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

時間:2022-02-07 05:55:26 教案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節(jié)約用水的原因,共同探討節(jié)約用水的方法。

  2、引導幼兒懂得愛護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節(jié)約用紙,購買環(huán)保物品,少用一次性東西等,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次性筷子、牙刷、塑料袋、快餐盒等;煙塵污染的圖片4張;判斷對錯圖片5張;酸奶瓶、廢舊小畫書、紙杯、小蛋糕盤若干;即時貼;各色油光紙;剪刀

  活動過程

  一、保護水資源

  1、(看課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引導幼兒了解水的用處。

  引導討論:水都有什么用處?我們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水?

  小結:水的用處很大,人和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如果不喝水就會渴死。水可以用來洗衣做飯、洗臉等,我們的生活還有許多工廠的生產都離不開水?墒俏覈菄乐厝彼膰,有的地方都連喝的水都不夠了,如果我們不注意節(jié)約用水,我們也會出現水不夠用的情況,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節(jié)約用水。

  2、討論節(jié)約用水的辦法

  師小結:節(jié)約用水的辦法很多,如隨手關好水龍頭,水龍頭壞了要趕快修好。大,考吧.幼師,網出,處!一水多用我們洗手、洗衣服的水還可以用來沖廁所、擦地。洗菜洗米的水可以用來澆花等。在家里洗澡時,告訴媽媽要用噴頭下的水洗,不用大盆里水,因為這樣既節(jié)水又衛(wèi)生。使用坐便器,可以用一個裝滿水的可樂瓶放在蓄水池中,減少沖水使用的這樣也可以節(jié)約很多水。

  二、愛護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

  1、引導幼兒了解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

  (1)了解污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危害。

  看課件:正在醫(yī)院咳嗽的病人

  討論:小朋友看這個叔叔怎么了?他為什么生病了?

  小結:原來這位叔叔吸入了污染的空氣而生病的,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有很多污染。

  (2)引導幼兒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

  展示課件:叔叔吸煙、汽車排出的煙、工廠排出的煙的圖片讓幼兒觀察討論,

  2、引導幼兒討論怎樣保護環(huán)境。

  討論: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如果看到別人不愛護環(huán)境我們應該怎樣做?

  小結:

  (1)選購環(huán)保的'物品,如選購不施農藥、沒用化肥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少買含防腐劑的方便快餐食品、有色素的飲料和添加劑的香脆零食。選購食品一定要認準“中國環(huán)境標志”“綠色食品”標志。哪種東西符合環(huán)保要求,我們就選購他,哪種東西不符合環(huán)保要求我們就不買它,同時告訴別人不買它,這樣它就會逐漸被淘汰,或被迫轉產為符合環(huán)保要求的綠色食品。

  (2)珍惜紙張,變廢為寶。我們平常所用的紙是木材制造出來的,所以珍惜紙張就是珍惜我們的大森林。我們小朋友不要隨便扔掉白紙,充分利用紙的空白地方。用過一面的紙可以翻過來做草稿紙,過期的掛歷紙可以用來包書皮,干凈面可以用來畫圖片(看老師這些圖片就是用掛歷紙畫的)。

  (3)少用一次性的東西,像一次性筷子、因為制造筷子用很多的木頭浪費很多資源。少用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筆等。自備餐盒,減少白色污染,特別是一次性的白色快餐盒,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要自備購物袋去買東西,少用或不用商店給的塑料袋;重復使用已有的塑料袋等。

  (4)盡量坐公交車或自行車,這樣就可以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

  (5)如果看到別人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我們應該及時制止并告訴他正確的做法。

  三、游戲〈判斷對錯〉

  展示課件1:請幼兒觀察圖中小朋友洗完手后是怎么做的?

  (沒有關好水籠頭,一甩手走了)

  展示課件2:一個小朋友在撈小河的垃圾,而另一個正把吃完的雪糕紙扔到河里。

  展示課件3:一小朋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里。

  展示課件4:兩個小朋友正在植樹。

  展示課件5:一小朋友正在隨地吐痰。

  四、變廢為寶

  引導幼兒根據興趣選擇材料用喝完的酸奶瓶做成漂亮的小娃娃;用一些廢舊小畫書剪貼成一幅畫;用小蛋糕盤做成七星瓢蟲、小烏龜等;用紙杯剪成漂亮的帽子等。

  五、倡議: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小朋友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節(jié)約用水,愛護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都來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吧 !

  活動延伸

  1、做《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海報,與家長配合一起來評選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2、做分類垃圾箱:分可回收物(紙、塑料等分類放置)、不可回收物(放在班級垃圾桶里)。

  活動反思

  本次教育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由于幼兒經常從電視等各種媒體聽到、看到關于環(huán)境破壞的消息,也親身體會過大風暴給大家生活帶來的危害,同時又看到了關于環(huán)保的各種圖片,因此,幼兒對這一活動很感興趣,都很愿意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在引導過程中,目標明確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看、想、說、做,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相互交流中學習知識。本次活動還注意滲透了其他領域的知識,注重幼兒社會性的培養(yǎng),這樣效果會更好些。同時也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樹立環(huán)保意識。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傾聽、操作發(fā)現使幼兒知道蚯蚓外部特征生活習性及與人類的關系。

  2、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保護蚯蚓。

  3、培養(yǎng)幼兒大膽的精神和口語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四個裝有泥和蚯蚓的盆、水盆、抹布、塑料工具。

  2、食用鹽和糖若干。

  3、投影儀、和相關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蚯蚓及外部特征

  1、觀察泥土找蚯蚓

  師:請小朋友用工具撥一撥泥土,找一找蚯蚓在哪里?

  (引起幼兒興趣,初步感知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為下文做鋪墊)

  2、觀察蚯蚓的外部特征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蚯蚓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上面沒有什么?

  (簡短的引導幼兒觀察讓幼兒自己發(fā)現蚯蚓是沒有眼睛、耳朵、鼻子和腿的)

  教師小結:蚯蚓的身體是長圓形的,身上有好多節(jié)環(huán)形,一頭細一頭粗,在身體前端有一個像戒指樣的環(huán)扣,它沒有眼睛、耳朵、鼻子和腿也沒有骨骼。

  (這里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投影,讓幼兒更清楚的看到蚯蚓的外部特征來驗證自己的猜測得出結論)

  二、 了解蚯蚓的生活習性

  1、 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蚯蚓生活在哪里?把它放在水里能生存嗎?

  (引導幼兒對比蚯蚓在潮濕的土里和水里的活動進行觀察探索)

  教師小結:蚯蚓生活在潮濕、陰暗的泥土里,白天藏起來晚上出來找東西吃,它不能在水里生存會淹死的,所以下完雨的時候因土里的水份增多,我們會看到蚯蚓鉆出地面來爬樹的。(這里可以出示不同環(huán)境里蚯蚓的圖片如:菜園里、糞土里、磚瓦堆等讓幼兒更多了解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

  2、 蚯蚓喜歡吃的食物。

  師:蚯蚓是怎樣找食物吃的呢?它吃什么呢?

  (引導幼兒觀察蚯蚓蠕動的身體和把蚯蚓分別放在盛有鹽和糖的容器里進行觀察現象)

  教師小結:蚯蚓是靠身體的向前拱凸起來的姿勢活動的,它的觸覺很發(fā)達能感覺到食物和震動。它喜歡吃一些有機物如:枯葉碎片、家畜的糞便、沒有毒的生活垃圾腐爛的草根樹葉等蚯蚓是雜食動物,實驗證明它不喜歡吃咸喜歡吃甜性食物。所以被人們稱為“環(huán)境保護的衛(wèi)士”

  3、摸摸蚯蚓。

  師:請小朋友大膽的用手摸一摸蚯蚓會有什么感覺?它用什么呼吸?

  (鼓勵幼兒消除害怕心理,大膽的`嘗試探索)

  教師小結:蚯蚓身上有一層黏液可以幫助它在泥土里穿行,也可以保持體表的濕度進行呼吸。

  4、 切斷蚯蚓

  師:現在老師把這條蚯蚓切斷后會出現什么狀況呢?

  (這里老師可以進行投影放大影像,再次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其觀察發(fā)現。)

  教師小結:當蚯蚓不小心斷成兩節(jié)后,它不會死而且還會長成兩條蚯蚓,具有再生功能。

  三、了解蚯蚓與人類的關系

  1、具有松土利于農作物生長的作用。

  師:生活中蚯蚓在土里進行翻拱覓食的時候起到一個松土的作用,把有機物如:樹葉、草根動物糞便拖到地下產生大量肥料,還有蚯蚓自身排除的糞便都是一些利于農作物生長的肥料,故此,我們要保護蚯蚓,它是人類的好朋友。(讓幼兒產生要愛護蚯蚓之情,保護蚯蚓)

  2、具有入藥治病的作用。

  師:蚯蚓在藥名中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地龍”,它可以入藥治病,所以現在會有專門飼養(yǎng)蚯蚓的人來飼養(yǎng)它們。

  (我想“地龍”這個好聽的名字一定會讓幼兒記住的)

  活動反思:

  活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幼兒興奮緊張的場面比如:在摸蚯蚓環(huán)節(jié)時有的孩子膽小不敢摸、或者壯大膽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們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指導和處理好該事情,讓幼兒處于一種輕松、自然地狀態(tài)下完成認知!毒V要》提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勵它們大膽探索與表達。整個過程關注幼兒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覺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應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3

  活動設計背景

  最近我們幼兒園結合城鄉(xiāng)環(huán)境綜合治理活動開展了《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系列活動,我在與幼兒談話時,我發(fā)現幼兒對于生活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認為我們的周圍仍然有一些不漂亮的地方,例如有一些垃圾等。所以我就圍繞“垃圾”這一話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了解了亂扔垃圾的危害。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引導幼兒知道垃圾對人的危害,由此啟發(fā)幼兒保護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積極思考解決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辦法,并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出來——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垃圾的危害。

  2、情感目標:啟發(fā)幼兒保護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

  3、技能目標: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解決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辦法,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知道垃圾的危害并思考解決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辦法

  活動準備

  1、VCD課件。

  2、環(huán)衛(wèi)工人服裝、布簾

  3、花生、瓜子、糖等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教師 與幼兒做手指游戲《切白菜》,集中幼兒注意力。

  基本部分:1、用布簾橫在講臺前方。

  今天我要請小朋友看一段表演,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完了告訴老師,發(fā)生了什么事?

  教師轉一圈,到布簾后戴上假發(fā)后出來,邊吃零食邊丟在地上,然后轉到布簾后,換上環(huán)衛(wèi)工人的衣服,拿上清潔工具,把地上的垃圾掃干凈。又轉到布簾后,換上教師的衣服出來。

  教師提問:剛才那個阿姨把什么扔在地上了?(瓜子殼、糖果紙),她這樣做對不對?(不對)

  環(huán)衛(wèi)工人是怎么做的?(把阿姨扔的瓜子殼、糖果紙掃干凈了)

  如果你吃了糖果,把糖紙丟在哪里?(請幼兒吃糖,根據幼兒的.丟糖紙的情況作評議)

  2、看課件1:組織幼兒觀看,交流,談談垃圾的危害。

  今天老師請小朋友看一些圖片,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幼兒看課件

  引導幼兒討論;你們看見了什么?(垃圾)

  師: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么感覺?

  幼兒:臟、臭,容易生病

  師:對我們有什么影響?(污染空氣、水源,危害健康,影響城市容貌)

  師: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么樣?

  幼兒:生活不方便,會生病

  教師小結:許多的垃圾堆積在一起,不僅占用很多的土地,而且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發(fā)出陣陣的臭味,污染空氣、水源。同時,滋生蚊蟲、蒼蠅、蟑螂、老鼠,傳播疾病,危害健康,影響城市容貌。

  3、繼續(xù)看課件,引導幼兒保護環(huán)境,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1)知道了垃圾有這么多害處,那么現在和好朋友一起想一想,讓我們的環(huán)境變得更美呢?等會兒把你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好嗎?

  我們來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做的?放課件(拾垃圾圖片),邊看邊引導幼兒要從自己做起,從家庭做起,從小事做起,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分類投放,向家長、鄰居宣傳,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2)老師把小朋友的辦法編成了《拍手歌》,小朋友想不想聽,老師把它教給你們好不好?

  你拍一,我拍一,不要隨地扔垃圾;

  你拍二,我拍二,垃圾要放一塊兒;

  你拍三,我拍三,煙囪別再冒黑煙;

  你拍四,我拍四,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你拍五,我拍五,做好榜樣別怕苦;

  你拍六,我拍六,大家勁往一塊湊;

  你拍七,我拍七,把握現在好時機;

  你拍八,我拍八,保護環(huán)境靠大家;

  你拍九,我拍九,愛護環(huán)境要持久;

  你拍十,我拍十,我們的生活真踏實。

  (2)現在來看看我們的環(huán)境變得怎樣了,看課件3

  我們生活在干凈,美麗的環(huán)境里,心情舒暢。

  (3)鼓勵幼兒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教師:小朋友,我們來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我們現在去看看我們幼兒園里有沒有垃圾,如果有,就把它撿起來放到垃圾箱里,好不好?

  結束部分:幼兒排隊,到校園去撿垃圾。活動結束后幼兒洗手。

  活動延伸:在校園拾垃圾的過程中,讓幼兒認識可回收垃圾、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垃圾桶和有毒、有害垃圾、垃圾桶。

  綠色垃圾桶:它叫可回收垃圾桶,像紙類、金屬類、塑料類、玻璃類等是可以收回去經過消毒、加工還有用處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請幼兒說出哪些是可回收垃圾)

  黃色垃圾桶:它叫不可回收垃圾桶,一些不能再利用的垃圾是它的好朋友。主要是廚房垃圾、如菜葉、剩飯菜、果皮等。(請幼兒說說知道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

  紅色垃圾桶:它叫有毒、有害垃圾桶,廢舊電池,熒光燈、過期的藥品、化妝品是它的好朋友。

  拓展活動:為幼兒園設計制作環(huán)保垃圾桶。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讓幼兒認識了垃圾對人們生活的危害,他們想出了許多解決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辦法,之后小朋友對周圍的環(huán)境更加關注,注重從自己做起。班上小林是個愛扔紙屑的孩子,自從班上開展“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后,他不再扔紙屑了,還將學到的《拍手歌》向他家里人宣傳,她奶奶很高興地專程到幼兒園感謝我們。由此看出這個活動是符合幼兒實際和切合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幼兒從認識到關注垃圾再到主動清理垃圾,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今后,我會更加關注幼兒的生活,選擇符合幼兒生活的教材,讓幼兒認知、情感和技能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4

  設計意圖:

  最近我們開展了《我們的城市》的大主題,恰逢松江區(qū)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在與幼兒談話時,我發(fā)現幼兒對于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里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認為我們的周圍仍然有一些不漂亮的地方,例如有一些垃圾等。所以我就圍繞“垃圾”這一話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幼兒通過自己的調查,發(fā)現了幼兒園周圍的垃圾的主要類型和分布情況,并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了解了亂扔垃圾的危害。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在知道垃圾對人的危害的基礎上萌發(fā)保護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積極思考解決幼兒園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辦法,并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出來。

  萌發(fā)幼兒保護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運用集體活動和分散活動相結合的形式,采用情景法、提問法、探究法、操作法進行突破;顒拥碾y點是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解決幼兒園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辦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的危害,萌發(fā)幼兒保護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

  1、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解決幼兒園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辦法,并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出來。

  二、活動準備

  1、課前請幼兒調查并記錄周圍環(huán)境垃圾分布的情況。

  2、幼兒自己拍攝的照片。

  3、彩色紙、筆、吸管等。

  三、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交流調查周圍環(huán)境的情況

  1、我們的幼兒園美不美?(放映幼兒園美麗的環(huán)境的鏡頭)

  2、但是呢,我們小朋友也發(fā)現了幼兒園有不美的`地方(放映幼兒自己用相機捕捉的幼兒園及周圍環(huán)境中的垃圾的鏡頭)

  3、(展示幼兒調查表的展示版面)另外呢,我們還有一些小朋友用筆記錄了幼兒園及周圍環(huán)境中的垃圾分布情況,現在請我們的小朋友介紹一下調查的情況。(請3-5個幼兒介紹)

  (二)談談垃圾的危害

  1、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么感覺?對環(huán)境有什么影響?

  2、如果我們的周圍都是垃圾,生活會變得怎么樣?

  (三)怎樣保護環(huán)境

  分組討論:知道了垃圾有這么多害處,那么現在和好朋友一起想一想,怎樣才能保護我們幼兒園的環(huán)境,讓我們的幼兒園變得更美呢?等會兒把你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好嗎?

  (四)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1、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想到了什么保護幼兒園及周圍環(huán)境的好辦法。

  2、請幼兒分組實施自己的活動計劃:做小小環(huán)保宣傳員的標志、繪制不亂扔垃圾的標志等。

  《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在主題背景下的一個科;顒印N覀儽驹碌拇笾黝}是“我們的城市”,恰逢松江區(qū)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在與幼兒談話時,我發(fā)現幼兒對于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里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有不同的觀點,認為我們的周圍仍然有一些不漂亮的地方,例如有一些垃圾等。我們的周圍到底是不是像這些幼兒說的那樣存在一些垃圾,這一問題引起了全班幼兒的關注。我們緊緊抓住這一興趣點,圍繞“垃圾”這一話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如:找垃圾、看垃圾、撿垃圾、畫垃圾等。幼兒通過自己的調查,基本了解了幼兒園周圍的垃圾的主要類型和分布情況,并通過各種途徑進一步了解了亂扔垃圾的危害。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在知道垃圾對人的危害的基礎上萌發(fā)保護周圍環(huán)境的意識,積極思考解決幼兒園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的辦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由于本次活動來源與幼兒的生活,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幼兒也積累了一定的前期經驗。在活動中所展示的資料和照片都是幼兒自己畫的或自己用照相機捕捉的鏡頭,所以整個活動從始至終幼兒都有極大的興趣。幼兒在已有的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通過回答教師提問和自己的討論,對環(huán)境保護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最后再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進一步加深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但同時我的本次活動也存在許多不足:

  一、由于教師只考慮到要呈現幼兒自己的東西,沒有考慮到對其歸類整理,所以材料呈現時比較凌亂,從而導致教師的提問也缺乏層次性;

  二、由于時間倉促,主題開展還不夠深入,幼兒的對環(huán)境保護的認識還不夠,教師在活動前應該在“怎樣使我們的環(huán)境更美麗”這一問題上做足文章,這樣會使活動時幼兒的思維更開放。

  三、提問時教師給幼兒的思維空間不夠,在提出開放性問題以后就應該放開了讓幼兒回答,不應該再進一步細化問題,限制幼兒的思維。另外活動中教師對幼兒愿望激發(fā)不夠,不應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由教師來引領,而是請小朋友說出自己的愿望,由此自然推動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進展,這樣幼兒的活動興趣會更濃。

  四、在材料提供方面來看,教師只考慮到材料的可操作性,沒有考慮到幼兒制作出的物品的可利用性,教師可以考慮提供更有利于進一步利用的材料供幼兒操作,這樣更有利于下一個活動的開展。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5

  活動目標

  1.關注周圍事物,萌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2.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觀察分類能力。

  3.了解電池的基本知識,知道廢舊電池對環(huán)境的危害。

  活動準備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遙控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觀察事物,引出課題。

  提問:桌子上放的是什么?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等)

  教師:怎樣才能人這些東西亮起來、動起來呢?我們一起來尋找它們的秘密。

  二、展開

  1.復習電池的基本特性。

  教師:這些物品里都有電池,它們運作和轉動都離不開電池。

  提問:你知道電池的哪些知識?

  小結:電池分正負兩極,凸起的一端為正極、凹進取的一端為負極,正極和負極鏈接才能保證有電。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需要電池。

  2.電池分類

  教師:請把這些電池從物品里面拆下來,按照不同的型號進行分類。

  小結:電池按照型號可以分為1號、5號、7號等,紐扣電池,鋰電池等。

  3.生活經驗講述,我見過的電池。

  提問:

  (1)你見過什么型號的電池?放在什么物品里使用?

 。2)你們家是怎樣處理廢舊電池的?

  4.講解廢舊電池的.危害,萌發(fā)幼兒環(huán)保意識。

  教師:電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廢舊電池處理不當會嚴重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

  不同類型的電池對環(huán)境的破壞不同。

  廢舊電池埋在土壤中會影響土質,在這片土壤中將不會生長出植物;

  丟在河水中會嚴重污染水質,水中的小魚會死掉;小朋友玩廢舊電池會引起汞中毒。

  提問:怎樣正確處理廢舊電池?

  小結:廢舊電池對人類和環(huán)境都有危害,不能隨意丟棄廢舊電池,

  要投放在指定的地方和有標記的垃圾箱中。

  三、結束

  活動評價:從幼兒是否大膽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活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6

  活動目標:

  1、與同伴進行討論、操作和記錄,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在嘗試與操作中感知壓縮可以減少物體所占空間,探索擺放方式和壓縮程度的不同對所占空間的影響。

  3、發(fā)現“壓縮”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有良好的環(huán)境意識和行為。

  活動準備:

  1、回收箱3個;大籃子3個;鋁罐若干;記錄表一份、0-9數字卡若干。

  2、課件:環(huán)保壓縮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知材料,引發(fā)興趣

  1、師提問:小朋友,我們今天帶來了什么?(易拉罐)

  對啊,易拉罐我們用完了,不需要它們的時候,我們是怎么處理它們的呢?(送到回收箱)

  二、實驗操作并記錄結果,驗證猜想,感知物體壓縮程度和擺放方式的不同,可以減少空間的使用,節(jié)省空間。

 。ㄒ唬w驗空間使用與罐子數量的關系

  1、提出實驗要求:“請小朋友合作把易拉罐放進回收箱里并把數量記錄下來!保ㄓ變翰僮鞑⒂涗泴嶒灲Y果)

  2、討論和分享:為什么同樣大的箱子放進去的易拉罐卻不一樣多呢?

  3、教師小結:因為擺放整齊了,空隙小了,空間用得也少了,放的罐子就多了。

  (二)體驗通過壓縮,可以節(jié)省空間,進一步體驗使用空間與罐子數量的關系。

  1、實驗驗證:怎樣才能讓箱子放進去更多的易拉罐呢?幼兒實驗并記錄。

  2、觀察、討論和分享:

 。1)我們用了壓縮的方法,易拉罐放進去的數量與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同組縱向比較)

  (2)為什么我們用同樣的'壓縮方法,裝進去的罐子數量不一樣呢?(異組橫向比較,討論發(fā)現壓縮程度問題)

  3、教師小結:因為壓縮的程度不一樣,所以裝進去的易拉罐的數量會不一樣。

  三、生成經驗,啟發(fā)聯(lián)想,遷移和擴展

  1、觀看課件《環(huán)保壓縮》。討論:壓縮有什么好處?(節(jié)省空間,保護環(huán)境)

  2、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少垃圾?萌發(fā)幼兒的環(huán)境意識。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7

  目標的理解:

  目標的選擇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符合《綱要》中對大班科學領域的要求,具有直觀性、科學性、實踐性,通過對物質材料的操作,用自己的感官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過程中來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目標強調了幼兒科學認知能力,科學情感和科學意想的培養(yǎng),為幼兒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本目標一課時完成,目標重點為了解污染影響健康,難點為增強幼兒環(huán)保意識。 內容分析: 內容的選材來源于幼兒生活,貼近幼兒生活,注重趣味性,通過一個地球上的故事發(fā)出疑問,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豐富活動內容。內容可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和游戲心理要求,從而實現教育目標。

  設計思路:

  通過故事導入提出疑問激發(fā)幼兒認識興趣、探索欲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提供豐富的方法進行活動。在認真的研究和探索中逐層遞進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活動目標:

  1、在實驗操作的基礎上,讓幼兒了解煙塵、廢氣、廢水對空氣的污染,影響人和動物的健康。

  2、知道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地方,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清水、污水各一盆、小魚兩條、香煙、小房子(自制)

  知識材料:地球上的故事、課前帶幼兒觀看生活區(qū)垃圾堆、有關地球的環(huán)保錄象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地球儀,引出故事。

  1、出示地球儀問:這是誰的家?

  2、小結:這是地球,是人類動植物的家。

  3、地球上的故事——森林里住著一群快樂的小動物,一天森林里突然冒出了黑煙,他們喝的河水也變了色,許多小動物都暈倒了,還有一些小動物紛紛逃走了,躲到了別的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呢?

  二、實驗活動教師:“咦,小動物為什么會暈倒,又為什么要逃走呢,現在我們來做兩個實驗”

  1、出示一盆清水、一盆污水,讓幼兒從顏色、氣味和透明度來觀察進行比較,把兩條小魚分別放在清水和污水中,觀察小魚的不同情況。

  2、出示自制的小房子,把燃著的香煙放在小房子里,過一會讓幼兒觀察小房子里冒出煙霧。

  三、播放錄象:進一步讓幼兒了解污染給地球造成的危害,給人類造成的危害。

  1、回憶觀看生活區(qū)垃圾堆了解污染。

  2、播放滿大街的汽車尾氣排放、垃圾堆、煙塵、工廠排放污水等。

  2、提問:這些廢氣、煙塵給地球帶來了哪些危害?

  3、小結:動物、植物、人類都需要清潔的環(huán)境,我們要保護地球。

  四、討論活動:我們喜歡居住什么樣的環(huán)境,應該如何預防污染帶來的危害,一起來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1、幼兒討論:我們需要一個美麗干凈的生活環(huán)境,廢水、廢氣不可亂排放,不亂扔垃圾,多植樹綠化環(huán)境等。(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見解)

  2、小結:地球只有一個我們人類只有保護好地球,才能生活在空氣清新、干凈的環(huán)境里。

  五、延伸活動:《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請幼兒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動手畫出自己是如何保護環(huán)境的'。

  設計意圖:

  人類社會發(fā)展進步的同時,也給地球帶來沉重的負擔,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已成為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礦物資源的挖掘、廢氣、廢水、煙霧的排放、白色污染、自然災害頻頻發(fā)生等等,讓我們的地球遭到破壞,不得不讓我們深思,保護地球人人有責。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觀察比較,組織幼兒討論,培養(yǎng)幼兒從小學會保護環(huán)境,宣傳地球只有一個,讓大家都有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美好愿望,進一步增強幼兒環(huán)保意識。

  反思:本節(jié)活動根據《大綱》中大班科學要求制定的,目標符合大班幼兒年齡特征,活動中我讓幼兒觀看錄像、做實驗讓幼兒體會到污染的危害,具有探索性、趣味性達成了目標。

  不足之處:如果再延伸活動中讓幼兒到我們的操場上進行一下實踐活動,效果會更佳,讓幼兒親身體驗,更能夠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8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大家來環(huán)保》。

  一、教材分析

  1.說教學內容(活動來源):

  《大家來環(huán)!穪碜杂诖蟀嘀黝}活動《溫江風情》。在這之前,紅櫻桃班的孩子對于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溫江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孩子們對于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里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認為我們的周圍仍有不完美的一面,例如有人亂扔垃圾等。這一問題立即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我緊緊抓住這一興趣點,圍繞"環(huán)保"這一話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新《綱要》中指出了科學領域的目標:對周圍事物、現象有好奇心,有求知欲;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而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fā)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本次活動能以小見大,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充分參與,動腦、動手、動口,不僅能獲得樂趣,也能建立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2.說教學目標

  教育目標活動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孩子對事物表面特征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其年齡特點及發(fā)展水平,本次活動的意旨是"在環(huán)境中教育",改變傳統(tǒng)"空講"的教育方式,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并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把"要我做"升華為"我要做",進而將環(huán)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幫助幼兒了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并能區(qū)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能力目標:引導幼兒愿意為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情感目標:幼兒通過親身體驗,養(yǎng)成不亂扔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重點:幼兒認識到垃圾的危害,感知環(huán)保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幼兒懂得區(qū)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為解決重難點,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情境表演、觀察實物圖片、自主操作等,又為他們創(chuàng)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huán)境,活動延伸也有利于幼兒行為的發(fā)展。

  3.說幼兒情況

  紅櫻桃班的孩子大多都在5歲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和以前相比本次孩子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我班男孩子多,較為活躍,許多幼兒能做到獨立地思考問題,但總是怯于大膽站起來回答問題,讓人感覺比較被動,但他們還是喜歡思考的,對于自己喜歡的事物,他們總是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4.說教學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前期主題活動知識的積累,請幼兒和父母一起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父母帶領孩子搜集環(huán)境整潔或污染的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臟亂的環(huán)境圖片、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圖片;一位孩子的媽媽扮演地球媽媽。地球媽媽的環(huán)境布置;笑臉娃娃若干。

  二、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新《綱要》中倡導"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活動的參與者,讓幼兒有廣闊的空間發(fā)現和探討,并在此過程中尋求探索的快樂。根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幼兒實際,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表演法:我打破傳統(tǒng)模式,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讓家園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還能調動幼兒的興趣和探知的欲望。

  (2)直觀演示法:我運用圖片和實物直觀地向幼兒展示,引導幼兒認真觀察事物,調動幼兒的觀察興趣,引發(fā)他們積極地思考。

  (3)探究法: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欲望。"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開放的探究環(huán)境,鼓勵幼兒主動參與討論、大膽猜測。

  (4)多元激勵法:在活動中我注意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善于運用多種激勵方法,通過語言贊美孩子、摸摸孩子的`頭、抱抱孩子、給他們發(fā)笑臉娃娃等,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動動、想想、說說的輕松氛圍中學習,本次活動主要采用了以下學法:

  (1)觀察法:為幼兒提供圖片材料,引導幼兒學會觀察,感受圖片里的內容,讓他們有所體會,有所感悟。

  (2)自主操作法: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孩子是通過主動的實踐經歷來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智能和道德的。在活動中我讓孩子自主地將垃圾分類,充分讓幼兒體驗、實踐,讓他們將知識轉化為行為的動力。

  (3)講述法:在活動中啟發(fā)幼兒大膽地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給幼兒創(chuàng)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

  三、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以"情景導入--幼兒主體參與--活動延伸"為主線,以關注幼兒體驗和加強幼兒的實踐能力為主,制定了教學過程為: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綱要》中說:"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chuàng)設良好家庭教育環(huán)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請家長參與表演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臟、亂的地球環(huán)境,通過形象的表演引發(fā)幼兒思考:地球媽媽為什么生病了呢?幼兒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產生了興趣,學習情緒也會高漲,加之有一定的前期經驗,很快便能引入到課題中來。

  (二)主體參與,在活動中獲得經驗

  1.動一動。

  "誰愿意幫助地球媽媽,讓她的病快快好起來?"幼兒在情境感染下有了探知的欲望,這個時候向他們提要求,他們自然會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因為孩子在行為上還處于他律階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幼兒對于垃圾分類還沒有認識,不過,他們知道將垃圾放入垃圾桶里,這無異于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教師及時擬人化地用地球媽媽的口吻表揚孩子,送他們笑臉娃娃鼓勵孩子的正確做法。

  2.想一想。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的教育,重在激發(fā)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我通過讓幼兒觀察環(huán)衛(wèi)工人將垃圾分類的圖片引發(fā)幼兒思考:"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要把垃圾分類?"讓他們了解垃圾分類的好處。這樣有利于提高幼兒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自己主動思索問題的答案,幼兒漸漸由淺入深,從"怎么做"到積極思考"為什么這么做"。

  3.說一說。

  這個部分是活動的重點,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綱要》指導我們:"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這個環(huán)節(jié)分為三層:(1)向孩子展示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垃圾筒,讓他們說說:為什么要分成兩個桶?(2)展示收集的各類垃圾,通過孩子集中討論,讓他們針對垃圾分類和垃圾的處理方法進行自由發(fā)表觀點,然后老師再作一定的補充和小結,讓他們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對人體有害不能回收的。(3)讓孩子觀察垃圾桶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志,"你覺得哪個是可回收標志?為什么?"通過讓幼兒理解標志的含義來幫助記憶。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我從孩子們認知和思維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層層遞進地引發(fā)幼兒思考、討論,讓孩子積極地在活動中找尋答案,主動地想說,在幼兒的配合下解決本活動的難點。

  4.做一做

  事實證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是最容易記住的,但要想讓孩子將這些東西內化,最好的方法是轉化為行動。我通過"送垃圾回家"的活動,讓全體幼兒親身嘗試將各類垃圾分類送到環(huán)保垃圾桶內,孩子們在背景音樂《大家來環(huán)保中》和自己的家長一起將垃圾分類,這樣實現了孩子的嘗試需要,在自主體驗中體會實踐的樂趣。

  (三)活動延伸,滲透情感教育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在活動的最后,我通過一些圖片讓幼兒知道,在我們整潔的城市里,有著許多為環(huán)保事業(yè)做貢獻的人們,例如:文明勸導員、城市保潔員等,讓幼兒結合自身說一說:你想用什么行動為環(huán)保出一份力?從"感性--理性"讓幼兒帶著情感的體驗回到生活實踐中,用行動來為環(huán)保事業(yè)出力。

  教學反思

  《大家來環(huán)保》是大班的一個科學活動,前期搜集了許多材料,幼兒也始終用積極的狀態(tài)投入到活動中,從整體上看,充分地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在活動初始,我們邀請家長參與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開始就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主體環(huán)節(jié)我盡量引導幼兒多想、多說、多做,鼓勵、贊揚幼兒的想法,重難點部分給了孩子以自主的氛圍,大部分孩子能實現從“發(fā)現問題——尋找答案——獲得經驗”,體現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上許多幼兒積極性不夠,還有待日后多引導和培養(yǎng);在自主操作環(huán)節(jié)幼兒雖然帶著目的去操作,但還是顯得比較隨意;在教師激勵方式上,雖然預設了多元的激勵方法,但如果適當地讓幼兒自評或互評,這樣幼兒相互間的交流會更多,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會更強。在本次活動中我也發(fā)現,孩子們呈現出了一定的差異,在今后的活動中還要多去引導一部分能力較弱的孩子。

【大班科學環(huán)保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環(huán)保教案01-22

大班環(huán)保教案03-20

大班教案科學教案11-10

科學玩水大班教案02-01

優(yōu)秀科學大班教案03-24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06-14

大班環(huán)保教案(15篇)03-20

大班環(huán)保教案21篇03-21

大班環(huán)保教案15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