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初中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優(yōu)秀教案

初中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優(yōu)秀教案

時間:2024-03-24 07:55:1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優(yōu)秀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優(yōu)秀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優(yōu)秀教案

初中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優(yōu)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目標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闡述實驗精神的重要。

  2、結合文本分析擺事實講道理以及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學會圈點批注關鍵詞句的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準確的理解課文中大量的名言警句,了解其中的論證方法和修辭方法;學習制作卡片。

  難點:理解文章的論證結構。

  【教學方法】

  這是一篇大科學家的小講演,卻反思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大弊端──即重哲理玄談輕科學實驗。作者古今中外打通,將學理分析和現身說法結合,學識宏博,思辨深刻,體驗剴切,話出肺腑,切中時弊。學習本文,宜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研讀說理文的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

  【教學輔助】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

  同學們,當我們津津樂道于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四大發(fā)明和奧數奪冠的時候,你是否知道當代十大科技發(fā)明中沒一項是咱中國人的?著名的李約瑟命題就是探討近代中國的科技為什么落后了的。從五四時起很多有識之士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可直到現在中國學生“高分低能”,創(chuàng)造和實踐能力不足,仍是不爭的事實。原因何在。孔屛覀兒投≌刂薪淌谝黄鹛綄み@個極有價值問題。

  二、整體探究

  1、速讀全文找出中心論點,以備交流。

  中心論點的特征:表判斷的陳述句;凝練概括,統領全文的觀點。

  明確:中國人缺乏格物致知精神/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或標題。

  2、用勾畫評點的方法,跳讀文章,說說作者怎樣分析“格物致知”這個概念的?

  明確:開頭點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學實驗”,然后由“《大學》里格物致知”到“真正的格物致知”等,“析本意”“舉反例”再到“探真義”,正──反──正的螺旋上升或層層遞進,直達真理。

  作者在文中探討了哪四個問題?

  明確:

 、佟洞髮W》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

  ②作者所說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

  ③傳統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傳統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病?

 、茉谧约旱膶W習生活中,怎樣培養(yǎng)“格物致知精神”?

  文章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氣呵成,逐層深入說理,思路十分清晰,有很強的說服力。

  三、重點難點突破

  1、三種論證方法:

 、乓霉耪Z:如,開頭引用《大學》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學》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

  ⑵擺事實與講道理有機結合:列舉事例時,采用正面事例與反面事例相結合說理的方法。反面事例:

 、倭信e明朝大理論家陽明“格竹子”頭痛失敗的事例,闡述了傳統儒家對實驗的錯誤態(tài)度。

 、谥袊鴮W生功課成績好,面臨實際工作卻束手無策

  ③作者在念大學時,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苷媸吕和ㄟ^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了解竹子的性質。

  好處:典型事例論證,說理充分,令人信服。

  ⑶運用對比:如,中國傳統教育通過內心體悟和自我檢討維護社會制度,與科學進展的歷史說明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對比。好處:正反互陳,發(fā)人省思。

  2、關聯詞與邏輯思辨:

  本文的.關聯詞的運用繁復嚴謹。它們起承轉合,閃轉騰挪,肯定否定,遞進因果,一方面將較為豐富零散的材料焊接的很嚴密,另一方面也表現了作者極強的邏輯思辨能力和語言駕馭能力,增強了本文的邏輯力量,也起著表情達意的效果。如第三段:“但是……這可能是因為……并不是……,而是……,……是使人……,從而……因為這樣,……便……”又如第九段中:他用“……不是……而是……決不是……”,“它……是要……就要……需要……”等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語氣表達的極其鮮明。

  四、課外拓展(選做一)

  1、有人認為:丁肇中先生將中國學子的“不愿動手”歸咎于王守仁,有失公允。為了強調自然科學而否定社會科學,有否定中華傳統文化之嫌。你怎么看?請依據本文,獨立思考,做出回答。

  2、推薦閱讀(上網搜索篇名可得)

  ①《丁肇中致同學們的一封信》

 、诙≌刂小短照菊曳次镔|實驗》演講(實錄)。

  3、自己親手做一小的科學實驗(如:將兩杯水放入冰箱,1小時后,看熱水先凍還是涼水先凍?)結果和你想得一樣嗎?有何啟發(fā)和收獲。

  【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1段):提出問題。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問題。

 。3~5段):指出傳統教育的弊端。

 。6~10段):分析科學上的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11~12段):分析國情及個人經驗進一步揭露傳統教育弊病,說明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段)解決問題。

初中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優(yōu)秀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觀、修身、齊家、誠意、正心”等詞語。

  2.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

  能力目標

  1.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自讀課文,抓住過渡段、關鍵句、關鍵詞等,理解作者觀點,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

  2.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樹立格物致知精神及樂于動手實驗的科學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深刻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義。

  2.學習本文“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及效果。

  突破方法: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自讀課文,努力找到并理解作者觀點,初步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標出論證方法,體驗論證效果。勾畫不懂的地方提出質疑,先小組交流,解決不了的問題,師生再共同探討交流解決。

  難點

  1.理解樹立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現實意義。

  2.引導學生樹立格物致知精神,做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

  突破方法:設計語文活動:格物致知離你并不遙遠。重讀《綠色蟈蟈》,回憶《昆蟲記》的內容,并結合《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兩篇文章,亮出你的觀點。不要讓學生覺得格物致知精神離我們很遙遠,法布爾觀察綠色蟈蟈那么親切,離我們那么近。讓學生在體驗法布爾的科學探究精神的同時,也樹立信心:格物致知精神離我們并不遙遠。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積極地觀察探究實驗,你也能成為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

  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思維,啟迪學生實地考察、動手實驗的重要性,和作者倡導的格物致知精神吻合。

  2.對話討論。通過對話理清思路,明確論證方法。質疑交流難理解的問題。

  3.語文活動。設計語文活動突破難點,讓學生一方面體驗法布爾的科學探究精神,也樹立信心:格物致知精神離我們并不遙遠。積極地觀察探究實驗,你也能成為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鍛煉學生搜索論據資料的能力、寫小議論文的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中國學生功課成績好,考試都得近百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舉步維艱。問題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會給我們啟示。

  二、交流預習內容

  生字詞的讀音和詞語意義。

  A.讀準字音:朱熹(xī) 彷徨(páng huáng) 肇(zhào)

  B.弄懂詞義:

  彷徨:猶豫不決,不知該往何處去。 修身:舊時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齊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整頓好。 誠意: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思想純正。

  三、默讀課文,理清脈絡,辨析結構

  1.學生快速默讀原文,圈點批注。

  用“圈點批注”的方法自讀課文,努力找到并理解作者的觀點,初步理清文章的論證思路,標出論證方法,勾畫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圈點批注,找出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各段的關鍵句、過渡段、過渡銜接的詞語等。不懂的句子勾畫出來,以備下面的小組交流和質疑交流。

  2.小組交流。

  在圈點批注自主閱讀理解的基礎上,交流本文的思路脈絡,弄清本文的論證結構。分小組進行交流,明確本文的論證思路: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提出了他的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全文就是圍繞著這個論題進行論述的。

  首先,指出傳統教育的弊病。傳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于是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作者以王陽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為例論證。

  然后,分析科學上實驗精神的重要性。從科學發(fā)展歷史的角度,重申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驗得到,而不是由自我探討就可求到的。闡述了實驗的過程和要求:實驗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實驗要有小心具體的計劃,要有一個目標作為探索過程的向導。以探察竹子的性質為例,說明要得到竹子的知識,只有靠科學實驗,消極觀察、袖手旁觀是無濟于事的。

  接著,作者指出,“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xù)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一是中國學生大都偏重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重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荚嚨'成績很好,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常常不知所措。二是作者以個人的經驗為證,由于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誤以為靠埋頭讀書能應付一切,結果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這就更加深刻地揭露了傳統教育的弊病,也說明了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最后,得出結論:“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弊髡呦汝U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在個人行動上,都不可缺少;二是應付世界環(huán)境也不可缺少。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結尾提出了對中國一代人的希望。

  文章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個思路來行文的。

  四、探尋本文的論證方法及其效果

  先回憶復習上一課學過的論證方法;然后瀏覽本文,標注本文的論證方法,再小組交流。

  本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說理方法,正反結合論證有力、充分。

  1.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論證方法。

  作者在課文第4段舉了王陽明“格”竹子的事例,證明了中國傳統的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第11段擺了中國學生大都偏向理論輕視實驗的事實;第12段又舉了自己到美國念物理時吃的苦頭。這些事例論證了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

  在講道理上,課文第3段結合《大學》中的理論,分析了格物致知真正意義被埋沒的原因;第6~10段從理論上記述了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第13段記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也是講道理。

  2.對比論證。

  作者還運用了對比論證,使論證說理更加鮮明。中國傳統教育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強調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內心體驗和自我檢討,與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告訴我們的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的對比;王陽明“格”竹子失敗的事例,與通過科學實驗了解竹子性質的事例進行了對比,突出新的知識的獲得只能通過實地實驗。

  3.作者現身說法。

  現身說法,舉自己的求學經歷和體驗,親切而有說服力。

  五、質疑問難,合作交流

  對學生交流閱讀時勾畫的疑難問題,質疑、交流、合作、探究。引導學生積極對話,通過思考交流弄明白疑難問題。在平等的氛圍里積極探討明確下列問題:

  1.《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作者所說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又是什么?

  明確:《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作者談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該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

  2.傳統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傳統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病?

  明確:傳統的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傳統的中國教育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思維而不愿動手,缺乏對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

  3.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有何現實意義?

  明確:提倡“格物致知”是由于中國傳統教育導致的中國學生的弱點決定的;是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和實驗過程證明了的;是應付今天世界環(huán)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精神,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tài)度,靠實踐來發(fā)現事物的真相,這對于今天素質教育中要求培養(yǎng)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六、語文活動

  活動主題:格物致知離你并不遙遠。

  要讓學生覺得格物致知精神離我們并不遙遠,法布爾觀察綠色蟈蟈那么親切,離我們那么近,就像我們在拿一只蟈蟈在觀察。讓學生一方面體驗法布爾的科學探究精神,同時也樹立信心:格物致知精神離我們并不遙遠。像法布爾關注昆蟲一樣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積極地觀察探究實驗,你就是一個能夠擁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不斷地努力就會成為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人。結合《綠色蟈蟈》《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等文章,談談對格物致知的理解認識。

  亮出你的觀點:結合自己的體驗,談談對格物致知精神的看法,談談怎樣能具有格物致知精神,交流分享。

  七、布置作業(yè)

  語文活動:做一名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現代中國人。

  活動方法:查找資料,閱讀思考,學寫小議論文。

  活動目的:培養(yǎng)搜索論據資料的能力、寫小議論文的能力;體驗樹立格物致知精神。

【初中語文《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09-06

《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02-27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文優(yōu)秀教案10-10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02-26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3篇02-21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案(通用3篇)04-05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1-02

應有格物致教案06-24

《發(fā)問的精神》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