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瑤族舞曲》教案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瑤族舞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瑤族舞曲》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瑤族舞曲》和演唱《青春舞曲》,讓學生感受速度的變化對表現(xiàn)音樂情緒的作
用。并掌握音樂知識:速度。
2、通過創(chuàng)編活動《歡樂的盤王節(jié)》,演唱、吹奏、律動、舞蹈,體驗音樂的節(jié)奏、節(jié)拍、力
度、速度的變化,從而歸納出《瑤族舞曲》的音樂風格。
3、運用網(wǎng)絡多媒體手段,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音樂潛質(zhì)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了解更多
瑤族音樂文化,激發(fā)對少數(shù)民族音樂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祖國。
教學重點難點:
速度的變化
創(chuàng)作活動《達努節(jié)》
教學設備:電腦、打擊樂器、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瑤族舞曲》
1、完整欣賞,并根據(jù)問題進行網(wǎng)絡討論。
a)欣賞并展開想象,樂曲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b)樂曲可以分為幾段?
c)樂曲的情緒變化是怎樣的?
分析:《瑤族舞曲》充分表現(xiàn)出民族管弦樂隊特有的藝術魁力,生動地描繪瑤族人民歡慶
節(jié)日時的歌舞場面。
引子部分:夜幕降臨了,人們穿著盛裝,打著長鼓,聚集在月光下。樂曲起自低音樂器輕輕奏出的舞蹈性節(jié)奏,猶如姑娘們敲起了心愛的長鼓,歌舞既將開始。
第一段:引子過去之后,樂隊中音色華麗明亮的高胡奏出幽靜委婉的主題,似一位窈窕淑女翩翩起舞,切娜多姿。然后管子、整和低音喉管吹奏主旋律,彈弦樂器以活躍的、五聲性音階式上下進行的音型作背景襯托,姑娘們紛紛敲起了長鼓,加人舞蹈行列,情緒逐漸高漲,人們活躍起來了。這時,樂曲進人三弦和大阮彈出的由第一主題衍變而來的、粗獷熱烈的快板段落,表示小伙子也情不自禁地闖人姑娘們的隊伍歡跳起來,這個旋律被不斷重復,增強力度,渲染了熱烈歡快的氣氛。在音樂推向第一次高潮之后,漸
慢漸弱的過渡樂句引出對比性的中段。
第二段:中段樂曲由D羽轉為D宮,主音大小調(diào)轉換,調(diào)性色彩對比鮮明。中段的旋律風格性很強,笛整和鳴,清新悠揚,情韻連綿,時而具有歌唱性,時而出現(xiàn)跳躍的節(jié)奏音型,恰似一對戀人在邊歌邊舞,互表愛慕之情,憧憬著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段:再現(xiàn)了開始的主題,樂隊進人全奏,把音樂向高潮推進。在結尾部分,樂隊各組樂器競奏不斷重復的音型,人們又紛紛加人舞蹈的行列,沉浸在一片狂歡之中,歡笑著、旋轉著、歌唱著,氣氛越來越熱烈,感情越來越奔放,樂曲在強烈的全演奏高潮后結束。
2、分段欣賞三個不同速度的樂段?
a)慢速
b)快速
c)中速
3、音樂知識:速度
音樂進行的快慢稱為速度。音樂的速度同其他音樂要素互相配合,使音樂更具有表現(xiàn)力。力度的變化對準確表達音樂的思想情感,塑造音樂形象起著重要的作用。
。ㄒ唬┧俣龋核俣仁侵敢魳愤M行的快慢,速度對于音樂性格的體現(xiàn)有重要影響,例如:搖籃曲。優(yōu)美的情歌、沉痛的葬禮進行曲、回憶等一般運用較慢的速度,活潑的舞曲、歡快的節(jié)日場面和戲劇性的.展開段等,一般是用較快的速度。同一首樂曲在演奏速度上的差異也會造成表現(xiàn)上和情緒上的不同。速度術語通常是用意大利文或本國文字標寫,一般都標
在樂曲(歌曲)的開端或各樂章的開端處。
。ǘ┝Χ龋毫Χ仁且魳分袕娙醯某潭龋退俣燃捌渌魳芬匾粯釉谝魳分杏兄匾淖饔,音樂的力度與音樂作品的內(nèi)容密切相關,例如莊嚴,宏大的音樂往往力度較強,而幻想性的音樂都用較弱的力度,上行的音樂團緊張度加強,所以力度往往漸強,下行的音則因緊張度的下降而力度逐漸減弱。
4、欣賞樂曲,并觀看個小組網(wǎng)上尋找的網(wǎng)上有關瑤族的資料。了解瑤族的風土人情。
二、唱歌《青春舞曲》
a)復習歌曲,聽《青春舞曲》錄音,錄音中的音樂運用了什么音樂要素的變化,從而加強了音樂的表現(xiàn)力?
b)嘗試改變歌曲的速度,增強音樂的變現(xiàn)力。
c)演唱處理后的青春舞曲,并用打擊樂器伴奏。
三、擴展活動《歡樂的盤王節(jié)》
《瑤族舞曲》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專心欣賞、聽出《瑤族舞曲》三個部分速度和音樂情緒的不同,并能順利完成課本上的填寫練習。
2、能背出《瑤族舞曲》的主要主題,并能用課堂樂器演奏。
3、能隨《瑤族舞曲》的主題音樂做聲勢練習。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nèi)チ饲颊,這節(jié)課我們要去瑤寨訪問。
讓我們來看看瑤族人民的服飾(出示圖片)和他們載歌載舞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出示圖片)。
2、欣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
。1)《瑤族舞曲》描寫在節(jié)日之夜,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盡情狂歡的情景。樂曲分為三個部分,課本中列出的是第一部分中的兩個主題,主題A非常優(yōu)美動聽,主題B矯健活躍。現(xiàn)在我們先來學唱主題A。
學生隨教師琴聲輕聲歌唱,反復多次,要求邊學唱邊記憶。
。2)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
這一部分先有一個簡短的引子,隨即主題A多次出現(xiàn),描寫身著盛裝的瑤族姑娘們翩翩起舞,氣氛逐漸熱烈。主題B進入后,速度加快,剛強矯健,描寫小伙子們也加入到歌舞的隊伍中。
請學生靜靜欣賞樂曲的第一部分,提示兩個不同主題的進入。
。3)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樂曲調(diào)性發(fā)生了轉變,拍子也變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寧,深情委婉,與瑤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結合起來,很有詩情畫意,仿佛是人們在親切地交談。
學生欣賞樂曲的第二部分,教師可用微小的指揮動作提示這是三拍子的輕柔舞曲。
。4)欣賞樂曲的'第三部分
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現(xiàn),但氣氛越來越熱鬧,并加了一個結尾,結尾的音樂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xiàn)歌舞達到高潮,全曲在熱烈歡暢的情緒中結束。
學生欣賞樂曲的第三部分。
。5)完整地聽賞一遍《瑤族舞曲》
教師可用指揮提示音樂情緒的轉換,也允許學生在欣賞時身體有所反應,甚至輕聲哼唱。
3、用主題A作聲勢練習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上的圖示:●跺腳、△捻指、×拍手、 搖手。
。2)先隨音樂練前8小節(jié),只用跺腳(左腳)和拍手兩個動作。
。3)再練后8小節(jié)。前4小節(jié),學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鈴套(需在課前準備好)搖手,使手鈴發(fā)出清脆的響聲。最后一小節(jié)是最難的,搖手、捻指與跺腳三個動作同時出現(xiàn),其中搖手要持續(xù)兩拍的時間,但只要稍加練習,也就不難做到了。
。4)將整個練習連起來做幾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組或個人做。
4、用課堂樂器演奏主題A
。1)再將主題A背唱幾遍,在此基礎上,學習演奏,注意調(diào)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練習的基礎上,由教師指揮,全體學生齊奏,力求節(jié)奏整齊、音色優(yōu)美,使學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樂聲中。
(3)加入課堂打擊樂器。
(4)部分學生演奏,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部分學生做聲勢,氣氛一定很熱鬧。
5、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欣賞了優(yōu)美動聽的《瑤族舞曲》,還親自演奏了樂曲的主題,相信這一優(yōu)美的主題將永遠留在同學們的腦海之中。
隨筆:能順利完成本課內(nèi)容要求。
《瑤族舞曲》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音樂基礎上,根據(jù)圖譜拍出相應節(jié)奏。
2.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借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瑤族舞曲》。
4.能跟著節(jié)奏打節(jié)拍。
活動準備:
1. 欣賞《瑤族舞曲》
2.瑤族舞曲配器音樂、鈴鼓,圓舞板,木魚等,圖譜、樂器卡片。
活動難重點:
用打擊樂相互合作拍出節(jié)奏。
根據(jù)圖譜拍出相應節(jié)奏型。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感受節(jié)奏。
1.欣賞配器樂曲
仔細聽一聽,演奏的是什么曲子,用了哪些樂器。
2.探索發(fā)現(xiàn)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樂器在唱歌
用了哪些樂器?
(2)再次欣賞
聽聽是不是這些樂器?
。3)找找哪兩個樂器在對話(第一段完整欣賞)
這么多樂器,他們是怎么唱歌的?誰和誰對唱?(幼兒說到該樂器,教師要示范演奏)
我們再來聽一聽,樂器誰先唱誰后唱。(再次欣賞,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樂器演奏的先后順序)
那種樂器在中間出來唱了幾句?(雙響筒)哪種樂器唱歌最多?(大鼓)
這幾段音樂聽上去怎么樣?第三段節(jié)奏快的時候哪些樂器一起來歌唱的?(所有樂器一起唱歌)
3.出示樂器圖譜
我們聽一聽小樂器是用什么節(jié)奏對話的?(請小朋友試一試樂器節(jié)奏是怎樣的)我們看著“節(jié)目單”一起用拍手的方法來演奏。(幼兒第一次完整地演奏。)
二、借助圖譜,配樂演奏。
1.自選樂器集體演奏
。1)演奏第一段
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樂器,跟著指揮聽著音樂開始演奏。
。2)分解演奏
我們再來一次,想想你的樂器是和誰一起對話的,用什么節(jié)奏。
。3)完整演奏
瑤族的小朋友現(xiàn)在開始演奏,聽著音樂想好節(jié)奏。
(4)交換位置,交換樂器,快樂演奏。
結束活動:
跟著音樂一起跳舞。
活動反思: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jié)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yōu)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jié)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jīng)是很棒了。通過此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讓幼兒真正喜歡音樂,就必須做到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和欣賞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讓他們真正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fā)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音樂活動才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
《瑤族舞曲》教案4
設計意圖
音樂欣賞和美術欣賞都是是幼兒園藝術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音樂、美術作品幼兒不但能有機會接觸更多的音樂和美術作品,而且還可以擴大他們的音樂境界,不但使幼兒多層次地感知美術作品,體驗作品所帶來的情感,并能進而嘗試表現(xiàn)自己的各種認識和美感體驗。通過欣賞音樂作品能提高幼兒音樂能力、理解能力、豐富幼兒的音樂想象力。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習慣、健康的審美態(tài)度。因此,本活動的開展切合了幼兒認知發(fā)展的現(xiàn)有水平。它不僅可以作為一個音樂欣賞活動幫助幼兒對音樂情緒、內(nèi)容進行體驗感受和想象表現(xiàn),又因為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輕快,具有少數(shù)民族特點。
活動目標
1.運用多媒體讓幼兒欣賞樂曲,感受優(yōu)美歡快熱情的節(jié)奏。
2.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動作、顏色、線條、繪畫等形式表現(xiàn)樂曲的各段不同特點。
重點難點
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動作、顏色、線條、繪畫等形式表現(xiàn)樂曲的各段不同特點。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學會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音樂。
2.物質(zhì)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筆、畫紙、錄音機、樂曲磁帶。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愛我中華》。提問:你們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我們國家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國有那些少數(shù)民族?
2.播放課件并介紹民族名稱和特色。
3、小結:“我國有許多少數(shù)民族,其中瑤族不僅山美、水美、人美,音樂也很美。我們一起來聽聽《瑤族舞曲》!
4.完整欣賞樂曲。第1遍,提問:你聽了這首曲子有什么感覺?有幾段?第2遍,提問:哪幾段聽起來的感覺是一樣的?是什么感覺?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與第三段感覺是一樣的,都是緩慢優(yōu)美的節(jié)奏,第二段是歡快熱烈的節(jié)奏。
5.音樂欣賞與美術欣賞相結合。
。1)曲子里快的'節(jié)奏、慢的節(jié)奏,我們可以怎么表現(xiàn)?(動作、線條、顏色、繪畫)
。2)觀看課件線條圖示:請幼兒說出線條的名稱?斓墓(jié)奏用什么樣的線條表示?慢的節(jié)奏用什么線條表示。
。3)觀看課件顏色圖,讓幼兒說出顏色名稱?斓墓(jié)奏可以用些什么顏色表示?慢的節(jié)奏可以用些什么顏色表示?師
小結:紅色、橙色、黃色給人感覺很歡快,可以用來表示快的節(jié)奏;藍色、白色、粉色給人感覺柔和,可以用來表式慢的節(jié)奏。
(4)觀看課件繪畫圖:這里有4幅畫,現(xiàn)在請小朋友邊看這些畫邊欣賞第一段音樂,找一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與第一段音樂給人的感覺是一樣的為什么?欣賞第二段音樂,找找哪張畫給人的感覺和第二段音樂給人的感覺差不多,為什么?
6.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樂曲。請小朋友用繪畫的方法來表現(xiàn)你喜歡的音樂。你喜歡哪一段音樂,就把這一段的感覺畫下來。畫完了告訴小朋友你畫的是哪一段?為什么要這樣畫?
7.幼兒相互欣賞交流幼,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教學中幼兒不再是旁觀者和聽眾,他們個個都熱情高漲,既活躍了氣氛,同時也理解了作品所表達的內(nèi)容,并且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渠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教師只有綜合運用語言、繪畫、動作等多種手段,開放幼兒的多個感知通道,才能讓幼兒對音樂欣賞做到真正的主體參與,激發(fā)起強烈的情緒因素,發(fā)展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表現(xiàn)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
《瑤族舞曲》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自主探索瑤族舞曲的配器方式,嘗試用打擊樂器表現(xiàn),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2.通過游戲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及同伴配合合作奏樂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欣賞感受過樂曲《瑤族舞曲》。
2.樂器若干(三角鐵、小鈴、木魚、雙響筒、響板、鈴鼓、大鼓)。
3.瑤族舞曲配器音樂。
三、活動流程
(一)瑤族叔叔阿姨來演奏
1、欣賞配器樂曲
T:你們看瑤族叔叔阿姨來到了我們的教室,為我們表演節(jié)目,你們仔細地聽,仔細地看,她演奏了什么曲子,用了哪些樂器。
2.探索發(fā)現(xiàn)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樂器在唱歌
T:你們發(fā)現(xiàn)瑤族叔叔阿姨用了哪些樂器? (當幼兒說到哪個樂器,老師就把樂器舉起并打出樂曲中的節(jié)奏,引導幼兒依次發(fā)現(xiàn)樂器說
。2)再次欣賞
T:我們來聽一聽是不是這些樂器呢?
(3)找找哪兩個小樂器在對話(第一段完整欣賞)
T:這么多樂器,它們是怎么唱歌的呢?誰和誰對唱? (當幼兒說到該樂器時,老師示范演奏一次,幫助驗證。)
T:我們再來聽一聽,樂器誰先唱誰后唱。 (再次欣賞,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樂器演奏的先后順序。)
T:哪種樂器在中間出來唱了幾句?(雙響筒)那種樂器唱歌多?(大鼓)
(4)聽聽小樂器用什么節(jié)奏對話(第一段分段欣賞)
T:樂器是怎么唱歌的? (老師利用游戲化的情景性語言幫助幼兒總結聽到的節(jié)奏,例如:小鈴和鈴鼓在說話:你唱歌我跳舞,我們一起來表演。)
(5)樂器一起來演奏(第二段完整欣賞)
T:第二段節(jié)奏快的時候哪些樂器來唱歌?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所有樂器一起唱歌,節(jié)奏相同跟著音樂。)
(二)我們來演奏
L自選樂器集體演奏
(1)初步演奏第一段。
T:現(xiàn)在瑤族阿姨邀請我們來演奏,請你選一個喜歡的樂器,跟著指揮聽著音樂開始演奏。(老師用指揮動作提示節(jié)奏,并根據(jù)實際操作情況調(diào)整幼兒的節(jié)奏及樂器出來的順序。)
(2)分解演奏
T:我們再來一次,想想你的樂器和誰對話,用什么節(jié)奏。(老師隨機把握幼兒的操作問題,如果發(fā)現(xiàn)哪兩個樂器節(jié)奏或順序有問題,就將這兩個樂器抽出來再次分解操作。)
(3)完整演奏
T:瑤族的小朋友現(xiàn)在開始演奏,聽著音樂想好節(jié)奏。
2.交換樂器再次演奏
T:找個朋友交換樂器再來玩一玩。(請能力強的幼兒嘗試做指揮。)
操作提示
通過讓幼兒聽配器版的瑤族舞曲,聽辨音樂中的樂器和節(jié)奏,為幼兒搭建自主探索的平臺。在幼兒初步探索發(fā)現(xiàn)樂曲中的樂器時,老師可適當對樂器如何發(fā)出好聽聲響進行引導,例如:你們聽木魚會發(fā)出兩種聲音,怎么回事?哪個好聽?老師示范在木魚孔的正面敲和側面敲,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不同操作方式發(fā)出不同聲音。
在最后環(huán)節(jié)——交換樂器,對于初次操作樂器的孩子來說有些難度;換了樂器相應的.順序和節(jié)奏就會變化,因此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或者可讓幼兒自主選擇,想要交換的去找朋友,不想交換的可仍然操作原來的樂器。在此過程中,老師對于幼兒的要求不能太高,不是嚴格的樂隊演奏,而是“玩”,在樂器操作中體驗音樂表現(xiàn)的樂趣,體驗同伴合作的樂趣。
《瑤族舞曲》教案6
教學目標:
1、能用心觀賞、聽出《瑤族舞曲》三個局部速度和音樂心情的不同,并能順當完成課本上的填寫練習。
2、能背出《瑤族舞曲》的主要主題,并能用課堂樂器演奏。
3、能隨《瑤族舞曲》的主題音樂做聲勢練習。
教學過程:
1、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nèi)チ饲颊,這節(jié)課我們要去瑤寨訪問。
讓我們來看看瑤族人民的服飾(出示圖片)和他們載歌載舞歡慶節(jié)日的情景(出示圖片)。
2、觀賞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
(1)《瑤族舞曲》描寫在節(jié)日之夜,瑤族人民載歌載舞盡情狂歡的情景。樂曲分為三個局部,課本中列出的是第一局部中的'兩個主題,主題A特別美麗悅耳,主題B強健活潑,F(xiàn)在我們先來學唱主題A。
學生隨教師琴聲輕聲唱歌,反復屢次,要求邊學唱邊記憶。
。2)觀賞樂曲的第一局部
這一局部先有一個簡短的引子,隨即主題A屢次消失,描寫身著盛裝的瑤族姑娘們翩翩起舞,氣氛漸漸熱鬧。主題B進入后,速度加快,剛毅強健,描寫小伙子們也參加到歌舞的隊伍中。
請學生悄悄觀賞樂曲的第一局部,提示兩個不同主題的進入。
(3)觀賞樂曲的其次局部
這一局部樂曲調(diào)性發(fā)生了轉變,拍子也變成四三拍子,旋律安靜,深情委婉,與瑤族特有的優(yōu)美舞姿結合起來,很有詩情畫意,仿佛是人們在親切地交談。
學生觀賞樂曲的其次局部,教師可用微小的指揮動作提示這是三拍子的輕柔舞曲。
。4)觀賞樂曲的第三局部
這一局部是第一局部的重現(xiàn),但氣氛越來越喧鬧,并加了一個結尾,結尾的音樂速度更快,力度更強,表現(xiàn)歌舞到達高潮,全曲在熱鬧歡暢的心情中完畢。
學生觀賞樂曲的第三局部。
(5)完整地聽賞一遍《瑤族舞曲》
教師可用指揮提示音樂心情的轉換,也允許學生在觀賞時身體有所反響,甚至輕聲哼唱。
3、用主題A作聲勢練習
。1)引導學生認真觀看課本上的圖示:●跺腳、△捻指、×拍手、搖手。
(2)先隨音樂練前8小節(jié),只用跺腳(左腳)和拍手兩個動作。
。3)再練后8小節(jié)。前4小節(jié),學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鈴套(需在課前預備好)搖手,使手鈴發(fā)出悅耳的響聲。最終一小節(jié)是最難的,搖手、捻指與跺腳三個動作同時消失,其中搖手要持續(xù)兩拍的時間,但只要稍加練習,也就不難做到了。
。4)將整個練習連起來做幾遍,其中也可穿插小組或個人做。
4、用課堂樂器演奏主題A
。1)再將主題A背唱幾遍,在此根底上,學習演奏,留意調(diào)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屢次練習的根底上,由教師指揮,全體學生齊奏,力求節(jié)奏整齊、音色美麗,使學生沉醉在自己演奏的音樂聲中。
。3)參加課堂打擊樂器。
。4)局部學生演奏,局部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局部學生做聲勢,氣氛肯定很喧鬧。
5、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觀賞了美麗悅耳的《瑤族舞曲》,還親自演奏了樂曲的主題,信任這一美麗的主題將永久留在同學們的腦海之中。
隨筆:能順當完本錢課內(nèi)容要求。
《瑤族舞曲》教案7
年級:三年級自選補充教材
課型:打擊樂合奏
課時:(二課時)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堂鼓和小釵,學習演奏方法。學習三角鐵滾奏、顫奏,復習常見打擊樂器演奏方法。
2、用不同音質(zhì)、音色、音量的樂器為樂曲配置較和諧的合奏,并能有表現(xiàn)地演奏,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樂感與表現(xiàn)力獲得發(fā)展。
3、體驗與增進合作意識。
二、教學準備
1、總譜、圖形譜。
2、堂鼓、小釵、三角鐵、鈴鼓等打擊樂器適量。
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組織教學。
2、聽音練習:
、僖魳返亩洌簬熌缓笾鸺葑,生聽辯出是什么樂器并做出模仿動作、模仿聲音。
、谝魳返哪X子:記住并模仿出連續(xù)演奏的幾件樂器聲。
(二)基本部分
1、復習、導入
①出示曲式結構圖形譜,合樂輕聲唱《瑤族舞曲》,要求找準樂句感與節(jié)奏感。(A段連貫、圓潤、B段短促、跳躍)
提示:花為A段,四個樂句,每句八拍,點花瓣律動時每換一朵花點得重一些。葉為B段,每張葉子為一句八拍,共四句,律動時劃對稱的葉脈。小葉子為B段進入A段再現(xiàn)的連接部。A段再現(xiàn)時點數(shù)花瓣的.律動幅度更大,加上呼吸身韻。
、谶吥3蛇呑龉(jié)奏律動,A段用“l(fā)u”母音模唱,用“× ××”節(jié)奏型做律動,B段用“bang”模唱,用“× ×|×× ××‖”節(jié)奏型做拍手律動。
2、指導合奏
、俳榻B打擊樂合奏的要領:聆聽音樂與同伴演奏,樂器的音質(zhì)、音量音色互補,使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更加有表現(xiàn)性。
、谥笇段配樂與合奏。
a、為A段第一個節(jié)奏型“× ××‖”分別選擇重拍、弱拍上的樂器,并演奏。
b、引導學生根據(jù)瑤族人民擅長演奏長鼓和舞曲表現(xiàn)瑤族青年男女在長鼓鼓點的伴奏下翩翩起舞的特點編配鈴鼓節(jié)奏。
c、介紹堂鼓,用穩(wěn)重厚實的聲音叫叫它(師生做壯實狀:“大堂鼓!”),并重點指導練習。用堂鼓以“× ××‖”的節(jié)奏演奏基本節(jié)奏型,強拍敲鼓面,弱拍敲鼓邊。
d、A段打擊樂合奏配樂練習一次。
③指導B段配樂與合奏。
a、討論要表現(xiàn)出歡快、熱烈的群舞場面,樂器的種類上、音量上、演奏的速度上進行如何變化?生自由討論后發(fā)表看法并試奏。
b、介紹小镲,用親切的聲音叫叫它(師生藍花指戲劇性地:“小镲~”)。探索小镲的擊奏方法,止音方法。
c、鼓與镲的節(jié)奏配置,請學生嘗試并分組練習。
鼓 同 大大|同 大大‖ 鼓 同 大大 |同 大大‖
镲 鏘 ― |鏘 ― ‖ 镲 0 嚓啦?|0 嚓啦?‖
提示:嚓啦?為小镲轉圈刮奏。
d、熱烈的舞曲、熱鬧的場面,但舞步卻是輕盈歡快的,那兒讓你有這種感覺?畫圖譜哼唱B段第二樂句:
指導用鈴鼓搖奏與三角鐵滾奏合樂演奏。
e、練習B段合奏,重點指導結束句漸弱、漸慢的演奏。
3、即興創(chuàng)造:
①將學生分成三組,每組有金屬、木質(zhì)、散響類樂器。
②發(fā)給提板,分組討論其他配器方案,在提板上寫下來并排練。
③分組展示:小合奏1、小合奏2、小合奏3。
(4)評價與改進。
4、大合奏。
全體合鋼琴有表現(xiàn)地演奏三段,要求控制音量,聆聽音樂和演奏聲部音響效果,隨音樂情緒起伏投入情感。
(三)結束部分
1、關于“合作”的談話。
2、合《拔根蘆柴花》愉快出教室。
點評:
對學生進行民族打擊樂器的初步學習和了解是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基本要求,但由于受條件與教師教學能力的限制,這項教學內(nèi)容往往是說過做過或匆匆走過場。而本教案卻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如何進行打擊樂合奏教學的范例。
教案中教師選取學習認識堂鼓和小镲為主要教學內(nèi)容,配以學生已經(jīng)熟悉的《瑤族舞曲》的旋律片段,通過圍繞目標、緊扣音樂、循序漸進、實踐創(chuàng)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有效指導學生在合奏中如何正確使用打擊樂器并與音樂相融互補的訓練,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的愉快過程中掌握了知識與技能。整堂課目標恰當、層次分明、音樂性強、樸素無華。特別在《瑤族舞曲》曲式圖形譜的呈示和學生認識堂鼓和小镲時富有童趣的形象設計,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人數(shù)眾多的大班額中如何有效地進行打擊樂器的教學,一直是令音樂教師感到為難與困惑的問題,該課教學的成功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圍繞主題音樂,創(chuàng)設探究氛圍,參與形式多樣,訓練循序漸進,重視實踐指導,加強評價鼓勵。
《瑤族舞曲》教案8
活動目標:
。、幼兒能通過欣賞音樂,感受樂曲的意境,嘗試用優(yōu)美協(xié)調(diào)的動作來表現(xiàn),情緒與樂曲相吻合。
。、在老師的啟發(fā)下,能聽辯出樂曲的曲式結構是ABA結構,并能根據(jù)結構用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
。、體驗樂曲的優(yōu)美和隨音樂表演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瑤族的服飾圖片或?qū)嵨;有關光碟
活動過程:
一、播放光碟,幼兒觀看
。薄 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都穿什么衣服?
。、 全體小朋友學一學瑤族舞蹈的典型動作
二、欣賞:瑤族舞曲
。薄 整首欣賞后提問
、 你聽了這首樂曲有什么感覺?
② 這首樂曲有幾段?每一段的旋律一樣嗎?哪些一樣,哪些不一樣?
。、 分段欣賞
第一段(A段):旋律優(yōu)美柔和,速度較慢,表現(xiàn)了瑤族姑娘翩翩起舞的景象。
第二段(B段):旋律歡快跳躍,富有動感,是瑤族的小朋友在狂歡。
第三段(A段):回到全曲開始得意境。
、 每一段欣賞完后,幼兒了解了旋律后,隨音樂用動作表現(xiàn)。
、 幼兒進一步了解ABA段落結構的形式。
三、幼兒隨音樂表演
。薄 不要求動作到位,只要能隨音樂節(jié)奏表現(xiàn),情緒與樂曲吻合即可。
2、 感受瑤族舞曲的民族風格,進一步感受ABA結構特點。
《瑤族舞曲》教案9
音樂活動:瑤族舞曲
大二班 魏少平
設計意圖:
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老民族,再過幾天就是農(nóng)歷十月十六日瑤族的盤王節(jié),這天瑤族人民盛裝打扮,載歌載舞,除了娛神娛祖之外,還要走親訪友,開展娛樂社交活動,因此設計此活動,讓幼兒了解瑤族的民俗風情,感受樂曲的美,并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音樂活動:瑤族舞曲。
活動目標:
1、 帶領幼兒繼續(xù)欣賞樂曲,并嘗試隨音樂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2、 引導幼兒用分組合作的方式表現(xiàn)
的節(jié)奏型,并在演奏過程中注意整體協(xié)調(diào)。
3、 要求幼兒克制過度興奮,不因急于表達熱烈的情緒而造成過分強烈的演奏,能與同伴的演奏保持協(xié)調(diào),進一步體驗活動的愉快。
活動準備:
1、 幼兒已欣賞過A段音樂,聽過該曲,并對該曲的結構有初步的了解。
2、 錄音機、音樂磁帶。
3、 鼓、手鈴、木魚、沙錘等。
活動過程:
一、 老師帶領幼兒聽A段音樂復習身體動作。
師:請小朋友找找哪張圖給我們的感覺和第一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差不多?為什么?
二、 欣賞第二、第三段音樂,幼兒教案《音樂活動:瑤族舞曲》。
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第二第三段音樂吧。
找找哪張圖給我們的.感覺和第一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差不多?
第三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樣的?
三、 幼兒跟隨老師的示范模仿練習以下朗誦和動作。
1、 教師示范
2、 兒在教師的指揮下從慢速開始練習:教師說鵝,并跺腳,幼兒說其余字詞并拍手。
3、 幼兒分組練習。
4、 幼兒在心里說有關字詞,傾聽教師用鼓聲替代“鵝”字及跺腳動作,從慢速度開始,教師逐步加入哼唱伴奏。
5、 跟隨音樂做身體節(jié)奏動作組合練習。
四、 跟隨音樂完整地做身體動作(A、B、A段)。
五、 在老師的帶領下,幼兒探索樂曲的打擊樂配器方案。
六、 在教師的指揮和哼唱伴奏下,幼兒做徒手練習。
七、 在教師的指揮和哼唱伴奏下,幼兒用樂器演奏。
八、 全體幼兒跟隨音樂完整演奏。
音樂活動:瑤族舞曲
《瑤族舞曲》教案10
課題:欣賞課《瑤族舞曲》
重難點:在欣賞中引導學生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表現(xiàn)力,使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產(chǎn)生學習興趣,《瑤族舞曲》欣賞課教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教學:
復習學過的幾種速度標記;
2.讓學生聽辨三個音樂片段的速度(采用《瑤族舞曲》里的三個主題旋律);
3.引入并提出問題:剛才欣賞的三個音樂片段是我們今天準備欣賞的民族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里的三個音樂主題,同學們是否能在樂曲中聽到這三個主題并分別用手勢指出它是我們剛才聽辨的第幾個音樂片段呢?
二、初聽,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邊用手勢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復聽,出示掛圖,提出問題:
瑤族是我國西南部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編的描寫瑤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樂曲《瑤族舞曲》就是以瑤族的民間歌曲為素材的,現(xiàn)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傾聽音樂并想象一下,樂曲描繪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唱歌跳舞)?表達瑤族人民怎樣的心情(幸福歡樂)?你是從樂曲的哪些特點中得到這樣的感知的(節(jié)奏感強、旋律歡快……)?聽完后,同學們可以和旁邊的同學討論一下,再回答老師的問題;
2.復聽后,請同學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四、細聽三個主題
引入:剛才,我們已經(jīng)初步地感受了三個主題旋律,接下來,我們進一步來欣賞這三段美妙的旋律:
1.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題
1)、先聽一聽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題,請同學們注意一下,第一主題出現(xiàn)了幾次(3次)?每次出現(xiàn)時在什么方面(樂器的音色和力度)有變化?如果把第一主題的第一次出現(xiàn)表現(xiàn)的是一位美麗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現(xiàn)時多種樂器的齊奏和力度的漸強,又表現(xiàn)了什么情景呢(越來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題,讓學生跟著哼唱旋律,教案《《瑤族舞曲》欣賞課教案》。
2.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題
1)、接下來,我們聽一聽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題,請同學們注意一下,這個主題共出現(xiàn)了三次,三次在音調(diào)的高低上有什么變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樂曲(快速、粗獷豪放)的情緒和第一主題比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題表現(xiàn)的是姑娘們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題表現(xiàn)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們雙手猛擊著長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盡情歡舞)?
2)、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題,讓學生跟著哼唱旋律。
3.第二部分主題
1)、第二部分的主題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較弱)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請同學們認真感受它都有怎樣的變化并說一說。第二部分相對于第一部分的熱烈歡快,旋律變得比較(平穩(wěn)),就象人們在親切地交談。剛才,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樂曲的三個主題,這首樂曲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樂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復了第一部分,下面,讓我們完整地再次復聽全曲,并聽聽樂曲的哪個部分最優(yōu)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賞中可提示學生樂曲中漸快、漸慢的地方。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像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馬頭琴等),人們借助這些民族樂器和民族器樂曲(像我們今天欣賞的《瑤族舞曲》)來表現(xiàn)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這些民族樂器和它們的各種表演形式有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在表現(xiàn)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能起到其他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五年級里我們將開始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和器樂曲,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瑤族舞曲》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管弦樂曲與管弦樂隊的基本知識
2、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初步分析、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了解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感受音樂旋律與意境,認識什么是復三部曲式結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能夠聽辨樂曲中的音樂主題,并能辨認其主奏樂器,感受體驗不同部分的不同音樂情緒,調(diào)動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修養(yǎng)。同時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情趣,增強和培養(yǎng)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課型:本課是一節(jié)以“欣賞為主的綜合課”。課時:一課時。
難點:音樂旋律中變化的力度、速度、情緒與塑造音樂形象的關系。重點:了解瑤族及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音樂風格的主要特征。教法:音樂視聽欣賞與對比分析、討論探究相結合。教學過程:一
圖片導入:
問: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有多少個成員,你都知道哪些?再放圖片問:這么美麗的服飾來自哪個民族?
二、進入新課
。ㄒ唬┤宋慕榻B。瑤族風情、服飾以及文化藝術鋪墊。介紹“長鼓舞”等極具“瑤族”特點的“瑤族文化”,教師補充。
1、瑤族服飾(屏幕出現(xiàn)瑤族服飾并配以文字介紹)。
2、瑤族長鼓(加以文字介紹)
3、長鼓舞介紹以及欣賞(播放視頻)
4、《瑤族舞曲》簡介(拓展:還有其他版本的瑤族舞曲)
。ǘ┏趼牎冬幾逦枨啡,了解全貌
1、樂曲描繪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表達瑤族人民怎樣的心情?你是從樂曲的哪些特點中得到這樣的感知的?全曲可分為幾個部分?
2、學生討論
3、教師總結:全曲描繪了瑤寨人在節(jié)日的`夜晚,圍坐在篝火旁,載歌載舞的熱烈場景。結構為:A +B+A’三大部分
。ㄈ┓侄涡蕾p
1、第一部分思考:音樂給你怎樣的感受?
旋律優(yōu)美抒情,仿佛在夜幕降臨的時候瑤族姑娘和小伙子們正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從四面八方緩緩地聚集在一起,姑娘們伴著輕柔的音樂翩翩起舞。情緒是(幽靜委婉)速度是(舒緩)
2、第二部分思考:與前者比較有何異同點
速度開始加快,旋律也變得輕松活潑,小伙子們和姑娘們一起伴著輕快地音樂盡情地舞蹈,抒發(fā)著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情緒是(熱情奔放)速度是(輕快)
3、第三部分:
速度再次變慢,旋律變得柔和委婉,仿佛是跳完舞的人們正在靜謐的月光下親密地交談。緒是(平靜柔和)速度是(舒緩)
。ㄋ模┩暾卦俅螐吐犎,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音樂。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主題二由主題衍化而來,在速度、力度方面同第一主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總結:
引導學生討論:瑤族及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音樂特點。教師總結
《瑤族舞曲》教案12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舞動紗巾感受音樂中的輕柔。
2、用不同的樂器和肢體動作感受樂曲A段中的輕柔和B段的歡快的節(jié)奏。
3、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音樂錄音帶
2、紗巾、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律動入場
二、第一次傾聽音樂《瑤族舞曲》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聽了音樂有什么感受
三、第二次傾聽音樂,并用紗巾感受音樂中的輕柔。
1、出示紗巾讓幼兒用甩紗巾來感受音樂中A段的柔美
2、幼兒邊傾聽音樂邊甩動紗巾
四、第三次傾聽音樂用樂器演奏音樂。
1、出示樂器讓幼兒自己敲一敲樂器,感受樂器中哪種樂器的聲音聽起來是柔美,哪些樂器聽起來是歡快的。
2、幼兒討論哪種樂器用在A段,哪種樂器用在B段。
3、幼兒邊聽樂曲邊用樂器表現(xiàn)樂曲中的柔美和歡快
五、第四次傾聽音樂,邊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xiàn)樂曲
1、請幼兒說說還可以用什么東西來表現(xiàn)樂曲,引出用動作表現(xiàn)樂曲的柔美和歡快。
2、幼兒邊傾聽音樂邊用動作表現(xiàn)樂曲。
六、活動結束幼兒出室。
活動反思: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jié)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yōu)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jié)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jīng)是很棒了。通過此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要讓幼兒真正喜歡音樂,就必須做到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和欣賞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讓他們真正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fā)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音樂活動才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
《瑤族舞曲》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少數(shù)民族瑤族的音樂風格,通過欣賞和創(chuàng)作實踐,進一步體驗和認識音樂要素對音樂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分析《瑤族舞曲》,能夠從音樂的速度、節(jié)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體驗音樂情緒及其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知識與技能】:認識和體驗速度、節(jié)奏、力度、節(jié)拍、音色等音樂要素,并能根據(jù)不同的音樂情緒進行創(chuàng)編
二、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作曲家如何運用音樂要素來表達情感、塑造音樂形象的【難點】:理解速度、節(jié)奏、音色等在音樂表現(xiàn)中的作用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播放《快樂的啰嗦》,請大家邊聽音樂,隨著教師的提示邊打節(jié)奏
跟隨音樂節(jié)奏、速度、力度拍子的變化,引導學生體驗音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活躍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培養(yǎng)聆聽音樂的習慣,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
2.感受歡快情緒,聽辨出舞曲體裁二:教學過程(一)導入
1.欣賞來自相同地區(qū)、相同體裁的音樂作品《瑤族舞曲》
設計意圖:我采用的是播放來自相同地區(qū)、相同體裁的音樂作品《瑤族舞曲》,這樣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聽覺和視覺結合,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起來。
(二)新課教授
1.完整聆聽《瑤族舞曲》,感受情緒及其情緒對比(播放曲式結構圖)設計意圖:用問題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引起學生們的興趣,音樂欣賞更具有目的性。同時對于《瑤族舞曲》的特點進行了初步的了解。
2.比較賞析《瑤族舞曲》的三個音樂主題
(1)演唱a、b主題,認識速度、節(jié)拍在樂曲中的'作用
、俳處熗ㄟ^提示性的肢體動作,引導學生從速度角度去探討兩個主題的音樂情緒。 ②運用直觀的擊拍方式,學生可以在觀察、比較擊拍動作快慢中,發(fā)現(xiàn)和體會節(jié)奏差異對樂曲情緒的影響
(2)欣賞b主題樂段,體驗音色、力度在樂曲中的作用
、僖龑W生聽出本段主題的演奏樂器,以及樂器使用與音樂表現(xiàn)之間的關系,并請同學們邊聽音樂變用動作模仿樂器的演奏方式
②通過對b主題的聆聽,了解隨著打擊樂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強,音樂情緒也變得更加歡快、熱烈
、壅埻瑢W總結力度、音色、音樂情緒之間的關系
(3)欣賞b、c主題樂段,了解節(jié)拍、速度在樂曲表現(xiàn)中的作用①請同學們邊劃拍邊聆聽音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拍子在音樂中的作用
②總結拍子與速度相結合的方式會產(chǎn)生不同的音響效果,請同學們總結速度、拍子對音樂情緒的影響。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賞析《瑤族舞曲》的三個音樂主題,引導學生從速度角度去探討兩個主題的音樂情緒。隨著打擊樂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強,同學們能夠自己總結出力度、音色、音樂情緒之間的關系,學生是音樂的參與者,應該讓他們通過聽、唱、討論來體驗音樂,并通過發(fā)現(xiàn)結論--推翻結論--補充完善結論這一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鞏固提高
1.改變音樂主題,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編的節(jié)奏型(1)請同學們嘗試改編a、b、c的主題,改變音樂情緒
根據(jù)學生的音樂能力,邀請個別會樂器的同學,按照老師的設計進行即興試奏,體驗主題音樂改編后的效果
《瑤族舞曲》教案14
年級:四年級
重難點:在欣賞中引導學生感受民族器樂曲豐富的表現(xiàn)力,使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產(chǎn)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引入教學:
1. 復習學過的幾種速度標記;
2. 讓學生聽辨三個音樂片段的速度(采用《瑤族舞曲》里的三個主題旋律);
3. 引入并提出問題:剛才欣賞的三個音樂片段是我們今天準備欣賞的民族管弦樂合奏《瑤族舞曲》里的三個音樂主題,同學們是否能在樂曲中聽到這三個主題并分別用手勢指出它是我們剛才聽辨的第幾個音樂片段呢?
二、 初聽,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邊用手勢回答老師的問題;
三、 復聽,出示掛圖,提出問題:
1. 瑤族是我國西南部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編的描寫瑤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樂曲《瑤族舞曲》就是以瑤族的民間歌曲為素材的,現(xiàn)在,讓我們閉上眼睛傾聽音樂并想象一下,樂曲描繪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唱歌跳舞)?表達瑤族人民怎樣的心情(幸福歡樂)?你是從樂曲的哪些特點中得到這樣的感知的(節(jié)奏感強、旋律歡快……)?聽完后,同學們可以和旁邊的同學討論一下,再回答老師的問題;
2. 復聽后,請同學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四、 細聽三個主題
引入:剛才,我們已經(jīng)初步地感受了三個主題旋律,接下來,我們進一步來欣賞這三段美妙的旋律:
1. 第一部分之第一主題
1) 先聽一聽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題,請同學們注意一下,第一主題出現(xiàn)了幾次(3次)?每次出現(xiàn)時在什么方面(樂器的`音色和力度)有變化?如果把第一主題的第一次出現(xiàn)表現(xiàn)的是一位美麗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現(xiàn)時多種樂器的齊奏和力度的漸強,又表現(xiàn)了什么情景呢(越來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一主題,讓學生跟著哼唱旋律。
2. 第一部分之第二主題
1) 接下來,我們聽一聽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題,請同學們注意一下,這個主題共出現(xiàn)了三次,三次在音調(diào)的高低上有什么變化(一次比一次高)?速度和樂曲(快速、粗獷豪放)的情緒和第一主題比較有什么不同?如果第一主題表現(xiàn)的是姑娘們在跳舞,那么,第二主題表現(xiàn)的又是什么呢(小伙子們雙手猛擊著長鼓,加入了舞蹈的行列,盡情歡舞)?
2) 播放第一部分第二主題,讓學生跟著哼唱旋律。
3. 第二部分主題
1) 第二部分的主題在拍子(三拍子)和速度(中速)、力度(較弱)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請同學們認真感受它都有怎樣的變化并說一說。第二部分相對于第一部分的熱烈歡快,旋律變得比較(平穩(wěn)),就象人們在親切地交談。
2) 播放第二部分主題,讓學生跟著哼唱旋律。
五、 再次復聽全曲
剛才,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了樂曲的三個主題,這首樂曲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樂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復了第一部分,下面,讓我們完整地再次復聽全曲,并聽聽樂曲的哪個部分最優(yōu)美抒情(第二部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在本次欣賞中可提示學生樂曲中漸快、漸慢的地方。
六、 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像瑤族的長鼓、蒙古族的馬頭琴等),人們借助這些民族樂器和民族器樂曲(像我們今天欣賞的《瑤族舞曲》)來表現(xiàn)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這些民族樂器和它們的各種表演形式有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在表現(xiàn)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勞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中能起到其他樂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五年級里我們將開始介紹這些民族樂器和器樂曲,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
《瑤族舞曲》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鋼琴曲《瑤族舞曲》,知道舞曲的名稱,熟悉舞曲。
2、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感受音樂的音樂形象。
3、能找出樂曲的節(jié)奏型。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讓幼兒熟悉少數(shù)民族瑤族,跳舞唱歌的場景圖片,配樂朗誦磁帶《瑤族舞曲》。
活動過程
。ㄒ唬┬蕾p樂曲,理解樂曲的內(nèi)容,找出主要音樂形象。
1、教師可以向幼兒交代,我們今天來聽一首鋼琴曲《瑤族舞曲》(教師彈奏樂曲)。
2、提問:小朋友,你剛才叫什么名字?好聽嗎?從而引起幼兒再欣賞的興趣,教師可提出欣賞音樂的要求:你一邊聽一邊想,音樂中告訴我們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教師彈奏樂曲)。聽完樂曲,讓幼兒談感受(估計幼兒會說:叔叔阿姨在跳舞……)
3、對幼兒的想象加以評價,鼓勵幼兒邊聽邊想,同時可以出示圖片(瑤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場面,有長鼓,蘆笙,小河。樹,竹樓,晚霞……),再次引導邊看圖片變聽音樂,這次可要求幼兒聽聽音樂的速度是否有變化(有快有慢)。
4、組織幼兒分段分段欣賞。彈奏第一段,要求幼兒聽出音樂的速度是快還是慢的。在想象:聽了這段音樂,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樣跳舞的(估計幼兒會說:這段音樂很慢,叔叔阿姨在跳著優(yōu)美的舞蹈)。組織幼兒聽第二段音樂,要求幼兒講出音樂的.快慢。再想象:聽了這段音樂,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樣跳舞的(估計幼兒會說: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為這段音樂是快的)。讓幼兒聽第三段音樂,以同樣的要求讓幼兒邊欣賞邊想象,這時叔叔阿姨干什么?
5、在分段欣賞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樂曲,教師可配上語言(可以事先準備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兒想象講述的內(nèi)容,教師即興組織的)。如第一段音樂可配上:“在風景優(yōu)美的瑤族寨,住著許多勤勞的叔叔阿姨,這天,晚霞映紅了天邊,他們結束了一天愉快的勞動,來到了小河邊,唱著動聽的歌,跳著優(yōu)美的舞”。第二段音樂可配上:“聽,他們越唱越歡樂,瞧,他們越唱越有勁,啊,他們在唱歌歌唱我們生活多美好。
6、最后,可放錄音(配樂朗誦的錄音),教師可自編一段瑤族舞蹈。把音樂、文學、美術、舞蹈有機地揉在一起,在欣賞過程中充分感受美。
。ǘ┮龑в變涸谛蕾p樂曲過程中熟悉它的結構。
1、要求幼兒反復欣賞音樂,開始的速度怎樣?中間的速度怎樣?最后的速度怎樣?
2、引導幼兒欣賞第三段音樂和哪一段音樂一樣?通過不斷欣賞,讓幼兒知道舞曲是(ABA)三段體的結構形式。
3、最后可再完整地欣賞樂曲,并配有圖片、舞蹈、語言,進一步讓幼兒感受到藝術的美。
。ㄈ┮龑в變翰粩嗟匦蕾p樂曲找出他的節(jié)奏。
1、可讓幼兒聽第一段音樂,找出它的節(jié)奏型?梢詢墒址珠_彈,重點引導幼兒聽左手的音樂并可以啟發(fā)幼兒想象這聲音好像是什么樂器的演奏(長鼓),同時讓幼兒拍手跟音樂打節(jié)奏。
2、用同樣的方法,聽第二段樂曲打節(jié)奏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找出兩種節(jié)奏均可以,知要能反映歡樂的場面。并讓幼兒拍手跟著音樂打節(jié)奏。
3、最后完整地欣賞樂曲,讓幼兒選擇樂器打節(jié)奏,一邊欣賞音樂,一邊配上節(jié)奏,同時教師可以一邊跳舞,也可以讓部分幼兒跟隨老師舞蹈(鼓勵幼兒人人參與)
活動反思:
《瑤族舞曲》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樂曲。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jié)日時的歌舞場面。體驗歌曲優(yōu)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jié)奏,感受歌曲表達的歡樂情緒,幼兒對音樂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在演奏中不是很熟悉。但是對幼兒來說已經(jīng)是很棒了。通過此次活動,我深切地感受到。
要讓幼兒真正喜歡音樂,就必須做到貼近他們的生活興趣和欣賞角度,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讓他們真正走進音樂的實踐中去,發(fā)揮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親身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這樣,音樂活動才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和喜愛。
【《瑤族舞曲》教案】相關文章:
瑤族舞曲教案03-27
《瑤族舞曲》教案06-09
欣賞瑤族舞曲教案03-24
《瑤族舞曲》大班教案03-20
大班《瑤族舞曲》教案02-22
瑤族舞曲教案(15篇)03-27
欣賞課《瑤族舞曲》教案03-27
《瑤族舞曲》中班教案(精選9篇)01-05
《瑤族舞曲》欣賞課教案02-16
大班《瑤族舞曲》教案6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