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

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

時間:2024-04-09 17:24:37 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理解等式的性質(zhì),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利用等式性質(zhì)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么嗎?你知道它是按照什么原理制造的嗎?

  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zhì)量關系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 (板書)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等式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jié)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說說什么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說明什么?(哪一邊物體的質(zhì)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zhì)量關系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匯報。

  板書: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為幾類?為什么?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么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shù))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么嗎?(方程)

  說說什么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shù)、等式)

 。2)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系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后匯報方法。

  讓學生說一說,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盡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后說說想法。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你是怎么想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說說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說說數(shù)量關系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并交流。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方程

  等式 50+50=100 x+50>100 x+50=150

  方程 X+50<200 x+x=200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2頁的內(nèi)容及練習一的1~3題。

  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感受方程思想。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2、經(jīng)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gòu)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感受方程思想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感受方程思想

  課前準備:天平、砝碼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抽象數(shù)學模式。

  1.出示實物天平。

  師:認識嗎?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稱物體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2.演示:

  出示兩個50g砝碼和一個100g砝碼,(將未標有重量的一邊朝向?qū)W生)

  師:它們的重量我們還不知道,如果要分別放在兩個盤上,天平會怎樣呢?(演示)

  學生觀察后發(fā)現(xiàn)天平平衡(這時,將砝碼標有重量的一邊朝向?qū)W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zhì)量關系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3、出示例1

  說明: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jié)果是相等的。

 。ò鍟汉械忍柕氖阶咏械仁剑

  二、引導分類,概括方程概念。

  1、學生自學

  要求:

 。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zhì)量關系。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后達成統(tǒng)一認識: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這4道算式。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nèi)交流,要說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B、把自己分類的情況,寫在紙上?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種: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2、概括概念

  過渡:看來同學們都能按自己的標準對式子進行分類。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么這樣分,說說你的想法。

  A、教師指著黑板說: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_____________的等式方程)

  B、你能說說什么叫方程嗎?

  C、學生發(fā)言,概括出:“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里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shù)”“等式”

  那X+50>100 、X+50<100為什么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呢,在小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舉例方程、理解概念

  你能例舉出方程嗎?誰能舉的與剛才不一樣嗎? (用字母Y表示、有難度的方程)

  以前我們見過方程嗎?

  三、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1、“試一試”

 。1)觀察左邊的天平圖,說說圖中的是數(shù)量關系,列出方程。

 。2)觀察右邊的圖,弄清題意,列出方程。

  1、練一練第1題

 。1)觀察,找一找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交流:

 。3)說明:方程中的未知數(shù)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4)判斷:方程是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

  2、練一練第2題

  (1)先寫一些方程

 。2)組織交流

  3、練一練第3題

  四、課堂作業(yè):

  1、練習一第1題 先獨立完成在交流

  2、練習一第2題

 。1)先說一說每題的數(shù)量關系

  (2)獨立列出方程

 。3)交流

  3、練習一第3題

 。1)說一說天平兩邊有什么物體,這些物體的質(zhì)量間有什么關系

  (2)獨立思考列出方程

 。3)觀察方程,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質(zhì)。

  習題超市:

  1、討論判斷: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 6x+2 4+2>10 2y÷5=10 n-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a÷8=60

  2、根據(jù)下面的信息,你能列處幾個不同的方程?

  我比莉莉重25 kg,,我重61 kg。

  我186 cm。

  我身高x cm,我比爸爸矮40cm。

  我重y kg。

  板書設計及課后反思:

  方程的意義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教材簡析:

  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里對等式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單元教材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

  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兩邊的物體質(zhì)量相等;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zhì)量不相等。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例1在天平圖下方呈現(xiàn)“=”,讓學生用等式表達天平兩邊物體質(zhì)量的相等關系,從中體會等式的含義。教材使用了“質(zhì)量”這個詞,是因為天平與其他的秤不同。習慣上秤計量物體有多重,天平計量物體的質(zhì)量是多少。教學時不要把質(zhì)量說成重量,但不必作過多的解釋。

  例2繼續(xù)教學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個特點:

  第一,有些天平的兩臂平衡,有些天平兩臂不平衡。根據(jù)各個天平的狀態(tài),有時寫出的是等式,有時寫出的不是等式。學生在相等與不等的比較與感受中,能進一步體會等式的含義。第二,寫出的四個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數(shù),有兩個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這便于學生初步感知方程,為教學方程的意義積累了具體的素材。第三,寫四個式子時,對學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圓圈里的關系符號都要學生填寫,學生在選擇“=”“>”或“<”時,能深刻體會符號兩邊相等與不相等的關系;符號兩邊的式子與數(shù)則逐漸放手讓學生填寫,這是因為他們以前沒有寫過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與不等式。

  第2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第3題都是看圖列方程,編排這些題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理解現(xiàn)實情境里的等量關系的能力,體會方程是表示等量關系的數(shù)學方法,從而進一步鞏固方程的概念,并為以后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些內(nèi)容在編排上有兩個特點:

  一是直觀情境的呈現(xiàn)從天平圖開始,發(fā)展到帶括線的圖畫。帶括線的圖畫在一年級(上冊)就出現(xiàn)了,學生比較熟悉。但是,從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思維轉(zhuǎn)向列方程表示等量關系,仍然會有困難。因此,教材先讓學生看天平圖列方程。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它左右兩邊物體的質(zhì)量相等,已經(jīng)在兩道例題里教學得很充分了,看天平圖列方程能讓學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樣列方程,對依據(jù)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體驗。

  在此基礎上,過渡到列方程表示帶括線的圖畫里的等量關系,會平穩(wěn)得多。二是帶括線的圖畫里的等量關系,突出兩個或幾個部分數(shù)相加是它們的總數(shù)。在幾個部分數(shù)相同時,它們相加用乘法比較簡便。這些關系是數(shù)量之間最基本的關系。而且這些關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義上,學生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價錢加筆記本的價錢一共20元,買4本同樣的故事書一共要16.8元,列出的方程分別是12+x=20和4x=16.8。如果少數(shù)學生列出的方程是20-x=12或16.8÷x=4也是可以的,但不宜提倡;絕不能列出20-12=x、16.8÷4=x這樣的方程。因為后者仍然是過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學生體會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對以后的教學也是有弊無利的。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2、會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shù)量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二、重點:

  會用方程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三、難點:

  依據(jù)多種不同的標準對式子進行不同的分類。

  四、教具準備:

  天平、禮物(100克)、水杯(40克)、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簡介天平、導入新課:

  展示從古埃及到現(xiàn)代的各式天平圖,簡介天平的歷史。

  教師稱量100克物體(禮物)的重量,學生觀察。(學生未使用過天平)

  2、分組實踐、寫出式子:

  學生實踐的任務是:稱量禮物+水杯的重量(共140克)。

  同學們能用字母來表示一下水杯的重量嗎?(x,y,m……)

  同學們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禮物和水杯的總重量嗎?(禮物重量已知100克)(100+x,100+y,100+m……)

  第一次試稱量:放一個50克的砝碼,物體的重量和砝碼表示的重量有怎樣的關系?能用式子表示下來嗎?(得到式子100+x<150);

  第二次試稱量:取出50克砝碼,放入20克砝碼,物體的重量和砝碼表示的重量有怎樣的關系?(得到式子:100+x>120);

  第三次稱量:再放入一個20克的砝碼,得到天平平衡,這時物體的重量和砝碼表示的重量有怎樣的關系?(得到式子:100+x=140)。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老師這里也有這樣的一些式子:

  35+65=100 x-14>72 y+24

  5x+32=47 28<16+14 6(a+2)=42

  同學們自己先分一分,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并整理。

  4、展示結(jié)果、得出結(jié)論:

  以小組為單位實物投影展示分類情況。

  其中一組分類情況:35+65=100,x-14>72,y+24,28<16+14分為一組,5x+32=47,6(a+2)=42分為一組。

  若學生們未分出這種分類情況,應該肯定分出:x-14>72,y+24,28<16+14為一組,35+65=100,5x+32=47,6(a+2)=42為一組這種分法。此時可以引導:第二組還可以再分類嗎?還可以分為哪兩類?學生就會分得5x+32=47,6(a+2)=42在一組,根據(jù)其特點:既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數(shù),引出方程的'意義: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5、鞏固練習、擴展延伸:

  基礎練習:

  你能寫出二個方程嗎?

  老師這里有一些式子,你們能判斷哪些是方程嗎?并說明理由。

  擴展提高:

  判斷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學們能用圖示來表示一下方程和等式的關系嗎?小組探究。

  教師引導:所有方程都是等式,方程是等式的一種(必須含有未知數(shù))。

  出示一些簡單數(shù)學情境,找出等量關系并列出方程。如:三個球一共20.3元。兩個部分一部分是5.2,另一部分是x,全部是6.5。

  6、課堂總結(jié):

  同學們今天認識了方程,誰能說一說你對她的了解。讀《小知識》,了解方程的歷史。

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4

  一、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1、例2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2題。

  二、教學目標: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

  三、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四、教學難點:

  會列方程表示數(shù)量關系。

  五、教學過程:

  1、出示例1的天平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引導

 。1)讓不熟悉天平不認識天平的學生認識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學生能主動列出等式,告訴學生:像“50+50=100”這樣的式子是等式,并讓學生說說這個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學生不能列出等式,則可提出“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zhì)量關系嗎?”

  2、出示例2的天平圖,引導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zhì)量關系。

  引導:告訴學生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數(shù);觀察這些式子,說一說寫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3、討論和交流:寫出的式子中,有幾個是等式,有幾個不是,而寫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數(shù),在此基礎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4、完成練一練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將每個算式中用圖形表示的未知數(shù)改寫成字母。

  5、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先仔細觀察題中的式子,在小組里說說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訴學生,方程中的未知數(shù)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學生誤以為方程是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6、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哪些收獲?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7、作業(yè)

  完成補充習題

  六、板書設計:

  方程的意義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

【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案】相關文章:

方程的意義教案03-30

《方程的意義》教案09-16

《方程的意義》教案04-03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方程的意義》數(shù)學教案01-17

《方程的意義》教案15篇02-18

《方程的意義》教案(15篇)02-18

小學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10-08

五年級數(shù)學《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04-05

《方程的意義》教案通用15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