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美術教案集合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用對比的方法觀察人的主要特征,并嘗試用油畫棒、彩色水筆或水粉顏料等多種工具,用線或基本形畫畫自己熟悉的一個或多個好朋友的形象。
2.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觀察人物的能力、善于抓住特征進行造型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人物的興趣,并讓學生通過探討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問題,培養(yǎng)同學間團結友愛、友好相處的情感。
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本課是一堂探究性的繪畫造型學習課,通過“你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他(她)的形象有什么特點?男女同學的外貌有什么不同?”等各種設問,層層深入地啟發(fā)學生去探究、學習觀察人主要特征的方法,如啟發(fā)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去觀察自己好友的特征。同時,通過展示大量的學生描繪好朋友的繪畫作品,啟發(fā)學生去探討繪畫創(chuàng)作的多種手段和方法,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進行造型練習:可用線描,也可線色結合或用色塊表現好友形象。
本課也是一堂情感教育課。通過學習建議中的討論題:“怎樣才能成為好朋友”,讓學生展開討論,感受、體會團結產生力量、和諧、溫暖的情感,促進同學間團結友愛、友好相處。
2.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觀察方法。
難點:描繪人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觀察好朋友的外形特點,美術工具可自定
。ń處煟跋嗨朴螒驁D”一幅,課件或圖例“變化的五官”、“大師作品欣賞”、“兒童人物作品欣賞”、《找朋友》的音樂
教學過程
1.游戲導課,趣味學習。
。1)游戲:出示兩幅有出入的“相似游戲圖”,請學生找出不同之處。
。2)游戲:請男女同學各一位上來說說同學中自己好朋友的模樣特征,讓其他人猜猜他(她)是誰。游戲導入新課。
2.對比觀察,感知外形特征。
。1)讓被猜出的男孩和女孩先后面,啟發(fā)大家用對比的方法觀察外形特征:圓圓的、長長的、胖胖的、瘦瘦的臉形;小眼睛、大眼睛等。
(2)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用對比的方法觀察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一樣。讓學生觀察、描述不同的特征:如男孩頭發(fā)短,女孩頭發(fā)長等。
。3)教師出示課件或圖片,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用基本形觀察“有形的世界”的方法進行整體觀察,感受臉形、發(fā)型及五官不同的特點。請同學們一起觀察,一起討論。
(4)進行審美:不同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特點,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個性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心理,學會尊重他人的形象。
3.欣賞作品,探究描繪方法。
(1)讓學生通過欣賞,探討怎樣描繪才能更好更容易地表現特征。
(2)讓學生欣賞運用各種表現手法創(chuàng)作的兒童繪畫作品。
(3)高更、凡·高的《自畫像》等表現人物的大師作品欣賞。
。4)用線描、基本形造型、色彩造型等方法啟發(fā)學生。
4.演示主題,觀察感受,探究表現主題的方法。
(1)可啟發(fā)同學討論怎樣使不是好朋友的人成為好朋友。
(2)觀察探究:怎樣表現好朋友的主題?可請兩位好朋友做一個能表示好朋友的動作。讓學生通過表演,如手拉手、擁抱等等,啟發(fā)學生還有哪些特征能表現好朋友的主題,如開心、快樂、面帶微笑、手牽著手等。
。3)請每一位學生隨著“找呀找呀找朋友”的音樂,自由組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表示友誼,體會感受。教師可重點表揚新找到朋友的同學。
。4)欣賞幾幅表現這一主題的兒童繪畫作品,開拓視野,使學生學習多種繪畫手段的應用,啟發(fā)學生進行寫生、記憶、創(chuàng)作,讓學生體會人物主題的表現方法。
5.分小組,自由表現。
自由組合小組,進行以“大家成為好朋友”為主題的繪畫創(chuàng)作活動。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6.交流,傳遞友誼。
作品展示交流,自評、互評,互相贈送給好朋友。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邊說邊畫的方法畫小雞并均勻地涂色。
2.愿意參與繪畫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繪畫操作卡,勾線筆、油畫棒。
2.有關小雞的知識準備和小雞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小雞》引題
圓腦袋,尖嘴巴,會捉蟲,會吃米,唱起歌來嘰嘰嘰。(小雞)
二、欣賞小雞,討論演示小雞的畫法
1.出示小雞圖片,觀察小雞的.外形特征。
2.誰來告訴大家,你看到的小雞是什么樣的?小雞會干什么?(捉蟲……)
3.師幼合作畫小雞
。1)畫蛋寶寶
師:雞媽媽很能干,生了許多個蛋寶寶,誰來幫忙把它畫下來。(提示:起點與終點要連接牢)
幼:幼兒畫蛋寶寶
(2)畫小雞
師:雞媽媽開始孵小雞了,她把蛋寶寶都抱在自己的懷里,整天地孵呀孵……蛋殼啄破了,小嘴鉆了出來(畫嘴),眼睛睜開了(畫眼睛)伸出兩只雞爪爪(畫腳 )
尾巴也長出來了(畫尾部)。好了,一只小雞出殼了,它高興地跑到草地上,看看有沒有好吃的東西。
幼:篤篤篤,又一個蛋寶寶啄破了,小嘴鉆了出來(畫嘴),眼睛睜開了(畫眼睛)伸出兩只雞爪爪(畫腳 )尾巴也長出來了(畫尾部)。一只可愛的小雞也出殼了,他好象要去找爸爸呢!
(3)給小雞寶寶穿花衣
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給小雞涂色。
三、幼兒操作:畫小雞
1.幼兒操作要求:畫蛋寶寶時,要注意蛋寶寶之間的距離。
2.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畫出小雞的各種動態(tài),均勻地涂色。
四、展示作品、評講:
1.幼兒展示作品,分享可愛的小雞。
師:哪個寶寶愿意給同伴們看看你的小雞長得怎么樣?在干什么?(從小雞的動態(tài)、涂色的均勻進行講評)
2.歌表演小雞出殼,活動結束。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一、讓幼兒了解圣誕老人、圣誕樹的由來,感受圣誕節(jié)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圣誕節(jié)
二、了解圣誕節(jié)的吉祥物,知道圣誕節(jié)是外國人的節(jié)日,與中國的節(jié)日“春節(jié)”進行對比,感受中西節(jié)日的不同。
三、通過參加節(jié)日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感受參與節(jié)日慶;顒拥臉啡。
四、感受過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收集有關《圣誕》收集有關圣誕布置的裝飾品、食品、卡片、圖片等進行圣誕節(jié)及春節(jié)的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2. 音樂鈴兒響叮當、多媒體課件。
3. 剪刀、膠水、操作作業(yè)紙
活動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
㈠復習節(jié)奏樂《鈴兒響叮當》 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出圣誕節(jié)由來。 介紹圣誕節(jié)的由來,初步了解圣誕節(jié)的`由來,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對圣誕節(jié)的經驗,說說為什么喜歡圣誕節(jié)。
、娌シ琶襟w課件,了解圣誕老人的傳說。圣誕老公公是誰 圣誕老公公是怎樣給小朋友送禮物的?圣誕節(jié)與春節(jié)的對比。
、缧蕾p歌曲《圣誕快樂》教師 進行演示剪裝飾過程讓幼兒仔細觀察
二、教師巡回指導。
老師把做好的圣誕老人”頭飾帶上扮演老人給小朋友發(fā)放禮品,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三、展評幼兒作品
活動效果
在本節(jié)活動中,幼兒了解了圣誕老人、圣誕樹的由來,感受了圣誕節(jié)歡樂的氣氛,一起歡度圣誕節(jié)。 畫出了心中的圣誕樹,折圣誕帽等活動,體驗到了節(jié)日的喜悅;顒有Ч芎。
小百科:圣誕老人(Santa Claus)別稱Saint Nick、Kris Kringle、Father Christmas或Santa(愛爾蘭英語的Santy),一位專門在圣誕節(jié)前夜時悄悄贈送禮物給小孩子的神秘人物,是節(jié)日主題的代表角色之一。他普遍被認為是基督教的圣人圣·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的衍生形象。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選擇不同的紙條大膽地表現幾種常見動物的形態(tài),發(fā)展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2、與同伴分工合作,感受合作的樂趣。
3、對利用廢舊物品做做玩玩感興趣。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已制作好的動物范例若干。
2、師幼共同收集廢舊廣告紙、掛歷紙并裁成各種不同長短、粗細的紙條。
3、訂書機、膠水、鉛筆、抹布每組兩份,每組一個小透明膠,人手一把剪刀。
4、場地布置:在教室內布置“海洋”、“草地”、“樹林”的背景。
活動過程:
一、結合幼兒興趣直接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以前用這些紙條變過魔術嗎?變過什么?(三角形、圓形、桃心形……)
二、幼兒自由討論制作方案。
1、師: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用這些紙條變各種動物,你想變什么?可以輕聲的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2、師:誰來說說你想變什么動物?(幼兒回答)
3、師:小朋友想出了這么多動物,小朋友動動腦筋想想怎么變呢?
三、教師出示范例并講解。
1、出示蝴蝶,引導幼兒觀察并討論。
師:老師這有只蝴蝶,小朋友看看是怎么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師:蝴蝶有幾對翅膀?(2對)它的翅膀是怎樣的?(對稱的.,一對大,一對小)
師:蝴蝶最大的特點就是翅膀是對稱的,小朋友如果要變對稱的圖形就要選兩條一樣長的紙條來變。
2、師:小朋友想想,除了用圓形來做蝴蝶的翅膀,我們還可以用哪些形狀來組合?(幼兒回答)
四、提出制作要求:
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長短、粗細不一樣的紙條和一些透明膠、膠水、訂書機等幾種固定的工具,請你們開動腦筋自己去變一變吧。
五、幼兒自主操作,教師指導。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過大年》
依據美術課程國家標準的精神和有關學習建議,本課《過大年》以過年為題材,設置了民間美術的學習內容,《過大年》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特點和表達方式、方法,領悟美術與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喚起他們對傳統(tǒng)民間美術的關注和熱愛。
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喜慶節(jié)日,其間穿插大量民俗民間活動,這是我國民間美術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選擇了陜北農民貼窗花、舞獅、劃旱船等圖片營造出節(jié)日的熱烈氣氛。在特定的情景當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個教學活動的設置,相對獨立又統(tǒng)一在同一題材中,為不同地域學校的教學提供選擇。戴上自己制作的羅漢頭,表演一段有趣的節(jié)目,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和成就感;通過調查活動尋找、發(fā)現身邊被忽略的民間美術活動,培養(yǎng)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拓寬學生的民間美術知識面;學習剪紙窗花的折、剪等技能方法,了解民間美術的表現特點,表達節(jié)日的喜慶心情。通過學習,使學生意識到古老的民間美術一樣可以與現代生活聯系在一起。
“資料庫”中給學生提供相關信息,對學生構思和實際操作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學習大空間”里的年畫和燈彩是學生輕易想到的民間美術活動,有助于學生拓展民間美術知識。教學實施過程應該著眼于如下方面:引發(fā)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興趣,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和運用,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民間藝術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社會生活以及時代氣息等內容、特點,體現美術課程所具有的人文性質。
二、教學目標
*了解傳統(tǒng)民間美術活動和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
*運用民間美術的表現方法,完成一件美術作品,通過設計、制作、策劃、表演等活動表現節(jié)日的喜慶心情。
三、教學思路
1.教學題材
有關節(jié)日活動的圖片用做情境設置的提示和參考,在教學中可根據條件加入圖片或影視資料補充,將教學引入喜慶、熱烈的環(huán)境氣氛中;
羅漢頭制作結合游戲進行,可以考慮模擬節(jié)日民間活動的節(jié)目或作為新年聯歡會的準備,以感受節(jié)日氣氛為主要目的,穿插有關民俗的知識內容;
調查活動安排在課余展開,應為學生提供資源和路徑以及調查研究的方法(參考七年級上冊《門》);設計、剪刻窗花的學習活動結合民間剪紙的一般知識,以對折、剪刻技法為主要內容,教學中可以根據當地資源優(yōu)勢進行調整。在技能訓練、創(chuàng)意表現等方面應該始終圍繞喜慶吉祥等民俗內容和形式,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調整難度,使學習既有趣味又有知識含量。
。玻虒W組織
課前準備好多媒體課件、實物、服裝、道具以及作業(yè)用紙、剪刀、膠水等材料工具。羅漢頭制作活動要考慮游戲的場地和時間,最好安排在室外或課余活動時間進行,以免影響其他班級上課;剪紙活動分組圍坐,便于制作時交流;涉及社會調查的活動也應分組進行;對活動紀律、工具使用、安全、衛(wèi)生等事項等提出要求。
3.教學策略
營造喜慶吉祥的氛圍,用熱情愉快的語言帶領學生很快地進入特定情境,順利導入教學活動。結合教材補充的圖片資料,師生互動,暢談自己曾參加過的民俗活動以及感受。總結、歸納節(jié)日民俗活動的主題:納福迎祥、驅災辟邪、喜慶祝壽等對吉祥、幸福、美好的祝福。暢談自己在過大年時參與或見過的一些民俗活動,如吃年飯,放焰火,貼對聯、門神、年畫,掛花燈等,引入羅漢頭或窗花的活動內容。
制作羅漢頭的難度不大,學生很容易操作,需要注意對細節(jié)的提示,啟發(fā)學生對頭飾的設計進行變化;戴上自制頭飾表演一段與過年有關的小節(jié)目,巧妙地把其他民俗活動融于表演之中;對表演和制作水平做出評價。
按小組分工,制定計劃,進行了解民間民俗的社會調查,利用互聯網、有關書籍刊物、圖片文字資料;運用攝影、速寫、翻錄電視節(jié)目等手段,匯集整理,分類成冊;利用獲得成果,在校園內(網站或櫥窗)舉辦展覽。
制作窗花的教學活動以介紹剪紙作品導入,介紹窗花、門箋、墻花、炕圍花、頂棚團花、燈花、喜花,甚至是刺繡用的`花樣剪紙類型。通過演示折剪雙喜字或其他較簡單的內容開始,讓學生對剪紙的基本技法有一定的認識。提供一定素材,開闊學生的設計思路。營造節(jié)日氣氛,布置新年準備,大家動手以剪紙的形式裝飾“大家庭”(教室),制作紅包或小禮物。引導學生研究設計和剪刻的方法,分析窗花設計種種有關造型要素的運用,制作表現喜慶、祥和的剪紙圖案;作業(yè)過程中及時點評、提示,表揚和鼓勵大膽的創(chuàng)意和巧妙的設計;用作業(yè)布置教室,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介紹剪紙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矗虒W評價
以布置教室的方式進行作業(yè)展示,在觀賞作品時進行學生互評,教師在評價中對大家的看法進行歸類、總結。評價內容著重于對民間美術的認識、了解和興趣,在設計中造型要素的運用,大膽、巧妙的創(chuàng)意以及認真細致的制作等。
四、教學選擇
教學活動可以有所選擇,以適應于地域和學校的資源環(huán)境。“活動二”的內容有助于其他活動的開展,可以考慮安排在前;羅漢頭制作可以考慮作為節(jié)日聯歡的節(jié)目準備,安排在課余進行;窗花制作為本單元的重點,用一至兩課時完成。
五、教學建議
。保P于教材處理的建議
應該增加窗花制作活動的知識內容,以補充教材的不足。如陰刻、陽刻以及剪紙的多種表現手段,民間美術形式語言的運用以及造型要素在設計中的運用等,本教參在參考資料中給予補充。
。玻P于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建議
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有利于教學的開展,可以視為本課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屆時于冬季期末,新年、春節(jié)期間,配合學校的聯歡活動,將學習環(huán)境布置一新,不僅增添了節(jié)日氣氛,同時也為教學營造了相應的情境。也可以考慮將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作為作業(yè)展示的方式,將教學活動置于迎接新年的準備工作中。
借用節(jié)日民俗習慣安排教學活動細節(jié),使學習適合于喜慶祥和的氛圍。如羅漢頭表演借助于秧歌、旱船形式,剪紙運用于窗花、禮品、紅包等等。
使用相關主題的音樂背景烘托氣氛。
3.關于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對民間美術知識的學習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通過社會調查、作品分析等方法,幫助他們掌握匯集資料、分析造型規(guī)律和運用綜合知識理解民間藝術的方法,促進他們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如問題設置的排序要考慮學習方法的過程,資料匯集要注重分類的方法等等。在教學引導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見解和想法,鼓勵他們以獨特的眼光和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及時點評學生的創(chuàng)意和制作,并給予合適的建議。教學示范應考慮使用直觀的演示,可以由教師演示,也要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師生教學角色的變換,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激發(fā)學習熱情。
4.關于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yōu)使用的建議
教學媒材主要用于營造情境,除充分運用多媒體和影視課件以外,不可忽視其他媒材的利用,如演示、演出、展示用的道具,民間美術作品實物以及工具材料等。
5.關于采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窗花制作可以考慮一種方法進入,多種題材分小組進行的形式,在課時內做出不同品種的作品;也可以參照七年級上冊《花圃》的展示方法,采用規(guī)定尺寸和折疊方法,將不同表現主題的作品,拼成大圖案,增強視覺效果。
民間美術的調查,可以采用分組分類的辦法收集材料,根據學生的條件,自由組合,分頭采用不同途徑搜集,最后整理匯總。
6.關于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幫助學生掌握窗花剪刻的對折變化方法,用一個圖案造型,讓幾個學生分別用不同折法進行剪刻后向全班展示,對折引起的圖形變化便一目了然。運用造型要素的圖示對應作品,幫助學生理解剪紙作品的表現方法,可以起到好的效果。結合成語、俗語以及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對民間美術中的表現內容加以解釋,可以使學習生動有趣,同時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六、教學資料
民間美術品種極為豐富,既有供玩賞用的造型藝術,又有衣食住行中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并與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間文藝存在密切關系,形成多種分類法:1繪畫。包括版畫、年畫、建筑彩畫、壁畫、漆畫、燈籠畫、扇面畫等。2雕塑。包括彩塑(寺觀彩塑、小型泥人)、建筑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面塑、琉璃建筑飾件等。3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及綜合材料所制玩具等。4染織刺繡。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繡、挑花、補花等。5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繡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6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木器、竹器、漆器、銅器及革制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7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8剪紙。包括窗花、禮花、刺繡、刺繡花樣、掛箋等。9紙扎燈彩。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扎。10編織。包括草編、竹編、柳條編、秫秸編、麥稈編、棕編、紙編等。11食品。包括面花面點造型、糕點模、糖果造型等。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嘗試體驗雨給人和動物帶來的不同感受,利用色彩、粗細、疏密、節(jié)奏不同的點、線以及細小的形狀,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感受人間親情、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難點:
用色彩、粗細、疏密、節(jié)奏不同的點、線以及細小的形狀,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錄音雨聲,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1、穩(wěn)定紀律、檢查用具。
2、說明本節(jié)內容、要求。
導入:
1、播放雨聲,問這是什么聲音?
2、播放歌曲,做下雨的動作。
欣賞探究:
分組討論:
說說可用哪些細小的.線條或形狀來表現不同的雨?
用語言或動作表演人或動物在不同的雨中的感受、表現和情緒。
欣賞圖片,討論。
我們用什么方法來表現下雨的情景?
學生作業(yè):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繪畫一幅雨中情景。
小結評價:
作業(yè)展示和評價。
小結。
美術教案 篇7
第四課色彩的對比
教學目的:
1、學習和了解色彩的視覺規(guī)律,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運用色彩的對比完成一幅作業(yè)。
2、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族傳統(tǒng)文化、熱愛生活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色彩的對比關系,感受對比的形式美感。
教學難點:
藝術實踐中對比色的選擇與搭配。
教學準備:
圖畫紙、水粉工具材料或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圖片、觀察兩個大小不同的物體。提問:它們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對比現象?
3、明確對比概念。
4、比較兩張美術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對比現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樣,有很多對比。
6、出示課題
二、自己動手,嘗試體驗
1、哪些色彩是對比色?
2、引導學生分析色相環(huán)中的`色彩,找出對比色。
3、總結:色相環(huán)中互為的色彩為強烈對比。
4、出示色卡,請學生挑出幾組對比色。
5、生活中的對比色。
提問:我們周圍哪兒有對比色?
6、觀察教材上的圖片,找出有哪些對比色?給你什么感受?
7、分析課本上畫家作品。提問:畫面上用了哪些對比色?有什么作用?
三、學生作業(yè),教師指導。
運用色彩的對比進行民間工藝品色彩設計。
1、為學生提供民間工藝品設計圖。
2、分析如何用對比色設計顏色。
輔導學生完成作業(yè),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給予指導和幫助。
四、作品展示,評價
1、自評。
2、小組互評。
3、展示作品。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的教案11-21
美術教案01-07
美術教案01-07
美術教案01-07
美術教案01-07
美術教案01-08
美術教案01-08
美術教案01-08
美術教案01-08
美術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