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模板合集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僬J識4個生字
、谀x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辯證的看待事物。
、垤柟瘫締卧獙W到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
領悟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教師說:“平時屋里有土可不太舒服,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樣都討厭灰塵。那假如沒有灰塵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假如沒有灰塵》!卑鍟n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倮首x課文,讀完說說沒有灰塵行不行?
、诔鍪旧稚~指明帶讀:勿塵埃拂拭飽和依附濕漉漉朝暉日暈單調(diào)
三、依照提示,自學討論
①指明讀閱讀提示。
②先默讀思考:灰塵有什么特點和作用,然后與小組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③小組合作完成表格。
灰塵的特點
灰塵的作用
使用的說明方法
教師巡回指導,要及時表揚合作很好的小組。
四、全班交流,點撥指導
小組匯報時,要通過讀表現(xiàn)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五、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僦该x4.5.6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人們看成有害的`東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視的存在價值,要正確認識。)
②你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被看成有害的東西其實也有很大的作用呢?
③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說說灰塵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語文教案 篇2
1、學習以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手法。
2、學習本文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理解 “詩體小說”的特點。
3、學習白洋淀地區(qū)人民英勇抗日的愛國熱忱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學習重點: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的寫法。
學習難點:“詩體小說”特征的把握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課前預習:
1、 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并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故事情節(jié)。
2、 利用網(wǎng)絡,搜尋有關孫犁的材料和對他詩體小說特征的評價的相關資料,如有可能可作成簡單的POEERPOINT課件,便于課堂交流。
教學流程
一、 導入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在優(yōu)美的《高山流水》樂曲聲中,徐徐展開白洋淀的風光圖片,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境界,使學生進入審美享受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0xx年7月,正是荷花搖曳荷葉飄香的季節(jié),我國當代文學大師孫犁在綿綿細雨聲中靜靜地離去了,享年90歲。巨星雖然隕落了,但白洋淀里的荷花依然開得姹紫嫣紅,他的代表作《白洋淀》也象那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靜靜地綻放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長廊中,幽幽地散發(fā)著那怡人的清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白洋淀,感受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里,發(fā)生在白洋淀里感人故事,學習白洋淀人民優(yōu)秀的品質(zhì),品味孫犁小說的獨特魅力。
二、整體感知,理清情節(jié)
1、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
水生嫂探知丈夫參軍,跟丈夫話別。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敵船,她們躲進荷花淀,無意中把敵人引進伏擊圈,為游擊隊伏擊敵人的勝利創(chuàng)造條件,她們從此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抗日游擊戰(zhàn)士。
2、文章情節(jié)發(fā)展可以分成三大部分,請分別用四字短語概括主要內(nèi)容。
A、(1—31) 夫妻話別(開端)
B、(32—61)探夫遇敵(發(fā)展)
C、(62—84)助夫殺敵(高潮、結局)
D、(85) 學夫衛(wèi)國(尾聲)
三、品味語言,把握形象
1、從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刻畫的人物是誰?
——主要刻畫的是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白洋淀婦女。
2、作者運用哪些手法是刻畫人物形象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其中最主要的人物的對話描寫。
3、 分析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形象
A、 分析“夫妻話別”的對話
1)、學生分角色朗讀“夫妻話別”的對話(一男、一女和一個旁白,讀第5節(jié)—23節(jié))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對話的語氣和感情處理得是否合理,同時思考這一段對話反映了水生嫂怎樣豐富的內(nèi)心和她具備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
、佟⒚鞔_:“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表現(xiàn)了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凇ⅰ八麄儙讉呢?”——水生答非所問,故意岔開話題,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對妻子的問話用“還在區(qū)上”,虛晃一槍,又岔開了話題,無話找話。水生嫂察顏觀色,感到今天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xiàn)了水生嫂體貼、溫柔、機敏和穩(wěn)重的性格。
④、“你總是很積極的!薄(可以試用不同的語氣來讀,體會它內(nèi)在的意蘊)在妻子的逼問下,水生終于說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她愛丈夫,愛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個報名參軍,她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對丈夫責怪中含有贊揚。
⑤、“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丈夫參軍去打鬼子,她沒有理由也不會阻攔,這是女人的態(tài)度。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自然會聯(lián)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產(chǎn)和生活的擔子該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薄(jīng)過水生的一番勸說,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他不僅為革命事事走在頭里,而且能體諒家里的難處,所以,水生嫂擺正家庭和民族的關系,統(tǒng)一對丈夫和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chǎn)和生活的重擔,支持丈夫參軍。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xiàn)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薄榱俗屨煞蚍判,自覺承擔任務。
、、“嗯!薄膭钇拮诱紊稀⑺枷肷、文化上進步,勸誡妻子不要當俘虜,要與敵人拼命。兩個“嗯”字,表現(xiàn)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tǒng)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
小結:“夫妻話別”這段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nóng)村婦女形象,為后來寫水生嫂等機智勇敢地與敵人斗爭,發(fā)展成為抗日游擊戰(zhàn)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剛才大家一起仔細咀嚼了夫妻倆的對話,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視片的導演是如何處理的。(播放夫妻話別的錄象)
B、(播放探夫前的一段) 討論分析四個女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A、“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 “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
C、“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jù)點……”水生的女人說。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
E、“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
(1)A、B、C、D四句話中,有兩句應是一個女人說的,是______兩句,為什么?
(2)這五句話表現(xiàn)了四個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如果分別用機智伶俐、沉穩(wěn)謹慎、爽朗直率、忸怩含蓄來表示她們的性格,那么______爽朗直率,______ 忸怩含蓄,______機智伶俐,______沉穩(wěn)謹慎。
(3)女生齊讀這段對話,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
(4)小結:這段簡短的對話,把她們羞澀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出來了。魯迅說:“高爾基很驚服巴爾扎克寫對話的巧妙,以為并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僅使讀者看了人物對話,便好象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孫犁的這段對話寫得也很精彩,使人聞其聲如見其人,我們仿佛看到了白洋淀婦女那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淳樸、真摯的美好形象。
文中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還有,請大家課后再去仔細品味一下。
4、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也是本文一個突出的特點,試舉一例進行討論。那么發(fā)揮行業(yè)田野狠毒艱苦月光花部分如同感,冒尖戶用途熱望去,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闭埨斫狻罢饎印焙汀八薄边@兩個詞的深刻含義?
討論明確:這是水生嫂聽到丈夫報名參軍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丈夫“明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動,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我們不難想象,這時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復雜的:幾年的夫妻恩愛,家中生產(chǎn)生活兩副重擔,上前線前途莫測……但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人,很快地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這個動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xiàn),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參軍的決定,顯示了她的堅強性格。
5、 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A、 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
B、 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6、 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剛才我們通過對話和細節(jié)的品味,一起走近白洋淀婦女,請大家概括一下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的共同特征:
白洋淀婦女既有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又有解放區(qū)婦女的特點,他們勤勞善良,溫柔體貼,識大體、明大義,堅強勇敢。
六、咀嚼鑒賞,把握特征
六、咀嚼鑒賞,把握特征
一)體會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
故事的開展離不開具體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描寫又分為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文章著重勾勒的是什么?——自然環(huán)境
1、文章景物描寫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就著重挑選開頭一段分析。請大家合上文章,閉上眼睛,靜靜地聽,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看看這幾段文字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作者又是怎樣描寫的?
2、這幾段文字描寫了什么?——描寫了月亮、院子、蘆葦、葦席、淀水、霧、風、荷香。
3、各種景物的特征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描寫的?我們一起來看這段文字
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皎潔的月色,潔白的葦席,銀白的淀水,薄薄的透明的霧,(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想籠著輕紗的夢)、清風,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4、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作者運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飾語,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風貌,勾畫出一幅清新、恬靜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勞淳樸。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寧靜,把讀者帶入了一種純美的藝術境界。
5、小結:
1) 選擇富有特色的、充滿詩情的景物——景物美
2) 運用了清新雅致的、富有詩韻的語言——語言美
3) 創(chuàng)設了恬靜安寧的、富有詩情的意境——意境美
二)、體會文章敘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本文是一篇取材于戰(zhàn)爭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槍戰(zhàn)為中心事件的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但是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戰(zhàn)爭題材作品有何區(qū)別?(可從戰(zhàn)斗過程、戰(zhàn)斗場面、戰(zhàn)斗氛圍等角度分析)
——區(qū)別:它沒有具體描寫戰(zhàn)斗的過程,也沒有一般作品中的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而是把一場驚心動魄的伏擊戰(zhàn)安排在明媚如畫、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戰(zhàn)斗場面寥寥幾筆,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主要寫了婦女們的切身感受和戰(zhàn)斗結束后興奮地打撈戰(zhàn)利品的鬧場面,把緊張激烈的場面寫得輕松而幽默,洋溢著人物詼諧的情調(diào)、歡樂的氣氛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茅盾說“他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淡化了戰(zhàn)爭
因此,作者在敘述故事情節(jié)中有意淡化戰(zhàn)爭,使文章敘事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3、 總結:因此,《荷花淀》的藝術特色就是:(見網(wǎng)頁)
4、 介紹孫犁和荷花淀派(見網(wǎng)頁)
孫犁為什么會形成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的呢?這與他的創(chuàng)作觀念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他曾這樣說過:“看到真善美的極致,我寫了一些作品?吹叫皭旱臉O致,我不愿意寫。這些東西,我體驗很深,可以說是鏤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寫!(網(wǎng)頁)由此可見,孫犁先生終身追求的就是真善美的極致,他的藝術所極力表現(xiàn)的也是真善美的極致。這是由于這樣的創(chuàng)作觀念,所以《荷花淀》這篇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才能寫的充滿詩情畫意和浪漫主義色彩,成為“詩體小說”的代表作。
關于“荷花淀派”(見網(wǎng)頁)
七、總結課文
戰(zhàn)爭是殘酷的,也是無情的。但孫犁只是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和生動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農(nóng)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文章寫景充滿事情、、詩情畫意,敘事充滿浪漫主義氣息。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文章,一起分析了以水生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形象,并且初步欣賞了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老師的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我們運用我們課堂所學的知識技能去學會自己賞析。那么,孫犁的作品還有許多,我們不能一一展示,請大家課后光臨省前中網(wǎng)站,到美麗的白洋淀,進一步走進孫犁,探究孫犁作品的藝術特色。
一)體會文章敘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1、本文篇取材于戰(zhàn)爭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槍戰(zhàn)為中心事件的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但是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戰(zhàn)爭題材小說有何區(qū)別?(可聯(lián)系“松骨峰戰(zhàn)斗”)(學生速讀62—84,討論分析)
——區(qū)別:它沒有具體描寫戰(zhàn)爭中的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而是把一場驚心動魄的伏擊戰(zhàn)安排在明媚如畫、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戰(zhàn)斗場面寥寥幾筆,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主要寫了婦女們的切身感受和戰(zhàn)斗結束后興奮地打撈戰(zhàn)利品的鬧場面,把緊張激烈的場面寫得輕松而幽默,洋溢著人物詼諧的情調(diào)、歡樂的氣氛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茅盾說“他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淡化了戰(zhàn)爭
2、當伏擊戰(zhàn)結束后,水生說了一句“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后分子!”請問這些女人落后嗎?為什么?
——這是一句半開玩笑的話,水生一方面為女人們冒著生命危險來探望他們而感動,另一方面又覺得
2、環(huán)境描寫”是小說三要素之一,請找出本文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段落,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
A、 體會文章開頭(1—3節(jié))
1)老師讀,學生展開想象,思考這幾段文字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合上書本,閉上眼睛)
描寫了皎潔的月色,潔白的葦席,銀白的淀水,薄霧,清風,荷香。
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由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請學生補充完整,并體會抽掉這些語句表達效果上有什么區(qū)別?
作者運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飾語,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風貌,勾畫出一幅清新、恬靜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勞淳樸。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寧靜,把讀者帶入了一種純美的藝術境界。
B、文章其他幾處的景物描寫是怎樣寫的呢?學生閱讀討論
探夫未遇途中的景物描寫:
1)、幾個女人羞紅著臉告辭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現(xiàn)在已經(jīng)快到晌午了,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
景物:萬里無云,涼風習習,波光瀲滟
特征:開闊、明朗
2)、“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旁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那菱角就又安安穩(wěn)穩(wěn)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陛p輕的動作,悠悠的水聲,安安穩(wěn)穩(wěn)的菱角。順手的一撈,大有南朝樂府《西洲曲》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情味。不過這里弄的是菱角罷了。人們心境的悠閑,淀上的寧靜,生活的平和,詩一樣的境界,反襯下文敵人大船追趕的緊張,對比鮮明,這也許就是用“談笑從容”寫“風云變幻”吧。
小船奔向荷花淀,又有一段景物描寫:
“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
1)、修改: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里有一望無邊際的大荷葉,有高挺的荷花箭。這段文字如果去掉“密密層層”、“高高”,就顯不出荷葉之多,之密,荷花箭之高挺,運用疊詞也增加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
修改: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碧綠的草坪。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婀娜多姿的少女。
小結:原文運用明喻、暗喻的修辭手法,生動、逼真、傳神、富有寓意地寫出了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jù)地象銅墻鐵壁一樣,白洋淀的婦女即將成為勇敢的游擊戰(zhàn)士。
豐富的聯(lián)想,美好的形象,詩一般的語言,表現(xiàn)出同仇敵愾的斗志。那密密層層的大荷葉,使我們想起了水生這一批青年戰(zhàn)士;那粉色的荷花箭,使我們想起了水生嫂這一群青年婦女。又是用“談笑從容”寫“風云變幻”。迷人的景色中顯出了豪氣,這就是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
總結:孫犁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長期在冀中工作。他寫的許多小說、通訊、散文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對敵斗爭。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清新俊逸,他的小說把寫景和抒情融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詩體小說”的特征:景物描寫充滿詩情畫意,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語言描寫清新雅麗,婉約流暢,富有詩歌的韻致
七、拓展提升,能力遷移
1、 介紹“白洋淀”派
《荷花淀》發(fā)表后,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并在藝術實踐中體現(xiàn)其風格,不久邊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稱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劉紹堂、從維熙、韓映山等!昂苫ǖ砼伞钡淖髌,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jié)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jié)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劃細膩,抒情濃郁,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2、從《風云初記》里找出一段文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詩體小說”的特征
八、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戰(zhàn)爭是殘酷的,也是無情的。但是孫犁只是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和生動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農(nóng)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他運用生動的比喻,朗朗上口的疊詞,進行景物描寫,使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在戰(zhàn)火硝煙中,夫妻之情、家國之情、人性的純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的荷花一樣,清新美麗,永不凋謝。
白洋淀在河北保定地區(qū),淀中象小島一樣的園田和村莊星羅棋布,溝叉河道縱橫交錯。白洋淀水鄉(xiāng)風光四季怡人。淀上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爭相斗艷的荷花,飛騰戲水的小鳥,以及蜿蜒蛇形的千里堤一起構成了一幅幅絢麗的自然風景畫面。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里,白洋淀地區(qū)屬于冀中抗日根據(jù)地,蘆構橋事變后不久,國民黨放棄這一帶土地,倉皇南逃,當?shù)厝嗣裨獾搅巳毡镜蹏髁x鐵蹄的蹂躪。在共產(chǎn)黨和八路軍的領導下,白洋淀人民積極投入了偉大的民族革命崐戰(zhàn)爭。該地軍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事跡。
九、布置作業(yè),鞏固目標
片段練習:要求圍繞一個主題,寫一段人物對話,要突出人物個性
語文教案 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能仔細觀察圖畫,發(fā)現(xiàn)事物的相似特點,用像的句式說清楚自己的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能根據(jù)讀讀認認中字的特點(熟字加偏旁),自主識字,讀背對聯(lián),搭配詞語。
〖教學重難點
用像說句子是難點;自主識字是重點。
〖教法學法
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薄(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小天使飛來,配音:同學們,歡迎你們來到語文園地小小觀察臺,請大家仔細觀察,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觀察聯(lián)想,發(fā)現(xiàn)相似之處:
大家看一看,畫上的哪些景物能成為朋友?說說你的理由。
。场⒕毩暠磉_:
例如:我發(fā)現(xiàn)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你先說給同位聽,再說給全班同學聽。
。、聯(lián)系生活、拓展交流:
你還發(fā)現(xiàn),我們學過的課文和日常生活中,像。
二、日積月累
。、讀讀認認:
導語:走出觀察臺,我們又來到字詞宮。下面讓我們一起合作闖關。
、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字、記字,看誰記的快、記的準。
、 教師組織學生搶答匯報學習結果。
⑶ 游戲檢查讀生字。(開火車、接龍等)
、 生字搬家考考你。
。病⒆x讀背背:
、 輕聲讀對聯(lián),不認識的字,借拼音幫忙。
、 將對聯(lián)大聲的讀給伙伴聽。
⑷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對聯(lián)。
。场⑽視f:
同學們積累了那么多描寫春天的句子,那你會用學過的詞語贊美春天的景物嗎?
。、讀詞:春光、天空、陽光、田野、小溪、枝條。
2、口頭補充。(可以找合作伙伴互相幫助)
。、完成練習。
三、小結、布置作業(yè)
。薄⑿〗Y:祝賀大家在日積月累中滿載而歸。
2、作業(yè):寫幾句話,來贊美一下你心中美麗的春天。
〖板書設計
我的發(fā)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像
日積月累:1、讀讀認認:熟字加偏旁
。、讀讀背背:剪 膽 瞞 拂
3、我會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能積極參加找春天的實踐活動,主動與同學交流春天里的新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能用普通話自然流暢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教具準備
卡片或多媒體。
〖教法學法
引導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口語表達
1、播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同學們可以自由表演舞蹈,進入情景。
2、從《春天在哪里》這首歌中,你知道了春天在哪里呢?把你聽明白的告訴同伴。
小結:春姑娘悄悄的告訴我們,春天在草地上、花叢里、河水中、在田野里、在綠葉間,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說說在春天里的新發(fā)現(xiàn)吧?
。、回顧春景,感受春天:
導語:春天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感受,在春游中,同學們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感受。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春天,回味一下春天里的快樂。
、 播放關于春景的多媒體圖片。
、 分小組,把自己在春天里的新發(fā)現(xiàn)、新感受,說給別人聽(注意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不同的感受):
如:在校園里我發(fā)現(xiàn)小草露出了嫩嫩的小芽,好象在向我們報信。
我發(fā)現(xiàn)太陽是暖暖的。
。础⒆杂山徽、贊美春天:
和同學們互相說說,在春天里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希望。
二、寫一寫(作業(yè))
。、讀學習伙伴的話。
。、結合口語交流的內(nèi)容,鼓勵學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寫下來。(不會寫的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收集、展示與本組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信息資料,與同學們共享快樂。
〖教學重難點
從其他途徑搜集資料。
〖教法學法
引導、自主、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展示臺
。薄①澝来禾欤
寫一寫,畫一畫。
導語:春姑娘就想一位魔術師,把大地打扮的萬紫千紅。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贊美春天。
。、分組練習:
、 喜歡寫作的同學為一組,討論練習寫詩、寫話。
、 喜歡書法的同學為一組,練習寫關于春天的詞語。
、 喜歡積累詩句的同學,抄寫搜集有關春天的詩句。
⑷ 喜歡畫畫的同學,描繪春天的景物。
⑸ 喜歡歌舞的同學,在一起唱歌、跳舞。
。场⒄故緯r間:
、 請畫畫的同學把你的畫擺在教室中間讓大家都看看。
⑵ 寫詩、寫話、寫書法的同學把你的作品也擺上讓大家看一看。
、 唱歌跳舞的同學到臺上表演一下。
二、寬帶網(wǎng)
導語:寬帶網(wǎng)上告訴了我們一些城市的市花。
1、讀一讀寬帶網(wǎng)上的信息。
2、說說你還知道一些什么花?
。、用對歌的形式朗讀《十二月花》。
。、交流你知道的關于花的知識。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
展示臺(寫一寫、畫一畫、說一說、唱一唱、跳一跳)
寬帶網(wǎng)(市花、校花等)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故鄉(xiāng)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2.體會“鄉(xiāng)土情結”賦予的時代內(nèi)涵
3.體味散文的語言藝術,鑒賞文本的意蘊美。
【重點難點】
1.梳理課文結構層次;
2.通過賞析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在教會學生評點的基礎上,學生感知、研習文本,對文章進行評點,課上師生、生生展開互動交流。
【課時課型】
賞析課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檢查字詞預習
1.給加點字注音
魂牽夢縈(yíng)忐忑(tǎntè)不安怯(qiè)生生
田塍(chéng)
悠邈(miǎo)崎嶇(qíqū)三匝(z。
蕞(zuì)爾
鎩(shā)羽而歸謫(zhé)居欷歔(xīxū)
方興未艾(ài)
桑梓(zǐ)屹(yì)立搭訕(shàn)
褪(tuì)色
發(fā)軔(rèn)濠(háo)水翰苑(yuàn)
締(dì)造
翹(qiáo)首殺戮(lù)諦(dì)聽
2.解釋下列詞語
侘傺:失意的樣子。
鎩羽而歸:指失敗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來。
田塍:田埂。
蕞爾:形容。ǘ嘀傅貐^(qū))。
寄人籬下:比喻依靠別人過活。
功敗垂成: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
良辰美景:美好的時光,美好的景致。
忐忑:心神不定。
含辛茹苦:經(jīng)受艱辛苦難。
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fā)展,一時不會終止。
翹首:抬起頭來望。
發(fā)軔:比喻新事物或某種局面開始出現(xiàn)。
二、作家背景介紹
1.作家介紹
柯靈,浙江紹興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曾任《文匯報》副社長兼副總編輯、文化部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所所長、《大眾電影》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理事、作協(xié)上海分會書記處書記、上海影協(xié)黨組成員兼常務副主席、上海電影局顧問等職。建國后主要著作有雜文散文選集《遙夜集》,短篇小說集《同伴》,散文集《暖流》,電影文學劇本《腐蝕》《不夜城》。他的散文文字精致清雅,立意高調(diào)極品。根據(jù)夏衍的劇本改編的《秋瑾傳》等。
2.背景介紹
每個人都有鄉(xiāng)土情結。作為一位世紀文化老人,柯靈早年輾轉(zhuǎn)各地,飽受戰(zhàn)爭與災難的離亂之苦,對家園之思有特別的體會。因此,在《香港文學》創(chuàng)刊七周年之際,柯靈是懷著真摯深厚的情感寫下了《鄉(xiāng)土情結》這篇散文。
三、文本研讀
1.作者為什么把鄉(xiāng)思稱為“情結”?結合第二段內(nèi)容,談談你的認識。
之所以稱為“情結”,是因為它像烙印、像蠶繭、像文身一樣不能化解與消退。一個人的出身地不僅給他自然的生命,而且給了他文化,他之所以成為這樣的人,而不是另一個人,故鄉(xiāng)的文化起了決定性作用。
2.鄉(xiāng)土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請整合第二段內(nèi)容作答。
所謂“童年的烙印”就是童年時代留給人們的那些最深刻的記憶:父母親戚的愛;家鄉(xiāng)的山水草木;悲歡離合的家史;鄰里鄉(xiāng)情四個方面。
3.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寫的少年離別家鄉(xiāng)的情況有哪幾種?請概括說明。
、俨簧偃烁挥欣寺䴕庀,為追求理想開創(chuàng)事業(yè)去闖世界。
②多數(shù)人是沉重的現(xiàn)實主義格調(diào),為維持最低生活被打發(fā)出門。
4.年少離家后有哪些可能的遭遇?結合第四段內(nèi)容談談。
可能的遭遇:有的一無所有而回鄉(xiāng),有的流連在外;有的厭倦闖蕩、銳氣消盡,有的淡薄名利、渴慕歸隱;有的窮困潦倒,有的春風得意。
5.談談引用韋莊、孟浩然、項羽等詩文的作用。
韋莊的“未老先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寫出了離鄉(xiāng)闖蕩的人怕歸鄉(xiāng)的心態(tài);孟浩然的“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寫出不得志后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滅;項羽的“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寫出闖蕩有成者志得意滿,意欲回鄉(xiāng)炫耀的迫切心情。
6.第五節(jié)段好像和“鄉(xiāng)土情結”關系不大,請你談談你的看法。
第五節(jié)寫了戰(zhàn)爭、放逐等災難引發(fā)的超越思鄉(xiāng)情結的愛國情懷。這一段寫的表面上看不是鄉(xiāng)土情結,實質(zhì)是建立在鄉(xiāng)土情結上的,并且是對鄉(xiāng)土情結的超越,表現(xiàn)了作者對仁人志士高尚情懷的由衷贊頌。也就是說作者把僅僅只是表現(xiàn)為對家的思念的鄉(xiāng)土情結逐漸把升到愛國情懷的高度,是鄉(xiāng)土情結新的時代內(nèi)涵。
7.本文寫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并贊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戚相關。請你結合鄉(xiāng)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①把鄉(xiāng)土情結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來認識,豐富并深化了鄉(xiāng)土情結的內(nèi)涵。
②具體說明鄉(xiāng)土情結不因時間的久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奂日諔饲拔模彩刮恼碌闹黝}得到了深化。
8.文中一連用了四個比喻寫游子,有何作用?
“失恨的蘭花,逐浪的浮萍,飛舞的秋蓬,因風四散的蒲公英”這四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遠離鄉(xiāng)土的游子們孤苦無助的境遇。
四、總結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什么是鄉(xiāng)土情結。
第二部分(2-6):按人的成長的時間順序?qū)戉l(xiāng)土情結的形成、發(fā)展、表現(xiàn)及升華。
江蘇省淮安中學《鄉(xiāng)土情結》教案6(蘇教版必修一),
第三部分(7):歸納全文,點明主旨,升華主題。一方面強調(diào)鄉(xiāng)土之戀不會消失;另一方面,又在鼓勵祖國強盛的時代應有大展宏圖的志向,極富時代氣息。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學習與評價手冊》相關內(nèi)容,
2.課后收集有關寫家園之思的名句。
3.寫一段以“思鄉(xiāng)”為話題的短文。準備課后交流。
六、附:《鄉(xiāng)土情結》古詩文資料
1、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①綺窗②前,寒梅著花③未。
【注解】①來日:指動身前來的那天。②綺窗:雕飾精美的窗子。③著花:開花。
【評析】這是一首抒寫懷鄉(xiāng)之情的詩。原詩有三首,這是第二首。詩以白描記言的手法,簡潔而形象地刻劃了主人公思鄉(xiāng)的情感。對于離鄉(xiāng)游子而言,故鄉(xiāng)可懷念的東西很多。然而詩不寫眷懷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卻寫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細微處見精神”,寓巧于樸,韻味濃郁,栩栩如生。
2、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牡丹亭》
【說明】這曲詞,是《牡丹亭驚夢》中杜麗娘所唱的妙文。杜麗娘于“姹紫嫣紅開遍”之時,看到了“斷井頹垣”,想縱是“良辰美景”,也難抵韶光易逝,繁華背后的蒼涼,一個“遍”字,看透了人間!
這《牡丹亭》的戲文也讓大觀園里的黛玉暗自神傷。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中,黛玉聽到梨香院內(nèi)女孩子們演習《牡丹亭》戲文:“‘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fā)如醉如癡,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黛玉聽到這八個字,真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短暫,嗟嘆花自飄零水自流,于是“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
3、洛陽秋風
秋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說明】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借助于細節(jié)描寫傳達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詩中“復恐匆匆說不盡”是寫人的心理活動,“行人臨發(fā)又開封”則是一個有高度典型性的細節(jié),也是心理活動的必然結果。這個生動的細節(jié)使抽象的“鄉(xiāng)思”變得具體可見。
4、夜雨寄北①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②夜雨時。
【注釋】①寄北:一作“寄內(nèi)”,“內(nèi)”,指妻子。 ②巴山:泛指巴蜀地區(qū)。
【說明】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了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于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5、唐代詩人賈島(據(jù)《全唐詩》四七二卷一作劉皂詩)有詩云:“客舍并州數(shù)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他說“我”在并州做客已經(jīng)數(shù)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長安附近的咸陽,如今“我”渡過桑乾河來到更遠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鄉(xiāng)了。
6、旅次朔方劉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這是一首寫羈旅愁情的七絕。前二句寫久客并州的感觸。作者客居并州已十年,十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所積累起來的鄉(xiāng)愁,對一個異鄉(xiāng)客居的人來說,是煎熬得夠難受的,“歸心日夜憶咸陽”,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日夜思鄉(xiāng)的愁苦心情。
可是,命運好象與詩人作對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陽,反而又踏上更遙遠的征程。后二句接著寫北渡桑乾河后的心情。
桑乾河離并州二百余里,由此北行,便是荒寒的朔漠地帶,這對詩人來說,無異于是遠去天涯,這思鄉(xiāng)之情,變得更為深重了。既是如此,作者為什么不返回故鄉(xiāng),反而要遠赴朔方呢?這原因沒有點明,但從詩中的“無端”二字,卻頗可玩索!盁o端”就是無緣無故,沒來由之意,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的意思。果真如此嗎?只不過是極其含蓄地表露出一種求取功名富貴未遂、進退兩難、身不由己的感慨罷了。當時一般讀書人,為了仕宦,不得不離開父母妻子,流寓異鄉(xiāng),甚至到邊遠地區(qū)去游宦。詩人也是如此。十年以前,他遠游并州,只望求得個一官半職,而十年過去了,卻依然故我,這對他來講,心情是很抑郁難堪的。所以雖然日夜思歸,卻是有家難歸。≡谶@種情況下,就不得不忍受痛苦,另覓出路了。所以他遠赴朔方,也還是為了功名富貴,這真是事與愿違了。但既以心為形役,就只得忍受內(nèi)心日夜被煎熬的思家的痛苦了。詩中“更渡”二字,正包含有事與愿違之意。
由于離家日遠,思鄉(xiāng)之情也就更為深切,所以當渡桑乾河北去的時候,詩人不禁回首南望,以至于“卻把并州作故鄉(xiāng)”了。產(chǎn)生這種心情,看來似乎有點微妙,其實也是非常自然的。過去作者客居并州十年,只憶念故鄉(xiāng)咸陽,覺得并州可厭不如歸去,因為并州究竟是他鄉(xiāng),與咸陽相比,感情自然不及對咸陽深。但現(xiàn)在離開并州,遠赴朔方,不僅不能回到咸陽,而且連并州也不能回了。并州在唐代曾稱北都,繁榮一時,后設太原府,是著名的城市,與荒寒的朔方相比,近故鄉(xiāng)得多,也好得多了。況且作者在并州一住十年,在這長期客居之中,自然也有了感情。事實上,它在詩人心中,已經(jīng)成了第二故鄉(xiāng),所以回首南望并州,自然也就感到親切而懷念起來,正象在并州時憶念咸陽的心情一樣了。這種微妙心情,凡是長期羈旅異鄉(xiāng)的人,想來都有同感。
這首詩通過移居來抒寫羈旅之思,顯得宛轉(zhuǎn)曲折,自然真切,富于情味。施補華《峴傭詩話》認為,此詩與李商隱《夜雨寄北》一詩都是“曲折清新,風格相似!薄短魺粼娫挕氛f:“非東西南北之人,不能道此!痹斦f甚是。
7、渡漢江①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②。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解】①漢江:即漢水,這里指流經(jīng)湖北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②嶺外:五嶺以南的地區(qū),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評析】此詩為宋之問從瀧州(今廣東羅定)貶所逃歸,途經(jīng)漢江時所作。詩人被貶嶺外,家中音訊早已中斷,漫漫嚴冬過去,又經(jīng)歷一個春天。戰(zhàn)禍頻仍,父母年邁,都使詩人歸心似箭?墒,離家越近,越怕聽到不好的消息!扒印、“不敢”,將欲問又不敢問,復雜微妙的心理極真切地表達了出來。
《渡漢江》是宋之問詩中流傳最為廣泛的一首小詩,它之所以動人,自有其獨到的地方。宋之問一生曾經(jīng)歷兩次流放,第一次流放嶺南是在神龍元年(705)春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第二年便逃歸洛陽,匿居友人張仲之家里。這首小詩就是他逃歸途中所作。廣東羅定縣與廣西岑溪縣接壤,地處偏遠的群山之中,西有云開大山,東有大云霧山,古時交通極為不便,音書難達。詩的開頭“嶺外音書斷”,就是指詩人貶羅定后,與家人斷絕了音信?墒窍戮湔f:“經(jīng)冬復歷春”,從寒冬到新春這漫長的時日里,未得到家里一點消息,豈能不掛懷?這似乎有為自己北逃作辯解之意。第三句反說:“近鄉(xiāng)情更怯”,既是渡漢江,又是近鄉(xiāng),這個地方必是襄陽無疑了。襄陽是唐代東西兩京通向江南、嶺南必經(jīng)的要道。過襄陽向北即是河南境。正所謂,“便下襄陽向洛陽”。洛陽南郊有宋之問的陸渾山莊,洛陽已經(jīng)指日可達,詩人很自然地產(chǎn)生了“近鄉(xiāng)”的感覺。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翻山越嶺,終于接近家鄉(xiāng)了,本該萬分激動,一個“怯”字,完美地表現(xiàn)了詩人當時的心態(tài)、情態(tài)與形態(tài)。他怯生生的不敢向從家鄉(xiāng)來的人問訊,擔心自己會聽到不幸的或可怕的消息。同時因自己被貶謫又逃歸的特殊身份,更使他心情復雜,不敢見鄉(xiāng)人。
本詩影響深遠。李商隱《無題》詩也抒發(fā)過相同的心情:“樓響將登怯,簾烘欲過難!边@些詩句,都把欲聽、盼聽而又怕聽和欲見、急見而又怕見的微妙心情表現(xiàn)得很出色。宋之問此詩,情真、語真、意真,故能打動讀者。
8、長干行(其一)崔顥
君家何處?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注解】(1)長干行:一作“長干曲”,屬樂府《建筑材料曲歌辭》,原為長江下游一帶的民歌,內(nèi)容多寫船家婦女生活的。(2)君:你,指男方。(3)妾:女子自稱。橫塘:堤名。三國時吳國,沿秦淮河南筑堤至長江口,稱為橫塘。舊址在今南京市西南。(4)借問:請問別人。(5)或恐:也許,表示猜測的意思。
【評析】從文字上看寫得極為樸實平白,并不深奧,但情感真摯,清新自然。此詩用白描的方式塑造了一位船家女大膽、熱情和聰慧的形象。
9、長干曲(其二)崔顥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詩文】我家臨著九江水,來往在九江邊。我們雖然同是長干人,從小卻沒有見過面。
【注解】九江:指長江下游一段。
【評析】這是一首男子應答的詩,是針對著“長干行(其一)”中女子的問題而回答的。男子回答得坦率誠懇,一句“生小不相識”表面是惋惜沒能青梅竹馬,實際是相見恨晚心情的表現(xiàn),流露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本詩與“長干行(其一)”都具有濃郁的民歌風味,浪漫熱烈,樸素健康,稱得上上乘之作。
《長干曲》屬樂府《雜曲歌辭》,由長江沿岸建康(今南京市)的一處街坊長干里而得名,多表現(xiàn)這一帶婦女的生活狀況和思想感情。崔顥的《長干曲》共有四首,對古辭既有模仿,又有發(fā)展。這里選的是其中第一、第二兩首。詩篇描寫舟行途中男女問答,風格極似民歌。
我國民歌歷來有男女唱和的傳統(tǒng),形式生動活潑,早在先秦古籍《詩經(jīng)》里面,就有了像《鄭風東門之墠》這樣的男女對歌,《樂府詩集》的《清商曲辭吳聲歌曲》,也保存了許多民間男女互相贈答的歌辭。崔顥這兩首詩深受民歌影響,用的也是男女對唱的形式。第一首是女子的問辭。航行在長江中的女子停船向?qū)Ψ桨l(fā)問:“君家何處。俊苯又晕医榻B:“妾住在橫塘!币彩桥魅斯牭搅藢Ψ綆в朽l(xiāng)音的言語,因此就產(chǎn)生了“或恐是同鄉(xiāng)”的想法。第二首是男子的答辭!凹遗R九江水”回答了“君家何處住”的詢問!皝砣ゾ沤瓊取北砻髯约阂查L年往來江上,兩人情況相同!巴情L干人”則證實了女子“或恐是同鄉(xiāng)”的猜想。兩人都生長在長干里一帶,但因幼時就離家外出,所以雖然是同鄉(xiāng)卻并不相識。兩詩通過對唱形式,記敘了青年男女在舟行途中的友好相處。男女唱和的詩篇形式活潑生動,易于充分表達作品主人公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具有親切動人的藝術感染力。這兩首詩采用白描手法,格調(diào)清新自然,不刻意藻飾,沒有艷麗的色彩渲染,不加無謂的妝飾映襯,也不用多余的背景烘托,而是以質(zhì)樸的口語、簡練的文筆、對唱的形式,來勾勒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表現(xiàn)他們互認鄉(xiāng)親的“真意”。
第一首詩描寫女主人公在向?qū)Ψ桨l(fā)出問話之后,不等答復就自訴“妾住在橫塘”,于是,這位女子天真純樸的神態(tài)就在問辭中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第二首詩男主人公在欣然表示我倆本是同鄉(xiāng)的答辭之后,發(fā)出“生小不相識”的惋惜,以突出他們今日相逢的可貴,從而使他在旅途中喜遇同鄉(xiāng)女子的感情心態(tài),也自然地得以展現(xiàn)。
詩篇全用白描手法,無絲毫雕琢痕跡,格調(diào)清新自然,如一泓清水。清代詩論家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稱之為“五言絕句”中的“絕調(diào)”。
詩篇雖用語簡明而淺近,含意卻完備而深遠。如在女子產(chǎn)生“或恐是同鄉(xiāng)”的想法前,并未寫她聽到對方的聲音,這里省略了女子聞鄉(xiāng)音的情節(jié),意思卻是完備的。而女子因聞鄉(xiāng)音就停舟相問,也反映了她此時此地的處境和心境。她往來江上,漂泊孤零,處境凄涼,內(nèi)心寂寞,此刻忽聞鄉(xiāng)音,不覺欣慰萬分,不顧對方是位素不相識的男子,脫口發(fā)問。因此詩的語言雖然淺近,蘊含的意思卻很深遠,深刻地展示了這位女主人公的個性特征。對此,清代學者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內(nèi)編中稱贊說:“論畫者曰:‘咫尺有萬里之勢。’一‘勢’字宜著眼。若不論勢,則縮萬里于咫尺,直是《廣輿記》前一天下圖耳。五言絕句,以此為落想時第一義。唯盛唐人能得其妙,如:‘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墨氣所射,四表無窮,無字處皆其意也!笨芍^深得其中三味。
10、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①,報得三春暉②。
【注釋】①寸草心:小草。莖中抽出的嫩芽。②三春暉:三春,指孟春、仲春、季春。即陰歷正月、二月、三月。暉,陽光。
【評析】蘇軾《讀孟郊詩》云:“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边@一首,真是從肺腑中流出的。寫的是最普通的慈母縫衣場景,選的是最常見的陽光照耀小草的比喻,用的是樸實無華、通俗如畫的語言,歌頌的是人人都感受過的母愛,但由于這是從一個渴望報答母愛于萬一的好兒子的肺腑中流出,所以感人肺腑。
11、菩薩蠻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評析】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麗風光和當?shù)嘏拥拿利惾菝。贊美依戀江南為本詞主旨。游子每每思鄉(xiāng),而這兩句卻一反常情。何故?關鍵在“未老”兩字。青春年少游興正濃,離開如此迷人之地,豈不是要愁腸寸斷?依戀江南勝過故鄉(xiāng)之情,一語道盡。其潛臺詞是:希望老年能回鄉(xiāng),但“中原沸亂”,實在是有家難歸!
12、留別王維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注釋】(1)寂寂:指處境落寞,毫無希望.竟何待:還等待什么呢.(2)朝朝:天天.(3)欲尋芳草:指回去隱居.(4)惜:可惜,即舍不得的意思。故人:指王維。違:分離.(5)當路:指居重要地位的人,即當權者。假:寬假,這里指援引的意思.(6)知音:知心朋友,這里指王維.(7)寂寞:指寂寞清貧的生活.(8)掩:關上.
【評析】這首詩是孟浩然離開長安,留別王維而作的。在這即將離開帝京長安,向友人告別的時候,心情自是抑郁和憂傷的。全詩語言明凈,情致深婉,直抒胸臆,自然真摯。
13、歸園田居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①,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②,一去三十年③。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④!
【注釋】①適俗:適應世俗。韻:情調(diào)、風度。②塵網(wǎng):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wǎng)羅。這里指仕途。③羈鳥:籠中之鳥。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說明】《歸園田居》共五首。這一首詩自述辭官歸田是適合本性的,體會到擺脫官場的羈絆在農(nóng)村過著淳樸生活的樂趣。他所寫的寧靜和平的田園景物,并不是久經(jīng)戰(zhàn)亂的柴桑農(nóng)村的真實面貌,而是他當時心境的形象反映。這種形象化的心境,正是他對污濁朝市、險惡環(huán)境的批判,是他對“塵網(wǎng)”、“樊籠”厭惡的表現(xiàn)。
本詩語淡味濃,如話家常,毫無斧鑿痕跡,卻把落第后的凄苦、辛酸、失望、怨忿的心
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頗為感人。
14、項羽在焚燒秦都咸陽后一心想東歸,說道:“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項羽本紀》)項羽的這番話很有代表性,道出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司馬遷也寫了許多人衣錦還鄉(xiāng)的場面,蘇秦、劉邦、司馬相如、主父偃等人的傳記都有這方面的記載。蘇秦富貴還鄉(xiāng),笑視兄弟妻嫂前恭后踞的變化,抒發(fā)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慨。(《蘇秦列傳》)劉邦當了天子之后回到故鄉(xiāng),慷慨悲壯高唱《大風歌》,坦露對故鄉(xiāng)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高祖本紀》)
15、顧炎武的名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表達了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
漢代大將霍去病,在抵御匈奴侵擾獲得一些勝利后,漢武帝為表彰他的功勛,要為他建造華麗的宅邸,霍去病卻慨然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毅然拒絕。在匈奴騷擾,邊陲時有兵禍之秋,身為大將的霍去病,胸中只裝著國家的安危,而把一己的安富尊榮視如敝屣。這種先國后家,先憂后樂的精神,在霍去病之后,作為我們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不斷發(fā)揚光大。
16、南園①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②?
江蘇省淮安中學《鄉(xiāng)土情結》教案6(蘇教版必修一),
請君暫上凌煙閣③,若個書生萬戶侯?
【注釋】①南園:昌谷南園為李賀讀書處.其《南園》組詩十三首,寫當?shù)鼐拔锖碗s感,此為第五首.②關山五十州:指當時藩鎮(zhèn)割據(jù)、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區(qū).③凌煙閣:在長安.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煙閣.
【品評】前兩句用反問語氣:男兒何不佩帶吳鉤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問而不答,留一懸念。后兩句又用反問語氣:請君到凌煙閣上去看看那些功臣中封過萬戶侯的有哪一個是書生呢?問而不答,留一懸念。結合兩問,看起來這位“書生”不再想當書生,而是投筆從戎,謀求以“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軍功封萬戶侯了。這里面,當然有削平藩鎮(zhèn)、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責任感。但對作“書生”沒有出路的憤激之情,也表現(xiàn)得很強烈。在那山河破碎,戰(zhàn)亂頻仍的歲月里,一般地說,拿筆桿子不如“帶吳鉤”。
17、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戲與山妻談故事①,試吟斷送老頭皮②。
【注釋】①指蘇東坡被捕后,獲準回家與妻子兒女告別,為了安慰大家講的一個故事:宋真宗四處探訪隱居的大學者。有人推薦楊樸但楊樸不愿入京,被押到朝中見皇帝.皇帝問:“臨行有人做詩送行否?”楊樸說:“只有老妻做詩一首.她說‘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真宗大笑,就把楊樸放回去了.②老頭皮:就是老頭兒.
【品評】“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震撼人心之千古絕唱。林則徐留下的慷慨悲歌,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激勵了無數(shù)志士仁人,然而言為心聲,每念及林則徐當時的處境,又未嘗不扼腕長嘆。
18、【胡馬依北風】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豆旁娛攀住
【注釋】胡馬:北疆所產(chǎn)的馬。依:依戀。越鳥:南疆的鳥。巢南枝:在南向的樹枝上筑巢。
【說明】句意為:北疆的馬到了南方,仍然依戀北風,南疆的鳥飛到北方,也要筑巢于南向的樹枝。鳥獸尚且不忘故土,難道遠行的游子能不思家嗎?
19、【狐死必首丘】
曼余目以流觀兮,冀壹反之何時?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屈原《九章哀郢》
【注釋】首丘,頭向著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來的一種說法,用以比喻人不該忘記故鄉(xiāng)。
【說明】詩人用“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的典故來表明自己深切眷念故都家園,希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土重振家邦的愿望。
20、【魚游濠水】莊子在濠水橋上與著名的哲學家惠施一起散步。他看見魚兒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戲,便對身邊的惠施說:“這是魚兒的樂趣!”惠施不以為然地反問莊子:“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莊子反唇相譏:“那么,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魚的樂趣呢?”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惠施辯解道:“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感覺。你本來就不是魚,你肯定也不會知道魚的感覺!鼻f子到底是做學問的人,十分善于總結問題的癥結。他認為兩人爭論的焦點是,你問我怎么知道魚兒的快樂,這是你承認我了解魚的樂趣以后才會提出的問題。于是他告訴惠施:“那是因為我在橋上的心情很高興,所以我就認為魚兒在水中也是很快樂的!
這篇寓言是中國古代一場著名的辯論,帶有濃厚的哲學意味;菔┑挠^點是,人只能自知,不能他知;而莊子的觀點則是,人既可自知,又能感知其他事物。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提高對戰(zhàn)爭的認識,培養(yǎng)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2.激發(fā)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全在與歷史的對比中讓他們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珍愛生命。
3.通過活動開闊文化視野,增加有關戰(zhàn)爭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的積累。
4.培養(yǎng)資料信息搜集處理能力,鍛煉圍繞某一事件進行評說的口語表達能力和針對某一問題闡明自己觀點的寫作能力。
5.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就具體問題進行調(diào)查、研究的能力
二、教學策劃
(一)策劃理念: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注重將資料的收集與實地訪問調(diào)查結合;注重知識的獲得與能力的培養(yǎng)相結合;注重學習活動與情感價值和世界觀的形成相結合;注重校內(nèi)活動與校外活動相結合。
(二)策劃依據(jù):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發(fā)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戰(zhàn)爭史,在漫長的進程中,戰(zhàn)爭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我們完全有必要讓學生積累有關戰(zhàn)爭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并將知識的獲得與情感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的情感,促使他們的樹立為人類和平事業(yè)而奮斗的理想。
我們麻城市地處大別山南麓,地理位置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里就是著名的柏舉柏大戰(zhàn)場,三國時期,曹操亦曾率部征戰(zhàn)于龜峰山下,至今仍有楹聯(lián)留于人間,到了現(xiàn)代,這里是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從這里走出了以王樹聲大將,為代表的一大批共和國將領,王樹聲同志的家鄉(xiāng)乘馬崗鄉(xiāng)是全國聞名的將軍之鄉(xiāng),至今那里還留下了許多舊戰(zhàn)場遺址,還有許多見證過當年戰(zhàn)斗的老人及其后代,我們完全有必要讓學生走進乘馬崗,走近那里的人們,去感受戰(zhàn)爭,去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激發(fā)他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情。
(三)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資料搜集和校外活動準備階段;第二階段校外活動階段,探訪戰(zhàn)場舊地,了解風情人情;開展社會調(diào)查;第三個階段,活動成果展示階段,整理收集到的各種資料,準備演講、辯論。
前兩個階段都注意讓學生分組開展活動,第三個階段,注重集中活動。
第一個階段:學生分組收集資料
、賵D片中的戰(zhàn)爭:注意收集有關戰(zhàn)爭的圖片,并弄清其出處來源。
②文學中的戰(zhàn)爭:描繪戰(zhàn)爭的文學作品收集,寫出其主要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塾耙曋械膽(zhàn)爭:介紹影視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
、艹烧Z中的戰(zhàn)爭:與戰(zhàn)爭有關的成語典故不少,搜集它們,并弄懂這些成語典故的含義。
、菰娫~中的戰(zhàn)爭:古今中外,與戰(zhàn)爭有關的詩詞不少,收集起來,注意對這些作品賞析品味,理解背誦。
⑥史料中的戰(zhàn)爭:收集歷史當中的著名戰(zhàn)例,弄清戰(zhàn)爭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在戰(zhàn)爭中尋求啟發(fā)。注意收集歲月長河中,在戰(zhàn)爭中產(chǎn)生的英雄人物及其主要事跡。
、呦胂裰械膽(zhàn)爭:展開合理的想像,描繪示來戰(zhàn)爭的情形,注重由現(xiàn)代戰(zhàn)爭引發(fā)想像,感悟未來戰(zhàn)爭與科學技術的關系。
、鄶(shù)據(jù)中的戰(zhàn)爭:收集二戰(zhàn),兩伊占海灣戰(zhàn)爭的有關數(shù)據(jù),感受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
第二個階段:校外活動:參觀訪問調(diào)查
開展活動前,各組應預設調(diào)查訪問重點
活動分四組進行:第一組:參觀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園和革命史博物館,了解麻城人民在為新中國成立及為保衛(wèi)社會主義建設成就而產(chǎn)生的英雄人物及其動人事跡。側重了解有關“黃麻起義”、“紅四方面軍建軍”鄂、豫、皖蘇區(qū)建立等有關史料。
第二組:舊戰(zhàn)場紀念地采風:深入麻城市乘馬崗鄉(xiāng)楊泗寨、得勝寨等地參觀,了解當年紅軍戰(zhàn)士在此地戰(zhàn)斗的情況。
第三組:將軍故里今昔,深入到王樹聲同志、張才千同志、陳再道;王宏坤等同志故鄉(xiāng),聽將軍的后裔進述將軍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們對將軍們?yōu)橹袊锩鼊倮晃菲D難不怕犧牲的高貴品質(zhì)。請將軍故里的民間藝人為學生教唱紅色歌謠。如《八月桂花遍地開》、《大別山》等。
第四組:前往河南新縣田鋪鄉(xiāng)河鋪村,探訪許世友將軍故居,瞻仰墓地,了解其生平事跡,了解將軍傳奇的一生。
第三個階段:整理資料,為活動展示作準備
經(jīng)過前面兩個階段準備,同學們手中已經(jīng)掌握的材料比較豐富,教師引導學生整理它們,使之系統(tǒng)化,材料按下列線索進行整理:①影視欣賞;②圖片展示;③講述故事;④知識競賽;⑤發(fā)表演說;⑥開展辯論
第四個階段:活動展示
展示過程:第一板塊,影視欣賞,放影電影《太行山上》,利用戰(zhàn)爭的畫面,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
第二板塊:展示戰(zhàn)爭圖片,讓圖片直觀揭示戰(zhàn)爭的'殘酷,和平的可貴。
第三板塊:英雄故事講述,講一講歷史上的戰(zhàn)斗英雄,麻城籍的將軍故事。
第四板塊:戰(zhàn)爭知識競賽①背誦有關戰(zhàn)爭詩詞;②展示有關戰(zhàn)爭的成語、典故、名著;③介紹有關戰(zhàn)爭的文學名著;④經(jīng)典戰(zhàn)例匯集等內(nèi)容都可以做為競賽范疇。競賽可以從必學題、搶答題、風險題等幾個方面設題。
第五板塊:發(fā)表演說。演說話題可以從“紅軍精神”、“長征精神”、“緬懷歷史”、“珍惜和平”等幾個方面確定話題,讓學生發(fā)表演說。
第六板塊:辯論。辯論分為正反兩方,正方辯題“世界將會有永久的和平”乙方辯題“世界不會有永久的和平”。
第七板塊:辦一期專欄,展示學生寫作的調(diào)查報告或參觀訪問心得、日記等。
三、教學反思
(一)語文學科有其本身的特點,它是通過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傳授和語言能力的訓練中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塑造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情感和積極的世界觀的。我們這次活動,是語文實踐活動,而不是歷史課,也不是政治課,因此應該遵循語文的學科特點,活動的安排和展示,突出語文味,如演講、寫調(diào)查報告等。
(二)活動要注意學生的參與率,要培養(yǎng)學生大膽說話的能力,如在訪問的時候,有的學生羞于開口,老師應該及時鼓勵學生,大膽交際,問訪向前,要求全體參加訪問的學生要寫好訪問提綱。
(三)生活當中處處有語文,要讓學生注意收集。麻城的紅色歌謠已經(jīng)被列入黃岡市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在活動中,紅色歌謠的收集工作還做得不夠。
四、教學訓練題設計
1.今年是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年,班里開展了紀念活動——“長征頌”詩歌朗誦及演講比賽,賽后,將有關文稿編輯成冊,已經(jīng)確定了兩個欄目:㈠回憶長征;㈡民族脊梁,F(xiàn)在,請你繼續(xù)完成下面三項工作:
、旁O本文集再設兩個欄目:a.________ b. ________
、茷楸疚募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⑶請向你的朋友,寫一封簡短的推薦信,推薦本文集。(2分)
2.請以“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為主題擬兩條標語。(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文學作品都與戰(zhàn)爭有關系,請選擇一部作品,按要求填寫卡片
《水滸傳》、《三國演義》、《戰(zhàn)爭與和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妮日記》(3分)
作品名稱_______________;作者及國籍(朝代)_________
我最難忘的情節(jié)________ ; 我最難忘的人物: ___________
關于此人的評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人總結出來的戰(zhàn)爭智慧,也是生活智慧,請選擇下面列舉計策中的一計,調(diào)動你的生活經(jīng)歷或耳聞目睹的事例來說明它在生活中的運用(2分)
以逸待勞 聲東擊西 拋磚引玉 擒賊擒王 釜底抽薪
我能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參加辯論雙方的觀點,你贊成哪一方面的觀點,試為該方寫一段辯論詞(3分)
正方:戰(zhàn)爭能推動歷史向前發(fā)展。
反方:戰(zhàn)爭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阻礙歷史的發(fā)展。
我贊成________方觀點,我的辯論詞是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教案 篇6
內(nèi)容預覽:
第3課《留學巴黎》教案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把握這位音樂大師求學的艱苦歷程。
。2)學習作者堅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愛國的情操。
教學形式: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歌曲《黃河大合唱》。
提問:你們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你聽了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結:今天我們聽到的這首歌曲,仍然感到熱血沸騰,激情澎湃。當初,就是這首《黃河大合唱》,不只激勵了多少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爭。
提問:你們知道這首歌曲是誰創(chuàng)作的嗎?
小結:對,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冼星海。冼星海為什么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激動人心的作品?為什么能成為著名的音樂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有關他執(zhí)著音樂藝術追求而留學巴黎的學習歷程。(介紹作者,出示課題
1.作者介紹:冼星海(1905年--1945年) 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作曲家。原籍廣東番禺,自幼酷愛音樂。1930年赴法國學習,先后師從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樂學院主攻作曲和指揮,在此期間曾創(chuàng)作頗受好評的'《風》、《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創(chuàng)作真實反映了本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拯救民族危亡進行抗日斗爭的生活。創(chuàng)作有《游擊軍》、《在太行山上》、《黃河大合唱》等數(shù)百首。
2.檢查字詞:
。1)請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奢望 西崽 瑣屑
迷惘 窮拙
。2)請指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衣寇楚楚 ( ) 走頭無路 ( )
。3)結合文意解釋下列詞語:
瑣屑:
迷惘:
忌刻:
流離失所: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留學巴黎是以什么為順序來寫的?
2.讀了作者留學巴黎的學習歷程,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總結:
。ㄒ唬樗囆g而留學巴黎。
。ǘ┰诎屠璧钠D辛生活。
。ㄈ﹦(chuàng)作《風》并考入巴黎音樂學院高級作曲班。
。ㄋ模⿵淖髑喈厴I(yè),學成歸國。
三、研讀,討論:
1.冼星海只身到法國留學,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 冼星海為何拒絕留在巴黎?
交流總結:
四、體驗與反思:
結合你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從冼星海的留學經(jīng)歷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五、拓展延伸:
名言:
1.講述自己積累的刻苦求學的故事。
2.請寫一句關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師出示名言和寄語:
1.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2.當你感到悲哀痛苦時,最好是去學些什么東西。學習會使你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3.含淚播種的人一定能含笑收獲。
4.沒有一種不通過蔑視、忍受和奮斗就可以征服的命運。
5.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
6.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教師寄語:
勝利是我們的果實,困難是我們的對手,失敗則是我們的引導者。我們要隨時隨地的鍛煉自己的意志。不要被它嚇倒。要勇于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困難無處不在,我們要有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的高尚品格。相信自己,相信成功。切記,成功源于艱苦奮斗!
語文教案 篇7
課標目標:
1、知識與技能:識記文中的生字、生詞、積累詞語;了解科幻作品的特點;
了解想象的基本要求。
2、過程與方法:在解讀課文過程中,認識想象的依據(jù),想象的展開。在能力訓練的過程中開啟學生的想像力。拓展想像力,學習寫作想象作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打破常規(guī)思維模式,變換角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
學習重點:認識想象的特點和要求:合乎情理、富有新意。
學習難點:1、認識想象的依據(jù)和展開的層次。
2、打破常規(guī)思維模式,變換角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
學習時間:1課時
【自主學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閑暇 裹著 癌癥 針灸 褪 蹭 神經(jīng)末梢
2.掌握詞語:
退化:
返祖現(xiàn)象:
司空見慣:
習以為常:
不測:
引人入勝:
3.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國作家
【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課文共5段,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問題探究
1. 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是開啟本文思路的鑰匙,同時更是展開本文的翅膀。當然,想象不是胡想,而是有著合理的根據(jù)作導引的,作者怎么會想到讓人類長一條尾巴呢?作者每一步的想象的根據(jù)又是什么呢?
動物有尾巴,作者奇思妙想,就想到給人類一條尾巴。
因為在動物園里被看的動物都有尾巴,而看動物的動物——人沒有尾巴,因此想到了“人類如果也有尾巴”。
2.作者想象中的尾巴是什么樣子?
尾巴的樣子:不會太長,不會長毛;男尾比女尾粗壯些,女尾巴會更柔美;尾巴外裹著一層薄薄的皮;尾巴都會露在外面。
3.人們會怎樣珍視尾巴,對尾巴加以裝點和保護呢?
會對尾巴加以裝點和保護,以使尾巴更美麗,更耐用。
4.作者想象的人類的尾巴會有什么作用?
生理上有表情達意的作用(表示歉意、表示贊同、表示友好、表示愛戀);
有保健的作用(更方便地感知外界的溫度、豐富的穴位可以用來治療凝難病癥);
尾巴可以帶來操作之便(木工用尾巴夾住木頭、女人用尾巴圈緊小孩,運動場上用尾巴拔河,使體操動作更精彩)。
5.尾巴的形態(tài)、尾巴的處理、尾巴的功能又是怎樣想出來的呢?
1.人類有尾巴——“被看的動物都有尾巴”,看動物的動物——人都沒有尾巴引發(fā)出來的。2.想象人類尾巴的樣子——有尾巴的基礎上——根據(jù)人類身體發(fā)膚的特征及男人、女人體態(tài)差異上進行的。3.尾巴的生理功能,工作之便——是從尾巴與人類參加社會活動的聯(lián)系想象出來的。4.化妝品商店會有“尾巴專柜”,醫(yī)院開設尾巴的專門門診,也都是從與人體相關的社會服務項目誘導出來的想象。
、偈歉鶕(jù)男女皮膚肢體的'差異。②人們肯定會珍視尾巴,對尾巴加以裝點和保護。③根據(jù)社會服務項目想象出來的。④根據(jù)人類參加社會活動的聯(lián)系想象出來的。
6.作者在想像了人類有尾巴的種種好處后,得出了一個什么樣的結論?
尾巴的消失是人類的退化,愿世上人人都有一條實用而健美的尾巴。
7.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愿意長一條實用而健美的尾巴?
例:不同意:(1)人類有尾巴不美麗,甚至是丑;(2)露著尾巴是把個人隱私暴露出來;(3)有了尾巴坐車不方便;(4)會給別人帶來騷擾(5)傳衣服和穿褲子時會很不方便。
8.尾巴有種種好處,如果給每個人都裝上一條尾巴,會不會帶來什么煩惱?請聯(lián)系生活展開想象。
例:不同意:(1)人類有尾巴不美麗,甚至是丑;(2)露著尾巴是把個人隱私暴露出來;(3)有了尾巴坐車不方便;(4)會給別人帶來騷擾(5)傳衣服和穿褲子時會很不方便。
【拓展延伸】
想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文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變換角度,對同一事物提出了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新的見解,學習了這篇課文后,同學們也不妨試著對周圍的事物,換個角度去思考,大膽地作出假設,提出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新見解,也許你會獲得一種別有洞天的喜悅。
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無一不是假想的實現(xiàn)。如人類想象鳥兒一樣飛翔——制成了飛機,人類想象魚兒一樣游泳--發(fā)明了潛水艇,人類想登上月球、探尋宇宙空間有沒有外星人——制造了宇宙飛船等航天器。我們今天也來模仿課文,大膽想象,用“假知人類也有……”為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語文教案 篇8
一、課要上得質(zhì)樸實效
時下里,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語文課,孩子的課文還沒讀上幾遍,教師便開講起來;蚪處熥约骸俺毮_戲”,或任由孩子“東拉西扯”,或多媒體“一灌到底”,或師生“才藝展示”……真可謂“熱熱鬧鬧”,孩子到底學到了什么,很難看得出來。我們要把課上得樸實一些,課文要讀到孩子的心里,訓練要練到孩子的心里,多給孩子一些實惠。
1.須心中有數(shù)、目中有人
“心中有數(shù)”是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價值取向又要開掘教材蘊藏的資源,使得教學內(nèi)容豐韻起來。我在教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找秋天》時,打破教材這本“圣經(jīng)”,不囿于課本上提供這幅圖畫,創(chuàng)造性地“用教材教”。課前讓孩子走出教室,在廣闊的生活背景中尋找秋天。課堂上引導孩子通過目睹、耳聞、鼻嗅、口嘗去感受秋天。利用多媒體手段,引領孩子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欣賞田野的秋天,啟發(fā)孩子感悟秋是美麗的、是甜蜜的、是芳香的、是豐收的'……這樣把握教材上起課來才能揮灑自如!澳恐杏腥恕笔墙處煆暮⒆拥摹皩W”出發(fā)。在《找秋天》的教學設計中,我更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思考孩子想學到什么,會怎么學,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幫助解決。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xiàn)留下足夠的空間,并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進一步展開的契機。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成為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成為師生向未知方向探索的旅程。
2.須創(chuàng)設情境、生發(fā)情感
葉圣陶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作者寫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筆生花;孩子讀課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師要善于把握課文內(nèi)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觀景,啟發(fā)想象,步入情境。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一個“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蔽以诮虒W《雨點》時,通過多媒體手段創(chuàng)設課文的情境,啟發(fā)孩子想象:“多么平靜的小池塘!小雨點睡得多香呀,它正做著一個甜蜜的夢呢!它夢到了什么?”……喚起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淀,啟動情感!胺蚓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苯處熞浞掷梦恼聝(yōu)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讓孩子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誦讀,讓語言所抒發(fā)的情感溢出紙面。如何讓孩子進入“以我觀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的境界呢?教師要調(diào)動孩子全身的感覺器官,讓孩子進入角色。在精美的動畫中,在優(yōu)美的音樂中,孩子情不自禁地站起來、跳起來,眉飛色舞、歡呼雀躍,仿佛覺得自己就是小雨點,在池塘里甜甜地睡覺,在小溪里愉快地散步,在江河里興奮地奔跑,在海洋里盡情地跳躍。
3.須熟讀精思、涵泳體悟
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須引領孩子經(jīng)歷與課文“對話”的過程。首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認真指導孩子讀通課文,“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焙⒆诱n文不讀好,教師決不開講。其次,熟讀精思,領悟話題!翱偲溲远笞髡咧!币I孩子步步深入,由表及里,求其精微。選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精彩語段等有價值的話題作為對話的主題。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迸c古人怎么朝夕相處、情感交流呢?當然是通過“設身處地”地品讀體驗,切己體察,含英咀華,自主領悟話題的外延和內(nèi)涵,產(chǎn)生個性化的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把孩子置于課文中“涵泳”,“涵者,如春雨之潤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潤花,過小則難透,過大則離披,適中則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過小則枯槁,過多則傷澇,適中則涵養(yǎng)浡興。泳者,如魚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币晻鵀樗硇牡赝度,卻不能過急過快,須“潤”、“溉”適中。再次,研讀探究,多元解讀。語文教學的本體價值就是促使孩子言與意的積極感悟、內(nèi)化、轉(zhuǎn)換,進而運用個性的言語表達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進入“于是讀之而喜,拍案叫絕,起舞旋走;讀之而悲,涔涔淚落,脈脈欲訴。斯時不知古人為我,我為古人”的境地,達到“我在課文中,課文也在我中”的境界。
4.須因課設練、拓展探究
語言文字是工具,不練難以深刻理解,不練難以熟練運用。但是,有些教師迷醉于“花樣翻新”、“多多益善”,于是便大搞題海戰(zhàn)術,孩子上起課來“真沒勁”。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因課設練,拓展探究。一句話,就是要把訓練練在點子上,練到孩子的心里去。我在教學《黃山奇松》時,這是一篇很好的習作范文。我在引導孩子品讀課文以后,展示黃山“怪石”的圖片:“我們不僅要學會感受美,而且也要像作者一樣去創(chuàng)造美。黃山四絕中的‘怪石’也別有情趣,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塊怪石,用你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象讓這美麗的石頭動起來、活起來!”孩子稍作準備便妙語連珠:“我想介紹‘仙人指路’,所謂的‘仙人’,身材高大,比一棵黃山松還要高,‘仙人’手拿拂塵,嘴角還帶著微笑,手指著西方,好像在給游客指路呢!薄拔蚁虼蠹医榻B一下‘天鵝孵蛋’!禊Z’正蹲在一座高高的懸崖上,孵著天鵝蛋,它仰望藍藍的天空,心想:什么時候,我的天鵝寶寶們才能出世呢?那個時候,我就可以讓孩子看一看這美麗的黃山風光呀!”……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2-12
語文教案11-30
語文教案12-02
語文教案12-0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10-04
【精選】語文教案09-02
語文教案(精選)09-23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9-16
語文教案[精選]10-12
語文教案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