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05-21 09:37:4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中班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中班教案范文集合七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本活動功能:

  此活動在中班下學期的《這是什么蛋》中分題4中。

  二、設計意圖:

  在本活動"《這是什么蛋》"這個主題中,使我了解到"蛋"在孩子們眼里是一個神秘的世界,它是一個謎,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我深深為孩子們的主動探索精神所感動,也領悟到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發(fā)展?jié)撃,于是我?《有趣的蛋》"這個小分題的目標又重新改變了一下,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學習網(wǎng):

  四、活動設計:

  1、活動內(nèi)容:有趣的蛋

  2、活動目標:

  (1)、探索不同卵生動物的蛋。

 。2)、認識蛋的結(jié)構(gòu)。

 。3)、在了解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在品嘗蛋制品的過程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5)、能利用廢舊蛋殼制作工藝品。

  2、活動形式:分組或集體

  3、活動準備:

 。1)鴨蛋、雞蛋、鵪鶉蛋、鵝蛋、鴿子蛋等若干,蛋制品(蛋糕、蛋卷、茶葉蛋等)若干。

 。2)識字卡"蛋"。

  (3)每人一個碗、一把勺子、一只蛋、擦部、電飯鍋、植物油。

 。4)碎蛋殼(一頭只開一個小洞的蛋殼)。

 。5)音樂磁帶。

  4、活動過程:

  (1)讓幼兒討論鴨蛋、雞蛋、鵪鶉蛋、鵝蛋等不同卵生動物蛋是從哪里來,蛋的名稱,蛋的外形,顏色。

 。2)出示識字圖卡"蛋"。

  (3)事先把蛋洗凈晾干,然后把不同的蛋分給每個幼兒,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它的蛋跟別人的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請幼兒自己動手打雞蛋,發(fā)現(xiàn)蛋殼里的秘密,認識蛋的`結(jié)構(gòu)。

 。5)老師總結(jié):任何卵生動物的大殼里都有"蛋黃和蛋清。"

 。6)提問幼兒是否每天吃蛋,為什么?認識蛋的營養(yǎng)價值。

  (7)幼兒討論蛋的用途:例如:炒菜、做點心等。

  (8)利用幼兒打開的雞蛋,做西紅柿炒雞蛋,供幼兒品嘗。

 、倥c幼兒討論蛋的儲存方法。

 、诓シ乓魳罚堄變涸趦(yōu)美的旋律中吃自助餐,品嘗各種蛋制品,從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壅堄變豪脧U舊的蛋殼制作出不同的工藝品,例如:不倒翁等等。

  5、總結(jié)分享:

  請幼兒說說吃的蛋是什么味道?最喜歡吃蛋做的那種食物。

  6、活動評價:

  (1)能認讀"蛋"。

  (2)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能利用廢舊蛋殼制作出工藝品。

 。4)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吃自助餐,給了幼兒美的享受,從中體會到生活的樂趣。

  7、活動延伸:

  請幼兒探索如何讓蛋浮起來?

  教學反思:

  幼兒能夠主動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各種不同蛋的特征,讓幼兒在無形中理解、掌握知識,并體驗學習的快樂。教學內(nèi)容既貼近幼兒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視野。幫助幼兒架起學習的橋梁,能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但是上課時教師的語氣語調(diào)還沒有做到很抑揚頓挫,有的環(huán)節(jié)就沒出現(xiàn)很驚訝的效果。所以以后要注意上課時的語氣、表情,把課上的更生動有色。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將風箏的不同區(qū)塊分解為顏色和形狀兩種特性。

  2、能進行顏色、形狀和空間位置的二次對應關系練習。

  3、樂于用動作表現(xiàn)空間位置。

  活動準備:

  1.一個大菱形的彩色風箏:平均分為4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分別涂上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2.幼兒用書“秋日旅行”

  活動過程:

  一、觀察彩色風箏,能按不同區(qū)塊分解彩色風箏的特性

  1、(出示大菱形彩色風箏)小朋友,看,今天肖老師帶來了一個漂亮的

  彩色風箏,請你們看一看這個彩色風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彩色風箏有4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的顏色不一樣”

  3、區(qū)分顏色特性:一個三角形是紅色的(用一個紅色的三角形表示),一個三角形是黃色的(用一個黃色的三角形表示),一個三角形是藍色的(用一個藍色的三角形表示),還有一個三角形是綠色的(用一個綠色的三角形表示)。并把這四個標記成一橫排擺好。

  4、認識彩色風箏第二特性:小朋友看,肖老師手上有四個動物圖案,看看都有什么小動物的圖案(有小兔子、小貓、小狗、小鴨),同時把這四個小動物圖案呈一橫排擺好,擺在顏色標記的下一橫排。

  現(xiàn)在,老師要把這四個小動物的圖案放到這個彩色風箏上,看看我都會把小動物的圖案放到彩色風箏的哪個位置(教師分別把四個動物圖案擺到彩色風箏不同顏色的`區(qū)塊里)

  二、根據(jù)顏色、圖案和空間位置做二次對應關系的練習

  1、小朋友,看,老師這里有四個風箏圖案,你們能看懂它們都表示什么意思嗎?(引導幼兒觀察,并知道這四個風箏里涂有紅點的地方就表示特指風箏的這個區(qū)域)

  把這四個風箏圖案,擺在四個小動物的下面一排。

  2、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把風箏上不同的顏色和圖案與它們所在的位置連起來。

  先來看看,風箏中綠色的地方是什么動物圖案(小兔子)那我們用線把綠色的標記和小兔子圖案連起來吧!再來看看小兔子圖案是在風箏的那個位置,左邊的上面。那我們把這小兔子圖案和表示彩色風箏左邊上面位置的這個風箏連在一起。

  以這樣的方式帶領幼兒一起完成,并讓幼兒理解顏色、圖案和空間位置的二次對應關系。

  三、練習“彩色風箏”

  1、翻書讀題,并理解題意

  小朋友,現(xiàn)在請你們翻到書上第27頁,這里也有一個彩色風箏,看看在它上面都有什么顏色,每個顏色的位置中有什么圖形,它們分別在彩色風箏的那個位置,像剛才一樣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2、幼兒自由完成練習

  3、教師巡回觀察并指導幼兒完成練習。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養(yǎng)成獨立閱讀的好習慣。

  2、 嘗試運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3、 能仔細觀察畫面,比較、發(fā)現(xiàn)其異同。

  活動準備:

  小圖書人手一冊、大圖書、大頭飾(熊、松鼠)、一起去郊游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播放歌曲《郊游》

  1、教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郊游吧!小包背好了嗎?我們出發(fā)吧教師:郊游真好玩,讓我們來休息一下。請小朋友們坐到自己的椅子上。

  小朋友們玩的這么開心,有兩個小動物也要去郊游,我們來看看是誰?

  大熊和松鼠去旅行會帶什么東西呢?

  到底帶了什么東西呢、秘密就藏在這本大書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中班語言教案一起去郊游

  2.為什么白雪公主沒認出皇后來"?(皇后扮成了老太婆和農(nóng)婦白雪公主不認識她)師小結(jié):不認識的人叫"陌生人"。

  3.皇后沒有小矮人家的鑰匙,可是為什么她能進到小矮人的家中害死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忘了小矮人的話,自己給皇后開的門)師小結(jié):不能隨便相信陌生人的話,不恩那個隨便給陌生人開門。

  二、問題,引導幼兒了解獨自在家的安全知識。

  "白雪公主被好心的王子救活之后,過著幸福的生活。不久,她生下了一個美麗的小公主。(出示布娃娃)剛才,小公主的爸爸媽媽出門去了,她自己獨自在家,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想請小朋友告訴她。"

  情境一:師扮演水電工,以查看水表為名敲門。

  情境二:師以幼兒園新老師的口吻,說是來家訪的,讓小公主開門。

  情境三:小公主一個人沒同伴玩,想玩小刀、剪刀等尖利的東西。

  情境四:小公主肚子餓了,想自己去廚房燒東西吃。

  情境五:小公主自己在床上翻跟斗。

  師小結(jié):一個人在家時要特別注意安全,不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不做危險的事,不亂摸電器插座、插頭以及煤氣開關,不到陽臺上去等等。一個人在家可以安靜地看書、畫畫、玩玩具等。要學會保護自己。

  教后反思:

  在這個以游戲為主要形式的"獨自在家"中,我努力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孩子在活動中可以感到輕松愉悅的'心理氛圍,同時,在活動中我把教育理念和教育內(nèi)容比較自然的溶入到孩子的活動中,讓孩子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勵自己。在情感激發(fā)過程中,還有加強力度,要充分調(diào)動幼兒的情緒,讓幼兒的感情在我的帶動下充分展現(xiàn)出來,特別是孩子心中的想法。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2、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動作并合拍地表現(xiàn)樹葉飛舞的景象。

  3、培養(yǎng)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落葉頭飾人手一個,落葉等。

  活動過程:

  1、引入師:老師今天帶你們?nèi)ヒ粋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

  看看,這個小園子里地上都是什么。浚淙~)樹葉怎么都地上?(因為現(xiàn)在是秋天,葉子都落下來了)是啊,秋天的時候樹上的葉子就都要掉下來了,聽――

  2、錄音機范唱《秋天》

  師:秋天真美,那你們知道這小樹葉是怎么掉下來的嗎?

 。ㄓ變河懻摚┪覀冊趤砺犅牳枥锸窃趺闯。

  3、教師一邊灑落葉,一邊先念歌詞,再唱歌曲。

  師:葉子是怎么掉下來的?(幼兒講講:飄下來的,飛下來的,滾下來的等。)那我們也來做小樹葉,來學學樹葉從樹上落下來的樣子好嗎?樹葉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樣的?(睡地上)

  4、幼兒帶頭飾扮演落葉,模仿落葉的樣子。(放錄音2遍)師:小樹葉,你是怎么落下來的?(幼兒講講)

  5、挑選動作好的幼兒做示范。

  師:你們的動作都好漂亮!我們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動作。(放錄音1遍)師:秋天了秋風一吹,樹葉寶寶都離開的樹媽媽,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么多的落葉,我們把落葉都送回家吧,你們先每人撿一片樹葉,看看你撿的樹葉是什么樣子的?

  7、延伸活動:把不同的落葉歸類。

  落葉有3種,梧桐樹葉,廣玉蘭樹葉,小樹葉。請幼兒講出區(qū)別后,把落葉送到指定地點。

  8、結(jié)束:

  師:現(xiàn)在這個園子里,又干凈,又整潔,小落葉都找到了新家,我們小朋友也回家吧!

  教學反思

  結(jié)合季節(jié)特點,我班在教室里布置了豐收的果園、落葉拼貼作品等充滿秋天氣息的環(huán)境。教室的環(huán)境都是孩子們與老師共同參與制作的,所以大家都覺得很有親切感、興趣濃厚、自然地融入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感受語言活動的.趣性。

  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樂于表現(xiàn)。孩子們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大部分孩子樂意去說、大膽去說。而且在老師的鼓勵下嘗試用豐富的肢體語言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

  但是我在采用落葉的教具上欠缺了考慮,所使用的落葉卡片與頭飾可以更換真實的葉子,或用葉子做成可以戴在頭上、掛在身上、手上等飾品,使其更生動、有趣,這樣孩子的參與興趣會更高。

中班教案 篇6

  工作準備:托盤一個,碟一個。題目卡若干,小袋子一個、金色串珠及數(shù)字卡片若干,加號,紅線各一個。

  直接目的:初步掌握加法中相同數(shù)字連續(xù)加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加法的概念

  間接目的:

  1、為幼兒養(yǎng)成數(shù)學心智做準備。

  2、培養(yǎng)幼兒的秩序感和專注力。

  3、為幼兒學習代數(shù)做準備。

  操作過程:

  1、教師介紹工作名稱:“今天我們共同分享的工作是加法銀行游戲——連續(xù)加法(相同的數(shù)字)”教師到教具柜請教具。

  2、在題目卡上出一道題(老師念)2133﹢2133+2133,王老師有2133本書,李老師有2133本書,張老師也有2133本書,問:王老師、李老師和張老師一共有多少本書?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道加法題:2133﹢2133+2133﹦

  3、老師現(xiàn)在去取金色串珠和小數(shù)字卡片,邊取邊數(shù)1000、20xx……(從開始。

  4、從盤中拿出金色串珠邊放邊數(shù),把相應數(shù)字卡片放在右側(cè)。

  5、點數(shù)一遍2133、2133、2133。

  7、取“﹢”號和紅線

  8、求個位的得數(shù)(把珠子合到一起點數(shù)),然后取數(shù)字卡片9放在(紅線下)個位珠子下面。

  9、求十位上的得數(shù),同求個位數(shù)相同。

  10、求千位上的得數(shù),同求個位數(shù)相同。

  11、點數(shù)一遍得數(shù)6399。把數(shù)字卡片重疊。

  12、收教具:1)收串珠(從千位開始收)邊收邊說。

  2)送教具。

  3)收卡片,先讀后收。

  活動延伸:可由幾名幼兒共同完成此項工作,比較適合的人數(shù)3人。

  吸引力:觀察操作過程。

  錯誤訂正:幼兒正確的取數(shù)量,金色串珠本身所表示的'量,教師,其他幼兒,題目卡背面的得數(shù)。

  注意事項:

  1、金色串珠在工作毯上擺放時是個位在右、千位在左。

  2、用小數(shù)字卡片代表加數(shù),用大數(shù)字卡片代表得數(shù);

  3、計算的得數(shù)不能大于9999,教師在為幼兒制作題目卡時要考慮加數(shù)的大小。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中各種紙的不同作用。

  2、能比較水滴滴在不同的紙上的變化。

  3、通過實驗,體驗探索記錄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不同的紙(卡紙、餐巾紙、宣紙和閃光紙)各一張

  2、調(diào)羹、記號筆、試驗表、記錄表每人各一張。

  3、記錄表大張1張、杯子四個

  4、黑板,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拍手:小朋友,聽,這是什么聲音?幼:拍手的聲音

  教師跺腳:聽,這又是什么聲音?幼:跺腳的聲音

  師:小朋友的耳朵真厲害,再聽,滴答滴答,小朋友,這是什么聲音?

  幼:下雨的聲音,水聲

  師:嗯,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朋友你們覺得小雨都會落在哪里?

  幼兒自由回答

  師:那如果雨水滴在紙上會是什么樣子呢?

  幼:紙會濕的。

  幼:紙不會濕,水會在紙上流動。

  師:噢,是這樣的么?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四種不一樣的紙寶寶,我們來一起認識一下吧!

  教師出示卡紙、餐巾紙、閃光紙,師幼共認。

  教師出示試驗表,鞏固認識。

  二、猜想與探索

  1、進行猜想,交待任務

  師:現(xiàn)在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的紙寶寶,那你們覺得這些紙寶寶他們都會吸水嗎?

  幼:會/不會。

  師:那你們覺得它們中哪種紙會吸水,哪種不會吸水?幼兒自由猜想

  師:嗯,大家的意見都不太一樣,那我們一起來試驗看看好不好!

  教師提出操作任務與要求

  2、試一試,實驗與記錄

  (1)幼兒4人一組,分4個小組進行實驗。

  幼兒動手操作,師幼共試。用滴管在水杯吸水后滴在卡紙上,師巡視,對操作正確的幼兒及時鼓勵,指導糾正有困難的幼兒。

  師:餐巾紙吸水嗎?吸得快不快?(吸水,而且很快)

  師:卡紙吸水嗎?吸得快嗎?(吸水,但是很慢)

  師:宣紙吸水嗎?吸得快嗎?(吸水,挺快的)

  師:閃光紙吸水嗎?(不吸)

  師:水滴滴在閃光紙上是什么樣的?水是停止在原處,還是四散開?還是浸到紙里?

  幼:水滴停在原處。

 。2)記錄觀察結(jié)果并將表格展示在展示板上。

  3、交流分享實驗結(jié)果

  師:哇!記得真不錯!那老師現(xiàn)在請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記錄表格的'?

  (請個別幼兒發(fā)言)

  回憶完成大記錄表,并對各種的紙的吸水性進行排序

  師:小朋友們記錄的真好,可是老師黑板上的表格還沒開動呢!我們再回憶著做一遍吧!

  師:餐巾紙吸水嗎?(吸水)卡紙吸水嗎?(吸水)宣紙吸水嗎?(吸水)

  閃光紙吸水嗎?(不吸水)

  師:那這四種紙里誰吸水吸的最快?誰吸水吸的較快?那吸水較慢的是什么紙,那不吸水的紙寶寶是誰?

  三、結(jié)束

  師:哇,小朋友真棒!今天我們通過動手實驗發(fā)現(xiàn)了小水滴滴在不同的紙上,現(xiàn)象都會不同。有的紙吸水,有的紙不吸水。有的紙吸水較快,有的紙吸水較慢。

  師:聽,滴答滴答,又下雨了!你們覺得小水滴還會躲進哪里?

  幼兒自由回答

  師:那我們現(xiàn)在一起去找找看看吧!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11-30

中班教案11-30

中班教案12-02

中班教案12-02

中班教案12-03

中班教案12-03

中班教案12-03

中班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