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學品德教案

小學品德教案

時間:2024-03-20 22:50:07 芊喜 教案

小學品德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品德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品德教案(通用16篇)

  小學品德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當好小主人》是浙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第二單元的第四課的內容。本課由“打電話”“客人來了”和“不同的待客方式”三部分組成。“小劇場”設置的目的是讓教師先創(chuàng)設各種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各種表演,從而在游戲中掌握接聽電話應有的禮貌。“客人來了”先展示了兒童在有客人到家來時的不同表現(xiàn),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如何招待客人才是有禮貌的行為。“客人來了我歡迎”是對禮貌待課行為的。而“不同的待客方式”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了解不同的待客方式后,學會尊重他人,禮貌待人的習慣。

  二、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性課程。《當好小主人》這一課的內容集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為一體。這節(jié)綜合活動課,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chuàng)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自然,學得快樂,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出發(fā),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掌握接聽電話的禮儀,知道三個常用電話的用途。

  2、能友好地接待客人,知道接待客人時應有的禮貌,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運

  3、了解其他民族的待客方式,知道要尊重他人的習俗。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教材內容和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三個常用電話,知道接聽電話和待客的方式、禮儀。

  教學難點:能

  五、教學方法

  制訂了主體教學目標,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后,關鍵問題就是要選擇合適的教法與學法來達成教學目標。根據(jù)本教材的特點和大綱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預設的基本教學方法是:啟發(fā)式、活動式、合作探究等等。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并得出結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六、學習方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主要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辨別能力,并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給予必要的具體指導。

  七、教學過程

  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如下:

  激趣導入,情境表演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睘榱思ぐl(fā)學生的好奇心,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一幅電話機的圖片,讓學生在這一樣平?偰芤姷降氖挛镏屑ぐl(fā)興趣,引出打電話。接著就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好表演的天性創(chuàng)設了三個情境,讓學生進行打電話的表演。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fā)展的機會。在學生表演完后讓其他學生進行評論,使學生在感興趣的表演、評論中體會打電話時所因注意的方面,從而了解接、打電話的技巧與禮儀。

  認識三個急救電話的用途

  110119120是三個特殊的電話號碼,首先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原有的常識來說說自己對這三個電話的了解,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進行,讓他們充分地知道它們的用途,并根據(jù)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出示他們感興趣兒歌進行朗讀,以鞏固認知。

  判斷評析,懂得接待客人的禮貌

  首先我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以電話的鈴聲吸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興趣。鈴聲響起,請位學生接起電話,接完電話后,學生知道了原來是老師要來自己家里。老師到家就是客人了,于是引出了怎樣接待客人。首先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說一說,接著在進行歸納,讓學生懂得待客要注意的禮貌。先開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以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初步了解了待客禮儀后就再一次發(fā)揮學生的參與性與主體地位,出示“客人來了”后的幾幅圖片,讓學生來評析,說說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

  《品德與生活》課程與學科課程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它倡導動態(tài)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不再是監(jiān)督,控制學生活動的人,是學生可信賴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這節(jié)課我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動為載體,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節(jié),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多向互動貫穿課的始終。

  了解各種不同的待課之道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拓展他們的視野。在這一部分,學生由于年齡小,大多都不了解,主要是通過老師的介紹進行,結合教科書中的插圖,讓學生了解白族、蒙古族、藏族的待客方式,引導學生要懂得尊重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最后得出結論,進行教育:雖然各國、各民族的待客方式不同,但熱情待客的心是相同的。禮貌待客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我們應當繼承和發(fā)揚。

  總之,本課的教學思路以新課標為指導,巧妙地把運用多媒體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體驗,到生活中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

  小學品德教案 2

  活動目標

  1、回顧一年來自己的變化,能較為正確、全面地認識自我。

  2、感受自己和同伴的成長,并為此而感到高興。

  活動過程

  一、出示照片,對比發(fā)現(xiàn)

  出示一位兒童從出生到現(xiàn)在的一組照片,請兒童觀察,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結合自身情況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自己長大了

  讓兒童從身高、體重、以前的衣服、鞋子等方面,采用具體的數(shù)字、資料展示、口頭述說等多種方式來進行,使兒童具體、形象地感知到自己身體在不停地生長。

  三、感受自己其他方面的變化

  從各方面引導兒童,幫助他們理解“長大”的涵義。

  四、分組進行成長資料展示

  1、兒童向同伴介紹自己的.進步。

  2、學習欣賞別人,祝賀別人的進步。

  五、建立班級成長樹

  把自制的“朋友進步卡”貼到班級成長樹上。

  小學品德教案 3

  一、復習:如何保護鼻子和牙齒?

  老師過渡: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五官科的保護;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講講內部器官的保護。(出示課題)

  二、骨骼的'保護。

 。1)為什么要保護骨骼?

  A骨骼的作用:骨骼是身體的支撐,像蓋房子的墻與柱子;

  B重要性:醫(yī)學上講人體有兩大痛:骨痛和神經痛。骨折,使人走不了路,干不成活,生活不能自理。

 。2)如何保護骨骼?

  A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并自由發(fā)言。

  B老師講:坐如鐘,立如松,行如風。(保護好脊柱);

  C我們還要多喝牛奶。(補鈣,多曬太陽);

  D注意安全,不亂闖紅燈。(防止骨折)

  (3)看書復習骨骼的保護。(書上P8頁內容)

  三、腸胃的保護。

  (1)為什么要保護腸胃?

  A腸胃的作用:聽《種子的旅行》故事及《食物的旅行》書上P11頁內容;

  B重要性:腸胃的消化作用。

  (2)請學生講該如何保護腸胃。

  A吃飯不要吃多,導致積食;

  B冷熱搭配;

  C堅持吃早餐,預防膽結石。

  (3)做選擇游戲:胃喜歡誰?(書上P9頁內容)

  (4)現(xiàn)場發(fā)頭飾表演《食物的旅行》。

  四、我們不僅認識了我們自己的身體,還懂得了怎樣保護它,希望每個同學都能付出行動,說到做到,爭取做一個學習好,身體棒的有用人才。

  小學品德教案 4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制作地圖的興趣,并進一步達到了解學校、認識學校、熱愛學校的目的。

  2、通過學習制作學校的平面圖,應使學生不僅學會實地辨別方向,而且能夠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法則將學校的設施正確地畫在地圖上。

  教學準備

  幾個指南針、與學生人數(shù)相同的白紙、

  教學過程

  1、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體驗活動,學會了實地辨別方向,今天,我們一起為我們的學校畫一張地圖——學校平面圖。但是怎樣畫呢?”

  2、學生閱讀書中書中提示的畫圖的四個步驟

  3、初步理解畫學校平面圖的四個步驟。

  A定方向

  B選中心

  C按方向畫內容

  D填色

  4、校園實地觀察確認。帶好紙、筆和指南針。先確立方向,再選定中心。

  5、討論:教師提問:“學校的'北面都有哪些設施?應該把它們畫在紙的什么地方?”由此確定其他方向的位置。

  6、在學生繪制平面圖時,教師要適當進行指導。

  7、全班交流、欣賞彼此的作品。

  小學品德教案 5

  教學目標:

 、敝朗澜缟系母鱾國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習慣和節(jié)日習俗。初步了解對世界影響較大的幾個主要節(jié)日及其文化內涵,并從中感受人類文化傳播及其傳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渤醪搅私庖恍﹪一蛎褡逶诿袼罪L情、生活習俗及禮儀上的不同,懂得對不同國家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文化習俗,持寬容、欣賞和尊重的態(tài)度。

 、衬軌蚪柚Y料,在分析比較中發(fā)現(xiàn)不同國家、地區(qū)的人們的生活特點與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學會聯(lián)系、民展地認識一個國家。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一些國家或民族在民俗風情、生活習俗及禮儀上的不同,懂得對不同國家的生活習慣、不同的文化習俗,持寬容、欣賞和尊重的態(tài)度。

  難點:知道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習慣和節(jié)日習俗。初步了解對世界影響較大的幾個主要節(jié)日及其文化內涵,并從中感受人類文化傳播及其傳承,感受文化的多元性。

  第一課時

  活動一:快樂的節(jié)日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搜集一些有關世界各地節(jié)日的圖片、節(jié)日飾品,了解各地節(jié)日的'時間和意義,以及與節(jié)日有關的傳說、習俗和慶祝活動,看看從節(jié)日中能發(fā)現(xiàn)什么有趣的文化現(xiàn)象。

 、弊寣W生談一談在西方國家圣誕節(jié)是一個怎樣的節(jié)日

 。úシ耪n件、視頻資料)

 、残〗M交流:先將學生收集到的西方節(jié)日信息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硡R報:圣誕節(jié)在西是一個隆重的節(jié)日

 、从懻摚嚎凑n件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担何鞣絿业氖フQ節(jié)就像過春節(jié)一樣。

  第二課時

  活動二:禮儀中的世界

  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世界其他國家人們的飲食習慣、待客方式、禮尚往來等,同時知道其中的一些禮儀習俗。

 、睅煟鹤寣W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不同國家人拉在相互贈禮物時有哪些禮儀習慣。

  ⒉想象一下:第一次見到外國人的見面禮儀情景。

 。▌(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明白國外見面禮儀的方式)

  ⒊誰來說說初次見外國的想法?

  ⒋匯報

 、祹煟簩ν鈬宋覀冊絹碓讲荒吧。因為,他們也走入了我們,這都是祖國的對外改革開放帶來的好處。

 、对谥胁、西餐他們的飲食禮儀是怎樣的。

  ⒎請閱讀P107頁材料,饋贈禮品時我們要“入鄉(xiāng)隨俗”嗎?

 。ㄍㄟ^圖片和文字資料,使學生對世界中的禮儀有更深的了解)

 、福和瑢W們,自從咱國家打開國門后和其他國家人民在民間層次上的友好交流越來越好,不斷的了解國外的生活習慣、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習俗和禮儀,想互尊重各自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習俗。

  作業(yè)設計:

  不同的國家或民族,節(jié)日習俗有著很大的不同,你能說說它們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愿望?你還知道哪些節(jié)日習俗。

  板書設計世界的節(jié)日

  各國的禮儀及習俗

  小學品德教案 6

  教學目標:

 。薄⒅牢覈母母镩_放始于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改革。

  2、知道實施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給小崗村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并能夠用簡單的話說明原因。

  教學準備:

  這一部分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學習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課前要作充分的準備,對這部分史實資料有比較全面的把握。

  教學活動及過程:

 。、導入。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常能聽到大人們說起改革開放,而究竟改革開放始于哪一年,始于什么地方,很多學生未必說得上來。教師可以用反問的形式激起學生對于想要了解改革開放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看教科書第58頁上按滿手印的契約書,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閱讀與交流。帶領學生逐段閱讀教科書第58頁~59頁的`課文。閱讀時要圍繞著以下幾個問題:

  (1)在沒有實行改革之前的小崗村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ǎ玻┰趯嵤┘彝ヂ(lián)產承包責任制之后,小崗村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3)為什么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給小崗村帶來了變化?

 。、教師。

  小學品德教案 7

  教學目標:

  1、全面理解長大的含義。

  2、感悟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

  教學重點:

  1、全面理解長大的含義。

  2、感悟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

  教學難點:

  感悟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收集自己的出生證和反映自己成長的照片,兒童用品等。

  2、學生向家長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學過程:

  1、導入。

  (1)、板書課題。

 。2)、請學生讀教材第2~4頁樂樂、虎子和文文的話。

 。3)、讓學生欣賞教材第2~6頁,并發(fā)表意見。

  2、小組調查。

 。1)、開展有趣活動:我的“昨天”和“今天”。

 。2)、分小組,測量每個人的`身高體重,與自己出生時的情況作比較。

  各小組向全班介紹:自己小組哪位同學體重增加得最多,哪位同學身高增加得最多。

  3、故事會。按照座位排列,就近的幾個同學組成小組,交流教師事先布置的任務:選一件自己最有趣的幼兒趣事講聽。并展示自己幼兒時的物品。

  4、全班討論。請學生讀教材第5頁小文發(fā)現(xiàn)小鞋的文字,引導學生討論“我長大了”的含義。

  5、教師。

  小學品德教案 8

  教學目標

  1.學習簡單的食物鏈知識。

  2.初步了解物種滅絕的事實。

  3.理解自然界不同事物之間普遍的相互依賴關系。

  4.思考并且形成人類對自然界的正確態(tài)度。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118~120頁。

  教學準備

  1.在課前,可以請全班或部分學生找一找有關動植物滅絕的資料(也包括本地區(qū)現(xiàn)在已經消失或瀕危的動植物)。

  2.教師準備一些有關動植物滅絕的資料。

  3.教師應當聯(lián)系本地區(qū)實際,找一找在本地區(qū)已經消失或者已經瀕危的物種資料,并且了解導致其消失的原因。

  第一課時

  教學活動及過程

  1.導入!敖處熇首x教科書第50頁的課文,然后說明:課文中提到的同學們的感覺可能與大家相同,我自己也有相同的感覺,也很欣賞同學們的報告。“

  2.閱讀與討論。請學生朗讀教科書第50頁的課文,然后通過下列問題引導學生討論:除了課文中提到的,還有哪些生命比人類在地球出現(xiàn)得更早?怎樣才算是“與其他生命友好相處“?為什么說”尊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就是愛護人類自己“?(人類生存離不開良好的環(huán)境)

  3.小組討論。教師朗讀教科書第50頁下方的“令人深思的數(shù)學”,并請學生結合第51頁幾個學生的疑問和感想。然后將學生分成小組,請學生教科書的內容,以及自己在課前所搜集到的資料、教師的有關資料等,交流有關動植物滅絕的情況。教師在小組內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要求每個小組選擇一兩種向全班介紹,在介紹時要說明該物種滅絕的原因。并且鼓勵以小組合作形式向全班介紹,如有人介紹該物種特點,有人說明其滅絕原因,同時,還有人模擬等。

  教師要提醒學生,也許有些動植物在全世界還沒有徹底滅絕,但已經逐漸減少,會走到這樣的地步?可以在全班介紹這樣的動植物。教師在小組討論時巡視,適當協(xié)調各小組所選擇的物種,盡量避免重復。

  4.全班交流。每個小組輪流向全班介紹。教師也可以向全班做介紹,特別是有生態(tài)意識,使他們感受到這個問題離自己并不遙遠。

  教師對各個小組的介紹進行,并特別贊揚那些能夠清楚說明物種滅絕原因的或者能夠選擇本地區(qū)實例的小組。

  5.全班討論。全班學生自由討論,教師應特別引導學生思考:隨著物種的消失和滅絕,會出現(xiàn)審美的情況?人類會面臨什么樣的局面?我們生活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

  6.教師簡單本課內容,布置家庭作業(yè)。

  給教師的建議

  1.目前,多種科普讀物中都有關于動植物滅絕的介紹,教師可以實現(xiàn)準備一些。特別是在學生家庭藏書可能有限的.地區(qū),更應當在此方面多花洗些時間。本課題資料庫中的一些內容可供教師。

  2.學生介紹的物種中,有的物種滅絕的原因可能與人類活動無關,比如恐龍。教師應當允許這樣的內容出現(xiàn),只要指出或者說明其真正原因即可。

  3.有關“怎樣與其他生命友好相處”的討論是開放式的,事實上,至今科學家和社會各界對這一問題都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承認多種不同的意見都有其合理性。比如,學生可能會涉及人類要活下去,有時必須以其他生命作為代價——像作為食物,或者當其他生命危及自身安全時。但教師要把握住并且讓學生理解,生物的多樣性是保持人類生存發(fā)展所必須的環(huán)境條件,因此必須盡可能地停止或者減少生物滅絕。

  家庭作業(yè)

  1.布置學生寫一感想。

  2.預習教科書第51頁有關生物鏈的內容。

  建議

  1.對學生的小組介紹進行。

  2.對學生所寫的感想給予書面等級,并選擇優(yōu)秀的后面的課上向全班介紹。

  第二課時

  教學活動及課程

  1.導入。從家庭作業(yè)1中選擇優(yōu)秀者,由教學或者學生朗讀。

  2.閱讀與探究。教師提問學生:“有沒有聽說過食物鏈?什么教做食物鏈?”

  3.自由辯論。

  4.教師本課內容,布置家庭作業(yè)。

  給教師的建議

  1.教師在食物鏈的討論中要讓學生充分的思考,除了教科書上展示的食物鏈以外,自然界還存在多種多樣的食物鏈,它們彼此之間又存在著復雜的聯(lián)系。

  2.強調每一個物種都在特定的食物鏈中占有特

  的地位,因此每個物種的消失都不是這個物種本身的事情,必然會隊與他在一個食物中的其他物種產生影響。

  3.在討論害蟲、益蟲、害鳥、益鳥時,可以舉例子,例如,20世紀50年代,人們?yōu)榱思Z食增產,消滅吃糧食的麻雀,結果大批果樹減產——缺少了麻雀的捕食,蟲害大增。

  家庭作業(yè)

  如果探究和辨論的時間較長,可以將教科書上“藏羚羊的守護神”的閱讀活動作為家庭作業(yè)。

  建議

  觀察學生在各項活動中的表現(xiàn)并做記錄。

  小學品德教案 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體驗和喜愛之情。

  2、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和成功感,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3、學會正確使用簡單的工具,注意安全。

  活動過程

  一、春天作品展

  1、啟發(fā)兒童收集、整理春天的圖片及動植物的觀察記錄,并在教室的墻面上布置“我和春天”作品展。

  2、兒童制作春天的花、樹和蝴蝶等。

  3、引導兒童互相交流和欣賞春天的作品,感受春天的氣息,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裝扮春姑娘

  啟發(fā)兒童用畫筆繪或用彩紙、植物、廢舊物品等做成各種春天的景象,來為春姑娘打扮、裝飾。

  三、春季游戲坊

  引導兒童分組負責在教師里布置各種游戲角,開展各種與春天有關的游戲。

  四、春天化裝舞會

  引導兒童利用假日,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化裝,開一個有趣的純日舞會。

  五、春天說唱會

  兒童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各種有關春天的說唱游戲。

  六、春天小劇場

  1、學習春天的.兒歌。

  2、學習用動作模擬春天動植物的變化。

  3、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植物的生長過程。

  七、春季保健箱

  兒童通過討論、調查等多種途徑了解春天常見的疾病及其原因以及預防的方法。

  小學品德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認識地形圖,初步了解如何閱讀地形圖。

  2、加深對各種地貌的認識。

  3、通過對祖國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地貌,感受祖國的博大。

  課時:一個課時

  教學活動和過程:

  一、復習。

  上一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各種地貌,今天我們先來復習一下這些地貌的名稱和它們所具有的特點。(展示相應地貌的圖片要求學生做出簡單的判斷。)

  二、導入。

  剛才我們看到的是各種各樣的地貌,這些地貌用地圖的.方式表示出來就是這個樣子。(有條件的話,展示實物地形圖;若沒有,則可通過幻燈片展示地形圖。)

  三、學習地形圖。

  這個凹凸不平,色彩繽紛的地圖就是地形圖了。

  地形圖有什么用呢(學生舉手發(fā)言。)對了,地形圖能夠幫我們清楚了了解一個地方的地貌。那怎樣來判斷一個地方到底是什么地貌怎樣來閱讀地形圖呢

  學習地形圖的閱讀方法;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

  四、了解不同地貌里生活的人的不同生活習慣,以及這些生活習慣與當?shù)氐孛驳年P系。

  前后桌四人為一個小組,討論為什么不同地貌的人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然后以小組的名義發(fā)言。

  五、教師。

  小學品德教案 11

  目標:

  1.了解按時起居、按時上學的意義。

  2.懂得按時上學是遵守學校常規(guī)的表現(xiàn)。

  3.養(yǎng)成按時作息、守時不拖拉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知道為什么要按時起居、按時上學,養(yǎng)成按時作息、守時不拖拉的生活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一猜

  猜謎語,讓學生從謎語中感知鐘表的作用。

  一座小小機器房,不分日夜工作忙。

  態(tài)度認真又負責,時間觀念比人強。

  二、假如我是“鐘姐姐”

  (一)欣賞童話劇《鐘姐姐笑了》

  1.早晨明明睡覺,太陽公公站到了窗外,鐘姐姐飛到他跟前唱起了歌兒……

  2.吃早飯時,背景:窗外可以看見有的小孩背書包走,鐘姐姐對明明說……

  3.上學路上,樹上小鳥在叫,鐘姐姐對他說……

  4.課堂上業(yè),鐘姐姐趴在他耳邊悄悄的說……

  5.晚上,明明在看電視,時鐘指到8:30分,鐘姐姐對明明說……

  (二)分小組討論,如果我是“鐘姐姐”我會對明明說些什么?

  (三)每小組派一名代表闡述自己小組的意見,并表演,要說明為什么“鐘姐姐”會這樣說?明明該怎樣做?這樣有什么好處?

  三、評議哪組同學表演的好

  第二課時

  一、說說按時作息的`好處

  二、看第40頁的圖

  (一)給圖上的小女孩起個名字,說說他做的怎樣

 。ㄐ〗M討論,說說她這樣做,上學會怎樣?上課會怎樣?經常這樣下去會怎樣?)

  (二)小組討論

  (三)學生表演

  三、自己做的怎樣

  在小組內說說:

  自己能否按時作息,在哪一方面做的好。

  四、讀兒歌

  鬧鐘把我叫,天天起得早。

  路上不貪玩,上學不遲到。

  晚上早上床,休息睡好覺。

  守時不拖延,作息習慣好。

  五、課后作業(yè)

  填第41頁表格,檢查自己是否做到了按時作息。

  六、課后

  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和表演,使同學們在討論探究中懂得了按時作息的重要意義。通過填表格讓學生檢查和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按時作息,和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小學品德教案 12

  1、展覽室里的故事多

  家鄉(xiāng)人生活的變化

  教學目標:1,增進尊重歷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積極情感.

  2、掌握通過比較,分析認識事物發(fā)展的方法.

  3、感受家鄉(xiāng)人生活的巨大變化.

  課時:一個課時.

  一、教學活動與過程:

  1、導入.

  展示一些各個時期的生活用品,讓學生辨認,這是哪個時候人們使用的.盡量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用品.

  2、了解家鄉(xiāng)人生活中"住"的變化.

  學生通過對比書本上兩個不同年代的`房子,了解父輩和我們這一輩的生活的變化,體會出生活是越來越好了.

  這一部分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要求學生能過準確地說出過去和現(xiàn)在的不同之處.

  了解家鄉(xiāng)人生活中"行"的變化.

  3、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一說家鄉(xiāng)人生活中"行"的變化.

  4、了解家鄉(xiāng)人生活中"衣"的變化.

  5、閱讀書本的內容,說說家鄉(xiāng)人"衣"的變化.

  6、了解家鄉(xiāng)人生活中"食"的變化.

  7、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舉早餐為例,說說我們現(xiàn)在在食物方面和過去有什么不一樣.同學這部分的內容,加強學生運用對比分析事物的能力.

  二、小結.

  1、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身邊發(fā)生著這么多好的變化呢

  學生舉手回答,教師給以適當?shù)脑u價和指導.

  小學品德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豐富對學校周圍地區(qū)的認識。

  2、通過各種調查結果,鍛煉和提高分析處理資料的能力。

  3、體驗合作的力量和樂趣

  教學準備

  1、擬定匯報的`步驟,并告知各個小組的匯報員。

  2、提醒各個小組的匯報員按照匯報的步驟,為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3、為學生畫草圖準備一些紙張

  教學過程

  1、導入。請學生閱讀書中44頁的;談談幾天來分工合作,進行調查,有些什么感想;交流調查的結果。

  2、小組發(fā)表。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調查所得。匯報工作由匯報員完成,小組其他成員可作補充。

  3、調查記錄。教師肯定各小組的調查,再次強調調查結果對完成學校地圖的重要性。請學生看書45~46頁,學習怎樣自己的記錄。還可查過女士繪出草圖。

  4、教師小節(jié)。

  5、布置作業(yè):完成書47頁的“我們的記錄”,請家長看“我們的記錄”,并向家長介紹自己小組的調查結果。

  小學品德教案 14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2.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xiāng)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感受。

  3.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xiāng)的故事和家鄉(xiāng)的文化生活。

  4.家鄉(xiāng)的美麗和家鄉(xiāng)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家鄉(xiāng)人的努力分不開的。鼓勵學生為家鄉(xiāng)做貢獻。

  教學重點:

  1.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2.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xiāng)的故事和家鄉(xiāng)的文化生活。

  教學難點:

  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xiāng)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感受,從而建立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作貢獻的感情,明確現(xiàn)在應該做些什么。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我的家鄉(xiāng)》錄象及相關的自然景觀圖片。

  2.學生準備圖畫紙和彩筆。

  3、課前搜集家鄉(xiāng)的相關資料:圖片、故事、歌曲或戲曲等。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

  1.出示課件,指導學生欣賞《我的家鄉(xiāng)》的錄象。

  2.說說從畫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課本中的小朋友喜歡家鄉(xiāng)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鄉(xiāng)在哪里?自己喜歡家鄉(xiāng)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啟發(fā)談話:你喜歡自己的家鄉(xiāng)嗎?想不想讓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鄉(xiāng)?那就當當小導游,把家鄉(xiāng)最美的地方介紹給他們好嗎?

  2.學生扮導游介紹并贊美自己的家鄉(xiāng)。

  3.請扮演的孩子談自己的感想,請觀看的小朋友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4.猜一猜,請同學描述他最喜歡的家鄉(xiāng)的某個地方,其他同學猜猜是哪里。

  三.畫一畫,評一評。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鄉(xiāng)景觀的如:街道、公園、樹林等圖片,讓學生欣賞,并說出畫面上的景物,談談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圍,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筆把它畫下來。

  3.小組內展示交流,并推薦出比較好的作品,粘貼在黑板上。

  4.請被選的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

  5.師生共評最佳創(chuàng)作獎。

  四.說一說,唱一唱。

  1.教師首先講一個關于家鄉(xiāng)的故事,你了解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的有哪些人嗎?

  2.你還知道家鄉(xiāng)的哪些事?學生交流自己關于家鄉(xiāng)的小故事。

  4.你還知道家鄉(xiāng)的哪些歌曲或戲曲,表演給同學們看好嗎?

  5.展示自己關于家鄉(xiāng)照片、文字等資料,并與同學交流是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的資料。

  五.活動:我是小導游。

  小學品德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的過程。

  2、能例舉父母對自己的種種關愛,體會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教學重點:

  體會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教學過程:

  活動一、聽故事看腳印,體驗長大

  1、師:我們都有自己的家,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家,讓我們看看小動物的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它們的。(看電影片段)

  2、學生討論并交流

  3、游戲“猜猜我是誰”

  出示某學生三張不同年齡階段的照片(包括從小到大的腳印),讓學生猜。

  師:你們看,這一行行腳印有什么變化?這一行行漸漸變大的腳印,就是我們成長的腳印。

  1、揭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第11課,成長的腳印。

  說明:通過觀看電影片段及一雙由小到大的腳印,使原本靜止不動的畫面變得鮮活起來,這樣大大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活動二、收集資料,體驗長大

  1、師:腳印變大說明我們長大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們還發(fā)生了許許多多變化,有的是看得見的,有得是看不見的,那還有哪些變化能證明我們在長大。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說明:課前讓學生尋找、發(fā)現(xiàn)自己從小到大的變化,把教學內容回歸生活,倡導自主探索、實踐體驗的學習方式,在課上讓學生暢所欲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己的舞臺。

  活動三、體會成長離不開家人的關愛

  1、師:從小到大在我們身上發(fā)生了許多事情,有些也許你已經不記得了,有些可能模糊記得一些片段。小朋友,你們瞧,這是什么?對呀,是一片樹林。樹林里種著一棵棵的成長樹,每一棵成長樹就代表著一個小朋友的'成長經歷?矗@兒有一棵成長樹特別漂亮,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為小朋友的成長經歷。

  2、小朋友聽后談談感想

  3、師:小朋友能健康地成長,離不開爸爸媽媽的辛勤的養(yǎng)育

  出示兒歌:小小腳丫,天天長大,是誰養(yǎng)育,爸爸媽媽。

  4、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一顆愛心,是長輩對我們的關愛之心。有了他們的關愛,我們才能如此健康的長大。

  看看書中插圖,說說圖意

  5、結合自身,說說你家人對你的關愛(找好伙伴說一說)

  6、出示兒歌:教我走路,教我說話,使我聰明,使我挺拔。

  7、學生對爸爸媽媽說心里話

  8、出示兒歌:我對爸媽說心里話:

  你們的愛我會報答。

  說明:通過媒體效果讓學生體驗自己成長的過程,讓學生體驗我長大了;并從結合自身,說說家人對自己的關愛中,體驗到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真正做到突破重點,全面滲透。

  活動四、誦讀兒歌,加深體驗

  1、齊讀兒歌

  2、全班齊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辛勤養(yǎng)育。我們要永遠感謝他們。

  說明:最后通過誦讀兒歌,齊唱歌曲,使全體學生在情感上有進一步的升華。

  小學品德教案 16

  教學目標

 。.知道我國的制造業(yè)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飛速發(fā)展的事實。

  2.知道我國的家電產品從依賴進口到大量出口,產品遍布世界市場的變化。

 。.調查了解我國著名的農民產品生產基地。

  4.培養(yǎng)和樹立對中國制造的“國貨”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學準備

 。.教師在課前應對中國工業(yè)產品出口情況有大致的了解。

 。.準備一張中國地圖,小卡片和膠帶若干。

  教學活動及過程

 。.導入。從以往學習過的'改革開放的成績就和現(xiàn)代工業(yè)產品的誕生切入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我國主要工業(yè)基地圖》。

 。.識圖探究。學生帶著問題識圖:

 。ǎ保┪覀冊械墓I(yè)基地有哪幾個?說出它們所在的行政區(qū)名稱。

  (2)新建成的工業(yè)基地有哪幾個?說出它們所在的行政區(qū)名稱。

 。ǎ常┱f說遼中南工業(yè)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yè)基地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共同之出?

 。场⑿〗Y,引出課題“中國制造”。“我們有這么多的工業(yè)基地,生產出的工業(yè)產品不僅滿足了國內人民的需要,還遠銷國外市場呢,以前許多到國外旅游的中國人回國是都會給自己的親戚和朋友購買幾樣外國制造的洋玩意作為禮物,可是近幾年來,很多外出旅游的中國人在國外的市場上驚喜地發(fā)現(xiàn)很多標有‘MADEINCHINA’(中國制造)的商品。這說明我們中國的工業(yè)制造水平已經越來越高,得到了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的認可。特別是我國制造的家的電產品已經打入了世界市場,敢于和洋家電競爭了!

  4、識圖討論。(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5、小組探究。

  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課前查閱著名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資料;然后把農產品的名稱寫在卡片上,或把它們畫出來;再把他們貼到地圖的相應位置上。

 。队懻。第71頁“我們的發(fā)現(xiàn)”給出的三個視角進行分析歸納。

  7、教師總結。概括本課題重點,布置家庭作業(yè)。

  家庭作業(yè):

 。、調查家里的家電產品哪些是中國制造的,產地是哪里?

  2、查閱資料,了解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小學品德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教案03-03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案07-30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02-23

小學品德教案(15篇)03-08

小學品德教案15篇03-03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06-18

小學品德與生活教案優(yōu)秀12-05

了解我的身體小學品德教案08-26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優(yōu)秀09-28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精選20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