
角度: 態(tài)度 方法
關系:相輔相成,并行不悖
如何提高現代文閱讀能力
在中,現代文閱讀歷來是失分最多的一個題目,尤其是近幾年現代文閱讀偏重于主觀表述題,由于答題不得要領,失分頗多。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0-17
【經典】語文教案08-19
語文教案(精選)09-23
語文教案01-14
語文教案01-14
語文教案01-14
語文教案01-17
語文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