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必備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
2、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母愛的偉大感人。
3、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就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和細節(jié),引導學生注意從人物和環(huán)境的描寫,集中探究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慈”和“深”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明白孟郊的《游子吟》嗎?(師生共同背誦。)
你們明白詩歌贊頌的是什么嗎?(母愛)
2、歷來的文人墨客喜歡用詩歌來贊揚母親。今天我們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一位普通的母親,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深(指板書,引讀課題)。
二、 初讀課文,感知文意
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事。)
三、 了解我的家境的貧困(1——4自然段)
1、同學們,我們明白事情的起因只是因為一本價值一元五角的書。對你而言,買這樣一本書容易嗎?可對于當時的梁曉聲,買書容易嗎?(不容易)
2、請你讀讀課文的1——4自然段,從哪些語句中看出買這么一本書不是容易的事情?
3、理解“失魂落魄”
。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2)從“失魂落魄”這個詞語你讀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書,但苦于家境貧寒)
4、介紹梁曉聲的家境
一元五角錢在當時究竟意味著什么呢?那個年代,工人的工資是20幾元,學生的學費是3元,梁曉聲家有兄妹5人,父親去遙遠的大西北工作,為了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常常一塊豆腐要吃3頓,舍不得吃炒菜。而母親在一個小廠做臨時工,每月工資只有27元。為了省錢,她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由此可見,一元五角錢對于這個家庭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四、 入景融情,感悟情深
1、面對這樣的家庭情況,我的愿望有沒有實現(xiàn)呢?照理說,梁曉聲拿到錢,可以去買書了,心情應該是——高興,開心?墒俏闹械奈夷玫藉X,卻是什么反應?(鼻子一酸)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覺?
2、為什么鼻子一酸呢?請你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讓我鼻子一酸,請用筆恭恭敬敬地劃下來。(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
3、交流
A、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音震耳欲聾。
。1) 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環(huán)境很差)
。2)“震耳欲聾”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耳朵快要被震聾了。)
。3)假如這樣的噪音向你撲面而來是什么感覺?(很難以忍受)
。4)可是母親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工作,一起讀。
從我去到離開,這噪聲停止過嗎?讀
昨天的母親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工作?前天的?明天?后天?
作為兒子看到這情景你會有怎樣的滋味?(很心疼、很難過)
看到自己的母親在這樣的一個令人煩躁的環(huán)境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工作,我怎能不——鼻子一酸。
你還找到哪些句子?
B、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1) 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抓“極其瘦弱、彎曲、烤”)(母親的工作環(huán)境很不好,母親很辛苦)
。2) 母親的背已經(jīng)是極其得瘦弱了,當我看在眼里時,是什么感受?(心象被萬根鋼針扎了一樣)
。3) 這樣,我又怎能鼻子不酸了。
C、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1) 此刻,看到母親你是什么感覺?(吃驚、心酸)
。2) 母親吃驚地望著我,我又何嘗不是吃驚地望著母親啊!仔細觀察這些句子,作者在表達上有什么特別之處?(連續(xù)使用三個“我的母親”,“我的母親”出現(xiàn)在句子后面)對比讀。有什么不同?(反復強調(diào)我的吃驚,母親的疲憊、勞累深深震撼了我的心靈,它從心底發(fā)出呼喚“我的母親”所以連續(xù)出現(xiàn))請你帶上這樣的感覺,再讀這個句子。
。3)聽老師范讀,指名讀。
。4) 如果我今天不到母親工作的地方,也許永遠也不會明白母親是這樣辛苦地賺錢養(yǎng)家,讀出母親的辛苦;如果我不近距離觀察母親,我又怎會懂得母親的疲憊,讀出疲憊。這般辛苦的母親不禁讓我“鼻子一酸”。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如果說這句話是慢鏡頭的話,那你能找到一組快鏡頭嗎?
D、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讀完這句話,帶給你最深的感覺是什么?(忙碌)
。2) 哪個詞語給了你這樣的感覺?(立刻又)你能給立刻找個近義詞嗎?(馬上、立即等)
。3) 既然“立刻”有這么多的近義詞,那完全可以把立刻換掉幾個,讓整個句子變得更更豐富一些,更有變化一些,是吧?你把這些近義詞放進去,讀讀,和我們課文上的句子比比,有什么不同?(用四個立刻母親工作的節(jié)奏很強,很忙碌,一刻也不能停頓。)指名讀
。4) 母親你是如此的憔悴,你就不能停一停嗎?母親你是如此得瘦弱,你就不能歇一歇嗎?母親你是如此的疲憊不堪,你就不能喘口氣嗎?(不能,我還得養(yǎng)家糊口,還要供你們上學,還要……)
然而,當兒子要錢買書時,母親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
E、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1)母親竟然是這樣說的,是這樣做的。我們一起讀。
。2) 你的目光定格在哪個詞呢?把“塞”字圈出來,讀讀這個句子,感受母親是怎樣地塞?(毫不猶豫、使勁、堅定……)
。3) 你說這是怎樣的一塞?放進去,讀一讀。
是的,不要小看這幾個詞語,這幾個詞語說明母親在塞錢的那一刻,她想過嗎?(沒有)是啊,這是迅速地塞,這是使勁地塞,這是毫不猶豫地塞,我們再來讀的這個句子。
母親塞到我手里的哪里是錢?是什么?(母愛)
是的,是愛,是普通的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愛,是純真的愛,這一切都匯成了四個字——慈母情深。
五、拓展延伸
就這樣,我鼻子一酸,攥著母親的血汗錢,攥著母親的疲憊,也攥著母親那無私而有偉大的愛,跑了出去……此時此刻,我的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對母親說。同學們,拿出筆,請把你的內(nèi)心的獨白寫在紙上,可以寫你的悔恨,可以寫你的自責,可以寫你的激動,也可以寫你的幸福,可以寫你的懂事
語文教案 篇2
【設計理念】
現(xiàn)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合作探究與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礎上,聯(lián)系自身經(jīng)驗,對文本進行了個性化解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與人文素養(yǎng)。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主要體現(xiàn)重在引導學生欣賞和表述之美!敖滩臒o非是個例子”(葉圣陶語),這個例子既承擔了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了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因此是個很好的藍本。
2.文本簡析:
的手法,更要讓學生仔細品味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xiàn)欲望,所以教師要采取鼓勵機制,激發(fā)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熱情。并且,初一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的時期,但他們的鑒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上幾點主要是從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學習習慣和能力上去認識歸納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nèi)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2.針對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
【教學方法】
1.教法: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45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3分鐘)
。ㄒ唬┱n前預習
1.掌握本文字詞,熟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對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號。
2.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資源,認識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二、窺一斑而知全豹(12分鐘)
整體感知全文,篩選關鍵信息,思考以下問題。
三、奇文探究共賞析(22分鐘)
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內(nèi)容,并且采用“小組擂臺積分榜”進行評價。
。ㄒ唬┭凶x入境品語言
展示例句,讓學生運用聯(lián)想法,替換法,咀嚼品味作者細膩而準確的寫作手法。
(二)賞讀入心悟情思
讓學生“讀其所喜,品其所愛”,重視誦讀能力,并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這也是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學生邊讀邊評邊議,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用怎樣的感情、語調(diào)來朗讀,并作好評價的引導。
。ㄈ┖伻肜碛沦|(zhì)疑
這個環(huán)節(jié)安排在這里是為了給學生討論交流提供一個緩沖的.空間,讓學生質(zhì)疑,這個疑問可以是預習課文時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討論交流中產(chǎn)生的。產(chǎn)生的疑問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四、萬水千山總是情(8分鐘)
。ㄒ唬┩卣惯w移
欣賞一段視頻,走出語文的范本,走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境界。
。ǘ┱n堂總結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師總結,改由學生總結。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而且這種生成性的信息反饋更加準確有效,可以使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diào)整和完善。
。ㄈ┳鳂I(yè)布置
【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略)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感悟到漢字的構字特點,感悟偏旁表義的作用,使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2.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會寫4個字。
3.通過猜猜畫畫,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豐富學生的詞匯,進行詞語積累。
5.借助拼音學習古詩,擴大閱讀量,積累語言。
6.通過對事情結果的設想,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求異思維能力,激起學生樂于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感悟漢字偏旁表義的作用。
2.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會寫4個字。
3.在讀讀、想想、畫畫、說說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喜愛語文,樂于積累、樂于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朗讀錄音帶、配樂帶、錄音機。
3.課文插圖。
4.卡通人物:樂樂。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出示卡通人樂樂)教師模仿樂樂說話:小朋友,我叫樂樂。今天,我將帶大家到語文樂園游玩,那可是一個又好玩,又能展示大家本領,還能獲得獎品的地方。你們想去看看嗎?
(二)有趣的漢字
1.看老師做動作猜字:做“跑”的`動作,學生猜字后板書:跑。做“跳”的動作,猜出后板書“跳”,做“走路”的動作,猜字。
2.讀一讀,想想這三個字和什么有關。
3.小結:漢字中,帶有足字旁的字,大多和腳有關。
4.投影“抱、打、捉”三字。
1.指名讀音。
2.觀察這幾個字的特點,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想想它們和什么有關。
3.小結:這幾個字都有提手旁,它們都和手有關。
5.總結:我們的漢字真奇妙,有許多字的偏旁能表示出字的意思,我們可以根據(jù)這個特點識字或選字組詞。
6.你能說出幾個相同偏旁的字,再說說它們和什么有關嗎?
(三)寫字板
觀察范字,注意間架結構,看清每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怎樣安排才能寫好這四個字。
1.指導書寫。強調(diào)書寫筆順,書寫規(guī)則(從上到下),范寫。提醒學生:“寫”是上下結構,書寫時上小下大;“足”是獨體字,書寫時撇、捺要伸展,托住上邊的口。
2.學生臨寫。教師巡視指導,糾正不良的寫字姿勢,鼓勵學生寫好字。
3.自己找出寫得滿意的字,同桌互相欣賞,互相學習。
4.評選寫字能手,請他說說寫字要注意的地方。
(四)照樣子說
1.出示:高高的、胖胖的
一片片、一只只
觀察兩組詞語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小結:上面一組是前兩個字相同,下面一組是后兩個字相同;上面一組是形容樣子的,下面一組是說數(shù)量的。
3.學生仿照樣子說詞 ,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五)猜猜畫畫
1.投影謎面,自由讀。
2.想一想:謎底是什么?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3.畫一畫謎底。
第二課時
(一)閱讀欣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今天老師帶大家去中國的名山之一華山去旅游。讓我們閉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飛呀飛,飛到華山。
2.(出示圖)華山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你們看到了什么?假如你現(xiàn)在爬上了華山的頂峰,你有什么感受?
3.宋代詩人寇準跟你有同感,他把自己的感受寫在詩中,大家自由地讀一讀。
4.教師進行配樂朗讀,請學生欣賞。
5.學生朗讀,評讀。
6.學生配樂朗讀。
(二)語文生活
1.故事導入:(投影獨木橋)這是一座獨木橋,由一根很窄的木頭搭在河的兩岸建成,橋下是嘩嘩的流水。有一天,兩只山羊同時從兩邊上了橋,但橋上一次只能過一只羊。請你想一想,后來會發(fā)生什么事?
2.小組討論結果。
3.各小組派代表在班里交流。要求每組的方法都不相同。
小結:剛才,小朋友們討論得很激烈。大家認為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兩只羊互不相讓,你頂我,我頂你,結果都掉下了河。一種是兩只山羊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過橋的辦法,如一只羊先退回去,讓另一只先過去;或一只羊橫站著,讓另一只羊從身上跨過去……結果它倆都順利地過了橋?磥,只要多動腦筋,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4.你喜歡哪種結果?說說理由。
5.同桌演一演山羊過橋。
6.指名上臺表演。
7.評獎:聲音響亮獎、善于傾聽獎、方法獨特獎、最佳表演獎。
8.指名上臺講故事《過獨木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3-21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園地教案04-10
語文《掌聲》教案11-2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語文母雞教案02-22
語文《氓》教案02-23
《語文園地》教案02-21
語文古詩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