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其五》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飲酒其五》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飲酒其五》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培養(yǎng)鑒賞古詩的能力。
2.研讀品味,體悟詩的表現(xiàn)手法。
3.反復閱讀,領會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的表現(xiàn)手法。
2.語感的培養(yǎng)和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學習。
教學準備
1.多媒體:據(jù)陶潛《飲酒》(其五)作的詩意畫,《行路難》配圖。
2.范讀帶:有關五首詩的錄音。
3.投影卡片:介紹作者及其詩的卡片。
設計思路
學習這五首詩詞,應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勺⒁庖龑W生從掌握欣賞古詩詞的方法(例如同一時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較)人手,理解本課中的五首作品。那些表現(xiàn)詩詞主旨的優(yōu)秀詩句,應能默寫并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靈活運用。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于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fā)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后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教法:介紹背景,反復誦讀法;聯(lián)想想像,比較閱讀法。
學法:誦讀、討論、自主探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從《詩經(jīng)》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田園詩派”就是其中之一。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退居山野,避入鄉(xiāng)村,通過對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園風光的歌詠以抒發(fā)情懷。這類詩被稱為田園詩,寫這類詩的詩人也就被稱為田園詩人了。陶淵明就是我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與最早的山水詩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被合稱為“陶謝”。聽人說美味,總不如自己親口嘗一嘗來得真切。今天我們就來品陶淵明《飲酒》詩之美味吧!
二、解題
1.陶淵明,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他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隱,最后下決心走上歸田之路。在東晉末年,玄學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詩表現(xiàn)出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反對用對立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他共寫《飲酒》詩20
首,這里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據(jù)說,《飲酒》詩都是陶淵明在飲酒以后寫的,但所寫詩的內(nèi)容不一定與飲酒的事情有關,抒寫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詩寫作時間大約是作者歸田的第20年(417年)。此詩寫他在農(nóng)村里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心遠地自偏”的哲理,表達了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找到樂趣的恬適心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聽五首詩詞錄音一遍;接著聽《飲酒》一遍,聽清字的讀音、詩句的節(jié)拍及重音之處等等,然后學生對照課文注釋自讀一遍,再聽第二遍錄音,學生默默地跟讀。
。2)補充《飲酒》的注釋。
①喧:吵鬧的聲音。
②君:指陶淵明。這句是假設有人問陶淵明。
③心遠地自偏:自己的心靈已經(jīng)遠離了塵俗的牽纏,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顯得清靜起來了。
、鼙妫赫f明。
、萃裕合氩坏接檬裁凑Z言來表達。
。3)教師根據(jù)自己的體會范讀《飲酒》兩遍。
。4)打出課件,同時讓學生誦讀課文多遍。
(5)指導背誦。
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背誦。全詩有兩個層次:開頭四句為一層。是說作者雖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里,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聲,如何能做到這樣呢?原來是心靈遠離了塵俗的牽纏,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靜起來了。
“采菊東籬下”以下六句為第二層次,承接“心遠地自偏”而寫下來。是說對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賞,能獲得無限的意趣。沿著這樣的理解去讀背,就能比較容易地背出。
2.課文研討。
。1)對一些重要詞語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為何“而無車馬喧”呢?
明確:這里的“車馬喧”并非指平時老百姓來來往往干活的車馬發(fā)出的喧鬧聲,而應指“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而無車馬喧”意指作者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看淡了權力、地位、財富、榮譽之類了。 ②“悠然見南山”的“見”有的版本作“望”,能說說兩種版本的優(yōu)劣嗎?
明確:“見”是漫不經(jīng)心地看一下,而“望”卻是眼睛有意盯住看。這就是說“望”是有意識的注視,“見”是無意識的瞥見。用“見”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蘇東坡也說:如果是“望”,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
、廴绾卫斫狻按酥杏姓嬉,欲辨已忘言”這兩句的詩意?
明確:這兩句顯然是全詩的總結:在這當中,可以領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采,卻又不知該怎么說了。實際是說,此種真諦用抽象概括的邏輯語言是不足以體現(xiàn)的。
。2)說說這首詩表達上的特色。
明確:總體上說,這首詩語言是較為淺顯的,結構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遠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3.欣賞品味。.
。1)名句品味。
、佟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四句是寫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學千金譜》中說:“山花人鳥,偶然相對,二片化機,天真自然,既無名象,不落言筌,其誰辨之?”
、凇皢柧文軤,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屬值得一品的名句。
。2)詩的最后兩句在結構上的作用。
明確:此詩的最后兩句在全詩的結構上顯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詩的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同時又把讀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體會、咀嚼。
4.學生質疑討論,教師小結。
從《飲酒》詩的開頭四句可以看出陶淵明當時怎樣的心情?
探究學習:
詩的開頭四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弊≡诒娙司幼〉牡胤,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這在當時確實是不易做到的。從封建社會直至今天,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常常是人們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已成了普遍現(xiàn)象。惟獨作者卻是個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設問:“問君何能爾?”這實在是個令人驚奇而關注的問題。作為自答結果的第四句更妙:“心遠地自偏!蔽业男撵`思想遠離了那爭名奪利的社會官場,超脫了世俗,疏遠了奔波于世俗的車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處也變得僻靜了。
作者剛從官場中退隱,一種脫離污濁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為自己的正確選擇而自我欣慰,其心情當然是舒暢愉快的。
5.課堂訓練。
。1)當堂背誦《飲酒》。(讓學生再次整體感悟這首詩。)
。2)逐步把握欣賞詩詞的方法。
明確:欣賞,先要弄懂詩詞字面上的意思;其次運用聯(lián)想和想像再現(xiàn)詩句所要描述的畫面或形象;接著把握詩所創(chuàng)造出的意境。同時從內(nèi)容、表達方式、寫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賞,以獲得自己的感悟。
6.課堂小結。
(打出投影片。)
這首詩主要寫陶淵明自己在鄉(xiāng)村里悠然自得的歸隱生活。他離開了污濁的官場,心里覺得十分清靜,因為心中遠離了塵俗的牽纏了。他自由地種種花采采菊,偶爾抬頭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過得非常悠閑和舒適,充分表達出他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對農(nóng)村淳樸生活的熱愛。
《飲酒其五》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及詩歌特色;
掌握詩歌朗讀技巧,背誦詩歌;
積累文言字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重點字詞品味詩歌語言和意境;
結合背景和人物生平理解詩歌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理解詩意,體味詩情的基礎上,體會作者與世無爭,高潔自持的情操;
通過對作者情感的把握,引導學生樹立恬淡純粹的讀書之心。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和解析重點字詞,體會詩歌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詩情。
通過對詩歌的品讀和解析,了解作者歸隱田園心情的閑適和悠然,以及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品質。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的情懷。
通過本詩的學習,使學生對于中國文人與酒之間的關系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感知。
教學方法:
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討論點撥法。
學情分析:
1、通過接近兩年的初中古詩詞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古詩詞的格式、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已經(jīng)掌握了朗讀古詩詞的三個基本步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
2、通過對《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的學習,學生對本詩的作者陶淵明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3、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穿插復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天龍八部》中的喬峰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白淺作為對象,從“酒”入手,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積極性。
二、朗讀
1、教師提出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
2、學生朗讀,教師糾正。
三、通過提問的方式介紹作者
四、品悟
1、整體把握情感
教師提出問題:短短50個字,同學們讀出一個怎樣心境的陶淵明?能否在原詩中尋一個或兩個字來形容?
明確:悠然(閑適/愜意/恬淡自適)
2、閑從何來
。1)教師提出問題:除了“悠然”二字,還能從詩中哪些詞句或者氛圍感受到作者的閑適?
預設1:采菊東籬下——活動閑適
東籬——隱逸情懷
菊花——高潔自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預設2:山氣日夕佳(心情悠然才能注意到美好的景色)
預設3:而無車馬喧/心遠地自偏。
。ㄐ木掣哌h,即便身處鬧市也感受不到喧囂)
(2)補充詩歌序言的內(nèi)容確定詩歌寫作的時間為“冬閑”之時。
《飲酒》序:“余間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
明確:農(nóng)事清閑情趣雅閑心境安閑
3、吾心安處
(1)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探討陶淵明心境安然的根本原因——遠離官場與世俗。
。2)通過對他與別人不同的隱居地點,引導學生明白——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
(3)《飲酒》序:“余間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后,則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弊プ 肮褮g”與“獨飲”師生交流討論陶淵明的心境——精神上的孤獨(欲辯已忘言)不是不說,而是無人可說;不是不想說,是能懂的人太少。
4、陶潛之酒
總結陶潛之《飲酒》,中的感情——閑逸瀟灑的心境/高潔雅致的情趣/歸隱自潔的堅守/對世人的勸勉/知己甚少的感慨。
一廬一山一壺酒,一人一影一叢菊。
一廂遐思兩悠然,一士癡醉幾閑愁。
五.拓展與延伸(中國文人與酒)
。1)陶潛的一生是詩與酒的一生,他嗜酒/寫酒。中國古代文人中也有諸多與其類似之人。請同學們分享交流,教師點撥總結。
(2)他們的生活離不開酒,老友相聚,沒有酒抒懷不行;故人遠行,沒有酒餞別不行;仕途失意,前途渺茫,沒有酒澆愁不行;中國詩詞歌賦中寫到各種場景飲酒的句子不少,請同學們分享交流,并指出是哪一種類型的飲酒。
。3)“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敝袊糯娜耸染/寫酒,卻意不在酒,借酒抒懷而已。
酒是文人靈感的催化劑
酒是文人澆愁的麻醉劑
酒是文人泄憤的護身符
六、作業(yè)布置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溫一壺月光下的酒》中寫到:“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的時候,宜讀柳永;喝烈酒的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粱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口曲;讀李后主,要用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苦味時最好;至于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相宜,狂飲細品皆可。”
從中那個選取一個人,以及他寫酒的作品。結合他的人生經(jīng)歷和寫作背景以及這句評價,賞析其作品。20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飲酒》其五
陶淵明
悠然——歸
【《飲酒其五》教案】相關文章:
飲酒其五教案03-01
《飲酒》教案09-18
飲酒的教案03-06
《飲酒》教案范文08-25
《飲酒》教案14篇02-19
知其樂,忘其苦03-21
《飲酒》說課稿05-30
《飲酒》教學反思02-12
其多列說課稿04-09
其多列說課稿2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