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4-07-10 18:31:14 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科學教案模板五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并想辦法尋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了解物體在水中沉浮的現(xiàn)象,能給沉浮的物體進行分類。

  3、對水的浮力感興趣,能積極參與活動進行探索。

  4、遵守玩水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5、體驗游戲中互相合作的快樂及獲得成功的滿足。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知道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無一定形狀,能溶于水的透明液體。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杯子、醋、鹽、糖、牛奶、塑料袋。

  2、經(jīng)驗準備:知道人的生命離不開水。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謎、談話活動激發(fā)幼兒玩水興趣。

  1、師:小朋友,給你們猜個謎語,好嗎?雙手抓不起,刀劈劈不開,煮飯和洗衣,都要請它來。

  幼:水

  2、我們在生活中需不需要水?你們喜歡玩水嗎?水有什么秘密呢?那么這我們來一起玩水吧!

  二、桌子上有三人杯子,分別裝有牛奶、水、白醋,請幼兒用什么辦法來區(qū)分?

 。ㄒ唬1、幼:有一只杯子里是白色液體的牛奶。

  2、幼:有一只杯子里的液體用鼻子聞起來酸酸的,是白醋。

  3、幼:有一只杯子里的'既無色,又無味的是水

  4、幼:可以嘗一嘗,就會知道哪個杯子是什么。

  5、師:在生活中,我們對水有一定的了解,今天通過比較,更加深了水的特殊性質。水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液體。

  (二)1、師:用塑料袋裝水,通過塑料袋你看到了什么?

  2、幼:我看到了水可以流動,而且沒有一定形狀。

  3、師:扎破塑料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幼:水從小口噴散出來。

  5、師:通過這個原理我們來做一個小噴壺吧!

  (三)在容器中放入小石子,豆角籽、氣球吹塑紙等物品,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會看到?用自己的想法說給大家聽一聽。

  幼兒交談之后師總結,因為水有浮力,所以比較輕的物體就會浮在水面上。

 。ㄋ模┬嶒

  通過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水能溶解許多物質,如鹽、糖、洗衣粉、藥面兒等。

  三、討論活動:

  1、水的用途有多大?無們的生活能不能離開水?

  2、假如沒有水,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3、水資源是用之不竭的嗎?我們應該怎樣用水呢?(出示節(jié)約用水的標志)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清洗自己的水杯和小手帕,體驗勞動的快樂。

  小百科: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nèi)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種狹義不可再生,廣義可再生資源。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植物王國的奇事,十分有趣。從植物媽媽的“辦法”中,我們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這篇課文從題目到內(nèi)容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我們在備課和上課的時候,都要多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去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精妙,去了解課文告訴我們的知識。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觀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重點:識字與寫字

  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fā)引導、自主學習

  學法: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法。

  五、教學準備

  相關課件、生字卡片

  六、教學時間

  2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識字

  1、激發(fā)學生多讀,在讀中識字。

  2、先分小組自由讀,學生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同一小組互相幫助識字,再讓每一小組的'識字能手當小老師,教大家認字。

  3、在學生互教互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歸類指導,如,用基本字加偏旁識字(紛、識),用換偏旁的方法識字(娃、洼),適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識字。

  4、學習生字之后,通過朗讀來檢查識字效果,根據(jù)反饋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指導讀準翹舌音“炸”“察”“識”。“識”在“知識”一詞中讀輕聲。

  (三)朗讀感悟

  1.范讀激趣。

  2.學生自由讀,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3.讀第一節(jié),啟發(fā)提問:誰讀懂了“四海為家”這個詞語?

  4.朗讀第二、三、四節(jié),說一說自己最欣賞哪一位“媽媽”的辦法,為什么?

  5.小組合作朗讀全文,并試著背誦課文。

  6.背誦比賽(小組集體賽與個人賽結合)。

  (四)讀讀說說

  1.讀補充閱讀材料(見“資料袋”),再說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

  2.讀“讀讀抄抄”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識字(排火車)注意指導讀準翹舌音“炸”“察”“識”。“識”在“知識”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朗讀

 。ǘ┲笇懽郑瓕懺~語

  讓學生按筆順自主寫字,第一遍描紅,第二、三遍寫正確,寫美觀。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

  本課有2個要求寫的字都是女字旁,指導寫字時讓學生注意女字旁與“女”字寬窄不一樣,第三筆到右邊不出頭!奥、降”左窄右寬,指導學生把字寫勻稱、美觀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不僅多,而且有趣,就讓我們與學生們一起去探究植物王國、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吧。

  (三)實踐活動

  1、讓學生讀讀課文后“泡泡”里的話,說一說除了課文中講到的,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

  2、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資料拿出來展示交流,激發(fā)學生觀察植物、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四)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資料袋: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實像一個個白色的絨球,當冠毛展開時,就像把把降落傘,隨風飄揚,把種子傳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處飛揚。你知道春天柳絮飛揚的奧秘嗎?抓一團柳絮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些小顆粒,那就是柳樹的種子。柳樹就是靠柳絮的飛揚,把種子傳播到四面八方的。

  鳳仙花媽媽的辦法跟豌豆媽媽的辦法差不多,鳳仙花果實成熟后會炸裂,風仙花媽媽用這種辦法把種子送到四面八方。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展示體溫表,讓幼兒認識體溫表的特征。

  2、讓小朋友明白體溫表使用時應注意的問題,只能用來量人的體溫。里面的物質是有毒的。

  活動準備

  體溫表、其它溫度計紙、筆、熱地瓜。

  活動過程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體溫表表嗎?你們會用嗎?

  展示:一直溫度表、另外溫度表,讓小朋友看看它們有什么區(qū)別?

  試一試:然后發(fā)給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體溫。記下自己的體溫是多少?

  提問:你們會用嗎?

  小朋友討論。你們的體溫是多少?能不能告訴我們?

  交流:大家互相交流。

  師:誰能說說自己的體溫是多少?還有哪些小朋友不會用體溫表。

  幼兒:舉手發(fā)言。

  師:展示觀察溫度計的`方法,怎么看刻度最清楚。

  幼兒:討論、交流。

  師:大家知道溫度表量的溫度最高是多少嗎?任何物體都可以用體溫表來量它的溫度嗎?誰知道請告訴大家,好嗎?

  師:展示一個熱地瓜,讓小朋友離的園一點,然后實驗。

  現(xiàn)象:結果體溫表炸裂了。

  提問:體溫表不能量任何物體的溫度。測人體體溫計上顯示的最高溫度計數(shù)是42度!

  再思考:這塊地瓜還能吃嗎?大家說一說。

  師:強調體溫表里裝的是水銀。它是有毒的。不要隨便拿著玩,千萬要注意奧。

 。盒∨笥堰@節(jié)課你們有哪些收獲?

  幼兒:我知道體溫表是專門量體溫的。我還知道體溫表里裝的是水銀,它是有毒的。它會炸裂的。

  師:表揚小朋友做的不錯。收獲了許多。記住把這些知識考考家長。做一次老師好嗎?

  教學延伸:因體溫表打碎了,里面的水銀未做正確處理,造成全家中毒的實例。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讓他們認識到學好科學知識,對我們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對樹樁上的年輪感興趣,簡單了解年輪與樹木生長的關系。

  2、喜歡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和同伴通過探討交流尋找問題的答案。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有年輪的.大樹樁圖片。

  2、彩筆、毛線、紙張:(畫有樹樁圖案)。

  活動過程

  1、談話形式導入。

  師:在上課之前,你們來幫老師一個忙。有一棵小樹和老師是好朋友,它在森林里長了8年,有一天它被伐木工人砍掉了,做了家具,但它的根還在,小朋友幫我找一找好嗎?

  2、組織幼兒讓幼兒討論。

  3、教師解釋:樹樁上的圈圈就代表大樹的年齡,這些圈圈就叫做年輪,他每長一年就多一個圈,代表一歲,圈圈越多就證明這棵樹越老。

  4、引導幼兒探討樹的年齡,簡單了解年輪的含義。

  5、請幼兒觀看課件,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拓展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

  6、操作游戲。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點子記錄的方法統(tǒng)計送各種禮物的人數(shù)。

  2.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禮物圖片、統(tǒng)計表每組一張,大統(tǒng)計表一張、鉛筆、膠棒.

  活動過程:

  一、我給媽媽送禮物。

  1.教師:小朋友,平時媽媽照顧我們非常辛苦,你們想不想送一份禮物給媽媽呢?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禮物,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么禮物?請幼兒看看禮物,一共有幾種禮物?(8種)8種禮物,我們可以用數(shù)字幾來表示呢?(出示數(shù)字8)

  2.那誰來說說,你想送給媽媽什么禮物?

  3.幼兒挑選一樣自己最想送給媽媽的禮物。

  二、計禮物數(shù)量。

  1.你選了什么禮物送給媽媽?

  2.我們每個小朋友送的禮物都不一樣,有什么好辦法讓別人一看就知道全班送圍巾的有幾個人,送項鏈的有幾個人呢?幼兒說一說。

  3.出示統(tǒng)計表

  (1)師:老師請來了一張統(tǒng)計表幫忙。小朋友,我們一起看看,這個統(tǒng)計表上面都有些什么呢?

  (2)幼兒認識統(tǒng)計表:上面一排是禮物,下面是統(tǒng)計人數(shù),中間的這一段格子是讓你把禮物貼到禮物標記的下面。比如:你們組有一位小朋友選了包包送給媽媽,就把禮物貼在包包的標記下面的格子里。另一位小朋友選了項鏈,那他應該把禮物貼在哪里呢?(項鏈下面的格子里)等你們組所有小朋友的禮物都貼好之后,選一位小朋友用點子記錄送各種禮物的人數(shù)。記錄在下面一排的格子里。

  4.幼兒統(tǒng)計,教師指導

  5.展示小組統(tǒng)計表,教師再統(tǒng)計。

  (1)看看,第一組小朋友的統(tǒng)計表,送媽媽圍巾的有幾個人呢?送項鏈的有幾個?

  第二組小朋友來說說看,你們組的統(tǒng)計結果。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第三組小朋友的統(tǒng)計結果。

  (2)除了看禮物,還有什么辦法知道第四組有幾個人送了圍巾,有幾個人送了項鏈呢?(教師將禮物部分用白紙遮掉,引導幼兒看點子)

  (3)我們?nèi)嗨蛬寢寚淼囊还灿袔讉人呢?我這里有一張大的統(tǒng)計表,我們一起把每組統(tǒng)計的結果都匯總到這張大的統(tǒng)計表上吧。

  請個別小朋友說說全班送花朵的有幾個人。記錄在哪里?試試看。點子匯總好了之后,教師用數(shù)字統(tǒng)計。

  (4)比較一下,送哪種禮物的人數(shù)最多,送哪種禮物的人數(shù)最少?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統(tǒng)計表記錄了送每種禮物的人數(shù),有了統(tǒng)計表,讓我們一看就知道我們班里有幾個人選了圍巾,幾個人選了項鏈,有了統(tǒng)計表可真方便!

  活動反思:

  《禮物送給好媽媽》這個活動選自中班下學期的主題活動《我有多愛你》中的一節(jié)科學活動。結合三月八日婦女節(jié)開展,但我上課的時候三八節(jié)已經(jīng)過了,所以在導入部分進行了修改,我問:小朋友,我們的媽媽平時照顧我們很辛苦,我們?yōu)閶寢屗鸵环荻Y物好嗎?導入簡潔明了,直接進入主題;顒又写嬖谶@樣那樣的問題,反思如下:

  一、活動的目標定位要突出重點。

  一備時,我將活動的目標定位:1.進一步感知數(shù)字8的實際意義,理解數(shù)字和數(shù)量的關系。2.學習用點子記錄每組給媽媽送禮物的人數(shù)。活動的第一條目標主要想通過活動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給媽媽送禮物和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裝飾禮物來達成的。第二條目標主要落實在活動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顒訉嵤┫聛碇蟀l(fā)現(xiàn)活動的時間過于長,導致一段時間后孩子的注意力不太集中。研討后大家一致認為活動的“點”比較多,重點不太突出。教師在活動之前應想好本次活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應抓住一個重點的目標,抓緊寶貴的活動時間,重點解決之。而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應定位在統(tǒng)計禮物數(shù)量上面。因此,活動的目標進行了修改,1.學習用點子記錄的方法,統(tǒng)計各種禮物的人數(shù)。2.初步嘗試合作統(tǒng)計,能講述統(tǒng)計的結果。

  二、活動的準備要充分。

  1.幼兒的位置問題: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地時間比較短,因此活走動不宜過于頻繁,過多的走動不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也不利于活動的常規(guī);顒又薪處煵捎檬裁礃拥淖唬瑧鶕(jù)活動的需要進行調整,如果需要孩子操作的次數(shù)比較多,最好就讓孩子做在位置的旁邊。另外,班里孩子有七組,每組孩子要統(tǒng)計一張統(tǒng)計表,在七張統(tǒng)計表匯總時比較多,研討后大家認為應將幼兒分為四組比較合適。

  2.教具的問題:

  教具的擺放也應當引起重視,在活動準備時教師應先擺擺看,什么樣的擺放方式是最合適的。本次活動中的四張統(tǒng)計表應按照1、2.、3、4的順序依次排列下去,且最好在同一行,便于幼兒目測、匯總。另外,活動的教具應清楚,讓幼兒所有的孩子都能很清楚地看到,否則會嚴重影響活動的效果。

  三、活動的過程要緊湊。

  1.教師的'語言應準確、精煉。

  教師準確地語言能讓孩子明白老師的要求,教師的提問應小而且具體,切忌大而寬泛。另外太書面化的語言孩子不太能理解。

  2.活動的常規(guī)。

  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應當把握好活動的節(jié)奏,不能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顒拥某R(guī)是活動質量的重要保證,活動的常規(guī)不好,常常需要停下來維持常規(guī),會打斷教師的思路,導致活動不緊湊。因此幼兒良好常規(guī)的養(yǎng)成十分必要。而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一次次的日;顒又幸徊讲降仞B(yǎng)成。

  四、活動的講評要以幼兒為主。

  我在活動講評環(huán)節(jié)很容易犯的錯誤是:教師一個人自導自演,活動講評或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演變成為教師主演的“獨角戲”。導致這一現(xiàn)狀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不善于用孩子的思維去考慮問題,不善于引導孩子講述。說到底還是自己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定位不準確。讓孩子說,怎樣引導孩子說,這也是我今后在組織集體活動和游戲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2

[精選]科學教案07-2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4

科學教案12-06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2-07

科學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