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xué)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8-13 12:31:55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xiàn)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xué)、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yīng)當(dāng)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通用7篇】

語文教案 篇1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xué)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學(xué)習(xí)重點:能結(jié)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

  學(xué)習(xí)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guān)知識。

  1、同學(xué)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2、查閱資料,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初讀寓言、讀通讀順。

  1、我們首先來學(xué)習(xí)《狐貍和葡萄》。提出初讀要求: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讀通讀順句子。

  2、匯報初讀情況。學(xué)生說說自己對寓言內(nèi)容的理解。

  3、你認(rèn)為哪些字的讀音應(yīng)提醒學(xué)生注意:

  三、細(xì)讀課文,領(lǐng)會寓意。

  1、自讀每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貍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來讀一讀。師生交流。

  2、小組合作討論:狐貍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

  3、“白費勁”說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時狐貍的神情嗎?

  4、自讀第二段。思考: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貍在“白費勁”、“無望”的情況下,仍然對葡萄戀戀不舍?

  6、同學(xué)們吃過成熟的葡萄嗎?是什么滋味?狐貍為什么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讀第三自然段。從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無能為力”是什么意思嗎?你怎么理解這段話?

  提示寓意對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讀懂的道理講給同學(xué)聽聽。

  四、積累遷移,自學(xué)寫字。

  貍、葡、萄、饞、酸

  《伊索寓言》導(dǎo)學(xué)案

  第二課時

  一、學(xué)習(xí)第二則寓言《牧童和狼》。

  1、自讀寓言,要求:讀準(zhǔn)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2、默讀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在“好幾次”和“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現(xiàn)?抓住重點詞語,讀懂課文。

  3、體會:牧童兩次“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兩次聽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經(jīng)歷過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5、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二、學(xué)習(xí)第三則寓言《蟬和狐貍》

  1、還記得我們學(xué)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自己講一講。

  2、初讀寓言《蟬和狐貍。要求:讀準(zhǔn)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一想這篇寓言說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貍和烏鴉》和《蟬和狐貍》這兩個故事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4、讀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蟬為什么沒有上當(dāng)?

  5、讀第五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體會蟬不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從同伴的災(zāi)難中吸取教訓(xùn)。(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三、積累遷移。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四、當(dāng)堂檢測

  完成《練習(xí)冊》、《語文補充習(xí)題》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與技能 復(fù)習(xí)文章的生字,準(zhǔn)備聽寫。

  2、過程與方法 將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讓學(xué)生從課文中受到啟發(fā),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

  教學(xué)重點:

  將文章分段,理清各段大意,理解文章中心主旨。

  教學(xué)難點:

  讓學(xué)生從課文中受到啟發(fā),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

  教學(xué)方法:

  說教法、討論法。

  課前準(zhǔn)備:

  收集有關(guān)一二八事件的資料及相關(guān)視頻。

  教學(xué)過程:

  1、導(dǎo)入新課。

  講新課之前,同學(xué)們先讀一遍文章,使用“手機”錄音,收集學(xué)生典型成果,在“授課”系統(tǒng)中展示。

  同學(xué)們,在放假的時候,你們有沒有去街上賣過報紙?(學(xué)生舉手)請學(xué)生談?wù)劄槭裁磿辖秩ベu報紙。(體驗生活)

  同學(xué)們現(xiàn)在賣報紙是為了體驗生活,大家知道嗎?在解放前的舊社會也有許多和同學(xué)們一般大的孩子上街賣報,可他們卻是為了最基本的生存。今天老師就要介紹一個賣報紙的小姑娘給大家認(rèn)識。齊讀課題。

  2、新課學(xué)習(xí)。

  了解小女孩的生活狀況,要認(rèn)識這個小姑娘,我們先來看看她的生活怎么樣?自由朗讀全文。(生活貧窮悲慘)

  教師追問從哪里看出她生活貧窮悲慘?(小姑娘沒有家到處流浪;小姑娘的父親一直生病,上街賣報紙幫媽媽維持生活;天很冷,小姑娘凍著雙手賣報,但買報的人很少。)

  這個生活悲慘的小女孩在舊社會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可為什么這個小人物的故事能流傳至今呢?(因為聶耳為這個小姑娘寫了一首歌。)

  聶耳為小女孩寫歌,聶耳是誰?請學(xué)生根據(jù)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介紹聶耳。介紹完畢,師質(zhì)疑:從同學(xué)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了聶耳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曲家,他又是怎么與這個毫不起眼的報童認(rèn)識的呢?快速瀏覽課文,看課文是怎么告訴我們的?(報童的叫賣聲像釘子似的把聶耳的雙腳釘住了。)師出示句子。問:在這里出現(xiàn)了一個修辭手法,是什么?(比喻)

  全體齊讀句子,學(xué)生思考:比喻的手法用在這里是要強調(diào)什么?(報童的叫賣聲對聶耳很有吸引力。)報童的叫賣聲讓聶耳讓聶耳停下了腳步,同學(xué)們大膽想象一下:聽到叫賣聲,聶耳心中會想些什么?(這個小女孩真可憐,這么久都沒人買她的報紙;好可憐的孩子,我應(yīng)該幫幫她。)聶耳就是帶著這些想法走進(jìn)了小毛頭的生活,那接下來他具體會為小毛頭做些什么呢?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3——17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語文教案 篇3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復(fù)習(xí)鞏固已學(xué)的復(fù)韻母及其個別整體認(rèn)讀音節(jié),練習(xí)聲母和復(fù)韻母的拼讀。

  2.通過游戲讓學(xué)生學(xué)著運用常用的動詞。

  3.通過游戲讓學(xué)生能把聽到的短句正確地說出來。

  4.讀兒歌,了解各類花卉的開放季節(jié)。

  重點和難點:

  1.復(fù)習(xí)鞏固已學(xué)的復(fù)韻母及其個別整體認(rèn)讀音節(jié),練習(xí)聲母和復(fù)韻母的拼讀。

  2.通過游戲讓學(xué)生能把聽到的短句正確地說出來。

  教學(xué)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今天,小白兔又要帶我們?nèi)ミM(jìn)行識字游戲了。

  2.出示小白兔畫面和課題,識字游戲6

  二、游戲過程。

  1.大家來參加救援行動。

 。1)小白兔被水圍困在孤島上了,讓我們快去救救他吧!

 。2)出示畫面:水面上分散著幾塊小石塊,小石塊上有復(fù)韻母,自由讀,指名讀。

 。3)畫面出現(xiàn)復(fù)韻母變?yōu)橐艄?jié)。聰明的'小朋友你能幫薦小猴子嗎?同桌自由練拼讀。

  (4)指名拼讀。一號小猴遇見第一個音節(jié)為什么不拼讀呢?(強調(diào)這是整體認(rèn)讀音節(jié))

  (5)小組賽讀。

  2.娃娃買菜

 。1)出示圖片

 。2)拼讀音節(jié)

 。3)對號入座

 。4)集體講評

  3.你能爬到竹竿頂上嗎?

  (1)被救出的小白兔可高興了,可是他又遇到了什么難題呢?出示題目及要求。

  (2)讀題目要求。

  (3)學(xué)生讀例詞;捉蟲:“捉”左邊是——提手旁。是一個用來表示動作的詞。

  (4)想想你還知道哪些用來表示動作的詞?指名交流。

  (5)你會用嗎?試著用一用,你認(rèn)為用對了,就讓自己爬上一節(jié)竹竿。(用彩筆畫一畫)

  (6)指名交流。教師作出及時評價。

  3.看哪一個小組拷貝不走樣。

  (1)小白兔從竹竿頂上下來。帶回了幾句悄悄話想讓我們?nèi)嘈∨笥阎?墒撬幸粋要求,小白兔的悄悄話只能讓每組的第一個小朋友知道,其他小朋友必須讓前面的小朋友傳話給你。

  (2)請每組的第一個小朋友上臺聽小白兔的悄悄話。

  (3)每組在教室里排好隊,講清游戲規(guī)則:必須把話傳下去,假如違規(guī)就要退出游戲。

  (4)開始傳話。

  (5)傳話結(jié)束,請最后一個小朋友匯報自己聽到的話。師進(jìn)行小結(jié)。

  4.你能為這些花找到花瓶嗎?

  (1)小白兔見到了哪些鮮花呢?

  (2)出示兒歌,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出示‘綠、紅、黃、白”四個花瓶,讀一讀瓶上的四個字。

  (4)你能為這些花找到花瓶嗎?交流。

  三、小結(jié),游戲結(jié)束。接受了個白兔的禮物,我們該和他說再見了。

語文教案 篇4

  一、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學(xué)習(xí)本文把無形的秋聲寫的繪形繪色,把蕭森凄清的氣氛渲染得生動、優(yōu)美的藝術(shù)技巧。

  2、能借助文本研習(xí),體會作者在文中抒發(fā)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無限感慨。

  (一)常識簡介

  (1)、作者簡介

  歐陽修,北宋文學(xué)家,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北宋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散文說理暢達(dá),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fēng)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fēng)。著有《歐陽文忠公集》。

  (2)、背景

  本文寫于作者五十三歲時。作者晚年雖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屢次遭貶內(nèi)心隱痛難消,面對朝廷內(nèi)外的污濁、黑暗,眼見國家日益衰弱,改革又無望,不免產(chǎn)生郁悶心情。對政治和社會時局心情郁結(jié),對人生短暫、大化無情感傷于懷,讓作者此時處于不知如何作為的苦悶時期。所以他對秋天的季節(jié)感受特別敏感,《秋聲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的。

  (3)、文學(xué)常識——賦

  賦是介于詩歌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語言上多鋪張藻飾,講究文采韻律;內(nèi)容上多側(cè)重于通過極力描繪景物抒發(fā)作者的主觀感情。我們學(xué)過的有杜牧的《阿房宮賦》和蘇軾的《赤壁賦》。

  二、學(xué)習(xí)過程

  〔一〕導(dǎo)入并檢查預(yù)習(xí)

  選取一些描寫秋的佳句,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給加點詞語注音,并在文中標(biāo)注到位。

  悚(sǒng)然 蕭颯(sà) 鏦(cōng)鏦錚(zhēng)錚 砭(biān)人肌膚 載戕(qiāng)賊

  活動單

  (二)重點文言知識

  1、通假字

  忽奔騰而砰湃(砰湃同澎湃 ,波濤洶涌的聲音)

  2、古今異義

  如赴敵之兵(兵,古義;軍隊。今義:士兵。)

  金鐵皆鳴(金鐵,古義;兵器。今義;金屬名)

  3、詞類活用

  歐陽子方夜讀書(名詞作狀語) 春生秋實 (名詞作動詞,結(jié)果實)

  4、文言句式

  胡為而來哉?(胡……哉:疑問句式,為什么 呢)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來。。。。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奈何。。。。:固定句式,為什么。。。。)

  三、探究思考:

  1,第一自然段是描寫的什么?再把這些句子讀一讀,看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出秋聲的?

  明確;秋聲 比喻的方法

  2、作者對秋聲的摹寫,是用一連串的比喻借有形之聲寫無形之聲的妙處,這些妙處何在?

  明確;用一連串的比喻把秋聲比作“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鏦鏦錚錚”“金鐵皆鳴”“銜枚疾走”的人馬聲,通過這些恰當(dāng)?shù)谋扔靼央y以捉摸的東西變得具體可感。另外作者巧妙地利用“聽”的過程寫秋聲,由“初”到“忽”,再到“觸于物”,寫出了由遠(yuǎn)而近、由小到大、憑虛而來的撞擊物體的秋聲夜至的動態(tài)過程,突出了秋聲變化的急劇和來勢的猛烈。

  4、這兩小節(jié)主要采用的論證方法是什么?分別有什么作用?

  3,如果說第一段是寫的秋之聲,那么第二段寫的又是什么呢?朗讀并討論一下,如何來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對秋狀的描繪和對秋氣的議論

  4,此部分怎樣來寫秋之狀的呢?

  明確;分別就秋的色、容、氣、意,描繪出了秋狀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鮮明圖畫,其中色、容為實,氣,意為虛,手法是由實入虛,而對秋狀的'描繪,正是為了烘托秋聲的“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在寫秋之狀,接下去作者寫道:“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可見作者寫秋狀其實是為了寫秋聲的由來,寫出了秋聲悲的特點。接著作者用“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以此表達(dá)自己的感慨,從中看出秋的肅殺。

  如果說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寫秋之狀,那么后半部分就是在議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肅殺

  5,朗讀第3節(jié),思考:宋人寫文章有一個比較普遍的特點那就是:有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得到感悟、得出哲理。那么歐陽修會不會只是為寫秋聲而寫秋聲呢?,那么他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人生感悟呢?

  明確:人生的憂慮煩惱、勞頓困乏會耗損人的經(jīng)歷。

  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會使人快速老去。

  人應(yīng)該知足常樂,不要與人爭榮。

  這一段,作者聯(lián)系人生,抒情言志,由秋聲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傷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明確此段是本文主旨所在。

  補充資料:歐陽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辭去開封府尹的職務(wù),專心著述。這時的歐陽修,在政治上早已經(jīng)歷了多次貶官,對政治和社會時局心情郁結(jié),對人生短暫、大大化無情感傷于懷,正處于不知如何作為的苦悶時期。在《秋聲賦》中,作者以“無形”的秋聲作為描寫和議論的對象,采用賦的形式抒寫秋感,極盡渲染鋪陳之能事,實際上融人了作者對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秋聲賦》寫秋以立意新穎著稱,從題材上講,悲秋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永恒題材,但歐陽修選擇了新的角度人手,雖然承襲了寫秋天肅殺蕭條的傳統(tǒng),但卻烘托出人事憂勞更甚于秋的肅殺這一主題,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創(chuàng)新。

語文教案 篇5

  1.我來說一說:圖上畫了些什么?

  2.我們小組把詞語朗讀給大家聽。

  3.我來提出不懂的詞語。

  4、我來書寫展示,說說學(xué)到的偏旁部首。

  (四)當(dāng)堂檢測:我會寫

 。悖瑷保睿簦楱。睿楱#铮悒#铮猕矗绋常瑁酲

 。ǎǎǎǎ

  (五)板書設(shè)計

  識字1

  春雨芽布

  五、教學(xué)反思

  只有當(dāng)學(xué)生發(fā)揮了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其特有的'經(jīng)驗作為記憶的支柱形成聯(lián)想,或利用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特別是形聲規(guī)律對形音義進(jìn)行有意識記,才能比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與音、義的聯(lián)系,記憶的效果也才會好。

語文教案 篇6

  五六月份是廣玉蘭花盛開的季節(jié)。在綠油油的葉叢中,花朵是那樣的潔凈、高雅。我無法用文字準(zhǔn)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我也無法用文字準(zhǔn)確形容那花瓣的質(zhì)感,說它玉琢冰雕吧,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總之,只憑幾個優(yōu)美的詞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nèi)涵的。

  廣玉蘭開花有早有遲,在同一棵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tài)。有的含羞待放,碧綠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有幾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鉆了進(jìn)去,那里面橢(tuǒ)圓形的花蕊約有一寸長。盛開著的.,潔白柔嫩得像嬰兒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喜愛。先前熱熱鬧鬧開過的廣玉蘭呢,花瓣雖然凋謝了,花蕊卻依然挺立枝頭,它已長成兩寸長的圓莖。圓莖上面綴(zhuì)滿了像細(xì)珠似的紫紅色的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遠(yuǎn)遠(yuǎn)看上去,一株廣玉蘭就像是一個數(shù)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廣玉蘭的葉片富有光澤。好像涂了層蠟,再配上有著鐵銹色短柔毛的葉背和那微呈波狀的邊緣,使人覺得另有一番情趣。密集油亮的綠葉終年不敗,始終透著生氣,透著活潑。有了它的襯托,玉蘭花便顯得格外皎潔、格外清麗了。

語文教案 篇7

  【素養(yǎng)目標(biāo)】

  語言建構(gòu):積累文中重點文言實詞的含義。

  審美鑒賞:品味文章的精彩語言,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

  思維發(fā)展:分析文中景物描寫所運用的表達(dá)技巧及其藝術(shù)效果。

  文化傳承:背誦全文;培養(yǎng)學(xué)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課時安排】三課時

  【知識儲備】

  一、題目注解

  泰山崛起于華北大平原東側(cè)的齊魯古國,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yuǎn)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v覽東部沿海廣大區(qū)域的地理形勢,泰山突兀挺拔雄偉壯麗踞高臨下,成為萬里原野上的“東天一柱”。歷代封建帝王都把泰山當(dāng)作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禪建廟塑神。泰山因而成為游覽的圣地,歷代文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記游作品,姚鼐的《登泰山記》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作者名片

  姚鼐(1731——1815)清散文家。字姬傳,一字夢谷,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主張文章必須以“考據(jù)”、“詞章”為手段,以闡揚儒家的“義理”,并以陽剛、陰柔區(qū)別文章的風(fēng)格。為“桐城派”主要作家。與方苞、劉大櫆并稱“桐城三祖”。

  三、背景視窗

  這篇山水游記,敘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文章以精練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象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人們對泰山的向往,使人們感受祖國山河的無限壯美。

  【重點梳理】

  泰山之陽——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這里指泰山的南面。其陰——陰: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這里指泰山的北面。乘風(fēng)雪——乘:趁,這里有“冒著”的意思。長城之限——限:界限,這里指城墻。遂至山巔——巔:頂峰,顛峰。半山居霧——居:停留。戊申晦——晦:陰歷每月最后一天。極天云一線——極:盡,盡頭。絳皓駁色——駁:雜,錯雜。盡漫失——漫失:模糊、缺損。

  僻不當(dāng)?shù)勒摺В浩。明燭天南——燭:名詞作動詞用,照

  【整體感知】

  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每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和你的閱讀初感受。

  【文本賞析】

  1.作者是從何地動身?登山的方位在何處?簡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觀之景。

  2.第二段作者詳寫登山的過程,精讀,說出作者的登山路線,寫景特點。

  3.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頂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順序?qū)懢拔镒兓?描寫了怎樣的勝景?

  作者抓住了泰山日出的什么特點?怎樣進(jìn)行描繪的?

  【限時檢測】

  (一)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先后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寫出了登泰山時天氣的惡劣以及路途的艱辛。

  3.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三句用很少的筆墨給我們勾畫出一幅泰山夕照圖,寫出了泰山的安詳、明媚,以及肅穆中有溫柔飄逸美的特殊風(fēng)韻。

  4.在《登泰山記》中,作者寫自己在泰山頂上觀日出,“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對天氣的描寫與前文“迷霧冰滑”照應(yīng),再次突顯了天氣的惡劣。

  5.在《登泰山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出了在泰山頂上看到太陽將出時的景色,奇幻無比,為下文寫日出的壯觀景色作了襯托。

 。ǘ┪难袁F(xiàn)象

  通假字

  1.其級七千有余()

  2.少圜()

  詞類活用

  1.汶水西流()2.濟水東流()

  3.崖限當(dāng)?shù)勒撸ǎ?.道少半()

  一詞多義

  當(dāng):1.當(dāng)其南北分者()2.崖限當(dāng)?shù)勒撸ǎ?/p>

  3.僻不當(dāng)?shù)勒撸ǎ?/p>

  余: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其級七千有余()

  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余始循以入()

  3.回視日觀以西峰()

  限:1.越長城之限()2.崖限當(dāng)?shù)勒撸ǎ?/p>

  道:1.道皆砌石為磴()2.道少半()

  有:1.其級七千有余()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及:1.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2.及既上()

  3.皆不及往()

  云:1.世皆謂之天門云()2.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日: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2.或得日,或否()

  3.是日()

  漫:1.亭東自足下皆云漫()2.其遠(yuǎn)古刻盡漫滅()

  特殊句式

  1.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

  2.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所不至也。

  3.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p>

  4.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觀道中石刻。

  5.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

  6.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

  7.復(fù)循西谷

  【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游大龍湫記戴名世

  距樂清六十里,有村曰芙蓉,倚天而濱海。余以歲辛已四月三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嶺,至能仁寺。坐少頃,出寺門里許,有泉曰燕尾泉。水自大龍湫來,為錦溪。錦溪之水至此從巨石落下,成小瀑布。石中高而旁低,水分左右下,若燕尾然。循錦溪而行,凡三四里,有峰屹立溪水中,旁無所倚,高數(shù)百丈,兩股如蟹螯,望之若剪刀然,曰剪刀峰。至峰下行百余步,又變?yōu)槭,張于空中,曰一帆峰。又行百余步,又變(yōu)槭,孤(lián)卧票,曰天柱峰。左右皆石壁峭削,詭狀殊態(tài),不可勝數(shù)。

  又行百余步,徑窮路轉(zhuǎn),得大龍湫,為天下第一奇觀。水自雁湖合諸溪澗,會成巨淵,淵深黑不可測。其側(cè)有石檻,中作凹,水從凹中瀉下,望之若懸布,隨風(fēng)作態(tài),遠(yuǎn)近斜正,變幻不一:或如珠,或如毬,如驟雨,如云,如煙,如霧;或飄轉(zhuǎn)而中斷,或左右分散而落,或直下如注,或屈如婉蜒。下為深潭,觀者每立于潭外,相去數(shù)十步,水忽轉(zhuǎn)舞向人,灑衣裾間,皆沾濕。忽大注如雷,忽為風(fēng)所遏,盤溪橫而不下。蓋其石壁高五千尺,水懸空下,距石約一二尺許,流數(shù)丈,輒已勢遠(yuǎn)而力弱,飄飄濛濛,形狀頓異。他處瀑布皆沿崖直走,無此變態(tài)也。潭之外有亭,曰忘歸亭;其側(cè)有亭,曰觀不足亭。而龍湫右側(cè)絕壁,曰連云障,障上有風(fēng)洞,每洞口木葉飛舞,則大風(fēng)疾作。

  又有小龍湫,在東谷靈巖寺。水自石城諸溪澗來,會于霞障之右,從巖上飛流而下,高三干尺,半沿崖,半懸流,變態(tài)稍不及大龍湫。而其下稍西,水涌出石罅,直上指二尺許,形如立劍,望之光明瑩潔而搖動,亦奇觀也。

  相傳大龍湫上數(shù)里,復(fù)有上龍湫,飛流懸瀉,亦數(shù)百丈,與大龍湫相似。昔有白云,云外二僧居之,地僻無人跡,今不知其處矣。

  余性好山水,而既游雁蕩,觀大龍湫,御風(fēng),恍惚仙去。今追而記之,不能詳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循錦溪而行循:沿著B.不可勝數(shù)勝:超過

  C.相去數(shù)十步去:距離D.形狀頓異頓:立刻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倚天而濱海B.忽為風(fēng)所遏

  C.蓋其石壁高五千尺D.會于霞障之右

  3.以下句子中,全部屬于描寫大龍湫瀑布的形態(tài)的一組是

 、偎肿笥蚁,若燕尾然②望之若懸布,隨風(fēng)作態(tài)

 、酆龃笞⑷缋,忽為風(fēng)所遏④水懸空下,距石約一二尺許

 、輳膸r上飛流而下,高三千尺⑥乘云御風(fēng),恍惚仙去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D.③④⑤

  4.下列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根據(jù)游蹤先后介紹了燕尾泉、錦溪、剪刀峰、一帆峰和天柱峰。

  B.作者認(rèn)為大龍湫是天下第一奇觀,主要原因在于它的瀑布形態(tài)豐富多變。

  C.文章除了正面描寫,還運用鋪墊、襯托和側(cè)面描寫來突出大龍湫變幻多姿的形態(tài)。

  D.文章先敘述描寫,后抒情議論,表達(dá)了作者寄情山水、遠(yuǎn)離塵世的人生追求。

  5.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余以歲辛巳四月二十日,由芙蓉逾丹芳嶺,至能仁寺。(3分)

 。2)他處瀑布皆沿崖直走,無此變態(tài)也。(3分)

  登泰山記答案:

  1.示例:

  第一段:總寫泰山的地理形勢

  第二段:敘述從京師來到泰山、偕友登山的經(jīng)過以及所見之景

  第三段:寫山頂看日出的過程,描繪泰山日出前后的優(yōu)美景色

  第四段:返記泰山的`人文景觀

  第五段:補記泰山的自然景觀

  文章緊緊圍繞作者的游蹤進(jìn)行,敘述了偕友入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以精練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的雄渾景象,寫出了泰山的神秀壯麗,能喚起我們對泰山的向往,感覺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2.作者從泰安動身,西南麓(日觀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從南麓循中谷入山,經(jīng)天門,越中嶺,再循西谷達(dá)到極頂,其時天色已晚。

  第二天:晨五鼓往日觀峰日觀亭觀日出,然后參觀名勝古跡,最后補記泰山極頂?shù)木拔锾攸c。

  3.先寫:京師--泰安,點明時間和節(jié)令。

  再寫:山麓--山頂。

  路程:四十五里(遠(yuǎn))

  石級:七千有余(高)

  路線:中谷--西谷--山巔(險)

  最后頂景: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壯闊、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徠如畫(雄渾、下)半山居霧若帶然(高峻)--(遠(yuǎn)--近)

  4.作者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寫了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現(xiàn)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變化的換面。

  日出前:大風(fēng)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

  日出時: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

  日出后;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色彩點染--絢麗壯美

  文言現(xiàn)象

  古今異義

  1.至于泰安(至于,古義:到,到達(dá);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義:這,此;今義:常用作判斷詞)

  3.復(fù)循西谷(復(fù),古義:再,又;今義:往復(fù),重復(fù))

  4.戊申晦(晦,古義: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今義: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義: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義:數(shù)學(xué)名詞)

  通假字

  1.其級七千有余(“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2.少圜(“圜”通“圓”,圓形的,指山石)

  詞類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2.濟水東流(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3.崖限當(dāng)?shù)勒撸ㄏ蓿好~作狀語,像門檻一樣)

  4.道少半(道:名詞作動詞,走,走路)

  一詞多義

  當(dāng):

  1.當(dāng)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詞)

  2.崖限當(dāng)?shù)勒撸〒踝,動詞)

  3.僻不當(dāng)?shù)勒撸鎸Γ瑒釉~)

  余: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詞)

  余始循以入(同上)

  余所不至也(同上)

  2.其級七千有余(幾,表示整數(shù)后不定的零數(shù),數(shù)詞)

  以: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時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順承,連詞)

  3.回視日觀以西峰(連接方位名詞,用法同現(xiàn)代漢語,連詞)

  限:

  1.越長城之限(界限,名詞)

  2.崖限當(dāng)?shù)勒撸ㄩT檻,名詞)

  道:

  1.道皆砌石為磴(路,名詞)

  道有天門、崖限當(dāng)?shù)勒、道中迷霧冰滑、觀道中石刻、僻不當(dāng)?shù)勒撸ㄍ希?/p>

  2.道少半(走,走路,動詞)

  有:

  1.其級七千有余(通“又”,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與“無”相對,動詞)

  道有天門、下有紅光、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同上)

  及:

  1.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和,連詞)

  2.及既上(等到,介詞)

  3.皆不及往(趕得上,動詞)

  云:

  1.世皆謂之天門云(語氣助詞,表示不大肯定的語氣)

  2.亭東自足下皆云漫(云霧,名詞)

  日:

  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太陽,名詞)

  2.或得日,或否(陽光,名詞)

  3.是日(天,名詞)

  漫:

  1.亭東自足下皆云漫(彌漫,布滿,動詞)

  2.其遠(yuǎn)古刻盡漫滅(磨滅,動詞)

  居:

  1.半山居霧若帶然(停留)

  乘:

  1.自京師乘風(fēng)雪(冒著)

  或:

  1.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極:

  1.極天云一線異色(盡頭)

  視:

  1.回視日觀以西峰(看)

  坐:

  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與“站”相對)

  始:

  1.余始循以入(開始)

  判斷句

  1.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數(shù)十立者,山也。(以上兩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2.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所不至也。(以上兩句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主語“此”省略。判斷句)

  3.此東海也。(用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判斷句)

  4.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用副詞“皆”表示判斷,“皆”相當(dāng)于“都是”。判斷句)

  定語后置句

  5.今所經(jīng)中嶺及山巔崖限當(dāng)?shù)勒撸ā把孪蕻?dāng)?shù)勒摺币痪渲,“限?dāng)?shù)馈睘椤把隆钡亩ㄕZ。定語后置句)

  省略句

  6.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觀道中石刻。

 。ㄒ陨纤木渚÷灾髡Z代詞“余”)

  7.蒼山負(fù)雪,明燭天南。(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雪!吧n山”前面省略謂語:見)

  8.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石刻。后一分句為判斷句,主語是“石刻”,謂語是“自唐顯慶以來”)

  9.生石罅(“生”前面省略主語:樹!吧焙竺媸÷越樵~“于”,“于”相當(dāng)于“在”)

  10.復(fù)循西谷(“西谷”后面省略謂語:走)

  11.余始循以入(“循”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環(huán)水”)

  12.中谷繞泰安城下(“中谷”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水”)

  1.B(盡)3.C(①寫的是錦溪小瀑布,⑤寫的是小龍湫,⑥寫的是作者的感受)

  4.D(“議論”“遠(yuǎn)離塵世的人生追求”有誤。)

  5.(1)我在辛巳年四月二十日,從芙蓉村越過丹芳嶺,到達(dá)能仁寺。

 。2)其他地方的瀑布都沿著懸崖直流,沒有這種變化的形態(tài)。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的教案10-17

語文教案[精選]10-12

語文教案(精選)07-25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31

【精選】語文教案09-0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19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06

語文教案11-28

語文教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