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2-01-30 15:16:35 教案

【必備】小班教案集錦1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小班教案集錦10篇

小班教案 篇1

  目標:

  1.運用搓和壓的方法制作小豬頭的各個部分,在此基礎上進行組合,表現(xiàn)出小豬的基本特征。

  2.在制作的過程中激發(fā)孩子喜歡小豬的情感。

  準備:

  制作示意圖一張、橡皮泥、泥工板

  過程:

  一、唱一唱,跳一跳:

  幼兒隨著《小豬吃的飽飽》音樂邊唱邊律動。

  二、說一說,看一看

  (一)幼兒交流

  1.你們喜歡小豬嗎?小豬長得什么樣子的?

  小結:小豬長得真可愛,圓鼓鼓的身體,大大的耳朵,短短的尾巴,還有一只大鼻子,我們都喜歡和小豬做朋友。

 。ǘ┙處熓痉

  1.小豬應該怎樣做呢?搓一個圓是小豬的身體。

  2.身體做好了,還有小豬的`頭呢,我們再搓個小圓做小豬的頭。

  3.頭上有哪些東西?

  小結:搓個大圓做身體,搓個小圓做豬頭,再做大大的耳朵,小小眼睛,最后裝上細細的小尾巴。

  三、學一學,做一做

  幼兒嘗試用面泥制作小豬,教師巡回指導小豬頭部的組合。

  四、比一比,夸一夸

  誰的小豬最可愛?請幼兒相互欣賞各自的小豬。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和準備】

  引導幼兒根據(jù)自然材料的外形特征進行簡單的造型活動,激發(fā)幼兒主動操作、主動探索的欲望;增進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前,要創(chuàng)設桌面情境:小鳥的家,青蛙的家,小烏龜?shù)募,小雞的家;同時要準備帶殼的花生、核桃殼、西瓜籽殼、金橘,實物投影儀,彩筆、牙簽、膠水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參觀小動物的家。

  如:大樹媽媽的臂彎里有一個小小的鳥窩,那兒是鳥媽媽的家;綠綠的荷葉、青青的池塘是青蛙媽媽的.家;開滿小花的籬笆、彩色的小屋是雞媽媽的家;美麗的假山下是烏龜?shù)募摇?/p>

  總結提問:參觀了哪個小動物的家?看到了誰?它們的寶寶呢?

  2.找寶寶,送寶寶(一)。打開投影儀(出現(xiàn)制作好的動物寶寶投影)。

 。1)幼兒一一辨認花生小鳥、核桃烏龜、金橘小雞、瓜子殼蝌蚪。

  (2)幼兒將寶寶們送到它們的媽媽身邊。可提醒幼兒跟動物媽媽說句簡短的話。

  總結:還有許多寶寶沒有回到它們的媽媽身邊,我們一起把它們找回來。(幼兒回到操作臺———動物的家)

  3.找寶寶,送寶寶(二)。

  (1)指導幼兒打扮動物寶寶,如給花生小鳥涂上五彩的羽毛;粘貼好的瓜籽殼添上細細的尾巴;金橘插上牙簽、點上圓圓的眼睛變成小雞;核桃殼粘貼上橡皮泥,變成烏龜。

 。2)可提醒幼兒幫助各種動物媽媽找寶寶,以練習多種手工技能。

  4.體驗跟媽媽在一起真快樂。

  動物寶寶們都回到媽媽身邊了嗎?寶寶和媽媽在一起一定最開心,我們再到它們家瞧一瞧!小烏龜?shù)募遥簩W小烏龜在它們的媽媽身邊爬一爬;青蛙媽媽的家:做青蛙媽媽的寶寶真開心!我們也變成小蝌蚪游給青蛙媽媽看一看;鳥媽媽的家:輕輕哼一曲搖籃曲,讓鳥寶寶甜甜地睡在媽媽身邊……為增強情緒感染力,可在幼兒制作過程中輕輕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背景音樂。

  【活動延伸】

  可在“自然角”擺放多種干果、水果,供幼兒自由造型。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學會B段木頭人動作的基礎上,學玩游戲《小鼴鼠和木頭人》。

  2.根據(jù)動作的提示,能在A段音樂的句尾處快速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上。

  3.體驗控制性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魔法棒、小鼴鼠的圖片、有木頭人的動作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隨《木偶舞曲》進場。

  幼兒跟音樂隨意做木頭人動作。

  師:今天小木頭人要來跟大家玩游戲了,看一看,他來了!你們也來學一下。

  二、游戲。

  1.通過教師手指游戲熟悉A段音樂。

  師:這是誰呀?今天小木頭人就帶了小鼴鼠來玩游戲。小鼴鼠可調(diào)皮了,他會在地里打洞,還喜歡在路上東跑跑,西跑跑。我們跟著音樂看看小鼴鼠的腳在干嗎!

  2.跟隨音樂玩手指游戲,熟悉在每一句的句尾回原位的規(guī)則。

  用小手當小鼴鼠的腳,跟著音樂聽一聽,跑一跑,找到音樂停頓的地方。

  3.跟隨音樂玩小腳游戲,加深對規(guī)則的理解。

  師:音樂放到什么時候小鼴鼠回來排好隊的?現(xiàn)在我要你們的小腳也來玩一下這個游戲。在每段音樂的后面回來,準備好。

  4.隨教師唱A段音樂玩游戲,探索如何才能快速歸隊。

  請幾名幼兒嘗試玩游戲。

  5.隨A段音樂玩游戲,嘗試隨音樂快速歸隊。

  交換幼兒嘗試。

  6.隨音樂完整游戲。

  師:現(xiàn)在我要帶所有的小鼴鼠到森林邊去玩。

  7.再次游戲,增加角色。

  魔法棒定造型。

  幼兒嘗試做木偶人。

  三、結束活動。

  師:森林里可能會遇見誰呀?一起來聽一聽。趕快跑啊,快跑回家呀!哇,剛才森林里是誰呀?還可能有誰?這么多可怕的動物都出來了,我嚇了一身的冷汗,你緊張嗎?這次我們要跟著小木頭人到別的地方去玩游戲了,別的地方可能更緊張、更危險,可能有更可怕的東西出來,所以我們要學會躲避,學會保護自己。好,全體起立,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叫什么名字。拷行↓B鼠和木頭人,回去可以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一玩這個游戲。今天玩的開心嗎?那我們就用開心的表情和科任老師們說再見!

  活動反思:

  《小鼴鼠和小木偶》是由兩支樂曲組合而成。根據(jù)這兩個不同的音樂性質,我設計了小鼴鼠和小木偶這兩個角色,并貫穿于整個音樂活動之中。小木偶的音樂主要是幫助孩子們掌握合拍和節(jié)奏,這一段音樂中孩子們可以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編。而小鼴鼠的音樂則是培養(yǎng)孩子們動作的控制性。教師給與幼兒一定的提示,并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chuàng)編與音樂相匹配的形象的動作。最后大家共同設計成完整的游戲,真正體現(xiàn)了雙主體。

  今天的活動,采用的是漸強模式:上肢+音樂刺激—疲勞時+創(chuàng)編動作—再疲勞時+身體大幅動作+游戲規(guī)則,孩子們很容易就通過動作掌握了兩段音樂的節(jié)奏,搶著要當木頭人。在活動的最后還升華了主題,讓幼兒明白躲避危險的道理。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小雞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小動物之一,而且在游戲中還能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鍛煉幼兒走、跑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們的合作意識,所以設計了這一好玩的戶外游戲。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行走、跑的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紙箱自制老母雞、小蟲卡片、小雞頭飾若干

  【活動重、難點】

  幼兒走跑的能力。

  【活動過程】

  一、談話激趣,示范引入

  教師藏在老母雞的肚子里,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小雞小雞長大了,伸伸腦袋出來了;小雞小雞長大了,拍拍翅膀出來了;小雞小雞長大了,兩條小腿出來了;小雞小雞長大了,高高興興蹦出來了!

  請幼兒仔細看小雞是怎樣從蛋殼里出來的'。

  二、師幼共同玩游戲

  1.幼兒說兒歌,教幼玩小雞出殼的游戲。

  2.捉小蟲

  談話:小朋友你們看草地上有許多小蟲子,現(xiàn)在小雞長大了、我們該自己到草地上捉小蟲子了。

  其中兩個幼兒合作鉆進老母雞的肚子里走一走、跑一跑到草地捉小蟲;看哪一組桌的蟲兒最多。

  師幼開始游戲。

  注意事項:走跑時要小心絆倒、以免碰撞。

  三、游戲:老鷹抓小雞

  小朋友,小雞已經(jīng)長大了,老鷹要來捉小雞,我們應該怎么辦。

  老師扮演老鷹,幼兒扮演小雞。

  【活動延伸】

  請幾名幼兒手拿紙箱一個跟著一個走,連在一起玩開火車的游戲。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這一游戲很感興趣,鍛煉了幼兒的走跑的能力。許多幼兒都能順利完成任務,教師要隨時提醒幼兒不要碰撞,對于小班的幼兒躲閃的能力還有一定的難度,可多加練習。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紫色,能大膽地使用顏料進行用手指點畫葡萄。

  2、鼓勵幼兒在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能獲得愉悅的情感。

  活動準備:

  一串葡萄,畫有葡萄葉的白紙(幼兒人數(shù)),若干紫色的顏料盤,擦手的毛巾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一串葡萄,引起興趣(引導幼兒說說葡萄的顏色:紫色。葡萄的`形狀:圓圓的,一顆一顆緊緊地擠在一起。)老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了一樣好東西過來,瞧!這是什么呀?(出示葡萄)老師:啊,原來這是一串葡萄哦,誒,你們有沒有吃過葡萄。浚ㄓ變夯卮穑├蠋煟耗钦l來說說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幼兒回答)---哦,葡萄是酸酸甜甜的老師: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手上的這串通葡萄是什么顏色的?(幼兒回答)老師摘下一顆葡萄:你們看一看這顆葡萄是什么形狀的?(幼兒回答)總結:哦,原來葡萄寶寶是紫色的,圓圓的,一顆一顆緊緊地擠在一起。

  老師:這串葡萄真漂亮,我們一起幫它拍張照片好不好?(幼兒一起做拿起相機的動作)一起來"咔嚓".哇!照片出來了,真漂亮!

  老師:施老師照著它也畫一張好不好?

  二、示范作畫過程1老師示范手指點畫:伸出拇指爸爸,親親顏料寶寶,點個葡萄娃娃2請個別幼兒嘗試點畫(指導幼兒:葡萄寶寶們一個挨著一個,所以我們要把它們畫在一起,緊緊地靠在一起。)

  三、交待作畫要求,幼兒操作1一顆顆葡萄要緊緊地靠在一起2作畫前先長袖變短袖,不要讓顏料粘在自己和別人的身上。

  3注意桌面的清潔四、展示幼兒作品,幼兒互相討論五、清洗葡萄,幼兒分享寶寶們本領真大,畫的葡萄真好看,我們自己夸夸自己(我真棒!)你們知道葡萄還可以做成什么嗎?(幼兒回答)老師今天帶了很多用葡萄做出的好吃的食物過來,我們一會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我們一起吃好不好?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幼兒了解了葡萄不僅是圓圓的,還是紫色的,一顆挨著一顆的,幼兒基本掌握了這些而且學會了自己清洗葡萄以及如何點畫葡萄。

小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jié)奏。

  2、用手表現(xiàn)各種不同的物體和動作。

  3、嘗試創(chuàng)編新歌詞。

  二、活動準備

  1、雨點、雨傘、太陽、蝴蝶、山、蜘蛛、小船、枕頭的小圖片

  2、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ㄒ唬┘ぐl(fā)興趣

  1、教師用手來模仿小動物。

  (教師將兩手指相對做出小雞的尖嘴巴)師:嘰嘰嘰,你們好!

 。ń處煂墒中某瘍(nèi)撐開做小貓狀)師:喵喵喵,你們好!

  師:剛才,我用小手做出誰的樣子?我們一起來學學看。(幼兒跟隨教師用手模仿小動物)

  師:小手還能做出什么樣子呢?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小手歌》

 。ǘ┬蕾p歌曲

  1、教師放歌曲磁帶,幼兒安靜欣賞音樂一遍。

  師:這首歌里用兩只小手做出了什么?(幼兒回憶剛才聽到的歌詞)當幼兒說出一種事物之后,教師就展示出相應的物體圖片。(按照幼兒講述的順序將雨點、雨傘、太陽、蝴蝶、山、蜘蛛、小船、枕頭的圖片逐步展示出來,幫助幼兒更好地記住歌詞內(nèi)容)

 。ㄈ﹦幼鞅硌

  1、師:怎樣用手來表示“雨點”呢?(請幼兒來編動作)

  教師采用“怎樣用手來表示什么?”的提問形式,引導幼兒大膽用小手分別模仿雨傘、太陽、蝴蝶、山、蜘蛛、小船、枕頭的形象。

  2、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跟著音樂做動作。

  3、再次帶領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在每一段的'最后六小節(jié),教師引導幼兒用稍快的速度做動作。

  (四)創(chuàng)編小手歌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你的小手還能做出什么樣子來?(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創(chuàng)編出與歌曲中不一樣的物體。)

  幼兒做出動作后,教師把它編成歌詞,引導幼兒邊唱邊表演。

小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經(jīng)過一個月的入園調(diào)整,小班幼兒的情緒已經(jīng)逐漸穩(wěn)定,能夠適應集體生活,但在文明禮貌行為方面還非常欠缺,不會主動和老師問好、再見,不能愉快地和小伙伴打招呼,雖然老師以身作則,每次都主動和小朋友打招呼,但幼兒也只是在當下回應,第二天見面還是得提醒,主動意識較差。針對這個現(xiàn)象,我設計了這節(jié)課,旨在增強幼兒執(zhí)行文明禮儀行為的自主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目標

  1、懂得主動和老師、小伙伴問好。

  2、養(yǎng)成良好的'禮貌行為。

【活動準備

  動畫視頻《問好》、兒歌《好寶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每天進教室看到老師和小朋友要怎么做?

  二、師幼交流問好的方式。

  1、觀看視頻《問好》,幼兒交流討論

  師:視頻里的小朋友怎樣問好的?你喜歡和老師、小伙伴問好嗎?可以用什么方式問好?

  2、幼兒練習問好,拓展問好方式。

  師:見到老師和小伙伴,可以用嘴巴招呼,還可以用什么動作問好呢?

  3、情景表演《問好》

  請幾個幼兒表演遇到老師、小伙伴時的問好方式,幼兒點評。

  三、師幼兒總結問好方式。

  四、幼兒欣賞兒歌《好寶寶》,活動結束。

  五、活動延伸:將幼兒與老師、伙伴問好的方式拍成照片,貼在教室門口,供幼兒每天入園時自主選擇問好方式。

小班教案 篇8

  小班下學期詩歌教案:《絕句》

  活動內(nèi)容:古詩《絕句》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學會整首吟誦。

  3.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活動準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nèi)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交流認識的飛禽引入課題。

  2.教師利用課件引導幼兒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jīng)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jīng)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幼兒朗誦這首關于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采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nèi)容。

  老師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jù)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象畫出這兩句的意思,并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_2.后兩句采用看大掛圖的'形式,理解其詩句的內(nèi)容。

  (1)“窗含西嶺千秋雪”。西嶺: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幾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從窗戶里向外望去,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幼兒用手勢當作“小窗戶”,看一看西嶺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戶”里了。

  (2)“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吳:是一個地方的名字,離這里有幾萬里路,

  這些船有將要駛向東吳的,也有從東吳來的,都停在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個字“泊”;門外停著將要駛向幾萬里外東吳的船和從萬里東吳駛來的船。

  3.老師示范朗誦并演示操作活動教具,請幼兒完整欣賞古詩。

  4.教師采用字圖搭配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古詩中的動詞。

  鳴:鳥的叫聲;上:飛上;含:向外望去,西嶺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戶里一樣;泊:停泊、?俊

  5.知識拓展:古詩是描寫人物的還是描寫景色的?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 你是

  從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

  三、結束

  幼兒自由朗誦學過的古詩。

  小班下學期詩歌教案:《小池》

  教學目標:

  1.喜歡聽、讀古詩《小池》。

  2.了解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詩中初夏的美麗景色。

  教學準備:

  1.與古詩內(nèi)容相符的《小池》圖片。

  2.古詩《小池》VCD。

  3.與古詩內(nèi)容相符的圖譜。

  教學過程:

  一、幼兒背古詩《春曉》,教師:剛才我們背的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二、教師出示《小池》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非常的畫,你們來看一下,這幅畫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樹、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會在春天開,但有一種花它是夏天才開的,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花嗎?(荷花)山上有一個洞,從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兒跟讀)泉水靜靜地流著,池塘邊的樹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現(xiàn)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角葉伸出水面,你看那調(diào)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們說這景色美不美?

  三、幼兒學念古詩。

  1.教師“我們古代的大詩人楊萬里看到這幅美景后寫下了一首詩,這首古詩的名字叫《小池》”教師念一遍古詩。

  2.教師講解古詩的意思,邊講解邊出示圖譜。

  3.引導幼兒聽古詩《小池》VCD一遍。

  4.幼兒和老師邊看圖譜邊誦讀。

  5.幼兒跟隨VCD邊拍手邊誦讀數(shù)遍。

  四、教師帶幼兒欣賞幼兒園的景色。

  《小池》

  宋.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多吃甜食對牙齒不好

  2.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準備】

  《小熊拔牙》故事PPT、洗手盆若干、漱口杯每人一個,溫開水或礦泉水。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熊拔牙》,仔細聽故事,一會老師有問題問你。”

  二、播放圖片,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一)問題:

  1.媽媽為小熊買了多少糖?

  2.媽媽對小熊說一天吃多少糖果呢?

  3.媽媽對小熊說一天只吃一塊糖,小熊答應了嗎?

  4.小熊后來是怎么做的?

  5.最后小熊的牙齒怎么了?

  6.小熊的.牙齒為什么會這樣?

  (二)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你吃糖嗎?吃多了會怎樣?

 。ㄒ龑в變赫f出多吃甜食對牙齒不好。)

  三、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吃完東西會有殘渣留在牙齒上,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漱口方法。

  師:“小熊吃多了糖引起了牙痛,如果小朋友吃多了糖怎么辦呢?”

  1.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把粘在牙齒上的殘渣吐出來,讓幼兒觀察吐出的殘渣。

  2.“咕嚕!笔,引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漱口方法,讓水在嘴巴里咕嚕嚕地唱歌,然后吐出臟水(可以讓幼兒用溫開水或礦泉水漱口,防止幼兒吞下水)。

  3.讓幼兒看看自己吐出的殘渣,告訴幼兒吃完東西要漱口。

  附:漱口歌

  手拿漱口杯,喝口清清水,閉緊嘴,仰起頭,咕嚕咕嚕吐一口,咕嚕咕嚕吐兩口,咕嚕咕嚕吐三口……

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人不同的面部表情所表達的不同心情。

  2、通過比較老師、同伴和自己的表情變化,知道笑比哭好。

  3、初步養(yǎng)成樂觀的心態(tài),嘗試用微笑面對各種情況。

  4、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樂趣卡:面部表情《哭與笑》

  2、大小鏡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樂趣卡演示:哭與笑

  觀察表情變化,說出相應的'表情名稱。

  小朋友,看看他們的臉,猜猜是什么樣的心情?

  (讓幼兒互相說一說)

  二、討論:你喜歡什么樣的表情?

  1.你們最喜歡老師什么樣子呢?

  2.你們猜猜老師遇到什么事情會笑呢?

  3.你們遇到什么事情會笑呢?

  鼓勵幼兒先相互討論在個別發(fā)表見解。

  三、游戲:變臉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老師發(fā)出指令幼兒隨指令變化自己的表情。

  2、老師控制速度,由慢到快。

  3、游戲分層次進行,先由老師和幼兒之間進行,

  后由幼兒間相互進行,一人發(fā)指令一人做表情。

  四、初步養(yǎng)成樂觀的心態(tài)

  1.你們最喜歡自己是什么表情呢?

  2.你們最喜歡伙伴是什么表情?

  3.我們怎么讓自己開心起來呢?

  引導幼兒學會排解不開心的情緒,保持開心的笑容。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樂》03-15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教案03-24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 | 小班陶藝:蘋果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