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1-25 09:19:33 教案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首詩歌描寫了假設記憶可以移植后種種奇特而有趣的情景,激發(fā)讀者展開想象的翅膀,探索未來。學習課文,體會想象的神奇,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理解“移植”、“啟迪”、“嫁接”、“出類拔萃”、“博士”、“碩士”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內容,體會課文想象的神奇

  【教學難點】

  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釋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想象力十分豐富的詩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釋題:

  移植的意思是:

 、侔巡シN在苗床和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連土掘起種在田地里。

 、趯⒂袡C體的一部分組織或器官補在同一機體或另一機體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漸長好。

  問題:在這篇課文中,移植應該選哪種意思呢?

  二、檢查復習字詞

  請同學們認讀以下字詞:

  教授碩士蝴蝶苦澀嫁接努力移植啟迪博士幻想有趣

  探索創(chuàng)造奇跡實現(xiàn)現(xiàn)實不懈

  堅持不懈出類拔萃

  出類拔萃:意指品行、才干大大高出同類而拔尖。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申指同類叢聚。后以“出類拔萃”形容卓越出眾,不同一般。

  三、自讀提示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生活該是多么有趣。要求: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詩歌主要講了什么?

  問題:詩歌主要講了什么?

  第一節(jié)總寫了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生活該是多么有趣。第二至第四節(jié)描寫了假設記憶可以移植后的種種奇特而有趣的情景。

 。▽W生朗讀)

  四、指導朗讀

  詩歌的朗讀,要注意詩的特點。要通過恰當的停頓,讀出鮮明的節(jié)奏,不能讀破詩句,還要注意把韻腳讀得響亮,讀出詩的韻味。這首詩押的是“i”韻。

  五、想一想

 。1)假如你有了爺爺的記憶后,會看到些什么呢?

  (2)爺爺看到的你是如何頑皮的?

 。3)假設宇航員或潛水員他們都移植了對方的記憶,他們見了面,會說些什么?

 。4)記憶移植能實現(xiàn)嗎?

  明確:移植不僅限于植物。人體骨髓移植、腎移植、心臟移植、肝臟移植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六、合作探究

  問題:假如記憶能移植,你想移植誰的記憶呢?

  七、拓展練習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你會想些什么?試著寫一寫。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法。訓練學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議論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朗讀法、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了解作者對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材的憤慨之情。討論對人才的看法,樹立價值觀觀念,爭做“千里馬”。

  學情分析:

  文章可讀性強,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易于成誦,教師要仔細而認真地指導學生誦讀,而內容不易過深,考慮學生在現(xiàn)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為準。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了解作者及文體,通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句翻譯;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通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句翻譯;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難點:通譯全文,掌握重點字詞句翻譯;理清文章結構。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錄音機

  教學資源:搜集的“伯樂相馬”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以伯樂相馬導入。同學們知道“伯樂相馬”的.故事嗎?(教師簡單講故事)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

  2.作者介紹。古往今來寫馬的文章中,以韓愈的《馬說》最為著名。

  韓愈:字退之,南陽(現(xiàn)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3.文體介紹:“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當它發(fā)表議論時,非常重視文辭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極盡嘻笑怒罵之能事,跟現(xiàn)代的“雜文”大體相似。我們學習《馬說》,要掌握這種文體的特點,著重體會其語言的力量!罢f”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為“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北疚氖亲髡摺峨s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后來人加的。

  二、教師范讀課文:

  1學生聽,注音,教師訂正(見課下注釋)。(學生聽錄音)

  2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停頓的兩處地方:

  馬/之千里者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三、學生初讀,領會課文內容。

  四、疏通文意:

  1、學生四人小組按課下注釋嘗試翻譯,遇到問題就提出來,先看有沒有程度較高的同學能幫助解決,若沒有,提交全班解決。

  2、處理完字詞后,給兩分鐘時間重新梳理課文。然后翻譯。

  翻譯采用分組“開火車”的方式,比如第一組,一人翻譯一短句,負責第一段;二組,負責第二段;三組負責第三段。以達到比較大的活動面積。

  可能遇到的字詞障礙:

  馬之千里者(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是馬也(是,這也,表判斷)

  才美(才華和美好的素質)

  鳴之(之,語助詞,延長音節(jié)同《狼》久之)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其……其……,是……還是……,表反問語氣)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品讀感悟、想象畫面,了解東北大森林一年四季美麗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4、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貼切。

  5、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對比《頤和園》一文的寫法,學習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冒、抽出、封、浸”等詞語的意思,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貼切。

  教學難點:學習按時間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引導點撥法、合作探究法、朗讀理解法

  教學時數: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游覽了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去一個新的自然風景區(qū):東北大森林。(大屏幕出示大森林的配樂圖片)東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蓋面積大,而且在森林中繁衍生息著400余種珍禽異獸,1000余種野生植物,是我國的一個巨大的寶庫。今天,讓我們去走進東北大森林,看看那里的動物和植物們吧!

  二、欣賞大森林的美景。

 。ǔ鍪菊n件中的“課文初讀”,讓學生邊聽邊欣賞畫面。)

  三、朗讀課文。

  1、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2、指名逐段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隨時糾正錯誤。

  四、學習生字生詞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義,自己解決不了的詢問同桌或查工具書。

  2、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學完后同桌交流識字方法。

  3、檢查學習效果。(出示生字課件)

  五、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瀏覽課文,思考: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把東北大森林比作什么?

  問題引導:1、這句話在哪一段?(齊讀第一段)

  2、你從這段中讀出了作者對大森林什么樣的感情?

  3、你從哪幾個詞看出來?(相機點撥“沉浸”、“奇妙”的意思。)

  六、總結:

  東北大森林是奇妙的海洋,它奇妙在哪里呢?為什么會讓人沉浸其中?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第二課時

  一、(出示課件)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內容,知道作者把東北大森林比作奇妙的海洋。。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品讀四季的東北大森林各是一個怎樣奇妙的海洋。我們先去看看冬季的東北大森林。(切換到冬季的畫面。)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欣賞畫面。

  2、全班交流:冬天的大森林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3、提出要求:這段中有沒有你喜歡的句子或詞語?勾畫出來,和同桌說說你喜歡的理由。(生默讀交流)

  4、全班交流,師相機點撥“飛舞”的妙處和比喻句的作用。

  5、課件出示:冬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要求學生自由發(fā)言補充句子)

  6、齊讀第二自然段,感受冬天的大森林的奇妙。

  三、學生自主學習,品讀其它三段。

  1、導語:冬天的大森林是如此奇妙,你還喜歡其它三個季節(jié)中哪個季節(jié)的大森林呢?帶著你的喜歡,去讀一讀你喜歡的季節(jié)吧。(生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要求學生默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思考大屏幕上的問題:

 。1)這個季節(jié)的大森林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2)這段中有沒有你喜歡的句子或詞語?勾畫出來,和同桌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全班交流閱讀感受,師相機點撥“冒、抽出、封、浸”等詞語的.意思。

  4、課件出示:春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夏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秋天的大森林是的海洋。

  (要求學生自由發(fā)言補充以上三個句子。)

  四、再次整體感知

  剛才我們隨著作者走過大森林奇妙的四季,讓我們再欣賞一下這美麗的大森林吧。(播放課件)

  五、總結

  從東北的大森林回來,你覺得大森林美嗎?但它只是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冰山一角。我們祖國還有更多美麗的地方需要大家用科學知識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

  六、布置作業(yè)

  1、試著背誦課文

  2、觀察春天的田野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情況。

  二、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再次整體感知課文。

  1、上節(jié)課我們去東北大森林看了看,你覺得東北大森林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2、瀏覽課文,思考:本文是什么結構?

  3、問題: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東北大森林的?

  三、寫作指導

  1、回顧《頤和園》的寫作順序。(出示課件)

  2、本文的寫作順序和《頤和園》一樣嗎?如果這篇課文和《頤和園》的寫作順序一樣會怎么樣?(學生討論交流)

  3、學生發(fā)言,師總結點撥:寫景的文章采用什么寫作順序是由景物本身決定的。

  4、大聲朗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這段中,作者都是從哪些角度觀察景物的?

  5、學生發(fā)言,師總結點撥:⑴觀察景物要多角度觀察。⑵要抓住景物特點來寫。

  四、說一說,寫一寫

  1、春天到了,田野里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在田野里你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把你的所看、所聽、所聞、所想,和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吧。讓他聽聽你觀察得細致不細致,想象豐富不豐富。

  2、把你剛才所說的寫下來吧。

  3、誰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作品?(生朗讀習作)

  五、總結

  學完這篇課文,你收獲大不大?你收獲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生發(fā)言)看來大家的收獲真不小。徐霞客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長見識,還得多讀書,多出去走走。愿大家都能成為有學問的人。

  板書設計:

  17、東北大森林

  冬天——樹上白雪—熊————松鼠

  春天——到處開花———蜜蜂—黑熊————小鹿————螞蟻

  夏天——濃霧彌漫—小鳥

  秋天——松柏————山果————松鼠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xiāng)的優(yōu)美風景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2、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能用“像……似的……”、“恢復”造句。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1、讀好課題。

 、僬n件呈現(xiàn)課題。

 、诮處煟航裉欤蹅円黄饋韺W習一篇寫得非常生動的課文,誰來讀讀課題?

 、壑付嗝麑W生朗讀課題,再齊讀課題。注意!“鶿”是第二聲,不翹舌。

  2、簡介鸕鶿。

 、俳處煟蝴R鶿是一種水鳥。它們愛吃魚,也愛捕魚,而且捕魚的本領特別高。大家看!這就是鸕鶿。

  ②課件呈現(xiàn)多幅鸕鶿的照片。

 、劢處煟蝴R鶿捕魚后吞進自己的喉囊。要是讓它繼續(xù)吞,那魚就被吞到肚子里去了。所以,鸕鶿捕魚前,漁人得先用繩子扎住它的喉囊。捕完魚后,再把繩子解開。大家看,這就是鸕鶿的喉囊。

 、苷n件呈現(xiàn)出鸕鶿喉囊的位置。

 、萁處煼秾憽昂砟摇眱勺郑厡戇呎f明書寫要領。

  ⑥學生在課文的插圖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練寫“喉囊”。

  3、引入新課。

  教師:課文對鸕鶿的描寫會帶給我們一種怎樣的感覺呢?請大家閉上眼睛,由老師美美地讀給大家聽。

  二、通讀課文

  1、教師范讀。

 、俳處熍錁贩蹲x全文,學生閉目欣賞。

  ②讀后促醒學生的語感:小湖的景色優(yōu)美吧?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場面生動吧?

  2、學生練讀。

  ①教師:帶著這些美好的'感覺,像老師這樣,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讀的時候,注意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

 、趯W生自讀,教師巡視。隨后教師檢查學生的朗讀。教師指名朗讀課文(抽五位學生,分段朗讀)。

  3、再讀感悟。

 、俳處煟簞偛艓孜煌瑢W的朗讀對你們有些什么啟發(fā)和幫助?(指名回答)

 、诮處煟憾昧诉@些道理,咱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體會,你覺得課文的哪些地方帶給你特別優(yōu)美、特別生動的感覺。

 、蹖W生自由讀全文。

  ④讀后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的感受。

  4、選段朗讀。

 、俳處煟鹤x了課文以后,同學們對課文的優(yōu)美和生動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但是,每人的感受又都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覺最優(yōu)美、最生動的那段課文挑出來,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的同學要專心、要投入,要邊聽邊想,你最欣賞同桌哪些地方的朗讀。

 、谕阑プx。

  三、揣摩思路

  1、教師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段課文(最后一段)。

  2、鼓勵學生多元解讀:請大家再讀讀這段課文,看看你能從這短短的17個字中讀出多少東西來。學生解讀的結果可作如下推想:

 、購摹盎謴汀笨梢钥闯,湖面原來是平靜的,后來不平靜了,現(xiàn)在又變得平靜了。

 、趶摹皾u漸”可以看出,鸕鶿捕魚的時間是比較長的。

 、勐(lián)系課文前面的內容,不難發(fā)現(xiàn),湖面的平靜與否跟鸕鶿捕魚是有關系的。

  3、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如下:

  捕魚前 捕魚時 捕魚后

  平 靜 不平靜 恢復平靜

  4、齊讀最后一段(“又”字要念重音。因為只有這樣讀,才能讓人感覺到湖面開始是平靜的,后來不平靜了,現(xiàn)在又變得平靜了)。

  四、課堂作業(yè)

  認真抄寫下列詞語。抄幾遍由自己決定,難寫的可以多抄幾遍(學生抄寫時,可以播放背景音樂)。

  夕陽 柔光 悠然 喉囊

  一望無垠 波光遴遴 炊煙裊裊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教師:上節(jié)課,咱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讀,對小湖的優(yōu)美、漁人指揮鸕鶿捕魚的生動有了一個初步的感受。這節(jié)課,咱們繼續(xù)通過讀,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來細細地品味這些美好的感覺。

  二、讀、悟、寫捕魚前的段落

  1、自讀感悟。

  ①教師:自由輕聲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劃一劃、圈一圈,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品味到了小湖的平靜和優(yōu)美。

  ②學生自讀品味,教師巡視。

 、劢M織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隨機點評,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的感悟。

 、茉趯W生有所感悟的同時,要引導他們反復讀好有關詞句。對學生的朗讀,可作如下調控:

  ▲這句話,誰能讀得更平靜、更優(yōu)美?

  ▲讀開頭這句話,聲音要低一點,速度要慢一點,要給人以一種靜靜的、悠悠的、美美的感覺。你再試一試。

  ▲“悠然”這句話,你可以搖頭晃腦、慢條斯理地讀,這樣讀起來才有味兒。

 、萁處熜〗Y:其實,這段話中的每個句子、每個詞語、甚至每一個字,都飄散著小湖的這份悠悠的平靜和淡淡的優(yōu)美。你們再讀讀課文,體會這種感覺。

  2、積累語言。

 、俳處煟耗銈兡懿荒懿豢磿堰@段優(yōu)美的文字背出來。(學生試背)

  ②教師:我想了解一下,你們現(xiàn)在是怎么背誦這段課文的。(學生可能會有如下辦法:一句一句地背;找出重點詞背;看著畫面背;由同桌提醒背;閉眼想像畫面背)

  ③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背誦課文。

  ④指名配樂背誦第一自然段。

  三、讀、悟、寫捕魚時的段落

  1、品味“一抹”。

 、俳處煟盒『钠届o和優(yōu)美的確令人陶醉,小湖的活躍和歡騰同樣叫人心動。當漁人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的時候,小湖的平靜消失了,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派活躍、一派歡騰的熱鬧景象。你們讀讀第二至第四段課文,特別注意漁人的“一抹”,看看是不是這樣一種感覺。讀完以后,把自己對“一抹”這個詞的感受和理解寫到練習紙上。(學生讀書并動筆練寫)

  ②課件呈現(xiàn)練習(這些詞語供大家參考,要是你認為還有別的更好的詞語,也可以用你自己的):

  利索 滿懷希望 興致勃勃 自信 輕松自如 喜滋滋

  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篙向船舷上( )地一抹,好像在說:“ ”

  ③組織交流,隨機點撥。

  既然漁人這句話是對鸕鶿說的,那總得先有個稱呼吧。(小東西、捕魚能手、親愛的、孩子們、兄弟們、朋友們、小家伙們……)

 、芙處熜〗Y:你們看,漁人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抹出了活躍,抹出了歡騰,抹出了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

  2、廣化語感。

  ①教師:你們再讀讀這幾段課文,看看還能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由漁人的“一抹”抹出的活躍和歡騰。(生讀文體會)

 、诮M織交流。

 、壅n件播放鸕鶿捕魚的畫面。鼓勵學生邊看邊議,可以交頭接耳,可以指指點點,可以手舞足蹈,甚至可以歡呼雀躍。

 、荦R讀這幾段課文。

  四、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

  2.說說你腦中出現(xiàn)了哪幾幅畫面?

 。1)夕陽西下時,漁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煙,鸕鶿待命的平靜景象。

  (2)黃昏時,漁人指揮鸕鶿捕魚,湖面上一派熱鬧忙碌的景象。

 。3)天色逐漸暗下去,漁船滿載而歸,湖面上又恢復平靜的景象。

  3.列小標題。

  鸕鶿待命 勇敢出征 凱旋而歸

  4.小結:

  《鸕鶿》這篇課文,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水鄉(xiāng)的平靜之美——柔和安寧的靜態(tài)美;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水鄉(xiāng)的活躍之美——生機勃勃的動態(tài)美。有動有靜,動靜交替;動美靜美,動靜皆美。

  五、作業(yè):

  1、 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2、完成作業(yè)本上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5

  聽說活動:6斧子的故事

  教學目標:

  1.聽清故事里有哪些人物,講了一件什么事?

  2.把聽到的`故事借助畫面復述出來。

  3.懂得做人要真誠。

  重點和難點:

  1.把聽到的故事借助畫面復述出來。

  2.培養(yǎng)良好的聽話、說話的習慣。

  3.懂得做人要真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

  2.揭示課題:聽說活動斧子的故事

  二.聽一聽,學一學,說一說

  1.看投影,第一次聽錄音。(全文)

  要求聽清錄音中誰丟了斧子?白胡子老爺爺怎樣幫助他的??

 。1)學生聽

  (2)學生聽后討論。

  (3)學生聽后交流。

  2.第二次聽錄音。(2、3幅圖)

  要求聽清老爺爺三次幫助找斧子的過程。

 。1)學生自由準備

 。2)小組討論

  (3)指名說

 。4)學生練說

 。5)學生操練

 。6)學生評議

  3.聽第三次錄音:(第2幅圖)

  要求聽清對話

 。1)復述對話

 。2)同桌練習說

 。3)小組交流

 。4)大組交流

  (5)學生評議

  4.學生仿照課文錄音說。

  5.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學生自由找小伙伴,分角色演一演。

  三.全課,激發(fā)情感。

語文教案 篇6

  葉圣陶(1894~1988),中國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原名紹鈞。江蘇蘇州人。曾擔任過小學、中學和大學教師,做過編輯。他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散文集《小記十篇》,短篇小說《潘先生在難中》《多收了三五斗》等。

  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手法并仿寫句子。

  (1)她以前哪里笑過呢?(反問)

  這種行為很好,老師怎么會不支持呢?

 。2)她的臉上滿是皺紋,倒像個風干的橘子。(比喻)

  圓圓的月亮掛在空中,像個大玉盤。

  稻草人很負責,但主人卻未給予關注,那稻草人這樣做是否值得?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呢?

  假如稻草人會說話,故事又會向哪個方向發(fā)展?想一想,續(xù)寫本課。

  《稻草人》 新中國第一本為兒童而寫的童話集,作者葉圣陶也是中國現(xiàn)代童話創(chuàng)作的拓荒者。童話集《稻草人》展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苦難,因而有時氣氛顯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話集《古代英雄的石像》著重表現(xiàn)人民群眾團結抗暴的集體力量。他的童話構思新穎獨特,描寫細膩逼真,內容貼近現(xiàn)實。魯迅說,葉圣陶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chuàng)作的道路的”。本書收錄了葉圣陶中短篇童話作品三十余篇,并附有豐子愷先生為《古代英雄的石像》所撰寫的文筆生動的讀后感言。

  稻草人的由來 三國時期,諸葛亮施用巧計,演出了一幕“草船借箭”的妙劇。就在這天早晨,大霧漸漸散去,有一位在長江里放魚鉤的漁翁,正巧捕魚到此。鉤繩搖動,銅鈴響亮,傳來有魚上鉤的信號,漁翁急忙收鉤,手頭感到沉重,心想:定是一條大魚。漁翁喜出望外地做好了捕大魚的準備。浮標漸漸收近,大霧也已散盡,漁翁定睛一看,不想鉤掛到一個漂浮的死人。漁翁感到忌諱,他的歡喜勁兒蕩然無存,硬著頭皮收到船邊,再仔細一看,不是死人,而是一個十分精致的草人,頭戴皮盔,身穿皮甲,如同真的`一般,真是逗人喜愛。漁翁把草人拖到船艙,發(fā)現(xiàn)草人身上還釘著二十余支狼牙箭,漁翁將草人收好,十分珍惜地藏進小船暗艙里。

  這位漁翁是荊州的農民,他冬閑捕魚,農忙種地。到了農忙季節(jié),他就回到家中,把那個喜愛的草人也帶到家里,全家人看了又驚奇又喜歡。

  從草人第一天到漁翁家里,奇事就發(fā)生了。原來漁翁家里有很多老鼠,平常連貓都不怕,白天都有鼠跑,鬧得不安寧?墒沁@夜,老鼠絕了蹤影,全家人過了一個寧靜的夜晚。家里人又驚喜又感嘆,都猜想定是這草人的威力。到了清明、谷雨的落種季節(jié),下到田里的谷種,田鼠要來吃,麻雀要來啄,漁翁感到無法,突然想到了草人,便把草人搬到育種地。靈得很!草人往田里一站,田鼠不來了,鳥雀飛走了,種苗長得整齊茁壯。這個消息像春風一樣吹遍了農村,農民們都依照著在田間扎上草人。后來發(fā)展到收獲季節(jié),為防鼠防鳥也扎上草人,此辦法真有很好的效驗,所以流傳至今。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產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愿望。(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重點與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教學掛圖

  一、 聽說訓練

  二、復習檢查

  學習第一小節(jié)

  學習第二小節(jié)

  學習第三小節(jié)

  學習第四小節(jié) 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

  2、說說下列字的筆順:鄰、婆、替

  看圖

  小結圖意:圖上一位戴紅領巾的男孩提著一個籠子,籠子里有一只碧綠的蟈蟈,他喜滋滋地要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盲婆婆直得合不攏嘴,連聲稱贊這個男孩。為了說明方便,我們就把這個男孩稱做“紅領巾”好嗎?

  第一小節(jié):

  這一小節(jié)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位“紅領巾”提回蟈蟈時的神情怎樣?

  他送給盲婆婆時心里怎樣?他為什么要這么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過渡:這位紅領巾送給盲婆婆時會說些什么?請讀下面小節(jié)里的話。

  “

  我”為什么要送蟈蟈給盲婆婆呢

  想象:平時“我”是怎樣給盲婆婆唱歌,為她消除寂寞的?

  學習第一句

  引:“歌聲”指什么?盲婆婆知道蟈蟈是生長在田野里的嗎?聽到蟈蟈聲她會想到什么?師導讀:歌聲會……又會看到什么呢?

  學習第二句

  引:為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人想到什么?為什么這么說?出示掛圖

  指名讀,指導朗讀 學生聽老師說后開火車說話。

  1、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

  2、齊讀生字、詞語

  學生看圖討論

  圖上畫了哪兩個人?

  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1)盲婆婆神情怎樣?

  (2)指名讀

  (3) 交流

  a.樂.呵呵地提回了一只綠色蟈蟈。

  b喜滋滋(因為他關心鄰居盲婆婆)

  c.盲婆婆眼睛瞎了,生活不方便,需要大家?guī)椭,盲婆婆會覺得無聊,需要人家給她解悶。

  齊讀第一小節(jié)

  指名讀

  (1) 想象交流。

  (2) 齊讀第二小節(jié)。

  指名讀

  (1) 學生想象練說

  領您走進田野

  (2) 這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盲婆婆想到童年的'生活。

  小孩子總是喜歡聽蟈蟈的叫聲的,盲婆婆小時候也應該是這樣。

  (3) 指名說說圖意

  背誦第四小節(jié)。 學會聽說一句話,復習生字、詞詞。

  觀察圖畫,了解圖意,知道“紅領巾”的意思。

  理解課文,學會關心別人,感受到盲婆婆的快樂。

  讓學生在讀中了解到蟈蟈不但外觀美,叫聲也很好聽。

  觀察插圖,想象說話。

  說明:1、重點突出板塊設計;

  2、備課時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包括教師與學生活動設計)

  3、教學反思在“活動目標及達成情況”欄填寫。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2-12

[精選]語文教案09-26

語文教案(精選)09-26

(精選)語文教案09-17

語文教案(經典)08-20

[經典]語文教案10-06

語文教案[精選]10-12

語文教案10-14

語文教案11-04

語文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