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4-03-31 08:13:50 教案

大班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jié)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fā)光、發(fā)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fā)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欲望。

  3、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fā)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表等。

  活動過程:

  1、通過操作,讓幼兒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fā)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大膽地告訴同伴,并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fā)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chuàng)新的欲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2)集體交流,

  你發(fā)現了什么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3)、幼兒觀看幻燈:轉動在現代科技中應用。

  3、發(fā)散思維:

  如果你是小小發(fā)明家,你想讓什么轉動起來?轉動以后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4、通過游戲,讓幼兒發(fā)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1)師:“你能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活動延伸:

  1、老師和幼兒一同到室外尋找可以轉動的物體。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xù)尋找、探索、發(fā)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币虼,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fā)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大班教案 篇2

  游戲目標:

  1、樂意參與摘果果游戲。

  2、學習根據圖片內容講述。

  3、能根據圖片編出謎語。

  4、養(yǎng)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游戲準備:

  貼絨黑板1塊,1棵貼絨果樹,果樹上結滿了各種水果,在每個水果的背后畫有幼兒熟悉的日用品、交通工具、小動物、植物、蔬菜等。

  游戲過程:

  一、老師交待游戲名稱、玩法和規(guī)則。

  二、玩法:

  讓幼兒圍坐成半圓狀,請五六人扮摘果者。游戲開始,大家邊拍手邊說兒歌:"秋天到,秋天到,各種水果豐收了。小朋友們來摘果果,果兒甜甜拍手笑。"兒歌說完,"摘果人"便去摘果。摘下后,看看果子背后畫的什么圖,把它編成一個謎語,讓大家猜。如摘的果子后畫面一個胡蘿卜,就根據胡蘿卜的`外形特征編一個謎語:"紅公雞,綠尾巴,腦袋藏在地底下。"編完后指定一幼兒猜,猜對了,互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規(guī)則:要根據圖片編出謎語,不能直接說出物體。如摘到果子背后寫數字:6.便問6可以分成幾個?將六個水果分出來,并念出答案。

  三、游戲結束,老師總結。

  活動反思:

  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猜謎活動之前,對于小班的幼兒教材的選擇很重要,應該是幼兒所熟悉的水果,而且要形象,這樣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熱情歡快的民族風格,以及三段體的結構。

  2、通過表演動作,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并在合奏中始終保持自己的聲部。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欣賞新疆舞,了解新疆這個民族熱情歡快的風格。

  2、大鼓、鈴鼓、碰鈴、圓舞板等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1、熟悉樂曲。

 。1)通過談話鞏固幼兒對維吾爾族的認識。

 。2)教師先講故事的開頭:“從前有一位心地很善良、外表卻不美麗的姑娘,她很苦惱!她希望能像那些美麗的姑娘一樣收到漂亮的玫瑰花,結果有一天……(教師播話音樂《送我一支玫瑰花》請幼兒欣賞,聽完后請幼兒猜一猜音樂里講的是什么故事?幼兒舉手發(fā)言。

 。3)接下來教師以表演的形式引導幼兒再一次欣賞音樂,表演動作的情感受與音樂性質是一樣的,表演動作的`節(jié)奏與打擊樂的節(jié)奏要完全吻合。

  2、熟悉節(jié)奏型。

 。1)播放音樂請幼兒跟著教師一起表演。

 。2)請幼兒把教師表演動作的節(jié)奏變成拍手的節(jié)奏,教師一個部分一個部分地引導幼兒去轉變。然后播放音樂,教師完整地做表演動作,幼兒拍手。

 。3)分聲部練習節(jié)奏,幼兒看指揮有節(jié)奏地拍打身體各部位。(教師可根據情況即興指揮)

  3、樂器演奏。

 。1)要求幼兒眼睛看指揮,教師不但指揮動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2)附加樂器進行配樂,與幼兒討論:把大鼓加到哪個地方比較合適?請幼兒自由發(fā)言,并嘗試大鼓在哪一段音樂加入最好聽。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感知各種材料的強度不同,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精神。

  2.讓幼兒感知材料的強度與外在因素(長短、大小、寬度)的關系,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觀察、討論、實驗,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及合作意識。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普通餐巾紙或皺紋紙、牛皮紙條、塑料紙、玻璃彈子、木棍、繩子、掛鉤、寬膠帶、容器(可用塑料飲料瓶瓶底或冰琪淋杯子代替)、彈簧秤。

  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玩一玩,感知材料的強度。

  寬、窄、長、短不同的塑料帶、皺紋紙及牛皮紙,讓幼兒想辦法動手試一試,看一看哪種紙最牢。

  探究的問題:用三種材料不同、大小相同的`紙?zhí)嶂匚铮姆N紙的力量最大?

  試一試。

  把相同長短、寬窄的皺紋紙、塑料紙、牛皮紙固定在木棍上,再在紙的下端系上一個小容器。一名幼兒向容器中放玻璃彈子,另一名幼兒記錄, 看一看一共放了多少玻璃彈子后紙才被拉斷,記錄下玻璃彈子總數。比較三種不同紙被拉斷后玻璃彈子的總數。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

  (1)塑料紙力量最大,牛皮紙的力量也不小。

  (2)皺紋紙力量最小。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用同一材料,相同長度、寬窄不同的紙掛重物,誰的力量最大?幼兒實驗。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

  (1)同一材料中,當長短相同、寬度不同時,紙條越寬,它的力量越大,掛的重物越多。

  (2)細紙條的力量最小。

  注意事項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會用算式列題。

  2、通過活動知道10以內數的靈活運算。

  活動準備:

  1、用幼兒和老師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兒每人一份錢(錢的數目從5~10),每組一個塑料框。

  3、計算用的紙和筆。

  4、有關“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超市買文具

  1,教師:“再過不久,我們小朋友即將讀小學一年級,上學時需要文具今天,請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買你們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從塑料框那那一份錢,請你用手中的錢去買文具,要求文 具的總價格就是你手中的錢的數字。

  3,幼兒根據各自不同的數字購買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購買的文具式題。

  4,請個別幼兒說說:我買了……文具,算題……

  二、討論:哪些文具是一年級所必須準備的?

  1,每組小朋友把買來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2,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并能做出適當調整 鼓勵幼兒把重復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認為必須的.的文具。

  3,集體討論

  三、請個別小組展示所購買的文具。

  1、請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說說你們的理由?

  2、 除了這些還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級小學生必須準備的?

  3、師生共同總結。

  師:除了這些,你們還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級必備的嗎?請幼兒說說。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形式比較新穎,同時又比較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比較喜歡,所以幼兒學習的興趣較濃。老師先復習10以內數的加減,既鞏固所學習的知識又為下面的問題做鋪墊,這樣過渡很自然。學習就是為生活服務的,讓幼兒從小知道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拿錢到超市買文具就是很好的體現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沒有考慮到能力弱的幼兒,在去買文具的環(huán)節(jié),直接把簡單的數字給他們,這樣他們會更加自信些。這點以后要多加注意。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細節(jié),體會故事幽默。

  2、體驗“化裝節(jié)”的快樂。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樂意參與表演,大膽學說角色對話。

  活動準備:

  1、圖畫書、PPT課件。

  2、面具、頭飾、帽子、紗巾、手套、假發(fā)、仙女棒。

  3、歌曲《張牙舞爪》

  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

  一出示面具。這是什么,什么時候會用到它?

  一艾瑪也要過“化裝節(jié)”了,看看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理解故事

  ①出示第1~8頁

  一艾瑪為什么會覺得“化裝節(jié)”沒勁呢?

  一艾瑪會和其中一只大象說些什么?

  一猜猜晚上艾瑪干什么去了?

  小結:艾瑪想要過一個不一樣的“化裝節(jié)”。

 、诔鍪镜9~1 6頁

  一第二天早晨,發(fā)生了什么事?怎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呢?

  一大象們用什么辦法來找艾瑪?成功了嗎?

  一艾瑪在大象里面嗎?

  小結:艾瑪把大象都涂成了花格子;為了找出誰是艾瑪,大象們洗去了顏色,可還是沒有找到艾瑪。

 、鄢鍪镜1 7~24頁

  一艾瑪的'顏色能洗掉嗎?

  一濕漉漉的那只大象是誰?

  一你能猜出艾瑪開的玩笑嗎?

  小結:艾瑪不但把大伙兒打扮成花格子模樣,還讓朋友裝扮成自己,和大家開了個玩笑。

  ④完整欣賞故事。

  (3)遷移表現

 、儆懻

  一想和艾瑪一起過“化裝節(jié)”嗎?你想裝扮成什么樣子?

  一看看這些材料和道具,想想可以怎么裝扮?

 、诓僮

  要求:每人選擇2~3件物品打扮自己,看看誰完成得最快。(幼兒選擇材料裝扮自己。 )

  (4)交流分享

 、俨虏峦檠b扮成了誰。

 、诼犚魳,開“化裝舞會”。

大班教案 篇7

  教學活動目標:

  1.探索呼啦圈的各種玩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萌發(fā)合作意識。

  2.練習單、雙腳跳,發(fā)展幼兒動作的靈活性與協(xié)調性。

  3.學會一物多玩,體驗玩圈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自由玩過圈,初步積累了一定的玩圈的經驗。

  2.物質準備:幼兒人手一個呼啦圈,《螃蟹操》、《甩蔥歌》、《彩虹的約定》音樂,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帶領幼兒做自由熱身運動。

  在《螃蟹操》的音樂伴奏下,幼兒隨著教師有節(jié)奏、有力度的做熱身運動。

  2、以請出好朋友,出示“呼啦圈姐姐”,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介紹“呼啦圈姐姐”,觀察她的形狀和顏色。

  3、鼓勵幼兒自由探索呼啦圈的各種不同的玩法,體驗創(chuàng)造性玩呼啦圈的樂趣。

 。ㄒ唬、幼兒第一次探索呼啦圈的各種不同的`玩法。

  1.游戲規(guī)則:

  (1)找一個寬松的地方,分散玩呼啦圈;

  (2)動腦筋想各種玩法,都試一試;

  (3)注意安全,別讓呼啦圈傷害到自己和同伴。

  2.幼兒分散玩呼啦圈,自由探索呼啦圈的各種玩法,教師鼓勵幼兒發(fā)揮想象并嘗試多種玩法。

  3.集中展示,相互交流各自探索的各種玩法。

  師:請誰來表演你是怎么玩呼啦圈的?誰的玩法多?

  (二)幼兒再次探索呼啦圈的各種不同的玩法。

  1.游戲規(guī)則:

  (1)找一個寬松的地方,再次分散玩呼啦圈;

  (2)嘗試同伴想出來的各種玩法,或再次探索呼啦圈的不同玩法。

  (3)繼續(xù)注意安全,別讓呼啦圈傷害到自己和同伴。

  2.幼兒再次分散玩呼啦圈,繼續(xù)自由探索呼啦圈的不同玩法,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利用其他材料輔助呼啦圈來玩,也可以幾個人配合著玩。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萌發(fā)合作意識。

  3.集中展示,相互交流各自探索的不同玩法。

  師:你讓什么和“呼啦圈姐姐”一起玩,你是怎么玩的?你和誰一起玩,你們是怎么玩的?

  (三)師幼共同利用呼啦圈玩游戲。

  1.玩“跳一跳”的游戲。

  鼓勵幼兒利用呼啦圈進行單、雙腳跳的練習,進一步幼兒玩呼啦圈的興趣。師重點提醒幼兒要用前腳掌著地,蹬地要有力、落地輕輕的。

  2.玩“大魚和小魚”的游戲。

  (1)游戲玩法:師扮演大魚,幼兒扮演小魚在池塘里游(自由游動)。當聽到“大魚來了”,大魚開始追逐沒有在家(呼啦圈)中的小魚,小魚要及時跳進自己的家(呼啦圈)中躲避。沒有及時跳進自己家中躲避的小魚,如果被大魚捉住就停止玩游戲一次,沒被捉住的小魚可以繼續(xù)游戲。

  (2)游戲規(guī)則:小魚要聽到“大魚來了”才能跳進自己的家。

  (3)師與幼兒共同游戲。

  四、結束活動,放松活動。

  1、引導幼兒收拾擺放好呼啦圈。

  2、聽音樂《彩虹的約定》,幼兒跟隨教師一起做放松動作。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內容的選擇比較適合幼兒生活經歷,幼兒十分的感興趣。呼啦圈比較貼近生活,幼兒玩得很開心。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幼兒的思維很受限制,特別是在玩法和創(chuàng)新方面。因為是在戶外上,很多幼兒比較散開,自己追逐呼啦圈去玩了,所以老師要時刻提醒。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大班教案07-20

【經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經典]07-23

大班教案(精選)07-23

[精選]大班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