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簡便計算》教案

《簡便計算》教案

時間:2024-04-29 08:47:08 海潔 教案 我要投稿

《簡便計算》教案(通用1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簡便計算》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簡便計算》教案(通用19篇)

  《簡便計算》教案 1

  設計說明

  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構建知識,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體現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數學問題生活化、情境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數學學習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本節(jié)課在組織教學材料時,圍繞教材情境圖,創(chuàng)設一個現實的生活情境,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的情境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體驗生活是數學的源泉,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2、讓學生主動構建新知。

  本節(jié)課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新知的時間和空間,先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感知新知和舊知的內在聯系,教師再穿針引線,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完成新知的主動構建。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加強合作學習。

  學生要從小學會與人交往,與人溝通,與人協作。本節(jié)課我在設計教學時,把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地參與認知活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保證了每一個學生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為了加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大課間”活動,你們喜歡這個活動嗎?(喜歡)老師了解到,為了豐富“大課間”的活動內容,學校最近又新買了一些體育用品,大家想知道都有什么嗎?(想)

  師:請看大屏幕,學校都買了哪些體育用品?(課件出示情境圖)

  1、仔細觀察,說一說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

  生1:學校買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

  生2:學校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生3:我還看見一筒羽毛球上寫著“一打裝”。

  師:“一打”是多少個?(12個)

  (課件演示一打是12個的圖片)

  2、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課件出示問題: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錢?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將學生置身于“大課間”活動的現實情境中,把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解決問題,探究學習

  1、教學教材29頁例8。

 。1)解決“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這個問題都需要題中的哪些條件?(讓學生找出解決此問題所需的條件)

 。2)指名列出算式,并說明解題思路。

  (3)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出結果。

  預設

  生1:運用乘法結合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剑3×4)×25

 。3×(4×25)

 。3×100

 。300(個)

  生2: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12×25

  =(10+2)×25

 。10×25+2×25

  =250+50

 。300(個)

  《簡便計算》教案 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運算定律的含義及其適用,準確、熟練進行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簡便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

  3、感受簡便計算帶來的喜悅心情。

  教學重點:

  準確、熟練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選擇合理靈活的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歸納整理加法和乘法運算定律、減法和除法的性質。

  加法交換律:a+b = b+a

  加法結合律:a+b + c = a+(b + c )

  乘法交換律:ab = ba

  乘法結合律:ab c = a(bc )

  乘法分配律:a (b + c )= ab+a c

  減法性質:a - b - c = a -(b + c )

  除法性質:a b c = a (b c )

  二、應用知識,教學記憶方法。

  1、加法、乘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75+29 + 25+171 連續(xù)加,結對子

  25 13 4 2 連續(xù)乘,找朋友

  2、減法性質的應用。

  221-35 - 65

  221-35 - 21

  221-(21+24)

  連續(xù)減,減去和 減去和,可連減

  3、除法性質的應用。

  4700 25 4

  4700 25 47

  4700 (475)

  連續(xù)除,除以積 除以積,可連除

  4、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8(125 + 7)

  8896 + 88 4

  88102 - 88 2

  乘和差,分別乘 積加減,莫慌張 公因數,提出來

  5、特殊數的拆分。

  75102

  7598

  1253225

  特殊數,巧拆分

  6、總結簡便計算的記憶方法(三字經)。

  做簡算,是享受。細觀察,找特點。連續(xù)加,結對子。連續(xù)乘,找朋友。連續(xù)減,減去和。連續(xù)除,除以積。

  減去和,可連減。除以積,可連除。乘和差,分別乘。積加減,莫慌張。公因數,提出來。特殊數,巧拆分。合法理,任我行

  三、鞏固復習。

  1、請你做法官:

  3516 = 35 2 8

  326-72 +28 = 326-(72 +28)

  88 99 +88 = 88 100

  73 37-73 37 = 0

  73 +37-73 +37 = 0

  83 99 = 83 (99 +1)

  2、解決問題:

  學校準備為田徑運動會購買一些獎品。

  玩具三輪車25輛,每輛24元,摩托車25輛,每輛26元,小汽車25輛,每輛80元。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下面是運動會跳繩比賽的'場地,每塊小方形的長都是15米,寬都是8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什么?

  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我學得開心嗎?

  《簡便計算》教案 3

  教學目標:

  1.掌握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簡便算法,并能正確合理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簡便算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1.口算。

  35×2 43×8 92×4 125×8 42×5

  82×6 73×8 62×7 25×8 50×2

 。1) 學生口算。

  (2) 觀察計算過程,說說哪幾個算式的結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并分析兩因數數字的特點。

  2.在( )里填上適當的'數,使計算結果是整十、整百、整千……

  25×( )=( ) 125×( )=( ) 45×( )=( )

  35×( )=( ) 55×( )=( ) 75×( )=( )

 。1) 學生自由說。

 。2) 討論哪種填法算起來最簡便,最合理?

  3.看橫式,直接說出得數。

  35×2×7 25×4×7 125×8×3

  從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入新課。

  二、教學新知。

  1.出示例9 求125與56相乘的積。

  2.小組討論:可以怎樣算?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3.反饋。

  4.試一試。

  25×24 45×18

 。1)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把不同方法板演出來。

  (2) 引導學生討論。

 。3) 方法。

  一想,二分,三算。

  三、鞏固練習。

  1.把乘兩位數改成連續(xù)乘兩個一位數。

  15×12 25×32 125×48

  15×2×( ) 25×4×( ) 125×8×( )

  引導學生說說每組的兩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2.用簡便方法計算。

  45×16 25×16 125×16 35×12

  25×28 25×18 125×48 125×72

  3.課本中練習。

  四、課堂。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p15

  《簡便計算》教案 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熟練學生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

  2.能熟練運用簡便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

  二、新授

  請你們根據圖中的條件與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看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巡視指導。

  匯報:

 。1)31×2+30×2+26

  =(31+30)×2+26

  =61×2+26

  =122+26

  =148(天)

 。2)7×21+1

  =147+1

  =148(天)

  在按月計算的過程中,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計算的思路不難理解,但計數一共有多少周比較容易出錯?梢宰屚阑ハ嘀钢職v邊點、邊數,也可以請能正確計數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數的。

  根據主題圖的數據你們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根據條件問題提問。

  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板書。

  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獨立解答。

  解答后小組互相交流。說說自己完成的是哪個問題,怎樣解決的?有沒有用到運算定律,怎樣運用的.?

  三、小結

  學生談收獲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談談在今天的學習后,你對運算定律的應用又有了什么樣的認識和感受。

  四、鞏固練習

  P46—47/1、3、7、8

  五、作業(yè):準備實踐活動《營養(yǎng)午餐》

  板書設計:

  乘、加運算中的簡便計算

 。1)31×2+30×2+26 (2)7×21+1

  =61×2+26 =147+1

  =122+26 =148

  =148(天)

  《簡便計算》教案 5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學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使學生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中能夠應用一些簡便算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計算,檢查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2.用簡便方法計算。

  指名說一說應用了什么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新授。

  1.導語。

  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有時也可以應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ò鍟n題:簡便計算與鞏固練習)

  2.教學例3。

  出示例3:計算

 。1)問:這道題應該先算什么?

 。2)指名學生說出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3)問:下一步應該怎樣算?有沒有簡便算法?

  啟發(fā)學生說出:根據加法結合律,可以先把后兩個數加起來。

  問:為什么這樣算簡便?

  學生把題目做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題目。

  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簡便運算。

  2.練習十七的第7題。

  讓學生比一比,誰算得快,誰的計算方法靈活。

  3.練習十七第8題。

  第2題讓學生列出綜合算式,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四、全課小結。

  1.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什么?

  2.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如果能簡便運算的應該怎么辦?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七第6、9、10題。

  《簡便計算》教案 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學生會用簡便方法計算乘、除數是5、25、125的乘、除法式題,提高計算的速度。

  2.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并能迅速、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ㄒ唬⿵土暅蕚

  1.請學生敘述用5、25、125乘、除的算式怎樣進行簡便計算?

 。1)陳述過程準備(自言自語式)。

  (2)小組互說(四人小組)。

 。3)指名代表性地敘述。

 。4)教師復述。

  2.填空練習

 。1)請全班同學做第58頁中練習十四的第1題。

 。2)設問:你認為教材中首先編排這6道題的`目的是什么?

 。3)對。槲覀兘裉斓木毩曌鳒蕚洌

 。ǘ┗揪毩

  1.做練習十四第2題。

 。1)指名口答:說一說簡便計算的第一步,應當明確乘數、除數是5,25就想到用乘以10再除以2或用乘以100再除以4來計算。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差生。

 。3)集體校對,檢查中下學生的正確率。

  2.練習十四第3題。

 。1)四人小組互相說說解各題的簡便方法。

 。2)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輔導中下學生。

  (3)集體校對作業(yè),指出注意點。

  3.練習十四第4題。(投影)

  把下面各題計算中的錯誤改正過來。

 。1)指名說出各題的錯誤之處。

  (2)教師指出產生這些錯誤的原因。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4)集體校對。

  (5)教師。

 。ㄈ┚C合練習

  1.學生獨立做,練習十四中的第6題和第7題。

  2.用投影來校對。

  3.師生共同。

  4.教師設問:這樣的應用題的簡便計算請每位同學能引起關注。

  5.鼓勵少數智力較好的學生能編一道應用題。

 。ㄋ模╅_放練習

  1.投影出示第5題。

  2.布置課內作業(yè)。(要求用多種方法解答)

  3.四人小組討論。

  4.集體,選取好的方法。

 。ㄎ澹┧伎碱}教學

  提示:把8888寫成88×101的形式

 。┳鳂I(yè):《作業(yè)本》第48頁(四十八)

  2.應用題

  一般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簡便計算》教案 7

  教學目標:

  學生掌握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并能靈活、合理在進行計算。

  教材分析:

  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減法的性質,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教材首先通過準備題,復習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使整數加減法計算簡便。接著,教學應用加法的地自定筍減法的.運算性質,使分數加減計算方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1.用簡便方法計算P141準備題

  2.說明: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減法的性質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應用運算定律和性質可以使計算簡便。

  二、嘗試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學例9

  A、出示例9,看一看這三個分數有什么特點?

  B、你想怎么計算?你認為這樣做簡便嗎?為什么?

  C、反饋。

  D、看書P142

  2.嘗試練習:P142試一試

  3.說一說運算定律或性質在加減四則運算中有什么作用?

  三、鞏固深化拓展延伸

  1.用簡便方法計算P142、1

  2.怎樣簡便就怎樣計算P142、2

  3.應用題

  4.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簡便計算,你會哪些簡便方法?

  《簡便計算》教案 8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簡便方法計算一些加、減法,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練習十四第7題。’

  2、揭示課題。

  我們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和計算的一些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加、減法的計算簡便,這是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主要進行加、減法簡便計算的綜合練習。(板書課題)

  二、計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8題。

 。1)提問:豎著比,每組題里的數有什么特點?題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橫著比,接近整百的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練習前兩組。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組,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3)集體訂正。結合提問:

  做第一組兩題時是怎樣想的?

  第二組減法里最后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為什么減27

 。4)提問:這兩組題里減去的或加上的都是接近整百的數,在用簡便方法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

  指出:在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點的數時,可以

  先把它看做幾百與幾的和,加上或減去幾百,再加上或減去幾;在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點的.數時,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數計算,然后多加的要減去,多減的要加上。

  2、練習十四第9題。

 。1)學生分兩組練習。指名兩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練習本上做一組題。

 。2)集體訂正。

  提問:每組里兩道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數是不是相同?你能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嗎?

 。3)在加、減混合運算里,先加后減,調換位置先減后加,或者先減后加調換位置先加后減,得數怎樣?

  指出:在加、減混合運算里,把數和符號同時調換位置,計算結果不變。

  3、練習十四第10題。

  讓學生直接看題口答得數,結合提問是怎樣想的。

  三、應用題練習

  1、練習十四第1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作業(yè)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第(2)題分哪幾步做?含有未知數z的等式是根據什么列的?

  2、思考題。

 。1)讀題。

 。2)提問:哪個店剩下的水果多?為什么?(學生說明理由時,老師結合畫出線段圖。并說明被減數不變,減數增加,差就減少)多多少千克?你是怎樣想到的?

  指出:被減數不變,減數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10題。

  《簡便計算》教案 9

  一、設計意圖

  每節(jié)畢業(yè)總復習課的設計,我們是否可以先去追尋如下幾個問題:這節(jié)課復習的核心內容是什么,用什么思想與學習方式統整這些內容?學生對該模塊有何困惑,在應用中會出現哪些典型錯誤,如何利用學生的錯例來完善認知與培養(yǎng)反思能力?這是我在備課時反復慎思的。

  我們知道合理的簡便計算不僅能提高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而且能使學生把學到的定律和性質等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也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途徑。那么總復習階段,如何對“簡便計算”模塊再做一次知識統整與求鏈呢?我們不可否認簡便計算的核心思想是“湊整”,從而達到“簡算”,而“湊整”的策略有許多,主要是根據數的特點進行“分拆”與“分解”,而“分拆”與“分解”的依據是什么呢?是定律,是性質等等。我企圖通過讓學生對簡便計算試題的分類活動,讓學生逐步體悟到這種思想方法,從而使學生能站在更高的視野看待“簡便計算”,同時通過分類活動,疏通運算定律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達到修復知識、查漏補缺之效。

  要提高畢業(yè)復習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可能離不開對學生的`“讀懂”,讀懂的內容包括知識層面與思維方式以及情感上。于是我設計了幾道前測題,調研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并收集了學生中出現比較多的典型錯例,通過讓學生圈一圈錯誤、思一思錯因、講一講對策等多種反思形式,讓學生自己走入內心看待問題的根源,分析和研究錯誤的心理成因,尋找到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根據典型錯例,設計了相應的“跟進式練習”,力圖做到“贏在失敗”上。

  最后再引領學生通過乘法豎式算理以及幾何領域(如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和圓環(huán)面積的計算等)運用運算律化簡公式的賞析,從另一個視野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分類活動”,整理與疏通運算定律、性質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弄清“簡便計算”的來龍去脈,體悟到“湊整”思想。

  2.通過“錯例診斷、跟進練習”,在真實場景中查漏補缺、自我反省,提高簡便計算能力。

  3.通過“另眼鑒賞”,從另一個視野體驗運算定律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流程

 。ㄒ唬┘せ钪R、整理疏通

  1.收集課前學生出的可以簡便計算的試題。并校對反饋。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 ×24 5×46+54÷1/5 3/8+5.36+4.64

  2.對試題按一定標準分類。(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索分類。)

  3.全班反饋。

  預計學生會出現如下幾種請款:

 。1)按照各種運算定律各一類。(五類,在黑板上貼出來)

  (2)按照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分成三類。

  (二)查漏補缺、跟進練習

  1.猜測前測題中哪些題錯誤的人數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題出錯的統計數據,說一說感受。

  3.錯例診斷:通過讓學生圈一圈、想一想、評一評等診斷與反思手段,達到對知識的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運算定律與性質。

  4.滲透簡便計算的策略多樣化與優(yōu)化。

  5.跟進練習

 。1)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2-5/7+2/7 (0.7+0.7+0.7+0.7) ×25 5.8÷0.125+11.6 (11+14)×7.6×0.4

 。2)選一選

  1/3×8÷1/3×8的正確答案選( )

  (3/7+7/11) ×7×11的簡便計算方法是( )

  (三)回顧整理,提煉思想。

  對復習方法以及簡便計算的思想作梳理與提煉

 。ㄋ模┝硌坭b賞,拓展提升

  《簡便計算》教案 10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牢記所有公式。

  2.通過復習,發(fā)現學生以前知識中的問題,及時改正。

  3.通過復習,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形成知識網絡。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復習發(fā)現學生以前知識中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加深記憶。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土暅蕚

  簡算是小學數學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識,簡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學的1~6年級的教學。準確熟練地掌握簡算,可以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簡算。

 。ò鍟汉喫銖土暎

  在復習之前,我們先來看復習要求。

  (投影顯示)

  1.通過復習,牢記所有公式。

  2.通過復習,發(fā)現自己以前知識中的問題,及時改正。

  3.通過復習,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

  (二)復習過程

  師:簡算是運用一定的手段,改變原有算式的運算順序或數的形式,使計算變得簡單。小學階段我們主要掌握應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算。下面我們先來復習運算定律和性質。

  1.復習公式。

  師:想一想你都學習過哪些運算定律和性質?

  師:小學階段我們主要學習了5個運算定律和2個性質。要想正確地進行簡算,熟練地掌握7個公式是基礎。(板書:公式是基礎)

  2.分析公式。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公式。

 、偌臃ń粨Q律和結合律應用在加法運算中,一般是同時使用。誰能舉個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例子?(學生舉例)

 、诔朔ń粨Q律和結合律應用在乘法運算中,也是一同使用,誰能舉個例子?

  師:上述4個定律有相似之處,一起來記比較簡單。

 、鄢朔ǚ峙渎墒亲钪匾囊粋定律,它用在加乘的兩級運算中,既可以正向應用也可以反向應用。(學生舉例)

 、軠p法性質也是既可以正向應用,也可以反向應用,主要應用在減法運算或加法混合運算中。(學生舉例)

 、萆滩蛔冃再|應用在除法運算中。(學生舉例)

  師:這些定律和性質,大都可以推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推廣到多個數相加。

  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推廣到多個數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廣到幾個數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個數。

  下面給同學們一點時間,不熟的公式再記一下。

  3.解題思路。

  師:公式記熟了,遇到簡算題,選擇合適的方法是關鍵。(板書:方法是關鍵)

  一般來說,連加算式中,應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連乘算式中;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津;在除法算式中,應用商不變性質;連減或加減混合算式中,應用減法的性質。

  剛才我們一起復習了簡算的一些知識,看看你還有什么問題?

 。ㄈ╈柟叹毩

  1.判斷下面簡算各題是否正確。

  =10+10

  =20

 。2)994.4

  =(100+1)4.4

  =1004.4+14.4

  =440+4.4

  =444.4

 。3)25(0.49)

  =250.4+259

  =10+225

  =235

  =45

  (5)452.5

 。剑454)(2.54)

  =18010

  =1800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132.5

 。3)(444)25

  3.編題練習。

  學生應用定律和性質編6道題。

 。1)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運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3)乘法分配律正向應用。

  (4)乘法分配律反向應用。

  (5)應用減法性質。

 。6)應用商不變性質。

  4.思考題。

  (1)999999+1999

 。ㄋ模┳鳂I(yè)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針對學生在簡算中經常出現錯誤而設計的。簡算是小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知識。但由于知識比較分散,又有整數小數分數的過渡,知識逐漸加深,學生掌握起來有些混亂,沒有形成較好的知識網絡。針對上述一些問題,我在課堂設計中是這樣安排的:

  1.先談簡算的重要性。

  2.復習所有的運算定律和性質(共7個)。重點區(qū)分這些公式的形式及使用方法、使用條件。

  3.讓學生牢記所有公式。

  4.根據學生做題中出現的重點錯誤出示判斷題。糾正學生的錯誤。

  最后的編題是對學生已學知識的考查,既提高了能力,又是對知識的檢查。如果學生對簡算知識掌握得很好,他編起題來得心應用,且題目有一定的水平。通過這道題的練習,老師能夠較準確地把握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夠做及時的有針對性的指導。

  本節(jié)課最主要的是讓學生牢記公式。教師通過練習,發(fā)現學生簡算中存在的問題,幫其改正,同時讓程度較好的同學通過做思考題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板書設計

  《簡便計算》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懂得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能熟練進行有關分數混合運算的計算。

  2、知道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夠運用所學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在觀察、遷移、嘗試學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會計算分數混合運算,能利用乘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特點,靈活地運用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運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整數混全運算順序是怎么樣的?

  預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2、追問:遇到有括號的題該怎么來計算?

  預設:有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3、出示計算題并提出要求:觀察下面各題,先說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21×3+256×8-5×421×(36-14)

  二、探索新知

  1、向學生說明: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按照此規(guī)則,學生仔細確定運算順序后計算下面各題。

  13×35+11-57×2125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訂正。

  2、分數混合運算

  出示例題6:一個畫框,長米,寬米,做這個畫框要多長的木條?

  3、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已知長方形畫框的長是45m,寬是12m,求做這個畫框所需要的木條的長度,就是求這個長方形畫框的周長。

  4、學生獨立列式。

  或啟發(fā)自學,交流收獲。

  教師啟發(fā):兩個算式都是分數混合運算,那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

 。1)請學生自學教材第9頁的內容。

 。2)指名交流匯報。引導學生發(fā)現: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5、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過程,交流匯報。交流時,指名說說整數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ㄔ谝粋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在一個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括號里的運算,再算括號外的運算。)

  6、分數乘法的簡便計算。

  (1)出示算式。

  學生計算后,會發(fā)現每一行的兩道算式結果相等,這時教師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間填上等號,并啟發(fā)學生思考:每行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這是數字的巧合呢?還是有一定的運算規(guī)律?

 。2)指導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

  觀察上面每組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第一組是兩個因數交換了位置,運用了乘法交換律;第二組是三個數相乘,左邊是先算前兩個,右邊是先算后兩個,運用了乘法結合律;第三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左邊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右邊是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然后再相加。

 。3)總結規(guī)律。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在分數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整數乘法中的運算定律在分數乘法中同樣適用。

  7、應用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1)出示例題7

  (2)讓學生思考怎樣計算比較簡便,然后獨立完成,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在小組里討論交流。

  交流時,讓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分別說一說運用了哪種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9頁“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先觀察算式分別有什么特點,思考應該如何計算才會比較簡便。學生獨立計算,并請個別學生上臺板演,完成后集體講評。

  2、教材第9頁“做一做”第2題。

  四、課堂總結:

  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有什么特點,想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簡便計算》教案 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單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其計算發(fā)法,會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P57的場景圖

  師:看圖后,你知道了什么

  (四,五,六年級參加跳繩比賽的.人數分別是:29人,46人,54人)

  知道這些條件,你可以自己出些數學應用題嗎?

 。▽W生舉手回答,只要對就行)

  二、新授

  1、教學P57的例題

  師說:那么三個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參加跳繩比賽呢請你解答在你自己的本子上。

 。ń處熝惨暫,讓不同算法的學生都上黑板板演:29+54+46;54+29+46;46+54+29……)

  請你們比較黑板上的算法,你比較喜歡哪一種

  學生算法可能有:

  29+46+54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46+54+29

  =129(人)=29+100 =100+29

  =129(人)=129(人)

 。ㄒ龑W生發(fā)現:這三個數相加時,54+46的和是一個整百數,先算54+46比較方便,所以29+54+46按加法結合律為29+(54+46)計算起來也就比較方便;46+29+54也按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為29+(54+46)進行計算,學生初步體會加法運算律可使運算簡便。)

  2、教學P59的試一試

  出示69+75+25和78+(47+22)師說:你能運用所學的運算律,使這兩題的計算簡便嗎請做在本子上。

 。ㄋ悸罚赫页鰞蓚相加是整百數的加數后,再通過運算律,使這兩個加數可最先進行計算。較對時,學生要一步一步說明自己的思路)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的1

  學生在書上直接寫出答案,比比誰寫得又快又對,交流時學生要說說自己的想法,即先算什么,體會到把能湊成整十或整百的數先加起來,再與另一個數相加,比較簡單。(第一題既可以先算18+32,頁可以先算38+32)

  2、"想想做做"的2

  學生獨立思考后,做在本子上,同桌交流,全班較對時,再次強調要把可湊成整十或整百的數先加起來。

  3、"想想做做"的3第一行

 。1)討論175+201怎樣算簡便。(把201分成200和1,先做175+200得375,再做375+1)

 。2)學生說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175+201

  =(175+200)+1

  =375+1

  =376

 。3)師:這里運用了什么運算律生:這里運用了加法結合律,本來是200和1加在一起的先把175和200先相加,改變了運算順序。

 。4)學生獨立做354+102,105+216,兩人上黑板,集體訂正。

 。5)師:為了反映出思考過程,在做這類題目時還要像剛才做題一樣寫出運算過程,等到以后遇到這類題目時,只要不要求寫出計算過程,可以用這種方法口算,直接寫出得數。

  4、"想想做做"的4

 。1)默讀題目

 。2)師:看誰能很快得填出合計數。

  (3)指名說出三戶各自用電得合計數,共同校正。

 。4)師:你是怎樣計算得

 。5)師: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你們運用了簡便算法,這很好。學習的目的就在于應用,所以今后遇到加法計算,能用簡便算法計算的就用簡便算法計算。這種情況,計算過程只要在心里,不要寫出來,直接寫出得數。

  5、"想想做做"的6

  出示P60第6題的表格

  各自填表。

  從左往右觀察第一個加數,第二個加數與和,看他們變還是沒變,怎樣變的,你發(fā)現了什么?

  從左往右觀察被減數,減數和差的變化情況,你發(fā)現了什么?

  四、課堂作業(yè)

  "想想做做"第2題第2行,第3題第2行,第5題。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所有的加法計算都能用簡便方法計算嗎什么樣的題目適合簡便計算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要知道什么樣的題目可以進行簡便計算,要弄懂簡便計算的根據,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今后做題時,只要題目要求用簡便方法計算時,就要寫出簡便計算過程,如果不要求簡便計算,先要看看題目是否合適用簡便方法計算,如果合適,就自覺地進行簡便計算,但不必寫計算過程,只要直接寫出得數。

  《簡便計算》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理解、掌握因數末尾有0的簡便算法,學會正確的進行簡算。

  2、通過例6的`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正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ㄒ唬⿵土曚亯|

  1、口算

  50×7060×900700×30024×40

  72×300450×200

  2、列豎式,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80×402600×50

  先討論怎樣擺豎式計算才算是簡便計算,然后計算。完成后,反饋講評,劃出積末尾添上的0,問添0的個數有什么規(guī)律?

  (二)教學新知

  1、教學例6

 。1)出示例6,引導學生觀察:例6與準備題(2)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引出課題: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2)學生嘗試完成。

 。3)反饋講評。

  2、試一試:

  24003500(1)獨立完成。

  ×3000×800(2)反饋講評

  3、模仿練習!熬氁痪殹钡1題

 。1)獨立完成

 。2)反饋講評

  4、小結:到現在為止,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在簡算時要注意什么?

 。ㄈ╈柟叹毩

  1、比較練習

  392×1402600×37060300×280

  392+1402600+37060300—280

 。1)觀察審題。這6道題目可以分成幾類?每類題目的計算法則有什么不同?

 。2)學生獨立完成。抽三位學生各板演一組題目,如發(fā)現學生兩種法則用錯,及時糾正,并挑選幾個典型錯誤板演到黑板上。

 。3)反饋講評。數位對齊;0不要忘

  2、鞏固與發(fā)展

  210×1501080×400420×7001300×504

  405×6003800×420560×4000600×390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糾錯。

 。2)反饋講評,重點講解1300×504的對位與600×390交換因數位置后擺豎式計算。

 。3)小結。在簡算中根據實際靈活運用法則。

  3、應用題:“練一練”第3題。

  (1)審題,說一說解題思路。

 。2)例外、列式解答

 。ㄋ模┛偨Y

  今天學的知識與以前學的哪一類知識是同一類的,要與哪類知識相區(qū)別?還要注意什么?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6頁[6]

  《簡便計算》教案 1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應用,比較熟練地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學過的一些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能比較熟練地應用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提高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和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我們已經學會了一些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并能應用這些定律、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就根據這些定律和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練習。(板書課題)

  二、計算練習

  1、練習十八第8題。

  小黑板出示。

  指名學生口算。結合提問102x8是怎樣算的。

  2、練習十八第9題。

  小黑板出示。

  讓學生在課本上填寫,然后口答練習情況,老師在小黑板板

  書。結合提問各是根據什么運算定律(規(guī)律)填的。注意強調乘法分配律里的運算符號。

  說明:利用這些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3、練習十八第10題。

  (1)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要求一組一地做,能用簡便方法的用簡便方法算。

  集體訂正。

  (2)比較第一組題。

  提問:第一組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第1題用簡便方法是怎樣算的?第2題用簡便方法是怎樣算的?為什么算法不一樣?

  追問:像這里的兩道題,當括號里是乘號時,用簡便算法要應用什么運算定律?當括號里是加號時,用簡便算法要應用什么運算定律?

  強調:用簡便算法計算時,一定要看清每一步的.運算符號,確定用哪個運算定律來算。

 。3)比較第二組題。

  提問:第二組第1題表示什么意思?第2題與第l題有什么不同?用簡便算法時是怎樣想的?

  指出:45x 59+45表示59個45加1個45,可以反過來用乘法分配律來算(59+1)個45是多少,也就是60個45是多少,這樣算比較簡便。

  提問:把第2題與第1題比一比,45x 59比60個45少幾個

  457可以把59看做60減幾的差?你能用簡便方法來計算嗎?

  (4)口算。

  25x 9=4x 99

  4、練習十八第11題。

  小黑板出示。

  提問:這兩題的計算對不對?為什么不對?

  讓學生在課本上改正。

  指出:用簡便方法計算時,一定要按照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一步一步地進行計算。

  5、練習十八第12題。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6、練習十八第13題。

  (1)小黑板出示。

  提問:第一組題左邊是怎樣的算式?右邊是怎樣的算式?第二組題呢?

  請大家計算每組里兩個算式,比較它們的得數,在o里填上適當的符號。

  學生口答練習情況,老師板書。

 。2)提問:兩組題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從這兩組題里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追問:這里的規(guī)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類似的地方?

  指出:兩個數的差同一個數相乘,等于把這兩個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次積相減。

  (3)你能用簡便方法口算下面各題嗎?

  25x(40—4)=5x(30—4)=

  口算時要求說出是怎樣算的

  三、應用題練習

  1、練習十八第15題。

  讀題理解題意。

  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指名學生口答列式,老師板書。

  提問: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指名口答,老師板書。

  提問:這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

  指出:兩個算式之間應用了乘法分配律。

  2、思考題。

  讀題。把橫式列成豎式讓學生觀察。

  提問:積的個位是幾?乘數個位可以是哪兩個數相乘,就能得個位上的27

  請大家課后試一試,i i里各之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十八第14題。

  家庭作業(yè):思考題。

  《簡便計算》教案 1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連減式題的簡便算法。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計算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3、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連減式題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根據具體的數據特點,選擇靈活、合理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激情導課

  出示一組式題,學生進行口算比賽。

  師:在加法和乘法運算都有一些定律可以使計算更簡便,其實,減法式題也有一些運算規(guī)律使計算簡便。大家想不想快速地的計算出題的結果?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減法的簡便計算,只要理解、掌握了減法的不同算法,并能靈活運用,相信大家一定能又對又快的算出這些式題。

  民主導學

  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觀察并思考:

 。1)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2)怎樣計算:還剩多少也沒看?

 。3)試著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小組討論、交流:

 。1)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2)你們小組一共有幾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3)比較,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展示交流

  1、小組匯報、板演計算過程,并說明解題思路。

  觀察不同的算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師板書:234-66-34 = 234-(66+34)= 234-34-66

  這個小組的同學用了3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都很有道理。那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呢?為什么?

  是不是像這樣的減法算式都能用這3種不同的方法計算呢?

  小組舉例驗證。

  2、小結簡便計算方法。

  生:(出示幻燈片,生填空)

  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

 。1)、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

 。3)、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減數。

  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連減的簡便計算

  3、用字母表示a-b-c=a-(b+c) =a- c – b

  4、射擊游戲:看看哪種方法更簡便?

  師:你真棒。那到底用哪種方法計算簡便呢?

  同學們:進行連減簡便計算時,一定要根據算式中數字的特點靈活的'選擇合適的算法。

  5、說一說怎樣計算簡便?

  檢測導結

  1、 目標檢測:學生獨立、限時完成練習七的2.4題

  2、 結果反饋:同桌互判,自己改錯,教師統計反饋結果。

  3、 總結反思:暢談收獲。

  提取公因式:這個方法實際上是運用了乘法分配律,將相同因數提取出來,考試中往往剩下的項相加減,會出現一個整數。注意相同因數的提取。例如:0.92×1.41+0.92×8.59=0.92×(1.41+8.59)。借來借去法:看到名字,就知道這個方法的含義。用此方法時,需要注意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還要注意還哦,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荚囍,看到有類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個非常好計算的整數的時候,往往使用借來借去法。例如:9999+999+99+9=9999+1+999+1+99+1+9+1—4

  拆分法:顧名思義,拆分法就是為了方便計算把一個數拆成幾個數。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還要注意不要改變數的大小哦。例如:3.2×12.5×25=8×0.4×12.5×25=8×12.5×0.4×25加法結合律:注意對加法結合律(a+b)+c=a+(b+c)的運用,通過改變加數的位置來獲得更簡便的運算。例如:5.76+13.67+4.24+6.33=(5.76+4.24)+(13.67+6.33)

  《簡便計算》教案 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應用,比較熟練地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學過的一些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能比較熟練地應用運算定律或規(guī)律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提高學生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和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及其應用,比較熟練地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揭示課題

  二、計算練習

  三、應用題練習

  四、布置作業(yè)

  我們已經學會了一些運算定律和規(guī)律,并能應用這些定律、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今天這節(jié)課,就根據這些定律和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練習。

  1.練習十八第8題。

  指名學生口算,結合提問102×8是怎樣想的。

  2.練習十八第9題。

  學生在書上填寫,然后口答練習情況。結合

  提問各是根據什么運算定律填的。

  3.練習十八第10題。

 。1)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集體訂正。

 。3)比較第一組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4)口算:25×9=4×99=5×98=

  4.練習十八第11題。

  出示書上的兩道題,讓學生判斷對不對?為什么不對?怎樣改正?

  5.練習十八第12題。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結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6.練習十八第13題。

 。1)投影出示。

 。2)學生先進行計算。

 。3)組織交流。

 。4)你能用簡便方法口算下面各題嗎?

  25×(40-4)5×(30-4)

  1.練習十八第15題

  讀題理解題意,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2.思考題。

  讀題。把橫式列成豎式讓學生觀察。

  學生試填,組織交流。

  練習十八第14題。

  課后感受

  當把乘法的幾個運算定律混合在一起時,有一部分的同學容易把結合律和分配律混淆。

  《簡便計算》教案 1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探索過程,掌握其計算方法,會正確地進行簡便計算。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從課題出發(fā):“加法運算律”是哪些運算律?說出相應的字母表達式及其意思

  板書:a+b=b+a (a+b)+c=a+(b+c)

  2、搶答小比賽:比比誰最快說出三角形角上三個數的和。

  并說說先算什么,體會“湊”的思想。(板書:湊)

  3、舉例:46

  師:你能說出哪些數和46湊成整十,整百……?

  師:看來連加中也藏著不少學問,可不是那么簡單,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如何使運用加法運算律使計算更加簡便。

  [復習分為兩部分,一是運算律,二是滲透簡便運算中“湊”的思想。搶答比賽可以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從而帶動新知學習,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一開始能有一個比較活躍的氛圍。]

  二、學習例題

  1、出示例題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將題意說一遍?

  師:你會列式解答嗎?寫在練習本上。

  交流各自算法并相應板書:

  29+46+54 29+46+54

  =75+54 =29+(46+54)

  =129(人) =29+100

  =129(人)

  師:比較這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再次強調“湊”)

  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優(yōu)化算法,體驗簡便運算的優(yōu)點

  2、試一試

  出示題目:69+75+25 78+(47+22)

  師:先觀察,怎樣才能簡便運算?

  師:你想將誰和誰湊在一起?怎樣才能湊在一起?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誰能具體地說一說?誰再來說一說?

  著重講第二題的運算律的應用:先運用加法交換律,將78和22靠近,再運用加法結合律,使78和22先算。

  師:請在練習本上寫出過程。

  展示交流

  [試一試,先讓學生說,再完成在練習本上。主要是想通過說,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而不總是停留在“完成作業(yè)”的層次上。在明確了每一步的意義及所用的運算律的基礎之上,再進行練習。]

  三、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

  師:比一比,看誰能很快說出每組氣球上三個數的和?

  調換書上氣球的順序:64 19 36 38 18 32 79 59 21

  師:你是先算誰和誰?為什么?

  38 18 32 師:你有不一樣的想法嗎?

  79 59 21師:你有不一樣的想法嗎?哪一種更好呢?(當方法多種時,選擇最簡便的方法)

  拓展:361+72+439+128

  師:這一題,你想如何解決呢?

  2、“想想做做”第4題

  師:打開書,完成第4題。只觀察,用小弧線將先算的兩個數連起來,比比哪組完成得又好又快。

  獨立完成后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A:出示:175+201

  師:這一題你能簡便運算嗎?

  只有兩個數,如何湊呢?

  換個思路,可不可以先“拆”?

  拆誰?

  出示:175+199

  師:你想對哪個數動個小手術?

  出示:238+402 354+102 105+216

  354+298 204+499 216+99 (對書上第3題稍加改動)

  師:同桌先互相說一說,你打算對每題中哪個數動手術,怎么動?哪一種方式更好?(體會對接近整百的數動手術的優(yōu)點)

  分組完成在練習本上

  B:拓展:361+72+439+128

  師:這一題,共四個數,你又想如何解決呢?

  C:拓展:1+2+3+4+……+100

  師:一百個數呢?

  講數學王子高斯7歲時運用簡便運算計算1加到100的故事

  D:(100+a)+(100+a)+(200+b)+(200-b)

  師:你能迅速說出這一題的結果嗎?

  4、“想想做做”第6題

  師:獨立完成第6題,并思考:你有什么發(fā)現?

  交流各自的發(fā)現:

  1、加數都是200,另一個加數越大,和越大

  被減數都是200,減數越大,差越小

  2、把兩個得數加起來,結果都是400

  把兩個結果相減,結果分別是20、40、60……

  [在練習的過程中,著重于讓學生通過“先觀察不動筆”“同桌相互說”等方式,使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而不總是“筆動”。用“思維的動”代替“筆動”,并用語言將思維的過程表述出來,從多方面促進學生的思考。]

  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布置課堂練習:“想想做做”第2題,第5題

  2007-11-13

  教學反思:

  這一節(jié)是一人一課。課前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本課結束之后,感受比較深的有這樣幾點:

  1、課堂語言要多“磨”

  數學課堂的語言以科學,簡潔,嚴謹為第一要義。另外還要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啟發(fā)性。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表揚,一個過渡,一個追問,都要做到言而不廢。

  《張興華和他的弟子們的座談會——我們的成長經歷》中就提到了對于課堂語言的磨練。徐斌老師為了將自己的課堂語言更能為低年級學生所接受,堅持每天聽鞠萍,孫敬修的童話朗讀磁帶,我們又為何不可在課前將課堂上所講的每句話磨上幾遍呢?

  2、教案設計要多“思”

  在教案設計過程中,要學會多向自己提問: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有嗎?有沒有更好的?明確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作用,杜絕課堂時間浪費在無用的環(huán)節(jié)的現象,使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充分發(fā)揮作用?墒菃l(fā),可是新授,可是練習……

  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另外還要多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要讓每一個設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而不僅僅讓教案成為一紙空文。

  3、學生思維要多“動”

  數學是思維的運動。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fā)現許多學生僅僅停留于完成作業(yè)的層次上,因為思維過程不是一個可以量化衡量的物體。所以只有通過學生的說,通過學生的看來體現。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語言表述得清晰,完整,同樣能反映一個學生的思維過程。

  另外在設計練習過程中,我強調學生不動筆,讓學生先觀察思考,再討論。觀察也是一種幫助學生思考的方式。而許多學生并未意識到觀察的重要性,也未曾認真觀察過,以致在作業(yè)中常有題目未讀,或讀不懂就下筆的情形,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學會讓學生多觀察,以察促思。

  《簡便計算》教案 18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計算簡便。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一個數連續(xù)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的知識基礎上,自己探索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學過哪些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怎樣用字母表示?

  2、簡算。

  155+264+3625×5×4(20+18)×1583×115+115×17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時讓學生說說各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

  3、簡算。

  2000-368-1321814-378-422

  小結: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

  二、新授。

  1、教學例3

 。1)出示例題:一共有25個小組,每個小組種了5棵樹苗。購買樹苗花了1250元,每棵樹苗多少錢?

 。2)學生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想一想怎樣列式?

  (3)學生列式:(要求學生說出每一種列式的理由)

  第一種:1250÷25÷5

  提問:1250÷25表示什么?(每個小組購買樹苗花了多少錢)50÷5又表示什么?(每棵樹苗多少錢)

  第二種:1250÷(25×5)

  提問:25×5表示什么?(25個小組一共種了多少棵樹苗)1250÷125又表示會么?(每棵樹苗多少錢)

 。4)談話:這兩種列式都表示每棵樹苗多少錢,那么這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

  1250÷25÷5=1250÷(25×5)

 。5)想一想: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我們可以怎樣算?學生分組討論。

 。ㄒ环N:同級運算可以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另一種: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這兩個數的和。)

 。6)談話:上面的連除算式怎樣用字母表示?a÷b÷c=a÷(b×c)

 。7)你還能舉幾個例子嗎?

  2、練習

 。1)完成課本第43頁的做一做第1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教師講評時指名說說這題是根據什么進行簡便計算的。

  (2)完成課本第43頁的做一做第2題。

  學生自己分析題目,然后列式計算。

  三、課堂小結。

  四、作業(yè):補充習題。

  《簡便計算》教案 19

  教學目標:

  1、通過有限個例證使學生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2、能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重點:

  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教學難點:

  會運用定律和性質靈活地進行簡便計算

  教法: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發(fā)現。

  學法:

  小組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6+125+75 48+85+52+15 460—176—124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指名板演

  師:在剛才的計算中,我們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減法的性質)

  師:這些運算定律和性質具體是怎樣的?A+B=B+A(A+B)+C=A+(B+C)A—B—C=A—(B+C)

  2、小數的加、減法有簡便算法嗎?這節(jié)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二、情境導入課件顯示某小學春季運動會的場景,伴隨聲音響起:下一個項目是四年級組男子4×50米接力賽,請四年級各班做好準備。畫面分別出示四年級4個班運動員50米成績的情況表

  提問:從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生有可能提供:

  我知道有三個班參加比賽。

  我知道每個班有四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我知道求的是每個班的總成績。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自主嘗試計算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棒,那么,你最想知道哪個班的成績呀?(四年二班)那你想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小組討論一下,然后在練習本上計算出來。師:誰想到黑板上來做?(師巡視,做完后把你這樣做的想法說給同桌聽聽)

  2、匯報結果: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

  生:我是把幾個數加數來,再一步一步算出來的。師:同意嗎?即:①+++=++=+=34(秒)

  生:我是把幾個數加起來,然后交換位置,再結合起來,這樣算起來簡便。即:②+++=(+)+(+)=17+17=34(秒)

  師:同意嗎?這們同學真了不起同學會用簡便方法呢!

  3、觀察兩種做法,說出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小組內互相交流)

  4、匯報結果:

  A、不同點:

  生:第一種是挨著算的,師:怎么叫挨著算呢?前兩個數加起來再加上第3個數再加第4個數。那么,具體一點說,按怎樣的順序來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來算的,第2種是運用是簡便方法用了加法的交換律和加法的結合律。

  師:為什么把這兩個數結合在一起?這兩個數加起來能湊成一個整數,算起來簡便。

  B、相同點:

  同學們,同意他的說法嗎?還有誰還想說說?

  生:這兩種做法計算起來不一樣,但結果一樣。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不錯,同樣一個問題,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相同的結果。那么,你喜歡哪一種方法呢?(第2種)師:為什么?

  生:第二種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簡便。

  師“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可以應用嗎?(可以)這么說,小數的`運算中,我們也可以用整數的運算定律來進行簡便運算。是嗎?(是)

  噢,原來整數的運算定律起碼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的。(再次交待課題)同時指導看書。

  四、引入及時練習

  師:通過剛才的努力,同學們知道了自己班的成績,那你還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的成績呢?現在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算一下其他兩個班的成績。

  2、匯報結果:

  生:我算的是四年級三班的成績(投影展示)

  師:同意嗎?(同意)跟他方法一樣的請舉手,還有沒有不同的做法?(沒有)

  生:我算的是?

  師:讓我們來看一下三個班的成績,你認為哪個班可以得冠軍?

  五、課堂反饋練習

  師: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可真高哇!老師在這里還準備了幾個題目,有沒有信心來完成?(課件出示)

  1、在方框里填上適當的數。

 。1)++=+□+

 。2)(+)+=□+(□+□)

  2、進入快車道(口算卡片形式出示)0.384++ ++ +++ +++

  3、練一練

  ++ +++ + +(+)+

  六、全課總結

【《簡便計算》教案】相關文章:

簡便計算說課稿05-22

簡便計算說課稿11-13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02-21

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04-22

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復習教案08-26

簡便計算說課稿7篇05-22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15篇)03-22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 15篇04-09

簡便計算教學反思15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