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3-12-21 09:28:26 教案

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歌唱活動的樂趣,萌發(fā)喜愛小動物的情感。

  2、能情緒愉快地參與歌唱活動,大膽歌唱、用肢體動作模仿小動物。

  活動準備:

  音樂《我愛洗澡》、歌曲《走路》視頻、小動物ppt、森林的背景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我愛洗澡》帶動氣氛"森林里面馬上要舉行一個舞會了,來來來,寶寶們一起來和老師跳洗澡舞,準備去參加舞會吧。"二、學習歌表演《走路》"寶寶們的本領真大,你們優(yōu)美的舞姿把其他小動物也引來啦,你們想知道是誰來了嗎?"(想)"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好嗎?"(一)了解歌曲:感知歌曲的動聽,有趣聽歌曲第一遍提問:你們聽到是誰來啦?(幼兒回答出一個,即點擊出小動物)總結:"對呀,小兔、小鴨子、小烏龜、小花貓它們一個一個的'走來了,哎,它們是怎么走來的呀,我們再來看看它們是怎么走來的好嗎?

 。ǘ├斫飧柙~內(nèi)容:模仿動物走路播放歌曲視頻第二遍提問:

  1、小兔是怎么走路的呀?

  2、小鴨子是怎么走路的呀?

  3、小烏龜是怎么走路的?

  4、小花貓是怎么走路的?

  總結:

  1、小兔子走路,蹦蹦蹦蹦跳。

  2、小鴨子走路,搖啊搖啊搖。

  3、小烏龜走路,慢吞吞。

  4、小花貓走路,靜悄悄。

  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們的走路,師幼一起邊念歌詞邊模仿這些動物走路。

 。ㄈ┯變杭w表演唱:體驗活動的快樂播放歌曲視頻第三遍(和幼兒一起邊唱邊表演)。

  三、小動物回家在《走路》的音樂聲中,按自己的意愿分別模仿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動作,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回家。

  "寶寶們本領真大,學會了小動物們的走路,現(xiàn)在小動物們覺得有點累了想回家了,我們一起回家吧!"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水果,能正確說出幾種常見水果的名稱,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認識幾種比較特別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樣性。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請每位幼兒帶1-2樣水果來園,盛裝在大籃子里或用一塊大布蓋好。

  2、各種水果的圖片或照片若干。

  3、各種水果的粘紙。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1、以水果照相館的情景導入,引導幼兒看看哪些水果來拍照了。

  2、請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蘋果、橘子、香蕉、梨等)鼓勵幼兒正確說出其名稱,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帶來的是什么水果?(蘋果)和蘋果娃娃問個好吧!蘋果娃娃長得什么樣?有誰吃過蘋果?蘋果是什么味道的?我們給蘋果娃娃拍個照吧。▋墒帜粗概c食指相對,做照相機的樣子)

  3、向幼兒介紹幾種比較特殊的水果,如獼猴桃、芒果、椰子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水果的名稱。如:這位水果娃娃是誰?(獼猴桃)你們愿意和它握握手嗎?(感受獼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二、扮演水果娃娃。

  請幼兒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粘紙粘在額頭上,扮演自己喜歡的水果,拍一張“集體照”。

  三、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1、照片“沖印”好(出示各種照片或圖片)后,激發(fā)幼兒產(chǎn)生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2、幼兒制作,教師個別輔導,提醒幼兒粘貼時不要把水果蓋上,只裝飾邊緣。

  3、把制作好的想礦布置在活動室墻面。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而且能夠促進消化。

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在小班的語言講述活動中,由于幼兒的語言發(fā)展特點,對畫面主要內(nèi)容的完整表述以及多幅圖連貫講述存在困難。于是,本次活動選擇了以捉迷藏的故事情境為講述內(nèi)容,以幼兒的主動學習為主,注重幼兒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有效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獲得從局部到整體的.認知方法,并運用新的講述方法學習完整連貫地講述,以促進幼兒語言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實現(xiàn)幼兒自主性和教師引導性有效結合。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大膽猜想畫面中的動物角色。

  2.能運用短句“誰藏在哪里了?”連貫完整地講述捉迷藏的圖片。

  3.能大膽地講述,體驗講述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課件、自制講述操作卡每人一份(動物角色不變,變換不同場景)。

  2.幼兒經(jīng)驗準備:有玩捉迷藏、猜拳游戲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提問喚起幼兒捉迷藏的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興趣

  提問: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怎么玩的?

  小結:原來,捉迷藏就是有人要藏起來,有人要去找。

  二、仔細觀察小動物猜拳的畫面,整體感知動物角色和明確游戲分工

 。ㄒ唬┳屑氂^察畫面,整體感知動物角色,并大膽判斷猜拳的輸贏

  1.整體感知動物角色。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在玩捉迷藏呢?一共有幾個小動物?

  2.判斷猜拳輸贏,明確游戲分工。

  提問:你看出來是誰輸了嗎?為什么?是不是這樣呢?那我們來仔細地看看他們出的什么?是誰輸了呢?

 。ǘ┠7聞游锊氯螒,體驗故事情境中的樂趣

  引導語:那我們也來玩一玩猜拳的游戲,剛才小狐貍出的什么?那我當小狐貍,我出布,看看其他的動物出的什么?那你們來當其他動物,你們出…… (剪刀)準備好了嗎?石頭剪刀布。是誰輸了?小狐貍輸了,它就去干什么?(找)其他小動物就去(藏起來)。你們看它現(xiàn)在的表情怎么樣?(不高興)看來它不太喜歡當找的人。怎么辦呢?小狐貍,你別擔心,我們大家會一起幫助你找!對嗎?現(xiàn)在小動物要去藏起來了,讓我們和小狐貍一起閉上眼睛,倒數(shù)54321!小伙伴們?nèi)疾睾昧,它們都藏在哪里了呢?我們幫助小狐貍找一找?/p>

  三、通過觀察動物的局部特征,大膽猜想誰藏起來了,并學習短句“誰藏在哪里了?”

 。ㄒ唬┯^察小兔藏起來的畫面,猜想誰藏起來了,學說短句“誰藏在哪里了?”

  1.觀察動物局部特征,猜測誰藏起來了?

  提問:誰藏起來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提供講述支架,在情景中學習短句“誰藏在哪里了?”

  引導語:是嗎?我們一起到石頭后面去瞧一瞧。是誰藏在這里了?剛才小兔藏在哪里了?那我們趕緊悄悄地告訴小狐貍誰藏在哪里了?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通過操作讓幼兒了解漩渦的特性,在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

  二、活動準備

  大小、高低不同的容器,長短不同的攪拌器皿。

  三、活動過程

 。ㄒ唬┱f一說: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你在哪兒見過漩渦?它是什么樣的?幼兒可拿照片或資料介紹自己看到的“漩渦”并講述相關知識。

  1、洗衣機洗衣服的時候。

  2、水池放水的時候。

  3、漩渦中間有個洞。

  4、因為水下有洞,所以才有漩渦。

  5、我愛的“十萬個為什么”CD盤上說漩渦是水底有暗洞。

 。ǘ┳鲆蛔觯翰僮鞅憩F(xiàn),進一步觀察漩渦。

  1、你觀察到漩渦是什么樣的?

  (1)漩渦象蝸牛的殼。

  (2)漩渦象龍卷風。

 。3)漩渦象漏斗。

  2、操作一:手工做漩渦

  組織幼兒用各種材料直觀的表現(xiàn)出自己看到的漩渦,幼兒有的畫出了螺旋線,有的用毛線擺出了螺旋線,還有的用手工紙剪出了螺旋線。

  其它:(1)把橡皮泥搓成長條,然后把長橡皮泥條擺成螺旋線。

 。2)在手工紙上畫出一個密密麻麻的螺旋線,然后拿剪刀順著螺旋線剪,剪出一個漂亮的漩渦。

  3、操作二:水中做漩渦

  1)教師提問:你會在水中制造漩渦么?

  2)請幼兒討論自己將采用什么方法。

  用手攪、用嘴吹一吹、用筷子攪水等。

  3)教師提供材料,請幼兒嘗試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渦。

  4)幼兒進行操作,并將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小結:長而細的攪拌器皿在大又深的容器中能制造出又大又漂亮的漩渦。

  (三)設計操作活動,鼓勵幼兒利用學過的“漩渦”知識進行知識遷移。

  1、水中的.散沙如何成堆

  水中有很多沙子,怎樣把它們撈出來?

  用手、用勺子,都不容易,幼兒無意中會發(fā)現(xiàn),當把水攪出漩渦時,沙子會向盆中間聚,水不轉的時候,沙子就聚成了小山頭。

  2、小魚集合吃食

  有了上次攪沙子的經(jīng)驗,孩子們很快就知道怎么做了,他們有的用筷子攪,有的用勺子攪,有的用手攪,都攪出了好看的漩渦,小魚也隨著水轉到了水底。

  四、建議: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把透明的容器抬高,讓幼兒從底部看漩渦形成的洞。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蝌蚪的動靜形態(tài),能用動作、語言、不同線條表達。

  2、根據(jù)已有的各種表現(xiàn)手法的經(jīng)驗選自合適的材料表現(xiàn)蝌蚪形象。

  3、體驗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一只透明的裝有一群小蝌蚪金魚缸,投影儀,電視機,

  美工角中各種材料的準備(各色紙張,畫筆,顏料,油泥,剪刀,漿糊等)

  活動過程:

  1、觀察蝌蚪的外形特征,發(fā)現(xiàn)蝌蚪動作形態(tài)。

  “我們班來了一群小客人,看看是誰啊?”

  小蝌蚪!

  “小蝌蚪漂亮嗎?哪里漂亮?”

  頭大大的,圓形的,很漂亮。

  身體黑黑的,很漂亮。

  身體滑滑的,很美麗。

  “小蝌蚪尾巴什么樣子?”

  細細長長的。

  彎彎的像波浪線。

  不對,有蝌蚪尾巴是直的`。

  “波浪線什么樣子?直線什么樣子?”(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兩種線條。)

  “怎么有的是直的有的是波浪的?”

  直的蝌蚪在睡覺。

  尾巴彎的蝌蚪在游泳。

  2、在“水族館”音樂中扮演蝌蚪,感受兩種線條及交替反復的節(jié)奏。

  “我們來做小蝌蚪到池塘里游游泳吧,我們的大腦袋呢?我們的細尾巴呢?”

  “聽聽清楚哪段音樂是蝌蚪游泳,哪段音樂是蝌蚪睡覺!

  幼兒在音樂旋律流暢部分作各種游泳狀,在音樂平緩部分作靜態(tài)休息狀。

  3、探索各種方式表現(xiàn)蝌蚪。

  “小蝌蚪真可愛,我們可以用那些方法來表現(xiàn)小蝌蚪呢?”

  可以用紙撕一個圓作蝌蚪的頭,貼起來再用筆畫一個尾巴。

  可以用顏料滴在紙上不就是一個蝌蚪的頭了嗎,再用棉簽棍子一滑脫出一條尾巴...

  幼兒自行到美工角中選取材料,表現(xiàn)蝌蚪。

  幼兒一:使用油泥制作蝌蚪。將油泥分成兩份,一份搓成一個圓球,一份搓成細長的棍子,再將兩者粘在一起。他嘗試將尾巴搓成波浪線的,但不成功。制作好后他扶著蝌蚪的頭在油泥板上彎彎曲曲的移動,說:游泳嘍。

  幼兒二:幾乎利用了紙全部的空間用畫筆畫了一個大蝌蚪,在這個大蝌蚪的身體上用顏料滴出許多各種顏色的小蝌蚪。

  活動反思:

  春天到了,萬物蘇醒,孩子們對春天的這些現(xiàn)象也尤為關注。在同家長外出踏青時,觀察小蝌蚪,并把它們帶到了我們身邊。借此我選擇了本節(jié)美術活動課《蝌蚪游不游》;顒又,孩子們的情緒不錯,注意力也較為集中。另外我在示范蝌蚪畫法的時候,由于需要換材料畫尾巴,這之間孩子們比較不能協(xié)調。我可以引出一個知識點,告知幼兒蝌蚪是先長身體的,慢慢地才長出尾巴。這樣就將多次按壓身體后再添畫尾巴的方法自然地教授給幼兒了,他們也能更好地理解了。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搖籃曲的性質以及特點,知道搖籃曲的作用。

  2、能在輕柔的搖籃曲中模仿哄寶寶睡覺的樣子。

  3、讓幼兒感受搖籃曲的柔和與寧靜,并從音樂欣賞中獲得美的享受。

  二、活動準備

  1、表現(xiàn)靜謐夜景的圖片

  2、歌曲《搖籃曲》

  3、布娃娃每人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精密夜景的圖片,播放歌曲《搖籃曲》,引導幼兒在音樂聲中靜靜地感受夜晚的到來。

  2、一到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柔和與寧靜。

  聽完這首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3、教師啟發(fā)有而思考文題,并簡單介紹搖籃曲的'基本含義。

  (1)晚上睡覺前,爸爸媽媽會為你做什么?

 。2)誰給你講睡前故事?誰給你唱歌呢?

 。3)睡覺前,爸爸媽媽小聲給你哼唱的歌曲,就是搖籃曲的一種。

  4、教師分發(fā)布娃娃,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模仿哄寶寶睡覺的樣子。

 。1)請幼兒思考和討論是不娃娃安靜入睡的方法。

 。2)我們怎樣做才能讓布娃娃安安靜靜的入睡呢?

 。3)教師將布娃娃抱在懷里,做哄娃娃睡覺的動作,注意動作輕柔、緩慢。

  5、教師播放歌曲《搖籃曲》,請幼兒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抱起布娃娃,表演哄寶寶入睡的場景。

  噓,保持安靜,我們的小寶寶就要睡著了。

  6、教師組織幼兒有序的將布娃娃放在休息室的小床上,自然結束活動。

  我們把小寶寶放到小床上,讓他們安靜的睡覺吧,注意腳步輕,不要把寶寶們吵醒了。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角色扮演區(qū)扮演爸爸媽媽,繼續(xù)游戲,體會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

  六、活動總結

  搖籃曲又被稱為催眠曲,它通常很簡短,旋律輕柔,甜美,伴奏的節(jié)奏型有近似要爛的動蕩感,是一種為小孩子催眠而唱的歌曲。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哄寶寶睡覺的樣子,播放歌曲《搖籃曲》,請幼兒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抱起布娃娃,表演哄寶寶入睡的場景。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教案03-24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7-29

【精選】小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