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4-04-16 08:37:28 教案

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和孩子共同討論、探索、體驗。小班幼兒正處于感知能力迅速發(fā)展時期,冰塊、熱水袋、石頭、毛線這些東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幼兒比較熟悉。本次活動就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雙手觸摸物體,初步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特征,培養(yǎng)幼兒的感知能力,促進幼兒智力全面發(fā)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摸物游戲,體驗皮膚的觸覺功能。

  2、能說出摸各種物體的不同感受,體驗觸摸游戲帶來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冰塊、毛線、石頭、熱水袋(內裝40°左右的熱水每組一份

  四、活動重點:樂意用手來感知各種物體;顒与y點:用語言描述觸摸各種物體的不同感受。

  五、活動過程

  一、游戲“摸人”感知手的觸摸功能

  1、請兩名幼兒進行表演,其中一名幼兒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另一名幼兒的身體,邊摸邊說摸到的身體部位的名稱。

  2、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的眼睛蒙上看不見了,為什么還能知道摸到的是什么?(幼兒討論)

  3、教師總結:原來用我們的小手摸摸,就能知道物體的名字。小手真能干。

  二、觸摸游戲(感知物體的冷熱)

  1、教師出示冰塊,問:這是什么?出示熱水袋,問:這是什么?

  2、請幼兒用手摸一摸,感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言并給予充分肯定)

  3、教師小結:熱水袋摸起來熱熱的,冰塊摸起來是冷的、涼的。

  三、觸摸游戲(感知物體的軟硬)

  1、教師出示毛線:這是什么?

  教師出示石頭:這是什么?

  2、請幼兒用手摸一摸,說說摸它們的不同感覺。

  3、教師小結:毛線摸起來軟軟的,石頭摸起來硬硬的。

  四、游戲“找一找,摸一摸”

  1、請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摸一摸。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些東西摸起來的感覺。

  五、延伸活動

  教師準備多種材質的物品讓幼兒多做觸摸練習,在此基礎上進行“摸一摸、猜一猜”游戲,體驗觸摸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反思:

  感知覺的培養(yǎng)是幼兒園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觸摸物體,獲得簡單的感性認識,在操作活動中,體驗觸摸游戲帶來的快樂。本次活動教師采取了游戲教學法,以三個觸摸游戲貫穿全過程,游戲最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能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同時也能保持長久的活動興趣,學法有:觸摸法、觀察法、討論法、運用多種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經驗。

  教學第一環(huán)節(jié),以“摸人”游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并引導幼兒感知,“我們的小手真能干’接著就讓能干的小手來摸一摸”冰塊“和”熱水袋“感知物體的.冷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的幼兒對冰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用手指蘸著冰塊放在嘴里舔著,這是就把衛(wèi)生教育貫穿其中,及時制止幼兒的這種行為。

  在感知物體軟和硬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幼兒摸一摸毛線和石頭,感知這兩者之間有什么不一樣,進一步豐富幼兒的觸摸經驗,因為提供的材料是石頭,所以我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防止幼兒操作不當而受到傷害,這是我的指導用語是:輕輕地摸一摸、輕輕地壓一壓,既有操作方法上的指導又把安全教育兼顧到,幼兒能積極投入。在第一次試教中,由于準備的材料是每一小組一份,而且石頭又不大,不像熱水袋、冰塊那樣大,幼兒可以同時伸出手觸摸到,而石頭、毛線只能一個一個地摸,有的幼兒都急的爭搶起來,所以本次活動我及時增加了材料,減少幼兒等待時間,讓每一位幼兒都去充分感受、發(fā)現。毛線壓得動、石頭壓不動,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并對幼兒的發(fā)言進行充分的鼓勵。由于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不夠豐富,我及時總結讓幼兒說出完整的話如:毛線摸起來軟軟的、石頭摸起來硬硬的。

  我接著有安排了海綿與木頭的觸摸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多摸一摸不同材料的物體,得到不同的觸摸感受,進一步感知軟和硬,可在活動中,由于上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感知活動,長時間的聯(lián)系,讓幼兒產生精神的倦怠,同時這樣的安排時間上比較長,也使下一環(huán)節(jié)活動顯得很緊張。所以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作了相應的調整,把這些材料投放在區(qū)角里面,作為延伸活動,讓幼兒自由地觸摸。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鼓勵幼兒從身邊的東西找起:摸一摸你的笑臉、摸一摸你的小耳朵、摸一摸你的花衣服、小妞扣,身邊的桌子、椅子,讓全體幼兒都行動起來,課堂上更加生動起來,幼兒都搶著說:老師衣服是軟的、扣子是硬的······

  經過課堂反思磨合,重新調整的活動過程,加上一些細節(jié)上的關注。整節(jié)課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地學習態(tài)度,對提供的各種材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都爭著去摸一摸、說一說,活動內容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使幼兒在知識的積累與情感的體驗得到雙重發(fā)展。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糧食的來歷和愛惜糧食的道理。

  2、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儀。

  活動準備:提前熟悉故事《小豬請客》、熟悉音樂游戲《我愛吃》

  基本過程:

  (一)導入活動教師通過唐詩《憫農》引出愛惜糧食的主題。

 。ǘ╆P鍵步驟:

  1、介紹糧食的來歷:

 。1)提問:“你們知道糧食是怎樣來的嗎?”

 。2)結合《憫農》這首古詩,講解古詩大意,讓孩子知道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得之不易。

  古詩大意:“在夏天的中午,農民伯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田里給禾苗除草、松土。他們累得滿頭大汗,一滴滴汗水滴在泥土里?墒,有誰知道這碗里的米飯,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種出來的呢!”

 。3)和孩子一起探討糧食的來歷和為什么要愛惜糧食。

  2、帶領幼兒大聲地、有韻律地朗誦古詩《憫農》

  (三)引歌套詞、古詩新唱活動延伸:

  1、講故事《小豬請客》

  通過故事《小豬請客》,教育幼兒怎樣愛惜糧食。

  2、音樂游戲《我愛吃》

  組織幼兒做音樂游戲《我愛吃》,加深幼兒對各種主食的熟悉和了解,激發(fā)幼兒的`食欲,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開展“小小檢查員”活動邀請班上的幼兒輪流當“小小檢查員”。每餐之后檢查幼兒的餐具是否還有剩飯剩菜?督促幼兒愛惜糧食。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獨立嘗試借助輔助材料,用擋、圍、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讓蛋寶寶站穩(wěn)。

  2.能主動探索并大膽與同伴交流分享讓蛋寶寶站穩(wěn)的多種方法。

  3.樂于積極動腦筋想辦法,體驗讓蛋寶寶站穩(wěn)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獨立嘗試借助輔助材料,用擋、圍、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讓蛋寶寶站穩(wěn)。

  活動難點:

  能主動探索并大膽與同伴交流分享讓蛋寶寶站穩(wěn)的多種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蛋寶寶滾動的特點

  物質準備:熟雞蛋每人一個,裝飾成蛋寶寶的形象;蛋撻殼、瓶蓋、瓶子、毛巾、毛線、積木、紙筒、太空泥四份,報紙若干。手機微信與大屏幕聯(lián)網。課件(呈現材料及方法的照片),音樂。

  活動過程:

  一、設置蛋寶寶從桌上自由滾動的情景,萌發(fā)幫蛋寶寶站起來的愿

  望展示蛋寶寶到處滾的情景,提問:蛋寶寶也想和小朋友一樣站得穩(wěn)穩(wěn)的聽故事、看動畫,可是他們滾得到處都是,怎樣讓蛋寶寶站穩(wěn)了?引導幼兒積極思維,大膽猜想,為下一步探索做好鋪墊。

  二、通過操作嘗試、分享交流等方式,了解借助于立體輔助材料支撐蛋寶寶站穩(wěn)的方法

  1.出示百寶箱,讓幼兒自選一種或幾種材料幫蛋寶寶站穩(wěn)。

  提問:這些寶貝會怎樣幫助蛋寶寶呢?我們試一試。

  2.交流分享,鼓勵幼兒對照自己的照片說出擋、圍、包、增大摩擦等方法。

  提問:你用什么材料?蛋寶寶為什么能站穩(wěn)了?

  例如:用3塊積木把蛋寶寶擋住了。教師及時驗證,幫幼兒總結提升擋、圍、包、增大摩擦等關鍵詞。

  3.通過微信聯(lián)網分享圖片,了解其他材料和更多方法。

  小結:要讓蛋寶寶站穩(wěn)了,除了今天百寶箱里的寶貝,我們還可以借助于班級里、家里、身邊的其他材料,動動小腦筋,就有辦法了。

  三、探索只用報紙讓蛋寶寶站穩(wěn)的多種方法,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報紙

  教師引導:百寶箱里的寶貝們都去忙了,只有報紙了,它會怎樣幫蛋寶寶站穩(wěn)呢,其實也有很多辦法,我們試一試。

  此環(huán)節(jié)重點引導幼兒在限定條件下打破思維慣性,采取撕碎報紙、揉紙等非常規(guī)性辦法,幫蛋寶寶站穩(wěn)。

  四、拓展提升,不借助材料讓蛋寶寶站起來

  教師引導:蛋寶寶在寶貝們的幫助下越來越堅強了,它想自己站起來,怎樣能自己站起來呢?我們幫幫它。

  最后通過教師演示,讓幼兒了解哥倫布讓雞蛋樹立來的.典故,懂得遇事要敢想敢做,積極嘗試。

  課后反思

  本活動的名稱最初是教材中的“蛋寶寶,站起來”,在第一次試講中,我的引導語就是“怎樣讓蛋寶寶站起來呢?”很多孩子覺得用手一扶、或用別的東西一碰,蛋寶寶就會站,沒有“站”的持續(xù)過程。于是我把題目改成了“蛋寶寶,站穩(wěn)了”,引導語也隨之調整,并給孩子提示“蛋寶寶也想和小朋友一樣站得穩(wěn)穩(wěn)的聽故事、看動畫”,讓孩子們指導,要讓蛋寶寶站得穩(wěn)穩(wěn)的,而不是一站就行。

  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面對許多探索材料很興奮,大部分孩子一開始就選了簡單的瓶子、瓶蓋、紙筒等簡單的材料一試就成,對于需要變形和組合的的毛線、毛巾、積木很少選擇,我通過觀察后,進行了重點提示,個別孩子嘗試成功后非常自豪。孩子們對于報紙的使用還是非常有經驗的,能大膽的撕條、搓條、圍圈,這是在前幾次試講中沒有的現象。

  在觀察中,大部分孩子不會用揉皺的方法給蛋寶寶做窩,小部分孩子拿著報紙無從下手,我通過個別指導幫他們找到了辦法。在分享環(huán)節(jié)發(fā)現,微信連線功能讓孩子們看到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很興奮、很樂于分享做法,但是現場操控的難度比較大。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但是語言的豐富性還不夠,對于個別用詞把握不準。

  本次活動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每一個目標的確定、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必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完善與調整,孩子們的經驗水平、表現力,會讓活動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腳的功能,懂得保護腳的方法。

  2、體驗腳對生活的重要性。

  3、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構,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wèi)生的方法。

  5、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仿真娃娃一個,眼罩若干

  2、特小的鞋、大鞋,高跟鞋、反季節(jié)的鞋的。

  3、海綿墊子、塑料地毯、晴綸地毯、地磚等鋪成的“道路”。

  活動過程:

  一、摸一摸,探索腳的結構

  1、游戲導入。

  教師出示仿真娃娃。

  孩子們,我們來玩?zhèn)游戲,請你們蒙住眼睛,用你們的小手摸一摸,找找娃娃的小腳在哪里?

  2、通過摸一摸,初步了解腳的結構

  孩子們,你來說一說,你是怎么找到娃娃的小腳呢?小朋友們說了自己是怎么找到娃娃的腳,

  現在請你們來摸一摸自己的小腳。誰來說說,你的小腳上面有什么。 (小腳上有腳底、腳背、腳趾頭、腳趾甲)。

  二、動一動——深入探究

  1、感受腳的功能

 。1)孩子們,你們看前面有四條小路,它們是一樣嗎?我們去上面走一走好嗎?

 。2)、請小朋友們說說感受?

  你剛剛走了哪條小路?走上去有什么樣的感覺?(幫助幼兒豐富“滑滑的”、“軟軟的”、“麻麻的”、“硬硬的”等詞匯

  教師小結:我們的小腳能夠感覺到硬的和軟的、光滑的.和粗糙的、冷的和熱的。

  2、了解保護腳的方法。(看電視播放圖片)

  (1)小朋友們,我們的小腳有這么多的作用,怎么樣才能幫助我們的小腳,讓小腳找到自己最適合、最舒服的家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找一找吧。

 。2)教師播放圖片。

  教師一邊播放,一邊根據不同的鞋子提問,看到不合適、不舒服的鞋時,教師和小朋友們一起用手勢打×。

  教師小結:我們走路的地方有水泥地,也有瓷磚地,走在上面會扎腳,會涼,所以我們要穿鞋子,鞋子小了,我們的腳不舒服,大了走路不方便,熱天穿棉鞋又熱,所以我們的小腳要根據季節(jié)的不同穿合適的鞋子。

  三、議一議。

  請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講講,引導幼兒了解腳的作用,更能理解保護腳的重要性。

  孩子們,我們的小腳除了走路,還能做什么呢?(學袋鼠跳,跑步,跳舞,踢球,騎車等)。

  四、跳一跳——腳律動操,鍛煉腳的肌肉。

  小鴨小鴨,去捉大蝦;小兔小兔,蹦蹦蹦;袋鼠袋鼠,跳跳跳;我們一起跳起來。

  活動反思: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歲的幼兒正是身心發(fā)育的階段,缺乏一些必要生活經驗,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說介詞在;方位詞:上、下、里、后、旁

  2、能用完整話我在……上(下、里、后、旁)

  3、幼兒喜歡參與游戲

  活動準備:故事背景圖、小貓的圖片、歌曲、在教室布置好捉迷藏的場景

  活動過程:

  一、教師用故事引入主題

  1、出示故事的情境圖片,邊看圖邊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的天氣特別好,三只貓姐妹們高高興興的來到草地上玩耍,你看他們多開心!過了一會,小黃說:‘跑跑跳跳的沒意思,咱們做個游戲吧。’其他兩只小貓拍著手同意了!蹅兺孀矫圆亍R粫墓し蛩麄兙团艿臎]影了,藏了起來,呀!他們都到哪去了呢?”

  2、小朋友們幫助找一找吧

  請三名幼兒到前面來找到三只小貓,并且要告訴其他小朋友它藏到哪里了

  二、請幼兒參與幫助小花貓藏起來

  1、請兩組幼兒到前面來,分別幫助小貓藏起來,請其他的`孩子來找

  “小貓說小朋友們真聰明,但是它玩了一次還沒玩夠,還想再玩,它想請小朋友幫助它藏,讓別的小朋友來猜,這幾個小朋友藏的時候其他人要把小眼睛閉上,不能看。”

  2、請幼兒用“小貓藏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說一句完整的話。

  三、游戲:捉迷藏

  1、小貓玩累了要回家了,不如我們自己來玩這個游戲吧!

  教師說明游戲規(guī)則:請幼兒兩個人一組,一個藏,一個找。找到的幼兒要說出,是從哪找到的他的,用一句完整的話表述。第二遍時互換角色。

  2、提醒幼兒在游戲時注意安全,藏的人不能有聲音。

  3、幼兒聽音樂放松,回座位。

  四、歌曲《捉迷藏》

  活動自評:

  在這次活動中,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幼兒的興趣很高,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游戲中。以小貓的形象與幼兒對話,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是圍繞著目標進行的教育活動,用方位詞貫穿始終。通過這個活動,幼兒進一步的明確了方位詞的使用,在語言的表述上有一定的進步。

小班教案 篇6

  設計背景

  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小朋友們換上了輕松的春裝,也到了小朋友長身體的時候,游戲活動可促進幼兒骨骼生長,‘貓和老鼠’,的游戲節(jié)奏感強,適合小班朋友,營造快樂潑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幼兒對于音樂美的感受。

  活動目標

  1. 使幼兒通過活動,感受節(jié)奏快慢不同的音樂。

  2. 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jié)奏的不同,表現老鼠的不同形態(tài)。

  3. 在貓和老鼠的游戲情境下,讓幼兒體驗活動的快樂。

  重點難點

  1. 注意游戲秩序和安全。

  2. 幼兒要按節(jié)奏進行。

  活動準備

  老鼠的胡須,貓的.頭飾,【請個子高的同學扮演貓】幻燈片,cd盤,一副鼓槌。

  活動過程

  開始:教師敲擊鼓槌入場,幼兒根據鼓點 坐并步走 坐在椅子上。

  步驟一:播放音樂,,幼兒辨別動物。

  步驟二:播放幻燈片,表現老鼠走路的形態(tài),幼兒模仿老鼠走路。

  步驟三:播放音樂【老鼠夜間偷食物急促的跑步聲】

  步驟四:播放幻燈片,幼兒模仿貓捉夜間偷食物的老鼠【老鼠腳步要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操作性強,但對情感傾向較少,隨著幼兒的成長在必要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難度:比如,要求幼兒一拍一動或倆拍一動。貓和老鼠的游戲歷來是幼兒喜愛的活動,同時也需要教師加以適當,及時的引導,否則容易導致場面混亂,將游戲變成鬧劇;顒有枰倪M的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如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應暗示幼兒,師生配合要連貫。

小班教案 篇7

  目標:

  1.能用活潑、愉快的聲音唱歌。

  2.與同伴共享新年帶來的喜悅。

  準備:

  1.幼兒已經參加了新年游園活動,體驗了游園活動的豐富多彩和過新年的'喜悅。

  2.鑼一面,鼓一個。

  過程:

  1.讓幼兒暢談過新年游園活動的感受,引出課題。

  2.新授歌曲《新年到》。

  教師有表情地范唱。

  師幼共同邊聽音樂邊按節(jié)拍朗誦歌詞,幫助幼兒熟悉曲調。

  幼兒學唱。

  幼兒有表情地演唱。

  3.幼兒創(chuàng)編拜年動作,增加歌曲的演唱興趣。

  4.幼兒自由地找好朋友表演唱歌曲,與同伴共享新年帶來的喜悅。

  建議:

  鼓勵幼兒向家人及親戚演唱此歌曲,與每一個人共享新年到來的快樂。

  評價:

  能唱清楚歌詞,會用動作表示“恭喜”。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03-24

小班教案(精選)09-03

(精選)小班教案09-06

小班教案(精選)08-30

小班教案(經典)08-24

小班教案(經典)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