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時間:2024-11-29 11:10:15 教案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蘆》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教育意義。

  4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育學生結合實際懂得道理,明白怎樣對待生活中的一些看起來很小的事情。

  教學內容:

  課本第-頁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疤J”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哇—(蛙)—(娃)—(洼)盯—(丁)—(頂)

  4、鞏固會寫的字。

  第二課時

  一、說話: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1、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chǎn)生了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那個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找讀。他為什么喜歡?

  3、找從哪些詞看出葫蘆長得很好?(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

  指名讀。再評。

  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么?小組討論匯報。

  10、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說說你覺得他倆誰說得有道理?為什么?

  四、擴展理解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續(xù)編故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3、學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請小朋友在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教學反思:

  在本課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

  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

  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

  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yǎng)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

  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重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難點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具

  1、制作課文插圖課件。

  2、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葫蘆的資料。

  3、生字詞課件,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資料交流,激發(fā)興趣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有關葫蘆的資料和圖片。可口頭介紹,或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

  2、老師展示葫蘆的圖片,學生欣賞圖片并認識葫蘆兩個生字。

  初讀課文,繪畫接力

  1、老師畫一位古人,和一顆葫蘆種子,邊畫邊說:古時候有一個人,種了一顆葫蘆,他這棵葫蘆長得怎樣呢?請打開書63頁,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學得自己能讀好了就站起來讀。

  3、繪畫接力賽,看誰先讀懂課文。

  a、葫蘆是怎樣生長的?小組派代表接力畫圖1:藤(細長的)→葉(綠、滿)→小花(幾朵、雪白)→葫蘆(幾個、可愛)。認讀生字:藤。

  b、葫蘆后來長得怎樣呢?接力畫圖2:藤→葉(黃)→葫蘆(落)

  細讀課文,感司品味

  1、出示課文(兩幅課文插圖),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認讀生字:哇、盯、鄰。

  2、找出和這兩幅圖相對應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好。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滿不在乎)

  1、質疑?戳藘煞鶊D,讀了兩段話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小組交流討論。

  3、讀下面兩組句子,誰能發(fā)現(xiàn)句子的異同?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葉子上的蟲不用吧。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4、分角色朗讀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5、人物評價。

  鄰居是怎樣一個人?

  你喜歡種葫蘆的人嗎?你想對他說什么?

  9、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鞏固生字

  1、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生詞和要寫的字組成的詞語,讓學生自由認讀。

  Wadinghúlulín

  哇掛著盯著葫蘆鄰居一棵每天

  téng

  奇怪自言自語治一治細長的藤

  2、去掉拼音開火車讀詞語。

  3、去掉熟字,讀生字。

  4、猜字游戲。

  a、老師出字謎:

  鄰隊在前(鄰)

  有眼不見燈火(盯)

  b、學生編字謎或做動作,大家猜字。

  拓展活動

  1、想一想:如果種葫蘆的人聽了鄰居的勸告,那他種的葫蘆會怎樣呢?

  2、畫一畫:把長大成熟后的葫蘆畫一畫。

  第二課時

  圖畫展示

  1、小組交流自己畫的成熟后的葫蘆,選出優(yōu)秀作品。

  2、小組派代表上臺介紹根據(jù)自己想像畫的圖畫。

  改編課文

  1、把繪畫作品分發(fā)給小組,請根據(jù)圖畫的內容改編課文的后兩段。

  2、把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改編的第三、四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或說一說。

  寓意感悟

  比較課文和改編的文章,說說你明白了什么,提示;做事時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日積月累

  1、新詞積累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勾出你最喜歡的新詞。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和它交朋友。(在說話中理解新詞詞義)

  2、生字積累。

  a.出示要求會認的字,說說你認識了哪些新朋友,是怎樣記住它的。

  b.出示要求會寫的字,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書寫規(guī)律,如,換偏旁:掛哇;同偏旁:慢一怪。

  c.指導書寫。如,掛、哇右邊是兩上土字,兩筆豎不相連。

  d.教師范寫,提示要點,學生描紅、臨寫。

  e.學生相互評價書寫的字。

  3、擴展閱讀。

  a..葫蘆和松樹的對話

  葫蘆對松樹一點兒也看不上眼,洋洋得意對他說:老兄,你也在可憐了,看你渾身坑坑洼洼,一臉的皺紋,是不是好幾天沒有吃東西了?松樹回答:你說錯了,我要是沒吃飯,就會餓得直不起腰,哪里還有力氣讓你纏在我身上呢?

  c.啟示

  葫蘆表面光輝溜溜,挺好看,可是卻攀附在松樹身上,興旺發(fā)達不領情,還向人家說三道四,真是太無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像他這樣夸夸其談,不能自立的人,到哪兒也不會受歡迎。松樹外表樸實無華,卻有雄厚的實力。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謝”等8個字,會寫“從前、細長”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了解種葫蘆的人最后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能讀出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了解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謝”等8個生字,會寫“從前、細長”等8個詞語。(重點)

  2.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重點)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重點)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tài)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謎語,猜一猜:

  青青蛇兒滿地爬,

  蛇兒遍身開白花,

  瓜兒長長茸毛生,

  老君裝藥要用它。

  (打一植物)謎底:(葫蘆)

  教師口述:

  小朋友讀了課題想知道什么呢?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怎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板書:14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猜謎語的形式導入,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過渡到課文的學習中來。】

  二、初讀感知

  1.聽范讀。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僮⒁庾x準:平舌音“賽”,前鼻音“感慢”,后鼻音“藤”,邊音“蘆”在詞語中念輕聲等。

 、谧R記生字

  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棵、想、怪、葫、蘆、感、蚜、盯”。

 、谛谓直容^識記:“賽一寒”,“盯一釘”“鄰一領”“治一抬”。

  ③同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葫、蘆、藤”,都是草字頭,它們跟植物有關,“怪、慢”都是豎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關。

  ④熟字組詞識記:藤:葫蘆藤、絲瓜藤謝:謝謝感謝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葫蘆蘆薈蘆葦枯藤藤蔓蚜蟲菜蚜好啊是啊比賽賽跑感謝感動慢步慢走

 。2)學習多音字:“更、要”

  練①讀句子,找發(fā)現(xiàn)。

  A.半夜三更,不知道誰在樓下大聲說話。

  B.今天下雨了,我出門需要打雨傘。

  在這里,“更”讀“gēng”,意思是“改變、改換”,還有一個讀音是“gèng”,意思是“愈加、再”;“要”讀“yào”,意思是“索取、希望、請求”,還有一個讀音是“yāo”,意思是“求、邀”。組詞如下:

  更gēng(三更)(更改)要yào(需要)(只要)

  gèng(更低)(更加)yāo(要挾)(要求)

  ②讀一讀:

  A.今天氣溫比昨天更(gèng)低了?

  B.被人要(yāo)挾,感覺很不好。

 。3)識字游戲

  摘蘋果游戲,看誰摘得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自言自語又稱膩蟲、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是一種害蟲。

  奇怪人自己跟自己說話。

  蚜蟲出乎意料,難以理解。

 。5)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自主學習字詞,解決了閱讀障礙,訓練了學習生字的本領,增大了識字量!

  三、學習“會寫字”

  棵謝想盯言鄰治怪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①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棵、想、怪、謝、鄰、盯、治”。

 、谛谓直容^識記:“盯一釘”“鄰一領”“治一抬”。

 、苁熳纸M詞識記:言:語言言談謝:謝謝感謝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ā跋搿鄙祥L下短,“棵謝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鄰”左右等寬。)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謝言想”的書寫,學生練寫。

  “謝”:左中右結構,注意字的結構,中間的“身”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橫折鉤壓住豎中線。“寸”的橫筆寫在橫中線上。這三個部分等寬,都要寫得狹長一些,不要出格,。

  “言”:呈倒梯形結構。這個字的橫較多,注意不一樣長,最上面的一橫最長,下面的兩橫短,三橫等距,口要寫扁一些。

  “想”上長下短,木的末尾捺改點,下面的“心”要寫好,第二筆是臥鉤,一定臥倒,三個點的位置排放好:第一點不要寫在臥鉤底下,在臥鉤起筆的地方即可,第二點在臥鉤上面,最后一點在臥鉤收筆的地方。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生字的書寫,按照一看二寫三對照的方法進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分類積累,練習表達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分類整理并摘抄積累:

 。1)形容葫蘆的短語: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

 。2)動詞:種了葫蘆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小花掛了小葫蘆

  2.練習運用:仿寫短語

  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

  細長的(枝條)雪白的(棉花)可愛的(小燕子)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自主合作解決了生字、新詞,讀通了課文,感到種葫蘆的人太不聽勸告,太蠢。

  七、當堂檢測

  八、課后作業(yè)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難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jié)課,我們要深入了解課文,F(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讀了課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運用提出核心問題的方法來導入本課,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使學生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

  二、品讀釋疑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預設:

 、俣嗝纯蓯鄣男『J哇!

 、谀莻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小葫蘆可愛嗎?(可愛)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ā岸嗝础薄巴邸边@兩個詞強調了小葫蘆的可愛。)

  指導朗讀:朗讀時,要讀出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仿寫:

  例: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你能用“多么……哇”寫句子嗎?

  多么堅固的小橋哇!

  多么好看的芭蕉哇!

  2.學習第二自然段。

  當看到葫蘆上有蚜蟲時,種葫蘆的人是怎么想的?

 。ㄓ袔讉蟲子怕什么。

  從這句話你感到種葫蘆的人對葫蘆上的蚜蟲怎么想的?

 。ㄋ吹接醒料x時,毫不在意)

  他說了些什么呢?

 。ㄋ⒅『J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什么叫“自言自語”?(低聲自己跟自己說話。)

  朗讀指導:朗讀時要體現(xiàn)出種葫蘆的人在自言自語,語音低細,信心滿滿。

  3.學習第三自然段。

  鄰居給他提了一個什么建議?

  出示句子:“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從鄰居的話中你聽出了鄰居的內心是怎樣的?(非常焦急)

  朗讀指導:用焦急的語氣讀讀鄰居的話。

  鄰居的話是一個什么句?

  鄰居的話是一個祈使句。

  師講解:認識祈使句

  概念:祈使句是用來表示命令、禁止或勸阻等意思的句子。

  作用:要求、請求或命令別人做或不做某事。

  標志:句尾一般用“啊、吧”等語氣詞,句尾一般用感嘆號或句號。

  面對鄰居的好心,他采納了嗎?(沒有)他是怎么說的?

  出示:那個人感到很奇怪,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你是怎么理解種葫蘆人的話的?

  預設:

  他認為葉子上的蚜蟲和葫蘆沒有沒有關系。

  朗讀指導:用奇怪的語氣讀出種葫蘆人的話。

  讀一讀,注意句子不同的語氣。

 。1)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比較朗讀:第一個句子要讀出種葫蘆的人滿不在乎的語氣,第二個句子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2)葉子上的蟲還要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比較朗讀:第一個句子要讀出驚訝的語氣,第二個句子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4.學習第四自然段。

  那個人最終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

  沒有。因為他不知道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系,葉子有蚜蟲他不治,于是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如果你是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你會怎么想?

  如果我是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心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非常后悔,心想: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我為什么這么愚蠢,眼睛只盯著葫蘆,沒想到葫蘆和葉子的關系。

  5.總結全文。

  (1)小組討論:你覺得種葫蘆的人是個什么樣的人?

  他是一個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固執(zhí)己見,知識淺薄的人。

  (2)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否則,會犯錯誤。

  【設計意圖:問題導入,學會從文中尋找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并指導感情朗讀。訓練了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三、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葫蘆》《小葫蘆》

  聽讀《葫蘆》《小葫蘆》,了解葫蘆的外形特點和生長習性。跟著錄音多讀幾遍,能把兒歌背下來更好呦!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么?告訴我們什么?

  本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知道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只盯著葫蘆,不治葉子上的蚜蟲,最后葫蘆都落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五、主題延伸

  如果你是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你會怎么想?

  如果我是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心愛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我會非常后悔,心想: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我為什么這么愚蠢,眼睛只盯著葫蘆,沒想到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

  六、當堂檢測

  七、課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我要的種葫蘆-結小葫蘆

  是葫蘆葉生蟲-只盯葫蘆要注意事物

  鄰居勸-只要葫蘆之間的聯(lián)系

  結果-葫蘆變黃、落了

  課后反思

  成功之處:

  《我要的是葫蘆》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治,結果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只顧“結果”忽略了“過程”。

  任何的朗讀行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礎。沒有理解便讀不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感情色彩。但我們知道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歡閱讀,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并沒有要求具備一定的朗讀技巧,故教師這時應起到一定的榜樣示范作用,使學習漸漸地積累起朗讀的技巧,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通過這堂課,我明白了做為教師應充分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不足之處: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重難點的把握上不能游刃有余。今后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3

  環(huán)節(jié)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提示

  一、對照插圖,感悟發(fā)現(xiàn)(用時:3分鐘)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引導學生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相機歸納。

  (1)認真觀察圖畫,然后自主說說兩幅圖不一樣的地方。

  (2)自由交流自己的問題。 教師要利用插圖,發(fā)揮學生的想象,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話、寫話的機會。

  二、細讀課文,解決問題(用時:15分鐘)

  1.組織學生四人為一小組討論:為什么兩幅圖前后會有這樣大的差別?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2.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話來說說。重點指導學生通過第2、3自然段相關的語句,理解這個人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 1.四人為一小組合作學習。

  (1)默讀課文,想想兩幅圖前后不同的原因,并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

  (2)根據(jù)畫出的語句,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話。

  3.小組推選代表在班上交流本組的學習收獲和看法,其他小組進行補充和交流。 有關“教師指導”第1、2兩個環(huán)節(jié):

  (1)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照插圖,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再指導學生反復讀,從讀中感悟;

  (2)小組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3)匯報交流結果,集體評價。

  三、朗讀句子,體會情感(用時:14分鐘)

  1.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帶有感嘆號或問號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從中悟出了什么。

  2.指名交流,相機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

  (1)指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句子的意思,體會人物的感情或心理。

  (2)通過抓重點詞或比較的方式指導學生朗讀。

  3.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邊讀邊體會。

  4.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朗讀給同學聽,交流自己讀后的感受。在老師的指導下讀好句子。

  5.小組合作先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再在組內互讀、互評。

  6.通過教師示范朗讀、齊讀、表演讀等不同方式,著重指導學生讀好描寫人物的語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人物的感情或心理。

  四、拓展延伸(用時:8分鐘)

  1.課件出示。

  (1)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2)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思考討論,引導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密切的聯(lián)系的道理。

  2.指導學生續(xù)編故事:假如種葫蘆的那個人第二年春天又種了一棵葫蘆,他會怎么做?結果會怎么樣呢? 1.四人小組討論:先確定話題,然后每人說說自己的想法。匯報、交流討論的結果。

  (1)種葫蘆的人錯在他不懂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系,所以葉子上生了蚜蟲也不治,還有他不聽鄰居的勸告。

  (2)種葫蘆的人心里可能會想:原來葉子和葫蘆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葉子生了蟲子不治,葫蘆就落了。

  3.同桌合作續(xù)編故事。 1.有關“教師指導”中第1個問題: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說。

  4.有關“教師指導”中第2個問題:關于續(xù)編,教師可指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第3、4自然段的內容,對比課文插圖,抓住人物的神情,想象人物的思想變化來組織語言續(xù)編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不能忽略一些細小的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師出示葫蘆圖片,補充簡介葫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發(fā)言。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本課。

  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暢所欲言,從整體上感知本課。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自讀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4、分段朗讀課文。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

  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認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三、小組討論。

  1、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讀一遍課文,看看自己讀懂了什么?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3、派代表說一說。

  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通力合作。給學生更多的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自我,體驗成功的機會。

  四、匯報交流。

  (一)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生匯報時師注意適時指導一下幾個重點:

  1、第一自然段:

  指導學生了解葫蘆長的什么樣子?

  重點理解在“藤上掛了幾個葫蘆”這句話中,為什么用“掛”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詞。(用“掛”生動、形象、準確)理解句子“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說明種葫蘆的人非常喜歡小葫蘆)

  2、第二自然段:

  了解蚜蟲對葫蘆有什么危害?

  種葫蘆人的心理,他不治蟲的原因的理解:盯著、自言自語

  指導朗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贊嘆的語氣)

  3、第三自然段:

  重點指導朗讀,用反問奇怪的語氣,體會他不聽勸告,滿不在乎的心情。

  4、第四自然段:

  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個一個都落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種葫蘆人內心的.沮喪。指導學生用后悔、無奈、緩慢的語氣讀。

 。ǘ┍硌葸@個小故事。

  比一比那組同學演得好。

  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盡量肯定他們有價值的意見,給予表揚。

  把朗讀作為孩子們抒發(fā)自己心中感悟與品味語言的最佳方式。

  通過表演進一步地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的表演使學生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語言和語氣。

  五、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到頭來,葫蘆也長不成。)

  3、續(xù)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4、指名講故事。

  加深并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并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掛: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

  鄰:左右結構,左邊是“令”,不是“今”。

  居:認識“尸”(尸字旁)。半包圍結構。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流記字方法,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并及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說。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1)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

  哇—(蛙)—(娃)—(洼)

  盯—(。敚

  (2)鞏固會寫的字。

  誰讀得準?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誰會發(fā)現(xiàn)?

  同結構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掛、哇

  誰會看?(觀察老師范寫,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寬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從上到下的字:言、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每”字的筆順。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出示葫蘆,小朋友,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圖

  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三、說話:

  1、你發(fā)現(xiàn)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chǎn)生了呢?(學生發(fā)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四、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4、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其它同學評。他就把描寫葫蘆美的詞讀得很優(yōu)美。還有哪個小朋友能讀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

  8、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了解蚜蟲,并進行指導朗讀)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認為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用治不用?小組討論匯報。

  10、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五、課堂擴展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xù)編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種的葫蘆畫下來?凑l想得好,畫得好。

  3、學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4、請小朋友課后把自已又編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后葫蘆都落了。

  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斷發(fā)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通過朗讀、勾畫出那個人愛葫蘆表現(xiàn)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tài),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摩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在理解“賽過”一詞時,學生說不好,我就用簡筆畫的形式在黑板上畫一個大南瓜,然后又在南瓜邊上畫上一個大大的葫蘆,學生都笑了,但是也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我想通過這一幕,學生對這一詞的理解是不會忘記的。

  接下來引導學生解決:那個人這么喜愛葫蘆,最后卻沒有得到葫蘆,為什么呢?讓學生抓住: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抓住這兩個句子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出那個人不懂得葉子、蚜蟲、葫蘆之間的關系,還有那個人不聽鄰居的勸告,最后導致沒能得到葫蘆。從而使學生明白了本課蘊含的道理。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表達能力,提高語文寫作能力,我又設計了課后的一個練習“假如,你們是種葫蘆的人,冬去春來,轉眼到了第二年,又開始種葫蘆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使讀和寫緊密地結合起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6

  教學要求:

  1、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2、認識“葫、蘆”等生字。會寫“言、每”等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及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老師在黑板上畫出幾個可愛的小葫蘆,問:老師畫的'是什么呀?你們見過嗎?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位種葫蘆的人,他一心想得到葫蘆,看他的愿望有沒有實現(xiàn)?

  2、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3、齊讀課題,指導“蘆”讀輕聲。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1、看圖: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在干什么?仔細看這棵葫蘆的各部分,有什么變化?(用自己的話說說)我們看看課文是怎么說的。

  2、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

  3、標出自然段序號,指4名學生分別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4、討論:每幅圖畫指的是哪個自然段的內容?

  5、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什么事?(講一個人種了棵葫蘆,結了個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也不管,結果小葫蘆全落了。)

 。ㄈ⿲W習本課生字

  1、讀讀下面的詞語。

  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3、說說自己的記字方法。

  4、分類識字。

 。1)相同結構的字有哪些,請你找一找?

  治、棵、掛、哇、怪、慢

  (2)相同偏旁的字有哪些?

  怪、慢

 。3)相同部件的字有哪些?

  掛、哇

  5、指導書寫

 。1)觀察老師范寫,說說寫這些字要注意什么?

  (2)描紅,仿寫?凑l寫得好。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7

  教師的說、談、問、講等課堂語言要字斟句酌,該說的一個字不少說,不該說的一個字也不能說,要做到恰當?shù)陌才。下面是關于《我要的是葫蘆》教案,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 葫蘆,這是什么?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想一想怎么記?

  3、范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學課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樹葉里的生字讀正確,并想一想該怎么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讀課文,評議。

  我在每個組請一個同學讀每人讀一節(jié)其他同學當一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讀的怎么樣

  四、學習課文,知其意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jié),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里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么記:這長長的順著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后……來說一說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系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系。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yǎng)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么可愛,他從心底里發(fā)出感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么句?應該怎么讀。誰來試一試。我要的是葫蘆教案|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范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四人小組)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薄懊刻於肌薄皫状巍闭f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說一句話嗎?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里一下子用了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么都落了呢?看著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心情怎么樣?那該怎么讀呢?自由讀指名讀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為什么那么可愛的小葫蘆,又有種葫蘆的人天天看,細心呵護,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學生匯報回答:

  生:因為當初沒有聽鄰居的話。

  生:因為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

  生:其實很多事物是有聯(lián)系的,葉子如果沒長好,當然就結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說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體會?

  (預設學生的回答:A、葉子和果實有關系是很密切的'。

  B、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C、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2、師:葉子和果實有聯(lián)系,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yè)和考試成績有聯(lián)系,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yè)……(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lián)系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 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系的,以后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結果一無所獲。

  七、學寫生字

  1.注意“每”的筆順。師范寫,生豎空

  2.“掛”和“哇”的右邊是兩個土組成

  3.仔細觀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哇的口字旁寫的比較小)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中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教學時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并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詞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共6個。教學中,我重點是學習“葫、蘆”,讀好輕聲,并通過讀“葫蘆葉、葫蘆藤、葫蘆花、小葫蘆”四個詞,鞏固“葫蘆”的讀音。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于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2、學習課文

  語文課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融合,感情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還有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的余地。我僅抓住人物的語言,沒有關注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xiàn),應加以品析。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調整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后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么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后,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8

  教材分析:

  我們知道,植物生長一般要經(jīng)歷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后一環(huán)節(jié),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寓言故事生動有趣,共有四個自然段,簡短精悍。講一個人種葫蘆,眼睛只盯著葫蘆,不聽鄰居的勸告,不去管理葉子上的蚜蟲,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葫蘆慢慢變黃,最后葫蘆都落了,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

  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級的孩子,他們聰明活潑。領悟能力強,善于表現(xiàn)自己,好奇,對于新鮮事物刨根問底,抓住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當文本中的主人公,體會種葫蘆的樂趣,從情境中圍繞“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一問題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本文。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fā)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把課堂給學生,課堂是他們自己的課堂!段乙氖呛J》這篇課文故事性強,考慮到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認識水平,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情景創(chuàng)設法,以“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一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等教學方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既使學生的語感得到訓練、個性得到張揚、創(chuàng)造性也得到了培養(yǎng),又體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把課堂還予學生,教師做好巧導,讓語文學習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教學目標:

  1、寫好“言、每、棵、怪、慢”6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悟,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tài)。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及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學會帶著問題讀課文,讀中感悟,看圖與學文相結合。

  3、懂得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一定要聽別人的勸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寫好“言、每、棵、怪、慢”6個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悟,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態(tài)。體會反問句,感嘆句及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學會帶著問題讀課文,讀中感悟,看圖與學文相結合。

  教學重點:

  懂得當自己做錯事情時一定要聽別人的勸告。懂得做任何事

  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方法:

  通過讀讀、找找、想想、說說、編編、畫畫等方法讓學生充分閱讀,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學生很喜歡讀,因此,教學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師讀生評價、分角色讀)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能使學生更好的去理解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學生對課文的內容以及所蘊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都通過看圖和朗讀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學流程:

  游戲導入——學習一、四自然段——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激發(fā)興趣。

  1、課件出示找不同畫面。

  2、學生認真觀察圖片,找出不同。

  3、請學生帶著游戲中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

 。ㄔO計意圖:激發(fā)興趣,為后文找出課文插圖的不同做好鋪墊。)

  二、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

  2、學生齊讀課題,教師質疑:從課題中你們讀懂了什么?

  3、學生自主交流。

  4、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課題。

 。ㄔO計意圖:自主交流從課題中讀懂了什么,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生更能體會種葫蘆人的心情。)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4、發(fā)揮學生的想象,續(xù)編結尾。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難點: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lián)系。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 識字寫字。

  1、 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者字音。

  2、 觀察圖中的人物。

 。、 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4、 全班匯報。

  三、 指導書寫。

  四、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 看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同。

  二、 學生觀察得出。

  三、 學生討論。

  四、 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 ?為什么?

  五、 想象:當他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0

  教學目標:

  1、會認生字“葫、蘆、藤、哇、盯、鄰”;會寫“掛、哇、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二、四自然段。體會感嘆句的語氣。通過情境中朗讀、說話練習,體會主人公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猜謎揭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小謎語,看看誰能最先猜出來。

  青青蛇兒滿地爬,蛇兒遍身開白花,瓜兒長長茸毛生,老君裝藥要用它。(打一植物)

  生:是葫蘆!

  2、師:真聰明!誰來讀一讀。

  “蘆”這個字本來讀第二聲,但在這里念輕聲更好聽“葫蘆”。誰再來讀?一起讀。

  3、認識葫蘆

  師:見過葫蘆嗎?誰來介紹下。

  生各種答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葫蘆”這種植物。(PPT播放葫蘆的基本介紹和用途)。葫蘆的用處可大了,剛成熟的時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等葫蘆長老了可以盛水、裝酒,它還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藝品呢!

  師:這是長在地里的葫蘆,哪個小朋友給我們指一指葫蘆藤?你讀一讀,藤是后鼻音。全班一起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你們喜歡葫蘆嗎?古時候也有一個人和你們一樣喜歡葫蘆,天天念著“我要的是葫蘆”(板書)。那么他得到葫蘆了嗎?讓我們趕快走進故事去讀一讀吧!

 。ㄉ杂衫首x課文,注意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我們開小火車讀課文。

  2、集中識字

  夏天到,葫蘆香,摘個葫蘆大家嘗。(做成PPT語音)

  出示生字:掛鄰治哇盯(鄰和盯的讀音是重點)

  師:摘掉生字寶寶的拼音帽子,你們還會讀嗎?(抽讀,開火車讀,同桌一人讀一人組詞)仔細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讀錯,請能干的小老師提個醒。

  觀察一下這些生字寶寶,你是用啥方法記住它們的?

  學情預設: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表示目不轉睛地看。(師:給它組個詞。生:盯著。師:你們做個盯著老師的動作。你們都用眼睛盯著老師,難怪它是“目”字旁。一起讀,注意,是后鼻音,再試次。)

  怪:怪的右邊是“圣”齊天大圣的“圣”齊天大圣最愛打妖怪。治:治、抬、臺進行區(qū)別,用“臺”進行熟字加偏旁

  師:真棒,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些生字寶寶。認識了生字寶寶,這些詞語娃娃你們會讀嗎?

  先自己讀一讀,想想它們有什么特點?

  3、師:小朋友們都看過連環(huán)畫吧,我們一起把這個故事編成一本“連環(huán)畫”!老師先開個頭“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保ǖ谝环鶊D空白)

 。ǖ诙鶊D)“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誰來說?”

  生:“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兩到三生讀)

  師:“那個人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

  生: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有個鄰居看見了說?

  生: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多熱心的鄰居呀!可是,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

  生: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

  生:更多了

  師:小葫蘆慢慢地?

  生:變黃了

  師:一個一個

  生:都落了。

  師:讀了這個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1)為什么那個人不去治蚜蟲呢?

 。2)小葫蘆為什么會落?

  師:同學們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學習了整片課文,相信你們能明白了。

  三、精讀課文,體會寓意

  1、師:我們一起來看看份連環(huán)畫,還缺點什么?

  生:第一幅沒有圖畫

  師:我們一起來把它補畫上,“要想畫好這幅畫,先要讀好這段話!”自由朗讀第一段。(男女生讀)這段話里有兩個長得很像的生字寶寶,你們能找出來嗎?(“哇”和“掛”)師:他們長得那么像,你有什么方法區(qū)別它們嗎?

  學情預設:“掛”要用手掛(師:大家一起做動作。)

  “哇”要長大嘴說(師:大家一起說。)

  師:能不能換一個偏旁變成另一個字?

  娃洼佳桂硅蛙

  師:老師把這些字編成了一首兒歌,一起來讀一讀,我們在配上節(jié)奏讀讀。

  張口一聲“哇”

  用手往上“掛”

  有水是水“洼”

  女孩愛“娃娃”

  捉蟲能手小青“蛙”

  小—青—蛙

  2、師:“掛和哇”是我們要學的生字(PPT上出示田字格)觀察一下,我們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學情預設: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左邊窄右邊寬,兩個土一個在上面一個在橫中線下面。師:小朋友們都提醒的很好,下面老師請兩個小朋友上講臺來寫一寫這個“掛”字,其他的同學描紅一個寫一個。來夸夸他們寫的字,老師覺得寫得不錯,你也可以給他指出不足。好,大家把剩下的一個字也寫了。

  3、師:小朋友們大概都等不及畫插畫了,我們一起來看要在上面畫些什么,再次讀第一段。

  讀好了嗎?誰來說我們要在上面畫些什么?

 。êJ,綠葉,小白花,葫蘆藤)

  師:老師把“葫蘆藤”圈出來了,你們能不能也像老師一樣在自己的課本里圈出來,開始。

  4、師:全找對的小朋友笑著和老師點點頭。看了這些,老師知道怎么畫了。你覺得我的葉

  子夠了嗎?(三、四片葉子)

  學情預設:不夠,因為是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

  師:你們把這句話讀好了,老師就能把葉子畫多了畫美了,先自己練一練。

  (請3、4位小朋友讀好為止,中間可范讀。)

  師:看,綠葉越來越多了!小朋友們一起讀。讀得真不錯,我們再多些葉子,這才是長滿了綠葉,開出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這里用“掛”你能換個詞嗎?為什么文章用“掛”?喜歡小葫蘆嗎?(PPT做動畫)誰來夸一夸!

  生: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看得出來你很喜歡,誰再來試試,可以加上動作。恩,你讀得真可愛,我們大家一起來!你們能不能像夸小葫蘆這樣夸夸綠葉,小白花,葫蘆藤呢?(多么———————的—————————哇)生:?

  師:這棵這么美麗的小葫蘆,你們能讀得美嗎?一起來讀一讀。

  5、師:但是呀,沒過幾天?(出示圖片P64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葫蘆落了,葉子變黃了,還有小洞洞。

  師:那你要用什么語氣來讀呢?誰來試一試“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眲偛胚這么美麗的小葫蘆怎么就落了呢?我下節(jié)課再來繼續(xù)找。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1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發(fā)展的重要場所,是他們自己的課堂!罢Z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薄墩Z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閱讀提出以下要求: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生字,會寫“掛、哇”2個生字。

  2、初步感知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和第4自然段。

  3、通過看圖和學文,引導學生感悟葫蘆的可愛,也為小葫蘆的變黃、脫落而可惜。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通過品詞品句來感受葫蘆的可愛,并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在教學時,我以“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為教學思想,以“讀”為主線,使教學真正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ㄒ唬┗钴S氣氛,激發(fā)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睗夂竦膶W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鬃诱f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怎樣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樂知者呢?我覺得首先應該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因此,課一開始,我根據(jù)低年級孩子喜歡猜謎語的特點,出示謎語,讓學生猜猜,學生的興趣一下子激發(fā)起來。其實學生都能很快猜出謎底,但我并不滿足于此,我接著讓學生說說理由。這樣,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了解了葫蘆的有關知識。然后老師再進行簡單介紹,補充了有關葫蘆知識,特別是當介紹到許多人還把葫蘆制成工藝品時,學生對葫蘆已經(jīng)充滿了興趣,從而轉入對課文的學習。

  (二)字詞教學注意音形義的結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生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孩子們經(jīng)過一年多的學習,他們的自學能力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覺得不僅要讓學生會讀、會認、會寫,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鄰”和“盯”是兩個形聲字,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根據(jù)“盯”的偏旁猜猜它的意思,有意識地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形聲字的特點,因為在漢字當中,形聲字占了很大一部分。這也是學習、記憶漢字的一種方法。“哇”,不僅讓學生明白這是一個語氣詞,同時與前面學過的語氣詞聯(lián)系起來,既學到了新知,又鞏固了舊知。

  (三)注重朗讀指導,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采用最“語文”的方法來學習語文──“以讀為本”,把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因為語文教學離不開讀,體會課文用語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靠讀,體察課文所蘊藏的豐富情感靠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靠讀。因而,我們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自如地讀、動情地讀,讀出課文的節(jié)律、讀出課文的情趣、讀出課文的神韻。

  如在激趣導入后,我首先讓學生帶著要求自讀課文;其次,在反饋時,進行朗讀接力賽,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讀后請“小評委”進行評議。第三,深入細讀,比如學習第一自然段,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讀完后數(shù)數(shù)這段話一共有幾句話,劃出喜歡的句子,圈出喜歡的詞語。引導學生說說讀懂些什么,隨機從“細長”、

  “雪白”、“多么可愛”、“每天”、“幾次”等詞語進行體會,同時輔以圖片,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然后再采用指名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課堂上充滿瑯瑯書聲,在讀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ㄋ模┳⒅卣Z文基本功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積極倡導新教改的大潮中,我吸收了新的教學理念,但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扎實的語文訓練,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不但體現(xiàn)新的理念,更要始終注重語言文字訓練,既活又實。

  比如:在導入新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就注意了學生“蘆”的讀音,“蘆”字單獨出現(xiàn)出讀二聲,而與“葫”組成“葫蘆”時讀輕聲。這個過程,不僅要讓學生會讀這個詞語,更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樣讀的美。

  又如:引導學生從“細長的”體會到葫蘆藤的樣子時,我讓學生說說還可以說“細長的什么?”這一安排,讓學生對細長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掛”用得更準確時,我先讓學生說說“掛”還可以換什么詞?課文中用這個“掛”字給你什么感覺?從而讓學生“掛”字所帶來的美。

  再如:學完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根據(jù)葫蘆的生長過程給詞語進行重新排列,這一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說話和寫話的能力。

 。ㄎ澹┌l(fā)展思維,培養(yǎng)想象能力

  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yǎng)發(fā)展想象力的最佳時期,語文課程要求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因此,在教學時,我努力挖掘訓練點,讓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得以馳騁。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說說“讀著讀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覺得這些可愛的小葫蘆在一起會做些什么?”“假如你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種的葫蘆這么可愛,你還會怎么說,怎么做?”

  以上是我在上課之前的一些想法,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肯定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真心地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寶貴意見,因為你們的意見對我真的很重要,謝謝大家!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2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咱們認識了一種可愛植物,你們還記得么?你知道它的用途么?(音樂聲中導入,師生簡單交流) 1、師:音樂動聽么?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下面請同學們好好讀一讀生詞(指名讀) 葫蘆自言自語掛在慢慢地 奇怪鄰居好哇盯著瓜藤

  二、講讀課文

  1、通讀全文。 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出可愛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是什么樣子的)小葫蘆落了為什么?(長了蟲子,不聽勸告)抓住重點句子體會,串講全文) 2、指導朗讀第一段。 (語氣:喜歡、可愛的。) 過渡:多么可愛的小葫蘆,最后種葫蘆的人得到葫蘆了嗎?請我們一起讀最后一段。 3、理解最后一段。 思考:小葫蘆最后怎樣了?為什么呢?你們想知道嗎?那么我們一起到書中找原因。 這樣設計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去探究原因,從而自然過渡到二、三段的學習中。 4、小組使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①討論:那個人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呢? ②比較以下句子的語氣有什么不同,體每組兩句話的意思。(課件出示)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意思一樣語氣不同,第一句比第二句語氣重。) 有幾個蟲怕什么? 有幾個蟲不可怕。 (意思一樣語氣不同,第一句比第二句語氣重。) ③分角色朗讀第四段中的對話。 ④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感覺到什么? 引導性思考: ①種葫蘆的人錯在哪里? (首先,他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其次,他不鄰居的勸告。) ②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這部分教學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的空間,借助錄像幫助學生理解原因。 5、續(xù)編故事。 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這一回他更精心地照顧它們,不但澆水、施肥,還注意治蟲,最后他得到了又可愛又多的葫蘆,他高興極了。 想象一下種葫蘆的人以后怎樣做呢? (說一說) 6、拓展《揠苗助長》

  三、課堂總結

  學習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今后我們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避免犯種葫蘆人的錯誤。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 一類字二類字一共12個生字。(第一課時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習葫蘆,讀好輕聲。在教學其他幾個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己把生字讀一讀,再安排他們同伴互助學習生字,然后向老師匯報,得到同學幫助的生字是哪幾個?有的學生匯報:鄰字讀成了后鼻音,藤盯字讀成了前鼻音,同伴教會了我哇字怎么組詞。這樣經(jīng)過學生一匯報,我也就知道這些生字是他們難以掌握的生字了。我再把這幾個生字當做重點,以多種形式反復地讀,例如:1.指名讀,讀對了大家跟著讀,同時表揚小老師,你真棒!,2.組與組之間比賽讀,3、男女比賽讀,4、開火車讀。經(jīng)過趣味性的強化記憶,學生最終掌握地比較好了。這樣的生字教學效果使我自己很滿意。) 當學生和文本接觸之后,我提問: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我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lián)系。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并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 我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采用角色換位學習體驗。你如果也是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心里有什么感受?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會,有的說的慢條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語氣來勸告書中種葫蘆的`人,有的以葉子和葫蘆的關系來用科學道理講給書中種葫蘆的人聽。這樣的角色換位體驗學習法,使學生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fā)展。 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我抓住人物的語言,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來教學。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xiàn),加以品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后果時,我追問:那個人為什么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后,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后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你想讀什么角色的內容,然后老師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讀,再讓男生和女生對讀,接著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讀課文,來讀出那位種葫蘆的人滿不在乎的語氣,和后來不聽鄰居勸告,結果沒有收到葫蘆后悔的語氣。學生讀得興趣盎然,對課文也非常熟悉了。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六個生字“葫、蘆、怪、治”等,從中體會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正確書寫“怪”“慢”,掌握豎心旁的寫法。

  2.積累語言,會用“多么……哇!”說出自己的感受,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到反問句“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的意思是“葉子上的蟲不用治”,感受到反問句的強調作用。

  3.朗讀課文,知道只有葉子長得好,葫蘆才能結得好的道理,從而明白事物之間有聯(lián)系。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落實分散識字

  同學們,每當夏季來臨,在很多農家小院里會出現(xiàn)葫蘆的身影。瞧,它們多么可愛。讓我們讀詞語——葫蘆。這個“蘆”字單獨讀是二聲,放在詞語后面是輕聲。齊讀“葫蘆”這個詞語,知道這兩個字為什么是草字頭嗎?從前有一個人和我們一樣喜歡葫蘆,甚至比我們還要喜歡葫蘆。讓我們打開書讀讀課文,看看在他身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

  二、初讀感知,自主學習生字

  1.提示讀書方法:認認真真地讀課文,把每個字音都讀準。遇到不會的字怎么辦呢?可以問同學,問老師,更好的辦法是看書上的小樹葉里的注音。

  2.教師巡視,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

  三、交流討論,互動識記字詞

  1.出示:“葫蘆藤”“蚜蟲”“治一治”“奇怪”“盯著”“慢慢的”“自言自語”。

  2.學生讀詞語,在師生互動中認識事物,識記字詞。

  看圖片了解“葫蘆藤”,認識“蚜蟲”。

  “盯著”“盯”讀后鼻音,“慢慢的”第二個“慢”讀輕聲。

  3.出示句子,指導朗讀句子。

  ◇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1)每句話后面都有一個帶有“口”的字,認識嗎?它們分別表示不同的感情,誰來讀一讀句子?

  (2)“哇”,表示贊嘆、贊美。你的朗讀要讓大家聽到對小葫蘆的贊美之情。

  “呢”表示確定,小葫蘆能賽過大南瓜嗎?這個人認為就可以,他多么喜歡小葫蘆啊!

  “吧”勸告,鄰居這樣對他說話,意思是什么?讀出鄰居對他的勸告。

  (3)學生再次練讀,從中感受到嘆詞的不同作用。

  4.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和小伙伴認一認,讀一讀,說說自己的識字好方法。

  (2)學生匯報識字情況,重點引導形聲字偏旁表意的方法。

  盯,目字旁表示什么?與“看”有什么區(qū)別?你還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詞語?

  鄰,右耳旁表示什么?(出示小篆)“鄰”,右邊的右耳上面是一塊地方,下面是跪著的`一個人,表示這塊地方已經(jīng)有人在!班従印笔鞘裁匆馑?

  “怪”和“慢”字有個共同點,說說偏旁表示什么意思?

  四、有效訓練,端正寫字態(tài)度

  1.出示“怪”“慢”,要求學生先觀察它的結構,再找到關鍵筆畫,然后動手寫一寫。

  指導:豎心旁占格小,“圣”占格大,一大一小放在一起,協(xié)調占格才漂亮。豎心旁的寫法:點占橫中線,第二個點再橫中線上方,第三筆寫豎。

  在指導筆畫過程中欣賞漢字,感受漢字筆畫之間的相互謙讓。

  2.學生練習書寫,展示學生的書寫成果。

  3.師生相互點評,點評之后二度書寫。自主感受漢字形體美。

  五、情景朗讀,感受文章內容

  1.朗讀第一段。出示圖片,指導學生口頭表達——你會說“多么可愛的( )!那個人沒有和我們一樣喜歡綠葉、小花,他喜歡的是什么?從反復朗讀“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中體會那個人喜歡葫蘆的心情。

  2.過渡語創(chuàng)設情境:有一天,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這可怎么辦呢?請你和同桌小伙伴讀一讀文章二、三段的內容,再演一演,一個演種葫蘆的人,一個演鄰居,看看誰更像小演員。練習之后學生進行匯報演出,展示讀書本領。

  3.“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看著是問句,實際上是反問句,答案就在這段話中藏著。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那個種葫蘆的人想的是 。請學生進行合理補充。根據(jù)補充的內容,學生加上動作演一演,感受反問句的語氣特點。

  4.繼續(xù)創(chuàng)設情境過渡:同學們認為葉子上的蟲用不用治?我們二年級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那個人卻不明白。請同學們齊讀第四段,看看事情后面的結果怎樣。

  5.出示圖片,當種葫蘆的人看到他心愛的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替他說一說。

  六、總結檢測,引發(fā)課外思考

  1.你知道故事主要講了什么事?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什么?

  2.出示詞語連一連,讀一讀。

  掛了 小花 雪白的 小葫蘆

  開了 蟲 可愛的 南瓜

  生了 綠葉 細長的 小花

  長了 小葫蘆 圓圓的 葫蘆藤

  3.假如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想一想,編一編。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4

  設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課文內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在第一課時,我把“生字教學”與“寫字指導”作為教學的重點,在朗讀指導中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大概,并注重朗讀與理解相結合,引導學生積累詞語,以讀促悟讓學生融入文本,從而更好地品悟語句中包含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6個字,會寫“掛、哇”等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與理解相結合,讓學生體會葫蘆的可愛及種葫蘆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3.能夠掌握“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等詞語搭配,學會積累詞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認“葫、蘆、藤”等6個字,會寫“掛、哇”等字。

  難點:借助圖片幫學生了解課文大概,并引導學生通過“找句、找詞”朗讀體會葫蘆的可愛以及種葫蘆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教學過程: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我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特點,我把“生字教學”與“寫字指導”作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會寫“掛、哇”等字,在朗讀指導中采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大概,并注重朗讀與理解相結合,引導學生積累詞語,以讀促悟讓學生融入文本,從而更好地品悟語句中包含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設計上我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一、以趣識字

  學習“葫蘆”兩個字時,讓學生通過直觀看圖認識“葫蘆”是什么,再通過觀察字形了解到葫蘆與植物有關,所以是草字頭。學習“藤”時,出示圖片,讓學生記住這種彎彎曲曲地纏繞在一起的就是藤。學習“盯”時,做盯的動作理解要用眼睛“盯”,所以是目字旁的,同時“盯”是一動不動很專心地看,理解字義。還通過比較“掛、哇”識記生字,給“哇”找朋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孩子們學習新知的同時,不忘鞏固舊知。

  二、以題導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啟發(fā)學生通過默讀找到第一自然段中描寫的葫蘆藤、葫蘆花、葫蘆葉。在說說它們長得怎么樣,模仿“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這個句式夸夸葫蘆藤、葫蘆花、葫蘆葉時,豐富了學生的語言。

  三、以讀品文

  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培養(yǎng)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沒有牽著孩子去感受小葫蘆、葫蘆藤、葫蘆花、葫蘆葉長得有多好,而是讓孩子通過讀,找到了課文描寫它們的詞語,又用朗讀感受它們的美。

  整堂課下來效果還不錯。課后也結合其他老師的意見,進行了反思,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努力在語境中落實字詞的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對于本課的幾個生字,我做到了詞不離句,但是也要讓孩子自己運用這些字詞,在字詞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語言運用,積累詞語。

  2.要充分利用好課文插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本課教學中,我以前后兩段為切入口,形成鮮明的對比。在課堂中,還應該引導學生好好的結合畫面感受,這樣學生才會對這么美的葫蘆藤,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產(chǎn)生喜愛之情,朗讀起來才會特別有感情,到后面的葫蘆變黃、落地才會感到驚奇與不解。

  3.細節(jié)之處要時刻注意。始終要明白自己的目的,我們檢查讀文的目的不是隨意找?guī)讉人把每個自然段讀一遍下來就算了,而是要把文章讀正確、讀熟練,所以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要急著讀第二句,而是應該先把其他的放一放,讓學生再練著去讀一讀。因為是第一課時,完全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朗讀練習時間。比如難讀的這一段可以讓學生再讀一讀,讀了之后教師再請幾個孩子讀,或者就剛才的這個孩子再讀一讀,也可以我讀一句你讀一句,大家一起練著讀一讀等等。只要能讓這個孩子的`朗讀有很明顯的提高,從不會讀,通過教師的啟發(fā),會讀了,而且讀好了,這就是我們教學的精彩之處。小小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卻決定著一節(jié)課的成敗,小小的一個細節(jié),折射著一個老師對一節(jié)課的把握與解讀,折射著一個老師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駕馭與周密的考慮。

  4.在指導朗讀方面激勵語還可以再豐富一些,還需不斷學習,表揚可以充分些。低年級學生對人物的感知通常要借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從而使之更有效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在教學“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一句時,為了讓學生理解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可這樣設計:

  種葫蘆的人看著小葫蘆,從心底里發(fā)出這樣的感嘆——(齊讀)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你現(xiàn)在就是種葫蘆的人,你說(指名讀)——看著可愛的小葫蘆可樂了?梢约由夏愕膭幼、表情夸夸它。你說——你還想怎么夸?小葫蘆聽了心里一定美滋滋的!

  教師提出“你還想怎么夸?”讓學生展開想象,夸這個可愛的小葫蘆。通過想象,把孩子們帶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從而有身臨其境之感,好像葫蘆就在他們眼前,那個人就是自己。

  作為一篇閱讀教學,應立足于孩子閱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愿一次次的教學反思能帶給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多的快樂與滿足。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5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要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不要只顧“結果”而忽略了“過程”。教學時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那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采用變序教學,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學習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

  設計理念: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教學設計精品教材是教學的平臺,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需要我們對教材做適當?shù)慕M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把教學、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葫蘆、葉子與果實關系等課外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初步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正確處理識字與學文的關系。

  本課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ㄒ唬⿲W習“葫、蘆”。

  1、出示葫蘆圖片:誰能叫出它的名字?(“蘆“讀輕聲)

  2、誰可以介紹葫蘆?(外形、顏色、作用等)

  3、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葫蘆”怎么寫?

  (二)學習“藤”字。

  1、老師有個問題考考你:葫蘆長在哪里?(葫蘆藤圖片)

  2、出示“藤”卡片:請仔細觀察,想想怎樣記住它?

  3、認讀卡片(讀音、字形、組詞)

  (三)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識字

 。ㄒ唬┱堊宰x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ǘ┓蹲x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預習得很好,看來,這幾個詞難不倒你了吧。

 。ǔ鍪驹~語: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幾個葫蘆)

  2、你能用這三個詞描述葫蘆生長的過程嗎?

  3、真了不起!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誰能告訴大家是第幾自然段?

  4、請一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5、讀好這一段可真不容易,它藏著好幾個生字呢。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出來吧。(葫、蘆、藤、哇)

  6、學習“哇”:出示卡片(讀音、字形、組詞)小練習:給“哇”換偏旁再組詞。(掛、洼、娃)

  7、寫好“哇、掛”(觀察——說注意的地方——范寫——練寫)

  8、生字認識了,我們到文段中再讀讀吧。(齊讀第一自然段)

  9、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寫葫蘆長得很好)

  10、這一段寫得多好啊,你能把它背下來嗎?(看詞語練習背誦——齊背——點名背)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葫蘆長得真好哇,這個人會怎么想呢?

  2、這個人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你是從那一段知道的?(齊讀最后一段,提示朗讀語氣)

  3、真奇怪!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你認識“蚜蟲”嗎?(出示蚜蟲圖片,了解蚜蟲、了解植物的養(yǎng)料)

  5、這個人見到蚜蟲表現(xiàn)怎樣呢,課文第幾自然段有描述?(齊讀第二自然段)

  6、哈哈!這個人認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意思就是(“有幾個蟲子不怕”)

  7、他的'眼里可是只有葫蘆啊。他只是(“盯著”)小葫蘆,還(“自言自語”——)地說(齊讀說的話)。

  8、“盯”你會換別的詞嗎?(看、觀察……)“盯“的意思是什么?說明這個人怎樣?小練習:給“盯“換偏旁,再組詞。

  9、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10、朗讀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這個人不知道蚜蟲的利害,可也不聽別人的勸告。有誰勸他要治一治蚜蟲呀?(出示第三段)

  2、出示“鄰”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前鼻音、組詞)

  3、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指導朗讀語氣)

  4、可惜呀可惜!這么可愛的葫蘆就這樣沒了,到底怪蚜蟲呢還是怪這個人?

  5、出示“怪”(音、形、觀察范寫)

  6、還有個豎心旁的字,是“慢”,請仔細觀察,怎樣寫好?

  (豎心旁先寫左右兩點,再寫中間一豎!肮帧钡挠疑鲜恰坝帧弊帧!奥钡挠疫呏虚g的“四”比較寬。

  三、看看生字表,還有哪幾個字沒寫呀?(播放指導寫字、范寫“每”)

  四、練習鞏固

  1、認讀詞語

  2、完成“我會讀”

  五、作業(yè)

  1、把《我要的是葫蘆》這個寓言故事講給家長聽。

  2、從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08-05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案01-23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案07-17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0-06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yōu)秀教案06-23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精選15篇08-07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5篇06-21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5篇)09-04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15篇)10-03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案15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