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白楊》教案

《白楊》教案

時間:2022-02-20 10:45:18 教案

關(guān)于《白楊》教案模板匯總九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白楊》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guān)于《白楊》教案模板匯總九篇

《白楊》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摘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深刻含義,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無私奉獻的精神。

  3、學習課文“借白楊的特點,歌頌邊疆建設(shè)者”這種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難點

  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白楊的特點以及爸爸是怎樣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難點:

  爸爸介紹白楊一段話的含義。

  一、課前談話,引入新課

  1、請學生結(jié)合資料搜尋和預習談?wù)剬Π讞畹恼J識。

  2.看圖畫,認識戈壁和白楊樹。

  二、要求初讀,整體感知

  提初讀要求:

 、俾(lián)系課文中語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诎寻职窒蚝⒆觽兘榻B白楊的話劃下來,想想這些話的意思。

 、劢柚值鋵W會本課生字、新詞。

  三、檢查反饋,學習生字

  1、指名朗讀課文,正音并結(jié)合課文理解詞義。

  2、指導難點字詞:“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區(qū)別。

  三、指導讀書,了解內(nèi)容

  1、要求默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

  2、指名讀爸爸的介紹,此番理解含義不要求非常深入,只要學生能大致說說從字面上體會到白楊的生長環(huán)境十分的'惡劣,感受到白楊的堅強就可以了。

  3、順著學生的感受指導他們有感情朗讀爸爸的話。

  四、指導交流,加深印象

  指導交流喜歡的句子。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家聽。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白楊》教案 篇2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從小樹立“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的志向。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用“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造句。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白楊本質(zhì)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難點:領(lǐng)悟爸爸的心愿。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向?qū)W生介紹沙漠和白楊樹的有關(guān)知識。

  2.準備一幅能夠分步拼貼的教學掛圖和幻燈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審題:

  1.課文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呢?

  2.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老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

 。1)或根據(jù)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

  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

  分辨介紹撫摸表白沉思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3)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的?

 。5)試著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2.老師檢查自學效果。

  (四)學生質(zhì)疑問難。

  (五)課內(nèi)練習:

  1.寫近義詞:介紹()撫摸()分辨()高大挺秀()

  2.寫反義詞:清晰()動搖()軟弱()消失()

  3.朗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三個問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找出三個問句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了解到課文講的是一位旅客帶自己的兩個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車上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樹,并借白楊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樣借白楊來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這是這節(jié)課學習重點。

  先請同學們找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

  小黑板出示:

 、購哪膬嚎吹贸隽熊囋谇斑M呢?②“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這節(jié)課我們就順著這三個問句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第一部分。

  1.列車在哪兒前進呢?齊讀第一小節(jié),讀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樣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掛圖。教師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3.在這樣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車。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齊讀第三小節(jié),讀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ǜ叽笸π悖河指叽笥滞Π斡中沱。最高的白楊有35米高,相當于十層樓房那么高。)

  4.老師在大戈壁的`背景圖上貼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楊樹。

  5.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的呢?分角色朗讀4—13小節(jié)。

  6.過渡:兄妹只知道白楊很高很直,不知道它為什么這么直,長得這么高,當哥哥提出這問題時,爸爸的臉色有什么變化?他是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的?

  (三)學習第三部分。

  1.指名朗讀14小節(jié)。讀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然后逐句講讀。

  第一句:“這白楊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1)“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朗讀比較,體會感情。

  第二句:“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1)這句話講出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2)指導有感情朗讀。

  第三句:“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1)這句話贊揚了白楊什么特點?

 。2)幻燈再現(xiàn)白楊與風沙、雨雪、干旱、洪水抗爭的情景。

 。3)老師描述:

  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在干旱面前,白楊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2.小結(jié),指導有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三部分。

  1.啟發(fā)過渡:爸爸介紹白楊樹時為什么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了呢?他為什么要想一會兒才告訴兒子和女兒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從下面的一段話中看出?

  3.引讀16小節(jié)。讀后討論爸爸的心愿。

 。ò职值男脑甘牵翰粌H自己要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還希望孩子們也能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話既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又是在借白楊勉勵自己,教育孩子。)

  4.引讀17小節(jié)。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白楊的知識和做人的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了孩子們幼小的心田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5.老師讀18小節(jié)。讀后討論:

 。1)爸爸為什么又陷入沉思?(2)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絲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弊髡邇H僅就是寫小白楊嗎?

  6.老師在大白楊樹的旁邊貼上兩棵小白楊樹。

  (五)總結(jié)課文

  1.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借以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成長。

  2.抓住三個問句,總結(jié)文章的結(jié)構(gòu)特點。

  3.交流感受、升華中心。

  (六)布置作業(yè)

  1.造句:(1)哪兒……哪兒……

 。2)不管……不管……總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

  教學反思:

  一、教學設(shè)計指導思想

  葉老在語文教學二十韻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那么如何在高年閱讀教學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學路和文路和諧統(tǒng)一,同步進行,達到“入境始與親”、“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試著在《白楊》一文的教學中作了嘗試!栋讞睢肥且黄栉镉魅说氖闱樯⑽,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楊禮贊了在新疆扎根落戶的邊疆創(chuàng)業(yè)者。文章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性——白楊的象征意義這個順序組織文路的。小學生學習《白楊》一文的學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楊正直高大、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特性,最后領(lǐng)悟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楊一樣在邊疆扎根成長的崇高精神。把握了文路和學路后,教師如何組織教路呢?我認為課文中的三個問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啟下、串聯(lián)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體現(xiàn)。于是我把這三個問句作為教學的“突破口”,然后順著三個問句學習全文。這樣,教師、學生、作者猶如同乘一舟,探幽覽勝,漸入佳境。力爭教路、學路、文路的和諧統(tǒng)一,是教學設(shè)計的一個指導思想。

  在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感受到“教書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罢Z文學科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闭Z文教材是學生的生活教科書,語文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生活導師。如何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把文與道的關(guān)系處理好呢?我在動之以情、潛移默化上做了文章。教學時,教師調(diào)動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shè)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力求讓學生在《白楊》一文教學中既提高語文能力,又得到藝術(shù)享受,這是教學設(shè)計的又一指導思想。

  二、教學特點

  1.“圖文并茂”,創(chuàng)設(shè)情境

  教材需要圖文并茂,教學也需要“圖文并茂”!皥D文并茂”的教學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吸引學生盡快入境。如我教學《白楊》第一節(jié)時,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圖畫:畫面遼闊,色彩灰黃,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風沙迷蒙。這時伴以教師傳情的描述:“看,茫茫的大沙漠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有的只是滿地的黃沙。風沙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涼呀!”直觀的圖畫,形象的描繪,一下子把學生帶到那人跡罕至的大戈壁,為理解白楊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鋪墊。這節(jié)課我在圖畫的運用上還作了較為巧妙的處理:隨課文教學分步出示。這樣,圖畫的逐步展示,教師的動情描述,增加了教學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新奇性,吸引學生逐步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

  2.“不拘一法”,化難為易

  現(xiàn)代教學法認為,課堂教學應“不拘一法”,博采眾長!栋讞睢芬晃闹攸c段寫得含蓄凝煉深刻,教學時我采用了多種教法,“通過語言文字,指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雹俦容^法:把“從來”,一詞去掉和原句比較,讓學生體會到“正直高大”是白楊的本性。②情境教學法:用幻燈再現(xiàn)白楊與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的畫面,加以教師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充分感知形象,進入情境,激發(fā)對白楊的崇敬的感情。③朗讀教學法:在學生理解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和作者的感情發(fā)生共鳴。不拘一格的教法,調(diào)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突破了教學難點,活躍了課堂氣氛,發(fā)展了學生思維,陶冶了學生情操。

  3.發(fā)揮自身語言優(yōu)勢,以情感人

  以前多次公開教學后,聽課老師都講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學《白楊》一課時,我就揚長避短,注意發(fā)揮語言優(yōu)勢,設(shè)計好導語、描述語、過渡語言和總結(jié)語。如學完爸爸介紹白楊的第三句話后,教師用了一句充滿激情的排比句,禮贊白楊的品格,把學生的情緒推向高潮:“白楊在風沙面前,像城墻一樣巍然屹立;白楊在風雪面前,像青松一樣挺拔高潔;白楊在干旱面前,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白楊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不屈的品格!”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教師只有不斷錘煉教學語言,使之準確簡煉、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zhì)量。

《白楊》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高尚品質(zhì)。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從內(nèi)容中體會思想。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會3個生字,理解“戈壁、清晰、撫摸、介紹、新疆、表白、陷入、渾黃一體、高大挺秀”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的有關(guān)句子。體會作者以物喻人的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課前預習:

  1、朗讀課文。

  2、查找有關(guān)白楊的資料。

  3、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4、在自己不明白的問題或者難理解的語句的地方做記號。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學習新的課文:白楊(板書課題)

  2、請四位同學分部分朗讀全文。(要求學生正音。)

  3、師:上節(jié)課,蔡老師已經(jīng)布置同學預習過這篇課文了,誰愿意說說通過看書、看報、查閱工具書等辦法,你查到了哪些有關(guān)白楊的資料?(自由發(fā)言);

  二、學習課文。

  1、師: 同學們知道得可真多啊,那么作者又是運用什么生動的語言文字來描繪白楊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把它找出來,劃一劃、讀一讀。

  2、交流。

 。1)生:大戈壁灘上的白楊用詞語“高大挺秀”。

 。ㄕn件出示句子)“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行白楊樹,每幾秒鐘,從窗口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拔的身影!

  師:誰能說說“高大挺秀”這個詞語的意思?

  生:“挺”:直;“秀”:美、清秀、秀麗,形容白楊又高、又直、又秀麗。

 。ê喒P畫:白楊)

  師:你理解得很好,能把這句話讀讀嗎?(指導朗讀,能背誦的,當堂背)

 。2)生: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就這么高。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課件出示句子)

  師:反復讀讀爸爸的話,從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中,可以看出白楊有哪些特點?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就這么高大”這里是說白楊樹姿態(tài)很美,一向是高大、筆直的。(板書:樹干挺直)

  生:“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告訴我們,無論把白楊樹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

  出示課件:(口頭填空)

  戈壁需要它擋沙時,它很快就在( )生根、發(fā)芽、成長;

  堤岸需要它護堤時,它很快就在( )生根、發(fā)芽、成長;

  荒山需要它綠化時,它很快就在( )生根、發(fā)芽、成長;

  師:書上有沒有這么寫?再讀讀這句話,體會一下,它是用哪組關(guān)聯(lián)詞語

  表示的?(生:哪兒……哪兒……)

 。ㄕn件點出:哪兒……哪兒……)

  這是說白楊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適應各種生活環(huán)境。

 。ò鍟哼m應性強)

  師:老師剪輯了一段錄像,請同學們欣賞。(觀看錄像:戈壁灘上的白楊)

  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能說說嗎?(生自由發(fā)言)

  師:(引讀):這就是說:

  遇到風沙時,白楊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遇到雨雪時,白楊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遇到干旱時,白楊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遇到洪水時,白楊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無論環(huán)境怎樣惡劣,白楊——還是那樣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ò鍟盒愿駡詮姡

  這句話寫得好嗎?為什么?

  生:這句話用上了“不管……不管……總是……”這組關(guān)聯(lián)詞語。

 。ㄕn件點出:不管……不管……總是……)

  師:是啊,白楊不但形象美,內(nèi)在也很美,同學們,你們能有感情地朗讀爸爸說的這段話嗎?(指名一、兩名同學讀)

  師:爸爸的神態(tài)莊重嚴肅,話語意味深長,讓我們再次感受白楊高尚的品格。請同學們試著背背爸爸說的這三句話。(指導學生朗讀,能背誦的,當堂背)

  3、 師: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在鄉(xiāng)間,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對此,人們不以為奇。然而,在滿目荒涼而單調(diào)的大戈壁能看到這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卻令人驚嘆不已,F(xiàn)在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看看戈壁灘景色吧。

  觀看錄像:茫茫大戈壁

  師:你對大戈壁有什么了解?可以說說嗎?

  課文是怎么描寫大戈壁的?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

  課件出示句子:“火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師:能抓關(guān)鍵詞語來理解嗎?(要求學生自由讀,再畫出描寫戈壁的詞語)

  生:我畫了這句話:“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說寫出了大戈壁很荒涼。

  生: 這里寫大戈壁用了“并不那么清晰”,這就是說大戈壁模糊、不清晰。

  生:我畫了“渾黃一體”這個詞,這里是說大戈壁一片風沙,天和地的界線不清晰,看上去都是黃色。

  生:我畫的是“茫!,它是一望無際的意思。這里是說大戈壁面積大。

  師:課文中大戈壁用一段話,誰能用一個恰當?shù)脑~概括大戈壁什么樣?

  生:“荒無人煙”、“一望無垠”、“空曠單調(diào)”、“風沙漫天”

  4、 師:作者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要寫這荒涼的戈壁?

  生:多少荒涼的景象呀!就在這時,出現(xiàn)了一行高大的白楊,看著這渾黃世界中的新綠,給人們帶來了欣喜,給沙漠帶來了生機。

  生:這就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

  生: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來烘托白楊樹的高大的形象。

  師:面對種種艱難挫折,白楊如此堅強不屈,此刻,在“爸爸”和我們心中,白楊還只是戈壁灘的一株樹嗎?

  生:不,它們更像大戈壁的“衛(wèi)士”,守衛(wèi)著祖國的邊疆。

  三、口語交際:

  師(小結(jié)): 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心甘情愿地在哪兒扎了根。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兒生根了?,戈壁灘有了它,環(huán)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觀看錄像:戈壁灘的環(huán)境改善)

  看了這段錄像,你的心情怎樣,能把它寫在臉上嗎?(生高興地笑笑)

  白楊上擎青天,下踩戈壁,它總是那么堅強。此時,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想對白楊說,現(xiàn)在請以“白楊,我為你 ”為題,說說你心中最想說的話。

 。ㄉ魇阋岩姡

  四、作業(yè):1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2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白楊有三個特點:1樹干挺直;2生長范圍廣、適應性強;3性格堅強。

  生:我知道在滿目荒涼而單調(diào)的大戈壁,能看到這高大挺秀的白楊樹,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生:在荒涼的大戈壁,出現(xiàn)了一行高大的白楊?粗@渾黃世界中的新綠,給人們帶來了欣喜,給沙漠帶來了生機。

  二、學習課文。

  1、師:同學們了解得真多啊。相信這節(jié)課,同學們一定獲得更多的知識。

  現(xiàn)在老師想了解一下,同學們想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弄明白哪些問題?

 。▽W生質(zhì)疑)

  2、師:咱班的同學特愛動腦筋,敢于提問題,蔡老師相信同學們自己就能解決這些問題,F(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中交流。

  3、師:剛才同學們討論得很激烈,不知同學們在討論中,都弄明白了哪些問題?

 。1)生:“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課件出示句子)

  師:爸爸的“心”是什么?孩子們知道嗎?(生:不知道)那孩子知道什么?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待會兒,我們來聽聽看,孩子們都知道些什么?

  生:孩子們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們知道從小是跟著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是跟著奶奶長大的。

  生:他們知道爸爸、媽媽這回要接自己到新疆去讀書,不再跟著奶奶在內(nèi)地住了。

  生:他們可能知道新疆離奶奶家很遠,因為在戈壁灘上坐了幾天火車了。

  生:孩子們坐在火車上看到火車兩旁的景色與內(nèi)地不一樣,知道疆離內(nèi)地很遠了。

  師:同學們都推想得很好,課文里是怎樣寫的'?

  課件出示句子: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師:如果后面接著寫:不知道……應該怎樣寫?

  生: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在新疆工作?

  生:孩子們不知道為什么要接他們到新疆去讀書?

  生:他們不知道新疆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遠?

  師:那么你們知道嗎?你們能回答嗎?

  生:爸爸、媽媽在新疆工作是為了建設(shè)新疆,保衛(wèi)新疆。

  生:爸爸接他們到新疆去讀書,是想孩子們長大了也建設(shè)新疆。

  師:現(xiàn)在你們知道爸爸的“心”是什么了嗎?

  生(齊):知道了-----是建設(shè)邊疆,扎根邊疆。(板書)

  師:爸爸的心愿正好道出了邊疆建設(shè)者的一句豪言狀語:“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

 。3)課件出示句子:“爸爸一手摟著一個孩子,望著窗外閃過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忽然,它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在火車前進方向的右方,在一株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A生:“爸爸在沉思什么?”

  師:“嗚……嗚……嗚……”,鳴笛聲不斷長鳴;“隆……隆……隆……”,火車依然在行駛。但這一切,并沒有打斷爸爸的思路,此時,爸爸腦海里正在想什么呢?同學們能想像一下嗎?

 。ㄓ^看錄像:正在行駛的火車窗外不時閃過一行行白楊)

  生答:爸爸可能是由樹想到了人,想到自己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想到自己一樣的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shè)者的子女,自己的下一代就要在邊疆落戶,也參加邊疆建設(shè)。

  師:讀著這段話,同學們心里是否還有疑問?

  B生:爸爸的嘴角為什么浮起一絲微笑?

  生答:爸爸的嘴角浮起一絲微笑,是因為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扎根邊疆,成為建設(shè)祖國的有用之材,他為此感到欣慰。

  C生:“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什么?(暗指爸爸);

  “幾棵小樹”指什么?(暗指孩子);“風沙”指什么?(暗指各種困難。)

  師:讀這段話的時候,我們應該用什么感情來朗讀呢?你能試試嗎?

 。ㄖ笇W生朗讀,能背誦的,當堂背)

  三、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滲透讀寫例話)。

  師:請同學們找找爸爸望著白楊樹時,與“想”有關(guān)神情的詞。

  生:出神、沉思。(課件出示)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想一想爸爸望著窗外的白楊樹,他在想什么?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種,好好讀一讀課文,體會體會。等會兒我們來交流交流。

 。ㄕn件出示以上問題)

  生:望著窗外的挺拔的白楊出神,爸爸由樹想到了人,想到自己年輕時也像白楊一樣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想到無數(shù)的扎根邊疆的邊疆建設(shè)者。

 。ㄕn件出示:思過去、思自己)

  生:看到幾棵小白楊正在成長,爸爸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將來也將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新一代邊疆建設(shè)者正在成長。(課件出示:思未來、思子女)

  師:課文表面上是在贊揚白楊,其實——(生:)也在贊揚像爸爸一樣的邊疆建設(shè)者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精神。

  師:對,這種寫法叫——借物喻人。剛才,我們通過反復朗讀課文中的語句,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知道作者借談白楊,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心愿。今后,我們?nèi)粼陂喿x時注意從內(nèi)容中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更深一步,收效也會更大一些。

  四、談感想。

  師: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整篇課文,相信此時此刻,你們一定有很多感想,F(xiàn)在,就請大家自由來談?wù)劙。誰先來?(生發(fā)表自己的感想)

  五、作業(yè):

  1、練筆:把讀這篇課文后的感受,寫成一篇小文章。

  2、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及自己認為含義比較深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3、背誦整篇課文。

  附板書:

  19白 楊

《白楊》教案 篇4

  第一篇:《白楊》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會寫“晰 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白、沉思”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

  1.課件:有關(guān)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2.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1.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 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 學生自學課文,出示自學思考題:

  1.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2.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3.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jié)構(gòu)

  1. 學生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 學生討論,說出自己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 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 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 從“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 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孩子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成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學生質(zhì)疑問難

  六、練習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 現(xiàn)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huán)境惡劣,抓住“茫!、“渾黃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2.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設(shè)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shè)者的了解。)

  3. 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學生發(fā)表看法:(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ǜ叽笸π悖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diào)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4.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贊美)

  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二、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高、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

  3.“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guān)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guān)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學生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產(chǎn)生什么感情?(崇敬)

  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設(shè)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征 )

  過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讀討論14自然段:

  1.“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3.“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問:孩子們不知道新疆那么荒涼,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nèi)バ陆x書?到底是為什么呢?

  同學再讀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

  (設(shè)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jīng)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過渡: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成長呢?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含著的意思

  質(zhì)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2.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請學生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管風沙雨雪干旱洪水(堅強)。

  爸爸:邊疆需要,扎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

 。ㄔO(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

  五、總結(jié)課文,升華中心

  請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哪兒……哪兒……”。

  “不管……不管……總是……”

  堅強 白楊 邊疆建設(shè)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1.抄寫課后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

  第二篇:《白楊》教學設(shè)計

  重慶市九龍坡區(qū)楊家坪小學 唐玲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zhì)。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zhì)。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ㄒ唬┏踝x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二)理清課文脈絡(luò),分段、概括段意。

 。ㄈ⿲W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ㄒ唬┏踝x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三)理清課文脈絡(luò),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

  “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楊,哪位同學見過,你能介紹一下嗎?

  調(diào)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白楊樹的情景中。

  同學們講得好。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qū)、沙漠地區(qū)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ǘ⿲W習本課生字詞,掃除文字障礙。

  1.填寫生字表格。(音序、音節(jié)、部首、再查幾畫、結(jié)構(gòu)、字義、組詞。)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導學生讀準本課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區(qū)別形近字,然后組詞。

  教師出示形近字,也可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容易寫錯的字,想一想它與哪個字相近及怎么區(qū)別,以促使學生記準字形。

  撫(撫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紹)疆(邊疆)

  扶(攙扶)烘(烘托)理(道理)價(評價)韁(韁繩)

  茫(蒼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

  芒(光芒)辯(辯論)廷(宮廷)析(分析)弋(弋獲)

  4.辨析詞語,理解詞義。

  5.區(qū)別近義詞、反義詞,進一步理解詞義。

 。1)近義詞

  清晰—(清楚) 表白—(表明) 分辨—(辨別) 粗壯—(健壯)

  軟弱—(懦弱) 界線—(分界) 分辯—(辯解) 沉思—(深思)

 。2)反義詞

  清晰—(模糊) 軟弱—(堅強) 動搖—(堅定)

  精壯—(細小) 消失—(出現(xiàn))

 。ㄈ├砬迕}絡(luò),了解課文內(nèi)容,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線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楊樹。

  第四段(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四)朗讀課文,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為理解邊疆建設(shè)者的高貴品質(zhì)做準備。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建設(shè)邊疆的高貴品質(zhì)。

 。ǘ├斫夂x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ㄒ唬├斫庹n文內(nèi)容,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建設(shè)邊疆的高貴品質(zhì)。

  (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同學們,我們繼續(xù)學習《白楊》。請四位同學每人朗讀一段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問題。

  出示幻燈片,請同學齊讀題目,《白楊》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請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白楊》這篇課文記敘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wèi)士出神!薄靶l(wèi)士”指什么。

 。ㄟ@里講的“衛(wèi)士”指的是戈壁灘上的白楊樹。)

  這位旅客“出神”為什么呢?我們分析課文之后,就會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突破課文難點。

  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的話,并說一說每句話都講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ǖ谝痪涫沁@樣寫的,“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边@句話寫出了白楊樹直的特點。

  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句話寫了白楊樹適應性強的特點,無論“在哪兒”它都能適應,并且很快生根、發(fā)芽。)

  集體朗讀這兩句話,再一次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板書:直

  適應性強

  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文談一談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白楊樹直和適應性強的特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高大挺秀”,說明了白楊樹又高又直。

  爸爸講白楊樹特點的話中有兩個“哪兒”,說明了無論在什么地點,什么情況下,白楊樹都能夠很快生根發(fā)芽。表現(xiàn)了白楊樹適應性強。)

  說得很好。請看書上的圖,這些白楊樹生長在什么地方?

 。ù蟾瓯谏。)

  對。請同學們看看書上的圖畫,聽配樂朗讀第一段的錄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樣子,談?wù)勀愕母杏X。

  (大戈壁荒無人煙、環(huán)境很惡劣。)

  在這樣荒無人煙,環(huán)境很差的地方,白楊樹卻生長得這么“高大挺秀”,這一點不僅說明白楊樹直,而且也說明白楊樹適應性強。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爸爸的第二句話,體會白楊樹的這一特點。

 。ā澳膬盒枰驮谀膬汉芸斓厣l(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爸爸講的第三句話介紹的是白楊的什么特點呢?

  (這句話講的是白楊堅強,不軟弱,不怕艱險和抵御災害的特點。)

  板書:堅強

  從這里可以看出,白楊樹不但“高大挺秀”,適應力強,而且還能抵御災害。爸爸講的話無不流露著他對白楊樹的贊美。請同學們以贊美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ā鞍讞顦鋸膩砭瓦@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同學們,請你想一想,爸爸的話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請你用書上的話來談一談。

 。ā八苍诒戆字约旱男摹!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別人解釋或說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時此刻孩子們還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們“只知道”什么呢?

 。ā八麄冎恢腊职衷谛陆ぷ,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汽車!保

  課文連續(xù)用了三個“只知道”告訴我們孩子們知道的全部內(nèi)容。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我們同學能不能替他們想一想呀?四個人一組討論、研究一下,他們不知道的內(nèi)容是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然后請小組選出代表發(fā)表意見。

  除了孩子們知道的,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請各組派代表談?wù)勀銈兊挠懻摻Y(jié)果。

 。ê⒆觽儾恢腊职謰寢屧谛陆鍪裁垂ぷ鳎鯓庸ぷ?

  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不在自己親人身邊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學們講得很有深度,他們還不知道什么?

 。ㄋ麄儾恢腊职譃槭裁匆阉麄兘拥叫陆蠈W?他們還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同學們討論得很好,如果繼續(xù)討論下去,可能還會有眾多的不知道,F(xiàn)在我們一起來歸納小結(jié)一下。

  請同學們朗讀三個“只知道”,教師在每個“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學們討論的“不知道”的內(nèi)容。

 。ā八麄冎恢腊职衷谛陆ぷ鳎瑡寢屢苍谛陆ぷ!保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ā八麄冎恢腊职诌@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念書?

 。ā八麄冎恢佬陆莻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保

  可是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同學們,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nèi)容,都是爸爸想讓他們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讓他們知道什么呢?請同學們再一次分小組議論議論,替孩子們找到答案。

  (因為新疆是祖國的邊疆,生活條件及生活環(huán)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設(shè)。所以他們的爸爸媽媽就來到了新疆。)

  當年很多邊疆建設(shè)者都和課文中的爸爸媽媽一樣,聽從祖國的召喚來到新疆。為什么他們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ㄒ驗樗麄兊陌职謰寢屜M⒆觽兡芾^承他們的工作,建設(shè)邊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沒有直接講明,卻讓同學們給解釋得這么好?磥硗瑢W們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墒前职趾孟駥Π讞顦淝橛歇氱姡瑸槭裁?

 。ò职纸榻B白楊樹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實際上他通過介紹白楊樹表白了很多邊疆建設(shè)者的心愿:祖國需要他們在哪兒工作,他們就到哪兒去安家。)

  的確如此,許多邊疆建設(shè)者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為此獻出了生命。同學們,你們說他們是不是具備了白楊樹的高貴品格的人呢?

  我們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讀爸爸贊揚白楊樹的幾句話。

 。ㄈ┠x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學們,通過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車上望著車窗外“出神”,是因為他想到自己?涩F(xiàn)在爸爸“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從哪兒看出來的?

 。ㄕn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話是這樣說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边@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幾棵小樹象征的是:邊疆建設(shè)者的下一代正迎著困難,茁壯成長。這一點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剛才爸爸沉思的內(nèi)容,他在想孩子們是否也能同他們一樣迎著困難,不怕艱苦,建設(shè)邊疆呢?

  說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經(jīng)說明,他不必擔心了。

 。ㄋ模├首x全文,體會邊疆建設(shè)者具備白楊樹的高貴品格。

 。ㄎ澹├斫狻栋讞睢返闹行乃枷搿

  教師出示投影:

  選擇你認為概括的最準確的中心思想:

  1.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shè)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2.課文表達了邊疆建設(shè)者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志向。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shè)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shè)者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請三位同學讀三種答案,同學們進行比較,然后找出一種最準確的答案,并說一說為什么?

 。ㄎ艺J為第三種答案是最準確的。因為第一種只寫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而沒有寫出作者的寫作目的。第二種沒有講課文中的什么事,只寫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好像還不全面。而第三種講的是最全面、最準確的,它把課文的寫作目的與主要內(nèi)容結(jié)合在一起。)

  請同學們齊讀第三種答案。

  板書:扎根邊疆

  建設(shè)邊疆

 。┛偨Y(jié)全文。

  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白楊樹,可是通過分析課文,我們又進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寫白楊樹,實際上贊揚了邊疆的建設(shè)者。這種寫法很新穎,能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寫白楊,可真正的目的是寫那里的人。白楊的品格,正是邊疆建設(shè)者的品格。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也正是邊疆建設(shè)者對孩子們扎根邊疆健康成長的期待。

  板書:借物喻人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白楊的特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探究活動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進行續(xù)寫,想像20年以后,課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設(shè)新疆的。

  2.通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fā)的情況,與同學交流。

《白楊》教案 篇5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課文,文章通過一位邊疆建設(shè)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茫茫戈壁灘上白楊樹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shè)者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一個設(shè)問句: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訴我們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三句話,話中有話,含義深刻,那么怎樣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含義,突破教學的難點呢?

  一、初讀,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教學伊始,我先請同學們自由讀這三句話,用“!碑嫵鲋攸c詞語。學生讀后,畫出直、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接著我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chǔ)上歸納白楊樹的特點:

 。1)直;(2)適應性強;(3)不怕困難。

  二、細讀,體會白楊樹的精神

  在學生初步感知白楊樹的特點后,我讓學生再細細體味三句話中的每個字每個詞,設(shè)計一些練習,讓他們體會白楊樹的頑強和奉獻精神。

  1、比一比,哪個句子更好,為什么?

  a)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

  b)白楊樹很直

  2、把句子補充完整,讀一讀,想一想,從中你讀出了白楊什么精神

  ()()

  a)()需要白楊,白楊就在()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

  ()

  b)當風沙狂吼著襲來時,白楊().

  當雨雪冰冷地落下時,白楊().

  當干旱煎熬著大地時,白楊().

  c)你可以().

  可以().

  可以().

  學生在這樣的細讀練習后,深深地體會到白楊堅強不屈,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喻人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三、巧讀,借下文體會白楊的表白

  在體會到白楊樹的高尚品質(zhì)后,我巧妙引讀15小節(jié),過渡到16、17小節(jié),默讀后讓學生說說,從這幾個小節(jié),你們讀出了什么?

  a)爸爸在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

  b)孩子們暫時還不懂爸爸所表白的。

  接著,讓學生填空后自己在16小節(jié)中找問題。孩子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不知道(),孩子們只知道爸爸這次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再念中學,不知道(),孩子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不知道()。

  填空后總結(jié)成兩個問題:

  a)孩子們不知道新疆那么荒涼,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

  b)孩子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nèi)バ陆x書?

  然后讓同學再讀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從這里找答案。學生讀后,找出答案:爸爸就象白楊一樣,戈壁需要他,他就來到戈壁,不怕困難,頑強不屈地建設(shè)戈壁:爸爸決心扎根戈壁,希望孩子們也象他一樣,所以把孩子們也帶來。

  四、誦讀,引起學生共鳴

  語文教學,教師要善于借文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起情感共鳴,爸爸介紹白楊特點的啊、三句話,既寫了物的品質(zhì)又贊了人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正是學生需要學習的。最后我就借誦讀啟發(fā)學生:同學們,這短短的三句話,更包含著爸爸--一個邊疆建設(shè)者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精神。還包含著他對他的孩子,包括我們的無限希望。讓我們把它背下來,把自己的回答化為最深情的語言吧!

《白楊》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邊境戰(zhàn)士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zhì)。

  3、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的。

 。础W會本科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教學重點】

  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練習概括中心思想,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爸爸介紹白楊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板書課題:

  白楊

  1、誰見過白楊?說說白楊是什么樣的?

 。、微機出示資料部分,認識白楊。

  二、檢查預習

  1、微機出示字詞學習,學習生字詞。

 。、指名讀課文,指導生字的讀音。

 。、指導讀描寫大戈壁、白楊的話和爸爸談?wù)摪讞畹脑挕?/p>

  三、講讀課文

  1、講讀第一段:

 、 默讀課文想想這一段主要些什么?

 、 討論解答弄懂環(huán)境和氣候的惡劣,點擊:

  理解詞語:

  戈壁、清晰、渾黃一體。

  2、理解2~3自然段:

 、 指名朗讀2~3自然段。

 、 微機出示白楊樹的.畫面理解高大挺秀。

 、 讀了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

 。ㄏ矏邸⒊缇矗

 。、理解4~12自然段:

  ⑴ 分角色朗讀課文。

 、 討論:

  白楊樹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 一位旅客指誰?說說爸爸的神態(tài)有什么變化?

 。ㄍぉこ錾瘵ぉ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 來──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著──微笑消失色變得嚴肅起來。)

 、 理解爸爸說的話表達了什么心愿?

 、 默讀13~15自然段。

 、 說說爸爸的話表達了什么心愿?

 。ǚ䦶淖鎳男枰,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邊疆落戶、學好本領(lǐng)長大建設(shè)邊疆。)

  4、講讀第16自然段:

 、 齊讀課文。

  ⑵ 說說爸爸沉思什么?

  ⑶ 一課高大的白楊樹和一棵小樹各比喻什么?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絲微笑?

  四、作業(yè)

  朗讀課文,嘗試給課文分段?偨Y(jié)段意。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自由度課文分段。

  2、討論分段情況,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車在大戈壁上運行。

  二段:(4~12)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特點。

  三段:(13~15)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6)孩子們會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

  3、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1、瀏覽課文,概括中心。

  2、討論確定中心。

  三、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薄⑼挥懻。

 。、集體討論訂正。

  四、指導書寫生字

 。、指導書寫生字。

 。病W生練習寫生字和課后詞。

  五、作業(yè)

  默寫生字感情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指導背誦13~16自然段

 。、指導分段背誦。

  2、借每段開頭一句話背誦。

  3、同位互相檢查背誦。

  二、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以下各題:

 。薄⑥p字組詞。

 。病⒄曳戳x詞。

  3、判斷句意。

 。础⑦x詞填空。

  三、總結(jié)學法,鞏固中心思想

  四、作業(yè)

 。薄⒈痴b課文13~16自然段。

 。病⒗首x《在希望的田野上》。

  【板書設(shè)計】

  高 直

  白楊 高大挺秀 生長范圍廣 借物

  生命力強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邊疆 |

  建設(shè)邊疆 喻人

  教育子女

  【教學札記】

  本文以白楊比喻爸爸,教學中讓學讓學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材的,知道圍繞中心選材的重要性。

《白楊》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一、談話入題

  1、同學們,你們看到過大戈壁嗎?(出示茫茫戈壁的圖片) 然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荒涼大戈壁上,卻有著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身影,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它們就是挺拔的白楊樹。 今天我們到這荒涼的戈壁灘上去看一看它們。(板書:3。白楊)請同學們欣賞幾幅白楊的圖片。

  2、從剛才你欣賞的圖片中,你了解到了白楊有哪些特點?(出示高大、挺秀)

  二、生讀課文:

  在本篇課文中我們不但能看到茫茫的大沙漠,還能聽到一位旅客為他的孩子介紹白楊呢。 邊讀邊想:

  1、課文中寫了白楊的哪些特點?

  2、課題是《白楊》,全文就僅僅寫白楊嗎?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思考題,學生自學,小組討論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 遇到難懂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

  (2)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通過課文中的那部分讀懂的?自由交流。

 。3)大戈壁是什么樣子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在文中勾畫出來。

 。4)爸爸是怎樣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

  2、教師檢查自學情況,學生自由匯報自學效果。

  (1)對一些詞語的理解(學生相互補充)。 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丟“土”,與“僵”在字形字義上進行區(qū)別;“陷”字右下的筆順是撇、豎、橫、橫折、橫、橫。

 。2)說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著窗外的白楊,展開議論的事。)

  四、細品文本,了解白楊生活的環(huán)境

  學習課文1至3自然段,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

  1、找出描寫白楊樹特點的詞、句。

  2、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

 。1)出示茫茫大戈壁的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白楊樹的堅強,再在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從這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些什么?

  (2)學生自由匯報。 生:我從剛才欣賞的畫面中知道了戈壁灘上經(jīng)?耧L四起,飛沙走石,感受到了白楊樹堅強、不擇環(huán)境。 生:我從“白楊樹生長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體會到了白楊的生命力強。 生:我從:“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币哺惺艿搅税讞顦渖L的環(huán)境及其惡劣。 生:我的感受是:白楊樹生長不擇環(huán)境、生命力強,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還長得“高大挺秀”,實在是令人佩服。

 。3)父親又是怎樣介紹白楊的?

  (4)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贊美)

 。5)激情朗讀父親說的話。讀出對白楊的贊美。自由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五、歸納小結(jié),置留作業(yè)

  1、同學們,我們從字里行間里、資料中感受到了白楊的特點:

  2、收集與白楊的關(guān)的材料。(可以是圖片、歌曲、生長環(huán)境等)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內(nèi)容

  1、有感情地朗讀1至3自然段,展示自己朗讀的風采。

  2、指名背誦爸爸介紹白楊的那段話。。 (回顧課文,練習概括,再度從整體入手回讀。)

  二、剖實質(zhì),體會爸爸的心。

  (一)、(學習十至十三自然段)

  1、指名讀這幾自然段,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 爸爸只是在介紹白楊,贊美白楊嗎?(學生齊答) 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也”說明什么?(說明爸爸說樹即說人)

  2、白楊樹是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長起來的綠色戰(zhàn)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環(huán)境又會是怎樣的呢?

 、、出示有關(guān)建設(shè)兵團的圖片介紹

 、、學生看圖片后,自由交流。

 。ǘ、自由讀課文14、15自然段,用()劃出孩子們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們還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導學生理解爸爸這樣做的目的,來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1、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精神? 板書:服從需要 扎根邊疆 無私奉獻

  2、看板書小結(jié)。爸爸不只是介紹白楊,贊美白楊,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楊那樣,服從需要,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作無私的奉獻。

  三、再現(xiàn)希望,體會寫法。

 。、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默讀課文,想想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質(zhì)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1)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ǎ玻槭裁窗职挚吹皆谝豢酶叽蟮陌讞顦渖磉,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ǎ常、小結(jié):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

  3、帶著對爸爸的敬意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4、在文中找一找:爸爸的幾次神情變化的語句,說說自己的的體會。(小組合作,教師指點)

  5、體會寫法: 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質(zhì)疑。

 。ǎ保g覽全文,邊讀邊想,合作討論這篇文章有何借鑒之處? (學語文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運用,這就要品味作者獨特的方法再加以自悟,才會形成語言的個性美。)

 、、從文章的語言。 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樸素中蘊含著深情。

  ②、從文章的構(gòu)篇上。 一列行駛的列車上,車窗外的白楊引起議論,乍是無意,實則有意。

 、邸慕榻B白楊的方式上。 用對話的形式介紹白楊的特點,生動、自然。

 、、從表達情感的方式。 文章寫白楊、贊白楊,實則是寫人、贊人,贊頌邊疆建設(shè)者,使人回味無窮。 ⑤、結(jié)尾處借鑒。 情感內(nèi)斂,卻韻味無窮。

 。2)小結(jié)寫法 “借物喻人” 寫這類文章,要注意以下幾點:

 、佟⒁‘斶x擇所借用的事物,寫出事物的特征。要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如《白楊》。

 、凇⒂晌锛叭,感情真摯。借物喻人,落腳點在“人”,重點在寫人。要用“物”與“人”的相似點把二者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達到“喻人”的目的。這類文章旨在贊美人的品德或精神,因此,寫作時感情要真摯,用真摯的愛去歌頌高尚的人。(同時,學文章是個來回的過程,光分析、感情讀還不夠,更要考慮作者為什么這么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為學生的運用打好基礎(chǔ)。)

  四、課堂小結(jié)。

  1、情朗讀會文。 (帶著對白楊樹的贊嘆,對邊疆戍衛(wèi)者的敬意,對西部未來的憧憬,再一次回到課文之中,去感受這種奉獻精神感。)

  2、此時有你,最想對白楊以及邊疆戍衛(wèi)者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展示收集的材料。收集的材料以歌曲為例,播放歌曲閻維文的《小白楊》結(jié)束全文。)

  五、課后練筆 采用“借物喻人”的寫法,寫一篇習作。

  附: 板書

  教學反思:

  《白楊》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抒情散文。作者借用大戈壁上的白楊的特點來表現(xiàn)自己扎根新疆、建設(shè)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向白楊那樣,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發(fā)芽、生長。然而,作為山旯旮的學生來說,課文所描寫的畫面與精神境界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差其遠,這給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帶來一定難度,在教學時,我作了如下嘗試: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與文章內(nèi)容產(chǎn)生共鳴

  在教學時,我選用學生陌生的大戈壁圖片談話入題,又巧妙地運用三個問句作為“突破口”,并圍繞三個問句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起學生情感共鳴,讓空洞的內(nèi)容鮮活起來。

  二、利用多種手段,突破重難點

  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恰當應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時,我從城域網(wǎng)上、因特網(wǎng)下載了有關(guān)的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白楊樹生存的惡劣環(huán)境及白楊的品質(zhì)。通過板書,使“借物喻人”的寫法一目了然。

  三、力求構(gòu)建新的教學模式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交流,理解“樹”與“人”的關(guān)系,突出重點。

  2、采用了“變序”教學。聽范讀后,直奔課文中心密切相關(guān)的段落。

  3、抓住“樹”與“人”的聯(lián)系,從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反映無限的生活情景。學生自讀、自悟,悟出白楊樹旺盛的生命力與“建設(shè)者扎根邊疆的無私奉獻”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教學評價:

  在教學實踐中,課堂的動態(tài)與設(shè)計有所差異,在教學中顯現(xiàn)出的問題引人深思:

  1、要尊重學生的認識特點

  學生畢竟是第一次接觸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學說得過多、過深,學生接受起來難,應該循序漸進。

  2、應該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苯虒W是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在教學時,應多讓學生體現(xiàn)自己的自主性,多聆聽學生的見解,使學生輕松走進文本,真真做到有感而發(fā)。只有這樣,才能把語文課上。

《白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會寫“晰 傘”等五個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分辯、介紹、撫摸、表達、深思”等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场⒆プ≈攸c詞、句、段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邊疆建設(shè)者哪兒需要就在哪兒扎根作貢獻的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體會爸爸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爸爸的心愿。

  【教學準備】

 。薄⒄n件:有關(guān)大戈壁的錄像片。理解白楊特點和體會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

 。、配樂朗讀錄音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檢查預習

 。、出示彩圖,揭示課題,釋題。

  2、檢查預習情況,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聽配樂朗讀錄音帶。

  二、默讀課文,初曉大意

  三、同學自學課文,出示自學考慮題

 。、大戈壁是什么樣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

 。、爸爸是怎樣向小朋友介紹白楊樹的?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四、再讀課文,理清結(jié)構(gòu)

 。、同學試著給文章分段,用鉛筆標示。

  2、同學討論,說出自身的分段并說明理由。假如有分歧,可以再討論。

  第一段,從開頭到“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列車在茫茫的大戈壁運行,不時有高大挺秀的白楊樹閃過。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到“也不動搖”,講爸爸向小朋友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從“爸爸只是向小朋友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那么高大”,講爸爸的話也是在表達自身的.心。

  第四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講小朋友們也會像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茁壯生長。

  五、自由朗讀課文,同學質(zhì)疑問難

  六、練習

  用段意歸并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學有分歧,再讀再討論。

  第二課時

  一、激情導入

 。、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圖片,師:你們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進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現(xiàn)在假想我們也坐上了開往新疆的火車,火車把我們帶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樣的呢?齊讀第一自然段。

  理解大戈壁的環(huán)境惡劣,抓住“茫!薄ⅰ皽嘃S一體”、“沒有……沒有……也沒有”等詞語

 。、出示大戈壁的錄象,教師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有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涼呀。

 。ㄔO(shè)計意圖:讓同學通過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后升華到對在那里生活的建設(shè)者的了解。)

  3、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么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

  請同學發(fā)表看法。

 。ǜ嬖V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huán)境很惡劣。這里用惡劣的環(huán)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齊讀第3自然段,讀后回答:

  在戈壁上白楊樹長得怎樣呢?

 。ǜ叽笸π悖

  師:在滿目荒蕪單調(diào)的大戈壁,看到這清秀挺拔的白楊樹,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干,給茫茫的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看到這白楊樹,爸爸的神情是怎樣的?兄妹倆又是怎樣爭論的呢?

  大戈壁這么荒涼,環(huán)境這么惡劣,白楊卻長得那么高大挺秀,像衛(wèi)士一樣守衛(wèi)著鐵路。讀到這里,你覺得白楊怎樣?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爸爸說的話?

 。ㄙ澝溃

  分角色朗讀4~12自然段。

  二、課件出示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讀講

  1、“這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么高大!

  “從來”是什么意思,這句話講了白楊的什么特點?

  (高、直)

  2、“哪兒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兒生根、發(fā)牙、長了粗壯的枝干!

 。场ⅰ安徽撚龅斤L沙還是雨雪,不論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guān)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guān)聯(lián)詞語,請畫出來。

  同學畫后交流。

  生:這里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論……不論……總是……”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對白楊發(fā)生什么感情?

 。ň粗兀

  那么,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讀讀這幾句話。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齊讀)

  師:白楊樹不擇環(huán)境,不講條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發(fā)芽。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論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ㄔO(shè)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贊揚了白楊生命力強,堅強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課文是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提煉出“高”“直”這一白楊樹的外形特征。)

  4、過渡:

  爸爸只是向小朋友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達著自身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

  三、引讀討論14自然段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2、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問:小朋友們不知道新疆那么荒涼,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

  小朋友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帶他們?nèi)バ陆x書?到底是為什么呢?

  同學再讀第14小節(jié),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句話,引導同學從課文中找答案。

 。ㄔO(shè)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培養(yǎng)了同學思維的廣闊性。讓同學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jīng)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同學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小朋友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生長的熱誠之心。)

 。、過渡:

  爸爸介紹的這一點知識就像一粒種子播在小朋友們幼小的心里,這種子能不能生根、發(fā)芽、生長呢?

  四、學習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含著的意思

  質(zhì)疑,小組討論提出的問題:

 。、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指誰?幾棵小樹指誰?

 。病槭裁窗职挚吹皆谝豢酶叽蟮陌讞顦渖磉,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生長起來,嘴角會浮起一絲微笑?

  請同學談最后一句話的含義,引導同學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白楊:哪兒需要,哪兒生根,不論風沙雨雪干旱洪水(堅強)。

  爸爸:邊疆需要,扎根邊疆,不怕任何艱難困苦(堅強)。

 。ㄔO(shè)計意圖:引導同學體會爸爸的心愿:相信自身的小朋友在家長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扎根邊疆,建設(shè)邊疆。)

  五、總結(jié)課文,升華中心

  請同學用文中的重點詞語連成一段通順的話:

  “哪兒……哪兒……”。

  “不論……不論……總是……”

  堅強 白楊 邊疆建設(shè)者

  六、有感情自由朗讀全文

  七、作業(yè)

 。薄⒅`寫課后詞語。

  2、練習背誦課文。

《白楊》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使學生認識白楊的特點,教育學生學習建設(shè)者那種熱愛邊疆、扎根邊疆的志向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學習本課借物喻人的寫法,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指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重點】

  學習借物寫人的表達方法,能正確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難點】

  領(lǐng)會父親對孩子講述的那段話。

  【教具準備】

  幻燈片或掛圖一幅、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nèi)容,自學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

  白楊

  二、導語

  三、教師范讀課文,學生了解主要內(nèi)容(抓中心)

 。薄⒔處煼蹲x,讓學生思考: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病⒂懻撁鞔_:

  課文講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親,帶著自己年幼的兒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楊引起了議論的事。

  四、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薄潱

  邊讀課文邊劃生字、生詞及易錯的熟字。

 。、查:

  理解生字新詞。

  3、講:

  學生互相交流學習體會。

  (音、形、義各有側(cè)重,教師作重點指導。)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撫:注意讀準字音,在字典中取準撫的義項,理解撫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聯(lián)系課文理解詞義,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膳e出反義詞(清晰──模糊),近義詞(清晰──清楚,分明)。

  渾黃一體:全是黃色,分不清界限。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體會。

  表白: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

  (對于生字新詞的處理,還要在講讀時指導學生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加深理解。)

  五、學生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抓思路)

 。、提出要求:

  默讀課文,在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進行小組討論,然后交流。

  (教師可提示: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寫父親和孩子們議論白楊樹的'。)

 。、討論明確:

  課文按記敘內(nèi)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從窗口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寫大戈壁和鐵路沿線的白楊樹。

  第二段(從一位旅客正望著到孩子們現(xiàn)在還不能理解),寫父親與孩子們議論白楊樹。

  第三段(從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寫孩子們將和爸爸一樣地在邊疆扎根。

  六、作業(yè)

 。薄懗鱿旅嬖~語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清晰、軟弱、動搖。

 。病⒏鶕(jù)課后習題1的提示,認真讀課文。

【《白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白楊的教案03-09

《白楊》教案07-14

關(guān)于《白楊》教案03-15

《白楊禮贊》教案02-04

關(guān)于白楊教案03-26

《白楊》參考教案03-06

《白楊》教案10篇02-24

《白楊》教案九篇02-23

白楊課文教案03-12

《白楊》教案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