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tài)特征;能應用已有經驗對星座變化規(guī)律進行預測;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培養(yǎng)記錄、分析資料并對科學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
2、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科學、尊重證據。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獵戶座的具體位置及變化規(guī)律;了解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刻星座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
拓展性目標:
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星座。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觀星記錄表、搜集有關星空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教師準備:
有關四季星空的音像資料、圖片。
活動時間:
1課時
活動過程:
談話引出問題:四季星空中閃爍的星星有沒有變化?
活動一:
1、學生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談談自己觀察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2、引導學生將北斗七星的樣子畫下來。
要求:在畫圖的時候要注意用方向標進行標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自由組合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整理。
3、觀察結果進行初步整理。
4、對觀察記錄進行分析:從東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內”和“從東到春”是怎樣變化的?
5、學生交流、表達。形式可以多樣。
活動二:
1、提出問題:無限的.宇宙蘊藏著無數的奧妙,讓我們繼續(xù)將觀察活動進行下去。在繼續(xù)觀察中,你有什么問題嗎?
2、引導學生匯報實際情況。
3、問題:你有興趣研究一下別的星星嗎?讓我們選定新目標進行探索好嗎?
請同學們預測:從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春季其他星座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將預測的結果畫出來。
展示學生畫的預測圖案。
自由活動:
1、讓學生進行尋找北極星的活動。不管學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動進行評價。
拓展活動:
用激勵性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能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通過各種感官感知種子的外觀,激發(fā)種植的興趣。
2、引導幼兒猜想種子的播種方法,并學會記錄。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西瓜、西瓜籽、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西瓜)
。2)它是從哪里來的?(地里長出來的)
。3)是怎樣長出來的?(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么地方呢?(西瓜肚子里)
。5)解剖西瓜讓幼兒觀察
2、觀察
將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讓幼兒詳細觀察。
師:你觀察到的西瓜籽是什么樣的?幼兒描述
過渡:剛才我們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們還想和他怎樣交朋友?
3、分組接觸西瓜籽,讓幼兒在看、摸、聞的過程中進一步的了解西瓜籽。
。1)集中,讓幼兒說說你是怎樣和西瓜籽較朋友的?(看、摸、聞)
。2)讓幼兒說說看、摸、聞到了什么?
小結并過渡: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時發(fā)現了這么多的秘密,西瓜籽聞起來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還有許多的秘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樣往土里種的。
4、幼兒猜想種子的種植方法并記錄。
結束:今天小朋友真棒發(fā)現西瓜這么多的秘密,過幾天我們就要一起去種西瓜。
活動反思:
讓他們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并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yǎng)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于發(fā)現、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幼兒的經驗。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水平、發(fā)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是幼兒很喜歡的探索活動,中班幼兒對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建構,但在汽水中的沉浮現象卻沒有相關的知識,而葡萄干在汽水中不斷沉浮“跳舞”的有趣現象,也引起幼兒無限的探索欲望。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生活經驗,開展了本節(jié)科學活動“會跳舞的葡萄干”。讓幼兒獲得知識與經驗,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觀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運動狀態(tài)。
2.對探索活動感興趣,通過個體的觀察、操作,找出問題的答案。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初步掌握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
材料準備:1.雪碧。2.葡萄干。3.探索材料(瓜子、石頭、花生)。4.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幼兒探索欲望
1.我這里有一杯水,你猜這是什么水?
2.你是怎么猜到的?
3.我請來了一位舞蹈家,你們看它是誰?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二、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察
1.幼兒觀察葡萄干在汽水中的運動狀態(tài),方向。
2.在觀察的時候,如果你們有什么問題,可以先告訴我。(幼兒探索,教師記錄)
3.你們看了葡萄干跳舞后有什么發(fā)現呢?(教師根據幼兒回答進行記錄)
4.它是怎么在水中跳舞的?
5.你覺得它為什么會在水中上下運動?
6.為什么到了水面后又沉下去了呢?
7.要是沒有氣泡會怎么樣呢?
8.這里還有一些東西,請你們猜猜哪些會跳舞,哪些不會跳舞?
9.幼兒動手操作、觀察,并進行記錄。
10.集體討論哪些物體會在汽水中跳舞,哪些不會。
三、教師小結
原來汽水中的小泡泡就像大力士一樣,他們一起合作用就把汽水中的物體拖起來,讓它跳舞了。
活動反思:
活動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將科學現象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活動注重自然過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討論——體驗感受——經驗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地獲得知識與經驗,在情感上獲得愉悅與滿足。為每個幼兒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從幼兒最感興趣的操作活動入手,讓幼兒通過實驗、記錄去積極主動地獲得相關知識,通過記錄、分享、交流的形式,讓幼兒不斷積累學習經驗,并且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fā)現和建構知識,從而發(fā)現汽水中氣泡與沉浮之間的秘密,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讓幼兒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不足之處:
1.記錄表的使用方式幼兒不太理解,不明白如何如進行記錄,應在之前進行示范、講解,或重新按照幼兒的特點優(yōu)化設計。
2.多提供一些“說”的時間,滿足幼兒探索交流的愿望。
3.教學形式再開放些,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性學習能力。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發(fā)現不同形狀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通過猜想和驗證,萌發(fā)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玩過吹泡泡的游戲。
2、白板課件。
3、帶孔積木、吸管,鑰匙,樹葉、玩具、鉛絲、泡泡水、盆子、抹布等材料若干。
活動重難點:
通過探索,知道有洞的材料能吹出泡泡,并且發(fā)現不同形狀的洞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教師與幼兒一起聽《吹泡泡》歌曲進入活動室。
2、教師吹一個泡泡。
師:小朋友,你吹過泡泡嗎?你是怎么吹的?小結:哦!吹泡泡是要水里蘸一蘸,對著小嘴巴,輕輕吹一吹。但是,泡泡水對我們的皮膚是有傷害的,所以吹泡泡的時候要小心,嘴巴不要碰到泡泡水,也不要對著小朋友吹。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吹泡泡,好嗎?
二、實驗探究,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1、實驗一:猜想并驗證,哪些東西可以吹出泡泡。
。1)猜想實驗結果。
出示課件。
師:這里有一些材料,看看都有些什么?
出示記錄表。
師:哇!這么多材料,猜一猜哪些東西是可以吹出泡泡呢?
。2)操作驗證。
、賻煟骸X得積木、吸管等材料可以吹出泡泡,……有的小朋友覺得可以,有的小朋友說不可以,那我們就試一試。
②要求:記。≡囈粋記錄一個,能吹出泡泡就在記錄表上打“√”,不能吹出泡泡的打“×”。好!開始吧。
③師:誰來說說自己的實驗結果。你們是不是跟他們一樣?這個有的說能吹出泡泡,有的說不能,我們一起來試試。小結:吸管、積木、玩具和鑰匙可以吹出泡泡。
、輲煟哼@四樣東西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小結:原來這些東西都有洞洞,泡泡是從洞洞里出來的,把洞洞完全放入泡泡水中,拿出來就可以吹出泡泡了。
。3)嘗試制作吹泡泡器。
師:樹葉和鉛絲不能吹出泡泡,因為它們沒有洞洞,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它們也能吹出泡泡呢?想一想,然后用你的辦法試一試。
師:你們的辦法都吹出泡泡了嗎?你的辦法是什么?小結:真棒!都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把樹葉彎一彎或是戳個洞,鉛絲彎一彎,繞個洞就變成吹泡泡的玩具了。
2、實驗二:猜想并驗證,任何形狀的鏤空物體都可以吹出圓形的泡泡。
出示五角星、愛心、方形和圓形的吹泡泡玩具,引發(fā)幼兒探究不同形狀吹出的泡泡分別是什么形狀的。
(1)猜想實驗結果。
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不同形狀的玩具,看看有什么形狀?猜猜這些不同形狀的玩具吹出來的泡泡會是什么形狀呢?把形狀畫在記錄表上。
師:你們的'答案是什么?
(2)操作驗證。
幼兒進行實驗,教師觀察。
師:有的小朋友說玩具是什么形狀的,吹出來的泡泡就是什么形狀的,那我們試試看,每一種材料都試試,把自己的結果寫在記錄表上,試一樣記錄一樣,是什么形狀就畫上什么形狀。
師:不同形狀的玩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么形狀的呢?小結:哦!原來任何形狀的玩具都能吹出圓圓的泡泡。
三、活動延伸,拓展知識。
師:今天我們玩了吹泡泡的游戲,開心嗎?那現在我們去太陽底下吹泡泡,看看泡泡的顏色會有什么變化,快走吧!
科學教案 篇5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各種各樣的聲音
設計意圖: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有鳥叫聲,雷鳴聲,樹葉的沙沙聲,琴兒的叮咚聲……這些都有會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和探索,為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教師采用"六個一"交互使的辦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顒由桑杭ぐl(fā)幼兒進一步尋找、發(fā)現更多生活中各種各樣聲音。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樂于傾聽各種悅耳的聲音,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來激發(fā)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3、體驗游戲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件能發(fā)出聲音的玩具。
2、電腦、投影儀、投影屏、激光筆《這是誰的聲音》的`光盤
3、錄音機,有"牛、羊、下雨、洗衣機、小蜜蜂、公雞"的圖片
活動過程:
聽一聽:老師啟動"會發(fā)聲音"的玩具狗
玩一玩:請幼兒自選玩具3、說一說:玩具發(fā)出的聲音。
看一看:根據圖片模仿各種聲音。
唱一唱:《模仿聲音》的歌表演
猜一猜:電腦娃娃中的《這是誰的聲音》播放課件"小孩笑聲、馬叫、掌聲、槍聲、汽車跑的聲音"
小結: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聽到了這么多好聽的聲音,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們繼續(xù)去尋找更多的聲音吧!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和老師繼續(xù)尋找更多的聲音。
小班幼兒對聲音非常感興趣,教師抓住幼兒特點,將生活中有聲的現象集中在一起,采用多種形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在聽、玩、說、看、唱、猜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中幼兒愉快地參與了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1、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始終處于寬松、愉快的氛圍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孩子的情感及表達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2、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幼兒多種感官的協(xié)調作用,如入場后玩具及展臺的布置給幼兒以美的視覺效果,幼兒主動探索玩具發(fā)出的聲音又充分調動了幼兒聽覺、觸摸覺等。
3、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結合幼兒游戲,能更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積極性。
4、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傾聽各種玩具和樂器的聲音,到第二環(huán)節(jié),能回憶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到第三環(huán)節(jié)分析性地傾聽各種聲音,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將物體運動所經歷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
2.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3.知道個人見解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2.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方法
復習法、閱讀法、科學探究法、討淪交流法、講授法。
教具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斜面、金屬片、小球、木塊、停表、刻度尺、卷尺。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什么叫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叫變速直線運動?
3.你是如何探究運動物體的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要求學生能參照課本P27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過相等的路程,運動物體所用的時間是否相等。)
4.科學探究有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二、新課教學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29“提出問題”有關內容。
生:閱讀。
師:對于“提出問題”,在沒有獲得證據之前,人們對于問題所做的解釋,發(fā)表的見解就是猜想或假設。為了證明你的猜想或假設是否正確,需要用證據來證明。證據可以從圖書館、互聯(lián)或書店等處收集,也可以做實驗收集數據。在收集證據時,應操作規(guī)范、實事求是,具有嚴謹客觀的科學態(tài)度,不隨意涂改實驗數據。
自己做實驗需要考慮什么是有價值的證據,用什么方法,什么儀器來收集證據,以及如何讓別人相信證據等,這就是設計實驗。
下面有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提己的觀點,通過實驗收集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這三個問題可以任選一個或兩個,也可以三個都探究;可以一個人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一起完成。
問題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問題2:粗糙的木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問題3:同學在lOOm跑的過程中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交流:
1.你要探究的問題
2.你的猜想或假設
3.你設計的實驗(方法、儀器、步驟、數據、數據記錄表格),并寫在實驗報告上。
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師:小球、木塊在斜面上下滑,時間較短,測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難度較大,能否用另一種方法?
生:討論得出:讓小球、木塊通過相等的路程,測所用的時間。求出通過各段路
程的速度,就可判斷小球、木塊在斜面上下滑時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了。
學生探究實驗報告(1)
提出問題: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猜想或假設: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快
設計實驗:
讓小球從斜面頂端A下滑,通過相同的路程(距離)sAB、sBC、sCD所用的時間為tAB、tBC、tCD,根據v=,算出小球通過AB、BC、CD段路程時速度vAB、vBC、vCD,就可以知道小球在斜面上下滑的速度變化情況了。為了便于準
確地測量路程和時間用金屬片(金屬檔板)分別固定在B、C、D三個位置。
實驗器材:斜面、刻度尺、小球、停表、金屬片。
實驗步驟: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進行測量,并作記號B、C、D,讓sAB=sBC=sCD=10m
2.將金屬片固定在B處,用停表測出時間t1,tAB=t1,記在下表中。
3.將金屬片固定在C處,用停表測出時間t2,tBC=t2-t1,記在下表中。
4.將金屬片固定在D處,用停表測郵時間t3,tCD=t3-t2,記在下表中。
實驗數據記錄表格(1)
路程s/m
0.1m
0.1m
0.1m
時間t/s
速度v/m·s-1
實驗結論:(小球在斜面上下滑運動,速度發(fā)生變化,越來越快)
實驗評估:(實驗設計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沒有失誤?測量結果是不是可靠?)
實驗交流:(把你的探究過程及結論告訴同學和老師,或者把這個探究記錄給他們看,征求他們的意見。既要改正自己的錯誤與不足,又要為自己的正確觀點和做法辯護。把交流情況寫在這里。)
師:實驗前要做好準備工作:
1、組裝斜面,調整斜面的高度,使小球剛好從斜面上滑下,小球下滑太快,不易計時,讓學生反復練習幾次,使得每次小球從斜面頂端放開后都得沿斜面滑下。
2.學生練習停表的操作:啟動、停表、回表、讀數,兩個學生配合,一個學生以一定的時間間隔倒數“3、2、l、0”,當讀到“0”時,將小球從斜面頂端放下,另一個同學同時啟動停表。當小球滑到斜面底端撞擊金屬片發(fā)出響聲時立即停表。回表,重復幾次這樣的練習。兩個學生交換進行同樣的練習,作到比較熟練計時。
學生探究實驗報告(2)
提出問題:粗糙的木塊沿斜面下滑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猜想或假設:粗糙的木塊沿斜面下滑速度越來越快。
設計實驗:
(同上略)
實驗器材:斜面、刻度尺,粗糙的木塊、停表、金屬片。
實驗步驟:實驗數據記錄表格(2)
(同上略)
路程s/m
0.1m
0.1m
0.1m
時間t/s
速度v/m·s-1
實驗結論:
實驗評估(同上略)
實驗交流(同上略)
師:實驗前的準備工作(同上略)
學生探究實驗報告(3)
提出問題:同學在l00m跑的過程中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假設或猜想:同學在l00m跑的過程中速度發(fā)生變化,可能是越跑越快。
設計的實驗:
先在百米跑道上每隔20m作出記號A、B、C、D、E、F,用停表測出某同學通過B、C、D、E、F位置的時間;tB、tC、tE、tF,算出tAB=tA,tBC=tC-tB,tCD=tD-tC,tDE=tE-tD,tEF=tF-tD,據v=,算出vAB、vBC、vCD、vDE、vEF就可知道某同跑100m速度變化的情況了。
實驗器材
卷尺、停表、白石灰、100m的跑道
實驗步驟
1.在l00m跑道上從起點開始用卷尺量每隔20m,用白石灰畫一條線。
2、用停表測出某同學在通過B、C、D、E、F處白線時的時間。
3.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算出對應的.速度。
實驗數據記錄表格(3)
路程s/m
20m
20m
20m
時間t/s
速度v/m/s
實驗結論:
實驗評估(要求同上略)
實驗交流(要求同上略)
師:實驗前的準備工作:
1.學生先練習停表的操作:啟動停表、停表、回表、瀆數。
2.喊起跑口令的同學以——定的時間間隔倒數“5、4、3,2、l、0”,當讀到“0”時跑步的同學起跑,計時的同學啟動秒表,三個人反復練習幾次,做到起跑、計時都準確,配合默契。
教師檢查后,認為實驗安全、可靠、可行、批準學生分小組動手探究。
學生交流實驗結論,教師給予肯定、表揚、鼓勵。最后要求學生好實驗器材。
三、歸納與學習過程評估
師:本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生:學會了科學探究:物體運動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
師:實驗探究過程要注意什么?
生甲:實事求是、嚴謹認真,不隨意涂改實驗測量數據。
生乙: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堅持實驗。
生丙:要注意合作、交流。
師:每位同學對自己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情況、實驗情況進行評估。
四、課后練習與實踐活動設計
1.課本P30作業(yè)1.2。
2.課本P30實踐活動1。2。
3.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五、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一)探究問題
1、從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2.從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塊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學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如何變化?
(二)探究實驗報告
1.提出問題。
2.猜想或假設。
3.設計的實驗(包括實驗器材)
4.實驗步驟及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5.實驗結論。
6.評估。
7.交流。
六、課后反思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科學教案07-24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經典]科學教案07-30
科學教案(精選)09-01
科學教案(經典)08-23
科學教案11-27
科學教案11-28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2-09
科學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