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
了解細胞學說的發(fā)展過程
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細胞形態(tài)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的關系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技能】:
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
制作臨時裝片
觀察不同細胞的差異
【情感態(tài)度】:
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認識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禁采發(fā)菜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細胞的多樣性,特別是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是本課的重點。而了解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用具:
實驗材料、顯微鏡、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準備好實驗的材料(選取多少種細胞?)。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ㄒ唬┦褂蔑@微鏡的高倍鏡觀察集中細胞
。ǘ┑谝徽n時的課后練習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彩圖,回憶4種細胞的來源以及復習在初中階段所了解的細胞的結構。
簡單復習一下顯微鏡的使用。用幻燈片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并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并以問題作為引導:你觀察的是什么細胞;從低倍鏡轉換到高倍鏡后,視野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為什么要先用低倍鏡找到目標并將其移動到視野中央,再轉換高倍鏡?嘗試用簡圖來描述一下你觀察的細胞;你認為造成細胞形態(tài)結構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同種生物之間和不同種生物之間比較)
小結,造成細胞形態(tài)結構差異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異。
課后聯(lián)系第1、2題
第一題:答案是b
第二題:
。1)上皮組織細胞、角質保護層細胞、皮下結締組織細胞;表皮細胞、保衛(wèi)細胞、葉肉細胞、導管細胞、篩管細胞。
。2)共同點: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相異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3)因為兩者都有多種組織有機結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學生活動
思考并回答問題
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思考討論老師的問題,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練習
。ǘ┱婧思毎c原核細胞(第二課時)
。ㄈ┘毎麑W說及其建立過程
課后練習
科學前沿
本章小結
自我測試
引導學生比較上一節(jié)實驗課所繪制的細胞圖與大腸桿菌相片、模式圖的差異。提出問題:兩種細胞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在哪里?
導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概念、以及兩者之間的代表生物。(真核細胞如動物、植物、真菌;原核細胞如細菌、藍藻)
以藍藻作為例子介紹原核細胞的生活習性。
1.什么是藍藻,身邊熟悉的藍藻有那些代表生物?(發(fā)菜、水華)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和禁采發(fā)菜的環(huán)保意義。
2.形態(tài):比較小,營養(yǎng)方式。細菌主要以寄生、腐生為主,而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3.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
4.用幻燈片比較一下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不同點。然后比較兩者的相同點,突出細胞核與擬核物質組成的共同性。
設問:被譽為現代生物學三大基石是什么?(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遺傳理論、細胞學說)
簡單地解釋細胞學說的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描述了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第二要點描述了細胞的生命活動;第三要點描述細胞的繁殖。(可以以設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講)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教案2
一、教材分析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1章第2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初中階段,學生通常都是用光學顯微鏡的低倍鏡來觀察細胞,本節(jié)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讓學生用高倍鏡去觀察、比較,可以增加對細胞多樣性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從中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教材通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介紹,使學生對細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真核細胞多種多樣,原核細胞多種多樣,但它們有相似的細胞膜和細胞質,只是細胞核不同,這兩類不同的細胞具有統(tǒng)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資料分析;再現了人類認識生命體統(tǒng)一于細胞的最初的一段科學史,是一則很好的生物科學史教育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
。2)運用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
。3)說明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聯(lián)系。
。4)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2.能力目標:
(1)思維訓練:訓練歸納對比的學習方法。
。2)自主學習:運用互聯(lián)網、圖書、雜志等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參與小組合作交流,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2)認同細胞既具有多樣性又有統(tǒng)一性。
(3)認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討論技術進步在科學發(fā)展中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使用高倍顯微鏡的步驟和要點。
2.歸納比較觀察到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
3.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難點:
1.觀察到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
2.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四、學情分析
本節(jié)所有的內容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細胞,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服務的。學生在初中學習過顯微鏡的使用,具有使用低倍鏡的知識,但從未使用過高倍鏡觀察細胞,可借助本節(jié)內容訓練學生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的實驗技能。
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體現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生初步具有收集資料的能力,課前可安排學生從不同的渠道收集細胞學說建立的資料,結合教材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上課時讓學生分組介紹自己整理的科學史實,最后使全體學生達成共識: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科學發(fā)展與技術有很大的關系,技術的進步可以更好地推進科學的發(fā)展。
五、教學方法
1.實驗法: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教案】相關文章: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案08-01
《偉人細胞》教案01-25
《偉人細胞》教案03-29
細胞的增殖教案02-20
植物細胞教案04-21
《植物細胞》教案03-07
細胞增殖的教案09-04
細胞的癌變教案02-07
生物教案:《細胞分化》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