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踏雪尋梅》優(yōu)秀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六單元《踏雪尋梅》優(yōu)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踏雪尋梅》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第八冊第六單元中的一首歌。本單元的主題是“冬之韻”,根據(jù)本單元所表現(xiàn)的內容,我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最好把此單元放在特定環(huán)境中--冬天(且最好是下雪),這樣能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對音樂的理解結合起來,更易把學生帶到歌曲的意境中,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創(chuàng)造力,這也體現(xiàn)新課標提出的:關注學生音樂情感體驗這一要求。本單元共有三首歌曲,有演唱的《踏雪尋梅》,還有欣賞的《溜冰圓舞曲》及《我愛你塞北的雪》。《踏雪尋梅》教學是我在此單元中設計的第一課時。這是一首欣賞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全曲為2/4拍,降E或F大調,帶變化再現(xiàn)的單二部曲式。
一、學生分析
初中學生生理、心理日趨成熟,對不同事物會有自己一定的見解。不重視音樂,抵觸傳統(tǒng)音樂,熱衷于流行音樂,學生音樂知識參差不齊,尤其是農(nóng)村孩子音樂知識薄弱,大多數(shù)學生上課容易怯場,往往回避課堂交流。同時他們又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贊同,又想表現(xiàn)自己。
三、說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啟發(fā)引導下,調動學生全身感官,把音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結合起來,通過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把學生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guī)律的“動”并在這種有規(guī)律有情感的“動”中感悟音樂,從而獲得音樂知識,形成技能。
四.說教法
新課程強調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是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是否獲得新知識去展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盡可能地從學生生活經(jīng)驗入手,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法、啟發(fā)聯(lián)想法、示范引領法、參與體驗法、學科綜合法等教學方法,誘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在感悟體驗中學習音樂。
五.說教學
設計理念本節(jié)課是歌曲教學,主要內容是學會演唱《踏雪尋梅》,并感受歌曲所表達的高雅意境。在教學中我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讓學生在欣賞、歌唱、表演、比較、創(chuàng)編等一系列音樂活動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學習音樂、表現(xiàn)音樂。并在音樂中感受冬季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是學生能以樂觀的精神對待自然、對待生活。
六.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時代風格和高雅意境,能對歌曲表現(xiàn)的畫面展開美好而富有情趣的想象。
2.能生動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歌聲再現(xiàn)歌曲意境。
3.能對歌曲的歌詞、旋律進行賞析,并在聆聽、比較、表現(xiàn)、創(chuàng)編等活動中充分體會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現(xiàn)作用。
七.教學流程
。ㄒ唬、欣賞感悟,體驗雪的美
1.在音樂《你那里下雪了嗎》中師出示美麗的雪景圖,學生交流感受。(通過在音樂中欣賞雪景,讓學生在看、說的過程中體驗雪后大自然的美)
2.教師演唱《我愛你塞北的雪》,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在歌聲中進一步滲透音樂的美,讓雪的美深植于心。
。ǘ、導入教師出示小朋友在雪地里的騎驢圖,讓學生在欣賞中自然進入新課。
。ㄈ、學唱歌曲
1、復聽音樂,進一步感受歌曲意境與歌曲所展示的時代風格,是學生對歌曲所表現(xiàn)的畫面展開美好而富情趣的想象。
2、跟琴學唱歌曲,把學生易錯處單獨拿出練習,如“摘得供瓶養(yǎng)”休止的半拍學生很容易忽視,我就讓學生做著好比深身地聞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嘆唱出“好”字。也可以讓先會唱的同學做小老師教大家。(這是教學的重難點部分,幫住學生在琴的攙扶下,按節(jié)奏、旋律正確演唱。其中讓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這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
3、歌曲處理師彈琴范唱,讓學生在欣賞中明白歌曲中的音樂記號的意義,并感受音樂表現(xiàn)要素如強、速度、力度等的重要性,進一步引導學生有目的、明確的把它唱好。
4、歌曲表現(xiàn)與拓展加入打擊樂器表現(xiàn)音樂,如“四個響叮當”用碰鈴,其余部分用響板伴奏!八膫響叮當”采用男女生接口唱,且要求用不同速度去唱。(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進一步感知速度對于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學生加入打擊樂器的音樂實踐,指導學生體會歌曲的高雅意境以及用生動的演唱來表現(xiàn)它。)
1、結束部分師總結概括教學內容,并在音樂《踏雪尋梅》中,讓學生朗誦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并鼓勵學生多找一些描繪冬天的詩詞、畫、歌曲等中結束。(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基本理念中的學科綜合,同時我認為課的結束并不是學習的終結,鼓勵學生課后開展研究性自主學習,培養(yǎng)興趣,增長知識。)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通過學唱歌曲《踏雪尋梅》,體會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風格韻味。
以積極的態(tài)度體驗音樂家用何種音樂手段描繪東,以及冬季給人們帶來的歡樂,以樂觀的精神對待自然、對待生活。
2、知識目標:
了解黃自生平,能感知其藝術歌曲的風格。
運用強弱對比,連音與斷音對比,附點與非附點音符的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來分析與表現(xiàn)歌曲。
3、過程目標:
為歌曲創(chuàng)編伴奏陪襯聲部,主動參與合作音樂表現(xiàn)。
二、教學重難點:
有表情的歌唱《踏雪尋梅》,體會歌曲情韻。
為歌曲即興創(chuàng)作伴奏,陪襯聲部。
三、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課堂樂器(雙響筒、三角鐵、碰鈴等)及自制打擊樂器。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欣賞歌曲《梅花引》片段。
提問:這首歌曲描寫了哪些景物?出示雪梅圖。
(二)、新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欣賞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尋梅》和主人公一起去“踏雪尋梅”。
1、播放錄音,初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提問:聽到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你的心情怎樣呢?
2、師:這首歌曲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作曲家黃自先生的作品。
出示課件簡單介紹作曲家黃自生平。
黃自:(1904--1938)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華學校學習,其間參加學生合唱隊和管弦樂隊,并學習鋼琴后赴美留學。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長恨歌》、《抗敵歌》、《旗正飄飄》、《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3、出示歌譜,師朗誦(按節(jié)奏朗誦)。
“霽”:雪后放晴!板睒颉保河蟹鍪值氖鍢颉
讓學生按歌曲節(jié)奏讀歌詞。
4、再聽歌曲,出示整首曲譜。分析歌曲。
師:這首歌曲有幾個樂段?(兩個)
第一個樂段到哪一小節(jié)結束?描寫了什么?
A段生動的抒發(fā)了人們騎驢去賞梅的興奮心情,而鈴兒的叮當響聲,則形象地描繪出這一生動情景。
師:B段一開始用什么聲音具體生動的描繪了騎驢踏雪賞梅的情景?哪一樂句與A段的曲調有相似之處?第二樂句則以變化再現(xiàn)A段曲調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結束全曲,抒發(fā)了賞梅后得到滿足的喜悅心情。
5、學唱歌曲。
師范唱;
師彈琴,學生跟琴用母音“l(fā)a”唱旋律。
跟琴唱詞。
注意第六小節(jié)和第十五小節(jié)兩句弱拍起唱節(jié)奏和附點音符的準確把握,第六小節(jié)“騎”輕巧地一帶而過,強拍落在“驢”上;第十五小節(jié)提示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聞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嘆地唱出“花”字。
6、歌曲的演唱處理:
師提問:歌曲的力度與旋律線的起伏有聯(lián)系嗎?這首歌曲的力度應該怎樣處理?請同學們給這首歌曲標上力度標記。生討論后,師可出示力度標記的課件,供學生參考。
師:歌曲中四個“響叮當”上方加了什么音樂記號?為什么要加?怎樣生動地來演唱?--加了斷音記號,表現(xiàn)驢兒清脆活潑的鈴聲。要唱得短促跳躍,
力度怎樣處理?作漸強,表現(xiàn)驢兒由遠走近的清脆的鈴聲。師指揮,生練習一遍。
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欣賞兩種版本(不同速度)的《踏雪尋梅》。
。ㄈ、實踐與創(chuàng)造:
男生用第二聲部的“叮當叮當”為女生伴奏。
學生用自制的打擊樂器和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
。ㄋ模⒔虒W拓展:
欣賞歌曲《梅贊》。
。ㄎ澹、課堂小結:
《踏雪尋梅》這首歌表現(xiàn)了一種高雅的意境和純樸的生活情趣。雪映梅開是天景,踏雪尋梅是人趣。自古以來,人們不懼天寒地凍,不畏山高路遠,去探問,去尋訪。“踏”和“尋”也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第六單元《踏雪尋梅》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第六單元解決問題教案02-15
踏雪尋梅教案04-07
踏雪尋梅教案03-31
《踏雪尋梅》教案08-29
小學第六單元作文03-03
第六單元小學作文11-04
語文第六單元作文11-05
第六單元同步作文04-22
《踏雪尋梅》音樂教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