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

時間:2022-03-19 18:42:57 教案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外婆的澎湖灣》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對歌曲《外婆的澎湖灣》的學習,讓學生學會正確理解歌曲情緒,并能用明亮活潑輕松的歌聲來演唱。

  2、技能目標:能演唱這首歌曲,做打擊樂伴奏,能會打帶有切分節(jié)奏的音。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對生活的熱愛,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對親情的感悟。

  教學重點

  1、能流暢、完整地有感情演唱歌曲。

  2、曲中帶有切分節(jié)奏的音。

  3、準確地為歌曲伴奏,配合默契。

  教學難點

  歌曲中切分音的演唱

  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創(chuàng)設情景、模唱、教唱、示范、對比、表演等方法執(zhí)教。

  學法:采用聽唱、模唱、合作、識譜和綜合表現(xiàn)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二、情景導入。(4分鐘)

  1、導語。

  師:今天導游姐姐將帶領我們去一個美麗的地方,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地方?(澎湖灣)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讓導游姐姐帶著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地方了,可是導游姐姐讓我們接受一次小小的挑戰(zhàn)才能更開心的帶領我們去彭湖灣,你們有沒有信心接受這次挑戰(zhàn)呢?(生:有)

  2、課件顯示音樂大轉盤。

 。1)、聽音樂猜一猜什么歌曲?(童年)

 。2)、由什么器樂演奏?(吉他)

  【設計意圖】用音樂大轉盤,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進入了音樂情境。

  二、學習歌曲。(18分鐘)

  1、配樂欣賞澎湖灣風景圖片。

  師:這一首童年是一首校園歌曲,表達了對童年的回憶,同學們真棒,挑戰(zhàn)成功,那么讓我們跟著導游姐姐一起去看看這個美麗的地方吧!

  2、介紹澎湖灣。

  師:這個地方美不美?那么你們知道澎湖灣在哪里嗎?在臺灣和大陸的中間有許多小島,叫做澎湖群島,美麗的澎湖灣就在那里,它與福建廈門相對,不僅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那里的美景讓人置身于世外桃源。導游姐姐帶來的有一首歌也是說澎湖灣,同時跟《童年》一樣是校園歌曲。演唱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潘安邦在唱完這首歌曲之后,一曲成名,澎湖彎也跟著聞名起來,而且更有趣的是,住在臺灣的潘安邦的外婆也如同澎湖的景點一樣,成了游客們拍攝的對象,慈祥的外婆從來不會拒絕游客們的要求,因為她知道,是孫子的歌把他們帶到了澎湖。

  3、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4、初聽歌曲:學生再聽談一談感受。

  師:同學們現(xiàn)在發(fā)揮一下你們的想象力,導游姐姐帶著我們一起到澎湖灣的沙灘上,吹吹海風,聽聽海浪,讓我們一起去聽老船長講故事吧。úシ拧锻馄诺呐旌䴙场罚⿴煟和瑢W們聽完了這首歌曲,老師來提幾個小問題,看看誰聽的最仔細第一個問題,這首歌描繪了一個孩子童年的.故事,請同學說說這首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表達了怎么樣的感情?(播放童聲版《外婆的澎湖灣》視頻)

  5、簡介作者葉佳修。(課件出示)

  師:這是來自臺灣的校園歌曲,校園歌曲是流行于學校,學生非常喜歡唱的歌,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首歌的詞曲作者葉佳修吧。葉佳修是臺灣的作曲家、,這首歌根據(jù)歌手潘安邦小時候的故事寫的歌,潘安邦小時候跟外婆生活在美麗的澎湖邊,他對自己可愛的家園有著深厚的感情,長大后成為歌手就用歌聲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贊美,對家園的贊美之情。他代表作有《外婆的澎湖灣》、《鄉(xiāng)間的小路》、《思念總在分手后》、《爸爸的草鞋》等。

  6、教師范唱歌曲。

  師:看了這么多動人的澎湖美景,聽了這首好聽的歌曲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們對澎湖的向往?等到臺灣回歸祖國了,我們就可以輕松的到澎湖灣去游玩了。那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臺灣校園歌曲“點歌臺”,一起去欣賞、體會臺灣校園歌曲親切、樸實、明朗等特點。下面呢由老師先來為大家范唱,大家可以試著跟著老師哼唱旋律。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并在聽的過程中跟著哼唱以及了解歌曲的演唱方式表現(xiàn)方式,為下一步演唱好歌曲做好鋪墊,而了解作者則勾起了同學們對家庭中隔代之間的溫馨之情。

  7、跟琴唱旋律,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旋律,在唱旋律的過程中你認為比較難的地方說一說,我們一起來解決。(教師用電子琴彈旋律)

  8、突破難點。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2

  教學目的:

  1、教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通過學唱歌曲,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2、讓學生學會正確理解歌曲情緒,用明亮活潑的歌聲來演唱。

  教學過程:

  一、師生音樂問好。

  二、發(fā)聲練習

 。1)連音練習

  1=D→G 2/4

  5 4 3 — 3 2 1 — ‖

  lü ya

  li la

  要求:聲音連貫,圓潤,流暢,甜美,呼吸要有支托,初步體會頭聲(聲音的`高位置)的感覺。

  (2)頓音練習

  1=#D→G 3/4

  30 20 1 0 3 0 2 0 1 0 ‖

  mi mi mima ma ma

  要求:聲音明亮,集中,短促而富有彈性。

  三、歌曲學習

  1、導入

  許多同學都向往大海,希望能到大海邊看一看,現(xiàn)在我們就去《外婆的澎湖灣》里領略一下大海的風光。

  2、朗讀歌詞,正字音。

  澎湖灣逐綴

  3、欣賞

  4、討論

  同學們在語文中,每一篇文章都要表達一個思想或一種感情,那么,聽了這首歌,你覺得這首歌里所表達的感情是什么?

  5、學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外婆的澎湖灣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對美麗的澎湖灣可愛故鄉(xiāng)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勾起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

  2、能用抒情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3、創(chuàng)編歌曲、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體驗歌曲中主人公對美麗的外婆的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

  教學難點選擇打擊樂器編創(chuàng)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用具:電子琴、電子白板、打擊器(鈴鼓、沙錘、三角鐵、手搖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導入環(huán)節(jié)

  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首先來聽一首歌,

  (出示歌曲課件,歌曲《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相信同學們都聽過這首歌曲,聽完后告訴老師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小時候外婆喂我吃飯。

  生:我想到了小時候外婆帶我玩耍。

  生:我生病了,爺爺奶奶整晚都沒有休息,一直照顧我。

  生:我現(xiàn)在上學和放學,都是他們接送。

  ……

  師:是呀,我們的父母現(xiàn)在工作非常繁忙,很多同學小時候都是由老人帶大,她們無微不至的關心我們、照顧我們,非常的辛苦,同學們,你看看一看下面的圖片,你們遇到過嗎?

  出示課件:老人和孩子的圖片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歌,《外婆的澎湖灣》,他的演唱者是臺灣著名的流行歌曲演唱者潘安邦,潘安邦從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生活在臺灣的澎湖灣,那兒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出示課件)后來,臺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葉佳修聽說了這個故事,了解到潘安邦對自己外婆和可愛的家園有著深厚的感情,于是就為他寫下了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出示課件,介紹葉佳修 葉佳修是臺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們愛唱的(鄉(xiāng)間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灣)等等歌曲都是由葉佳修編創(chuàng)的。

  師:好,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首《外婆的澎湖灣》,聽聽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以及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三、學習歌曲

  1、初聽歌曲。

  思考:1)邊欣賞邊看書,回答幾拍子?什么調?

  2)通過第一邊欣賞,你知道了潘安邦小時候什么樣的生活?

  (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用多媒體出示答案)

  2、聽老師范唱歌曲。

  師:通過剛才老師的演唱,你感覺歌曲分為了幾個樂段?

  對,兩個樂段

  學唱第一樂段。(播放課件)

  師:1)歌曲很好聽,但要唱好有一點難度,因為在第一樂段中十六分音符運用得比較多,尤其是“后十六”的出現(xiàn)。

  2)讓學生理解切分音節(jié)奏作用于歌曲。

  這首歌曲用到了很多切分音,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會給歌曲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更加的感人、更加的突出思鄉(xiāng)之情,使演唱更加完美。

  隨音樂試唱第一樂段。強調: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懷想”帶有敘事性,所以在演唱時,把發(fā)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唱得輕快,聲音稍弱一些,用以氣帶聲的方法演唱。

  指導演唱第二樂段。(出示課件)

  1)聆聽第二樂段。

  介紹:第二樂段旋律變得舒展而富于變化,好像是在抒發(fā)懷念家鄉(xiāng)的`情感,演唱時情緒可以激動一些。

  2)歌詞“陽光”“沙灘”處各休止了一拍,我們可以用什么形式來表示呢?(拍手、回聲)

  3、學生隨琴跟唱。(小聲跟唱,注意口型)

  四、拓展、表現(xiàn)歌曲(分組合作,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1、師:這一首歌曲把澎湖灣寫得如此之美,我們的家鄉(xiāng)洋浦灣剛才同學們說了也很美,那你會創(chuàng)編一下嗎?

  生:把曲中“澎湖灣”改編成“洋浦灣”

  為了表達我們對外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們開一個小型音樂會,當然,也為了使這首歌曲的情感更加豐富,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型伴奏樂器。

  (老師指導:鈴鼓可以在第一樂段使用,三角鐵、搖鈴在第二樂段使用,沙錘、)

  2、把全班同學分成兩大組,一組在休止符處拍手,一組回聲演唱,老師指揮。

  3、配音樂,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4、所有演員到位,音樂會開始。

  五、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外婆的澎湖灣》這一課,通過這首歌曲你們學到了什么?,或者是懂得了什么?

  生:要關心老人。

  生:經(jīng);氐郊亦l(xiāng),看望父母和親人。

  生:……

  出示課件

  師:對呀,我們在很小的時候親人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等我們長大了,無論身在何處,希望同學們也能像詞曲作者一樣,都要常回家去看一看曾經(jīng)關心你、照顧你的親人,因為你的根在那里;

  師:下面老師播放一段由潘安邦在98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大家欣賞一下。播放視頻

  師:這首歌在臺灣和大陸得到傳唱,表達了海峽兩岸人民對祖國這個大家庭的熱愛,期待臺灣也早日回到祖國這個大家庭的身旁。滲透德育教育臺灣和祖國大陸緊緊相連,臺灣游子無論身在何處,他們的根在祖國,在家鄉(xiāng),最終一定會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六、下課

  播放音樂《踏浪》,學生走出教室。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4

  教材分析:

  《外婆的澎湖灣》由臺灣著名的民謠創(chuàng)始人葉佳修創(chuàng)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校園民謠。是一首曲調優(yōu)美的抒情歌曲。歌曲為 4 拍 。宮調式二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從低音區(qū)緩緩進入,曲調平穩(wěn),節(jié)奏跳躍富有動感,即刻使人聯(lián)想到,漫步在童年時熟悉的沙灘上,留下一步一個腳印的生動情景。歌曲的第二部分,節(jié)奏頓時拉寬,旋律舒展,情緒親切熱情。進一步表現(xiàn)了對童年生活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能用抒情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2、為歌曲選擇打擊樂器編創(chuàng)節(jié)奏型伴奏。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體驗歌曲中主人公對美麗的外婆澎湖灣可愛家園的贊美之情和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想。

  教學難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教學用具:電子琴、電子白板、打擊器(碰鈴、沙錘)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導入環(huán)節(jié)

  1、 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個美麗的地方,他美在哪里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26頁,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師板書:外婆的澎湖灣

  師:同學們美麗的澎湖灣給作者留下兒時美好的的回憶,

  2、生自主學習。

  白板顯示:1、以你已有得的學習經(jīng)驗, 你從這首歌里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ǹ梢詮呐奶、強弱、速度、節(jié)奏、旋律、音樂標記等來分析)

  2、 作者葉佳修簡介

  葉佳修是臺灣校園民謠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們八十年代愛唱的(鄉(xiāng)間的小路 )(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灣)等等歌唱伴奏是葉佳修彈吉他演唱的。

  師: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是葉佳修專為臺灣歌手潘安邦而作的歌曲。這首歌背后藏著許多潘安邦與外婆的祖孫故事,他用真情唱自己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首《外婆的澎湖灣》,聽聽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

  三、學習歌曲

  1、 初聽范唱。1)、要用怎樣的情緒演唱歌曲?

  2)、聽完之后眼前出現(xiàn)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我們會產生哪些聯(lián)想呢?

  2、復聽歌曲。教師范唱。(4遍)(每個問題一次次拋出)

  1)歌曲的意向要表達怎樣的情感?(教師范唱)

  2) 劃分樂段,有相同或相似的樂句嗎?

  3)每段的力度、情緒有什么變化? (小聲跟唱,注意口型)

  4)有什么特殊的節(jié)奏?用筆標出來。

  3、視唱歌譜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視唱歌譜。

  4、 小聲跟琴唱。

  5、師生一起視唱曲譜。讓學生理解切分音節(jié)奏作用于歌曲,使演唱更加完美。

  師: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會給歌曲帶來什么不一樣的感覺?聲音如何表現(xiàn)?(短音彈唱,用頓音的唱法更能表現(xiàn)輕松親切的情緒)第二部分出現(xiàn)的切分音呢?(動感、思鄉(xiāng)之情)

  6、生跟琴視唱。

  師: 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北京天使合唱團表演的合唱曲《外婆的澎湖灣》

  7、欣賞合唱《外婆的澎湖灣》

  8、填詞。(學生分小組唱)

 。ǜ鶕(jù)開始拋出的問題討論、辨別、表現(xiàn))

  9、師示范,生聽辨。

  四、表現(xiàn)歌曲(分組合作,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師:歌曲的高潮在哪一段?我們可以用小樂器來豐富B段的情感。選一選哪些小樂器合適?(對比樂器音色及效果,定出伴奏節(jié)奏)

  1、配伴奏。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

  想一想、編一編、試一試、辯一辯、 改一改,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創(chuàng)編節(jié)奏型。

 。ㄒ⒁獠荒芷茐母枨拿栏,而要進一步完善它的美感。)

  2、生小組討論。

  3、分組用演唱的方式匯報討論的方案 。其余小組評價。

  4、、小結。

  師:把你大腦中的晚風輕拂澎湖灣的情景畫成圖片,拿起打擊樂用最美的聲音表現(xiàn)這首臺灣校園民謠《外婆的澎湖灣》。

  四、拓展

  說起下面我們來聆聽兩首校園民謠的歌曲,一首是先前提到的葉佳修的《鄉(xiāng)間的小路》另一首是羅大佑的《童年》再次感受其清新流暢、旋律動聽、易于哼唱的特點。

  欣賞:葉佳修的《鄉(xiāng)間的小路》和羅大佑的《童年》

  小結、校園民謠有什么風格特點?

  速度中速,歌詞都以敘述回憶為主。

  這節(jié)課即將就要結束了請同學們想一想:今天你學到了什么?今天的音樂體驗你參與了多少?

  思考:今天的音樂課你參與了多少?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學的?

  請寫在你的卡紙上。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相關文章: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04-02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6篇01-23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6篇01-23

外婆的澎湖灣教學反思04-22

《外婆的手紋》教案01-23

《外婆家的小屋》教案01-30

我和我的外婆大班語言教案02-02

外婆01-09

外婆話題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