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時間:2022-01-18 18:16:56 教案

【實用】大班教案模板匯編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大班教案模板匯編5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制作雙色花饅頭的樂趣。

  2、能夠運用團、搓、捏、卷、切等技能制作花朵饅頭。

  3、簡單了解酵母的作用。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黃瓜6根、番茄6個、面粉兩斤、酵母粉少量、打汁機一臺、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欣賞花朵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復習鞏固花朵結構。

  二、欣賞雙色花饅頭,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師:這些饅頭和我們平時吃的饅頭有什么不一樣?

  三、討論制作材料和衛(wèi)生要求。

  1、制作花朵饅頭時需要哪些材料呢?

  2、花朵饅頭是食品,用來吃的,所以在制作過程中應注意哪些衛(wèi)生要求呢?

  四、請幼兒結合面塑制作經(jīng)驗,大膽猜測、表述雙色花饅頭的制作步驟與方法。

  五、教師簡單示范花心和花瓣的做法。

  六、幼兒自主探索、制作各種造型花朵饅頭。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兩種不同顏色的.面團,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用你們靈巧的小手,做出多種多樣的花朵饅頭。

  七、賞饅頭,嘗饅頭。

  1、饅頭在蒸熟前和蒸熟后有什么變化?

  2、為什么我們做的饅頭又白又胖呢?(原來在面團里加入了一種神氣的東西,叫酵母)嘗嘗又白又胖的饅頭,體驗又軟又松的成功喜悅。

  課后反思:

  此類活動幼兒是我們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真正體現(xiàn)了玩中學的快樂。孩子們不僅鍛煉的動手能力,體驗了勞動的辛苦與快樂,更加得到了成就感,發(fā)展了創(chuàng)造力。本次活動孩子能夠積極參與,大膽想象,制作出自己獨特風格的雙色花饅頭,收到了較好地效果。但是作為教師,課前準備過于倉促,沒有把三種花型都進行探索、制作,使這次活動中的第二個花型——雙色玫瑰花饅頭首次制作失敗,臨時探索、制作才得以成功,今后應避免此類錯誤。另外,在制作顏色上選擇了西紅柿和黃瓜,出來的效果不明顯,下次應該為胡蘿卜和菠菜會好一些。

  本次活動也讓我明白,要想成功,前期必須要進行無數(shù)次的嘗試、實驗。

大班教案 篇2

  有趣的嘴巴(語言)——大一班家長開放活動

  一、活動目標:1、在看看、猜猜、學學的活動中,初步認識動詞:吃、唱、喝、吹,教案:有趣的嘴巴。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識字的'興趣。

  二、重點與難點:在看看、猜猜、學學的活動中,初步認識動詞:吃、唱、喝、吹。

  三、材料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 教師扮演成“謎語大師”。

  2、吃、唱、喝、吹字卡人手一套。

  3、飯碗、杯子、吹泡泡玩具各一。

  四、活動過程:

 。ㄒ唬┮鹋d趣(師扮演“謎語大師”出場)大家好,今天“謎語大師”又要給大家猜謎語了,教案《教案:有趣的嘴巴》。請你們仔細看我的表演,猜猜我在干什么?

 。ǘ└兄J讀

  1、表演吃飯

  1)提問:我在干什么?

  2)想不想和“謎語大師”一起來表演?(師: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邊表演邊跟說)

  3)出示漢字,共同認讀“吃”。

  4)除了吃飯還可以吃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鞏固認識“吃”)

  2、表演唱歌

  1)提問:聽到我在干什么?

  2)幼兒共同表演并認讀漢字“唱”

  3、表演喝水

  1)提問:這個謎語的謎底是什么呢?

  2)幼兒共同表演,認讀漢字“喝”。

  3)小嘴還能喝什么?(幼兒邊說邊表演,其余幼兒跟學,鞏固認識“喝”)

  4、表演吹泡泡

  1)提問:剛才我用小嘴干什么了?

  2)幼兒學習表演,認讀漢字“吹”。

  3)誰能和我表演不一樣的動作給大家猜(幼兒表演,鞏固認識“吹”)

  4、逐一跟讀漢字“吃、唱、喝、吹”。過渡:“謎語大師”的謎語猜完了,可還有一些難題呢。

 。ㄈ┯螒

  1、找字寶寶

  1)幼兒拿出字卡,師說:“我用小嘴吃吃飯,吃吃吃”,幼兒找出“吃”字。

  2)請個別幼兒說短句,幼兒找出相應的漢字。

  3)師提要求,如:“‘謎語大師’口好渴呀,請你們給我喝喝水”,幼兒找出相關漢字。

  2、 捉迷藏方法:師逐一藏掉漢字,幼兒分別找找哪個漢字不見了,并從字卡中找出。

  (四)遷移小結

  1、請你們找找這四個字里的小秘密。(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口”字旁)

  2、為什么這些字寶寶都有一個“口”呢?

  3、師小結,我們剛才做的動作都與嘴巴有關,所以這幾個字寶寶旁邊都有一個“口”。

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一天,班上小朋友帶來一塊手表,上面有計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圍上去議論,都想要玩玩?吹胶⒆觽冇心敲创蟮呐d趣,我決定設計這個活動,讓孩子了解計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們對計算器有強烈探索意識的現(xiàn)象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認識電子計算器"。

  在設計這個活動中,我根據(jù)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將操作、游戲、講述溶為一體,并擴充了人類計算的發(fā)展歷程,給幼兒一個有關計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計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們與同伴一起發(fā)現(xiàn)操作計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體會到計算器的優(yōu)越性,最后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過程。

  整個活動,我始終將幼兒放在第一位,盡可能將活動時間給予孩子,讓他們互相學習。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去操作、去歸納。教師以與孩子同樂的朋友身份給予隱性的指導,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氣氛中達到自己對計算器知識渴望的了解。

  活動目標:

  1、了解電子計算器的.基本部件(顯示屏及按鍵),并初步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2、知道電子計算器的基本功用及優(yōu)越性。

  3、擴大幼兒眼界,增加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多媒體教室,幼兒自帶電子計算器。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電子計算器,說出名稱,討論功用。

  1、思考:"你們帶來的這樣東西叫什么名字?""電子計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結:電子計算器是一種計算工具,人們用它算賬,用它計算數(shù)的多少。

  二、幼兒分小組討論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1、思考:"電子計算器是什么形狀?上面有什么?出處下面又有什么?"鼓勵幼兒在小組內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電子計算器的外形基本構造。

  2、在實物展示儀上組織幼兒進一步觀察外形。

  小結:電子計算器外形及基本構造。

  三、幼兒分小組活動,學習操作電子計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學習,找出自己計算器上的開關,學著用計算器做加減運算題。

  2、請兩位小朋友在計算器上用電子計算器做加減數(shù)學題。

  小結:操作計算器運算加減的方法。

  3、幼兒出題,大家一起操作計算器。

  4、 計算機出加減題,大家用計算器進行演算比賽。

  四、引導幼兒說出電子計算器的優(yōu)越性。

  思考:電子計算器有哪些優(yōu)點,為什么大家都喜歡用它?

  小結:電子計算器算得快,算得準,攜帶方便。

  五、回顧從古到今計算工具的進化,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請幼兒看大屏幕:

  1、人類祖先類人猿用石頭計數(shù);

  2、人類進化了,人們用繩子打結計數(shù);

  3、后來人們發(fā)明了算盤;

  4、現(xiàn)在有了電子計算器;

  5、還有更先進的計算工具"計算機",能在幾秒鐘內計算出幾億個數(shù)。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下肢力量及靈活性,培養(yǎng)幼兒合作精神。

  2、教會幼兒跨大步的傳統(tǒng)玩法,培養(yǎng)幼兒競爭意識。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遵守游戲規(guī)則,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50米場地、起跑線、終點線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入場地。

  二、講解游戲玩法,認識起跑線、終點線。

  三、教師與幼兒做示范

  1、兩個幼兒猜拳分勝負,勝者同伴向前跨越(步數(shù)提前講好)

  2、哪組幼兒提前到終點為獲勝方。

  3、以后依次進行,直到幼兒全部跨越完畢。

  四、幼兒游戲、教師隨場指導。

  五、游戲結束,整理場地。

大班教案 篇5

  一、主題來源

  飲茶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茶葉、茶具、茶道是中國人生活文化的特色之一,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民族文化,茶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茶的作用家喻戶曉,茶的名稱、種類、特色以及茶具的品種更是五彩紛呈。對于這些,孩子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孩子們在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只是關于茶的一些零散的知識經(jīng)驗,他們對茶葉茶道茶具的印象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美的體驗并不是很深刻,為了讓孩子們全面感受中國的茶文化,體驗美好的事物,于是,在我們班確立《快樂茶社》這一主題并進行了研究與實踐。

  二、主題開展及具體活動

  在認識各種茶葉時,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搜集了大量的實物,如葉茶、花茶、果茶等等讓孩子們用各種感官去觀察它們。

  T我收集的茶食品

  認識各種茶葉之后,我們就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收集各種各樣的茶食品,拓展了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

  T茶文化

  茶葉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在主題進入“茶文化”階段,孩子們被名目繁多的茶葉所吸引,對茶葉的由來更是充滿了探索欲望,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增長幼兒的知識,我們請來了對茶道頗有研究的王老師開展了關于“茶”的教育教學活動。

  活動中,結合師幼事先準備好的茶具和茶葉,王老師詳細介紹了一套茶具及其作用,幫幼兒歸納出平時常見的幾種茶葉;隨后,王老師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向幼兒介紹著“如何泡茶”以及泡茶時應注意的事項。接著,請幼兒進行品茶。在品茶的過程中有的幼兒還踴躍地提出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泡茶前后茶葉的變化、茶水的顏色及味道等。

  本次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制作茶飲料、設計茶壺、制作糕點,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三、活動反思

  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料。在我國,茶的品種繁多,制茶的工藝各種各樣,“飲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說“茶”蘊涵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本活動通過讓幼兒親自動手制作茶飲料,使幼兒在為祖國文化自豪的同時,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對于這些,我對我們班的主題活動進行了反思:

  1、課程內容“生活化”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動鮮活的,生活能引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和學習的愿望。以“茶”為例:有一天早上,章老師泡了一杯菊花茶放在桌上,一朵朵小花在開水中變得越來越大,小朋友都圍上來看,覺得很好奇。王燁告訴我:“老師,我爸爸也喝這種茶!鄙蜮恼f:“我爸爸喝的是茶葉。”...聽著幼兒七嘴八舌地說茶,我意識到幼兒對“茶”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我們將此話題拓展成一個主題活動,與幼兒一起全面地搜尋了關于茶的許多資料,建成一個主題網(wǎng)絡,開始了全面的探索活動。主題的提出正是在幼兒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加以提升。因為主題的選擇來源于生活,來自于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孩子們非常感興趣。

  2、課程實施手段“生活化”

  我們不僅選擇幼兒的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而且還通過幼兒的生活來進行教育,既把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又是把生活當成教育的途徑。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來說,“快樂茶社”這個主題的實施過程也就是一個生活的過程,我們請家長帶孩子們去參觀茶場,試著采茶,觀看和親身體驗茶的制作過程;在認識茶的品種時,老師和孩子一起搜集了大量的實物,如葉茶、花茶、果茶等等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在感知茶具的特性、功能時,我們和孩子一起搜集了許多的茶壺、茶杯、茶道工具等,讓孩子親眼觀看、親手制作、親口品嘗,感受了生活中有了茶的樂趣......這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生活的實踐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生活化的學習手段不僅引起了孩子的興趣,更萌發(fā)了孩子積極主動探索實踐的欲望,使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習得知識、獲得能力、發(fā)展思維。

  3、將知識經(jīng)驗還原到“生活”

  當孩子獲得了一些知識經(jīng)驗之后,我們鼓勵他們將之運用到生活中去。讓孩子體驗到知識運用的成功與快樂。孩子習得的知識與經(jīng)驗也只有回歸到生活中去,才能獲得真正運用知識的機會,才能獲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一個會運用知識,會生活得人,才是我們教學的真正歸宿。要把新知識新經(jīng)驗再應用到實現(xiàn)生活當中,我們安排了一個“苗苗茶社”和“茶吧”的區(qū)域活動,主要以咨詢、品嘗、買賣的方式來展現(xiàn)此次主題活動中孩子的收獲。當然,僅僅一個區(qū)域活動并不能代表孩子真正已經(jīng)掌握了所有的知識、會運用知識,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在日常生活讓孩子們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生活對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幼兒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幼兒的一日生活、與幼兒有關的社會生活及幼兒的游戲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蔽覀円朴趶挠變旱纳畛霭l(fā),利用幼兒身邊的人和事,利用幼兒熟悉的環(huán)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去組織我們的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fā)展!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11-02

大班語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我上大班了》大班教案11-15

大班舞獅教案06-16

大班防火教案06-16

大班健康教案06-16

大班心理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