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水教案范文十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教案 篇1
最近,我上了一節(jié)研討課《歡樂的潑水節(jié)》,以下是我依據上課的思路寫的說課稿.
說教材:
《歡樂的潑水節(jié)》這課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jié)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局部,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jié)的歡樂局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局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征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jié)的其他活動。
析同學:
因民族差別,同學對潑水節(jié)了解較少,難以與課文發(fā)生情感共鳴。同學年齡小,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較活躍。
說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教材的布置,再結合二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生字,感受課文用詞的精當。
2.培養(yǎng)同學邊讀邊思,邊讀邊想,體檢感悟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體驗,同學全面熱情參入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師生與課文發(fā)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jié)的歡樂心情。
四、重難點:
1.感悟用詞的精當
2.融情于文,與文發(fā)生情感共鳴
說教學:
在確定了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教學授課形式,主要是以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感,師生入情入境與文本對話為主。
1、激發(fā)情感,引起需求
開課:用上節(jié)課學的第一自然段導入,伴以《月光下的鳳尾竹》的音樂和鳳凰花的畫面導入,同學讀一讀、背一背第一節(jié),進入情境。<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fā)同學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參與潑水節(jié)>
2、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情感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時地給同學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揮想象,朗讀感悟。
第一個層次1-2句,體現“做一做、讀一讀”
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同學做一做,(憑我以往的教學經驗,低年級的同學會做的興致盎然)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激發(fā)同學饒有興趣的讀1-2句。
第二個層次3-4句是教學重中之重,在此對同學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A.出示象腳鼓點聲,引發(fā)同學讀的欲望,先讀,感到“快樂、好玩”。
B.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瓢拿起來,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潑吧。同學下位,互相追趕,體驗潑水節(jié)的'快樂。
C.讀出體驗
D.看課件,(傣家人過潑水節(jié)的錄像)
E.體驗后,觀看后,男、女生賽讀
(以上環(huán)節(jié)設計,重在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像,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于文,體驗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
第三個層次:5句
A.角色體驗:你身上濕淋淋,為什么臉上還笑開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讀。
C.師述:怪不得人們那么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D.生讀3-4句。
。ù谁h(huán)節(jié)設計是讓同學更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征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從而更好的突破重難點)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我進行了弱處置
第一句,師伴以音樂,渲染氣氛,以讀代講。
第二句,以聲像手段烘托,讓同學在樂聲中唱起來,跳起來,在象腳鼓聲中賽龍舟。在禮炮聲中,在五彩濱紛的煙花中,感受潑水后歡快的熱烈局面,讀出高興,不忍離去的心情。
4、回歸全文
用讀給在座的老師聽,讓在座的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也想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jié),激發(fā)同學聲情并茂的朗讀全文。
5、生字教學
學寫“吉”、“祥”二字,引導同學觀察、描紅,提醒寫好這兩字要注意的地方。來指導同學寫好兩字。
說效果:
此課教學,基本上達到了我預設目標,師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別讓我感動的是:
1、請他們自讀二自然段后,我問他們有什么想說的嗎?同學有那么多讀后的感受跟我說,比我預想的“潑水節(jié)很好玩”,“人們好高興呀”這些話要豐富的多。他們有的說了心中的小問號,有的說了當時的情景,有的說了自身的感受,當時,同學的回答激勵了我,我感覺他們真可愛,真會讀書,更愛考慮。
2、同學是最真實的,比方弱處置的第三段,禮炮的轟鳴,五彩繽紛的火花,象腳鼓點聲中賽龍舟的局面,給了同學巨大的震憾,讓他們在課堂上情不自禁的歡呼起來。
然而在唱起歌來,跳起舞來時,我放的是音樂課曾學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輕輕跳》我班同學都會跳,在元旦聯歡會上還扮演過,然而課堂上只聽見唱,沒有幾個人跳,課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帶,由聽到唱到跳,于同學著想,是必有一個熟悉過程,因此不能達到伴奏帶一響,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為終究是二上學的一首歌,也許在這里我放有歌詞的歌帶,效果會好些。二,我要學會他們音樂課上那樣跳就好了,能刺激他們的回憶。因此此處為同學著想不夠。
此外,我希望我評價同學的語言更精煉些,不要重復同學的答案。
水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八個生字,學會九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那一部分。
3、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1.學會九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那一部分。
教學難點:
1.“瓦”、“脆”的記憶和書寫。
2.培養(yǎng)學生主動幫助別人的意識。
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齊讀名言: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奉獻和付出。
---愛默生
2.春天里,泉水唱著歡快的歌兒流進小池,流過平地,流到果園,穿過山谷,它給別人帶來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新課教學
(一)、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生字。
2.卡片認讀生字:哦、股、縫、罐、塔、杜、鵑、脆
教學方式:自讀、齊讀、指名讀
注:“哦”的音是“”,不是“w”;脆的音是“cuì”,不是“chuì”
3.自讀課文。要求:勾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讀一讀。(先自讀再小組互讀)
4.泉水都流過了那些地方?(板書:山腰 平地 果園 山谷)
。ǘ、理解課文,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1.小組讀課文,討論:泉水快樂嗎?為什么?
2.在學生的回答中指導讀好泉水說的四句話:
(1)泉水(高興地)說:“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泉水(快樂地)說:“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
。3)泉水(愉快地)說:“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泉水(興奮地)說:“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
注:1.括號中的詞語為教師所加,教師在教學中相機提示,可讓學生填空,也可自己引導。
2.說到第一句時,提問:“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
3.讀好一句就可讓學生通過分小組等形式讀好其它幾句!皝戆,來吧”等類似的詞要做重點指導
4.引讀二、三、四、五自然段
5.學生選讀二、三、四、五自然段
方式:自讀、挑戰(zhàn)讀
6.學生選背二、三、四、五自然段
7.這股泉水是從那里來的呢?指導讀好第一自然段,重點指導讀好“沖出來”
8.讀好六七兩個自然段。
方式:跑呀,跑呀做重點指導。問:泉水要流到那里去?你從那里看出來的?讀一讀
9.通讀全文。
三、鞏固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連線:
流進 山谷
流過 果園
流到 平地
穿過 小池
注:本題旨在鞏固流進、流過、流到、穿過這四個詞的搭配,教師可依據自己實際出其它題型區(qū)別這四個詞。
2、照樣子寫一寫
例:很多 很多很多 很清
很甜 很美
四、小結
愛默生說過人生最大的快樂就是奉獻和付出。泉水快樂是因為它幫助了姐姐、杜鵑花、果樹、畫眉鳥,愿大家都能成為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2—3生背誦。
卡片認讀生字詞:瓦罐、泉水、天然、結果、一股、清脆、水塔、杜鵑
這些詞語中那些字是要我們學會的生字?找出來之后再讀。
二、學習生字
小組學習生字
注:小組內的學生選取兩個以上的生字自由記憶,然后互相交流,教師巡視。
全班交流
瓦:第二筆是豎提,第四筆是橫折彎鉤。
然:左上角要和“夕”區(qū)分。
脆:注意左下角的寫法。
鵑:“口”字上沒有一橫。
注:教師在學生的回答中相機指導,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記憶,只對易錯部分做精要講解,其他的尊重學生想法。
3、指導書寫
瓦:最后一筆的折要寫在豎中線上。
然:四點底要寫規(guī)范
股:右上角沒有鉤。
教學方式:(1)先寫四個左右結構的字:結、股、脆、塔
。2)同桌互查,教師巡視找易錯典型范寫
。3)自由寫,小組互查、改寫
三、鞏固練習
1、加偏旁組字組詞
吉 —— ———— 土 —— ————
2、照樣子填空
火紅的杜鵑花 ( )身影
。 )大鏡子 ( )山谷
。 )歌聲 ( )果子
3、讀一讀“我會讀”
四、小結
附:板書設計
5、泉水
山腰 姐姐
平地 杜鵑花
山坡 果園
山谷 畫眉鳥
水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季風活動與我國降水量年際變化的關系,知道我國干濕地區(qū)劃分的大致情況。2.讀我國干濕地區(qū)分布圖,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3.使學生懂得在自然環(huán)境中,干濕狀況與其他環(huán)境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以及利用不同的干濕狀況進行保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教學重點
1.干濕地區(qū)的分布。
2.我國降水量年際變化的成因。
教學難點
我國降水量年際變化的成因。教學方法
講授法與讀圖法相結合。
教學媒體
中國的干濕地區(qū)分布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導入提問】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伏旱出現在幾月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學生回答。
【教師訂正】每年的7月、8月份,雨帶移至華北、東北地區(qū),長江中下游則出現晴朗少雨的天氣。正值伏天蒸發(fā)旺盛,而降水不足,但此時恰值水稻生長旺期,極需水分形成伏旱。
【提問】1998年長江流域出現了伏旱嗎?
學生回答。
【教師訂正】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發(fā)生了特大洪水,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我們同學也積極為災區(qū)捐物捐錢,貢獻了我們一份愛心,那么為什么1998年伏天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沒有出現“伏旱”而出現了特大洪水呢?今天我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講授新課】1998年夏季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導致了這個地區(qū)的年降水量猛增,遠遠地高于往年。也就是說,一個地區(qū)的降水量年與年之間并不相同,這就是降水量的年際變化。
【板書】二、降水的年際變化
【讀圖4.21】北京1951年至1980年的30年間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約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約多少毫米?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北京在1951年至1980年30年間年降水量最多的是1959年約1400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965年約250毫米。
【組織學生討論】(1)為什么北京的降水量年際變化大?
(2)為什么在1998年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出現特大洪水?
【教師總結】上述現象的'形成與夏季風的強弱相關。若夏季風強,向北挺進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就偏少;若夏季風弱,向北挺進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就偏多。因為每年夏季風的強弱不同,所以北京的降水必然會出現年際變化。1998年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為夏季風弱,向北挺進慢,7月、8月份雨帶仍停留在長江流域所致。
我們現在知道了夏季風既影響我國降水的地區(qū)分布,還影響我國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
【出示景觀圖】江南的稻田、西北的沙漠圖。
【教師小結】南方以水田為主,西北以荒漠為主,二者的干濕狀況不同、南方濕潤而我國的西北干旱。
【提問】什么因素導致兩地區(qū)干濕狀況不同呢?
學生回答:降水不同。
【提問】是否降水量相同的地區(qū),干濕狀況一定相同呢?請結合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和我國干濕地區(qū)周,找出與我國東北地區(qū)東部年降水量大致相同,但卻分屬于半濕潤或半干旱的地區(qū)。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東北地區(qū)的東部屬于濕潤地區(qū)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蒸發(fā)量小,為什么蒸發(fā)量少呢?其原因是因為氣溫低。
所以決定一個地區(qū)的干濕狀況是要看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當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時,空氣濕潤;反之,則空氣干燥?茖W家把我國劃出四個干濕地區(qū)。
【板書】三、干濕地區(qū)
【讀圖4.22】我國有哪四大類干濕地區(qū)。
學生回答。
【小結并板書】我國有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討論】(l)濕潤地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接近于哪條等降水量線?
(2)半濕潤地區(qū)與半干旱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接近于哪條等降水量線?
(3)半干旱地區(qū)與干旱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接近于哪條等降水量線?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輔導】(1)濕潤地區(qū)與半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接近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線。(2)半濕潤地區(qū)與半干旱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接近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線。(3)半干旱地區(qū)與干旱地區(qū)的分界線,大致接近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讀圖4.22】請同學找出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各自的分布地區(qū)。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濕潤地區(qū):秦嶺—淮河以南,東北三省的東部、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半濕潤地區(qū):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的東南部。半干旱地區(qū):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區(qū):新疆、內蒙古高原的西部和青藏高原的西北部。
【思考】在上述地區(qū),人們是如何利用其自然條件發(fā)展生產的?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濕潤和半濕潤地區(qū),主要是我國的農耕區(qū),秦嶺—淮河以南多利用為水田,秦嶺—淮河以北半濕潤地區(qū)為主的地區(qū)多利用為旱地,半干旱和干旱地區(qū)主要是我國草原牧區(qū)。所以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為我們提供的生活和生產條件不同,我們在發(fā)展生產時,就要因地制宜,保護好當地自然條件和環(huán)境以達到可持續(xù)發(fā)展。
【鞏固新課】
【學生討論】
(l)為什么北京地區(qū)既要抗旱,又要防洪。
(2)為什么北京地區(qū)的降水會出現年際變化,對北京的經濟建設有什么影響?
(3)能否在內蒙古高原廣泛地種植水稻?
【作業(yè)和練習】
(1)填充圖冊,第11頁作業(yè)。
(2)秦嶺—淮河是我國哪些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的分界線。
板書設計
二、降水的年際變化
三、干濕地區(qū)
我國有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
水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jié)》
教學目標:1、能準確,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樂的潑水節(jié)》,并能結合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來演繹歌曲。
2、通過歌曲演唱,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想象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其團結協作的精神。
3、了解少數民族的節(jié)日活動,激發(fā)起學生進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習性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親近感。
教學重點:對潑水節(jié)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點節(jié)奏的掌握。
教學難點: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鳥”的節(jié)奏
教材分析:
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大致了解傣族“潑水節(jié)”、蒙族“那達慕”、彝族“火把節(jié)”等重要民族節(jié)日。通過唱歌、欣賞、和音樂活動,使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音調,并能初步記憶和辨認。歌曲《快樂的潑水節(jié)》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調編寫,歌曲為單樂段結構,每樂句四小節(jié),第一、二樂句節(jié)奏完全相同,第四樂句的節(jié)奏與第一樂句相似,但第三樂句的節(jié)奏與第一樂句的不同,在節(jié)奏上形成了起承轉合的關系。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總是喜歡通過肢體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孩子們自由表達的能力與膽量,讓他們大膽的`“說起來”、“動起來”、“跳起來”。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動腦,愉快的邁進音樂的殿堂,營造一個輕松而愉快的學習樂園,讓孩子們不僅學到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并且主動去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體驗到快樂,完整地學唱好歌曲。
教學準備:電子琴、“潑水節(jié)”影音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播放孔雀舞 舞蹈視頻,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師生做音樂律動
師生問好
二、導入
師:同學們, 剛才我們觀看的這段舞蹈, 有誰知道這是什么舞?
生:孔雀舞
師:同學們知道孔雀舞是哪個少數民族的代表舞蹈嗎?
生:傣族
1、教師簡介有關傣族的知識。
師:這是傣族舞蹈。傣族有“孔雀之鄉(xiāng)”的美稱,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國的西南部,她神奇秀麗,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下面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那里的風光吧。
2、播放有關傣族的配樂短片,教師做文字介紹。
。ù鲎迦嗣裰饕劬釉谖覈脑颇鲜。斈銇淼剿麄兩畹牡胤,首先感到是進入了一個綠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膠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構成了一幅幅綠海翻波的畫面;身材苗條的傣家少女,秀麗清純,披著美麗的長發(fā),風姿翩翩;因為瀕鄰緬甸、泰國等佛教國家,所以處處可以看到富有東南亞風情的佛寺佛塔,旖旎神奇的自然風光、濃郁多彩的民俗風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
師:每年的清明節(jié)前后傣族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節(jié)日,同學們知道是什么節(jié)日嗎?
生:潑水節(jié)
3、潑水節(jié)的介紹
師:在云南的傣族地區(qū),有各種獨特的民俗節(jié)日,而最具特色最隆重的要數潑水節(jié)了。出示周恩來同傣族人民同慶潑水節(jié)的圖片并介紹( 1961年4月13日~15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曾來到這美麗的孔雀之鄉(xiāng)——西雙版納景洪,和那里的傣族同胞共同歡慶一年一度的傣歷新年潑水節(jié)。(每年清明節(jié)后的十天左右舉行)
二、學唱歌曲
師:現在潑水節(jié)的習俗已經成為人們相互祝福的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圣潔、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聽一聽、看一看傣族人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吧!
1、初聽歌曲
師:同學們,聽完這首歌曲你覺得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活潑的、高興的、熱烈的、歡快的……
2、再聽歌曲
師:同學們對歌曲的情緒分析的很準確,那么我們再來一遍歌曲,在聽的過程中,同學們跟著音樂節(jié)奏做律動,看看音樂節(jié)奏有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生:歌曲中有很多處附點八分音符與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jié)奏。
生:隨著歌曲的旋律做節(jié)奏練習。
3、教唱第一段歌詞 找出相似的樂句。
師:好,我們現在一起來學唱一下第一段歌詞,看一看有沒有旋律相似的樂句?
生:學唱歌曲
生:第一句和第三句旋律相同
4、教唱第二段歌詞 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鳥”這句歌詞的節(jié)奏。
師:我們來學第二段歌詞,我們不找相似旋律的歌詞了,這次我們要注意后十六音符的演唱節(jié)奏。
生:學唱歌曲
師:我們一起按節(jié)奏來朗讀一下“人人都像只小水鳥”這句歌詞
生:重點練習后十六節(jié)奏的演唱。
5、歌曲處理
師:演唱這首歌曲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速度及情緒才能表現出歡快的潑水節(jié)場面和愉快的心情?(速度:稍快,情緒:活潑歡快)
生:回答
6、全體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師:好,同學們跟著老師的琴聲,按照我們剛才對的分析,速度、情緒,我們一起來有感情的演唱一遍歌曲。
7、以小組為單位,隨音樂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
師:我們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看了一段傣族的孔雀舞,現在同學們分成五組,根據你們對音樂的了解創(chuàng)編舞蹈。
生:分組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
8、以小組為單位,學生進行表演,師生進行相互評價及鼓勵。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你們喜歡的節(jié)日?
生:春節(jié)、元宵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
9、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根據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
師:現在老師要求同學們把你們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創(chuàng)編成歌詞,然后按照這首歌曲的旋律把你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詞唱出來。
生:創(chuàng)作歌詞、進行表演
師:給予評價及鼓勵。
三、拓展
師:我們今天觀賞了傣族人民潑水節(jié)的場面,也學習了有關潑水節(jié)的歌曲,傣族的代表民族樂器,同學們知道有什么樂器嗎?
生:葫蘆絲
師:還知道其他樂器嗎?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短片
師:“節(jié)日里人們除了相互潑水表示祝福的同時,人們還會以什么方式迎接盛大的節(jié)日,在剛才的短片中你看到了嗎?”
師:介紹樂器铓鑼和象腳鼓(背景音樂《快樂的潑水節(jié)》)
(1)全體學生坐著模仿老師敲擊象腳鼓的節(jié)奏動作。
雙手拍左胯 X XX
(2)全體學生站著用書代表象腳鼓模仿老師敲擊象腳鼓的動作。
X X
四、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對傣族節(jié)日、歌舞及音樂有了點滴認識,傣族只是我國眾多個少數民族中的一個,在下節(jié)課,我們還將領略到其它民族風俗帶給我們的快樂。讓我們在快樂的潑水節(jié)的歌聲中期待著下節(jié)音樂再相會。
水教案 篇5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學習的“耕海牧魚”和“水上都市”是繼“水鄉(xiāng)孕育的城鎮(zhèn)”這一內容之后,又一與“水”有著密切關系的內容!八l(xiāng)孕育的城鎮(zhèn)”中的水是淡水,而“耕海牧魚”和“水上都市”描述的是傍海而居的城鎮(zhèn)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案D留~”描述的是國內水鄉(xiāng)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水上都市”描述的是國外的水鄉(xiāng)人民的生產與生活,所以要比較全面地了解水鄉(xiāng)人民的生產與生活,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不可缺少的。
2、課程標準
通過資料、圖片、角色表演等,了解大魚島村、“水城”威尼斯的過去和現在。
通過分析大魚島村的發(fā)展以及威尼斯的過去、現在、將來,體會傍水而居的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與“水”之間的密切關系。
能通過對“水”在人們生活與生產中的下面和負面作用的認識,嘗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設想,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大魚島村和威尼斯的過去、現在、將來與“水”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以“水”貫“史”。
4、教學方法
本課采用角色扮演與問題探究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運用角色扮演的'愉快教學法,導入新課和課中激趣;用反常規(guī)教學法,給出結論,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究,證明結論,形成新的思考;用自學合作式的講座法和師生對話法,理解掌握重點、難點;運用矛盾策略,探究“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危,因水再興”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
5、教學準備
相關投影圖片、學生作品、學生主持的小節(jié)目和課前的操練。
一、教學流程整體構架
角色扮演導入新課----以圖為載體聯系分析----角色扮演提出問題----合作討論探究解決----教師小結布置作業(yè)----課后作業(yè)作品交流
二、學與教的過程
敘述:同學們,今天我們請來了兩位嘉賓,我想請他們給大家談談他們自己的家鄉(xiāng)。其中一位來自國內,一位來自國外。
一名女生扮演成漁村的小姑娘,講述家鄉(xiāng)大魚村。
展示:《中國政區(qū)圖》和《大魚島村平面圖》。
問:下面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到大魚島村去做客。然后說一說大魚島村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
大魚島村的地理條件非常優(yōu)越,正是因為它有著提天獨厚的條件,吸引著大量的客商來島辦廠發(fā)展,這里的工廠在改革開放后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那么,請大家統計一下圖中大魚島村有多少座工廠?它們分別是干什么的?
大魚島村的這些工廠都與什么行業(yè)有關系?有著怎樣的關系?請以四人為一小組,針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學生合作探討后回答。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用聯系的觀點來分析思考。
問:除以上同學們講的這些工廠外,圖上還有哪些事物?它們的存在有什么價值?
承轉:我國的海洋水產業(yè)除海洋捕撈外,還有海水人工養(yǎng)殖,中國是世界第一水產大國。海洋捕撈可分近海捕撈和遠洋捕魚。中國近海有東海漁區(qū)、南海漁區(qū)、黃海漁區(qū)和渤海漁區(qū)四大海洋漁區(qū)。大魚島村屬于黃海漁區(qū)。
問:根據前面的學習,請同學位歸納比較一下大魚島的現在與過去在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
學生可從住房、生活、生產方式、生產規(guī)模、生產能力、思想觀念等方面回答。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從保護和科學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huán)境等方面來分析理解“休漁期”的政策,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總結:總而言之,大海有無盡的寶藏,大海是財富的源泉?亢5臐O民熱愛大海,保護海洋,以一業(yè)帶百業(yè),以興一業(yè)而興百業(yè)。大魚島村的所在的人們都在不停地努力著,日子過得越來越經紅火。我們希望大魚島及所有海的兒女能創(chuàng)造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承轉:接下來,我們有請另一位嘉賓!
學生扮演成外國老人,講述馬可波羅在中國的生活經歷的片段。
問:請同學們帶著威尼斯為什么“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危,因水再興”這個問題,自學課本相關內容并展開小組討論。
問:那么,關于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危,因水再興”的說法是否存在矛盾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水對人們生產和生活既有下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等方面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必須合理、科學地利用水資源,積極有效地保護水資源。
小結:從同學們的討論和回答中,我們深深感到威尼斯確實“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危”,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威尼斯同樣會“因水再興”?偠灾,威尼斯和水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賦予她“水城”或“水上城市”的美稱。
三、問題研討
本節(jié)課的教學比較好地做到四個“有機結合”:把角色扮演和問題探究兩種不同的教學類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激趣和獲取新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觀點、方法的滲透和學習過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課內知識的運用和課外小組合作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且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本課教學中,仍有幾個問題值得探討:一是教學內容較多,課堂如何把握好教學節(jié)奏值得探討,如果將此課內容一分為二,教師就可以補充更多的知識和設計更有效的活動;二是課后小組自編報紙的制作,一定要落實、交流,讓每個學生參與,實施成功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水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1、了解活塞式抽水機的原理和工作過程。
2、了解離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
3、了解抽水設備應如何選用。
(二)教學重點活塞式抽水機的原理。
(三)教學難點活塞式抽水機的抽水高度。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實驗。一個細長的圓筒,用一個活塞插入筒中,活塞上安有提手,且把活塞推至遠端,將筒插在水中,使活塞上提,水為什么跟著活塞上升?
2、活塞下的水面上升到多高時不再上升?(學生討論并回答)
水面上升是由于受到大氣壓強的作用。當活塞下的水柱壓強等于大氣壓強時,水不再上升。由大氣壓的值可知,水柱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即等于水銀氣壓計內水銀柱的壓強時。水柱的高度大約是水銀柱高度的13。6倍,即水柱的高度大約10米。
二、活塞式抽水機
這個實驗有重要的實用價值;钊匠樗畽C就是這個道理。
人類的生活處處離不開水,最多見的是農田灌溉、農村的食用水、工業(yè)生產用水等都需要從河里和地下才層抽取,所以抽水機是常用的設備。
抽水機的原理就是利用大氣壓強把水壓上來,就如剛才的實驗。問題是需要把水從活塞下面設法移到上面,這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
1、觀察抽水機的模型。這是個抽水機的模型,我們把它的細管伸到水面下,提起活塞,水隨活塞上升,這是大氣壓的作用(邊講解邊演示),反復上提活塞,水從活塞上邊的.出水管流出。
2、我們來看看它的構造。抽水機的圓筒底部有一個閥門,它只能向上開啟。活塞上也有一個閥門,也只能向上開啟。大家再來觀察它的工作過程(演示)。
3、請大家看書第134頁的圖,并填好圖旁的說明。
4、活塞式抽水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氣壓強,所以抽水高度是有限的。從理論上講,當水上升大約10米高時,水柱產生的壓強等于大氣壓強,要把水抽得再高些,大氣壓就無能為力了,必須改用離心式水泵。
三、離心式水泵
離心式水泵的主要部分是泵殼和殼內的葉輪(配合掛圖),葉輪的機軸跟電動機相連。水泵起動前,須先在泵殼內灌滿水,使殼內的空氣排出。起動后,葉輪在電動機的帶動下高速旋轉,泵殼里的水也隨葉輪高速旋轉。這樣,由于水的慣性被甩入出水管內,葉輪周圍的壓強大大減小,大氣壓將低處的水壓上來,推開底閥進入泵殼。如此循環(huán)下去,可以不斷地把水抽上來并甩向高處。
離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跟抽水機大體相同,都是大氣壓的作用。但是區(qū)別在于活塞式抽水機只是單一的大氣壓的作用,而離心式水泵是在抽水(大氣壓壓水)的同時再用高速將水甩向高處。
離心式水泵中,靠大氣壓的作用將水吸上來的高度叫吸水揚程,高速旋轉將水甩上去的高度叫壓水揚程,二者之和是水泵的實際揚程。
四、選用最合適的設備
抽水設備種類很多,除了活塞式抽水機、離心式水泵外還有各種人力、畜力帶動的水車,電力帶動的軸流泵、混流泵等等。但是選用什么樣的設備還需根據所面臨的任務,工作條件,設備的性能和價格等多種方面的因素綜合分析。
活塞式抽水機構造簡單、造價低廉、維修方便,人工操作,但是出水量小、提水高度小。離心式水泵出水量大、提水高度大,但是價格昂貴,還需有配套的動力機械。請大家根據下列情況,分析安裝什么樣的設備合適?
1、大型農場有大片農田,要解決農田的灌溉,應選用________。
2、農戶用水需使用地下水,地下水層距地面大約5米,應安裝______。
3、一片農田需用河水灌溉,水面距河岸高約20米,應選用________,它應安裝在________。
雖然有了抽水設備,也應注意節(jié)約用水,因為我國的水資源還比較緊張。
五、作業(yè)(略)
水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說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
2.舉例說出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
3.嘗試解讀數據的方法。
能力目標
通過解讀實驗數據的嘗試,學會數據的解讀、坐標圖形的識別甚至自己制作坐標圖形。
情感目標
通過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生物依賴于環(huán)境,進而認識到我們美麗的地球大家園必須依靠包括自己在內的全人類來共同呵護和建設,才會更美麗。
教學重點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教學難點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解讀實驗數據。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
1、植物的生活為什么需要水?書本P107并補充。
2、書本P108資料分析:
(1)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積的不毛之地?沙漠中什么樣的地方會有較多的植物生長?
(2)錫林郭勒和長白山氣溫相似,植被類型卻不同,這是為什么?
(3)除了水,影響植物分布的因素還有什么?
這些問題在書本上都有答案,但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找出來,還是比較難的,所以可以利用小組競賽的形式開展。
學生匯報討論題答案
對于學生的因答給予,并適時讓學生做筆記。
1、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沙漠地區(qū)降雨量少,植物無法生長。降雨量較多,地下水較多的地方植物生長。
2、長白山降雨量多,足夠水供植物生長。
3、水不是影響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還有溫度,土壤的肥沃度…
分析數據
分析表格,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含水量有很大差異,這些問題如果教師單純說出來比較單調,讓學生從表格中找出結論這樣更深刻理解
學會根據數據繪制條型圖
根據小麥的不同時期繪制條型圖,讓學生學會分析
練習: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植物體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中都含有水分
B、植物體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
C、大多數的生物體內都含有水分,但少數生物體內不含有水分
D、植物體吸收水分,有利于植物體吸收無機鹽
教學后記:
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少,本來打算合并到其他課上,但考慮到后面有繪制條型圖和分析,這些問題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應給他們詳細講解,所以把這節(jié)課的重心放在后面的條型圖分析和繪制上。前面的內容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和生活經驗也能得到,需要補充的是學生對生物圈中的水資源如何保護,水和植物,動物和人類有什么直接的關系?試著讓學生自己談談這些問題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珍惜水資源。后面的練習題很重要,把本課的知識和之間學習過的知識聯系起來,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鞏固舊知識,學生也不會覺得難。
水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課文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jié)的情景,并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緊扣“歡樂”來寫,可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傣族人民過節(jié)的歡樂心情。課文配有插圖,生動描繪了傣族人民相互潑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學生情況:
我們班的學生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對這方面的積累非常少,少數學生家里有條件,可找到有關潑水節(jié)的資料,能激起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強,所以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習課文。我們班的學生在識記生字上頗有一番見地,所以對識記生字這一重難點的突破,學生掌握的情況會較好。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六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jié)的獨有的風俗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了解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jié)的獨有的風俗習慣。
設計理念:
以第一課時為例。在板書課題后,讓學生就題目提出問題,接著有幾個學生說說他們在課前找到的資料,激發(fā)其他同學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去讀課文。利用小組的能力合作總結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通讀全文。記字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識記生字,顯出學生自己的見地。不是局限于我說出這個字的結構,他們就按照我的話去死記。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想出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
1、板書課題,教“潑”,領讀課題。
2、讀了這個題目后,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生提問:
(1)潑水節(jié)是哪個民族的節(jié)日?
。2)什么是潑水節(jié)?潑水節(jié)是怎么來的?
。3)到了潑水節(jié)的時候,人們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潑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課前,我們班有些同學說他們找到一些有關潑水節(jié)的資料,想說出來和大家分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請上這些同學上來講潑水節(jié)是哪個民族的節(jié)日,以及潑水節(jié)的由來。(學生聽得津津有味)
4、聽完這幾位同學的介紹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覺?(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潑水節(jié))好,那我們就一起認真地看課文,它會告訴我么有關潑水節(jié)的具體的事。
二、初讀感知
1、標出自然段序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揭示生字詞。
Tǒng桶hù互相
shīlīnlīn濕淋淋
jíxiáng吉祥
xìngfú幸福
kěnlí不肯離去
bǎnnà西雙版納
fèng鳳凰花
sài比賽
(1)指名拼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適時糾正)
。2)小組合作,聯系上下文,說說你們組理解了那些詞語的意思。
各小組討論后匯報。(有的小組課前查過字典,有的學生是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解釋詞語)
。3)詞語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們還會讀嗎?誰來挑戰(zhàn)一下?(學生爭相拼讀,氣氛活躍)
3、我們把生字詞帶到課文中讀一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各小組長帶領組員讀)
4、指名分自然段朗讀。師生共同糾正。
5、分三大組朗讀。
三、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1、通過朗讀課文,剛才提出的問題,你又解決了哪一個?從哪句話中理解的?
2、組長帶領組員概括段意,然后各組交流。
3、齊讀課文。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本課的生字你記住了哪些?是怎么記的?說給你們小組的成員聽。
2、匯報:(學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現把較特別的舉例如下)
潑:1)左右結構,左邊是“三點水旁”,右邊是個“發(fā)”字。
2)水把頭發(fā)弄濕了,就是“潑”。
3)水淋頭發(fā)就是“潑”。
濕:1)雨過天晴,在太陽下寫作業(yè)。
2)遇水更明顯,就是“濕”。
淋:兩根木頭遇水,被“淋”濕了。
肯:1)上止下月。(字謎)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車,王母娘娘看到后,讓嫦娥停下,告訴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車。(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張大口。
祥:人們把羊送給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寫生字,生書空。
4、說說寫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紅前五個字。
教學后記:
這堂課我自己感覺較好,運用了課改新理念,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學會自主學習,我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我起到的只是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先是課前收集資料,讓學生得到了自主的一點點樂趣,激發(fā)了其他同學的興趣;開課前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比較有意思,他們學會了在閱讀中提出問題,這是學好課文的前提,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他們能概括出段落大意,理解詞語意思?磥恚〗M合作能帶給學生快樂的學習體驗,讓他們更有信心學好。在記憶生字的時候,孩子們的表現讓我自愧不如,活躍的思維,大膽的想象,他們用換部首、編口訣、編故事、小幽默、字謎等方式來記憶生字,因為是他們自己想的,而且很有趣,所以記憶也很深刻,這讓我覺得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是很好的,他們的能力會提高得比較快,思維也很開闊。這些都給我以后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啟示,既然這樣放手的效果好,那我以后就應該把主動權都還給他們,讓他們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水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忘、挖”等12個生字,會寫“井、鄉(xiāng)”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時時處處為人民著想的品質,能在朗讀中表達出對的崇敬之情。
3、初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感恩。
教學重點
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感悟“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義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紅井圖片,課文插圖,畫像圖片、生詞卡片若干、小黑板。
2、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運用已學的識字方法識記生字。背面生字的星星卡片若干。
。2)搜集有關的圖片資料及小故事。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引路,激趣導入
1、展示“紅井” 導入新課
。1)出示“紅井”圖片,說說“井”的作用。板書“井” , 學生識記,交流方法,擴詞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2 、讀題質疑, 激發(fā)興趣
(1)齊讀課題,說說課題的意思。認識“忘、挖”,說說識記的方法。
(2)設疑激趣。師:看到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預設一:挖井人是誰?預設二:吃水人是誰?預設三:為什么要帶領戰(zhàn)士給鄉(xiāng)親們挖井?)
二、帶疑讀文,識記生字,讀中感悟
1、自讀課文 ,要求讀通順,讀正確。
。1)學生自由地讀課文。
(2)教師檢查學生讀文。
2、反復讀文,解決學生質疑,隨文識字。
。1)解決預設一:挖井人是誰? 學生回答:。教師提問:你是從哪兒知道的?讀讀課文中的有關句子,教師出示的畫像,介紹,隨機解決“領導”“革命”兩個詞。
。2)解決預設二:吃水人是誰? 學生可能答出鄉(xiāng)親們,教師追問:哪里的鄉(xiāng)親們?你是從哪兒知道的?讀讀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3)解決預設三:為什么要帶領戰(zhàn)士給鄉(xiāng)親們挖井? 要求學生勾畫出課文中有關的句子。
a、出示句子:村子里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
b、補白想象:如果讓你走很遠的路,還挑著水,你會感覺如何? 晴天還好,要是雨天呢,雪天呢,又會怎么樣呢?
C、感悟朗讀:現在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來感受一下鄉(xiāng)親們吃水的艱難。
三、鞏固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游戲激趣,鞏固生詞
1、識詞游戲:摘星星。
(1)師示范:摘星——讀字——組詞)(生字星星卡背面)
。2)學生游戲 面 忘 革 井 席 挖 鄉(xiāng) 志 刻 解 戰(zhàn) 命
2、指名讀詞,體驗樂趣。
二、總結全文,提升拓展
1、問題入手,回顧前兩個自然段
。1)教師出示立有石碑的紅井圖片
(2)教師提問:這塊石碑是誰立的?為什么要立這塊碑呢?(生交流作答)。
。3)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重點理解碑文。
2、拓展想象,引導感悟
(1)師:石碑立好后,可能會有哪些人去看呢?站在碑前,他們會怎么說呢?出示插圖
。2)啟發(fā)學生以鄉(xiāng)親、主席、士兵、參觀的小學生等身份去想象,指導說話。
3、賽讀碑文,體會情感。
4、回顧全文,學會感恩
(1)、開火車讀全文。
。2)、小結、拓展。 師:這節(jié)課告訴我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對無私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這就是“飲水思源”的道理。(板書:飲水思源)想想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哪些人呢?試著用下面的句子說一說。 (出示: 不忘 ) 生討論作答。(如穿衣不忘做衣人,吃飯不忘種田人,成才不忘父母和老師等)
三、自主辨字,指導書寫
1、出示六個生字(田字格)。
2、學生觀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師范寫:重點指導“鄉(xiāng)”。
4、擴詞練習
四、作業(yè)超市,自主選擇
1、請你乘坐擴詞快車。
2、回家后,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五、實踐活動
你還知道關心群眾、為群眾著想的故事嗎?搜集起來,班級里開個“故事會”。
六、板書設計
吃水不忘打井人
飲水思源
帶領 挖井
鄉(xiāng)親們 立碑 刻字
水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能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2、能正確地拼讀注音的生字,理解新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能背誦第4、5自然段。
3、知道祖國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的成就,感受作者為祖國發(fā)射運載火箭成功而自豪的感情。
二、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揭題:火龍出水——提問
板書:火龍是指什么?——火龍、水?
二、初讀全文,了解大意。
1、讀課文,你能解決什么問題?
三、突破難點
1、作者親眼看了“火龍出水”的景象后,總的印象是什么?從文中找一個詞來回答。
2、“奇異”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詞句看出“火龍出水”的'景象是奇異的?
。1)速度快:突然間、驀地、頃刻、眨眼間。
。2)聲音大:雷電般的轟響、呼嘯著。
(3)色彩美:白色、閃閃爍爍、雪白、金碧輝煌。
四、理清文脈。
1、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自學——討論——交流評議)
要點:
。1)課文第一段寫“我”親眼看見“火龍出水”的文物。
。2)課文第2——4自然段寫“我”親眼看見“火龍出水”的壯觀景象。
。3)課文第5自然段是寫“我”為祖國水下發(fā)射運載火箭成功而自豪。
五、指導背誦
1、復習抓住重點詞背誦的方法。
2、學生自己嘗試背誦第三自然段。
3、指名背,同桌互背。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指名背誦第三自然段。
二、探究首尾。
1、課文第2—4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火龍出水”的壯觀景象,第1和5自然段寫什么?
2、自讀第5自然段,說說這段話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三、交流討論。
1、第一句感嘆句——高興
2、第二句比喻句——激動
3、第三句反問句——自豪
四、擴展知識
學生匯報收集到的我國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的有關資料。
五、感情朗讀。
六、熟讀背誦。
板書: 火龍出水
火龍——運載火箭出水——從水下發(fā)射
速度快:突然間、驀地、頃刻、眨眼間。
聲音大:雷電般的轟響、呼嘯著。
色彩美:白色、閃閃爍爍、雪白、金碧輝煌
【水教案】相關文章:
《水》教案02-21
《水》教案01-22
神奇的水教案03-19
奇妙的水教案04-04
好玩的水教案04-22
水大班教案04-23
《奇妙的水》教案04-08
好玩的水教案02-28
我與水教案02-27
水的游戲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