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社會教案

大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4-10-14 23:44:19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社會教案匯編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會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社會教案匯編八篇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當自己傷害或影響了別人時應向別人道歉。

  2、能在做錯事時向別人道歉。

  【活動準備】

  1、用于幼兒練習道歉的相關(guān)生活情境照片。

  2、事先請兩名幼兒排練情境表演。

  3、教育掛圖。

  【活動過程】

  一、聽小故事,體驗“對不起”三個字的神奇魔力。

  1、出示教育掛圖,講故事《神奇的對不起》。

  2、引導幼兒理解故事。

  提問:故事中神奇的三個字是什么?他有什么魔力?

  小結(jié):“對不起”三個字有神奇的魔力,能夠讓別人原諒自己不小心犯的錯。

  二、談論生活情境,學習道歉的技巧。

  1、討論生活中需要道歉的情境。

  提問:你碰到過說“對不起”的事情嗎?你是怎么樣做的呢?

  小結(jié):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小心干擾或影響了別人,這時候我們要主動向別人道歉:而當比爾不小心影響或干擾了我們時,他也要向我們道歉,我們才愿意原諒他,這樣大家在一起才和睦、愉快的相處。

  2、觀看情境表演,判斷對錯。

  3、教給幼兒道歉的技巧。

  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錯

  真誠的說聲“對不起”

  安慰或幫助對方。

  三、看生活情境照片或視頻短片、練習怎樣道歉。

  1、生活情境:

  玩積木時榮榮不小心把實實的`積木弄到了。

  喝水時鵬鵬不小心把水灑在了倩倩的身上。

  吃飯時龍龍不小心把飯湯弄到了迪迪的手上了。

  睡覺時文文不小心蹬到了策策的身上。

  2、小結(jié):在自己有錯的情況下,要態(tài)度誠懇、看著對方真誠的說聲“對不起,是我錯了,請你原諒我”。

  四、欣賞歌曲《“對不起”“沒關(guān)系”》。

  1、教師演唱歌曲,幼兒仔細傾聽。

  2、教師和幼兒一起演唱歌曲,鼓勵幼兒和教師一起創(chuàng)編動作。

  3、請兩個幼兒到前面來進行歌表演。

  4、小結(jié):當我們做錯了,可以像歌詞里唱的那樣,勇敢的向人家道歉,說聲“對不起”。這是多么具有神奇作用的三個字!無論別人多么生氣,他也一定會轉(zhuǎn)怒為喜向你說“沒關(guān)系”的。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清楚連貫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專心傾聽同伴的講話。

  2、在遷移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說出喜歡爸爸媽媽的理由。

  3、主動關(guān)心自己的父母,逐步養(yǎng)成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zhì)。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

  幼兒全家合影一張,實物展示儀。

  【活動過程】

  一、幼兒人手一張全家福照片,介紹家庭成員。

  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的照片,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引導幼兒講述父母的主要特征。

  你喜歡你的爸爸媽媽嗎?為什么?

  二、與同伴自由交談。

  向朋友介紹一下你的爸爸媽媽。

  你的爸爸媽媽是什么樣子的?你喜歡爸爸、媽媽哪里?你為什么喜歡他們?

  鼓勵幼兒清楚連貫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專心傾聽同伴的.談話。

  三、啟發(fā)幼兒在集體中進行交談。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我喜歡的爸爸媽媽”

  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談論“我喜歡的爸爸媽媽”

  鼓勵幼兒按照教師提出的思路,大膽地講述自己的爸爸媽媽

  四、引導幼兒想象如何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

  師:爸爸媽媽很愛你們,那你們愛他們嗎?你們有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很愛他們?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什么?

  除了用語言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你還可以用什么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愛?引導幼兒說一說想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什么事?你想怎么關(guān)心爸爸媽媽?

  五、師生演唱歌曲《畫媽媽》。

  引導幼兒替換歌詞仿編歌曲唱一唱歌曲《畫爸爸》。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大膽地將自己的甜蜜與他人分享。

  【活動反思】

  親子之間有一種樸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動中表達這種情感往往顯得表層和單薄,其實在幼兒的生活中平凡的東西同樣耐人尋味。因此在活動中,我以幼兒身邊的爸爸媽媽為切口,試圖通過欣賞照片、制作和講述記錄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實在,使?jié)撛诘挠H情自然流露,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等能力。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現(xiàn)在家里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也特別的愛孩子,所以現(xiàn)在的幼兒在生活中也不知道合作、分享等。在這次教學活動中能夠讓孩子潛移默化的知道好朋友的涵義,雖然好朋友不能一直在一起,但是彼此想念的心永遠不變。

  活動目標

  1.感受好朋友之間勇敢、合作、分享的美好情誼。

  2.好朋友不能永遠的在一起,但彼此想念的心永遠不變。

  3.大膽說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想想要和好朋友怎樣相處。

  4.通過認識自己與他人,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同伴之間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5.使幼兒懂得,不僅要愛自己也要愛別人。

  活動準備

  1.小圖書

  2.大圖書

  3.大字卡,小字卡

  4.故事中的三個大頭飾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2.自由閱讀

  老師發(fā)小圖書,并提出問題

  1.大膽猜測故事發(fā)生了什么事?

  2.故事是在什么時間發(fā)生的?

  3.理解閱讀

  老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大圖書,

  1.故事里的三個好朋友叫什么? 出示頭飾:小豬、老鼠、公雞,

  2.他們在玩什么游戲?怎樣分工的?出示字卡:勇敢、合作,

  3.好朋友采到櫻桃后怎樣分的?出示字卡:分享

  4.觀察圖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

  5.回家后發(fā)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自己的家都不適合好朋友?

  6.最后好朋友在哪里見面?

  最后再用頭飾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小朋友的課堂氣氛較好,小朋友想象力豐富,特別是故事里三個好朋友一起合作摘櫻桃,然后分享櫻桃的時候拓展提問,許多小朋友也都主動的提出比如和小朋友玩玩具的時候,不能搶小朋友的,大家要一起玩;好吃的東西也要學會分享!在最后師生一起講述故事內(nèi)容的時候小朋友也非常棒!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想我會布置更多小朋友平時在生活中的問題。從小朋友的生活實際中出發(fā)。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畫面,了解秋天是農(nóng)作物成熟的季節(jié),感受豐收的喜悅。

  2、初步了解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培養(yǎng)幼兒尊重農(nóng)民的情感,并懂得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說明收割順序的圖片四張。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引出話題。

  師:現(xiàn)在是秋天到了。秋天里的果園大豐收了,你們都知道有哪些果樹的果子成熟了呢?

  (幼兒自由交流。分享平時的經(jīng)驗)

  教師:秋天,蘋果,句子,橙子和稻谷都成熟了,所以我在這樣美的季節(jié)里,我們能夠吃到很多新鮮的水果!

  二 、讓幼兒觀察圖片,了解農(nóng)民伯伯在秋天里的工作。

  師:那這些水果都是誰收的呢?你們見過農(nóng)民收水果嗎?那我們在看看吧!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認真看,看完之后并用完整的語言進行描述圖片的內(nèi)容)

  師:圖上都有誰?他們在什么時候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語言來描述圖片上的事情嗎?

  (讓幼兒逐一講述圖片)

  教師:原來呀!農(nóng)民伯伯在天氣很熱的時候,他們都要去收果子,而且他們收果子是要經(jīng)過很多過程的,這樣果子才能夠保存的很完整。有了農(nóng)民伯伯,我們才會有這么多的水果吃。

  (教師出示農(nóng)民伯伯,收割情景的照片)

  師:老師這里有很多圖片,你們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圖片,說了之后,請你們來看看哪一張照片是最先做的事情了呢?給這些圖片來排隊吧!

  三、教師介紹農(nóng)民伯伯的工作,培養(yǎng)幼兒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情感。

  師:我們剛剛看了農(nóng)民伯伯收割稻谷和水果工作時的照片,那你們還知道農(nóng)民伯伯還要做什么工作呢?

  (讓幼兒說一說自己了解農(nóng)民伯伯的'工作)

  教師:農(nóng)民伯伯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下地干活了,他們要播種,要給莊家施肥、除蟲、除草,等到莊家成熟的時候,還要給他們一點點收割下來,然后一袋袋包扎好,就變成禮物我們超市里的大米了!農(nóng)民伯伯還要在家里養(yǎng)豬養(yǎng)鴨養(yǎng)雞,他們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來做。

  (引導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對農(nóng)民伯伯的想法,培養(yǎng)幼兒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情感)

  師:農(nóng)民伯伯這么辛苦為我們做那么多事情,如果沒有農(nóng)民伯伯這么辛苦,做事情,那我們就吃不到那么多的東西了,可能連吃飯都吃不飽呢!但是很多卻是看不起農(nóng)民伯伯,那你們覺得他們做的多嗎?那我們要怎么樣做?你們對他們有什么想法?你想說什么呢?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應該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工作。愛惜糧食,每天吃飯都要吃干凈,不能剩飯,做一個能干的好寶寶。

  四、結(jié)束活動。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多數(shù)處于5——6歲之間,思維比較活躍,喜歡面對問題以共同討論的方式來想辦法解決。同時對生活中各種事物的認知積極性較強,具備了一定的細致觀察能力,尤其是對同伴的做法有了一定的關(guān)注,開始注意向同伴學習了。因此,當通過游戲主題的不斷豐富,孩子們想把角色.區(qū)設立成面包房時,我們不僅大膽的走出幼兒園,走入社會,來到真正的面包房參觀,還結(jié)合面包房的創(chuàng)設進行了一系列活動,力求發(fā)揮每一名孩子的主動性,使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發(fā)展各方面能力。

  活動目標:

  1.幼兒能主動關(guān)注自己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積累與社會角色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

  2.能根據(jù)游戲主題大膽想象與表達,反映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理解與認識。

  3.能根據(jù)游戲需要選用、制作適宜的游戲材料,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

  系列活動內(nèi)容:

  活動一《 參觀面包房 》

  活動二《 布置我們班的面包房》

  活動三《 制作蛋糕》

  活動四《我們要做真正的蛋糕》

  活動一《 參觀面包房 》

  活動目標:

  1.能按照計劃進行參觀,豐富對面包房的感知經(jīng)驗。

  2.體驗社會實踐活動的樂趣。

  3.能在活動中相互提醒,遵守公共場所的行為規(guī)則。

  活動準備:

  1.提前制定參觀計劃,包括:路上的安全注意事項┅┅

  2.個別幼兒利用回家時先去查看路徑等情況。

  3.教師與面包房的工作人員聯(lián)系,請面包師介紹面包種類、講解蛋糕制作要點┅┅

  4.幼兒穿好外衣,避免著涼。

  活動過程:

  1.交流參觀計劃,明確去面包房的參觀內(nèi)容,做好心理準備。

  參觀前,各組交流計劃。

  教師提問:“我們?nèi)ッ姘慷家⒁饪词裁??/p>

  引導幼兒關(guān)注:面包房里都有什么東西? 蛋糕師怎么做蛋糕!蛋糕都有什么樣的?

  2.參觀之初時的行為提示。

  面對裝潢華麗的面包房,教師提問:“面包房里還有客人,我們應該怎樣做?”

  引導幼兒知道:輕聲說話,不影響他人。

  面對各種蛋糕,教師提問:“蛋糕真香呀!我們要注意什么呢?”

  鼓勵幼兒講衛(wèi)生,不用手摸蛋糕。

  面對多名幼兒同時圍觀一種蛋糕時,教師提問:“怎么樣看才能都看清楚又不出危險呢?”

  鼓勵、引導幼兒互相謙讓,順序觀看。

  3.參觀之中的細節(jié)觀察,并以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教師提問:“小朋友,快看一看面包房里都有什么?快點記下來吧。想想我們班的面包房應該有什么?”

  鼓勵幼兒發(fā)現(xiàn)面包房必備的洗手池、冰箱、操作臺、工作服、海豹、宣傳單等。引導幼兒觀察面包師制作蛋糕,并關(guān)注衛(wèi)生程序。

  “柜子里的東西是怎么擺放的?為什么這樣擺?”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柜子中不同物品的分類擺放,體會其中的方便、整齊等功效。

  活動二《 布置我們班的面包房》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圍繞一個話題討論,并針對問題選擇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

  2.幼兒能運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意思。

  3.增強合作能力,體驗共同創(chuàng)設活動區(q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參觀了面包房,并把相片粘貼在墻上供大家觀看。

  2.各種紙、筆、剪刀、膠棒等美工材料;帶玻璃門柜子、架子、盤子等。

  活動過程:

  (1)觀看面包房相片,結(jié)合班中實際討論面包房應該有什么?

  教師提問:

  我們班的面包房應該有什么呢?

  鼓勵幼兒從必須得設備出發(fā),發(fā)現(xiàn)必須有冰箱,以便放做蛋糕用的奶油。針對柜子進行討論:“面包房的柜子與其他活動區(qū)的柜子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從衛(wèi)生及展示角度發(fā)現(xiàn)應該擺帶玻璃門的柜子,把面包放進去。注意:從客人選購面包,交錢的全過程考慮細小物品的準備,如準備盤子,讓顧客放面包用┅┅

  (2)繪畫設計圖,進行評選。

  教師提問:這些準備好的東西,怎么擺呢?

  引導幼兒進行設計,并講述自己的想法。

  以投票選舉的方式?jīng)Q定設計圖的選擇。

  引導幼兒評價設計圖時要關(guān)注各種物品畫得是否全面、飲料和蛋糕是否分類放、物品擺放是否合理┅┅

 。3)針對設計圖,進行布置。

  結(jié)合設計圖,各組分工布置。

  為面包房起名字,幼兒評選并講出名字為什么好?

  活動三《制作蛋糕》

  活動目標:

  1.能主動收集材料,并針對不同蛋糕選擇不同材料制作蛋糕。

  2.能針對材料選用不同連接工具合作進行手工制作活動。

  3.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蛋糕式樣的宣傳單。

  2.各種紙、筆、剪刀、膠棒、等美工材料。

  3.各種海綿、棉花、果殼等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1)面包房開業(yè)了,柜子里卻空空的。

  分組討論:我們要做什么樣的蛋糕?

  各組幼兒將收集的蛋糕圖樣,宣傳單,以及自己設計的'蛋糕圖樣進行交流,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制作。

  每組選出一位代表展示本組設計的蛋糕圖樣,互相提好的建議。

  (2)制作蛋糕。

  教師提問:用什么做蛋糕呢?

  幼兒討論并進行制作。鼓勵幼兒針對不同蛋糕選擇不同材料制作蛋糕。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墻面,支持幼兒向大家求助,發(fā)動大家力量共同解決。)

 。2)延伸活動

  親子活動:家長與幼兒一起制作面包。進一步創(chuàng)新蛋糕式樣。

  活動四《我們要做真正的蛋糕》

  活動目標:

  1.能利用真實材料進行制作蛋糕的活動,體驗動手制作的快樂。

  2.能在游戲過程中結(jié)合生活實際不斷豐富主題。

  活動準備:

  1.與食堂師傅溝通,做好參觀準備。

  2.用陶泥制作成可擠的仿真奶油。

  活動過程:

 。1)教師提問:真正的面包房里的奶油是什么樣的?做蛋糕時是怎樣做的?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奶油可以擠出的特點。

  討論:怎樣才能制出可以擠的“奶油”?

  (2)出示陶泥,與幼兒共同制作“奶油”。

  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陶泥變出好看的顏色;加顏料的方法應是由少向多。

  幼兒運用仿真“奶油”進行游戲。

  (3)延伸活動:參觀了食堂做蛋糕的過程。請食堂的肖伯伯來到面包房教大家用真正的面粉和雞蛋做蛋糕!

大班社會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制作彩米”這一活動內(nèi)容來源于我班生成活動《多彩世界》中一個親子制作項目。孩子們告訴我說:他們在“智慧樹”節(jié)目中學會了制作彩米的方法,隨之,他們陸續(xù)帶來了和爸爸媽媽共同制作的彩米。陳列在區(qū)角中的色彩繽紛的彩米吸引了全班孩子的注意力。最早學會彩米制作的孩子率先在教師里擔任起了小老師,教老師和伙伴們制作彩米。幾天后,孩子們提議:要教中班的弟弟妹妹制作。他們花了將近一周的時間做準備:設計制作圖、自制圖書;和老師一起布置彩米展示廳;商量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方法等等。

  今天進行的這一集體活動,只是系列生成活動中的一個片斷。我選擇這一活動,基于兩個原因:1它能體現(xiàn)孩子的主體性價值:活動內(nèi)容源自孩子的興趣,由孩子主動提出設想、主動參與準備、孩子在活動中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為實現(xiàn)自己預設的目標勇于實踐;2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終身受益的品質(zhì):關(guān)心弟弟妹妹的情感態(tài)度;為實現(xiàn)“教會”弟弟妹妹做彩米而采取相應策略的能力,如:示范、講解、向不同對象學習等。

  “大帶小”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方式,我班已扎扎實實開展了兩年的實踐探索。它最大的功效在于能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fā)展。首先,它能解決班級授課制及獨生子女家庭所帶來的幼兒交往局限性的問題;其次,能增強幼兒社會適應性,形成良好的社會態(tài)度、情感,促進幼兒社會化進程和社會化發(fā)展;再次,它順應了幼兒發(fā)展不平衡性的特點,使群體發(fā)展中的.低層次者及個體發(fā)展中的弱項,在更多、更豐富的活動環(huán)境中,尋求到適合自身發(fā)展的依托性、支持性環(huán)境,促進其發(fā)展;最后,它能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高課程的開發(fā)、實施和研究的能力。

  我們不可能僅通過本次活動全面體現(xiàn)“大帶小”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同時,由于參與本次活動的孩子們嘗試“大帶小”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還不是很多(借班活動),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我將與大家一起探討和交流。

  活動目標:

  樂意參加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共同享受合作的快樂。

  能運用以往積累的經(jīng)驗,以適當?shù)姆绞浇痰艿苊妹弥谱鞑拭祝ù蟀啵;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在哥哥姐姐的指導下學會制作彩米(中班)。

  遇到困難能主動設法解決。

  合作班級:大班、中班

  活動準備:布置彩米展示臺;自制制作圖、圖書;

  制作材料:彩紙、噴壺、塑料盒、筷子、抹布、垃圾桶;

  數(shù)碼相機、電視機、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1、帶領(lǐng)弟弟妹妹欣賞彩米成品。

 。ㄟ@一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起大班孩子的參與熱情。他們在帶著弟弟妹妹欣賞自己的彩米作品時,會主動向弟弟妹妹提問:彩米像什么?彩米是怎么做成的?還會讓弟弟妹妹摸一摸、聞一聞。中班孩子會很好奇,他們急于想了解彩米的制作方法。)

  2、介紹今天的活動內(nèi)容。

  “今天我們有一個重要的任務,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

 。ㄒ龑Ш⒆用鞔_活動目標:下面所進行的每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都是為“教”會弟弟妹妹服務。)

  3、哥哥姐姐用自制的制作圖和自制圖書為弟弟妹妹講解制作方法。

  “誰來做個小老師,用咱們設計的制作圖向弟弟妹妹介紹一下制作彩米的方法?”

  “除了制作圖,我們還為弟弟妹妹設計了小圖書,誰來教弟弟妹妹看書學本領(lǐng)?”

  (制作圖、圖書是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的:制作圖是由六個孩子共同設計完成,而圖書是每個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制作經(jīng)驗,以及如何“教”弟弟妹妹盡快學會本領(lǐng)作為目標自行設計的。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孩子的能力差異,給予其相當?shù)淖晕艺故、實現(xiàn)自我的空間。)

 。ㄟ@一活動環(huán)節(jié)最初是由孩子們提出的,他們覺得應該像老師一樣先為弟弟妹妹講解,然后再帶他們學本領(lǐng)。我們可以從體會到:大班孩子能主動地將自己從老師那里習的教學方式用于自己的“教學”。教師及時滿足了幼兒這一心理需求。)

  “你覺得在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的過程中會遇到什么困難?”

 。◤拇蟀嗪⒆幼陨韥碚f,他們存在能力差異:語言表達能力、動作示范、處理意外情況能力;弟弟妹妹的能力也存在差異:語言理解能力、動作模仿、合作能力。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響活動的順利進行。大班孩子這樣說:弟弟妹妹不想跟我學本領(lǐng)怎么辦?他們不會用電吹風;等等。)

  “沒關(guān)系,相信你們會有解決困難的好辦法的!”

 。ń處煕]有告訴孩子們解決困難的方法,而是希望他們在實踐中嘗試解決。教師的關(guān)注點是孩子解決困難的能力。)

  4、第一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教師留意孩子的指導方式,及時攝制下幼兒活動的典型性場面,用以點評、指導。

  “老師把咱們剛才教弟弟妹妹做彩米的事拍了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隨著鏡頭,一對對姐弟、姐妹、兄弟上前)“來,首先仍讓大家認識一下你們。請哥哥(姐姐)說說,你是怎么教弟弟(妹妹)學習本領(lǐng)的?”

  (不同的孩子所運用的指導方式是不同的,如:示范講解型——邊講解,邊示范,弟弟(妹妹)在一旁觀看;手把手教型——讓弟弟(妹妹)一步一步跟自己學;放手型——弟弟妹妹主動要求自己干,就讓他干,自己在一旁做語言提示。)

 。ù蟀嗪⒆尤绾胃鶕(jù)弟弟妹妹的要求及學習能力的差異來確定自己的指導方式是個關(guān)鍵。教師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不是為了評價哪一種指導方式是正確的,而是讓孩子相互學習,明確有不同的指導方式,自己考慮哪一種方式適用。)

 。ń處煹年P(guān)注點還應放在大班孩子如何對待弟弟妹妹的“過錯”:弟弟妹妹加了太多的水怎么辦?水灑了一桌怎么辦?弟弟妹妹手臟了怎么辦?孩子關(guān)心弟弟妹妹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是與具體事件、特定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的,教師通過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是如何對待弟弟妹妹的“過措”,讓孩子懂得真正的“大”對“小”的關(guān)心、寬容。那么在以后的經(jīng)歷中,孩子會遷移和運用。)

  你在教弟弟妹妹學本領(lǐng)的時候于到了哪些困難?你是怎么做的?

 。ㄟ@是對活動開始前一個問題的反饋。孩子們先前的疑問都順利解決了。但是他們又遇到了新問題:為什么弟弟妹妹的彩米顏色那么淡?為什么有些米沒有染上顏色?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還沒有學會本領(lǐng)?)

  “我們用了不同的方法教弟弟妹妹制作彩米,弟弟妹妹有沒有真正學會這個本領(lǐng)呢?”

  5、第二次“教”弟弟妹妹制作。

 。ń處熽P(guān)注孩子們是如何解決剛才所說的一些困難的:他們有的向同伴請教;有的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多放些彩紙,讓顏色變深;有的利用圖片和圖書再向弟弟妹妹講解一次制作步驟,以便弟弟妹妹學會。)

  共同關(guān)注孩子們的新發(fā)現(xiàn)。

 。ú簧俸⒆雍偷艿苊妹糜貌煌伾牟始堉谱鞒隽丝Х壬、橙色、綠色的彩米。大班孩子根據(jù)以往積累的經(jīng)驗進行大膽的設想嘗試,他們告訴弟弟妹妹用什么顏色的色紙會變出什么顏色,中班孩子的興趣又一次被調(diào)動起來。)

  6、共同欣賞制作成果。

  “為什么有些弟弟妹妹沒有學會?”

 。ńo“失敗者”一次反思的機會。若是弟弟妹妹不愿意和你一起活動,你可以先和弟弟妹妹做好朋友,和他一起散步、看電影、品嘗水果,讓弟弟妹妹信任你,喜歡你。若是弟弟妹妹本領(lǐng)沒有學好,你可以請教老師和同伴,看看你“教”的方法對不對。)

  討論新問題,“怎么會做出咖啡色的(綠色的)彩米?”(顏色的混合會發(fā)生變化)

 。ㄎ覀儾浑y看出,兩次的“教”的過程教師分別確立了不同的關(guān)注重點。第一次教師注重讓孩子相互學習不同的指導方式,第二次注重反思和新發(fā)現(xiàn)。)

  小結(jié):今天大家都特別快樂,為什么?

 。ǜ绺缃憬阋驗椤敖虝绷说艿苊妹眯卤绢I(lǐng)快樂;弟弟妹妹因為在哥哥姐姐幫助下學會本領(lǐng)高興。老師則因為大家的新發(fā)現(xiàn)而欣喜。)

  7、帶弟弟妹妹收拾場地。

 。ā按髱 辈粌H僅是一種集體教學活動方式,它的教育目標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與體現(xiàn)的。)

大班社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引:

  1、導幼兒認識中國人民解放軍,并能分辨海、陸、空三軍,知道他們的任務是保衛(wèi)祖國。

  2、激發(fā)幼兒熱愛解放軍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建國周年閱兵式上,海、陸、空三軍方陣經(jīng)過天安門城樓錄像片斷。

  2、海、陸、空三軍聯(lián)合軍事演習錄像帶。

  3、幼兒操作材料、教學掛圖“祖國衛(wèi)士——中國人民解放軍“。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引出如下主題:

  我們每天能高高興興地玩游戲,學本領(lǐng),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都是因為有許多解放軍在保護我們。

  中國人民解放軍號稱“三軍“這是指哪三軍?

  欣賞掛圖并討論三軍的區(qū)別在哪里?

  2、引導幼兒觀看掛圖并提問:你能區(qū)分海、陸、空三軍嗎?你是根據(jù)什么來區(qū)分的?(服裝、武器)海、陸、空三軍,他們用的武器主要是什么?海、陸、空三軍的'任務主要是什么/欣賞一般式上海、陸、空三軍方陣通過天安門城樓的錄像和軍事演習的錄像帶。

  小結(jié):海軍、陸軍、空軍是保護我們國家的領(lǐng)海、領(lǐng)土、領(lǐng)空和人民的。他們有不同的服裝、武器,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中國人民解放軍。

  3、啟發(fā)幼兒談談解放軍除了保衛(wèi)祖國,還為人民群眾做些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解放軍還經(jīng)常參加抗洪搶險、修筑公路、開山架橋等活動。

  引導幼兒說一說,應該向解放軍、阿姨學習什么,做個什么樣的孩子。

  4、欣賞歌舞表演“我是小海軍”。

大班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鐘的長短,發(fā)現(xiàn)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guān)系。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活動準備:

  幼兒體鍛視頻、筷子、珠子、線、彈珠、蠶豆,時鐘一面、統(tǒng)計表活動過程

  活動重點: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并體驗一分鐘的長短。

  活動難點:知道時間的價值與自身的努力有關(guān)系。

  活動過程:

  一、猜測交流:一分鐘有多長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yè),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鐘,那么你覺得一分鐘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師:60秒又有多長呢?一秒種很短暫,滴答一下就過去了,60秒就是滴答60下,那一分鐘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來邊做游戲邊感受一下吧!

  A游戲:

  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開始記時)師:誰來說說,在扮演木頭人的時候,你有什么感覺?

  師:那你們覺得一分鐘的時間怎樣?(一起回答:很長)

  B游戲:

  師:那現(xiàn)在,老師再給我們小朋友一分鐘,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玩起來。感覺一下,這一次的一分鐘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玩積木)師:剛才的一分鐘,你做了什么事情呢?

  師:那你們覺得這次的一分鐘怎樣?

  總結(jié):原來當我們扮演木頭人,一動不動時,會覺得時間很長,很長。我們玩的時候,又覺得時間很短,很短。

  二、播放視頻,了解一分鐘時間里可以做什么?

  1.你想知道一分鐘里面,世界上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嗎?給你們看一場小電影吧,就一分鐘哦(觀看PPT)

  2.提問:你剛聽到了一分鐘里世界上發(fā)生了哪些事情?

  三、幼兒操作;師:一分鐘世界上能發(fā)生這么多的事,真了不起,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我們小朋友也來試試一分鐘做了多少事情。。

  1.老師介紹操作內(nèi)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2.明確規(guī)定: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鐘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鐘里做了多少事情。

  3.幼兒分組操作。

  4.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jié)果。

  (1)請你數(shù)一數(shù)在一分鐘里夾了幾粒珠子、幾個彈珠?

 。2))請幼兒介紹一分鐘的.成果。

  師:同樣花了一分鐘,為什么最后的結(jié)果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呢?幼兒討論。

  師小結(jié):雖然時間相同,都是一分鐘,但每組做的事情不一樣,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jié)果也不同。

  師:我還發(fā)現(xiàn)剛才穿珠子那組的小朋友,他們相同的時間里,做著相同的事情,可他們的結(jié)果也不一樣?有的穿得多,有的穿得少,這是為什么?

  師小結(jié):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慢,所以結(jié)果也會不同。

  原來只要抓緊時間,加快速度,在一分鐘時間里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那我再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你們有沒有信心比剛才做的更多呢?好,準備幼兒操作第2次5.再次總結(jié)各組操作數(shù)據(jù),師:為什么有好多小朋友這次做的要比上次的多呢?幼兒自由說說。

  讓幼兒明白,做事情要專心,要抓緊時間,不拖拉,動作就快了四、總結(jié)對時間的感受,知道要珍惜時間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玩了一些游戲,玩得可開心了!你們覺得時間過得快嗎?

  師:一分鐘的時間不多,可是只要我們珍惜時間,抓緊時間,也能做很多種有意義的事情。在這次四川雅安大地震中,我們警察叔叔抓緊每一分鐘,后來救出了好多被壓的人,而醫(yī)生們也抓緊每一分鐘,救活了那些垂死的傷病員。一分鐘看起來很短,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卻能做好多有意義的事情呢還有幾個月我們就要升入小學做小學生了,都要自己安排時間,如果你拖拖拉拉事情會怎么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jié)果又會怎樣?

  5、結(jié)束讓幼兒用一分鐘的時間站成一隊。

  活動反思:

  為了調(diào)動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在知識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準備,用課件時鐘幫助幼兒體驗一分鐘,使幼兒很直觀地看到了一分鐘的運轉(zhuǎn),幫助幼兒認識一分鐘,這樣孩子對于一分鐘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給老師在教學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體驗同樣一分鐘為什么結(jié)果會不一樣,從而體驗出一分鐘的長短,幼兒能明白在同一時間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會影響結(jié)果,熟練程度不一樣所有結(jié)果也會不一樣。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樣的事情,動作慢了,就會花很長時間,動作抓緊了,同樣一分鐘就會做很多事情。學會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社會教案【經(jīng)典】08-04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08-05

[經(jīng)典]大班社會教案08-18

大班社會領(lǐng)域教案09-19

大班社會認知教案11-07

大班社會游戲教案08-25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07-23

(經(jīng)典)大班社會教案07-28

大班社會教案【精選】07-25

大班社會感恩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