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地理黃河教案

地理黃河教案

時間:2022-01-05 18:19: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理黃河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地理黃河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理黃河教案

地理黃河教案1

  一、教材分析

  黃河流域知識信息多、容量大、空間概念強、重點集中,尤其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的素材極其豐富。黃河的問題較多,如果處理不當,易引起學生怒黃河、恨黃河,所以應該盡量用錄像和教師的情感流露來感染學生,使其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為黃河的偉大和開發(fā)成就而驚喜,為黃河的災難而憂思,為黃河的治理而出謀劃策,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和實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黃河的源流概況;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

  4、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

 。ǘ⑦^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中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角色扮演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對黃河的“利”與“害”有一個辨證的認識。

  2、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治理黃河所取得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3、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辨證觀。

  三、教學重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學難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黃河水害的由來。

  2、黃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平臺、實物投影儀。

  六、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自學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開放式教學等。

  七、學法引導:通過自主收集有關黃河的地理信息,開展小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黃河提出設想,對黃河存在的其他問題進行探討;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創(chuàng)新等能力。

  八、教學過程:

  [引入]: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為抗擊外來入侵,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斗。

  [講授新課]首先我們來了解黃河的基本情況。

  [板書]一、黃河的基本概況

  [活動]請學生讀"黃河流域水系略圖",并依次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黃河的發(fā)源地和入?冢喊皖伩矫}和渤海;

  2、讀課本及地圖,明確黃河干流的長度和形狀:5500多千米、"幾"字形;

  3、找出黃河干流流經(jīng)的省區(qū):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qū);

  4、結合中國地形圖,看看黃河流經(jīng)了哪些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5、在圖上明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口鎮(zhèn)和河南舊孟津;

  6、找到黃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請學生注意,這兩條支流分別位于黃河的哪一個河段。

  [教師過渡]:黃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東流,注入渤海灣,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書]二、黃河的奉獻

  1、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

  2.發(fā)電灌溉。

  3.旅游名勝。

  [板書]三、黃河的'水文特征

  [教師提問]:大家注意看,課本上說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為什么不能說它是中國的第二大河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可以將長江、黃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為水量不大。

  [板書]1、水量不大

  [提問]提起黃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別渾濁)這說明什么?(黃河泥沙多)

  結合黃河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黃土覆蓋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護是導致黃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ㄈ缬袟l件可以播放錄像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書]2、中游含沙量大

  [補充]:黃河每年輸入下游的泥沙達16億噸。如果把這些泥沙筑成高寬各一米的長堤,其長度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3倍,可繞赤道27圈。黃河每年帶走的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相當于全國每公頃耕地被沖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國朋友驚訝地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

  [轉折提問]:黃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穩(wěn),大量泥沙淤積而成)

  [板圖講解]地上河的形成過程。

  [板書]3、地上河

  [提問]這樣的"懸河"有什么危害?

 。ㄈ缬袟l件可以播放黃河泛濫時人民逃難的錄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痛苦的回憶"部分閱讀材料(從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間,黃河決口1590次,大的遷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災難都奪去千萬人的生命,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shù)。1938年黃河改道,滾滾黃水洶涌南下,沖進淮河,淹沒了豫東、皖北、蘇北的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使得黃淮平原的千里沃野變成了一片凄慘、荒涼的黃泛區(qū)。),加深對黃河之害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治黃的責任感。

  提供的一首詩歌,對“地上河”的形成作一個總結:

  黃河之水天上來,萬里奔騰入渤海;

  卷走黃沙十六億,填充華北沉降帶;

  走南闖北拐大彎,泥沙滾滾多危害;

  淤塞河道高筑堤,造就懸河飛天外.

  [板書]4、易泛濫

  播放歷史上黃河泛濫時房屋倒塌,人民流離失所的凄慘情境的錄像。讓學生感受洪水的危害,產生強烈需要解決水患問題的情感.

  師:這決口之險,我真的親身感受過。98特大洪災,大家還記憶憂新吧,其實96年時長江就發(fā)過大水,我是湖南人我家住在長江沿岸,當時長江水位幾乎與大堤齊平,狂風暴雨,水天一色,只能聽到風的狂吼,水的翻滾聲。真的是令人擔心啊,但我的父老鄉(xiāng)親沒有一個人退縮,老少都誓死保衛(wèi)大堤,堆沙包抬高堤岸。真的皇天不負有心人,那年沒有決口。黃河流域的人民和我的父老鄉(xiāng)親一樣,面對這兇猛的黃河,他們豈能坐以待斃。但如何合理的擺脫黃河的這些憂患,一直困擾著黃河流域的人民,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長,你認為治理黃河該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

  板書:四、黃河的治理

  加固堤防 保持水土 修建水庫

地理黃河教案2

  教材分析

  《黃河的治理》選自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第二課時,初中地理教材編排的重要原則是以環(huán)境—資源—人類活動為主線,正確闡明人地關系。本節(jié)正是側重講述了黃河對人類的功與過,突出了黃河水患的自然、人為原因及人類如何治理黃河,從而使學生明確人與環(huán)境是相互作用的,人類必須保護和合理利用環(huán)境。

  學情分析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初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表現(xiàn)出穩(wěn)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特點,易接受以感性材料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內容,因此,在教材中適當增加風土人情、奇聞趣事、名勝古跡等內容。注意培養(yǎng)和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適當?shù)脑黾印班l(xiāng)土地理知識”(身邊的地理)。如在學習完本節(jié)內容后,我要求學生調查漢江的河流現(xiàn)狀并提出合理建議。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黃河的自然特征;了解黃河的三個奉獻;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如何根治黃河。

  (2)、技能目標(能力的培養(yǎng))

  通過學生讀圖、填圖,使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黃河治理的今昔對比,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感;通過黃河多泥沙的人為原因,加深學生的環(huán)境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念;通過黃河利與弊共存的事實,增強學生的辯證觀,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ǎ保、黃河自然特征是了解黃河的基礎;

 。ǎ玻、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是理解黃河水患的關鍵,也是根治黃河措施提出的依據(jù);

 。ǎ常、根治黃河的措施是最終體現(xiàn)學習地理為人類服務的落腳點。都是本節(jié)的重點。

地理黃河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的源流概況,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是我國的第二長河。

  2.了解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我國國民經(jīng)濟中的重要意義。

  3.了解的開發(fā)利用狀況、現(xiàn)存問題及治理的關鍵。

  4.通過對水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的講解,使學生了解新中國以來治理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5.通過對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一是哺育了華夏兒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被譽為“母親河”;二是千百年來,又給中華民族帶來過深重災難,是世界上公認的最難治理的河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辨證的思想方法。

  6.進一步樹立正確協(xié)調人地關系的思想及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區(qū)際公平”的意識。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大致可以分為四部分,包括“的源流概況”、“之利”、“之害”和“的治理”。

  其中“母親河的奉獻”這一框題就是介紹為我國經(jīng)濟建設、自然景觀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第一,利用上游豐富的水能資源來發(fā)電;第二,對上游地區(qū)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塑造了華北平原;第四,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fā)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的憂患”主要是以人地協(xié)調的思想,分析泛濫的原因并簡單介紹了我國治理黃泛區(qū)的成就,這些知識可以歸納成以下示意圖:

  應該指出的是,還有兩個“憂患”,即斷流問題和凌汛問題,這兩個問題目前顯得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前者。教材把斷流問題作為“讀一讀”來處理的。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這兩個問題,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對于凌汛,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以下幾點:一是凌汛發(fā)生的地點(自低緯向高緯流動的、處在溫帶地區(qū)的河段)、發(fā)生的時間(秋末冬初或冬末春初)、造成的危害及目前解決的辦法。

  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考慮有沒有其他的憂患,例如水污染問題等,要讓學生認識到,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影響,的問題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幫助他們樹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的`意識。

  “根治”是在上一個標題的基礎上,介紹的治理。從上圖可以看出,“害”的根源是“沙”,就應該對“沙”采取措施,途徑有二:一是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包括造林植草、修建梯田或打壩淤地;二是減淤,即建一些水利樞紐工程。

  重點和難點:

  重點:中游含沙量特別大以及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兩大特征;的治理及開發(fā)利用。

  難點:中游含沙量特別大的原因;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凌汛的形成。

  教法建議

  本節(jié)的第一框題“中國第二長河”并沒有太難的知識點,建議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即這部分知識通過讀圖活動來完成。

  關于的“利”,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頭查找資料,然后討論這樣一個話題:“如果沒有,中國將會怎樣?”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在國民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重要作用的認識。

  關于的“害”,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結合各河段的特點,分組對不同河段進行分析,找到原因之后再一起討論治理的措施。這樣不僅針對性強,而且最終會使學生認識到:治理的措施要“因地(河段)制宜”,的開發(fā)利用要遵循“區(qū)際公平”的原則。

  關于最后一個框題,可以找一些圖片或視頻資料給學生,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介紹水利樞紐時,尤其要介紹小浪底工程,這是中下游最大的一個水利工程,除了發(fā)電之外,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調水調沙,對于根治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要通過介紹這一工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對于治理的作用,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含義。

地理黃河教案4

  教學目標:

  1、讀圖說出黃河的發(fā)源地、流經(jīng)省區(qū)、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狀。

  2、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個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分析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喚起學生對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責任感,并逐漸樹立人和自然協(xié)調觀念及課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分析黃河作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及帶來的災難,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治理方案。

  教學難點:

  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的只是儲備,探究黃河所產生問題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學準備:

  黃河流域水系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歌曲。老師講述:有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有人說,黃河是一條害河,它在歷史上曾經(jīng)多次決口泛濫,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那么,我們應如何看待黃河的功與過呢?

  二:講授新課

 。ㄒ唬S河的概況

  教師講述并提問:引用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學生活動:讀“黃河流域水系圖”回答問題,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東流注入東海。

  問題2:從地圖上看黃河像什么?

  學生活動:讀圖回答:幾字形

  3看地圖說出黃河的主要支流,流經(jīng)的省區(qū)和上中下游的三級劃分。

  4將黃河與長江進行對比,讓學生比較,并總結出黃河水的特點。

  學生回答含沙量大水量小

  (二)黃河的貢獻

  學生自讀第49頁3、4、5段,說一說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發(fā)電和旅游

  (三)黃河憂患

  老師講述:幾千年來,黃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黃河的哺育下才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那么黃河有沒有過呢?

  學生回答:有

  教師讓學生讀第53頁的圖2.45分三組說黃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憂患

  學生回答:上游:氣候趨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從黃河下游地形特點,探究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問題:黃河還有哪些病癥?

  土地荒漠化、凌汛、斷流和污染等

 。ㄋ模└吸S河

  分組討論:針對黃河上中下三游的憂患我們因該分別采用什么辦法來處理

  上游:修建水庫建立水利樞紐工程

  中游:植樹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師講述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黃土高原地表植被變化的相關資料,了解治黃的成就設計理念:本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觀,選擇新的熱點素材對知識進行重組。目的有三啟發(fā)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水到渠成形成過程不拘泥于具體的知識框架突出重點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家的距離,是學生親知善學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黃河的概況,黃河有哪些功,有哪些過,以及如何治理黃河,短暫的學校也許遠遠達不到你對黃河的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黃河更多資訊,詳情可閱讀《黃河兒女》累報刊雜志或登錄黃河網(wǎng)等,對黃河進一步的了解

地理黃河教案5

  一、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上一節(jié)長江,對學習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節(jié)教材主要從中國第二長河,“母親河”的奉獻中國的憂患,根治黃河四方面概況了黃河的整體地勢特征本節(jié)的教學對學生今后學習我國的水資源,水能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西部大開發(fā)等知識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由于具備了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讀圖和析圖的能力,同時學生學過《長江》一課,對河流的學習方法有了了解,為學習本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學生對于本課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產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還不夠具體和深入,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進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圖說出黃河的發(fā)源地、流經(jīng)省區(qū)、注入的海洋、長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并了解黃河的開發(fā)利用狀況。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黃河治理的案例,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興利除弊的觀念;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人地協(xié)調觀念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黃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開發(fā)和治理的方案。

  難點: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知識儲備,探究黃河成為地上河的成因和黃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從了解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過程中可體現(xiàn)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人地關系的不協(xié)調,從而可引出治黃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節(jié)的重點。黃河的水資源和水能資源都很豐富,如果利用好這些資源將有利于加快西北內陸區(qū)域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將產生一系列問題,所以黃河的開發(fā)是本節(jié)的另一個重點,F(xiàn)實中,因為人為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原因使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這是人地關系不和諧的后果,也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黃河的治理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

  五、教學方法

  學法:

  (1)自主探究這是教學的準備階段,我設計學案了提前發(fā)下去,為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提供了幫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組內交流、組際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給每一個學生以機會。

  教法:

 。1)目標重現(xiàn):重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鍛煉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評價能力。

 。2)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內展示預習學案,檢測預習效果

 。3)合作探究,通過做綜合題來聯(lián)系所學的知識,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精講點撥,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疑問、重難點、易錯的、易混的、易漏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探究。

  (5)鞏固檢測,針對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檢測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

  六、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觀看黃河錄像導出本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ㄒ唬3分鐘)[引入]用課件播放黃河景觀視頻,激昂的音樂伴著滾滾黃河水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

  [教師過渡]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古代就有許多文人墨客歌頌過它。請同學們展示搜集的有關黃河的詩。

  [學生展示]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等。

  [師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河。

 。ǘ10分鐘)[課件出示]黃河探險

  [教師]先請同學們完成學案上的題:讀圖思考。

  [課件展示]黃河流域圖

  “動態(tài)移入”法首先畫好黃河“幾”字形狀作為文本。

  [師]“黃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狀?”

  [生]像個巨大的“幾”字。

  [師]鼠標點擊動態(tài)移入地圖上黃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復幾次。

  [學生自主學習]

  請學生讀“黃河流域水系略圖”,并在小組內總結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黃河的發(fā)源地和入?冢喊皖伩矫}和渤海;

  2、讀課本及地圖,明確黃河干流的長度和形狀:5500多千米;

  3、找出黃河干流流經(jīng)的省區(qū):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qū);

  [課件出示中國地形圖]

  4、看看黃河流經(jīng)了哪些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5、在圖上明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口鎮(zhèn)和河南舊孟津;

  6、找到黃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請學生注意,這兩條支流分別位于黃河的哪一個河段。

  [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由各小組充分討論后,派代表上臺交流。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黃河的簡圖,并根據(jù)自己畫的圖進行講解。

  [學生活動]自探空間:為什么說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學生討論、回答]黃河僅僅是長度居全國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卻遠遠少于長江、珠江。

  [師]黃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東流,注入渤海灣,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ㄈ課件出示]黃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師]請學生自學課本49—50頁的閱讀來找出正確答案。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總結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地理黃河教案6

  一、教學內容分析

  1. 教學內容:黃河的發(fā)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流經(jīng)省區(qū)、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

  2. 內容分析:“滔滔黃河”是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三節(jié)《中國的河流》第三課時的教學內容。指的是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黃河的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節(jié)課與前面所學的外流河、內流河、滾滾長江等知識聯(lián)系緊密,為中國區(qū)域地理的學習打下基礎。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解決的中點的根本問題是了解黃河的發(fā)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流經(jīng)省區(qū)、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二、教學目標與分析

  1. 教學目標:

  1)、知道黃河的源流概況;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

  4、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

  2.教學目標分析:

  知道黃河的源流概況,指的就是記住黃河的發(fā)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流經(jīng)省區(qū)、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目的就是要理解黃河上游落差大,水能豐富;中游支流多,流經(jīng)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下游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 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使學生對黃河的“利”與“害”有一個辨證的認識。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或困難、障礙)是黃河下游成為“地上河”的原因,產生這一問題(或困難、障礙)的`原因是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差。要解決這一問題(或困難、障礙)就要知道下游是華北平原,,其中關鍵是充分利用黃河“地上河”動畫演示圖。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本節(jié)課“地上河”的教學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準備使用幻燈片(提出用什么工具)。因為使用直觀形象,有利于學生接受。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 一碗水,半碗沙指的是什么河流?

  設計意圖:猜謎、導入新課。

  問題:復習分析一條河流的方法是什么?

  設計意圖:復習《滾滾長江》,預習滔滔黃河,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一:識黃河

  問題一:讀“黃河水系圖”,并配合“中國地形圖”和“中國政區(qū)圖”:說出黃河的源流概況。各小組充分討論后,并填繪在板圖上。

  設計意圖:了解黃河的概況,提高了學生的繪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參與意識。學習成果的展示,激發(fā)了學生的自豪感,興趣盎然。

  例1 .自 山,注入 ,是我國的第二長河黃河;黃河上、中、下游的劃分地點是

  和 ,分別位于 自治區(qū)和 省。

  變式練習 黃河中游的兩大支流是( )

  A.湟水、洮河 B.汾河、渭河 C. 湟水、渭水 D. 洮河、汾河

  師生活動:

  (1)找出黃河的發(fā)源地、注入的海洋

 。2)主要的支流

  (3)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和省區(qū)

 。4)上中下游的分界點(河口、舊孟津)

  第二:頌黃河

  問題二:上中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是什么?(跨過的地形區(qū)、階梯的交界處)“黃河流域水系圖”,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了什么貢獻,有些什么功勞呢?

  設計意圖:采用發(fā)現(xiàn)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例題2位于河上游最大的水電站是( )

  變式練習: 黃河流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個河段?

  師生活動:

 。1)觀察在黃河上游中游各有那些水電或水利樞紐工程?它們各位于哪個省?

 。2)著名旅游景點黃河壺口瀑布位于黃河那一段?

 。3)找出寧夏平原、河套平原,還有華北平原,他們是由誰塑造的?

  第三:憂黃河

  問題三:閱讀教材50頁的“河水一石,其泥六斗”、51頁的“黃河凌汛”、“黃河斷流”并結合課前收集的有關黃河的文字資料、圖片等,學生思考,分組討論: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例題3:黃河中游流經(jīng) 高原,是我國 嚴重的地區(qū);黃河下游地區(qū),河床逐漸增高,成為“ ”。

  變式練習:“跳進黃河也洗不清”這句俗語反映了黃河的哪種水文特征( )

  A.水量大 B.含沙量大 C.有凌汛 D.汛期短

 。1) 黃河憂患在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現(xiàn)?

  (2) 說一說造成黃河憂患不斷的自然和人為因素各有哪些?

 。3) 地上河的成因是什么?

 。4)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救黃河

  問題四:假如你是“黃河治理委員會”的專家,你認為治理黃河應采取什么措施?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扮演具體的社會生活角色,幫助他們體會和理解各種地理問題,使課堂教學回歸現(xiàn)實生活。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例題4:下列治理黃河的措施中,不正確的是( )

  A.上、中游開展水土保持工作 B.下游修筑堤壩,加固黃河大提

  C.在上、中游修建水利樞紐 D.在下游干流上修建水庫

  變式練習:治沙和防洪并舉的治理黃河的手段是( )

  A.植樹造林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庫

  師生活動:(1)黃河之害在于什么?究其根源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治黃的關鍵是什么?治理的根本措施是什么?

  (2)僅在黃河中游地區(qū)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就能萬全防止黃河下游洪水泛濫和泥沙淤積嗎?還應采取哪些辦法或措施才可能根治黃河呢?

 。3)黃河凌汛是怎么樣形成的?危害在哪里?應該怎么治理?

  (4)黃河下游為什么會出現(xiàn)斷流?(自然原因、人為原因)應該怎么治理?

  六.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程學習了黃河的發(fā)源地、注入的海洋、長度、流經(jīng)省區(qū)、主要支流等。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

地理黃河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黃河變化的原因和演變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保護大自然。增強環(huán)保意識,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2、弄清課文為一些難懂的詞語。

  3、學習課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樣積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課前準備:出示黃河流域示意圖。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黃河變化的原因和演變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保護大自然。增強環(huán)保意識,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2、弄清課文為一些難懂的詞語。

  一、學習“預習”部分。

  1、黃河是我國第幾條大河?

  2、我們的祖先什么時候就生活在黃河流域?

  3、后來黃河有沒有變?變成什么樣子?

  二、提示課題。

  1、板書課題。板書: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2、解題。

  三、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四、學習分段,根據(jù)段意。

  第一段:講近20xx年,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第二段:講數(shù)千年前,黃河氣候溫暖,土地肥沃,是我們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講由于黃土高原氣候的變化和人類對自然的破壞,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黃河改道。

  第四段:講科學家設計治理黃河方案,使黃河逐漸變好。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人們把黃河比作什么?

  (中華民族的搖籃)

  2、可是,近20000年來,黃河的表現(xiàn)為什么叫人大吃一驚?

  3、課文是怎樣說明這個問題的?

  4、小結:這一段先從正面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接著從反面來說明黃河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課堂作業(yè)。

  1、抄寫新詞。

  2、預習課后作業(yè)第1、2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3、學習課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樣積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讀課文。

  一、講讀課文第二段。

  1、這一段講了什么?(講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為什么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課文是怎么樣描寫的?

  二、講讀第三段。

  1、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憂患是什么意思?

  2、黃河造成災難的原因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積,河床升高,成為懸河,容易決口,形成水災。)

  3、造成黃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

  小結:這一段講黃河變壞的原因:大自然本身變化造成的;人類破壞造成的。

  5、有感情朗讀這一段。

  三、講讀第四段。

  1、讀最后一段。

  2、面對日趨嚴重的問題,科學家們想出了哪些辦法?

 。P鍵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讓它隨心所欲地流進黃河。)

  3、科學家設計了什么樣的方案?

 。1)堅持牧、林為主的經(jīng)營方向;

 。2)保護好森林資源、盡快恢復植被;

 。3)合理地規(guī)劃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這些方案有什么好處?(防止水土流失,達到根治黃河的目的。)

  四、總結全文。

  1、黃河發(fā)生變化給人類怎么樣的教訓?

  2、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ㄒWo環(huán)境增強環(huán)保意識,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五、課堂作業(yè)。完成練習冊。

地理黃河教案8

  【教具】:

  有關圖片。

  【教學過程】:

  [引入]: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我國的第二長河。

  [講授新課]首先我們來了解的基本情況。

  [板書]一、的基本概況

  [活動]請學生讀"流域水系略圖",并依次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的發(fā)源地和入?冢喊皖伩矫}和渤海;

  2、讀課本及地圖,明確干流的長度和形狀:5500多千米、"幾"字形;

  3、找出干流流經(jīng)的省區(qū):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qū);

  4、結合中國地形圖,看看流經(jīng)了哪些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5、在圖上明確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口鎮(zhèn)和河南舊孟津;

  6、找到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請學生注意,這兩條支流分別位于的哪一個河段。

  [教師過渡]:源于雪域高原,曲折東流,注入渤海灣,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板書]二、的水文特征

  [教師提問]:大家注意看,課本上說是中國第二長河,為什么不能說它是中國的第二大河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可以將長江、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為水量不大。

  [板書]1、水量不大

  [提問]提起,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別渾濁)這說明什么?(泥沙多)

  結合流經(jīng)的地形區(qū),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

  [學生討論、回答]略

  [教師小結]黃土覆蓋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護是導致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條件可以播放錄像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書]2、中游含沙量大

  [補充]:每年輸入下游的泥沙達16億噸。如果把這些泥沙筑成高寬各一米的長堤,其長度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3倍,可繞赤道27圈。每年帶走的氮、磷、鉀肥約4000萬噸,相當于全國每公頃耕地被沖走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國朋友驚訝地說: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動脈破裂。

  [轉折提問]: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出孟津后,水流平穩(wěn),大量泥沙淤積而成)

  [板圖講解]地上河的形成過程。

  [板書]3、地上河

  [提問]這樣的"懸河"有什么危害?

 。ㄈ缬袟l件可以播放泛濫時人民逃難的錄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痛苦的回憶"部分閱讀材料(從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間,決口1590次,大的遷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兩次決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每次災難都奪去千萬人的生命,流離失所者不計其數(shù)。1938年改道,滾滾黃水洶涌南下,沖進淮河,淹沒了豫東、皖北、蘇北的大片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死亡89萬,使得黃淮平原的千里沃野變成了一片凄慘、荒涼的黃泛區(qū)。),加深對之害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治黃的責任感。

  [板書]4、易泛濫

地理黃河教案9

  一、教材分析

  黃河流域知識信息多、容量大、空間概念強、重點集中,尤其愛國主義和國情教育的素材極其豐富。黃河的問題較多,如果處理不當,易引起學生怒黃河、恨黃河,所以應該盡量用錄像和教師的情感流露來感染學生,使其觸景生情,情不自禁地為黃河的偉大和開發(fā)成就而驚喜,為黃河的災難而憂思,為黃河的治理而出謀劃策,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和實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黃河的源流概況;

  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

  3、了解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

  4、理解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5、了解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

 。ǘ、過程與方法:

  1、通過指導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中盡可能發(fā)揮學生的參與意識。角色扮演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⑶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對黃河的“利”與“害”有一個辨證的認識。

  2、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治理黃河所取得的成就,培養(yǎng)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情感。

  3、使學生認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辨證觀。

  三、教學重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對黃河的治理和開發(fā)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學難點:

  1、黃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黃河水害的由來。

  2、黃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平臺、實物投影儀。

  六、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自學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開放式教學等。

  七、學法引導:

  通過自主收集有關黃河的地理信息,開展小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黃河提出設想,對黃河存在的其他問題進行探討;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創(chuàng)新等能力。

  八、教學安排:

  二課時(黃河的概況及奉獻為第一課時,黃河的憂患和治理為第二課時。)

  九、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播放錄像):

  播放一段氣勢磅礴的黃河景觀錄像,配上對白和音樂,使學生感受到黃河博大的胸懷,增加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

  師:是!此刻我們激動,我們自豪!我們多么想去深入了解這條哺育了中華兒女,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母親河啊!

  評價、反思:學生情緒一下子高漲,迫切需要去了解黃河。

  滔滔黃河

  板書:一、黃河的概況

  活動一:

  利用電腦課件展示學生畫的《黃河流域圖》,并結合《中國的地形圖》,要求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課本P49幾個活動題,代表上臺指圖講解,其他的同學糾正

  補充,最后師生一同在圖中分析出黃河概況(發(fā)源地、主要地形區(qū)、注入的海洋;流經(jīng)的省區(qū);長度、流域面積;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劃分.)教師及時板書。

  在此活動之前,學生用素描的形式畫出《黃河流域圖》,教師將全班同學收集的有關資料、圖片進行整理,制成有利于教學的精美課件,在學生上臺講解黃河的概況時,適時展現(xiàn)。如在《中國的地形圖》上動畫閃爍出現(xiàn)黃河的發(fā)源地、主要地形區(qū)、注入的海洋;在《中國政區(qū)圖》上動畫閃爍顯示黃河流經(jīng)的省區(qū);在學生畫的《黃河流域圖》上動態(tài)顯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分段情況。

  評價、反思:培養(yǎng)了學生的繪畫能力、表達能力,自我表現(xiàn)能力以及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成果的展現(xiàn),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自豪感,興趣高漲。

  活動二(分組討論):

  接著大屏幕上展示有關黃河的討論:有的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有的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一條害河。你的觀點呢?黃河是其中之一,還是兩者兼有?(學生討論后自由發(fā)言,教師歸納總結。)

  師:是啊,黃河像一條巨龍,蜿蜒在華北大地上,它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夠具體指出是哪些?

  由于有前面的知識基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很容易歸納出以下幾點:

  板書:二、黃河的奉獻

  塑造平原、富蘊水能、提供水源

  評價、反思:激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活動三:

  接著學生代表結合相關的景觀圖片,指圖一一講解。

  生:黃河沖出青銅峽后,水勢變緩,在干旱的寧夏和內蒙古境內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區(qū)又塑造了廣闊的華北平原。(在流域圖中,配上相應的景觀圖片。)

  生:請看大屏幕上的《中國地形圖》,我們發(fā)現(xiàn)黃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資源十分豐富。然而如此豐富的水能資源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卻付之東流。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黃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樞紐和水電站。(課件展示沿途主要水電站的景觀圖片,讓學生知道梯級開發(fā)成串分布的特點。)

  生:這些水電站和水利樞紐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水能,而且還提供了便利的灌溉。而首先揭開引黃灌溉歷史的是寧夏平原。新中國成立以來,又修建了許多引黃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黃河流域的面積大大增加。(課件展示寧夏平原灌溉渠道圖片和劉家峽水庫圖片。)

  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黃河的源流概況和黃河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以及黃河水能資源和著名的水利樞紐的分布。通過同學們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以及合作學習等方面能力。

  課后活動:

  學生分組收集有關黃河憂患和治理方面的資料,為下一節(jié)課作準備;

  撰寫小論文“假如我就是水利部長……”。

地理黃河教案10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發(fā)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fā)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了解黃河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資料”,引出課題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點讀“保護母親河行動”。

  2、聽了“資料袋”的介紹,你最想說什么?最想問什么?

  3、為什么要“行動起來,拯救黃河”呢?我們閱讀了《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這篇課文,就一定會明白的,而且也一定會發(fā)出同樣的呼吁。(板書課題,指名讀題,突出“怎樣變化”)

  二、圍繞提示,自讀自學

  1、請大家談一談,你準備采用什么方法來讀懂這篇課文呢?師生確定:先讀熟課文,再圍繞課前“閱讀提示”讀懂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讀順,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在學生充分朗讀基礎上,教師檢查:指名逐段讀課文,開火車讀生字詞,并正音正句;教師結合圖示簡要講解“流域、河道、河床、懸河”的意思;指名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什么?

  3、圍繞提示,默讀自學,圈點批畫,教師巡回指導。

  閱讀提示要求:說說黃河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引起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課文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三、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引導學生圍繞提示的思考問題,在全班進行交流發(fā)言。

  1、了解黃河的變化,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感悟重點語句,并有感情朗讀重點語段,如:“人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聯(lián)系第三自然段,邊聽范讀邊想象,感悟“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聯(lián)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數(shù)字并與“搖籃”對比,感悟“憂患”。

  2、黃河發(fā)生變化的原因要重點理解“社會原因”,即人的原因,通過圖示、圖片、或課件,感受“惡性循環(huán)”之理和“水土嚴重流失”之害。再通過有感情朗讀,激起學生的痛惜之情和社會責任感。

  3、暢談啟示可結合最后一段及“資料袋”內容。先放開讓學生談出自己受到的啟示,再引導讀科學家“數(shù)管齊下”的治黃方案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心聲,教師適當補充黨和國家治理黃河的情況。

  四、朗讀全文,升華情感

  教師小結:通過自學與交流,我們讀懂了課文。同學們,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可如今卻成了一條禍河,成了一把懸在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頭上的利劍。讓我們把我們對黃河母親的關心,對環(huán)境保護的關注,對人類活動與環(huán)境保護之間的深刻認識,對“行動起來,拯救黃河”的強烈愿望,融入到課文的'每一句話中,通過我們的深情朗讀表現(xiàn)出來吧!

  學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模擬情境,延伸拓展

  1、師:同學們,我們明白了“行動起來,拯救黃河”的道理,你準備怎樣去響應“保護母親河行動”呢?對想捐款的同學,可引導他們節(jié)約零花錢捐獻給有關部門;對想向社會、親友宣傳的同學,可即興模擬宣講,如教師扮演家長或社會人士,學生向“家長”或“社會人士”宣講;對想調查家鄉(xiāng)河流污染情況或想植樹造林的同學,可與班會結合起來,精心組織好實踐活動。

  2、有興趣有條件的同學,課后收集有關黃河的資料,為治理黃河出出主意。

地理黃河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2、理清課文脈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黃河的變化給人們的教訓。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2、了解黃河的變化給人們的教訓。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ㄒ唬┙沂菊n題:

  黃河,我國第二大河。我們的祖先很早很早以前就生活在黃河流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墒呛芏嗄暌詠,黃河也給兩岸人民帶來了災難。我們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黃河變化的情況。學習了這篇課文,我相信同學們都會感到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是何等重要。

 。ǘ┏踝x課文,了解內容,畫出有難度的`字、詞、句,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1、讀準字音,分辨字形。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讀音容易出現(xiàn)錯誤,這樣的字應反復強調。

  “域”字應讀“yù”,不能讀“huò”;

  “衍”字應讀“yǎn”,不能讀“yán”;

  “構”字應讀“gòu”,不能讀“gǒu”;

  “蝕”字應讀“shí”,不能讀“sh9”;

  “耕”字應讀“gēng”,不能讀“gēn”;

  “頻”字應讀“pín”,不能讀“píng”;

  “擇”字應讀“zé”,不能讀“zhái”。

  還有一些字形相近,在書寫過程中很容易誤寫。因此,這樣的字應該放在一起,按音、形、義區(qū)別組詞。

  禍(禍害)擇(選擇)衍(繁衍)

  鍋(鍋蓋)譯(譯文)銜(銜接)

  沃(沃土)噸(千噸)迭(更迭)

  躍(跳躍)頓(頓時)跌(跌倒)

  蝕(腐蝕)構(結構)域(地域)

  濁(渾濁)鉤(魚鉤)或(或者)

  2、解釋詞語,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搖籃:指發(fā)源地。

  不禁:抑制不住。

  高原:海拔較高、地形起伏較小的大片土地。

  叫苦不迭: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生活、養(yǎng)育后代。

  憂患:困苦患難。

  流域:一個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過的整個地區(qū)。

  河道:河水流經(jīng)的路線,通常指能通航的河。

  河床:河流兩岸之間容水的部分,也叫河槽或河身。

  植被:覆蓋在某一個地區(qū)地面上、具有一定密度的許多植物的總和。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沖走或被風刮走。

  關鍵:對情況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懸河:河床高于地平面,遠遠看去好像懸掛在空中,故稱懸河。

  (三)理清結構,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講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苦難。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主要講黃河為什么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第三段(第4~6自然段)這是課文的重點段,主要講黃河變化的原因。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的是科學家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

  (四)結合思考題,學習課文。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但要給予適當?shù)奶崾竞椭笇А?/p>

  課后思考題比較全面地概括了課文的內容。因此學生通過自學把這些問題解決了,也就理解了本課的主要內容,完成了學習任務。

  課文一開始講:“人們都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薄皳u籃”指什么?

 。ā皳u籃”指發(fā)源地。)

  從這里可以看出黃河對于中華民族的發(fā)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墒,黃河真的使中華民族幸福安寧嗎?沒有,請同學們齊讀第一段,記住黃河近兩千年間的表現(xiàn)。

  齊讀課文,激發(fā)學生了解黃河的積極性。

  過去的“搖籃”是什么樣的呢?

 。ㄗ匀粭l件很好,氣候溫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板書:搖籃氣候溫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因此我們的祖先就選擇了這里生息繁衍。“可是,后來黃河變了”。請同學仔細讀書,認真地想一想:黃河為什么變了,從兩個方面找一找原因,再說一說這些原因之間的關系。

 。S河無數(shù)次地給兩岸百姓造成苦難,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憂患。)

  板書:憂患

  (黃河變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黃土高原氣候轉寒,暴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長,無限制地開墾放牧,使森林毀滅,草原破壞,綠色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引起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幾個因素相互作用,使大量泥沙進入黃河,堵塞河道。因此,黃河中的泥沙越積越多,以至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shù)越來越頻繁。從這里可以看出黃河發(fā)生變化的兩個原因是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關系。)

  板書:氣候轉寒暴雨集中

  植被破壞水土流失

  科學家為此做了很多工作,要解決黃河給人民帶來的“憂患”,科學家為治理黃河設計了什么方案呢?請同學繼續(xù)自學第四段,同桌可以商量一下,然后說一說。

 。ㄒ驗辄S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使黃河含沙量加大,泥沙沉積在下游的河道中,水流不暢,洪水季,就容易造成下游堤壩決口或改道。因此,治理黃河的關鍵是把泥沙管住?茖W家針對這一情況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是:

  一,黃土高原應堅持牧、林為主的經(jīng)營方向;

  二,一定要保護好森林資源,使失去的植被盡快恢復;

  三,合理地規(guī)劃利用土地;

  四,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這樣才能防止水土流失,達到根治黃河的目的。)

  板書:牧林為主保護資源

  規(guī)劃用地修筑水利

 。ㄎ澹┙M織學生討論,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一談黃河變化的教訓及自己學習了這篇課文受到的啟發(fā)。

  學生可以舉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談談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也可以從黃河的變化談人類應接受什么教訓。通過討論,提高學生們對保護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認識。

 。S河的變化給人類的教訓是:一定要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綠色的植被,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合理規(guī)劃利用土地,同時還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偨Y全文。

  早在遠古時代,中華民族就生息繁衍在黃河流域,因為這里氣候溫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可是因為氣候轉寒、暴雨集中、人口增長、水土流失,使黃河多次決堤,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憂患?茖W家為此設計了牧林為主、保護資源、規(guī)劃用地、修筑水利的治理黃河的計劃,這樣數(shù)管齊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黃河變好的夢想一定能成為現(xiàn)實。

  板書:治理

【地理黃河教案】相關文章:

黃河的教案12-16

《黃河》教案02-28

《黃河主人》教案06-28

《黃河的主人》教案07-20

黃河的主人教案08-25

關于黃河教案12-12

黃河的主人教案01-24

黃河象教案02-28

《黃河象》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