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音樂教案范文7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云朵棉花糖》是幼兒園教材中的小故事。它蘊含在優(yōu)美語言中的深刻哲理,引導(dǎo)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在現(xiàn)在獨生子女眾多的時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性格品質(zhì)就顯得尤為重要。故事中的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這兄弟三人組成的優(yōu)美的畫面和精彩對話,帶給人一個溫馨、和諧的世界,一個給成長中孩子以哲理啟示的世界。
選用《云朵棉花糖》,作為小班語言活動素材是因為,主題單純,故事以“云朵”為線索,貫穿始終;結(jié)構(gòu)簡單,情節(jié)有趣,充分渲染了主題,便于幼兒理解;故事中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想象,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云朵”變成了“云朵棉花糖”;故事內(nèi)容富有兒童情趣,生活情趣,源于幼兒生活又高于生活,“棉花糖”是幼兒熟悉的事物,在活動中可以親自品嘗棉花糖的味道,體驗分享的快樂;圖片畫面的形象直觀,主題突出,靜態(tài)的云朵棉花糖和動態(tài)三個小老鼠有助于人物形象的理解,體會“分享快樂”這一道理.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能說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nèi)容。
2.有興趣投入故事情節(jié)之中,初步感受故事中與朋友分享的快樂。
圖像。
活動準備 1.故事課件。 2.插入材料:三只大小不同的老鼠、白云、幼兒熟悉的水果和動物等3.實物:一團棉花、棉花糖。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出示棉花糖,提問: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棉花糖看上去像什么呀? 二.欣賞理解故事
師:關(guān)于棉花糖啊,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1.出示三只老鼠,由教師講述故事。
2.回憶故事內(nèi)容。
(1)孩子們,你們還記得故事里三個老鼠叫什么名字嗎?
(2)最胖最大的老鼠叫什么呀?那那只最小最可愛的老鼠叫什么名字呀?那還有一只叫什么呀?他們住在一幢三層樓的房子里,哎,一樓住的是誰呀?那最高的三樓住的是誰?那鼠老二住在幾樓啊?
(3) 有一天啊,鼠小小趴在窗前看風景,一朵云飄了過來。鼠小小一把抱住白云,嗯,白云又輕又軟。鼠小小抱著云朵給鼠老二看。
哎,鼠老二想把白云做什么?那睡在白做的.枕頭上會感覺怎樣?(學鼠老二說)
(4) 鼠小小和鼠老二抱著白云給鼠老大看。哎,鼠老大想把白云做什么呀?這是什么時候穿的衣服啊?冬天穿的衣服叫什么?那穿上白云做的棉襖感覺會怎么樣?(學鼠老大說)
(5)這個時候,鼠小小它想把云朵做成什么呀?(學鼠小小說)
三.體驗故事情節(jié)(出示操作材料)
1.三只小老鼠他們把白云拿到了草地上,他們在云朵里啊加了好多的糖和許多水果,哎,它們會加些什么水果?
“對呀,甜甜的蘋果真好吃。香香的香蕉也很好吃。一個個葡萄可真甜呀。。!
2.哪些動物朋友聞到了云朵棉花糖的味道?邊觀察邊說出他們的名稱。
師:小老鼠在白云里加了那么多的糖和水果,嗯,云朵棉花糖做好了。它散發(fā)出一陣一陣的香味。傳到了樹林里,小動物們都來了。喵喵喵,誰
來了?(小貓)跳跳跳,誰來了(小兔) “嗯,我最喜歡了,好香好香奧!保ㄐ⌒埽┫阄堆,把樹林里的小動物都引來了,來了許多許多的小動物。嗯,什么東西這么香啊,好香啊。嗯,是什么呀,原來是云朵棉花糖啊。
3.這么多的小動物朋友都來了,他們聞到了棉花糖的味道,他們都來想干嘛?他們都想吃棉花糖呀,那么,三只小老鼠會怎么做呢?
4.幼兒操作:用棉花為大家模擬分棉花糖。
師:小老鼠跟你們想的一樣哎。小老鼠說:請大家一起吃吧。(老師示范請小動物吃棉花糖)于是呀,鼠小小拿著一塊棉花糖,對小熊說:“小熊小熊,請你吃棉花糖!薄班牛婧贸,謝謝你!”
師:那我們小朋友誰愿意來幫小老鼠一起來分棉花糖啊?你跟小動物怎么說?
5.共同發(fā)現(xiàn)三只小老鼠都只吃到一點棉花糖,談?wù)摚核麄冊趺催是那么開心呀?
師:那么大一塊棉花糖,都分給了小動物們,三只小老鼠它們啊也只吃到了一點點,不過啊,小老鼠們還是很高興。鼠小小說:“嗯,明天,我們還要做云朵棉花糖!焙⒆觽儯恍±鲜蟊緛碛心敲创笠粔K棉花糖,可是都分給了小動物們,它們啊也只吃到了一點點,它們?yōu)槭裁催是那么高興。
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們好不好?“小老鼠,小老鼠,你們吃了一點點棉花糖,怎么還你們高興啊?”“因為啊,和朋友們一起吃好吃的東西,是最高興地事兒了!蹦銈冇X得是不是?
延伸
我們也來一起分享棉花糖。
附故事:云朵棉花糖
樹林里住著三只小老鼠,一只叫鼠老大、一只叫鼠老二,還有一只叫鼠小小。三只小老鼠啊住在一幢三層樓的房子里。鼠老大最胖最大,住在一樓,鼠老二住在二樓,鼠小小最小最可愛,住在三樓。
有一天啊,鼠小小趴在窗前看風景,一朵云飄了過來。鼠小小一把抱
住白云,恩,白云又輕又軟。
鼠小小抱著云朵給鼠老二看。鼠老二看了看說:“恩,做個白云枕頭吧,睡上去肯定又軟又舒服!
鼠小小和鼠老二抱著白云給鼠老大看。鼠老大看了看說:“做件白云棉襖吧,穿上去肯定又輕又暖和。”
鼠小小說:“嗯,還是做云朵棉花糖吧,肯定很好吃!贝蠹叶纪饬。
三只小老鼠他們把白云拿到了草地上,他們在云朵里啊加了好多的糖和許多水果,嗯,云朵棉花糖做好了。它散發(fā)出一陣一陣的香味。傳到了樹林里,小動物們都來了。
大家好饞呀,三只小老鼠 把云朵棉花糖分給大家,這個一朵,那個也一朵。大家吃得真開心
分到最后,云朵棉花糖只剩一點點了。三只小老鼠你添一口,我添一口,添得真開心!
第二天,大家都來等著云朵再飛進鼠小小的窗口,他們要做更多的云朵棉花糖。
《云朵棉花糖》教學反思:
本周我們班主題關(guān)于糖果,糖果是孩子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食品。本節(jié)活動中的棉花糖對孩子來說覺得跟我們平時吃到的糖果不一樣,因為有些小朋友可能沒吃過,有些小朋友可能沒有接觸過,所以他們對整個活動感到好奇,F(xiàn)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分享的概念根本沒有,我想正好通過本節(jié)活動中三只小老鼠最后把做好的棉花糖分給了許多小動物,啟發(fā)幼兒也要像故事中的三只小老鼠學習。
本節(jié)活動我定的目標是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豐富的想象,體驗小動物分享云朵棉花糖的快樂。大膽表達自制“糧果”的想法;顒忧拔易尲议L為孩子準備一份棉花糖,和書中的需要用到的頭飾。活動開始時我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題,讓幼兒聽一聽故事,我邊講故事邊出示掛圖,大多幼兒都在掛圖沒有仔細聽故事。導(dǎo)致我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向幼兒提出問題,讓幼兒仔細的傾聽故事,并理解故事內(nèi)容,可是在仔細聽故事的幼兒很少,我又再次講解故事邊講故事出示圖片,但是我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已經(jīng)出示過圖片,幼兒的興趣度明顯比剛開始時少了,所以我換成分段講。果然注意力集中了起來,對故事的理解也深了。最后我播放了磁帶,讓幼兒完整的傾聽一遍故事。我讓孩子把自己帶來的棉花糖分給自己的好朋友嘗一嘗,活動最后我和孩子一起用橡皮泥做一做棉花糖,也讓孩子學著書中做棉花糖的方法,自己也去做一做,孩子在快樂的學做中結(jié)束了本次語言活動。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設(shè)計意圖: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剛?cè)雸@時,他們不僅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傾向,還在社會交往方面表現(xiàn)出一些缺憾,如退縮、拒絕、遠離等,與同伴之間還沒有達成很好的溝通。為此,我特地設(shè)計了《碰一碰》這個音樂活動。《碰一碰》這首歌曲表達了朋友與朋友之間相互接觸,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詞淺顯易懂,歌曲容易學唱。孩子們可以通過對歌詞進行動作的演繹,體驗與同伴碰頭、碰肩、碰手的快樂,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 理解“碰”的動作,初步學唱歌曲《碰一碰》。
2、 通過參與音樂游戲,培養(yǎng)初步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 《碰一碰》音樂磁帶,錄音機。
2、 小兔、小熊玩具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境,理解“碰”的動作
1手偶情景創(chuàng)設(shè):一天小兔出來玩,遇到好朋友小熊,可高興了,它們高興地碰了碰肩膀。
師:小兔遇到好朋友小熊,它們很高興地干什么?(肩膀碰肩膀)
小結(jié):輕輕地碰碰肩膀。
2、拍肩,理解“碰”的動作。
師:寶寶們,伸出我們的小手,輕輕來碰碰我們的肩膀。
二、初步學唱歌曲
。1)介紹歌曲名稱:《碰一碰》
。2)教師示范唱。(只彈旋律,不彈伴奏)
提問:剛才寶寶們聽到了什么?碰了哪里?(幼兒回答,教師小結(jié))
。3)幼兒學唱歌曲2-3遍。
幼兒學唱:寶寶,愿意和老師一起唱嗎?(集體學唱兩遍)
三、師幼互動游戲
。1)老師邊唱歌曲邊做動。(請一名幼兒到前面來,與老師合作游戲)
師:現(xiàn)在老師也要找一個表現(xiàn)好的寶寶,和他做朋友。也來和他輕輕地碰一碰。
。2)鼓勵個別幼兒找同伴一起游戲。
。3)全體幼兒到戶外空地邊唱歌曲邊游戲。
活動反思: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剛?cè)雸@時,他們不僅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傾向,還在社會交往方面表現(xiàn)出一些缺憾,如退縮、拒絕、遠離等,與同伴之間還沒有達成很好的溝通。為此,我選擇了了《碰一碰》這個音樂活動設(shè)計相關(guān)教案,組織教學。
《碰一碰》這首歌曲表達了朋友與朋友之間相互接觸,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詞淺顯易懂,歌曲容易學唱。孩子們可以通過對歌詞進行動作的演繹,體驗與同伴碰頭、碰肩、碰手的快樂,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現(xiàn)在正值小班開學初,孩子們與同伴的交往經(jīng)驗不足,因而,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我將該活動分成兩課時完成。這節(jié)教學活動主要是學唱歌曲,理解“碰”動作,通過參與音樂游戲,培養(yǎng)初步的合作意識。為了更好的讓孩子理解“碰”動作,我將原歌詞做了適當?shù)恼{(diào)整,將“鼻子碰鼻子”改成小手碰肩膀,讓孩子們切身體驗 “碰”動作的含義。整節(jié)活動有序的組織,孩子們情緒積極,課堂氛圍輕松,孩子參與活動的欲望強烈,活動狀態(tài)活而不亂,教學目標能夠較好的完成。發(fā)現(xiàn)的情況有兩點:主配班的配合需要加強;孩子們需要具備相關(guān)的知識經(jīng)驗,讓活動更有效深入地開展。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背景分析:
小班的孩子喜歡富有情境的游戲。來自孩子們生活中的跳跳床是他們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創(chuàng)設(shè)了“森林里動物們玩跳跳床”的游戲情境,并且自然地貫穿始終。這樣就使得活動變得好玩有趣起來,從而調(diào)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了他們跳躍的愿望。
為幫助孩子們突破“隨歌曲節(jié)奏跳躍”的難點,我通過“皮球跳躍”“圖譜引導(dǎo)”和“肢體感受”三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孩子們從直觀到具體形象再到自身動作感受,由易到難地引導(dǎo)孩子們感知歌曲的節(jié)奏。第一環(huán)節(jié)和皮球一起玩“跳躍”的游戲,既順從了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又非常直觀、具體形象地幫助孩子感知了歌曲的節(jié)奏;第二環(huán)節(jié)通過形象的圖譜幫助孩子更好地熟悉歌詞、感知節(jié)奏;第三環(huán)節(jié)引導(dǎo)孩子通過身體動作進一步感受音樂跳躍的節(jié)奏和情緒。在活動的最后,創(chuàng)設(shè)了有趣的“跳跳床”游戲情境,充分調(diào)動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最終使孩子們在輕松、自如地氛圍中,有效的達成了教學活動目標。
教學策略:
1.游戲情境法
2.直觀感受法
3.圖譜引導(dǎo)法
4.循序漸進法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跳躍、歡快的情緒,產(chǎn)生跳起來的愿望。(重點)
2.能跟隨歌曲的節(jié)奏跳躍。(難點)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音樂、圖譜、皮球、廢舊廣告布。
2.經(jīng)驗準備:和幼兒玩節(jié)奏游戲。
活動過程:
1.情境激趣,學習體驗歌曲節(jié)奏。
(1)情境導(dǎo)入,完整欣賞音樂。
(2)出示皮球,通過皮球有節(jié)奏的跳動,感受歌曲跳躍的情緒,尋找跳起來的感覺。
(3)通過圖譜,進一步感受練習歌曲節(jié)奏。
(4)利用身體各部位感受跳起來的感覺和節(jié)奏。
2.情境深化,出處引導(dǎo)幼兒隨歌曲節(jié)奏跳躍。
(1)幼兒隨歌曲節(jié)奏自主模仿小動物跳躍,表現(xiàn)歌曲的節(jié)奏及跳躍感。
(2)幼兒合作表演,進一步引導(dǎo)幼兒隨歌曲的節(jié)奏進行跳躍。
3.情境升華,進一步發(fā)展幼兒隨歌曲節(jié)奏跳躍的能力,共享跳躍的快樂。
(1)借用“跳跳床”(廣告布),激發(fā)幼兒跳躍的欲望,進一步練習隨歌曲節(jié)奏跳躍。
(2)增加游戲情境,讓幼兒進一步鞏固練習隨歌曲節(jié)奏跳躍。
(3)共同演唱歌曲,體驗用聲音表現(xiàn)歌曲跳躍的歡快情緒。
4.結(jié)束活動。
教師和幼兒在快樂的游戲情境中結(jié)束活動。
教學反思:
教學的過程中先采用手指游戲讓幼兒感知節(jié)奏的快慢變化,再用語言提示引出會跳的好朋友“皮球也來湊熱鬧”并提問:“皮球會跳嗎?”通過演示得出皮球不但會慢慢的跳快快地跳而且還會隨音樂的節(jié)奏一起跳。此樂曲訊用了用圖片記錄樂曲的節(jié)奏,圖譜的形式以每兩小節(jié)為一行,共五小姐。感謝朱老師對我的指點讓節(jié)奏譜更為生動形象,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更為濃烈,在活動的環(huán)節(jié)中,選擇邊對照圖譜邊打節(jié)奏讓幼兒更進一步感知樂曲的節(jié)奏,其中讓幼兒集體與,個別表演,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在歡快的游戲中掌握節(jié)奏,用身體不同的部位來打節(jié)奏,讓幼兒更有趣,設(shè)置了跳跳床活動時有了規(guī)矩,并學會與同伴之間的配合及朋友玩耍的喜悅之情。在不斷拍打節(jié)奏的同時,幼兒也基本會唱歌曲,但在今天的活動中我還有些緊張,在以后的活動和學習中還需要在鍛煉,消除緊張情緒。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武漢市新一輪學前教育保教實驗走進江岸現(xiàn)場研討會教案
學習活動:《怪車轱轆》
重點領(lǐng)域(語言)年齡段(3-4)
執(zhí)教:珞珈山幼兒園汪瓊
設(shè)計意圖:
小班幼兒剛?cè)雸@,對新環(huán)境比較陌生。再加上他們年齡小,既沒有有主動與人交往的意識,缺乏交往技能。如何讓他們盡快融入集體生活,在集體中大膽的表達,注意聽別人說話并做出回應(yīng)!豆周囬镛A》講述了三只聰明的小動物把又大又重的水果變成了“怪汽車”的故事,此故事情節(jié)簡單、有趣,形象生動,能夠激發(fā)幼兒興趣,特別是可愛的'小動物以及水果是小朋友非常熟悉和喜歡的。為了讓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通過分段欣賞、整體欣賞及游戲體驗等方法策略,將幼兒零碎的經(jīng)驗進行整合,幫助幼兒提升經(jīng)驗,發(fā)展思維能力,增強幼兒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聽懂普通話,能安靜、專心聽成人或同伴講話,理解簡短的故事情節(jié)。
活動目標:
1.喜歡與同伴看看講講,體驗故事有趣。
2.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能用簡單的短語表達。
3.能注意聽懂老師的提問,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認識常見的蔬菜、水果、車,能說出它們的名稱。會唱歌曲《汽
車轱轆轆》。
2.物質(zhì)材料:布置相關(guān)的場景、PPT課件、泡沫墊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
1.師幼開“汽車”,邊唱邊開車進入活動室。
寶貝們,我們開著一輛自己最喜歡的車到森林里去旅行,好嗎?
2.師幼一起找小動物。
美麗的森林到了,你們看到小動物了嗎?原來小動物們?nèi)フ曳孔恿恕?/p>
二、理解故事,簡單表達。
1.觀看課件,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小動物去找房子了?它們找到了房子嗎?那么它們找到了什么?水果變成了什么?你怎么知道是水果房子?
2.極動腦,為小動物想辦法。
小動物們決定把房子帶回去,他們就把“房子”滾在了馬路上走,看見了誰?狐貍警察為什么叫他們停下來?哎呀,那怎么辦呢?你們幫小動物園們想想辦法,怎么樣才能把水果房子帶回家呢?
3.揭示故事結(jié)尾,學說句子。
你們的辦法真好!小兔也想了一個辦法,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什么?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小螞蟻和老鼠會想什么辦法呢?
三、完整欣賞,再次練說。
1.小動物們真聰明,把西瓜、蘋果和草莓變成了怪汽車,這個好聽的故
事就叫《怪車轱轆》,我們再來聽聽這個故事!
2.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再次練習說。
四、變變玩玩,體驗快樂。
1.明確任務(wù),變變說說。
小兔、小老鼠、小螞蟻開著怪汽車高高興興地回家嘍。森林里的其他小動物也想變出怪汽車開回家,你們想辦法也把它們變成怪汽車送給森林里的其它小動物。
2.分享交流,體驗快樂。
五、開開“怪車”,結(jié)束活動。
讓我們開著怪汽車送給森林里的小動物吧。
活動延伸:
幼兒拼裝怪汽車。
教師提供各種怪汽車的圖片,幼兒自由拼裝怪汽車。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意接受同伴的創(chuàng)編,鼓勵幼兒聽音樂大膽想象動作,促進幼兒間的交往。
2、能快樂的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一張、一段歡快的音樂、尾巴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動物圖片,大家猜猜這是誰的尾巴?
1、你猜我猜大家猜,這是誰的尾巴?
2、你還知道那些動物也有尾巴的?
二、長尾巴行動:
小朋友老師發(fā)現(xiàn)身后好痛哦,好像要長東西了!小朋友快來幫幫我哦,你們一起喊:“長長長!”看老師身后長出什么來了?
1、出示身后的尾巴:
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呀?(尾巴)那請你說說尾巴有什么用呢?(幼兒自由說說如可以游戲、跳繩、走、跳舞等等)
2、那今天我們就用尾巴來跳舞吧
教師放音樂,幼兒第一次感受音樂,同時在音樂中讓幼兒自己舞動尾巴,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
三、請幼兒創(chuàng)編尾巴跳舞的'動作并請?zhí)暮玫挠變菏痉独蠋煱l(fā)現(xiàn)某某小朋友跳地可真好呀!大家看看他是怎么跳得呀?我們也學一學他吧!
四、與同伴一起創(chuàng)編尾巴跳舞的動作
現(xiàn)在請小朋友去找一個好朋友一起來跳一跳尾巴舞吧!
五、結(jié)束活動:《游戲抓尾巴》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學會小魚游得動作,能跟著音樂積極參與游戲。
2.能力目標:幼兒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能隨著音樂旋律積極地創(chuàng)編不同的小魚游泳動作。
3.情感目標:幼兒能通過游戲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nèi)容。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學會幾種不同的小魚游得動作。
難點:幼兒能根據(jù)音樂自由的創(chuàng)編不同的小魚游動作,同時按游戲規(guī)則玩游戲。
活動準備
兒歌錄音《許多小魚游來了》,小魚頭飾若干;,小貓頭飾一個,漁網(wǎng)一個,自制池塘。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進入活動室,引起幼兒興趣
帶領(lǐng)幼兒隨音樂踏著碎步,做一些簡單的小魚游的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復(fù)習兒歌,理解歌詞
1.師:魚寶寶們(師呼喚幼兒),我們學過一首有關(guān)小魚的兒歌,你們還記得這首歌叫什么名字嗎?是怎么唱的?
2.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打著節(jié)拍唱歌
提問:(1)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有什么小動物?(小魚)
(2)小魚在做什么?(游泳)
(三)幼兒學習小魚游泳動作
師:歌曲里面的小魚在快樂地游泳,那我的魚寶寶們會游泳了嗎?(會)那誰來游給魚媽媽看看呢?
引導(dǎo)幼兒做不同的小魚游泳動作。
擴展引伸:
1.魚寶寶向上面游是怎么游的?(或向下游,左右游。)
2.魚寶寶吃東西的時候又是怎么做的?(嘴巴做吃東西的動作,搖尾巴。)
師:魚寶寶們真能干,學會了小魚不同的`游泳姿勢,那我們現(xiàn)在就來玩一個“捉小魚”的游戲,怎么樣?
(四)介紹游戲規(guī)則
師:現(xiàn)在我們要到大池塘里去玩游戲,魚寶寶們要隨音樂在池塘里自由地游泳,聽到小貓叫的聲音,小魚就要蹲在池塘的中間,圍在魚媽媽的身邊,不要發(fā)出聲音,以免被小貓抓走了。如果你被小貓抓走了,你就不能玩游戲了,就要被小貓捉到小貓家去,被小貓吃了。
(五)玩音樂游戲
1.第一遍游戲,玩后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老師要及時糾正和指出來,并提出要求。
2.第二遍玩游戲,提示幼兒要用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小魚游泳的姿勢。
3.繼續(xù)玩一次游戲,提示幼兒要注意躲閃小貓的漁網(wǎng)。
4.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貓,其余幼兒當小魚,繼續(xù)玩一次游戲。
(六)結(jié)束部分
1.師:魚寶寶們,今天的游戲玩得高興嗎?還想玩嗎?(如果小朋友還想玩,根據(jù)時間,可以另請一個幼兒扮小貓,再玩一次游戲。)我們下一次又來漁塘玩好嗎?今天快到中午了,太陽曬得好熱,我們回家吧。
2.放輕松歡快的音樂,幼兒邊做動作邊離開活動室。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區(qū)別音樂的強弱、高低的不同。
2.嘗試用不同的聲音表現(xiàn)青蛙的叫聲,體驗演唱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注意傾聽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大“荷葉”一片,鋼琴一架。
2、蟲子一串,竹竿一根,青蛙手偶兩個。
3、錄音機、各種風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引入主題
“小朋友,春天來了,小河邊的風景可美了,今天老師帶你們進行一次開心旅行,一起去河邊看看美麗的風景,好不好?”帶幼兒聽音樂進活動室。
二、合作游戲“荷葉和風”,感受音樂的變化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呀?哦!原來是一片大大的、綠綠的荷葉呀,我們讓它靜靜地躺在水面上吧!”師幼一起把荷葉放在地上。
1.傾聽音樂,體驗強弱
“聽,風吹來了,是什么樣的風?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放輕風和狂風的音樂讓幼兒感受。
“第一段音樂是什么樣的風?”(是輕風)
“第二段音樂又是什么風?”(是狂風)
“輕風吹來,荷葉會怎樣動呢?請你們猜一猜!(輕輕地動)
“荷葉是輕輕地柔柔地抖動!
再次放輕風的音樂,師幼共同輕輕地抖動荷葉。
“聽,又來了一陣風,是什么風?你們聽了有什么感覺?我們邊邊抖動荷葉!
再次放狂風的音樂,師幼用力地抖動荷葉。
2.交替進行,感知音樂的變化
“噓!風停啦!睅熡淄T谠。
“我們都知道風是會變的,讓我們跟著風聲抖動荷葉吧!”放兩種不同的音樂,師幼變換強弱抖動荷葉。
三、學唱青蛙的歌,感受音樂的高低
1.情景表演:引出荷葉上的青蛙
“風停了,讓我們把荷葉放在水面上吧!睅熡滓黄鸢押扇~遠遠地放在地上。
“咱們在這里做游戲,驚動了河里的小動物,看,它們是誰呀?”出示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手偶。
“一只小青蛙和一只老青蛙看見我們在玩游戲,它們也跳出水面。小青蛙見了老青蛙趕忙熱情地打招呼:‘呱呱!’老青蛙見了小青蛙連忙說:‘呱呱’,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就向老青蛙介紹自己:‘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用清脆的聲音表現(xiàn))老青蛙覺得一個人很孤單,也很想和小青蛙做伴,也向小青蛙介紹自己:‘我是一只老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用低沉的聲音表現(xiàn))說著說著,它們就高興地唱了起來:我是一只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 (清脆的聲音);我是一只老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低沉的聲音)!
2.學習用清脆、低沉的聲音分別表現(xiàn)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
、倬毩曅∏嗤芎屠锨嗤艿慕新暋
“先是誰唱的?小青蛙的聲音是怎樣的?它是怎樣唱歌的'?后面的呢?老蜻蜓的聲音是怎樣的?它又是怎樣唱歌的?
“雖然老蜻蜓和小青蛙的聲音不同,一個高高的、尖尖的,一個低低的、粗粗的,但是它們喜歡在一起唱歌,因為它們覺得那樣很快樂,你們想試試嗎?”
②多種形式學習歌曲。
“青蛙的歌好聽嗎?現(xiàn)在請小朋友當小蜻蜓,老師當老青蛙,咱們一起來唱歌。”
“小朋友,誰愿意做老青蛙,誰愿意做小青蛙呢?大家一起高高興興地唱起來吧(幫幼兒分組),記住要唱出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聲音哦!”
四、游戲“小青蛙捉害蟲”,結(jié)束活動
“孩子們,今天出來旅行,你們玩得高興嗎?哎呀!肚子好餓啊,我們?nèi)プ胶οx吃吧。青蛙是怎么捉害蟲的?(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捉害蟲的動作)現(xiàn)在讓我們蹦蹦跳跳地捉害蟲吧。聽到高高的聲音就跳得高高的,聽到低低的聲音就跳得低低的(放高低不同的音樂,幼兒聽音樂練習跳躍)。來捉害蟲啦!(教師手拿竹竿,挑著蟲子,做高高低低的動作,幼兒蹦跳著捉)哇!吃飽了,也跳累了,我們回家啦!”
活動反思:
《開心旅行》在山東省編教材中是以帶幼兒外出遠足的形式出現(xiàn)的,我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特點,結(jié)合在音樂教學方面的研究探索,將其改成了讓幼兒辨別音的高低。整個活動以游戲貫穿,幼兒輕松自然地在玩中學。用兩只青蛙的不同聲音表現(xiàn)音的高、低,幼兒理解起來特別容易,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個別細節(jié)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有待注意:一是要關(guān)注個別幼兒,讓所有孩子都參與到活動中;二是要注意手偶的擺放位置,因為幼兒對手偶特別感興趣,在最后的活動中有部分幼兒去和手偶玩,沒有參與到活動中。
設(shè)計思路:
“聽辨音的強弱、高低”是幼兒應(yīng)具備的基本的音樂能力之一,但音的強弱、高低對他們來說又是非常抽象的概念。
模仿動物的叫聲是幼兒很感興趣的活動,在“春姑娘來了”的主題中,小青蛙又是主要角色之一。于是,我借助孩子們熟悉、喜歡的小動物——青蛙,用“開心旅行”貫穿整個活動。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采用了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和游戲形式,視聽結(jié)合,抽象的東西也變得形象了。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06-24
小班音樂的教案03-03
小班音樂教案11-07
音樂小班教案12-19
小班音樂教案春天06-26
關(guān)于小班音樂教案06-26
小班音樂教案:蘋果08-12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05-03
小班音樂教案:親親07-08
小班奧爾夫音樂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