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力的教案

力的教案

時間:2022-01-11 10:50:02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力的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力的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力的教案匯編9篇

力的教案 篇1

  素質(zh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圖表示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jīng)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釋有關現(xiàn)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的價值。

  教學重點

  1、力的概念和力的單位。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教學難點

  1、力的概念2、認識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釋有關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在這一節(jié)中要學習一個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常用的一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這一節(jié)我們就來探究有關力的一些知識。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學中所說的力是什么呢?我們可以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請一位同學到教室前面表演舉啞鈴。

  請這位同學談談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緊張)

  最初我們對力的認識,就是從肌肉的緊張的感受而得來的。那么,在物理學中我們又是怎樣來認識力的?

  (2)學生用所示的器材做實驗。

  問題:小鋼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運動,當磁鐵靠近小鋼珠時,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實驗結束后,學生交流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

 、凫o止的小鋼珠被磁鐵吸引,向磁鐵方向運動。

 、诠饣乃矫嫔献鲋本運動小鋼珠被正對運動方向位置的放磁鐵吸引,速度變快。

  ③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小鋼珠被與運動方向垂直的位置放的磁鐵吸引,運動方向改變,偏向磁鐵方向運動。

  (3)學生看課文圖乙、丙,交流圖中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①棒球運動員用力將球投出,由靜止變?yōu)檫\動。

 、谧闱蚴亻T員接住射進球門的足球,足球由運動變?yōu)殪o止。

  (4)告訴學生: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靜止是一種特殊的運動狀態(tài)。無論物體是從靜止到運動,還是運動速度或者方向發(fā)生變化,都可以認為是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

  引導學生分析:在磁鐵吸引下小鋼珠運動狀態(tài)改變情況和手球、足球在運動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情況。

  由此得出結論: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5)請一位學生演示用力拉和壓彈簧,看看彈簧的形狀(長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伸長;在壓力的作用下,彈簧的長度縮短。)

  (6)學生看課本圖甲,交流圖中在射箭運動員力的作用下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

  (弓被拉開了,弓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

  (7)讓學生再舉些例子,如:踢足球時,足球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等。

  (8)讓學生自己根據(jù)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類效果。

  結論: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三、力的單位

  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學中對力的單位作了規(guī)定: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體驗1N的大。鹤寣W生用手托起一個蘋果,手對蘋果施加的力大約是1N。

  補充例子: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約是700N;一個質(zhì)量是40kg的同學對地面的.壓力大約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1、提出問題:力作用的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

  2、讓學生提出猜想:可能與力作用的大小有關;可能與力作用的方向有關;可能與力作用的位置有關。

  3、探究:

  (1)引導學生根據(jù)前面觀察力作用效果的實驗結合課文圖示以及學生生活的經(jīng)驗進行論證。

  拉彈簧時,所用的力越大,彈簧被拉得越長;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顯。

  (2)我們要把螺母擰緊,一般來說應該向順時針方向用力,如果沿著逆時針方向用力只能將螺母擰松。

  這些事例說明了力作用的效果與力的方向有關。

  (3)關于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關用實驗探究:

 、偻崎T實驗:用的力推門,每次手的位置距離門軸遠近不同。體會手在不同位置時施力的不同效果。

  ②舉尺實驗: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請一位同學用一個力作用在尺子的中點,向上將尺子舉起來;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舉尺子。

  可見,力的作用點也影響力的效果。

  讓學生總結:力所產(chǎn)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

  所以,我們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圖示

  畫力的示意圖的要領:確定受力物體、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還可以在力的示意圖旁邊用數(shù)值和單位標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

  六、課堂小結

  通過觀看錄像,思考,討論,講解,使學生理解力的三要素。會畫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知道力的單位。

  七、課堂作業(yè)

  課后發(fā)展空間中的練習

力的教案 篇2

  一、故事引題

  師:今天我想給小朋友們講一故事,不知你們是否喜歡?

  生:喜歡。

  師:什么故事呢?就是關于韓國三星集團創(chuàng)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沒有講故事之前,我想問問小朋友,你們是否見過賣報紙,想一想他們是怎樣賣報的?誰能來學學賣報的過程?你們會唱賣報歌嗎?

  生1:生表演。

  生2:唱賣報歌。

  師:你們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賣報紙的嗎?

 。ㄉ@訝,李秉哲也賣過報紙?)

 。◣熼_始講述這個故事)

  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么與眾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后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yè)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李秉哲。

  師: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fā)現(xiàn)到什么?

 。ㄉ卮穑瑤煏簳r不做評價)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與這個小故事很相似,(師大聲說)蘋果里的五角星(板書課題)

  [李秉哲的這一故事是很感人的,也是孩子們很容易理解的生活化素材。而李秉哲的這種賣法,中國近百年的賣報史中還沒有發(fā)現(xiàn),雖然沒有必要學習李秉哲的這種方法,但孩子們完全能夠理解李秉哲從小就善于動腦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這種特殊的賣報的方法),這也許是這一課應該讓每個孩子懂得的。從課堂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一故事把全體學生吸引過來了,所有的學生都有一種驚訝,從他們的目光中可以感覺他們感觸到了李秉哲賣報的聰明智慧。這是筆者在這篇課文教學過程中為孩子們敲的第一次鑼聲]

  二、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讀完幾遍后,感覺自己沒有閱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

 。ㄉ杂砷喿x課文)

  師:請說出你們還不能理解的問題

  生1:一般人為什么不攔腰切蘋果?

  生2:我想知道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fā)現(xiàn)的?

  生3: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生4:我不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這句話,特別是魅力一詞的解釋。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chuàng)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睘槭裁凑f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chuàng)造力?

  ……

  [沒有孩子們自由的讀,就沒有孩子獨立的獲取。通過學生自由式的多讀課文,其實是老師對學生的相信。許多老師這一步驟教學是不放手讓孩子自由讀的',不給學生十多分鐘甚至更長時間的如此閱讀,語文教學的意義也不大,這是筆者實踐得出的。而在一些公開課上,這一時間多是被許多閱讀花樣占據(jù),的確看得出十分熱鬧,其實好多學生,特別那些特困生是難以受益的。所以,筆者堅持放手讓每個孩子自由讀,而我也利用這一時間重點地指導那些特困生。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我們可以讀出孩子們已經(jīng)理解了什么,還有哪些需要幫助,還有哪些獲得能夠共享……]

  三、動手操作,練說解讀

  師:請同學們拿出蘋果,四人一組練習切。請同學們不要一齊切,最好先切一個,觀察觀察再切第二個,再觀察再切第三個、第四個……

  (生練切)

  師:請匯報自己切的情況。

  生1:我第一次攔腰切沒有切出(該生舉起第一次所切的蘋果),因為切的偏頂了。

  生2:我第一次攔腰只切出了四角星(該生舉起所切的蘋果),因為位置也不好。

  生3:我是兩次才切出來的。

  ……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蘋果,繪制一張圖譜,說明什么是攔腰切?怎樣才能切出蘋果。

  [通過學生的親身實驗,他們明白了“攔腰切”的腰應該指的是什么地方。許多學生第一次切,是找不準腰的,所以我讓他們小組一個一個切,觀察后再切。筆者對此做過多次嘗試與測量,最好是在蘋果高的黃金分割點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而讓學生繪制圖譜也有利于學生從動手實踐的角度深刻理解這種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與一般的切法形成對比。讓孩子動手繪制也是給學生敲的第二聲鑼]

  師:怎么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ǘ嗝襟w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導學生多讀)

  師:請用課文的話說說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全體學生進入思考狀態(tài),因為魅力這個詞不好解釋,而本課學習,如果每個孩子不能真實的理解這個詞,孩子也很難理解本文作者告訴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這點教學上,我沒有忙著讓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們反復讀課文,小組之間進行討論,當然也允許學生借助有關手段來理解這個詞

  生1:辭典中說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我結合課文與辭典中的解釋,感覺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攔腰切蘋果發(fā)現(xiàn)到五角星,是許多人沒有發(fā)現(xiàn)的,所以特別吸引人。在第5段中“這個秘密不知從什么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后又由他傳給我,現(xiàn)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笨梢钥闯鑫说牧α。

  生2:從“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chuàng)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這句話中,可以讀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創(chuàng)造力。

  生3:讀完這篇文章我知道,那種從頂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沒有魅力的,是不要傳的,而因為攔腰切的人太少了,而攔腰切又能發(fā)現(xiàn)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

  師4:我反復讀了第1、2、3自然段,從鄰居家的小男孩“顯示顯示他學會的新本領”,并且還要切親自切蘋果來顯示,可以看出蘋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經(jīng)感染了這個小男孩。

  師5:從第4、5自然段中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可以讀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現(xiàn)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

  師:聽了你們的說法,看得出你們已經(jīng)解決了許多問題。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chuàng)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請同學們自讀第四自然段,我想你們一定能夠自己理解。

  (生讀自悟)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我沒有讓任何一個同學來說自己的理解,因為我想讓孩子有一份屬于自己理解的秘密。其實也不是什么秘密,因為孩子們閱讀幾遍后不需要老師的講解都能理解作者所寫的這句話,這也就是“恍然大悟”]

  四、讓每個研究起來

  師:我想請同學們用研究的方法來解決“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fā)現(xiàn)的?一般人為什么不攔腰切蘋果?”兩個問題。

力的教案 篇3

  教案示例·力的測量

  課時:1課時.

  教學要求:

  1.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對牛頓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2.知道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構造.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

  教具:拉力器,彈簧測力計.

  學生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木塊,長木板,一根頭發(fā).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5分鐘)

  請一位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到講臺前,分別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學觀察,然后回答:

  1.彈簧為什么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

  本節(jié)學習力的.測量.

  板書:二、力的測量

  二、力的單位(5分鐘)

  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為紀念牛頓而命名.

  板書:1.力的單位;牛頓.

  拿起2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N.

  提起質(zhì)量為1kg的物體的力約為10N.

  舉起20kg的小孩的力約為200N.

  三、彈簧測力計(10分鐘)

  說明彈簧測力計是測量力的工具.根據(jù)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制成.

  讓學生拿起彈簧測力計,觀察它的構造:彈簧、指針、外殼、刻度、掛環(huán)、掛鉤.

  介紹使用方法:

  1.觀察刻度、零點——不用力拉秤鉤時,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處?量程多大?分度值代表多少牛頓?

  2.使用注意事項: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能超過量程.

  3.討論“想想議議”中的問題.

  板書:2.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

  四、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20分鐘)

  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后按步驟進行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回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測力計的量程:

  分度值:

  水平拉木塊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

  拉斷頭發(fā)的力:

  五、小結.

  教案示例·力的測量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力的教案 篇4

  在教學目的、教學內(nèi)容確定之后,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的掌握 、智力的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個性的形成,并對于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科 學地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啟發(fā)學生從已知到未知,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概念 、進行判斷和推理,有助于學生掌握數(shù)學知識,發(fā)展能力。有助于使學生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學會學習,學 會思考,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實驗教材不是簡單地呈現(xiàn)例題——結語——習題,而是既體現(xiàn)學生學習知識的順序,又體現(xiàn)了較科學的教 學方法,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改進教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談談自 己的一些看法。

  一、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改進教

  學方法,培養(yǎng)思維能力

  從具體到抽象是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感知是思維的起點。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感性認識,通過“操作”這一 外部程序的“內(nèi)化”,發(fā)展兒童的思維能力。例如在計算教學中,教“100以內(nèi)數(shù)進位加法”(口算):

  28+5=? 算理時采取以下方法進行:(打出投影片1)

 。ǜ綀D {圖})

  28+5圖(感性認識)教師點撥啟發(fā)(知識遷移)應該怎樣計算?學生根據(jù)“100以內(nèi)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口 算)的計算方法,很快說出把28分解成20和8。這時教師打出投影片2(形象思維)到此步教師再引導:下步還 應怎樣計算?

 。ǜ綀D {圖})學生根據(jù)20以內(nèi)數(shù)進位加法的知識很快說出先把8與5相加等于13。教師把片2抽拉成片3, 這時水到渠成:20+13=33,到此教師把上述感知(即演示)過程與學生一起寫出下列思維過程(抽象思維):

 。ǜ綀D {圖})

  想:

 。ǜ綀D {圖})

  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100以內(nèi)數(shù)(口算)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即算理)。

  再如:在教“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四冊教材40頁)(長+寬)×2公式推導采取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找:在下面圖形中找出長方形。

 。ǜ綀D {圖})

  2.描:從一點開始把長方形圖形用藍筆沿長方形四周描一描。(事先準備好的學具)

  3.

  (附圖 {圖})

  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突出兩個長和兩個寬相等)

  4.摸:引導學生摸學具的周長,摸課本和書桌的四周。(幫助學生建立長方形周長的概念)

  5.推導:例1、用一段鐵絲圍成一個長6cm,寬4cm的長方形。把這段鐵絲拉直,它的長度是多少cm?教師出 示下列圖形(教具)(1)(表象)

  教師用一條線繩圍成的長方形一周,然后展開如(2)。得出這個繩子就是這個鐵絲的長。強調(diào)這個繩子就是 長方形的周長。這時,教師用→示意使長方形的長與寬展開周長的長與寬一一對應。啟發(fā)學生怎樣求這個鐵絲 的長是多少cm?(多種計算思考方法)

 。ǜ綀D {圖})

  (1) (2)

  生:列式1. 6cm+4cm+6cm+4cm=20cm

  生:列式2. 6cm+6cm+4cm+4cm=20cm

  6×2+4×2=20cm

  生:列式3. (6+4)×2=20cm

  師生通過四個算式的比較對照,最佳算式是3,進而歸納出(長+寬)×2這個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公式(抽 象概括得出結論)。

  在教學中采取操作→感知→理解的`方法比較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動作直觀——表象——概念— —概念系統(tǒng)。充分體現(xiàn)了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思想,符合學生學數(shù)學的認識規(guī)律!皠幼髦庇^ ”是認識的起點,“表象”是在操作和觀察等活動基礎上,在頭腦里形成事物的初步形象,是知識形成的中介 ,最后才在頭腦里將獲取的“表象”進行深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形成“概念”。它要求教 師必須加強直觀教學和學具操作活動,豐富學生知識的“表象”,促進其理解,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讓學生 說算理和公式的由來,這樣使內(nèi)化了的外部程序,經(jīng)過大腦加工轉(zhuǎn)化為外部語言,這樣較好地培養(yǎng)了兒童邏輯 思維能力。

  二、要充分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把培養(yǎng)邏輯思維貫穿于教學過

  程的始終

  小學生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教師以知識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長期培養(yǎng) 的結果。我們要有意識地結合教材內(nèi)容把培養(yǎng)邏輯思維貫穿在不同年級、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

  1.從認數(shù)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

  兒童是通過具體的物體理解抽象的數(shù),認數(shù)中包含了對數(shù)形、數(shù)義、數(shù)序、大小比較及數(shù)組成的理解。教 材按著數(shù)的自然順序,采用在原數(shù)上再增加1得出新數(shù);新數(shù)減少1就得原數(shù),使學生獲得新數(shù)大于原數(shù),原數(shù) 小于新數(shù)的認識,這樣學生既建立了基數(shù)的概念,又增強了對數(shù)序的認識,對“增加”、“減少”含義的理解 也起到鋪墊的作用。

  教材從認數(shù)2后運用圖的直觀作用,讓兒童在“相等”的基礎上認識“不等”,同時認識表示相等和不等的 符號(=、>、<)并用符號表示新數(shù)大于原數(shù),原數(shù)小于新數(shù),這樣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加強學生對數(shù)的大小 及順序的理解。從認數(shù)7以后出現(xiàn)了式與數(shù)大小比較,從圖到式、從式到數(shù)使學生感受到式與數(shù)、數(shù)與式大小的 比較是數(shù)與數(shù)大小比較的發(fā)展,式只不過是表示數(shù)與數(shù)間的關系。這樣的編排對加強數(shù)的認識,滲透辯證唯物 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是極有利的,也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好起點。

力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fā)生摩擦,會產(chǎn)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摩擦力的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

  過程與方法:測量摩擦力的大;推測、設計實驗檢驗摩擦力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認真實驗、根據(jù)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用實驗檢驗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和重量的關系

  【教學難點】做摩擦力大小的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彈簧測力計、線繩、供拉動的小物品若干、紙盒、載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塊

  新輪胎和舊輪胎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了解學生原有水平

  1、出示輪胎紋路圖,提問:看了這兩幅圖,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導: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動,再用手在桌面拖動,說說你的感受。

  4、引導:這種阻礙手運動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題:運動與摩擦力

  5、提問:關于摩擦力,你認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內(nèi)容?

  二、測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問:一個物體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測量呢?

  2、學生交流、討論

  出示: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測量鉤碼、筆袋等物體的摩擦力。

  4、推測: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觸面狀況的關系

  1、提問:請你推測,物體的接觸面狀況會對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響?

  學生推測: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實驗證明嗎?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學生結合81頁表格設計實驗

  不改變條件 要改變的條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學生實驗、記錄

  4、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體重量之間的關系

  1、推測物體重量對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響?

  2、設計對比實驗

  不改變條件 要改變的條件( ) 摩擦力大。ㄅ#

  3、學生實驗

  4、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五、小結

  1、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關系?

  2、提問: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體的接觸面和重量有關系外,它的大小還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響?

  六、板書設計

  七、教后計

力的教案 篇6

  復習目標

  1.能說出力的概念、單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會畫力的示意圖。

  2.能闡明彈力的概念,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并知道其原理。

  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說出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記住G=mg。

  復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基礎鞏固

  1.自學指導:閱讀本章教材,完成“中考新突破”54、55頁“考點解讀”部分。(15分鐘)

  2.學生自學

  3.教師精講與點撥:(5分鐘)

  二、典型事例,抽取規(guī)律(25分鐘)

  考點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例1:用手拍桌子,手會感覺到疼,這說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__________。

  練習1:在湖水中劃船時,使船前進的動力是:()

  A.槳對水的推力B.水直接對船的推力

  C.人對船的推力D.水對槳的推力

  考點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例2:一個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關于物體和地面受力情況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fā)生了形變

  B.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fā)生了形變

  C.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fā)生了形變

  D.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fā)生了形變

  練習1:關于彈簧測力計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是常見的測力計

  B.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D.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根據(jù)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考點三:重力:

  例3: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質(zhì)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受到重力與___之比,約等于___N/kg.在要求不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甲、乙兩同學的質(zhì)量之比是10:9,甲同學重為540N,乙同學重為_____N.

  練習1:重垂線是根據(jù)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來檢查墻壁________,木工常用它來檢查工作臺_______。

  練習2: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

  C.物體將失去質(zhì)量D.杯子里的水倒不進口里面

  三、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

力的教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1.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對牛頓的大小形成具體觀念。

  2.知道彈簧秤是測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構造。會用彈簧秤測量力。

  (二)教具:

  拉力器,彈簧秤。

  學生實驗器材:彈簧秤,木塊,長木板,一根頭發(fā)。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5分鐘)

  請一位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到講臺前,分別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學觀察,然后回答:

  1.彈簧為什么伸長了?

  2.兩位同學拉彈簧時,彈簧的伸長相同嗎?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學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歸納:拉力使彈簧伸長;拉力大小不同,彈簧的伸長不同;拉力越大,彈簧伸長越大。利用彈簧的伸長可以測量力的大小。

  本節(jié)學習力的測量。

  板書:二、力的測量

  二、力的單位(5分鐘)

  國際上通用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為紀念牛頓而命名。

  板書:1.力的單位:牛頓。

  拿起2個雞蛋的力大約是1牛頓。

  提起質(zhì)量為1千克的物體的力約為10牛頓。

  舉起20千克的小孩的力約為200牛頓。

  三、彈簧秤(10分鐘)

  說明彈簧秤是測量力的.工具。根據(jù)拉力越大彈簧伸得越長制成。

  讓學生拿起彈簧秤,觀察它的構造:彈簧、指針、外殼、刻度、掛環(huán)、掛鉤。

  介紹使用方法:

  1.觀察刻度、零點不用力拉秤鉤時,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處?量程多大?最小刻度代表多少牛頓?

  2.使用注意事項:加在彈簧秤上的力不能超過量程。

  3.討論“想想議議”中的問題。

  板書:2.測量工具:彈簧秤。

  四、學生實驗:練習使用彈簧秤。(20分鐘)

  讓學生先閱讀課本實驗部分,然后按步驟進行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在筆記本上。實驗中教師巡回檢查,及時解決問題。

  彈簧秤的量程:

  最小刻度:

  水平拉木塊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塊的力:

  拉斷頭發(fā)的力:

  五、小結。

力的教案 篇8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fā)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qū)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ㄒ唬⿲胄抡n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jīng)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qū)W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fā)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復.(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于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后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后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后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蹖W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蹖W生]相等.

 。劾蠋煟菰谶@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蹖W生]不等.

 。劾蠋煟轂槭裁?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ㄈ┛偨Y、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jié)就是這方面的內(nèi)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后我們再一起探討.

力的教案 篇9

  [目標 ]

  一、知識目標:

  1. 理解共點力作用下物體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能推導出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

  2.會用共點力平衡條件解決有關力的平衡問題.

  3.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理解產(chǎn)生超重、失重現(xiàn)象的條件和實質(zhì).

  4.進一步熟練掌握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實驗觀察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處理三力平衡問題時一題多解的能力.

  3.引導幫助學生歸納總結發(fā)生超重、失重現(xiàn)象的條件及實質(zhì)

  三、德育目標

  1.滲透“學以致用”的思想,有將物理知識應用于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的意識,勇于探究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實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重點]

  1.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及應用.

  2.發(fā)生超重、失重現(xiàn)象的條件及本質(zhì).

  [教學難點]

  1.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2.超重、失重現(xiàn)象的實質(zhì).正確分析受力分析并恰當?shù)剡\用正交分解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開門見山,闡明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

  進行新課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1、甲站在體重計上靜止,乙說出體重計的示數(shù)。

  提出問題:

  2、甲突然下蹲時,體重計的示數(shù)是否變化?怎樣變化?(乙說出示數(shù)的變化情況:變。

  3、甲突然站起時,體重計的示數(shù)是否變化?怎樣變化?(乙說出示數(shù)的變化情況:變大)

  學生活動:甲乙兩位同學到講臺上,甲站在體重計上,乙觀察體重計的示數(shù)并報給全班同學。

  點評:由實驗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

  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分析,物體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其共同點是什么?(速度保持不變,就是狀態(tài)不變)

  2、給出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交流、作答。

  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1、僅受重力和支持力,都是屬于二力平衡。

  2、速度保持不變態(tài)的概念并讓學生理解

  點評:給出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并讓學生理解。

  教師活動:提問學生:那么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什么?

  和學生一起對答案進行評析。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jù)上面的實例和平衡狀態(tài)的概念積極思考并回答:

  因為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速度保持不變,所以加速度為零,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物體所受合力為零。

  教師活動:教師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實例。同時可列舉例子:豎直上拋運動的物體到達最高點的瞬間是否處于平衡狀態(tài)?

  教師和學生一起對答案進行評析,加深對平衡狀態(tài)的理解。

  教師引導過渡:平衡狀態(tài)隨處可見,因此研究它很有實際意義。引出下面的例題。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思考列舉實例,如桌上的書、吊著的電燈、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汽車等等。

  點評:列舉生活中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實例,加深對平衡狀態(tài)的理解。

  教師活動:多媒體投影課本中的'例題,三角形的懸掛結構及其理想化模型。

  教師幫助學生分析三角形理想化模型中:

  1、輕質(zhì)細繩中的受力特點是兩端受力大小相等,內(nèi)部張力處處相等。

  2、給出輕質(zhì)直桿僅兩端受力時的特點是這兩個力必然沿桿的方向且大小相等。

  3、節(jié)點O也是一理想化模型,不論其狀態(tài)如何所受合外力一定為零。

  上面的分析借助牛頓第二定律進行。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交流解答。

  點評:通過例題鍛煉學生的受力分析能力和運用平衡條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將學生的解答進行投影并進行評判,總結出解決三力平衡問題時常用的方法;

  1、合成法: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將其中任意一個力沿其余兩個力的作用線進行分解,其分力必然與其余兩個力大小相等。

  3、三角形法:將其中任意兩個力進行平移,使三個力首尾依次連接起來,應構成一閉合三角形。

  投影出示正確答案。就結果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討論。

  學生活動:學生匯報討論。

  點評: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解和聯(lián)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

  教師活動:投影:課后問題練習1、2。

  學生活動:完成練習。

  點評:在應用中加深對平衡條件的理解,熟練掌握處理三力平衡的方法。

  教師活動:檢查練習結果,進行評價和討論。

  學生活動:匯報討論

  教師活動:多媒體投影例題:人站在電梯中,人的質(zhì)量為m。如果

 、偃穗S電梯以加速度a加速上升,人對地板的壓力為多大?

 、谌艘约铀俣萢減速下降,這時人對地板的壓力又是多大?

  ③人以加速度a加速向下運動,這時人對地板的壓力多大?

 、苋穗S電梯以加速度 a減速上升,人對地板的壓力為多大?

 、萑穗S電梯向下的加速度 a=g,這時人對地板的壓力又是多大?

 、奕藢Φ匕宓膲毫εc人的運動方向有無關系?

  學生活動:學生思考解答,教師提示學生合理的選取研究對象及解題步驟要規(guī)范。

  點評:引導過渡,提出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活動:教師通過多媒體投影學生的解答.并與學生一起進行評價和討論,并投影出正確答案.(注意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轉(zhuǎn)換研究對象求出待求作用力的反作用力后,做答時一定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再轉(zhuǎn)換回來。)

  學生活動:匯報討論。

  教師活動:給出超重和失重概念,引導學生分析出發(fā)生超重、失重現(xiàn)象的條件。

  學生活動:學生參與歸納和總結。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

  發(fā)生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時,物體實際受的重力是否發(fā)生了變化?

  教師評析,并與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得出超重,失重的實質(zhì)。

  學生活動:學生作答。理解超重、失重的實質(zhì)。

  教師活動:實驗驗證

  1、取一裝滿水的塑料瓶,在靠近底部的側面打一小孔,當瓶做不同的運動時,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作解釋。

  2、演示并分析:

  ①靜止時我們看到小孔處水向外噴出,為什么?

 、谄孔鲎杂陕潴w運動時,水不再向外噴出,這又是為什么?

  教師請學生回答,并和學生一起評析。

  ③思考:如瓶豎直向上拋出,水會噴出嗎?為什么?

  ④現(xiàn)在你能解釋人站在臺秤上,突然下蹲和站起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了嗎?

  教師和學生共同評析。

  學生活動:甲、乙兩位同學到講臺上做演示實驗。(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思考交流并做匯報。

  點評:實驗驗證,加深對失重的理解。

  教師活動:出示課堂練習。

  學生活動:完成練習。

  教師活動:檢查結果,進行評價和討論。

  點評: 在應用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進行反饋矯正。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實例探究

  ☆超重、失重概念的應用

  1、某人站在臺秤的底板上,當他向下蹲的過程中

  A.由于臺秤的示數(shù)等于人的重力,此人向下蹲的過程中他的重力不變,所以臺秤的示數(shù)也不變

  B.此人向下蹲的過程中,臺秤底板既受到人的重力,又受到人向下蹲的力,所以臺秤的示數(shù)將增大

  C.臺秤的示數(shù)先增大后減小

  D.臺秤的示數(shù)先減小后增大

  答案:D

  2、如圖所示,A為電磁鐵,C為膠木秤盤,A和C(包括支架)的總質(zhì)量為M,B為鐵片,質(zhì)量為m,整個裝置用輕繩懸掛于O點,當電磁鐵通電,鐵片被吸引上升的過程中,輕繩上拉力F的大小為

  A.F=mg B.Mg

  C.F=(M+m)g D.F>(M+m)g

  答案:D

  3、在一個封閉裝置中,用彈簧秤稱一物體的重量,根據(jù)讀數(shù)與實際重力之間的關系,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讀數(shù)偏大,表明裝置加速上升

  B.讀數(shù)偏小,表明裝置減速下降

  C.讀數(shù)為零,表明裝置運動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但無法判斷是向上還是向下運動

  D.讀數(shù)準確,表明裝置勻速上升或下降

  答案:C

【力的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力的教案02-10

力的圖示教案02-15

神奇的力教案02-25

神奇的力教案05-09

《神奇的力》教案04-03

力的教案范文02-20

《二力平衡》教案06-12

力的教案5篇12-21

《力》物理教案12-12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