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12-19 10:47:25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通用20篇)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借助觀察、比較、概括等方法,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理解并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乘法交換律和結合率的運用。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

  125x8=

  40x5=

  11+7=

  4+25=

  70x50=

  8x125=

  5x40=

  7+11=

  25+4=

  2、復習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板書:5x4=20

  因數(shù)因數(shù)積

  二、教學實施

  1、領會主題圖

 。1)、觀察圖意

 。2)、說說你從圖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據(jù)圖中帶給我們的信息,可解決那些問題?

  2、出示例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數(shù)量關系

 。2)、列式計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導觀察,比較兩種解決的結果,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4x25=25x4)

  (4)、這個等式說明了什么?(把4和25兩個因數(shù)交換位置,積不變)

 。5)、舉例

 。6)、歸納總結:

  交換兩個因數(shù)的位置,積不變,叫乘法交換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

  AxB=BxA

  說一說A、B可以是那些數(shù)?(A、B可以是任何兩個不同的數(shù))

 。8)、找一找,主題圖中哪個問題可以用乘法交換律來解決。

  師:加法中有結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會有結合律呢?乘法的結合律會是什么樣的?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3、出示例2:有25個小組,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1)、讀題,分析數(shù)量關系。

 。2)、請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書解題思路。

  方法一:(25x5)x2

  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組討論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板書:(25x5)x2=25x(5x2)

  (5)、觀察下面三組算式,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5x6)x10()15x(6x10)

  (125x80)x3()125x(80x3)

 。12x25)x4()12x(25x4)

 。6)、歸納總結:

  三個數(shù)相乘,先乘兩個數(shù),或者先乘后兩個數(shù),積不變,叫乘法結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AxB)xC=Ax(BxC)

  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數(shù)。

  4、比較、概括、歸納

  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交換律是兩數(shù)相加(乘)的規(guī)律,既交換兩個加(因)數(shù)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shù)相加(乘)的規(guī)律,既可以從左往右計算,也可以先把后兩個數(shù)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5、鞏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x()8x2=2()

  AxB=()x()ax()=15x()

  125x7x8=()x()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學校教學樓共有4層,每層有5間教室,每個教室安6盞燈。一共需要多少盞燈?

  6、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索并嘗試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有三個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讀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試著解決一下。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說一說每步的算理。

  4.怎樣將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說一說綜合算式中每步運算求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說綜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進而使學生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試一試

  出示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結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運算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四、本課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tǒng)計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

  未完成的統(tǒng)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

  (師出示P110例2的統(tǒng)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tǒng)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fā)學生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tǒng)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tǒng)計圖

  學生根據(jù)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tǒng)計表內的數(shù)據(jù),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tǒng)計表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shù)據(jù)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fā)現(xiàn)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tǒng)計圖

  A學生根據(jù)折線統(tǒng)計圖說說發(fā)現(xiàn)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yōu)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yōu)秀作品。

  3.根據(jù)折線統(tǒng)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fā)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四、小結評價。

  五、作業(yè):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連減時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寒假期間,你都去過哪些地方?

  二、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圖。(多媒體演示)

  師:現(xiàn)在正是踏青的好季節(jié),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發(fā)前,他要查閱資料。請同學們看,你從圖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這本書共234頁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

  問:還剩多少頁沒看。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會解決嗎?那就試試吧。

  2、小組交流匯報。

  師:你們是怎么想的?

  第一種解法:234—66—34(從總頁數(shù)中減去昨天看的,再減去今天看的。)

  第二種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shù)中減掉。)

  第三種解法:234—34—66(先從總頁數(shù)中減去今天看的,再減去昨天看的。)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就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任選一個計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種方法計算的?

  4、小精靈(動畫人物)總結。

  通過解決問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shù)加起來,再從被減數(shù)里去掉;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shù),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jù)算式中數(shù)據(j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板書課題:簡便運算)

  5、現(xiàn)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W生思考回答)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誰的方法簡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蘋果,已賣了476千克,壞了24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好蘋果沒賣?

  3、提出可以用連減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小精靈總結全課

  同學們在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了連減計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巧妙的運用到生活中。希望你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發(fā)現(xiàn)和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獲得更多的數(shù)學知識。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100頁例1,課堂活動以及練習十九第1~4題。

  【教學目標】

  1.掌握整百數(shù)及幾百幾十的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口算。

  2.聯(lián)系已有知識經驗理解三位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3.體驗整百數(shù)及幾百幾十的數(shù)除以整十數(shù)的口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主題圖片、視頻展示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認知鋪墊

  出示主題圖:學校組織大家秋游,如果每輛車限乘40人,每2人乘坐一排,你知道每輛車有多少排座位嗎?

  1.口答列式:40÷2=

  2.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抓兩個要點:(1)因為20×2=40,所以40÷2=20。

  (2)因為40里面有20個2,所以40÷2=20。

  3.小結:這是我們已經學習過的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口算,今天我們繼續(xù)探討口算除法。

  (板書:口算)

  [點評:切實抓住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找出知識的生長點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為本課的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好充分的認知準備。]

  二、獨立嘗試、合作研究

  1.呈現(xiàn)主題圖。教師:如果將題目改為“有200名師生!

 。ǔ鍪局黝}圖)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1)一共要坐多少輛車?

 。2)平均每人花車費多少元?

  2.學生自主探索算法。

 。1)探索200÷40=教師:一共需要租多少輛車?該怎樣列式?學生獨立嘗試解決

 。ò鍟阂还残枰舛嗌佥v車)。

 。2)交流: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集體交流——分兩個層面。

  第一,為什么要這樣列式?(這是求200里有多少個40)

  第二,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答案的?

 。ń柚鷮W生已有知識基礎,抓兩個要點:①因為40×5=200,所以200÷40=5。②因為20÷5=4所以200÷40=5。)

  3.如果再增加一個條件“每輛車的租車費為840元”并將問題改為“平均每人需要車費多少元”你們能列式嗎?

  (1)解釋:為什么“÷40”?(這是將840元平均分成40份求每份是多少)

  (2)交流:同桌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集體交流——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答案的?(借助學生已有基礎知識,抓兩個要點:①因為21×40=840,所以840÷40=21。②840÷4=210,840÷40=21。)

  方法二可利用生活實例進行解釋,把40人分成10組則每組有4人,他們一共需要交納840元,則每組為840÷10=84元,每人為84÷4=21元,練一練。先口算,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600÷30=,450÷90=,640÷40=,都可以利用想乘法算除法來解釋,也都可以利用先“÷10”再除以一位數(shù)來進行計算。

  [點評:建構主義認為“在實際有意義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順應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北经h(huán)節(jié)的教學問題與情境緊密結合,注重讓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去自主探索口算方法,凸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練習鞏固、熟練口算

  1.教科書第100頁課堂活動,完成計算后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第102頁練習十九1~4題。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學習用乘法分配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率。

  教具準備:

  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教師出示亂砍伐破壞環(huán)境的片段,讓學生說一說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嚴重的后果,提問學生到前邊說說,教師歸納,然后問學生們應該怎樣保護環(huán)境呢?學生回答植樹造林從我作起,從現(xiàn)在作起。

  教師出示主題圖和例3,讓學生分小組編一道完整的題。此題是,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兩人負責抬水,澆樹。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

  2、探究新知

  師:參加植樹活動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種樹的,抬水,澆樹的。

  師: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分小組討論,用多種方法去解,比一比,誰聰明,每位同學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說給你的同學聽,教師巡視,參與小組討論)

  生1、我先算出每一組植樹的人數(shù),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shù)。

  即:(4+2)×25=6×25=150(人)

  師:你為什么要將(4+2)打上括號呢?

  生1:只有打括號才能先算。(教師肯定,大家鼓掌鼓勵)

  生2:我分別算出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shù)和25個小組挖坑種樹的人數(shù)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樹的人數(shù),即;4×25+2×25=100+50=150(人)

  師:孩子們,你們同意他的做法嗎?

  生:同意

  師:將生1、生2的兩種做法板書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師:真奇怪,兩個不同的算式,得數(shù)怎么相同!大家再檢查一下他們做得對嗎?

  生:對。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嗎?分小組討論。

  生1:我發(fā)現(xiàn)(4+2)×25=4×25+2×25這兩個算式相等。

  師:為什么?

  生1:因為他們的結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2:我發(fā)現(xiàn)根據(jù)左邊的算式就能推出右邊的算式,既:

  (4+2)×25=4×25+2×25

 。ń處熥寣W生到黑板上給大家演示。)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號右邊的算式嗎?

 。暺,有同學舉手,還有私下說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舉例(3+4)×2643×(10+5)

  你們能推出右邊的算式嗎?(提問兩個同學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做。)

  師:你能給你的同桌出兩道這樣的題嗎?(學生出題,同桌互算。)

  師:你能用符號或字母寫出他們的規(guī)律嗎?

  板書:

 。╝+b)×c=×+×

  a×(b+c)=×+×

  (提問學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學在本子上做)

  師:你能用語言敘述這樣的公式規(guī)律嗎?分小組或同桌互相敘述,教師問,學生說,教師再歸納: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先把他們與這個數(shù)分別相乘,再相加。這叫做乘法分配率。(將乘法分配率讀三遍,理解其意。)

  3、鞏固提高

  做一做,下面那個算式是對的,正確的畫√,錯的畫×。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ń處熞蚤_火車的形式提問,學生回答以上問題,如果是錯的請說出原因。)

  師:學了這么多的運算定律,你能將它們區(qū)分開嗎?給你的同桌說一說什么是加法交換率和乘法交換率,什么是加法結合率和乘法結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語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說一說你學了這一單元或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評一評本節(jié)課哪些同學哪些組表現(xiàn)的,掌聲鼓勵他(她)們。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7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shù)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shù)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shù)是數(shù)量(板書:數(shù)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shù)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shù)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單價、數(shù)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shù)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shù)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shù)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shù)量=總價”就可以根據(jù)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shù)量=單價”“總價÷單價=數(shù)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shù)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jù)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fā)散

  教材P52-P53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單價×數(shù)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shù)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shù)量 路程÷速度=時間

  六、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shù)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shù)量關系。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shù)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1、在生活情景中,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根據(jù)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并能根據(jù)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的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奢v不同的汽車以不同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駛)

  根據(jù)情景提出問題。哪輛汽車跑得快些?

  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

  如何解決哪輛汽車跑得快些?使學生認識到:兩個物體體運動快慢的比較,與路程和時間都有關系,從而引出路

  程、時間和速度。

  引出:速度=路程÷時間

  三、看一看

  教科書P79頁的看一看,拓展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認識

  四、鞏固練習

  1、完成P80頁的`試一試的第1小題,

  2、完成P80頁的試一試的第2小題。

  3、完成P80頁的第一小題。(在書上完成)

  板書設計:

  人步行的速度大約為4千米/時

  人每小時大約走4千米。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路程=時間×速度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畫垂直。

  3.能根據(jù)“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4.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畫圖能力。

  教學重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畫垂線,根據(jù)“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1.擺小棒活動。

  請大家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

  2.思考。

  兩條直線除了平行,還可以怎樣?相交。

  3.板書。

  平行和相交。

  二、學習新知。

  1.擺一擺,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擺出各種相交的圖形。

  觀察,這么多相交的圖形中,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小結: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比較垂直與相交。

  同桌討論:垂直與相交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讓學生擺出垂直的圖形。

  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判斷它們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長方形的紙,讓學生思考,通過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線嗎?

  讓學生嘗試折一折,如果有困難,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動要求:拿出一張正方形折一折,使兩條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彩筆把每組折線畫出來,便于區(qū)分。

  展示學生的作品,并讓學生說一說你是如何驗證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們還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線,你能說說我們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線嗎?

  5.我說你擺。

  完成書本第22頁第1題。

  生活中的應用: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學習畫垂線。

  提問:你能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嗎?

  學習自己嘗試畫垂直線。

  展示匯報交流:為什么這樣畫?說說這樣畫的原因?

  小結:用直尺畫一條直線,標出一點,畫過這一點的垂線。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教師邊說邊演示。

  同桌操作:直線外一點畫互相垂直的線。反饋交流。

  三、鞏固練習。

  書本上第23頁小實驗。

  提問:去河邊,怎么走最近呢?

  小組合作討論。

  全班匯報交流。

  師提問:從O點到直線AB有多少種可能。

  比較:在這么多線段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條是最近的?為什么?

  四、小結

  直線外一點向這條直線引出的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板書設計:

  相交與垂直

  具體步驟: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這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認識有些數(shù)據(jù)改寫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數(shù)據(jù)改寫的方法。

  3.引導學生關注較大數(shù)據(jù)的實際意義。

  教學重點:

  體會某些數(shù)據(jù)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實例,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數(shù)據(jù)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據(jù)改寫的必要性,體會數(shù)據(jù)單位的改寫是為了數(shù)據(jù)記錄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1)將上面的數(shù)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2)如果要記錄方便,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怎樣進行改寫?

  (3)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shù)據(jù)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數(shù)據(jù)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fā)現(xiàn)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shù),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fā)現(xiàn)改寫的方法。

  二、實踐練習。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shù)據(jù)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shù)據(jù)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體的`各地區(qū)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qū)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qū)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讀一讀。然后討論這些數(shù)據(jù)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數(shù)據(jù)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板書設計:

  大數(shù)的改寫

  為了讀數(shù)、寫數(shù)方便,有時需要把整萬、整億數(shù)

  寫成以“萬”或“億”為單位的數(shù)。

  9600000=960萬

  10000000000=100億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1

  一、教學目的:

  1、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運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測量實際生活中的物體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具:自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若干個一個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電子課件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現(xiàn)在老師想考考大家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呢?面積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3、出示課件,師讀題:每個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說出陰影部分兩個圖形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說出是怎么知道的)

  師:小的物體或圖形我們可以用數(shù)的方法知道它的面積,如果是大的長方形,比如黑板、教室地面、學校操場的面積,也用這種方法就會很麻煩,有什么好辦法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新授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小組同學合作測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想怎么測量就怎么測量

  2、測量的面積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測量的?

  3、同學們的測量方法不相同,可是測量的結果卻是一樣的,這是這么回事呢?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嗎?

  4、學生回答,課件演示

  看到這里你們覺得長方形面積與邊長有關系嗎?有什么關系?

  5、師小結:這個長方形所含的.厘米數(shù)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shù)的乘積

  那么你們可以總結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嗎?

  6、學生說,師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ㄈ、鞏固練習

  P98做一做同桌同學合作完成

  P99第一題

  (四)、拓展

  1、你們真能干,知道了怎么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在你們身邊有長方形的物體嗎?想知道它們的面積嗎?(學生分小組合作)

  2、學生匯報測量結果

  3、最近有人請王老師賣裝修材料,她告訴我她的房間地面長12米,寬4米,你知道王老師需要買多少木地板嗎?

  4、還有一張床面積是300平方分米,我只知道寬是15分米,你們知道它的長是多少嗎?

  5、小結:今天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嗎?

 。ㄎ澹⒄n堂作業(yè)

  略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2

  一、教學內容:

  角的畫法P43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shù)畫角,并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2、通過學習,使學生經歷畫角和練習的全過程,進一步鞏固角的有關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數(shù)畫角。

  難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四、教學準備

  課件、量角器、活動角、尺或三角板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說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種角。(大屏出示)

  2.我們已經認識角,會用量角器量角,會進行角的分類,怎樣畫角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畫角。板書教學內容:畫角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學角的'畫法

  問:量角的工具是什么?(說明要畫一個指定度數(shù)的角,也要用量角器來畫。)

  出示例題:畫一個60°的角

  (1)請同學自學角的畫法,書P43,例3

  (2)試一試

  讓學生拿出量角器、鉛筆、練習本,按書上的步驟一步一步地畫一畫。

  請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學生一邊說,教師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師講解說明。

  總結畫角步驟:

  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在量角器60°刻度線的地方點一個點。

  以畫出的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

  2.練習分別畫出75°、105°的角

  學生說出這兩個角的名稱。

  學生自己進行畫角,同桌用量角器互相訂正。

  (三)鞏固發(fā)散

  1、選擇合適的方法畫出下列各角,并說說它們分別是哪一種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用一副三角尺,分別畫出15°、150° 165°的角。

  (指名匯報方法)

  3、P43做一做,獨立完成后指名訂正。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角的畫法

  (1)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線的地方點一個點。

  (3)以畫出的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點,再畫一條射線

  六、教學后記

  略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習技能。

  3.使學生獲得一些初步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驗,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二、教學過程

 。ㄒ唬┎轮i語

  1、一頭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個手指(猜一成語:三長兩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語)——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語)——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謎底是:口(意為“只”少“八”)

  8、滅火(打一數(shù)字)——一

  9、舌頭(打一數(shù)字)——千

  10、添一筆,增百倍;減一筆,少九成(打一數(shù)字)——十

  11、雙杠(打一數(shù)學符號)——等號

  12、你盼著我,我盼著你(打一數(shù)學名詞)——相等

  13、不轉彎的路(打一數(shù)學名詞)——直線

 。ǘ┥钪械娜の稊(shù)學

  14、一根繩子兩個頭,三根半繩子有幾個頭?

  解:8個頭,(半根繩子也是兩個頭)

  15、1根繩子對折,再對折,再第三次對折,然后從中間剪斷,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棟住宅樓,爺爺從一樓走到三樓要6分鐘,現(xiàn)在要到6樓,要走多少分鐘?

  答:15分鐘

  17、桌子上原來有12支點燃的蠟燭,先被風吹滅了3根,不久又一陣風吹滅了2根,最后桌子上還剩幾根蠟燭呢

  解答:5根

  三、課堂小結

  略

  四、布置作業(yè)

  略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系,體驗學數(shù)學的樂趣。

  (2)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踐操作、猜想驗證、合作探究,經歷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性質的活動過程,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體驗做數(shù)學的成功。

  3、情感與態(tài)度

  (1)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美,會從美觀和實用的角度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2)學會從全面、周到的角度考慮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系,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袋。

  教學過程:

 。ㄕn前談話)今天很高興能認識各位在座的小朋友。我呀,是來自綠影小學的包老師。來之前,我就聽說某某學校的小朋友,聰明伶俐,愛動腦筋,是不是這樣啊?為了表揚同學們在課堂的表現(xiàn),老師還特地帶來了一些小獎品,瞧,都貼黑板上了。(三張不同顏色的小笑臉)你們喜歡嗎?

  如果你能答出老師的問題,老師就讓你上來任意選一個小獎品。你們想選哪一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如果某個小朋友回答問題特別棒,老師就讓你任意選兩個。有幾種選法?(三種)

  教師:真不錯,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回答出老師的兩個問題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xiàn)。

  一、動手游戲,提出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1號學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三根小棒。)

  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學生先猜。

  教師:光猜可不行,知識是科學,我們來動手圍一圍。

  學生動手圍,集體交流: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

  教師請能圍成和不能圍成的同學分別上來展示一下。

  同時板貼:能圍成三角形,不能圍成三角形

  教師小結:隨意的給你三根小棒,有的時候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時候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磥硌剑覀兛紤]問題的時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問題:那么,能圍還是不能圍,跟三角形的什么有關系呢?

  引導學生明白:跟三角形的邊有關系。

  教師:對,三角形的邊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探究這個問題呀?

  板書課題:三角形邊的關系(讓學生收拾好一號學具袋)

  設計意圖:隨意的給學生三根小棒,讓學生先猜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再通過動手圍,發(fā)現(xiàn)有的三根小棒能圍成三角形,有的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這不僅激活了學生的舊知,刺激了學生的思維,更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的欲望: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跟什么有關系,怎么的三根小棒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二、實踐操作,探究學習

  1、動手操作。

  電腦出示:現(xiàn)有兩根小棒,一根長3厘米,一根長6厘米,再配一根多長的小棒,就能圍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說明操作要求:

  (1)從2號學具袋中拿出操作材料(兩根小棒、作業(yè)紙和實踐操作表格);

  (2)在作業(yè)紙上有不同的線段,請你用兩根小棒去圍一圍,看看是否能圍成一個三角形(至少要和三條不同的線段圍一圍);

  (3)將數(shù)據(jù)和結果填寫在表格中,能圍成的用表示,不能圍成的用表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交流。

  教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匯報一下你的操作結果。

  請不同的學生匯報,教師在課件中輸入數(shù)據(jù)和結果。如下圖:

  設計意圖:既然已經知道能否圍成一個三角形,與三角形的邊有關系,所以教師先給出學生兩根6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當?shù)谌吺菐桌迕椎臅r候能圍成三角形,直觀明了,為后面的探究打好基礎。

  3、集體探究。

  第一層次:發(fā)現(xiàn)不能圍成的原因。

 。1)教師: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發(fā)現(xiàn)1厘米的小棒不能圍,確定嗎?我們再來驗證一下。

  課件演示:當三根小棒分別是1厘米、3厘米和6厘米的時候,圍不成三角形。

  教師:為什么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shù)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得出:1+36,所以圍不成。

 。2)教師:下面我們再來驗證一下2厘米。課件演示。

  教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會用一個數(shù)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得出:2+36,所以圍不成。

 。3)教師:3厘米也不能圍成,是什么原因呢?課件演示。

  提問:它為什么也圍不成?你會用一個數(shù)學關系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引導學生說出:3+3=6,所以不能圍。

 。4)提出:1厘米、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都圍不成。大家觀察這三道算式,誰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情況下不能圍成三角形阿?

  板書(補上小于等于號):兩邊之和第三邊 不能圍成三角形

  設計意圖:學生已經有了操作的初步體驗,但是不能圍成的原因是什么,卻還沒有發(fā)現(xiàn)。這里,通過課件直觀、生動的演示和教師及時的啟發(fā)、點撥,學生便會很快的發(fā)現(xiàn)不能圍成三角形的原因了。

  第二個層次:猜想,初步得出三角形邊的性質。

  教師:兩邊之和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同學們猜想一下,什么情況下能圍成三角形呢?

  學生猜出: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板貼:兩邊之和>第三邊 能圍成三角形?

  同時,教師在旁邊畫上?

  初步驗證猜想:

  教師:這個猜想對不對呢?這需要進行驗證。看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

  教師指著4厘米,問:當?shù)谌“羰?厘米的時候,誰能來說一說?

  同時課件進行演示,得出:4+36。課件演示。

  教師指著5厘米,問:那5厘米?得出:5+36

  教師點擊:那么下面就依次類推了。課件依次出現(xiàn)算式:6+3 7+3 8+3 9+36

  設計意圖:由于有了兩邊之和第三邊,不能圍成三角形這個結論作基礎,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當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時候就能圍成三角形。這時教師及時說明,這只是猜想,要經過驗證才能判斷它是否正確。

  第三個層次:引發(fā)矛盾,突破難點。

  教師指著表格,質疑: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我們在動手操作的時候得出9厘米不能圍,可是9+36呀,這符合我們剛剛得出的結論啊?

  先讓學生說一說,然后進行課件演示。

  教師:9和3這組的兩邊之和是大于6,可是它能圍成嗎?(不能)(課件演示確實不能圍成。)

  教師:我們再換一組看看,3和6這組的兩邊之和第三邊9比,什么關系?(相等)

  教師:那還要看哪一組?(6和9的和與3比)

  引導學生明確:只通過一組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全面嗎?那應該怎么說?

  引導學生得出任意兩字。

  設計意圖:9+36卻圍不成三角形,這一下就給學生制造出了矛盾沖突,學生就會立刻思索這三邊到底還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從而發(fā)現(xiàn)只通過一組兩邊的和來判斷能否圍成三角形是不全面的,必須要看三組,這樣任意在這里的引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四個層次:再次驗證,明確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教師:下面我們利用這個結論再來驗證一下,這些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都具備這樣的關系?每個同學選一個你喜歡的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交流,集體匯報。

  教師:在同學們的`猜想前面加上任意兩字,通過再次驗證后,發(fā)現(xiàn)它就是一條正確的結論。(教師擦掉?)我們來一起讀一遍。

  設計意圖:加上任意兩字以后,結論是不是就正確了呢?這時,讓學生回過頭來,再次驗證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是不是具備這樣的關系,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系的理解,也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科學的學習過程。

  第五個層次:找出判斷不能圍成的簡捷方法。

  教師:在這些不能圍成三角形的三邊中,它們也應該有幾組算式?(3組)

  那我們在判斷它能不能圍成的時候,是不是要把三組算式都找出來?

  引導學生明確:只要找到一組不符合能圍成的條件就可以了。

  教師:誰能快速地說出10不能圍成的原因?

  設計意圖:怎樣最快的找到不能圍成的原因,在這里也應該讓學生明確。方法最優(yōu)化應隨時有效地滲透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第六個層次:再次驗證任意,將結論從特殊擴大到一般;同時發(fā)現(xiàn)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簡單方法。

 。1)教師:剛剛我們是給3厘米和6厘米尋找能圍成三角形的第三邊,得到這樣的結論的。那是不是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具備這樣的關系呢?

  教師演示課件,隨意拖拉兩次,讓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說出三邊的關系。

  設計意圖:一開始的研究,是從給定的3厘米和6厘米的兩邊著手的。在這里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將特殊情況推廣到一般情況,讓學生明白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都有這樣的性質。

 。2)提出:在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時候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是不是每次都要計算三組。

  讓學生先充分地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因為較小的兩邊的和都大于最長的邊了,那么用最長的邊加一條較短的邊,就一定大于另一條短邊了。所以呢,這要把只要把較小的兩條邊加起來這一組進行判斷,就可以代表三組了。還需要每組都判斷嗎?

  設計意圖:我以為,在全體學生都已經掌握的基礎上,肯定會有少數(shù)學生發(fā)現(xiàn)判斷能圍成三角形的訣竅。教師的設計應當顧及到這樣的學生。所以,在這里可以及時地引導全體學生都掌握簡單方法。

  三、深化認知,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

  1、輕松小游戲

  教師: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是棒極了,老師為了表揚大家,給你做個小游戲,想不想。

  出示:有人說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跨兩米多,你相信嗎?為什么?

  請兩個學生上來跨一步。

  先讓學生充分的交流。

  教師:你能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來解釋一下嗎?

  課件演示:兩腿和地面跨出的距離形成了一個三角形。

  教師:可是有個人說,我可以。你們知道是誰嗎?

  出示姚明圖片,身高:226厘米;腿長131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形式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地把本課的知識內容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熏陶學生逐步達到會學數(shù)學的境界,并再次向學生滲透看問題要全面的原則。

  2、判斷:下面哪組的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單位:厘米)(有圖)

  (1)3、4、5

 。2)3、3、3

 。3)3、3、5

  (4)2、6、2

  設計意圖:這道基礎題的練習,既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鞏固,同時引導學生利用簡單方法快速地進行判斷。

  3、兒童樂園要建一個涼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現(xiàn)在已經準備了兩根三米長的木料,假如你是設計師,第三根木料會準備多長?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讓學生用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并從美觀和講究實用的角度出發(fā),從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全課小結,從考慮問題要全面,引出第三邊的取值范圍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征。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圖形、剪子、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知圖形

  1、出示校園圖(70頁)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你能找到那些四邊形?

  2、畫出你喜歡的一個四邊形。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展示學生畫出的四邊形,請學生標出它們的名稱。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組交流:從四邊形的特點來看,四邊形可以分成幾類?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點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提問: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的外形像什么?

  這些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是什么圖形?

  這幾個四邊形有邊有什么特點?

  它是平行四邊形嗎?

  你們在量這些圖形時,是否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2、現(xiàn)在你有什么問題嗎?

  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3、用集合圖表示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剛剛認識的梯形,你能用這個集合圈來表示他們的關系嗎?

  4、判斷:

  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一個梯形中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三、鞏固練習。

  1、在梯形里畫兩條線段,把它分割成三個三角形。你有幾種畫法?學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兩塊拼一個梯形

  用三塊拼一個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個平行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有個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嗎?

  把1張?zhí)菪渭埣粢淮,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拿一張長方行紙,不對折,剪一次,再拼出一個梯形。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何體會和收獲?

  五、作業(yè):

  1、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兩個圖形,然后拼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是什么三角形?有幾種剪拼的方法?

  2、把一張平行四邊形的紙剪一下,分成兩個梯形,有多少種剪法?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算。

  2、數(shù)學思考:通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滲透“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提高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3、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4、情感與態(tài)度:使學生欣賞到數(shù)學運算簡潔美,體驗“乘法分配律”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習數(shù)學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

  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激問導學:

  一、激問導學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思。

  提出問題,篩選重心。

  活動一:買衣服。

  1、閱讀理解:你發(fā)現(xiàn)那些數(shù)學信息?

  2、思考問題:請選擇數(shù)學信息解答。

  3、匯報、交流。

  體驗學習。

  二、自主體驗

  發(fā)表、反思:學生激活經驗,嘗試體驗,引發(fā)觀點

  活動二:計算周長。

  1、請你介紹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有哪些部分組成?

  2、請根據(jù)所給的數(shù)據(jù)計算它的周長。

  3、匯報計算情況。

  體驗學習。

  三、合作體驗

  方法探究、學法指導、領悟提煉、培養(yǎng)學習能力。

  活動三:觀察、對比。

  1、思考: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結合活動說一說列式的含義。

  3、試一試:你能用字母把列式轉化為公式嗎?

  4、匯報、交流。

  5、歸納、總結。

  綜合體驗。

  四、實踐體驗

  綜合實踐體驗,拓展延伸,感悟內化,對知識進行多元化運用體驗。

  1、在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臄?shù)。

 。1)(24+8)×125=____×____+____×_____。

 。2)25×(20-4)=25×____—25×____。

 。3)45×9+55×9=(____+____)×_____。

 。4)8×27+73×8=8×(_____+_____)。

  2、下面各題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嗎?為什么?把能用的寫出來。

 。1)(12+31)+82。

 。2)17×17+15×16。

 。3)14×9+9×36。

  (4)(24+37)×8。

  3、思考題。

 。1)9×47+53×9。

 。2)25×(100—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7

  教學目標:

  1、通過社會調查。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2、通過數(shù)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3、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數(shù)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經濟意識,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從而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設計方案卡、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歌曲《郊游》,會唱的同學一起唱。

  2、同學們,現(xiàn)在已經是秋天了,在這么好的天氣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學生回答)

  3、那我們一起去秋游好嗎?

  二、新授

  1、在秋游前我們都要了解哪些相關的信息呢?學生自由談談。(板書:人數(shù)、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2、向陽小學四年級的同學馬上要到水上樂園去秋游了,他們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關的信息,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信息。(電腦出示,打字聲引入,加深學生頭腦中的信息)

  3、我們看到了這些信息,從剛才我們討論出的四個方面來分析。

  4、首先我們來看人數(shù),哪句話告訴了我們有關人數(shù)的信息。多少人?(板書:150人)

  5、接下來看包車,哪句話有關包車信息?一共要包幾輛車呢?(3輛)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約3輛)一共需要多少錢?哪句話告訴我們的?你怎么算出來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費多少錢?)150是什么呢?(實際去的人數(shù))用共花費的錢去除以實際去的人數(shù)得出每人需要花費多少錢。

  6、門票呢?哪幾句相關信息?你們選哪種?(團體)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滿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錢?(2元)

  7、最后是游玩項目及定價,我們來看一看。劃船,每小時8元,4人一船。每人要多少錢?(2元)那如果你一個人去呢?一個人去乘一船,多少錢?(8元)你覺得怎樣乘坐比較合算?乘快艇呢?你們怎么理解的?

  8、看完這些相關的信息,我們來替向陽小學的同學來算一算。每人乘車和買門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錢?(2+6=8(元))

  9、用20元最多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回答問題。最多可以玩6個項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幾個項目,是哪幾個?同桌討論,自由討論。

  10、如果你是向陽小學的同學,你準備向家長要多少錢?這些錢可以怎樣安排?(小組討論,學生自由發(fā)言)

  11、剛才我們替陽小學的同學做了秋游前的計劃,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他們都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相關的信息的?(電腦閃爍:人數(shù)、包車、門票、游玩項目及價格)

  三、活動設計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我們學校四年級的同學馬上也要去蘇州樂園去秋游了。我們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關的信息。

  2、我們在課前分小組了解了些信息,現(xiàn)在我們來匯總一下。

  3、首先人數(shù),多少人?(學生匯報,學生邊說,邊輸入到電腦中,約350人)四年級師生共350人。

  4、包車呢?學生了解,有大客車和中巴車兩種。大客車最多可乘坐52人,每輛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車最多可乘坐25人,每輛每天300元左右。你們選哪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那么我們選擇大客車。一共要包幾輛車呢?(7輛)你怎么看出的?(35052 大約7輛)一共需要多少錢?你怎么算出來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費多少錢呢?(3500350=10(元))

  5、門票呢?(兒童(1.2米以上):30元 成人:60元 團體(20人以上):35元)哪組去了解的?有三種,你們選哪一種?為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6、游玩項目呢?學生說一說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項目及價格。選擇一些同學們喜歡玩的`并適合同學們玩的,打在電腦上。

  7、同學們真有辦法,收集了這么多的資料,一切準備就緒了,下面就是你們制作設計方案表的時候了,這要小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組的設計方案最好。好,小組合作開始。

  8、下面就該是欣賞你們精彩方案的時候了,哪一組想先上來。請2到3組上來自己分析小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揚的就發(fā)蘇州樂園的免費游玩項目的門票。

  9、還有哪一組想上來的,我們下課之后再來研討。

  四、小結

  通過今天的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體會呢?

  開展秋游活動必須定好地點、人數(shù)、核算好費用,在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計劃,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shù)學問題,只要你認真仔細觀察,你就能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在這里,老師就祝同學們秋游愉快。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8

  教學內容:

  教科書p.1-2

  教學重點:

  將圖形按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到指定位置。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平移的學習經驗,更充分地感受觀察、操作、實驗、探索等活動本身的獨特價值,增強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

  3、讓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產生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

  教學準備:

  掛圖,尺等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題

  復習有關平移的知識。

 。ǔ鍪纠}圖)問:下面的小船圖和金魚圖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它們的運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思考

  同桌交流

  交流:“小船向右平移9格”你在操作時是怎么想的?(注意對應點之間的數(shù)格子。)

  小結:我們三年級時學習過平移,知道了可以把一個圖形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平移。具體平移的格數(shù)要通過數(shù)對應點或線之間的格子數(shù)。

  再說一說金魚圖向右移動了幾格?

  同桌互相說一說,數(shù)一數(shù)

  小結:判斷一個圖移動幾格,我們要首先確定一個點為0點,然后向相對應的點去數(shù)。

  二、完成試一試

  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圖形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強調注意點:把一個圖形平移,有的同學可能出現(xiàn)平移后,圖形變形的現(xiàn)象,為防止這外現(xiàn)象,我們在平移時,要盡可能多確定幾個點,用字母做上標識。

  三、完成練一練:

  1、看圖數(shù)一數(shù),哪個三角形向右平移10格得到紅色三角形?。

  在書上畫一畫,再說一說。

  2、看圖填空

  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數(shù)的?

  四、完成部分練習P7練習一1-2。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19

  教學目標:

  1、了解中括號產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2、能準確規(guī)范計算有關算式題,感受數(shù)學符號的.奇妙。

  教學重點:

  1、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2、正確解答帶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猜謎語:圓周分兩半,左右各一邊,計算常使用,見它要先算。

  2、說運算順序

  60÷15×2

  60÷(15×2)

  30×8+12÷4

  30×(8+12)÷4

  30×(8+12÷4)

  360÷(12+6)×5

  3、在這些算式中,小括號起什么作用?

  4、如果算完360÷(12+6)×5小括號內的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怎么辦?

  5、板書課題:中括號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你知道嗎?自讀,談收獲。

  2、說一說360÷【(12+6)×5】運算順序。

  3、獨立計算,一生板演。

  4、集體交流。(重在運算順序)

  5、對比、發(fā)現(xiàn)、深化認識。(課件出示)

  比較360÷(12+6)×5和360÷【(12+6)×5】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有什么不同?

  6、總結運算順序(學生總結,老師整理)

  三、拓展應用

  1、算一算,比一比

  (1)120÷(8+4)×2

  (2)400÷(51-46)×8

  120÷[(8+4)×2]

  400÷[(51-46)×8]

  先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

  2、練一練(獨立計算,交流運算順序)

  182÷【(36-23)】×7

  288÷【(26-14)×8】

  720÷【(12+24)×20】

  200÷【(172-72)÷25】

  四、總結

  1、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什么?

  2、中括號有什么作用?

  3、說一說在含有括號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4、作業(yè):課本79頁5、6題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20

  教學目標:

  1.讓每位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給三角形分類的過程,認識并識別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了解各種類型三角形的特點;

  2.通過觀察、比較、歸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情景讓學生充分地、主動地進行思考、歸納和相互討論,激發(fā)其更加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氣;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關鍵:

  學會根據(jù)事物的某一特征對其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三角形卡片若干張;

  在上課前的幾分鐘內,帶領學生對屋子里的人進行分類,學生們想到按性別分、按發(fā)型分、按年齡分、按視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既活躍了現(xiàn)場氣氛,也為教學三角形的分類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一、復習導入

  復習三角形各部分名稱。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主題圖

  1.導入

  2.研究分類標準

  (二)三角形的分類

  1.三角形的分類

  2.學生匯報

  ①將研究的分類結果展示到黑板上;

  ②學生匯報如何根據(jù)角的特征將三角形分類。

  3.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①學習定義

  什么叫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呢?請你練習說一說。

 、谧鲆蛔

  依次出示一個直角三角形、一個銳角三角形、一個鈍角三角形,請學生判斷是什么三角形。

 、壅J識三種三角形的特點

  三種三角形角的特點

  ④做一做

  請同學們拿出題卡,完成第一題(根據(jù)角的特征對三角形分類)。

 、菪〗Y,板書韋恩圖。

  4.學生匯報

  5.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僬J識等腰三角形

 、趯W習各部分名稱

  ③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紅領巾、底角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讓學生逐一判斷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苷J識等邊三角形,了解它的特點

  誰能完整地說說等邊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葑鲆蛔

  三、看書質疑

  四、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一)填空

  1.()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個角是()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

  (二)判斷下面說法正確嗎

  1.一個三角形里有一個銳角,必定是銳角三角形。()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

  3.一個三角形里至少有兩個銳角。()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邊三角形。()

  (三)信封游戲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四)折紙游戲

  你能用長方形紙折出一個等腰三角形嗎?

  五、全課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3-2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3

數(shù)學教案四年級上冊最新11-08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4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3-16

北師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2-0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15篇)01-1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15篇01-1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3-24

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