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音樂教案

中班音樂教案

時間:2024-08-23 14:48:2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8篇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游戲的過程中嘗試分辨sou 和mi的音高。

  2、喜歡音樂游戲,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前期經(jīng)驗的準備:幼兒會唱歌曲《秋天》并能出不表演。

  2、物質(zhì)準備:PPT 音樂、樹葉、兩個大樹。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價值取向:幼兒能應動作和好聽的歌聲表現(xiàn)歌曲。

  過渡語:我們學過一首關于《秋天》的歌,一起唱唱吧。

  1、幼兒圍在老師身邊唱歌。

  2、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

  3、完整的邊做動作邊唱歌。

  二、樹葉找媽媽。

  價值取向:在聽聽看看做做中幼兒分辨sou 與 mi的音高。

  1、你們覺得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從大樹媽媽身上飛下來?

  小結:秋天到了。紅色的和黃色的樹葉把秋天打扮的真美麗。

  2、紅色和黃色的`樹葉是怎么掉下來的呢?

  聽聽他們自己是怎么說的。

  小結:原來紅色的樹葉聽著3的音落下來,黃色的樹葉是聽著5的音落下來。

  3、教師與幼兒一起驗證。

  4、游戲:樹葉找媽媽。

  規(guī)則:幼兒做樹葉唱秋天的歌,音樂停,聽到那聽到什么音,就到那個大樹媽媽的身邊。

  三、掃落葉。

  價值取向:在掃落葉的游戲中,幼兒進一步分辨音高。

  出示PPT:清潔工人在掃落葉,我們也來玩掃落葉的游戲。

  第一編游戲:游戲規(guī)則:

  1、幼兒每人選擇一片落葉,看清楚是什么顏色的。

  2、幼兒隨音樂自由飛,老師來掃落葉。

  第二遍游戲:

  幼兒來做清潔工人。

  延伸活動:

  樹上的藍色樹葉從樹上落下來了?猜猜他是聽到什么落下來的呢?原來是la。

  我們回去也和藍色的樹葉一起玩游戲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源于主題活動中的一首歌《秋天》,但是在唱歌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音是把握不準的,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節(jié)辨別音高的活動。

  活動前期孩子們對于基本音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辨別音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活動中對于3與5的音賦予了顏色,孩子們更加直觀的能說出是哪個音。在 PPT中我加入之前錄好的聲音,孩子們更加能仔細的聽辨。活動中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孩子們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使得目標能順利的達成。

  活動中在聽辨3與5的先后順序上,有一點爭議,應該先出示5的音,然后在出示3的音,這樣孩子們就能有比較,聽辨起來會更容易。這一點還需要調(diào)整。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堅定、有力的進行曲風格。

  2、感受和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學習演唱歌曲的齊唱部分。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活動準備:

  1、磁帶,戰(zhàn)爭片中軍隊發(fā)起進攻的視頻。

  活動過程:

  1、播放軍號聲和軍隊沖鋒時的吶喊聲,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

  ——這是紅軍向敵人發(fā)動進攻時的軍號和喊叫聲,聽到這樣的聲音你有什么感覺。

  ——軍號聲讓人感覺到了軍人的勇敢,喊叫聲會讓敵人感到害怕,小朋友說的真好,有一首歌就表達了這樣的內(nèi)容,歌的名字叫《小號手之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欣賞歌曲,理解歌曲內(nèi)容和歌曲進行曲的風格。

  ——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扛枨锍耸裁?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圖片,帶領幼兒理解歌曲的內(nèi)容。

  ——教師帶來幼兒一起邊看圖邊欣賞歌曲內(nèi)容。

  3、學習演唱歌曲的'齊唱部分。

  ——教師播放歌曲磁帶,幼兒嘗試演唱歌曲的齊唱部分。

  ——幼兒嘗試聽琴聲念歌詞。

  ——教師引導幼兒用堅定用力的聲音演唱這部分內(nèi)容。

  鼓勵幼兒根據(jù)歌詞進行創(chuàng)編動作。

  活動反思:

  讓孩子在反復感受中,輕松而興趣地進行學習。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動。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一、推薦主題:

  《蔬菜派》

  二、教學設計生活化、游戲化的相關性分析:

  1、本次活動屬于韻律活動中的集體舞,是本班幼兒第一次嘗試新的學習形式,對于我自己來說也是很新的教學模式,相對來說沒有多少經(jīng)驗和把握。因此我在事先準備時對備課和備音樂上做了充分的準備。對于幼兒來說這樣的集體舞學習很新奇,新奇之余會有些心理上的不適應。因此我將這一活動調(diào)整到本周二進行,使“螞蟻搬豆”這樣的經(jīng)驗生在主題活動《蔬菜派》中,扎根在不斷探索的土壤中。

  2、幼兒在生活中經(jīng)常能夠看到螞蟻,通過螞蟻找朋友、螞蟻搬豆等游戲情境,使幼兒充滿了想象的空間,激發(fā)了幼兒參與的熱情。

  三、建議活動過程:

 。ㄒ唬┗顒幽繕耍

  1、初步學習邀請舞《螞蟻搬豆》,能隨樂曲合拍地做出螞蟻走路的`動作。

  2、根據(jù)《螞蟻搬豆》的故事情節(jié),想象并表現(xiàn)與同伴互碰觸角、搬豆等動作。

  3、愿意與同伴交流,享受舞蹈交流的快樂。

 。ǘ┗顒訙蕚洌

  1、物質(zhì)準備:音樂《不倒翁詼諧曲》。

  2、經(jīng)驗準備:已有螞蟻的簡單知識經(jīng)驗。

 。ㄈ┗顒舆^程:

  1、導入活動。

  ――小螞蟻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到草地上去玩玩吧。你們準備好了嗎?

  幼兒聽音樂跟著媽媽走路。

  2、學習基本動作。

 。1)聽音樂合拍地走路。

  ――剛剛有個螞蟻寶寶走路走得可好了。我們看看它是怎么走路的。

  ――我們要走得穩(wěn)穩(wěn)地,一步步走路。

  教師哼唱,幼兒跟著節(jié)奏做探路的動作。

  幼兒聽a段音樂練習走路。

 。ㄔu析:用情境性的語言提示幼兒,增強幼兒的角色意識,充分想象和表現(xiàn)螞蟻的走路ide動作和神態(tài)。)

 。2)學習結伴表演動作。

  ――我的寶寶真能干,我真想抱抱你們,我要來抱抱你咯。

  教師在a段第一遍結尾處找到一個寶寶抱一抱。

 。ㄔu析:教師通過示范性語言和動作,引導幼兒傾聽音樂,在音樂結尾處做抱一抱的動作,對于中班幼兒來說,用較短的音樂尋找朋友,是原來經(jīng)驗的又一次提升。)

 。3)創(chuàng)編螞蟻觸角打招呼的動作。

  ――除了抱抱還可以有什么打招呼的動作?

  幼兒聽音樂進行結伴表演。

  3、幼兒回到半圓形座位上,聽故事“螞蟻搬豆”。

 。1)媽媽剛剛在路上發(fā)現(xiàn)了一粒大豆子,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怎么也搬不動,我想請大家一起幫忙搬豆子。我要用觸角告訴大家路上有豆子,去邀請更多的螞蟻來搬豆子。

  ――做個什么樣的動作大家就能明白呢?

  教師根據(jù)幼兒動作邀請朋友。

  請幼兒創(chuàng)編“搬豆”和“想個辦法”的動作。

  4、學習邀請舞。

 。1)教師扮演邀請者,進行游戲。

 。2)教師和幾名幼兒同時做邀請者,進行游戲。――我要這些果實都背回家吧。

 。ㄔu析:在不斷邀請的過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了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幼兒參與游戲的熱情被提高了。)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參觀過鐘表店。

  聽過“鐘表店”的故事,并玩過有關游戲。

  活動目標

  1、引導“鐘表”用表情動作表達對小學徒感謝,樂于與朋友交往的愉悅心情。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造型動作表現(xiàn)鐘表,用不同的優(yōu)美動作表現(xiàn)鐘表跳的舞蹈。

  3、初步熟悉樂曲的旋律。通過鐘表造型和小學徒勞動、休息的情節(jié),初步感受A B A c A的'結構特點,了解A段跳動,B段歡快和C段的柔和的性質(zhì)以及鐘擺一下一下按照均勻節(jié)奏擺動的特點。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幫助幼兒回憶聽過的有關故事和玩過的游戲。

  2、聽音樂,重點幫助幼兒分辨小學徒勞動和休息的音樂,初步了解樂曲的結構,感受B段的歡快和C段的柔和。

  3、分段欣賞音樂。聽聽做做,進一步熟悉樂曲的旋律。

  4、分解練習。聽琴練習有關動作,以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音樂。

  (1)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各種鐘表的形象,如雞鐘、貓頭鷹鐘、魚鐘等。要求幼兒能夠跟隨A段音樂的節(jié)奏,一拍一拍地表現(xiàn)出鐘擺走動時活潑、調(diào)皮的樣子。

 。2)引導幼兒做出小學徒打掃衛(wèi)生時的各種不同的勞動動作,能盡力按節(jié)奏一下一下地做,并能表現(xiàn)出小學徒勞動時輕松、快樂的心情。

  (3)在練習為鐘表上發(fā)條的動作時,要求幼兒注意做到一個樂句為一座鐘上發(fā)條。

 。4)引導幼兒想出各種休息的動作,并能隨c段音樂,表演安詳、悠閑的舞蹈。

  5、完整地跟隨音樂做游戲

 。1)教師扮演小學徒參與游戲,全體幼兒扮演鐘表。

 。2)幼兒輪流扮演小學徒和鐘表,聽音樂完整地做游戲。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進行表演。

  2、了解交通警察的一些簡單手勢。

  3、懂得一些簡單的交通規(guī)則。

  活動準備: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司機》

  1、 今天我們小朋友都變成了小司機,現(xiàn)在就請你聽交通警察的指揮開車吧!

  2、 幼兒隨音樂進行律動表演。

  二、師幼談話。

  1、 你看見誰在指揮交通?

  2、 你看見了哪些有趣的動作?

  3、 幼兒自由地做一做自己喜歡的'動作。

  三、幼兒欣賞歌曲。

  你剛才聽到了什么?(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進行范唱)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出示紅綠燈,念歌詞。

  2、節(jié)奏練習:根據(jù)歌詞念節(jié)奏。

  3、幼兒學唱。

  五、游戲。

  歌表演教師重點引導幼兒能學會簡單的手勢后進行表演。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一) 設計意圖:

  本活動意在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音樂圖譜,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diào)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這首歌的旋律生動活潑、節(jié)奏感強,內(nèi)容淺顯生動,是幼兒學習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二)說活動目標:

  當代教育論認為教育過程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師幼互動是本活動的教法學法的最大特點,一方面,幼兒是音樂活動的探索者、學習者和創(chuàng)造者。另一方面,教師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支持者與促進者,也是幼兒音樂表現(xiàn)和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的發(fā)現(xiàn)者、欣賞者、學習者。教師自覺不自覺地把暗含的期望傳遞給幼兒,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幼兒音樂學習的動機和探索的興趣,實現(xiàn)音樂教育對幼兒情感、個性、社會性的發(fā)展作用。為此,我為本次活動確定了以下的目標:

  1、感受歌曲輕松愉快的情趣,初步學習在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歌。

  2、學習在間奏處創(chuàng)編爬山坡的動作,體驗邊玩邊唱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jù)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于:能在歌曲的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歌。

  活動的難點是:在學會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在間奏處創(chuàng)編爬山坡的動作。

  (四)說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呈現(xiàn)趣味性、綜合性,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課前開展過游戲活動《小烏龜背東西》,讓幼兒有背東西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歌曲磁帶、錄音機、自制圖譜、烏龜娃娃。

  3、空間準備: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同字形,以利于幼兒進行表演。

  (五)說教法:

  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以可愛、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根據(jù)幼兒的學習情況,我運用了游戲法、圖譜教學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

  游戲法在幼兒學習中起著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

  從幼兒認識事物和語言本身的特點來看,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圖譜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它以看形象的圖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由難變易,活動開展更生動活潑,幼兒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

  提問法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fā)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fā)性提問讓幼兒將已有經(jīng)驗和具體形象的圖譜聯(lián)系在一起,是解決活動重點和難點的有效方法。

  (六)說學法:

  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說說、動動的輕松氣氛中運用體驗法、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nèi)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聽音樂熟悉了歌曲的旋律,體驗快樂的情緒,使活動更為豐富和有趣。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通過觀看歌曲圖譜了解歌曲內(nèi)容,掌握了相應的節(jié)奏。

  討論談話法:在此次活動中我提供許多機會和充足的時間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七)說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熟悉旋律:以烏龜娃娃做客的形式引入,讓幼兒聽著歌曲的旋律學小烏龜背東西,看看說說小烏龜背東西怎么樣?興趣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強有力的動力之一,引發(fā)了興趣,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就為以下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

  2、欣賞歌曲:教師清唱歌曲后提問:你剛才聽到歌里唱了什么?小烏龜背了什么東西?心里怎樣?來引導幼兒說,幼兒回答后,教師要把句子唱出來。(老師要鼓勵幼兒表述完整,并給予積極的肯定。)

  3、觀看圖譜:根據(jù)圖譜學習理解歌詞內(nèi)容,引導幼兒在間奏處不唱歌有節(jié)奏做動作。幼兒在學說歌詞的時候,配上此句的琴伴奏,讓幼兒更熟悉這首歌曲的旋律。

  4、整首學唱新歌

  (1)師生齊唱(師用表情手勢,引導幼兒唱時注意在間奏處停下來做動作。)

  (2)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fā)幼兒學唱的興趣。如:個別領唱集體用單音字伴唱、小組、男女分開唱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xiàn)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經(jīng)我多次實踐,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

  6、創(chuàng)編活動:引導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間奏處的動作,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的動作,并引導幼兒互相學習,促進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7、延伸活動:幼兒到戶外邊聽歌曲邊和教師一起玩《小烏龜背東西》游戲。

  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利用游戲結束自然又輕松,可以讓整節(jié)課推向高潮,令人意猶未盡。

  活動反思:

  小烏龜上山坡,是中班的一節(jié)音樂活動,這首歌的旋律生動活潑、節(jié)奏感強,內(nèi)容淺顯生動,孩子比較喜歡。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區(qū)分節(jié)奏的快慢并嘗試學唱歌曲。

  2、初步把握音樂節(jié)奏,試著加入肢體動作表現(xiàn)歌曲。

  3、體驗并理解小烏龜克服疲勞,戰(zhàn)勝困難勇敢爬上山坡的堅定意志。本次活動一共有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律動、發(fā)生練習,主要目的是引導孩子初步感受《小烏龜上上坡》的音樂。第二部分通過故事的形式引導孩子熟悉歌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通過邊操作道具邊講述以及請孩子有節(jié)奏的跟念部分歌詞的方法讓孩子初步的知道歌詞的內(nèi)容并來重點學習了“嗨嗨喲、嗨嗨喲”感受節(jié)奏的停頓。第三部分是學唱,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同過完整演唱請孩子聽歌詞、根據(jù)回答教師出示圖譜的方法引導孩子進一步熟悉歌詞。再嘗試配樂學唱。最后第四環(huán)節(jié)再加入肢體動作表演小烏龜爬。

  活動后,發(fā)現(xiàn)其中還有許多的不足:

  1、 伴奏音樂太快,對于第一次學唱的而孩子來說太快,跟不上。

  2、 活動環(huán)節(jié)不清晰、時間安排不太合理,第三部分的學唱請孩子聽歌詞,雖然完整唱了兩遍但是孩子還是聽不出來,延長了活動過程,最后還是教師自己出示了最后幾張圖譜。

  3、 圖譜效果不明顯,缺少重點的引導和練習。在孩子唱過兩遍后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對于兩段的歌詞分不清“爬呀爬呀用力爬、汗水流呀流,爬呀爬到山坡上,心里樂悠悠”雖然出示了圖譜但是作用不明顯。此外,在學唱過程中我也沒有重點的引導孩子區(qū)分這兩段的歌詞。

  4、 教師范唱時聲音沒有放出來,影響了孩子聽的效果。

  5、 教師站位和座位安排不合理。我在操作的道具的過程中站在了黑板的右側,遮擋了部分孩子的視線。因為有表演環(huán)節(jié),安排成馬蹄形的位置更有利于孩子的表演和觀察。

  當然活動中一定還存在很多我自己沒有發(fā)現(xiàn)的欠缺的地方。但通過反思,我知道自己在活動的安排上還有許多的不足,比如環(huán)節(jié)時間的分配、環(huán)節(jié)的連接、重難點的確定與解決以及對孩子反應的預期還考慮的不全面等,都是我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中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扭秧歌舞蹈,動作較協(xié)調(diào),有節(jié)奏。

  2、幼兒感受和表現(xiàn)舞蹈歡樂的情緒。

  3、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4、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紅綢帶每人一條(用多色皺紋紙?zhí)娲。錄音機和磁帶。

  活動過程:

  1、再次請兩名幼兒示范扭秧歌舞。

  2、組織幼兒復習扭秧歌歌曲和舞蹈基本舞步。

  3、教師組織幼兒逐句學習動作。

  4、放歌曲磁帶,幼兒將整個舞蹈連起來跳。

  教師啟發(fā)幼兒以愉快、喜悅的心情,舒展、有力、富有節(jié)奏的動作來表現(xiàn)秧歌舞蹈的`特點。

  5、放錄音,組織幼兒腰系紅綢帶,隨秧歌舞曲扭起來。

  6、待幼兒動作熟悉后,進行對形變換。

中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用動作表現(xiàn)歌曲中3/4、2/4拍的節(jié)奏。

  2、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做相應的動作。

  3、積極投入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魚網(wǎng)一個。

  活動過程:

  一、在《郊游》樂曲伴奏下進教室。

  二、復習歌曲《在農(nóng)場里》。

  三、感受歌曲《小蝌蚪》的樂曲旋律,理解歌詞內(nèi)容,并做動作。

  1、傾聽教師范唱。“青蛙媽媽的孩子小蝌蚪在唱歌,大家注意聽,它唱了些什么?”

  2、根據(jù)歌詞內(nèi)容,師生共同創(chuàng)編動作。

  3、在教師帶領下,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表現(xiàn)歌曲中3/4、2/4拍的節(jié)奏變化。

  4、在歌曲旋律伴奏下,嘗試配歌詞,學唱歌曲。

  5、在歌曲錄音的幫助下,邊唱歌曲邊做動作。

  四、邊唱歌,邊玩游戲。

  1、教師講解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

  “小蝌蚪邊唱歌邊在水里游,玩得很開心,調(diào)皮的'孩子拿來魚網(wǎng)捉小蝌蚪,靈活的小蝌蚪快快地游回去了!薄棒~網(wǎng)出現(xiàn)時,小蝌蚪才能游回家去!”

  完整游戲,幼兒邊唱歌邊按歌詞內(nèi)容和歌曲節(jié)拍做動作,歌曲結束,魚網(wǎng)出現(xiàn),小蝌蚪逃回家去。 在自然角中投放小蝌蚪并向幼兒介紹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 在《郊游》樂曲伴奏下進教室。復習歌曲《在農(nóng)場里》然后學唱歌曲。

  最后邊唱歌邊玩游戲。

  活動反思:我們班的幼兒大都生活在小區(qū)之中,對于小蝌蚪這個動物形狀并不熟悉,因此,在學習時孩子可能不會太理解,這樣就會影響游戲的效果。考慮到這種情況,因此,在活動前,我?guī)砹嗽S多小蝌蚪,并放到自然角中,孩子們見了,一到自由活動,他們就擁向自然角,好奇地觀察著小蝌蚪,在觀察中,他們了解了小蝌蚪的外型特征及它們游泳的姿態(tài),在談論中,他們了解了小蝌蚪的生長過程,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在孩子對小蝌蚪有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以后,我們就開始組織孩子進行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紛紛熱烈地談論著對小蝌蚪的認識,這時老師用歌詞進行簡單總結,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詞內(nèi)容,接著在欣賞音樂旋律中我們引導孩子自己嘗試著進行演唱,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哼出了歌曲,體現(xiàn)了孩子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接著,我們在組織孩子進行游戲活動,在進行游戲時是孩子們最投入,也是最高興的時候,由于他們對蝌蚪的游泳姿勢并不陌生,他們紛紛地模仿小蝌蚪的游泳姿態(tài)表演著,非常開心、愉快。中班音樂游戲反思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中班音樂教案07-21

【經(jīng)典】中班音樂教案07-21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7-22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7-23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07-28

中班音樂教案(經(jīng)典)07-28

[經(jīng)典]中班音樂教案07-25

中班音樂教案12-05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7-11

中班音樂教案(經(jīng)典)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