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時間:2024-10-25 21:29:48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中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中班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中班教案 篇1

  中班談話:《愉快的節(jié)日》

  活動目的:

  1、 能圍繞話題,較連貫、流暢地談論自己在假期中的事情。

  2、 能耐心地傾聽同伴講話,了解別人的談話內(nèi)容,養(yǎng)成不打斷別人講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 開學前教師對部分幼兒進行家訪,與家長、幼兒交談,了解幼兒的假期情況。

  2、 布置展覽“假期生活記載表”,自制、繪畫的各種作品。

  3、 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1、 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出話題:教師與幼兒一起圍坐在展覽角,引導幼兒觀看同伴的`作品和“假期生活記載表”,激發(fā)幼兒談話的興趣。

  2、 引導幼兒圍繞話題“假期中最高興的事和假期中學會的本領”自由談話。(啟發(fā)幼兒將自己的作品中的內(nèi)容接給同伴)

  3、 引導幼兒拓展談話范圍:聽了別人的假期生活活動報告,你喜歡誰的呢?為什么?(鼓勵幼兒為自己認為假期生活愉快、進步、有趣的小朋友發(fā)小紅花)在以后的假日里,你準備做些什么更有趣的、更有進步的事呢?

  4、 律動《敲鑼打鼓放鞭炮》,進一步感受節(jié)日的喜慶。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

  2、培養(yǎng)幼兒的估計能力,空間感知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透明小量杯(果凍殼),水彩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俸跅棥⑿Q豆、、花生、圣女果、桂圓若干。

  ②實物圖片三張。

  3、一瓶綠茶,兩杯一樣多的橙汁、綠茶,烏鴉一只,數(shù)字翻牌卡2個。

  活動過程:

  一、量一量。

  (一)介紹。

  1、冬天到了,烏鴉準備了許多過冬的糧食,讓我 們一起去瞧一瞧吧!

  2、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這是什么?(小量杯)你們猜一猜,裝滿這只小量杯,需要放幾顆黑棗?(幼兒估計、猜測)如果裝的是蠶豆,需要放幾顆?會不會一樣多?

  4、請你們動手量一量,看看哪種糧食裝的多,哪種糧食裝的少。想一想為什么,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二)、幼兒自由選擇兩種材料進行測量,并學著記錄。

  教師指導:

  1、數(shù)出同一種糧食裝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3、大膽地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測量結果。

  (三)、小結:

  幼兒展示記錄,講評測量結果。

  提問:

  1、你在量杯里裝了什么糧食?能裝幾顆?(教師把結果記錄在糧食的圖片上)

  2、誰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結:量的時候要把糧食壓壓緊,結果才會準確。

  3、為什么同樣大的量杯里,黑棗只能放一兩顆,花生能放十來顆?(引導幼兒推理出糧食數(shù)量與糧食大小之間的反比關系)

  小結:在一樣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糧食裝的越少,越小的糧食裝的越多。

  4、請幼兒根據(jù)推理的結果把糧食圖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棗 蠶豆 花生

  二、競賽游戲:烏鴉喝水

  一)烏鴉怎樣才能喝到飲料

  1、出示烏鴉:現(xiàn)在,烏鴉口渴了,找來找去找水喝。哇,這里有一瓶綠茶,烏鴉真高興呀。ǔ鍪疽黄烤G茶)可是瓶太高,飲料太少,烏鴉怎么也喝不著。小朋友們,快幫幫烏鴉吧!(引導幼兒想出用糧食投入水中,讓水面升高的方法)

  2、想一想,用哪種糧食放到水里可以讓烏鴉最快喝到綠茶?為什么是黑棗?對,最大的.糧食只要幾顆就能讓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棗子投入瓶中)

  二)比較圣女果和桂圓的大小。

  1、小烏鴉喝了綠茶,又感覺有點餓了,它又找來了兩份點心,一份是圣女果,一份是桂圓,可它說不出它們誰大誰小,誰知道?

  2、“誰來幫小烏鴉區(qū)分圣女果和桂圓的大小?”(請幼兒想辦法并提供兩只一樣大的大量杯)

  3、用量杯測量不出它們的大小, 那我們能不能用烏鴉喝水的方法來比比圣女果和桂圓究竟哪個大呢?我們分成兩對來接力賽,一邊是圣女果隊,另一邊是桂圓隊。你認為圣女果大,能讓烏鴉先喝到水,就把椅子搬到圣女果隊。你認為是桂圓大的,就加入桂圓隊。

  4、幼兒競賽。

  教師講解規(guī)則:每次向瓶里放一個果子,然后翻自己隊的數(shù)字卡一張,下一個小朋友必須在前一位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發(fā)。比一比哪一隊用最少的果子讓飲料滿到瓶口。

  5、宣布圣女果和桂圓的比較結果和獲勝組。

  誰來說說,哪組的小朋友猜對了,是什么大?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原來有的東西看上去大,但實際上并不一定是大的,這就要我們多動腦筋,用聰明的方法來比較。

  活動反思:

  數(shù)學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最佳情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xié)調發(fā)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有很多幼兒家長會跟老師反應說自己的孩子比較貪吃,但是不喜歡刷牙,不知道如何保護牙齒,希望老師能幫忙教育一下。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自我控制力發(fā)展不完善,導致很多幼兒存在齲齒問題,因此幼兒園的牙齒健康教育很重要。此次教育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水平,通過采用故事,以小熊的故事使幼兒進入情境,讓小熊一角色貫穿課堂,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和注意力,讓幼兒充分認識到牙齒的重要性,從而學會保護牙齒,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了解牙齒結構、功能及生長特點。

  2.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3.從小培養(yǎng)愛刷牙、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活動難點:了解牙齒結構、功能及生長特點。

  活動準備:

  關于保護牙齒的PPT、蘋果若干、餅干若干、人手一把小牙刷和口杯。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謎語導入,引出牙齒課題:小小石頭硬又白,整整齊齊排兩排,天天早晚刷干凈,結結實實不愛壞。

  二、基本部分

  (一)認識牙齒的結構、功能及生長特點。

  1.觀察牙齒,數(shù)數(shù)有幾顆牙。

  師:小朋友嘴巴里有幾顆牙齒呢?找到旁邊的小朋友組成一組,互相數(shù)數(shù)對方有多少顆牙齒?

  教師小結:正常兒童嘴里有20顆牙,成人是32顆。

  2.仔細觀察對方牙齒的顏色、大小、形態(tài)。

  師:再看看你好朋友的.牙齒是什么顏色的?每顆牙齒長得一樣嗎?

  3.給牙齒起名字。小結:像小鏟子的牙叫門牙,像小尖刀細長形的叫犬牙(虎牙)共8顆,像一座座小山凹凸不平的叫臼牙(磨牙)。

  4.介紹門牙、犬牙、臼牙吃食物時各有什么作用。

  師:我們吃東西的時候,每顆牙齒分工一樣嗎?

  請幼兒吃一片蘋果,試一試不同牙齒的不同作用小結:門牙比其它牙齒薄,它們能夠切開和咬斷食物;犬牙比較尖、長,粗壯有力,能夠撕裂食物;臼牙又寬又厚,能夠磨碎食物。

  (二)認識到齲齒的危害。

  1.透過故事引出齲齒的危害。

  師:有一只小熊卻要去拔牙,這是為什么呢?

  2.找齲齒。

  兩個小朋友互相觀察,看看對方是否有齲齒。

  3.組織幼兒討論齲齒構成的原因。

 。1)發(fā)給幼兒每人一塊餅干品嘗,餅干什么滋味?

 。2)回答問題:兩個小朋友互相觀察牙齒上有什么?牙縫里多了什么?(粘在牙縫上的餅干渣)

 。3)講解食物殘渣中的糖在細菌作用下會分解成酸,酸會腐蝕牙齒變黑,成為齲齒。

  (三)預防齲齒,保護牙齒,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

  1.討論保護牙齒的方法。

  師:我們平時要怎樣保護牙齒呢?

  教師小結:我們就應少吃甜食,吃完東西記得漱口,把留在口腔、牙齒里面的臟東西吐出來,還要記得早晚刷牙,保護牙齒,這樣我們的牙齒就能健健康康的,我們也能開開心心的生活。

  2.請個別幼兒示范平時刷牙的方法。

  3.教師講解正確的刷牙方法,教育幼兒養(yǎng)成早晚刷牙的習慣。

  三、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正確的刷牙方法應當是上牙從上往下刷,下牙從下向上刷,咬合面來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凈。

  活動延伸:

  與家長進行家園交流,督促幼兒每天堅持早晚刷牙,并將孩子刷牙的瞬間以照片或視頻的形式進行分享。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nèi)容,并學習誦讀。

  2:發(fā)揮想象力,感受兒歌意境美。

  活動準備:

  啞劇表演、輕音樂、與兒歌相關圖片若干及完整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以觀看啞劇表演"月亮下來吧"引入,調動幼兒學習熱情。

  二: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共同猜猜啞劇表演中的動作,并根據(jù)幼兒講述內(nèi)容出示圖片。

  三:在輕音樂的伴奏下欣賞兒歌,感受兒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兒歌內(nèi)容,。

  1:提問:你們聽完這首兒歌有什么感受?

  兒歌中還有什么是我們剛看完啞劇表演沒有猜到的呢?

  2:添補幼兒未猜到的圖片。

  四:結合圖片,再次欣賞兒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內(nèi)容。

  1:提問:兒歌中月亮都被變成了什么?(球、鏡子、小船)

  2: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把月亮變成形狀不一的球、鏡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變化圖。

  師小結:月亮有時是彎的,有時是圓的。它在每個月月初時是又彎又小,隨時間一天天過去,它漸漸變圓,當它再變到又彎又小時,一個月就過去了,所以我們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狀其實是不一樣的。

  3:提問:當它變成球、鏡子、小船時,誰都把它怎樣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

  4:出示與兒歌相關的`完整圖譜。

  五:通過完整的圖譜,學習誦讀兒歌。

  1:根據(jù)圖譜,師幼共同誦讀兒歌。

  2:請個別幼兒自由選擇圖片讀。

  3: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配樂讀。

  4:請幼兒為兒歌配上動作完整誦讀。

  六:活動結束:請幼兒來當魔術師,發(fā)揮想象,看看月亮還能變成什么,把它畫下來,比比誰變得多,畫得美。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nèi)容。

  2.感受故事夢境的奇妙與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掛圖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一,引發(fā)幼兒觀察。

  師:你看到了什么?它們會發(fā)生一件什么事?誰來猜一猜。(用完整話告訴大家。)小朋友是這么想的,今天黃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故事《大海奇遇記》,仔細聽它們究竟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分三段欣賞故事。

  活動過程:

  樂樂最愛到海邊玩了,尤其喜歡和爸爸媽媽一人一邊牽著手到沙灘上踩水花,還喜歡在沙灘上蓋沙堡、撿貝殼和玩尋寶游戲。

  這天傍晚,樂樂在海灘上玩的正高興,突然看到有個東西搖搖晃晃地爬上一塊大石頭,原來是只小螃蟹。

  當樂樂靠近小螃蟹的時候,它好像很緊張、害怕,拼命揮舞大螯,好像在說:“別靠近我?”樂樂覺得小螃蟹的動作很有趣,決定把它帶回家,可以天天看著它。

  提問:(教師出示故事圖片1和2,講故事1至3段)(1)樂樂喜歡在沙灘上干什么?(尤其喜歡和爸爸媽媽一人一邊牽著手到沙灘上踩水花,還喜歡在沙灘上蓋沙堡、撿貝殼和玩尋寶游戲。)(2)樂樂在海邊他發(fā)現(xiàn)了什么?(3)樂樂把小螃蟹帶回了哪?

  樂樂很喜歡小螃蟹,連上床睡覺都把它放在身邊。

  睡著的樂樂突然聽到一陣陣水聲,還覺得全身冰冰涼涼!他發(fā)現(xiàn)整個房間都是海水,玩具和家具都在水里飄來飄去!

  小螃蟹一邊游泳,一邊慢慢靠近。想用大螯和樂樂牽手。樂樂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一只螃蟹了。

  小螃蟹帶著樂樂坐在拖鞋船上,在水里快速的游動,還有藍色大魚陪著他們一起玩。

  樂樂對小螃蟹說:“原來住在海水里這么快樂!毙◇π窊]著手很開心。

  有條大魚撞歪了拖鞋船,把樂樂嚇醒了。他看到房間還是原來的樣子;沒有海水、沒有大魚,而小螃蟹一動也不動地趴著。

  提問:(教師講述故事圖片3至4)(1)當樂樂睡著的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做了一個夢) (2)樂樂夢見了什么?(夢見自己變成螃蟹、整個房間都是海水,玩具和家具在水里飄來飄去……)。

  (3)夢里樂樂對螃蟹說了些什么?(原來住在海水里這么快樂。)(4)樂樂被嚇醒后發(fā)現(xiàn)他的房間是什么樣子的?(沒有海水、沒有大魚,而小螃蟹一動也不動地趴著。)(5)樂樂看見小螃蟹一動不動地趴著,他會怎么做呢?誰來猜一猜。(我們來聽一聽樂樂是怎么做的?)第二天,樂樂請爸爸媽媽帶他到海邊,把小螃蟹送回了沙灘。小螃蟹舉起大螯揮一揮,像是在和樂樂說再見,然后迅速地鉆進沙子里。

  爸爸和媽媽對樂樂說:“小螃蟹和他的朋友們都住在這里,以后你還是可以來和它們玩!睒窐伏c點頭。有了新朋友他比以前更喜歡海邊了。

  提問:(教師講述故事圖片5)(1)故事中的樂樂看見小螃蟹一動不動地趴著,他是怎么做的?(請爸爸媽媽帶他到海邊,把小螃蟹送回了沙灘)(2)最后爸爸和媽媽對樂樂說了些什么?(小螃蟹和他的朋友們都住在這里,以后你還是可以來和它們玩。)(3)故事聽完了,《大海奇遇記》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3.接下來請小朋友聽老師完整講述故事?在聽故事的時候要仔細聽:當樂樂靠近小螃蟹的時候,小螃蟹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參與故事內(nèi)容的討論。

  (1)故事聽完了,當樂樂靠近小螃蟹的時候,小螃蟹的表現(xiàn)是什么樣子的?(好像很緊張、害怕、拼命地揮舞著大螯,好像在說:“別,別靠近我!

  (2)小螃蟹很緊張、害怕為什么樂樂還要把小螃蟹帶回家呢?(小螃蟹的動作很有趣,可以天天看著它)(3)樂樂把小螃蟹送回了家,小螃蟹會對樂樂說什么?(謝謝樂樂、和樂樂說再見)(4)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4.小朋友看著圖片和老師共同來講述故事。

  小結:每個小動物都有適合自己的家,只有生活在適合自己的家它才會更開心、更快樂。我們要學會愛護并保護小動物,這樣我們的大自然才會更加美麗。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扮演司機開車的樂趣,基本建立的交通安全概念,認識不同車子的功能和概念。

  活動準備:

  汽車圖片 汽車錄音 紅綠燈

  活動過程:

  1. 講述故事《威威愛打怪手》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認真聽哦!

  提問:故事里的大怪手到底是什么車?

  除了故事里提到的車,你還認識什么車?

  2. 教師和幼兒玩“猜謎”的游戲

  “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認識各種各樣的車,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你們,我們來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請你們認真的聽清楚老師說的話,然后回答這是什么車?

  下雨啦,下雨啦,邊下雨來邊唱歌。請問這是什么車?

  大嘴巴,大嘴巴,邊吃垃圾邊唱歌。請問這是什么車?

  排隊一個一個上,投幣才能坐的車。請問這是什么車?

  不用汽油用腳踩,請問這是什么車?

  失火的時候,撥打119,請問開來什么車?

  抓壞人的時候,撥打110.請問開來什么車?

  生病的時候,撥打120,請問開來什么車?

  3. 聽聲音,辯車子。

  小朋友真棒!在我們生活中有一些車子會發(fā)出特別的聲音,請小朋友聽一聽,這是什么車?

  4. 游戲 《紅綠燈》

  教師:大馬路上有各種各樣的車子在行駛。為了確保安全,司機們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在過路口的.時候還要注意看交通信號燈。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交通信號燈有哪幾種嗎?綠燈亮了應該怎么樣?紅的亮了應該怎么樣?黃燈亮了又該怎么樣?小朋友真棒!接下來我們來玩紅綠燈的游戲,看見紅燈馬上停下來,看見綠燈繼續(xù)向前行。

  5. 演唱歌曲《開車歌》

  6. 聽音樂,幼兒自由模仿汽車的動作。

  7. 結束。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還是比較吸引幼兒的,上了這節(jié)課感覺自己還有很大的不足。比如:語速過快,過度銜接不自然。游戲之前未說要求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導致游戲時間過短。該給予總結表揚的地方未進行總結表揚。唱歌曲那部分,沒有與幼兒進行互動進行模仿就直接進行結束。以至于最后上的課時間過短。

中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新《綱要》告訴我們,幼兒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 "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肚臍眼"對于幼兒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而對于"怎么會有肚臍眼?肚臍眼有什么用?"幼兒了解的比較少。本次活動結合動態(tài)的課件,讓幼兒直觀形象的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和作用。

  從而引發(fā)胎生、卵生動物有沒有肚臍眼的興趣,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活動目標:

  1、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和作用。

  2、探索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肚臍眼的秘密。

  3、養(yǎng)成積極地看待問題的態(tài)度。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白板課件《肚臍眼的秘密》、記錄卡、字卡:胎生、卵生。

  2、學具準備: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ㄒ唬┝私馊祟惗悄氀鄣奶卣骱妥饔。

  1、了解人類肚臍眼的特征。

  教師:這是什么?是什么樣的?

  教師:還有誰也有肚臍眼?

  2、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肚臍眼的作用。

  教師:肚臍眼是哪里來的?有什么用?

  3、如何保護肚臍眼。

  (二)猜測動物是否有肚臍眼。

  1、出示四種小動物,請幼兒猜測是否有肚臍眼。

  教師:小動物有肚臍眼嗎?

  2、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情況。

 。ㄈ┎僮黩炞C,探索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肚臍眼的秘密。

  1、動物們是如何出生的,請幼兒操作排序。

  2、集中展示交流,驗證幼兒的猜測。

  教師:你發(fā)現(xiàn)小動物是怎樣出生的?

  3。教師根據(jù)動物不同的出生方式歸納為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

  4?炊嗝襟w課件,了解胎生動物和卵生動物肚臍眼的秘密。

  教師:胎生和卵生的小動物到底誰有肚臍眼?

  (四)游戲"快樂大轉盤",鞏固拓展動物肚臍眼的知識經(jīng)驗。

  1、介紹游戲規(guī)則,判斷還有一些動物是否有肚臍眼。

  師:這是誰?它有肚臍眼嗎?為什么?

  2、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有肚臍眼。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

  語言區(qū)投放繪本《是誰的肚臍眼》;科學區(qū):繼續(xù)尋找植物"肚臍眼"的秘密。

  活動建議:

  繼續(xù)探索胎生動物與卵生動物有哪些?并尋找植物的肚臍眼。

  活動點評:

  新《綱要》指出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他們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fā)現(xiàn)者,知識經(jīng)驗的'主動建構者。在本次活動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

  1、形象直觀的課件,引發(fā)幼兒探索肚臍眼秘密的興趣。

  "肚臍眼"對幼兒既熟悉又陌生,根據(jù)中班幼兒形象直觀的學習特點,在本次活動中結合形象生動的課件,從"小小的肚臍眼——展現(xiàn)寶寶的肚子——展現(xiàn)整個寶寶"引發(fā)了幼兒探索"肚臍眼"秘密的興趣。幼兒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形象動態(tài)的課件,讓幼兒一下子就了解了肚臍眼的來源于作用。

  2、簡單明了的操作,了解動物出生方式與肚臍眼的關系。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兒童實際參加探究活動,"親身經(jīng)歷真實的研究過程",要讓兒童真正地"做科學"。本次活動通過操作活動了解動物的出生方式,在交流與分享中總結出胎生與卵生動物與肚臍眼的關系。并利用"動物轉盤"游戲,鞏固幼兒對有無肚臍眼的掌握。整個活動都是在幼兒操作、交流,教師提升、總結,得出結論,充分尊重了幼兒的主題地位,遵循了科學活動"在操作中學習"的規(guī)律。

  3、拓展延伸,激發(fā)關心科學的態(tài)度。

  科學活動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在了解了人類和動物的肚臍眼秘密之后,以提問的方式引發(fā)幼兒再次探索植物肚臍眼的秘密。這樣既拓展了幼兒的思維,更激發(fā)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養(yǎng)成善于觀察、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

中班教案 篇8

  目標:1、體會親人對自己的關愛,為自己長大感到高興。

  準備:1、每人三張相片(出生、兩歲、現(xiàn)在)。

  2、絨面板一塊。

  3、歌曲錄音磁帶《世上只有媽媽好》。

  過程:1、介紹自己:

  幼兒將自己的相片分別按出生、兩歲、現(xiàn)在三個年齡段貼在絨面板上。

  談談小時候開心、有趣的事情。

  看看自己和朋友有什么變化。

  2、交流討論:

  重點觀察出生時候的“我”:

  ——“剛出生時候的.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你出生的時候有多重?你長得像誰?”

  (人剛生下來的時只會哭,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每個人體重是不一樣的。)

  重點觀察兩歲時候的“我”有哪些變化:

  ——“兩歲時候的我和出生相比較有什么不同?”

 。ㄔ谟H人的照顧、撫養(yǎng)下,我長大了長高了,會說話會走路,會自己吃飯、上廁所等。)

  重點觀察現(xiàn)在的“我”,介紹“我”的本領:

  ——“現(xiàn)在的‘我’和小時候相比本領已經(jīng)很大了,說說自己的本領!

  3、感謝父母:

  每位幼兒說一句感謝父母的話,教師用錄音 錄下幼兒的話。

  全班合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中班教案09-09

中班教案11-30

中班教案11-30

中班教案12-02

中班教案12-02

中班教案12-03

中班教案12-03

中班教案12-03

中班教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