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長城贊》教學簡案優(yōu)秀

《長城贊》教學簡案優(yōu)秀

時間:2024-12-04 07:20:34 教案

《長城贊》教學簡案優(yōu)秀

《長城贊》教學簡案優(yōu)秀1

  教學《長城贊》時,我設定了這樣的教學目的: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觀察點抓住事物特點、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觀察中展開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長城贊》教學簡案優(yōu)秀

  圍繞這樣的目的,在精講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課文上聯(lián)、下聯(lián)各從什么角度寫長城之偉大?各寫了什么內容?”,引領學生尋找到作者的觀察點:上聯(lián)從長城經歷時間久遠入手,突出長城歷史悠久的特點,下聯(lián)從長城地勢險峻,突出長城的氣勢雄偉。進而再根據特點設問:作者由觀察到的景象聯(lián)想到了哪些內容?從而體會作者創(chuàng)設的意境:長城凝聚了古代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氣勢浩大的工程使長城成為世界奇觀名副其實。

  這樣,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文本,走進長城,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長城雄偉壯麗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大腦中,而不僅僅留下抽象的字眼。

  《長城贊》教學反思

  巍巍長城,雄偉秀麗,氣勢磅礴,蜿蜒于崇山峻嶺之間。千百年來,長城以其壯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盛贊它的偉大。我國的古建筑研究專家羅哲文以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形式----對聯(lián),以文入聯(lián)來描述了這一舉世聞名的歷史遺跡,獨具匠心。

  這副長聯(lián),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上聯(lián)以“起春秋”起筆,“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歷經“上下兩千年”。下聯(lián)緊承上聯(lián),首先描寫長城的雄姿,接下來敘述作為軍事防御工程,點綴著祖國的錦繡江山。整副長聯(lián)對仗工整,音韻和諧,表達了作者對長城和中華民族的贊美,洋溢著濃厚的民族自豪感。

  課前讓學生搜集了有關長城的資料,通過課上交流,先幫助學生了解長城的悠久歷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先充分的品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為理解課文做準備。接下來讓學生對照對聯(lián)的特點,逐句的找對應關系,將文章從體裁形式上加以分析,讓學生更好的感悟對聯(lián)的特點。在完成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后,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逐句品悟,深入理解語句的內涵。在全班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文章意思理解的都比較好,存在問題的一處是“瀚!币辉~,學生認為是茫茫大海,我趕緊予以糾正:“瀚!敝傅氖巧衬。

  最后出示了一段有關長城現(xiàn)狀的文字,通過朗讀,學生個個義憤填膺,認為人們太缺乏保護意識,對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不知珍惜。甚至有同學表示將來要到長城去義務宣傳,讓人們愛護文物,保護古跡。通過學習學生既感受到了長城的壯美,又激發(fā)了保護長城的意識。

  《長城贊》教學反思

  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qū)寧遠鎮(zhèn)小學中心校 沈春麗

  教學設計:

  《長城贊》是一幅長聯(lián),敘述了長城悠久的歷史,描繪了長城綿亙萬里,雄偉壯麗的風光,贊美了“黎庶百工”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這幅對聯(lián)語言精練,意蘊深刻,句式整齊,意境開闊,內容博大。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長城資料,提升對長城的感性認識,然后引導學生就對聯(lián)的特點對課文進行分析,接著再把上聯(lián)、下聯(lián)逐句進行分析,邊分析的同時邊練習有感情的朗讀,進而對長城的現(xiàn)狀加以介紹,喚起學生保護長城的意識,并進行了背誦的練習,最后又讓學生搜集古跡上的對聯(lián),以激發(fā)其誦讀、積累對聯(lián)的興趣。

  教學回放:

  課堂上我們就對聯(lián)的特點對本文加以分析,我出示對聯(lián)的要求,同學們把對聯(lián)和本文逐一對照,匯報時,開始只四、五人舉手。我叫起了一名同學。

  生1:字數(shù)相等,你看上聯(lián)第一句:“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毕侣(lián):“跨峻嶺,穿荒原,橫瀚海,經絕壁,縱橫十萬里!边@兩句中,3個字對3個字,4個字對4個字,5個字對5個字,其它幾句也是字數(shù)相等。

  師:你觀察得不但仔細,而且十分準確。

  (生受到受到鼓勵和啟發(fā),許多學生舉手,找出字節(jié)數(shù)的對應問題。)

  生2:“跨”對“起”,全是動詞,“峻嶺”對“春秋”全是名詞。這符合第三條“詞性相對”的特點。

 。ㄊ艿絾l(fā),許多學生舉手,找出詞性對應問題。)

  生3:“望不斷”對“數(shù)不清”,“數(shù)不清”指建長城的`人多,“望不斷”說明封垛、關口多。都是形容數(shù)量多,但用詞不同,使對聯(lián)讀起來更和諧。(又有生提出其他類似問題)

  生4:上下聯(lián)內容不重復,但都是在寫長城。

  師:對上聯(lián)從哪方面寫長城,下聯(lián)又從哪方面寫長城?(師相機引生進入下面的學習)

  教學反思:

  從這個課例我得到幾點體會:本文不長,但由于是對聯(lián),與詩詞不同,與其他體裁也不同,學生學習理解起來,看似簡單,但實則很難。

  1、從對聯(lián)的特點分析本文的體裁特點,突破難點,恰到好處。本文很短,可以只簡單告訴同學這是對聯(lián),然后單從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內涵。可是,本文以對聯(lián)的形式描寫贊美長城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的所在。如果這樣簡單處理,對激發(fā)學生積累對聯(lián)的興趣就不會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時間對本文進行對聯(lián)形式及特點的處理,效果會更好。實際上也是,課后同學們不但對搜集對聯(lián)、積累對聯(lián)的興趣濃了,甚至有人愛做一些簡單對聯(lián)了。這也是語文教學彈性所致。

  2、教無定法,教學設計關注預設,還要關注生成。我原本準備幾個背景資料,準備在各個時機出示,但是教學時,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長城資料時,有的同學提到了長城建設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也在其中,這時,我就決定調整出示順序,相機把我準備的影音資料出示了,學生很感興趣,后面的學習便沒有出示這個資料。

  3、交流搜集資料的時間把握不十分妥當,主要表現(xiàn)為耗時過長(10分鐘),以至于下面的學習的時裝間顯得緊迫了。這表明,我在課前應引導學生把資料進行篩選,多余部分可在課下交流,這樣課堂的時間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進設想:

  課前、課后應進行對對聯(lián)的練習。課前練習對對聯(lián),既會激發(fā)學生積累對聯(lián)的興趣,又會使學生對對聯(lián)形式特點有所把握,更深切體會對聯(lián)言簡意賅的語言風格,進而使學生課上對《長城贊》從形式到內容的理解便捷很多,會節(jié)省很多時間,體會會更深刻,同時,只一課時便會完成主體內容。

《長城贊》教學簡案優(yōu)秀2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找學生介紹長城的知識。

  2、找學生說說對對聯(lián)的了解。

  3、教師補充介紹有關長城和對聯(lián)的知識;簡介作者羅哲文。二、出示目標:

  二、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體會上下聯(lián)分別是從什么角度贊美長城的。

  三、完成目標

  1、師范讀對聯(lián)。

  2、生自讀,師領讀。

  3、生再讀,指生讀。

  4、自由背誦(5分鐘)。

  5、出示填空,指名填一填。

  起春秋,歷秦漢,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數(shù)不清將帥吏卒,黎庶百工,費盡移山心力,修筑此偉大工程。堅強毅力,聰明智慧,血汗辛勤,為中華留下巍峨豐碑。

  跨峻嶺,穿荒原,橫翰海,橫瀚海,縱橫十萬里。望不斷長龍峰垛,雄關隘口,猶如玉帶明珠,點綴成江山錦繡。起伏奔騰、飛舞盤旋、太空遙見,給世界增添壯麗奇觀。

  四、課文分析

  《長城贊》

  (1)這是一副對聯(lián),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lián),是對聯(lián)中的珍品。

 。2)上聯(lián)從時間起筆,點明長城是經過幾千年的艱苦勞動而完成的。接著指出在修筑長城過程中“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最后盛贊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及長城的深廣的歷史、現(xiàn)實意義。

 。3)下聯(lián)從空間入筆,描繪長城的雄姿:蜿蜒盤旋,起伏奔騰,壯麗磅礴,如玉帶,似明珠,最后指出長城在世界在人類歷的豐碑式的地位。

  (4)全聯(lián)句式整齊,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意境開闊;內容博大,意義深遠;是對聯(lián)中的精品,能給長城增色生輝。

  5、朗誦課文。

  五、小結

  對聯(lián)常識

  六、作業(yè)

  背誦課文

【《長城贊》教學簡案優(yōu)秀】相關文章:

《長城贊》教學反思07-12

《長城贊》教學反思10篇07-07

《少年王勃》簡案二06-12

關于貓教案模板貓教案簡案04-20

長城的教學反思07-15

長城教學反思08-24

簡與豐_優(yōu)秀議論文02-16

[實用]《長城》教學反思07-08

[熱門]《長城》教學反思07-08

語文長城教學反思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