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12-07 08:50:23 教案

語文教案9篇(優(yōu)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9篇(優(yōu)選)

語文教案 篇1

  一、本單元的學習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在前幾冊學習時也接觸過開放單元,因此本單元的學習對學生難度不是很大。但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觀察集市和超市的生活體驗。

  二、學情分析:教材分析:

  《集市和超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本單元為開放單元,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經常發(fā)生在生活中的貿易行為;同時增長一些生活經驗,培養(yǎng)獨立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親身觀察、參觀集市和超市,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認真觀察,培養(yǎng)學生勤于觀察思考的習慣以及全面認識事物的能力;

  2、在單元學習時,理解并積累有關商業(yè)用語,培養(yǎng)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3、通過學習與活動,使學生懂得購物應該有計劃,有方法;

  4、閱讀《第一次買東西》,聯(lián)系自己第一次購物的經歷,進行交流;

  5、學會購買東西,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注意語言的訓練及積累,從而調動起學生表達的積極性;

  6、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的練習,使學生在學習和社會交往中養(yǎng)成合作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認識社會,了解經常發(fā)生在生活中的貿易行為;同時增長一些生活經驗,培養(yǎng)獨立生活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1、教師: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學生參觀集市和超市;

  2、學生:課前利用休息時間,深入集市和超市進行觀察,并做好有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六、教學過程:

  (一)、揭示單元主題,引導質疑:

  組織、引導學生親身觀察、參觀集市和超市;

  全班交流自己在集市和超市的所見所聞,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

  【點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單元主題質疑,通過質疑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歸類練習,積累提高:

 。薄⒔涣餍牡,練習對商品進行簡單的歸類:

 。1)學生在親身參觀、感受集市和超市的景象后,在4人或6人小組里進行參觀心得的交流;

 。2)在認識集市和超市中的商品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商品進行歸類的練習,從而讓學生更廣泛地積累、了解與學生自己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一些日常商品,如“糧食類”、“副食類”、“文具類”等等;

 。病㈤_展“量詞寶寶找媽媽”活動:

 。ǎ保⿲W生在認識、介紹各種商品時,會接觸大量的、與物品名稱密不可分的量詞。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地廣泛地接觸、積累量詞;

 。ǎ玻╅_展“量詞寶寶找媽媽”活動。幫助學生在游戲中,積極主動地充滿情趣的進行量詞與相關詞語的搭配練習;

  3、了解商業(yè)專用語和符號,積累詞語,拓展提高:

  (1)引導學生查閱有關商業(yè)道德的故事,通過演一演、說一說、講一講等形式讓學生明白其含義及道理;

 。2)了解商業(yè)專用語和符號,積累相關的詞語,如:“信用卡”是指銀行發(fā)給儲戶的一種代替現款的消費憑證等。

  【點評】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查找的有關內容,生生互動,相互幫助,合作學習。

 。ㄈ⒅贫ㄙ徫镉媱,設計購物清單。

  學生與自己的父母商量制定自己的一次購物計劃。通過讓學生參與此項開放式的實踐活動,一方面可以知道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購物應該有計劃,明白只有和家人商量購物才能使計劃更經濟實效;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學生與父母的交流,體現親情與合作,可謂“一舉兩得”。

  【點評】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以讓學生在與父母的交流合作中,進一步理解本單元的相關內容。

 。ㄋ模、妙筆生花,感悟升華:

  在仔細閱讀《第一次買東西》后,學生仿照作者寫到的內容,把自己的購物經歷試著記敘下來。

  【點評】教師引領學生走入本單元后,放手把空間還給學生,學生盡情地發(fā)揮,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提問、理解、表達。

 。ㄎ澹、親身參與,拓展延伸:

  介紹自己購買的一種商品,引導學生注意應按一定的順序,如由上到下、從里到外等來介紹。學生親身參與其中,不斷升華,層層提高,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tài)、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這種開放性學習,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了解社會、體驗人生、完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語文教案 篇2

  習作內容:記一次語文活動——打電話

  設計目的:通過通話游戲,學會打電話,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流程

  1.回憶以往打電話的`經歷。

  你們以前打過電話嗎?你是怎么打的?結合生活實際,說說自己以前是怎么打電話的。

  以評議的形式,引導學生明確打電話的要領:有禮貌、把事情說清楚。

  2.老師給學生打電話,在評價中,引導學生掌握打電話的要領。

  (1)老師給學生打電話,并及時點撥打電話的要領。

  話題一:老師祝賀某位同學被評為“好兒童”。

  話題二:某同學生病了,老師詢問其病情。

  話題三:某同學上課聽講不專心,老師打電話提醒他。

 。2)學生給老師打電話。

  剛才幾位同學在接電話的時候,都能做到有禮貌,也能把事情說清楚,現在誰愿意給老師打個電話呢?

  3.拓展練習。

  學生之間互相打電話。

  學生作文《打電話》。要求學生結合課堂

  學習內容記錄下在打電話過程中自己的動作、語言以及心情。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描寫了動物世界極其悲壯的一幕,故事驚險,扣人心弦。文章通過描繪一群斑羚飛渡懸崖的場面,熱情贊揚了它們可貴的種族精神和整體精神。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不必深敲細推,逐句講解。宜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個故事講清楚,如何細致描繪飛渡場面?梢龑W生暢談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種觀點,并注意指導學生積累字詞知識。

  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本文故事性強,扣人心弦,學生自然會有濃厚興趣,可開門見山,直接入題。

  二、學生齊讀“自讀提示”,整體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三、指導學生自讀課文。

  1、集中注意力默讀課文,并勾畫出生字新詞,查工具書加以掌握,同時結合具體語境確定詞語的含義。

  注意以下重點字詞:

  對峙:山7才7相對而立。

  進退維谷:維,文言虛詞;谷,比喻困難的境地。進退都陷于困難的境地。

  一塵不染:形容非常清凈、純潔。有時比喻人的思想沒有沾上一點壞影響。

  通然不同:迎然,距離很遠的樣子。形容差別很大。

  嫻熟: 熟練。

  眼花繚亂:眼睛看復雜的色彩而感到迷亂。

  2、細讀全文,生動地復述這個故事。

  復述指導:復述是口頭表達的基本功,進行此類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閱讀課文時,把難記的內容和其他一些難記的詞語畫出來,強化記憶,就可以少花時間,又能復述清楚。復述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之處。教師注意引導。

  3、熟讀全文,結合復述的內容劃分課文結構層次。

  明確:根據故事的發(fā)展過程,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門一頁段):寫班羚身陷進退兩難的絕境。

  第二部分(5--9段):彩虹出現,斑羚準備飛渡。

  第三部分(10一16段):寫斑羚飛渡,重點寫試跳成功。

  第四部分(17-18段):寫頭羊從容走向深淵。

  四、品讀全文,思考以下問題。

  1、斑羚沒有姓名,這只斑羚,那只斑羚,是怎樣說清楚的?

  明確:作者注意分類起了名目,又給個體起了名目,有了這些名目,就便于敘述了。分類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輕斑羚”“小斑羚”等,個體的名目有“鐮刀頭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這些名目,故事才敘述得清清楚楚。這一點看似小事,其實在寫作上很重要。

  2、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對,作者怎樣描寫這次飛渡的?

  學生閱讀回答后明確:作者采用詳寫一對,略寫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點突出地寫出這群斑羚飛渡的情景。 “老斑羚”和“半大斑勢”的試跳情景寫得特別詳細,從時間上說,不過是幾秒鐘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細細敘述。敘述中又加進作者的懸念,再寫飛渡情景,更出人意料,產生驚心動魄的效果。

  講解后可采用范讀或指名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妙處和思想感情。

  3、畫出文中有關彩虹描寫的內容,體會:課文中多次寫到彩虹,有什么作用?組織學生討論,暢所欲言。

  明確:文中寫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處:⑴斑羚身陷絕境時彩虹出現;

 、瓢吡顼w渡時彩虹相映,

 、穷^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

  結合上下文語境細心推敲體會,不難發(fā)現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

  ⑴渲染一種神秘色彩,并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頭羊之所以想出飛渡的辦法,或許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啟示;

 、坪嫱酗w渡的氣勢.渲染了飛渡的'悲壯美;

  ⑶渲染頭羊自我犧牲的崇高之美。

  4、組織討論本文所要表現的中心意思。

  討論時教師引導:本文通過對斑羚的細致描寫,熱情贊頌了斑羚為了種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歌頌了斑羚的身上所體現的可貴的整體精神。

  五、課堂活動。

  1、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做過的保護小動物或殘害小動物的故事,要求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

  2、引導學生體會所講故事的內容,談談自己的感悟。

  活動主要是引導學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上,學會運用,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作文思維能力,即選擇生活中的題材,表達某一個道理或某一種感情。

  六、布置作業(yè)。

  1、摘抄課文的生動詞語、優(yōu)美句子,整理到筆記本上。

  2、熟讀課文,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3、完成課后練習二。

  板書設計:

  一、斑羚身陷絕境(1——4)

  二、峰回路轉

  彩虹出現(5——7)

  準備飛渡(8——9)

  三、斑羚飛渡

  試跳成功(10)

  全體飛渡(11——16)

  四、頭羊從容走向深淵(17——18)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讀自悟中,感受夾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長“韌性可貴”的特點,品味課文的語言。

  2、借助畫面,感受意境,指導誦讀。

  教學過程:

  一、出示畫面,引導觀察: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林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膳杳利惖幕,請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嗎?(板書:夾(jiā)竹桃)

  沒錯,這美麗的花有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叫“夾竹桃”。請注意這里的“夾”讀第一聲,讓我們齊讀。

  2、夾竹桃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有沒有同學對這個名字感興趣?請大家結合圖來研究研究,說說你的想法。(夾竹桃因為葉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們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3、讓我們再來仔細觀察觀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樣兒的,你覺得她怎樣?(根、干、枝、葉、花)。

  4、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對夾竹桃情有獨鐘,他曾為夾竹桃專門寫下了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今天共同學習的第17課。

  二、瀏覽課文,初知大意:

  1、過渡:那么,季先生筆下的夾竹桃是什么樣兒的呢?讓我們打開書好好讀讀課文。昨天,袁老師已經和大家初讀了這篇文章,現在請同學們?yōu)g覽一遍課文,回憶課文的大意。

  2、學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筆下,濃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夾竹桃的“花”。(板書:花)(“花”這個字是課文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

  4、請同學們再認真默讀一遍課文,找出文中直接寫夾竹桃“花”的自然段,在開頭畫上三角符號。然后讀讀這些自然段,看看夾竹桃的花有什么特點。

  5、學生討論:第2、4、5自然段。(花的特點暫不討論。)

  6、過渡:咱們六(1)班的.同學真不簡單!書讀兩遍,大意自現。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夾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賞她、品味她……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誰愿意帶我們到季先生家的大門內,看看那兩盆夾竹桃呢?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兩盆夾竹桃了嗎,她是什么樣兒的呢?用“——”畫出直接描寫花的語句,自讀自悟,夾竹桃的花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學生交流討論:(聯(lián)系畫面)紅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話說“水火不相容”。)

  4、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書: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覺得這景象奇妙而有趣?請你試著讀出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邀請幾位“諸葛亮”出主意)。

  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誦讀記憶,看畫面試背。

  四、學習第3、4自然段:

  1、過渡:第2自然段對夾竹桃的花已經作了細致的描寫,為什么接下來在第4自然段中還要寫夾竹桃的花呢?這其中必有緣由,讓我們來共同讀讀第4自然段。

  2、自讀自悟,這段寫了什么。夾竹桃花期很長。(用最簡練的文字來概括)

  3、用“~~”畫出描寫夾竹桃花期很長的詞句,自讀自悟:說說你從這些詞句中是怎樣讀出花期很長的。

  4、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5、討論:(1)、又開出、又長出(注意這句話中句號若是改成省略號就更準確地說明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2)、看不出、也看不出、無日不迎風吐艷;

 。3)、無不奉陪。(課件出示文字。)

  6、有沒有同學在讀“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這句話時,想到了課文第3自然段?說說你的想法。

  我們先請位同學讀讀第3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別之處?

  一百多字,十四種花,沒有一個字寫夾竹桃的。那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段“離題”的內容呢?(課件展示十四種花,對比襯托夾竹桃的花期之長。)

  7、了解到夾竹桃花期很長這一特點后,你對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長,韌性可貴。┠阏娴挠X得它韌性可貴嗎?請你讀讀這個反問句: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

  8、自由練讀,揣摩如何讀好這段話。全班交流。指名朗讀,讀后評議。請四位學生分句讀,閉眼想象夾竹桃一年三季,花開不落的可貴韌性。試背。

  五、設置懸念:

  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讓我們下節(jié)課再接著去領略她月下的撲朔迷離的風姿吧!

  板書設計:

  17、夾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韌性可貴

  花影——?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生字5個。

  2、 能正確朗讀詞語7個,并積累這些詞語。

  3、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 學習按照要求摘抄詞語。

  5、 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說說含羞草早上和傍晚葉子的變化。

  6、 了解含羞草葉子能夠垂下合攏的特征。

  7、 懂得做人要誠實、善良、謙虛、守信。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按照要求摘抄詞語。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

  分層目標:

  1、能正確認識本課生字、詞語,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后)

  2、在正確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按照要求摘抄詞語。(中)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按照要求摘抄詞語。初步了解含羞草葉子能夠垂下合攏的特征。(優(yōu))

  教學過程:

  一、 認知沖突

  1、 在植物界中有一種有趣的植物名叫:含羞草

  2、 出示課題:41含羞草 (讀)

  3、 出示實物,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教學生字:含

  4、 含羞草以前可不叫這個名字,那叫什么呢?

  二、 主動探究

 。ㄒ唬┏踝x課文

  1、 自學課文 要求: 讀準字音,記住字形,讀通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

  2、 檢查

 。1)讀詞語:精致 婀娜多姿 庭園 寒磣 不畏嚴寒 自鳴得意

 。2)教學生字:婀 磣 畏

 。3)接龍讀課文(及時正音)

 。ǘ┥钊雽W習課文

  1、 自由讀課文,思考:含羞草原本叫什么名字?為什么叫它這個名字?

  2、 交流

  3、 出示句子:因為它覺得自己的神態(tài)婀娜多姿,是世界上最俊的`。

 。ㄗx出自鳴得意的語氣)

  4、 用“因為它覺得``````”練習說話

  5、 有感情朗讀課文1---------5小節(jié)

  6、 為什么這么自鳴得意的得意草會改名為含羞草的呢?它為什么不得意了呢?

  自讀課文6-13節(jié)。

  7、 交流

  8、 分組比賽朗讀6-------9節(jié)

  9、 合作小組完成表格

  10、請小朋友摘錄幾個描寫花草的詞語。

  11、齊讀6------9節(jié),試著背一背。

  12、讀10--13節(jié),找找含羞草樣子的特別之處。

 。ㄈ藗円慌龅靡獠,它就羞愧地收攏葉子,低下頭來。)

  13、小結

  三、 實踐運用

  1、 游戲鞏固生字、新詞。

  2、試背6------9節(jié)。

  四、 拓展延伸

  你看見過含羞草嗎?如果你見過,請你說一說:用手碰一下含羞草,它的葉子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小組交流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學習文章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jié)。

  2、學習通過表情、行動、心理、語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

  3、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為中心的人與人的關系,批判極端的利已主義人生觀。

  學習重點:學習通過人物表情、行動、語言描寫表現人物心理變化和性格特征的寫法。

  學法指導:

  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小說的重要人物,分析其性格,再歸納主題。

  教學過程 :

  一、預習導學

  1、走近莫泊桑: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給拼音寫漢字。

  拮據( ) 棧橋( ) 煞白( ) 撬開( )

  詫異( ) 牡蠣( ) 別墅( ) 皺紋( )

  襤褸( ) 闊綽( )女婿( ) 嘟噥( )

  3、問題與思考:

 、佟⒎评辗驄D對于勒稱呼的詞語有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谡埬阌妙愃啤芭斡诶铡边@樣的三字短語概括這篇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二、學習過程:

  (一)導入 。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1、小說中有哪些人物?他們彼此之間是什么關系?

  2、復述故事情節(jié)。(復述時注意事件的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各個階段人物的不同表現)

  (三)再讀文章,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1、課文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中心詞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說的主人公是于勒嗎?說說你的看法。

  2、文中的“我”起到什么作用呢?

  (四)研讀重要文段,透過人物言行,了解人物內心。

  默讀課文,勾畫出典型的語句,注意菲利普夫婦對于于勒態(tài)度的變化,想一想:這種變化反映了他們怎樣的性格特征?

  (五)探討主題,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通過以上分析,你認為作者想借此文表現怎樣的主題?

  (六)研讀小說的藝術特色,借鑒寫作方法。

  大家公認莫泊桑的小說藝術是精湛的,在本文中,你特別欣賞哪一點?就本文的寫法,談談你的體會和發(fā)現。

  (七)展開想象,改寫故事結局。

  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fā)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的表 情將會怎樣?他們夫婦之間將進行怎樣的對話?請你抓住人 物特征,口述一段文字,再來一次出人意料的結局。

  (八)聯(lián)系實際生活,深入思考人際關系。

  你覺得在中國會不會發(fā)生于勒這樣的遭遇?假如遇到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你會怎樣評價他,你希望擁有怎樣的人際關系?

  延伸拓展:

  痛苦的`游戲

  羅小俊

  一次朋友聚會,有一位正在某個心理咨詢培訓班學習的朋友提出要和大家玩一個游戲。他發(fā)給每人一張紙片,請大家在上面寫下五件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東西,比如生命、愛情、朋友等。最后他再三強調:大家一定要以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它。

  我認真地考慮了一下,在自己的紙片上寫下了:丈夫、女兒、快樂、滿足感和父母。這時,這位朋友請大家考慮放棄其中的一個。我輕輕地劃去了“滿足感”。我的“滿足感”,其實是“事業(yè)有成”的代名詞。從小所受的教育告訴我:碌碌無為是悲哀的。所以,盡管只是一個中學教員,我還是希望能從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成績來。然而,工作上的“滿足感”,并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就算工作上表現平平,我至少還擁有我的家人和快樂,他們于我何等重要……盡管這樣寬慰自己,我心里隱隱約約地還是有些郁悶——畢竟我不是一個甘于平庸的人。我開始覺得這是一個不大好玩的游戲。

  接下來,朋友請大家在剩下的四件中再放棄兩件。我一下子懵了,放棄哪一個好像都是不可能的。我請求說:游戲可不可以就此結束了?朋友說:那哪行?哪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忍痛割愛吧。真的,我的心里好痛苦、好矛盾。劃去“快樂”后,我以歉疚、負罪的心情劃去了“父母”。親愛的爸爸媽媽,如果你們看到這篇文章,請千萬千萬要原諒女兒,畢竟你們不可避免地要先我們而去。

  然而這游戲還沒有結束!朋友請大家在僅剩的兩件中還要劃去一件,保留最后一件。這真是太殘忍了!我的丈夫和女兒,我怎么可能舍棄他們中的任何一個!我的丈夫,我生命中最親密的伴侶,在我迷惘時為我指點迷津,在我失意時為我排憂解難,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他!而我的九個月大的小女兒,集聚了我所有希望的小精靈,她傻乎乎的笑臉,她無所顧忌的大哭,都是那樣深切地牽扯著我的心,我的生命中也不能沒有她!如果要選擇舍棄他們中的哪一個就讓我先舍棄自己吧。

  游戲結束了。朋友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述著這個游戲的現實意義,而我的頭腦里一片空白。原來,生命中的種種至愛,在我心中的分量遠遠超過了我的想像,我的家人,我的事業(yè),我的快樂心情,對我來說都是那么的重要!以至于盡管只是一個個假想的“放棄”,仍然讓我感到痛苦和沉重。

  一個游戲參加者喃喃自語:什么呀,真是個無聊的游戲!我看了他一眼,不,朋友!這是我所參加的最有意義的游戲。讓我們更誠摯地去愛、去珍惜吧,在我們還擁有著的時候!

  1、用文中的短語填空。

  (1)作者在紙片上寫下的五件最珍貴的東西,可以分為“ ”、“ ”、“我的快樂心情”三類。

  (2)文中所述只是一次游戲,盡管只是假想的放棄,而作者卻感到痛苦和沉重,這是因為她是“ ”對待的。

  2.作者劃去“父母”時為什么感到歉疚、負罪?

  3.文中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游戲是痛苦的,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我所參加的最有意義的游戲”?

語文教案 篇7

  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共18人,男生6人,女生12人,本班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比較高,有四分之一學生很喜歡語文學習,大部分學生喜歡或比較喜歡語文學習,只有幾位學生不太喜歡語文學習。我班學生總體學習基礎扎實,但兩極分化距離較大。學生發(fā)言積極,但若知識有一定難度,學生發(fā)言則很少。學生整體感悟不深,浮于比較表面的東西學生能較容易地體會到,而對于較深層次的內容學生很難感悟出來。整體朗讀水平一般,對情感的把握不夠到位。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探究教學的過程中,要抓好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與習得。要加強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指導,通過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培養(yǎng)使學生的閱讀整體水平得以提升。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將“聽”、“說”整合起來,從聽中學讀、讀中學寫。

  教材介紹:本文介紹綠色千島湖的形成與美景,揭示一個道理,與大自然保持和諧就會創(chuàng)造綠色奇跡。教學圍繞這一主題展開。

  教學目標:初步了解千島湖的形成,理解綜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們?yōu)榍u湖的綠,所做出的努力。感受千島湖良性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體會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人們保護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島更綠水更清。從而突破文章主題“綠色”及單元主題“家園的呼喚”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千島湖的美景與它的形成,明白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突破方法: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受千島湖的自然美,通過對日趨惡化的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來珍惜人與自然的和諧美。

  教學時數: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名勝古跡比比皆是,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隨黃傳惕一起去綠色千島湖看看吧。R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課文同學們都預習了,你知道為什么叫“千島湖”嗎?(有1078個島嶼)

  你讀書真細心。

  2.那為什么又稱它為“綠色千島湖”?(板書:水綠島翠山青)

  3.水、島、山都是綠的,當然要叫綠色千島湖。那如果說水綠、島綠、山綠,你覺得怎么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中國的語言真豐富)

  4.這個句子讀起來也是很有韻味的,齊讀句子:“那里水綠、島翠、山青,因此人們都叫它綠色千島湖!

  5.現在,你一定想快點了解千島湖吧!來打開書,先來看看作者在欣賞了千島湖之后,是怎樣評價它的`?(指導學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話,全文的中心句畫下來:千島湖是一首人與大自然合寫的詩,是一個人工創(chuàng)造的綠色奇跡。)

  6.(課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島湖是——(引讀)是——(引導學生讀完)詩,大家都讀過,詩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7.作者把千島湖比作一首詩,說明千島湖——很美!

  8.什么是奇跡?奇跡,你見過嗎?

  9.作者為什么這樣評價千島湖呢?讓我們從文章中找答案。先瀏覽課文,看看哪幾段重點介紹了千島湖的美?哪幾段介紹千島湖是個奇跡?(1-7、8-10)

  三、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自由的讀一讀1-7自然段,一手扶書,一手握筆,邊讀邊找看看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出千島湖像詩一樣美?(學生自學)

  2.集體交流:

  第1自然段:

  學生讀第1自然段的第3句話,談自己的理解。(教師引導:那里有山、有島嶼、有森林,自然美景盡在其中;顯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東西都集中在這里。我們從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體會了西湖的美,千島湖竟然比西湖還要美!)還從哪里能看出千島湖像詩一樣美?

  桂花島:(不僅眼前看到的景色讓人賞心悅目,鼻子里還聞著花香,真讓人——心曠神怡,美!

  猴島、五龍島、清心島:(出示相應的圖片,教師引導進一步理解。)

  這里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還有這些跳躍的歡樂的生命,也使千島湖顯得生機勃勃!

  島上的動物與人相處的怎樣?(板書:和諧)和諧就是美,美就是和諧!

  梅花鹿和人們合影留念,人與動物真是和諧相處!

  3.這里的島嶼,有的因動物知名,有的因花樹著稱,各有特色,可是環(huán)繞在這些島嶼周圍的湖水中確有一個共同的景觀——“魚躍千島湖”。誰來讀一讀第7自然段?

  4.指名朗讀。

  5.這里的魚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多,真是物產豐富,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是——富庶。(板書:富庶)

  6.想看看這個優(yōu)美富庶的地方嗎?請欣賞。(教師放課件)

  7.配樂欣賞,教師相機介紹。

  8.教師小結:千島湖真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讓我們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贊美千島湖吧!從1-7自然段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自由練習朗讀。

  9.誰想用你的朗讀帶我們再次走進這詩一般的千島湖。

  10.指名讀1-7自然段。(讀得太美了!)

  11.這么美的千島湖在作者眼中是一首詩,而且還是一個奇跡,為什么呢?請同學們默讀8-10自然段,看看千島湖奇在哪?邊讀邊畫下相關的句子。

  12.學生反饋:

  第8自然段:

  原來一片光禿禿的山地,三十幾年后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確實是個——奇跡!

  千島湖是個水庫,是個人工湖,這是你預料中的嗎?

  相當于3184個西湖的水容量。

  水上森林:能在水里泡200天也不會淹死。

  建設千島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我們的科研人員都克服了!人類在改造環(huán)境方面顯示了聰明才智和強大的力量。

  第9自然段:

  你找的是第9自然段,這段中有一句概括了全段的意思,是哪一句?(畫出第一句:新安江水電站是一項綜合工程)

  你能快速找出有幾方面作用?哪4方面?(發(fā)電、灌溉、航運、養(yǎng)殖)

  你找的這么快,有什么好辦法?(課件:出示分號)

  一項工程有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舉——多得,確實是一項綜合工程!是一個人工創(chuàng)造的奇跡!

  這項工程是人類在無節(jié)制的濫用自然資源嗎?(不是)(點:和諧)

  13.了解了千島湖后,你能想想作者為什么說千島湖是個綠色奇跡嗎?(板書:綠色)

  還記得《楓葉如丹》中的句子嗎?“綠是播種者的顏色,是開拓者的顏色,人們說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14.教師小結:我們的開拓者建造了這么美的千島湖,這里到處有跳躍歡快的生命,人與自然相處的如此和諧,在環(huán)境日益惡劣的今天,千島湖的成功改造,帶給我們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島湖是一個——(引讀:人工創(chuàng)造的綠色奇跡)

  15.正因為千島湖的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這樣評價千島湖,(引讀:)千島湖是一首人與大自然合寫的詩,是一個人工創(chuàng)造的綠色奇跡。

  16.是。∏u湖的成功改造,帶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課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與人類,人類要和自然保持和諧,只要我們與自然保持和諧,就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綠色奇跡!

  17.現在你希望給什么東西冠以綠色名稱?(你們的愿望多么美好。。

  只要人類共同攜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個綠色家園!

  板書設計:

  水綠 島翠 山青

  綠色千島湖 詩 奇跡

  優(yōu)美 富庶 和諧

  教學資料:千島湖圖片及課件資料

語文教案 篇8

  識字學詞學句(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掌握“牛奶、面包、鉛筆、尺子、飛機、汽車、果樹”等詞語。認識“架、輛、輪、匹、詞”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短文。

  3.認識量詞,知道正確使用量詞非常重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教師上課時手里拿著:

  (出示一本書)同學們,這是什么?(一本書)。

 。ǔ鍪疽话殉咦樱┻@是什么?(一把尺子。)

  可以說成“一把書、一本尺子”嗎?

  二、自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同桌互相檢查。

  注意讀準翹舌音:支、尺、車、船、書。

  三、看圖學詞

 。1)分別出示9張圖片,讀下面的詞語:

  牛奶 面包 香腸 鉛筆 尺子 轉筆刀 飛機 汽車 輪船

 。2)看圖口頭填空:

  一( )牛奶 一( )面包 一( )香腸

  一( )鉛筆 一( )尺子 一( )轉筆刀

  一( )飛機 一( )汽車 一( )輪船

  四、學習短文

  1.自讀短文,畫出文中的量詞。

  2.小組內互相讀一讀,說一說。

  3.班內交流。

 。1)口頭填空。

  一( )牛 兩( )馬 三( )魚 四( )鴨

  五( )書 六( )筆 七( )果樹 八( )花

  (2)理解“使用詞語要恰當,搭配不好出笑話。”(結合實例理解)

  五、練習朗讀

  “只”是多音字,作量詞讀zhi。

  下面九個數量詞中的“一”,朗讀時要變調,前面五個,因為量詞是一聲、三聲,所以“一”讀第四聲;后面四個,因為量詞是四聲,所以“一”讀第二聲。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領讀的方法加以指導。

  一杯 一根 一支 一把 一艘 一個 一架 一輛 一塊

  六、小游戲

  對對子,比比誰對得多。

  甲說:一頭 一只……

  乙說: 牛 雞……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牛奶、面包、鉛筆、尺子、飛機、汽車、果樹

  二、學習生字

  1.觀察本課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自學、分組學,互相討論。

  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字形的?

  在識記字形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記憶生字的不同方法把生字分類,再分別處理。如:

  作比較:奶(媽)、包(句)、根(很)、車(連)、支(枝)、刀(力)、機(幾)、汽(氣)、條(冬)。

  部件分解:鉛(钅+幾+四)再與“船”進行比較。

  “支”和“只”讀音相同,在使用中易混淆,可通過多組些詞語讓學生明白,只有用于桿狀物、隊伍、歌曲、棉紗的粗細、電燈的光度時用“支”,其余都用“只”。

  三、指導書寫。

  要提醒學生注意:“書”字上面一個橫析比下面的橫折要小一些,豎要寫在堅中線上;“包”字右上部的“勹”不宜過大,里面的“ ”稍小些,不超出“勹”也不緊貼“勹”,最后的“ ”向右時稍拉長,把上面的部分包在內;“尺”的“尸”,上面的框體要小些,最后捺要伸出,下部體勢舒展。

  “奶”“車”兩個字的筆順要重點指導:

  “奶”的右邊有兩筆,先寫 ,再寫丿

  車

  重點指導。

  奶:右邊先寫“了”,再寫“丿”。

  船:認識“舟”(舟字旁)。

  鉛:認識“钅”(金字旁)。

  板書設計

  識字學詞學句(二)

  一( )牛奶 一( )鉛筆 一( )飛機

  一( )面包 一( )尺子 一( )汽車

  一( )香腸 一( )轉筆刀 一( )輪船

語文教案 篇9

  重點:

  1、體味理解“散”的材料通過“線”(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題)有機組合的方法。

  2、認真把握本文的線索。

  3、學習本文生動、風趣、口語化的語言。

  難點:

  本文“人稱錯位”的寫法和作用。

  教學過程:

  1、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5分鐘),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寫了幾件事?(用幾個字或一句話概括)

  2、討論哪些是詳寫?為什么要詳寫?

  提示:(1)媽媽坐月子;(2)熄燈前與熄燈后;(3)“學玩”;(4)爸爸的鼾聲是詳寫。這些之所以詳寫,是因為最能突出表現主題。

  3、速讀課文(兩分鐘)回答:

  (1)寫的是哪一類的事?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來?請學生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舉例說明。

  提示:本文寫的都是家庭生活瑣事。這些事的共同特點是:充滿情趣。反映了“我”的家庭生活和諧的情趣。(具體事例略。)

 。2)由(1)可以看出,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過一個什么線索貫患起來的?(參見教材分析~文章思路)

 。3)想一想,除了“情趣”這條主線之外,還有沒有另外一條線索,這篇文章記述的事件是誰觀察到的?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條線索?

  提示: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發(fā)生的,是“我”的親聞親見。所以“所聞所見”應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正是由于我的親聞親見,才使事件那樣生動,真實可信。

 。4)“所聞所見”這條線索對于有機地組織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輯”了十多個家庭生活“鏡頭”這些鏡頭都相對獨立,作者在寫作時有時,有時也沒有著意安排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過渡。但我們讀來并無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順暢。這除了“情趣”主線的貫串作用外,“所聞所見”這條線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為每件事都是通過“我”發(fā)生的,我是第一“證人”,所以真實可售。無論講哪一件事,都無需著意過渡。

  4、這篇文章語言有什么特點?請學生結合課文舉例,并稍加分析說明。

  提示:因為文章以一個五歲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寫的,所以口語化,天真、生動、活潑、新穎是其重要特點。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當然這個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純真無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體事例略)

  5、文章作者是舒婷,兒子卻成了第一人稱,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教學難點:人稱錯位)如果把人稱改一改,讓作者(文中的媽媽)做第一人稱,兒子做第二人稱,效果會如何?試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與改后的表達效果比較一下,看哪一個更好。(讓學生改寫第三段,然后進行比較)

  提示:這樣安排便于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因為孩子的眼光和筆法與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和優(yōu)勢,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特點和優(yōu)勢,使得文章生動、活潑、天真、風趣。

  6、歸納總結。

 、傥恼戮索②文章主題③文章語言特點④文章人稱的妙換。

  提示:讓學生歸納,不再贅述。

  手段

  閱讀方法的訓練與朗讀相結合

  可將下列13件事情用糖葫蘆形狀的圖標串起來,如圖示意。

  線索:情趣

  1、媽媽坐月子:①媽媽好胃口②“胎”教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兒④起名字。

  2、媽媽是燈泡廠的

  3、背作家姓名能得大獎

  4、爸爸的鼾聲

  5、家中來客

  6、**的“三怕”

  7、腦袋與板車把手

  8、熄燈前與熄燈后

  9、媽媽“怕”爸爸

  10、一個孩子和五個孩子

  11、唐阿姨的貓死了

  12、“學玩”

  長大不討老婆了

  點評

  本文的語言特點要通過多讀來體會,而多讀也應是講授本節(jié)課的主線。在討論過程中,要求學生緊緊扣住原文,表述自己的觀點時要從課文出發(fā),盡量讀原文,然后做點分析。這樣,既能練習朗誦,又能培養(yǎng)學生尊重文本不空談的好習慣。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教案10-14

語文教案11-19

語文教案11-19

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11-21

語文教案11-23

語文教案11-14

語文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