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教案匯編六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蠟燭》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蠟燭》教案 篇1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朗讀法、引導法。
錄音機、投影儀。
記得上學期的目標上有一篇課外閱讀:講的是一隊德國兵到一個被占領地的一個農(nóng)家去,那農(nóng)家的妻子正是個地下黨。誰能把這個故事講下去?
。▽W生講的實在很精彩。)
同樣的蠟燭,在不同的情況下,起著不同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一課中的蠟燭將起著怎樣的作用?
2、學習了這麼多篇課文,我們已有了這樣的常識,一打眼兒就能知道這篇文章是贊美什麼或講述什麼的,那麼這篇課文呢?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2)、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3)、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4)、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ㄟ@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1)、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3)、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難一難我了!
1)、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3)、課后練習二。
4)、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ㄕf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1)、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
2)、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3)、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4)、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xiàn)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ɑ卮鸬暮芎?墒俏矣X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蠟燭》教案 篇2
【知識目標】
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
【能力目標】
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
【教育目標】
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點難點】
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策略和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
【教學媒體】
錄音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記得上學期的目標上有一篇課外閱讀:講的是一隊德國兵到一個被占領地的一個農(nóng)家去,那農(nóng)家的妻子正是個地下黨。……誰能把這個故事講下去?
(學生講的實在很精彩。)
同樣的蠟燭,在不同的情況下,起著不同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一課中的蠟燭將起著怎樣的作用?
二、整體感知
1、作者簡介及背景。
2、了解課文主旨。
學習了這麼多篇課文,我們已有了這樣的常識,一打眼兒就能知道這篇文章是贊美什麼或講述什麼的,那麼這篇課文呢?
主旨: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3、我們今天,不是討論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⑴ 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想到老婦人不顧生死。
、 年老體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婦人力量的源泉。
、 保護遺體──想到老婦人對烈士的感情。
、 燭光閃爍──想到老婦人奉獻的精神。
(這個問題如果不先給出一個例子,學生是很摸不著頭腦的。)
4、那麼,這里的燭光,又有什麼特殊的象征意義?
⑴ 紅軍烈士生命之光。
、 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⑶ 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5、提問。
⑴ 最后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結尾兩句話謳歌南斯拉夫母親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最崇高最熱烈最誠摯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這種感情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 有同學很聰明,就拿課后題問我。所以,順便給他們處理課后練習了。
、 課后練習二。
、 課后練習三。
6、那麼誰來總結一下老婦人的形象?
(說的很多很雜,但都沒有條理性。)
、 老婦人飽受德法西斯強盜侵略之苦,她對侵略者滿懷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對蘇聯(lián)紅軍滿懷敬意。
⑵ 年輕的紅軍戰(zhàn)士犧牲在南斯拉夫的國土上,他無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獻自己的愛戴和敬意。
、 他為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概所激勵變得無所畏懼,她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艱難,安葬烈士。
⑷ 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她為紅軍烈士獻出了最心愛的寶物,把結婚的喜燭點在烈士的墳頭,并徹夜守在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表現(xiàn)出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7、記敘的六要素。
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但是其中主要是記敘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嗎?
(回答的很好?墒俏矣X得要是在開頭問會更好。)
8、你還能舉出像老婦人這樣的例子嗎?
《蠟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分析品味重點語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1、分析人物動作描寫,體味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2、體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重點難點:
通過分析人物外貌、動作描寫,品味感受人物豐富的情感世界。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準備:
1. 預習課文,
2. 查找有關二戰(zhàn)時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況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蠟燭,曾是人們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點昏黃的光往往勾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勾出無限遐想。于是,無論中外,都有許多詩文以蠟燭為題。例如,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F(xiàn)在,蠟燭已失去它本身的實用價值,但我們仍常用它來寄托某種情感:喜慶,或是憂傷……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西蒙諾夫的《蠟燭》更是抒寫了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純潔而又令人震撼。
二、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拂曉 瓦礫 地窖 鞠躬 顫巍巍
2、介紹二戰(zhàn)解放南斯拉夫情況。(建議小組討論候選代表發(fā)言)
3、作者簡介
三、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讀懂大意。
2.目的尋讀:為了突出某種形象、某種感情,作者往往會對有些內容反復交代和描寫。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理解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對德軍炮火的11次描寫
對蠟燭的6次描寫
對黑圍巾的4次交代
對老婦人動作的反復描寫(3次“爬”、3次“跪”)
提示:
對炮火的多次描寫,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xiàn)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特殊的氛圍中,反復描寫蠟燭有著特殊的意義。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用血肉凝結的深厚情誼的象征。
“黑色的大圍巾”表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的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3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勞力衰;3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的老婦人對犧牲的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的深痛哀悼。
四、探究寫法,揣摩感悟:
1 、再讀全文,其中是否有些片斷令你感動?請你為大家朗讀一下,并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學生任意選擇片斷朗讀,原因的說明言之成理即可?蛇x擇重點語句作詳細的討論和分析)。
題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lián)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
感人的原因: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2.課文倒數(shù)第二小節(jié)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
勾畫了戰(zhàn)后的環(huán)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xiàn)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zhàn)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3.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xiàn)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shù)第四、五兩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有哪些心理,回答問題。
投影思考題:
1.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2.老婦人為什么對他們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學生齊讀或分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蘊,啟發(fā)學生就文句提出一個個問題推想。
五、教師小結
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lián)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得到升華。
六、布置作業(yè)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300字左右即可。
《蠟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著重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深度,感受反法西斯陣營軍民用鮮血凝成的情誼;
。病⒓毤毚μ骄恳馓N豐富、意味深長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默讀、朗讀,深入探究這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內心世界。
。病㈦y點
抓住關鍵詞語,揣摩文中意味。
教學準備
。、預習生字詞。
2、查閱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間最美是真情。我們的身邊,每天都上演著無數(shù)的美好情感的故事,例如親情,友情,愛情……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更給我們震撼。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蠟燭》一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薄⒆髡呒氨尘昂喗。
西蒙諾夫,蘇聯(lián)作家。生于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9年任軍事記者,以后一直從事戰(zhàn)爭題材的創(chuàng)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俄羅斯問題》《友與敵》均獲斯大林獎金,《生者與死者》獲列寧獎金。
課文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
2、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瓦礫(lì) 地窖(jiào) 舀(yǎo) 鞠(jū)躬 名副其實 顫巍巍
。、課文配樂朗讀。
4、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表達什么主旨呢?
這篇通訊是一首贊美詩,一曲頌歌,贊美反法西斯同盟國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謳歌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
三、品讀課文
。、你發(fā)現(xiàn)文章對哪些內容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描寫?
。ūM量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劃一劃,然后歸類。)
⑴炮火:11次
⑵蠟燭:6次
⑶黑圍巾:4次
、壤蠇D人的“跪”、“爬”:各3次
2、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反復加以描寫?
、哦鄬懪诨疬B天,說明環(huán)境危險,讓人一直為老婦人揪著心,而老婦人在炮火中的種種行為就格外感人。
、普f明這支蠟燭非同尋常的意義,表現(xiàn)了老婦人給紅軍烈士獻出的是一份最珍貴的感情。燭光,是紅軍烈士生命之光;燭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燭光,是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象征。
、潜沓镣窗У康那f重情感,渲染了肅穆氣氛,表達了老婦人哀悼之情。
⑷“爬”:說明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跪”:說明老婦人莊嚴肅穆,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
。、課文倒數(shù)第二小節(jié)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
勾畫了戰(zhàn)后的環(huán)境、燭光的背景,控訴著法西斯強盜對人類文明的肆意踐踏,再次點出燭光非同尋常的意義,足以表現(xiàn)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至高無上的感情。這種感情,不分國界,情勝母子,它建立在正義的反侵略戰(zhàn)爭的基礎上,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心世界都是通過她的動作來表現(xiàn),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shù)第四、第五段,展開想像,揣摩一下老婦人的內心世界。
。、教師啟發(fā)。
、爬蠇D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⑵老婦人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學生齊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
。、把你想象到的老婦人的心理活動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蠟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處。
2、品味文章中細膩的描寫,領會物象與其內在情感的聯(lián)系。
3、認識戰(zhàn)爭的殘酷性,感悟內在的人性美。
【教學過程】
一、物象導入
要求學生用“蠟燭”造一個句子,比較評價這些句子的妙法所在。
(設計意圖:意在言語訓練中引出本文學習: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篇〈蠟燭〉的課文,看看這篇文章中“蠟燭”有何意義。)
二、內容感知
閱讀后完成100字以內的課文簡介。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視班級情況給予一定的提示,但簡介中必須含“蠟燭”二字,目的在于以寫帶讀,訓練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概括能力。)
三、語言品味
朗讀交流文中耐人尋味的語句,品味細膩感人的描寫。
1、11次炮火描寫。
(為人物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寫出了德軍的殘忍瘋狂,突現(xiàn)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2、6次對蠟燭的描寫。
(燭光,象征著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是兩國人民戰(zhàn)斗情誼的見證。)
3、4次黑色圍巾的描寫。
(表達沉痛哀悼的莊重情感,寫出了老婦人與犧牲的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之間跨越國界的深沉而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4、三爬三跪的動作描寫。
(三次“爬”寫出了老婦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寫出了行動不便老婦人對犧牲戰(zhàn)士的沉痛哀悼。)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采用小組學習與班級交流相結合的形式,重在引領學生通過朗讀揣摩文中的描寫手法,認識戰(zhàn)爭的殘酷、蠟燭的的深沉含義、圍巾所渲染的莊重氣氛、老婦人對紅軍烈士的深厚情誼。)
四、延伸拓展
1、完成句子:這是一支 蠟燭,它 。
(設計意圖:此題置于“延伸拓展”部分,實際是對本文學習的一次總結與深化,既是內容概括,又是情感深化,與“內容簡介”有相通的部分,但又更進一層。例如:這是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點在蘇聯(lián)紅軍烈士墳前的蠟燭,它燃燒出的是紅軍烈士的生命之光,它寄托著南斯拉夫人民對紅軍烈士的哀思。)
2、交流其他有特定含義的物象。
(設計意圖: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不僅僅是蠟燭,生活中,文學作品中還有許多事物賦予了人們的情思,以此題延展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空間。)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從物象、內容、情感三方面賞讀《百合花》(茹志鵑)。
(設計意圖:這篇小說是借白凈純潔的“百合花”的意象來表現(xiàn)中國戰(zhàn)爭中小通訊員和新媳婦他們都有百合花一樣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軍民之間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戰(zhàn)士和戰(zhàn)士之間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樣純潔高尚美好,一句話,百合花,象征著人性美性格百合花。在題材、主題與寫法上與蠟燭一文都有相通之處,課外閱讀既是鞏固課堂教學,也是拓展訓練。)
《蠟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理清記敘的要素,品味語言,感悟文章意蘊。
。、激發(fā)學生愛的情感,培養(yǎng)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蠟燭的特殊意義。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查閱資料,了解二戰(zhàn)中蘇聯(lián)紅軍解放南斯拉夫的情況。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戰(zhàn)地通訊,寫的是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喜燭,點在了一位蘇聯(lián)紅軍戰(zhàn)士的墳頭。文章贊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zhàn)斗的友誼,歌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lián)紅軍的深厚感情。學習這篇文章,要用心感受老婦人對蘇聯(lián)戰(zhàn)士情同母子的深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故事,夫妻二人都是工人,他們有一個兒子上初中三年級。家里只有一間房子,約十五六平方米,擺一張雙人床,一張單人床,一張學生桌,家里就塞滿了。爸爸身體不好,經(jīng)?人,一咳嗽小屋就跟著震動,兒子寫作業(yè)思路就會被打亂,為了兒子的學習,爸爸嗓子一癢就趕緊躲出去,每天晚飯后兒子要寫作業(yè)了,爸爸就躲出去,這幾乎成了一種規(guī)律、一種習慣。北方的冬天很早就紛紛揚揚下起鵝毛大雪。有一天,兒子臨近期末考試,在溫暖寧靜的小屋里不知不覺學習到夜深。作業(yè)剛做完,忽然隱約聽到窗外的咳嗽聲,他從窗戶往外望去,大雪中一個穿著棉大衣戴著口罩的人,周身潔白,成了個雪人,兒子像一下子被電擊著了,淚流滿面的跑出去……無聲的雪花蓋住了這對擁抱的父子。這是一個普通的親情故事,但令我們感動。還有一種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不分國界,情同母子,給我們震撼。今天我們學習的《蠟燭》一課,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二、整體感知
。、板書課題并出示學習目標。
2、教師檢查預習(學生交流、鞏固)。
。、教師(或學生)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4、投影思考題:
。1)復述課文情節(jié),說說課文表現(xiàn)了什么主題。
。2)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老婦人是怎樣的一個人。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
預期達到:
。1)跨越國界,情同母子,戰(zhàn)斗的友誼。
。2)老婦人渴望解放、和平,對蘇聯(lián)紅軍烈士滿懷敬意,奉獻愛意。表現(xiàn)出深沉、強烈的母親般的愛。
三、研讀賞析
教師導學:這篇文章非常感人,給我們留下難忘的印象。那么,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研讀課文,思考問題。
投影思考題:
。薄⒄页隽钅愀袆拥那楣(jié)、段落或句子,分析使你感動的原因。
2、試分析蠟燭有什么特殊意義。
學生默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預期達到:
。薄㈩}材感人,重點描寫老婦人掩埋蘇聯(lián)烈士的過程,突出蠟燭、燭光。
感人的原因:環(huán)境危險,炮火連天;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點在墳上的蠟燭有特殊的意義。
。、蠟燭的`珍貴意義。
老婦人珍藏了45年的結婚的喜燭一直舍不得用,現(xiàn)在,把它們拿出來點在烈士的墳頭,陪伴烈士的英靈。特殊的環(huán)境里,燭光顯出了特殊的意義。
四、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她豐富的內心世界是通過動作來表現(xiàn)的,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精讀文章倒數(shù)第四、五兩段,展開想象,揣摩一下老婦人有哪些心理,回答問題。
投影思考題:
1、老婦人為什么不說話,她心里是怎樣想的?
。病⒗蠇D人為什么對他們深深一鞠躬?她心里是怎么想的?
學生齊讀或分讀,自由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蘊,啟發(fā)學生就文句提出一個個問題推想。只要學生的思路打開了,理解就深刻了。
五、布置作業(yè)
把你設想的老婦人的心理寫下來,整理到練習本上,并且用上研讀與練習中的字詞,300字左右即可。
【《蠟燭》教案】相關文章:
《蠟燭》教案03-29
《有趣的蠟燭》教案08-26
有趣的蠟燭教案11-25
半截蠟燭教案02-17
《半截蠟燭》教案02-23
半截蠟燭教案03-14
《半截蠟燭》教案04-01
《蠟燭》教案(精選12篇)12-09
《蠟燭》西蒙諾夫教案03-07
《蠟燭》教案7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