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
[學習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從適當?shù)那榫爸邪l(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
。2)能向大家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2、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資源的分布。
(2)知道水資源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類中的應用。
(3)知道常用的'節(jié)水措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欣賞大自然中美麗的水體,產(chǎn)生喜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意識到水資源的缺乏,我們應該保護它。
。3)體驗缺水的痛苦和節(jié)水好處。
。4)養(yǎng)成節(jié)水的行為習慣。
[教學準備]
水景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復習引入。
。ǘ┳灾鲗W習:
1、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
。1)觀察地球儀,認識地球上水的分布。
。2)師生共同欣賞自然界中美麗的水景,感受大大自然的美麗。
2、指導學生親身感受淡水資源的缺乏。
(1)盡管地球表面上大多數(shù)被水覆蓋著,但這些水中絕大部分是海水,真正與我們生產(chǎn)、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淡水卻很少、很少。
。2)感知地球上的水資源之間的相互關系。
3、引導學生討論淡水的用途。
。1)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充分發(fā)表意見。
。2)教師介紹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3)師生小結: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的生活都需要水。
4、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浪費水現(xiàn)象,提出節(jié)水措施。
。1)師生討論。
。2)老師補充介紹農(nóng)業(yè)、工業(yè)等高科技節(jié)水技術。
。ㄈ┳鳂I(yè):
想象,如果沒有水了,將會怎么樣?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觀察、比較各種各樣的葉,認識到植物的葉具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能在好奇心驅(qū)使下,對植物的葉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2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的信息,樂于表達。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重點】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教學難點】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校園中各種形狀的葉,一根長有葉芽、嫩葉、老葉的植物枝條,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出示幾片葉柄、葉片、葉脈都比較清晰完整的葉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圖上是什么葉,學生能說出最好,說不出時可直接告訴學生。
2.提問“這些葉是什么樣的?都有什么特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學生會發(fā)現(xiàn)葉都有葉片、葉脈和葉柄。(具體名稱不作要求)
3.提問:“是不是只是一片葉是這樣的呢?你們有沒有在其他葉上見過這些部分?”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葉具有相同的結構,為后面的“畫一片葉”打基礎。
二、觀察各種各樣的葉
1.出示需要觀察的各種葉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認識這些葉,知道它們的名稱。
2.接著出示各種葉,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名字,和圖片做比較,判斷這些是什么葉。
3.知道了葉的名稱后,讓學生觀察、比較各類葉的不同之處。在觀察之前,教師應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通過看、摸、聞等方法比較葉在顏色、大小、硬度、形狀、厚度、氣味等方面的不同之處。
4.觀察之后,全班交流,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和整理。交流過程可以圍繞“葉是什么顏色的?”“葉的大小如何?”“葉的形狀是什么樣的?”等問題進行。
5.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葉排序來認識葉的大小。通過比較、描述,學生發(fā)現(xiàn)葉的顏色大多數(shù)是綠色的,但也有其他顏色。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葉的大小不同,形狀多種多樣,從而感受到葉的'多樣性。葉的形狀只要求學生能用“像什么”來表述即可。
6.教師組織“猜葉子”的游戲。教師或者學生描述葉的特點,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葉。比如描述“這個葉的形狀是橢圓形的,輪廓像鋸一樣,這是什么葉呢?”游戲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我們能猜對葉子,是因為不同的葉的形狀和其他許多方面是不同的”,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葉。
三、觀察同一棵植物的葉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條上的嫩葉和老葉,讓學生比一比,判斷它們是不是同一種樹葉。
2.提出觀察任務“它們有哪些不同?”給每個小組提供一根枝條,讓學生對這根枝條上不同生長階段的葉進行比較。(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關注到顏色淺、比較小的是“小時候”的葉,顏色深且比較大的是“長大后”的葉,教師可以順勢告訴學生,“我們通常把這樣的葉分別稱為嫩葉和老葉”。葉是有生命的,從葉芽開始,會長大、會死亡。)
四、畫一片葉(活動手冊)
1.先讓學生說說需要畫出葉的哪些部分。
2.畫法需要教師指導,先畫葉片、再畫葉柄,最后畫葉片上的葉脈。教師在示范時,可以手持一片葉,邊觀察邊畫,學生跟隨模仿。學生畫完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讓其他同學來猜猜畫的是哪一片葉。
五、拓展
做葉畫。在課堂上展示幾幅葉畫圖片,最好是實物作品。讓學生在課后進行。作品可做展示。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大自然里有什么,知道大自然里有許多秘密值得探索。
2.科學探究
能靜心聽聲音,判斷和想象大自然中的事物。嘗試搜集自然風光圖片,嘗試向同伴介紹大自然風光。
3.科學態(tài)度
感受自然的美麗、神秘,讓學生熱愛自然,激發(fā)探究欲;學習達爾文科學考察過程中主要方法和不畏艱辛、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準備
分組準備:提前搜集自己喜愛的自然風光照片,向大家介紹這是什么地方?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教師準備:蟬鳴、蛙鳴、杜鵑鳴叫、蟋蟀鳴叫、雷鳴等音視頻資料。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虒W導入
大自然,是科學家們研究的'對象。什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都有些什么?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初步了解。
。ǘ┬抡n學習
1.提取對大自然的已有認知并予以豐富
(1)老師播放來自大自然的聲音(選取帶有各種自然之聲的聲音資料,學生聽音判斷和想象)。
。2)學生認真聽,把聽到的聲音與對應的物體(現(xiàn)象)畫下來。
。3)交流。學生將頭腦中一幅幅大自然的畫面,用圖畫和言語表述出來。
。4)出示大自然的聲音對應的事物(現(xiàn)象)圖片,與之前的交流結果進行印證或糾正。
。5)學生介紹自己見過的自然風景,豐富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先小組內(nèi)交流再全班交流)。
(6)小結。大自然里有山有水、有動植物,有各種自然現(xiàn)象(例如雷電)。
大自然中蘊藏著很多奧秘,需要我們運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揭示出其中的道理。
2.了解達爾文考察大自然的科技史實
。1)閱讀。學生看圖、看拼音自讀短文,然后互相講講達爾文的故事。
。2)交流自己的收獲和感想。
。3)總結。我們要像科學家達爾文一樣,愛自然,多觀察、勤整理、記錄、善堅持。
。ㄈ┫抡n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本冊教學內(nèi)容包括兩大塊:
植物:
1、我們知道的植物
2、觀察一棵植物
3、觀察葉
4、這是誰的葉
5、植物是“活”的嗎
6、校園里的植物
比較與測量:
1、在觀察中比較
2、起點和終點
3、用手來測量
4、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
5、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
6、做一個測量帶
7、比較測量帶和尺子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安排了兩個單元的內(nèi)容。
“植物”單元,將引領學生認識自己身邊的各種各樣的植物,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觀察植物的葉子的形狀、大小、顏色及其變化。
“比較與測量”單元,讓學生在親身觀察和動手測量中,感知物體有大小及形狀的不同。認識一些測量工具,體驗不同工具的測量方法以及準確性。
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剛跨入小學學習生活的一年級學生,對全新的課程充滿了好奇和渴望,這也為上好科學課帶來了契機。加上本冊教材安排的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相信他們會傾注更多的熱情來學好這門課程。大多數(shù)學生會喜愛科學,特別是男生,對于科學實驗課充滿了期待。但由于之前沒有系統(tǒng)的接觸過這門課程,缺乏相應的學習方法,課堂主動參與思考性也會不足,今后要在這幾方面多多強化。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知道身邊常見植物的名稱,了解它們的簡單分類以及用途。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葉子的`大小、形狀及顏色的不同。
2、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認識一些簡單的比較與測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體溫計、溫度計、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測量工具。學習制作測量紙袋,學習用測量紙帶來測量物體的長度。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2、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3、能根據(jù)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4、能通過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和現(xiàn)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并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6、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并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zhì)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欲望。
2、珍愛并善待周圍環(huán)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jīng)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nèi)ヌ剿鳎茖W不迷信權威。
4、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
5、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fā)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知道身邊常見植物的名稱,了解它們的簡單分類以及用途。讓學生在觀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葉子的大小、形狀及顏色的不同。
2、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認識生活中常用的尺子、體溫計、溫度計、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測量工具,初步了解它們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習制作測量紙袋,學習用測量紙帶來測量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在科學實踐活動中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以及和同學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課時:13課時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具體教學內(nèi)容安排課時
1植物學生入學教育1
21、我們知道的植物1
32、觀察一棵植物1
43、觀察葉1
54、這是誰的葉1
6國慶放假
75、植物是“活”的嗎1
86、校園里的植物1
9比較和測量1、在觀察中比較1
10期中考試
112、起點和終點1
123、用手來測量1
134、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1
145、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1
156、作一個測量紙帶1
167、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1
17期末測評1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nèi)容分為兩塊內(nèi)容,風向和風速。學生在此之前,剛剛學習了溫度和氣溫,并且能夠做簡單的天氣日歷,在日歷里就需要學生描述風向和風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天氣情況,掌握風向和風速的知識。
教學目標
1.知道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
2.學生自制簡易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ㄓ涗浻^察結果。
3.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教學重點
能描述風向和風速
教學難點
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shù)姆椒ㄓ涗浻^察結果。
教學策略和手段
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能有效地掌握風向。再加上學生自己的動手操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教師:風向圖,小風旗,指南針,電吹風,多媒體課件。
學生:1根粗吸管、1根細吸管、1個盒子(用來存放實驗器材,盒蓋上帖好一張白紙)、1根大頭針、窄透明膠帶、剪刀;1張長約20厘米,寬約1厘米的紙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ǘ嗝襟w出示一幅圖畫:上面有國旗,柳條,炊煙,揚起的灰塵,隨風飄動的紅領巾和衣角等)
師:小朋友,請仔細觀察這一幅畫,找一找風的蹤跡?
生:樹葉在動、灰塵揚起來了……
生:旗桿上的紅旗飄了起來。
。▽W生通過觀察圖畫,能很容易找到畫中的風,就能很順利的導入到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上來。)
師:你們都是善于觀察的小能手。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風,因為風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風。(出示課題:風向和風速)
二、說一說風,畫一畫風向圖
師:有誰能說說圖中的紅旗是往什么方向飄的?
生:(學生觀察圖畫,說出方向:西)
師:為什么說是向西飄?(通過這個問題,為等會實際測量風向做一個簡單的鋪墊。)
生:早上太陽升起來啦,而旗的方向正好相反。
師:真不錯,你還知道有哪些方向?
生:東、南、西北……(學生爭先恐后地發(fā)言,課堂的氣氛相對活躍了一點。)
師:我們同學們說的這些,其實也就是風向呀。(多媒體出示風向圖),我們大家一起來認一認這八個方向,讀一讀。
生:東,東南……
。ń處熢诤诎迳鲜痉懂嬕粋風向圖。讓學生對風向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師:一般我們在畫風向圖的時候,總是將北方畫在上面,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同學們也來照著畫一畫好嗎?
。▽W生動手在紙上畫出風向圖。這個風向圖在等會的風向標中,還將用到。)
三、游戲激趣,動手制作風向標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好玩的東西,想玩嗎?
實物投影,出示風向圖和風向標。(特意在旁邊放一個指南針)
師:這個裝置叫風向標,是用來測定風向的工具。風向就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這個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向。我們首先要用指南針來確定一下方向是否正確。(教師直接向?qū)W生傳授風向,和一些注意點,然后通過游戲,加深對風向的認識和理解。)
開始游戲:老師從不同的方向用電吹風朝著風向標吹風,讓學生說出是從什么方向吹過來的'風。從而明白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吹來的方向,也就是風向。(通過這游戲,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風向標的指示作用,從而加深對風向的理解。)
師:同學們覺得這個好玩嗎?想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玩嗎?
生:想。
師:接下來,老師就教大家怎么來做這個風向標,可要瞧仔細嘍。
。ㄓ螒蛞殉浞终{(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動手拆風向標,邊拆邊說明制作要點,這樣學生的注意力相對集中,又能很好的把握制作要領,便于學生順利制作風向標。)
師:同學們看清楚是怎么做的了嗎?那就讓我們來比一比,哪一個小朋友能先把風向標做好。
。▽W生動手做風向標,教師巡視。(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學習勁頭很高,學習的氛圍很濃厚。教師要巡視,以幫助一些有困難的同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完成風向標。)
四、質(zhì)疑討論,研究測量要點:
師:我們現(xiàn)在手頭上都有了方向標,那我們能在教室里測風向嗎?為什么?
生:不能?因為……(學生還是能說出原因:教室里沒有風,或風太小。)
師:那我要請小朋友來說說,我們在測風向時,該注意些什么?
生:到比較空曠的地方。
生:要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要求學生踴躍發(fā)言,形成一個大致的要求,為今后實際測量打下了基礎。)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了解各個感官的作用,認識西瓜的特征。
2.科學探究
初步運用多種感官,對西瓜進行多角度的觀察,能依據(jù)觀察目的,選擇合適的'感官觀察,并能描述觀察過程和觀察結果。
3.科學態(tài)度、STSE
意識到觀察在科學探究中的重大意義,學習科學家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樹立保護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識。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縱切一半的),濕紙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簽,小餐碟。
教師準備:水果刀,砧板。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虒W導入
教師出示西瓜,提出學習任務:學習科學,讓我們從觀察開始。首先,我們以西瓜為例學習怎樣觀察。
。ǘ┬抡n學習
1.整體觀察西瓜
。1)分發(fā)材料:各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用眼看、鼻聞、手摸、手拍并且耳聽等方法觀察。
。3)交流觀察后的發(fā)現(xiàn)。例如西瓜的形狀、顏色、花紋,拍打時的聲響等。
2.由外到內(nèi)繼續(xù)觀察西瓜
。1)分發(fā)材料:各組1份事先切開一半的西瓜
(2)各組由外到內(nèi)繼續(xù)觀察
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將感官、功能和可發(fā)現(xiàn)的西瓜的特征結合起來(如:眼——視覺——形狀、大小、顏色、花紋;手——觸覺——光滑程度、硬度;耳——聽覺——聲音;鼻——嗅覺——氣味;舌——味覺——味道)等。
3.品嘗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覺——味道)
4.小結
說一說:西瓜是什么樣的?我們是怎樣知道的?
用各種感官對西瓜的不同方面都進行了觀察,才能對西瓜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5.討論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幫助我們觀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還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保護感官
。1)辨識哪些行為有損感官健康。
(2)總結正確保護感官的方法。
(三)講述法布爾的觀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課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認識物體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學探究。
經(jīng)歷多個觀察、比較、描述的活動過程,嘗試用多種觀察方法觀察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對物體進行比較。學習比較方法,初步形成比較能力。
3、科學態(tài)度。
勇于嘗試新的比較方法。逐步形成仔細比較,如實描述的態(tài)度
二、教學準備。
1、分組材料:不同形狀、顏色的.積木塊,輕重、軟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鐵球、球狀藥丸盒等),白紙,筆。
2、教師準備:體重秤,米尺或軟尺,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學時間。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虒W導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長?
教師兩手分別握著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小木棒,讓學生判斷哪根棒更長?
2、怎么證明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兩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對齊一端,觀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為標準分別量長度)滲透比較時需要統(tǒng)一標準的意識。
。ǘ┬抡n學習。
1、用眼睛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顏色相同但形狀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塊積木。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綠色)、同形狀積木2塊,同色(紅色)不同形狀積木2塊。
思考:這4塊積木顏色都相同嗎?形狀都相同嗎?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積木塊,增加比較的靈活性。
2、借助多個感官觀察比較物品。
。1)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包括輕重)的玩具球,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兩個有較多不同點的玩具球和積木塊,比較它們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這2個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總結(重點總結比較方法)。
4、找我們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學生兩人一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說話聲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進行觀察比較(例如用筆畫出腳的輪廓,用電子秤稱量)
。ㄈ┱聿牧、下課。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2了解科學課學什么,對課程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
3了解任課老師,能對老師產(chǎn)生一定的好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小朋友們做實驗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學好,并愿意為之努力。
【教學難點】常規(guī)養(yǎng)成。
教學準備
卡通磁貼、碘酒棉簽、米飯、白紙、鐵勺(分米飯)
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評價表
1.給表現(xiàn)好的小組貼笑臉磁貼,引出評價表。
2.簡單介紹獎勵措施。
3.介紹分組,讓相應的學生舉手,給反應快的`小組獎勵。
二、教師自我介紹
二、 講小故事
1.講身邊的同學的故事,積極嘗試簡單的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嘗試解決,仔細觀察,關注細節(jié),不局限于限定材料,多次嘗試,樂于表達。
2.科學家珍妮古道爾的事跡。
四、了解學什么
1.植物(展示很多圖片),提問,這是什么?你還知道什么?
2.給學生演示一些簡單實驗(如,米飯遇到碘酒變成了藍色等等)。
3.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想法。
五、作業(yè)設計:
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yè),如“金雞獨立”或其他。
作業(yè)設計或典型錯題記錄分析
【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教案03-24
一年級上冊的教案09-20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02-23
一年級科學教案11-22
一年級科學教案03-30
一年級上冊教案《畫》04-05
一年級美術上冊教案02-25
一年級上冊減法教案12-16
小學一年級上冊的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