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五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幼兒會用語言講述收集的廢品及收集中發(fā)生的趣事,嘗試用多種方法給廢品分類,拓寬幼兒的思維。
2、使幼兒在廢品利用中得到樂趣,在“變廢為寶”制作中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交往能力。
3、通過活動使幼兒懂得保護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家長共同填寫的“廢品調(diào)查表”。
2、“奇妙的商店”的場景;大象、小猴、小貓、小豬、小狐貍、小雞的圖片及相關(guān)的禮物,各種廢物自制的玩具等。
3、幼兒收集的各種廢品。
活動過程:
1、以故事“奇妙的商店”導入活動。
。1)小朋友,你們平時吃桃子、西瓜、葡萄時會將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如何處理?有位大象伯伯可能干了,它將這些廢品變成一件件的禮物送給它的動物朋友,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請聽故事“奇妙的商店”。
(2)提問:小動物們用什么廢品制作了哪些禮物?大象伯伯開的“奇妙的商店”有什么用?(利用廢品,變廢為寶,保護環(huán)境,防止污染。)
2、幼兒講述收集的廢品及收集趣事。
。1)在我們生活中每天也有許多廢品,前幾天我們還做過“收集廢品”的調(diào)查,請與你旁邊的小朋友互相說說你收集了哪些廢品,在收集過程中發(fā)生的有趣、好玩的事也可以說一說。
。2)請2-3位幼兒介紹調(diào)查表,說說收集中發(fā)生的趣事。
3、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給廢品分類。
。1)你們看,這些紙箱里就是小朋友從家中收集來的廢品,這么多擺放在一起很亂,有什么好方法讓這些廢品擺放整齊?
幼兒說方法:如相同物品放一起.如瓶子一堆、盒子一堆等,幼兒動手擺放箱中
的廢品。你覺得還有哪些廢品擺放得不合適?請1-2位幼兒檢查擺放。
(2)除了這樣分,你還能想出其它更好的分法嗎?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不同分法如:盒子分(糖盒、牙膏盒、鞋盒);瓶子(洗發(fā)瓶、藥瓶、飲料瓶)等。
(3)教師適時地抓住教育契機引導幼兒按廢品材料進行分類。如幼兒說:可以把紙做的東西放一起。找找還有哪些是紙做的?看看還有的廢品是什么材料做的?幼兒說出金屬類、玻璃類、塑料類等,并找找相關(guān)的廢品有哪些?商討分別放哪更合適?
幼兒按材料再次對廢品進行分類。師生共同檢查分類情況,對擺放不合適的廢品,請幼兒幫忙送到該類廢品材料中。
4、說說廢品的'利用。
。1)提問:收集來的廢品怎樣利用?(有的廢品可以“變廢為寶,保護環(huán)境,防止污染;有的廢品可以回收、利用,節(jié)約資源。)
(2)廢品的作用真大。森林里的小動物們也學著大象伯伯用廢品做了很多有趣的禮物,我們一起去看看“奇妙的商店”有哪些玩具?看看他們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禮物?
5、活動延伸:
。1)小朋友想不想也來動手、動腦試一試,把我們收集來的這些廢品變成各種有用的東西送到大象伯伯的商店呢?
(2)幼兒手工,教師巡回指導,幼兒互相交流制作中的經(jīng)驗、協(xié)商遇到的難題想辦法解決。
(3)互相欣賞作品,將幼兒作品展示在KT板上,互相交流,體驗制作的樂趣及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作為一堂綜合性課程,“變廢為寶”活動的開展對老師和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要開展好,教師就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使用何種教學方法和學法來進行教學會取得好的效果;要如何安排活動環(huán)節(jié)才能更好的引導幼兒進行學習操作等等。
談話活動中,在幼兒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到廢舊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廢舊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廢舊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并且激發(fā)了幼兒自己利用這些廢舊材料制作有用的東西的欲望。
幼兒制作前我給幼兒介紹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動的過程中及時幫助幼兒解決困難,對幼兒有創(chuàng)新的想法及時給予肯定。
不足之處:
活動時,大部分幼兒只是一味的模仿展示的范例來進行制作。我想,如果把主動權(quán)還給孩子引導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進行多種制作方法的嘗試,可能會對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更好的啟發(fā)和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認識一些常見工具,培養(yǎng)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
2 通過目測區(qū)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改變各種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達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各種食物:黃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蘋果、梨。
2、各種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動過程:
1、認識各種食物。
師:老師的百寶箱里藏著許多東西,你們相知道他們是什么嗎?老師請小朋友把他們找出來告訴大家,好嗎?
2、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1)我們能把這些食物裝進瓶子里去嗎?
引導說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樣才能把這些食物放進去呢?
根據(jù)幼兒的反應適當?shù)倪\用一些動作提示,以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工具。
3、 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幼兒嘗試運用各種工具使食物變小,并把食物放進瓶里。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實驗過程。
有意識的提問“你用什么把什么變小了?”
有的幼兒在工具選擇上存在問題,引導幼兒嘗試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較容易“變”
有的幼兒一直使用一種工具,有意識的引導他們大膽試用其他工具。
強調(diào)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處,用抹布擦手,并進行安全教育。
4、師幼共同探討
你是怎么把食物放進瓶里的?
引導幼兒說出“我把它變小了!边M一步提問“你是怎么把它變小的呢”引導幼兒回憶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說出工具名稱,并用標記圖表示。
活動結(jié)束:
回憶“刀”是什么樣子的,強調(diào)刀有“很鋒利的一面”,提醒幼兒要用刀的這一面來切東西,但不能去碰。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訴幼兒老師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險,不能玩。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土豆在清水和鹽水中的不同。
2、樂于探索,喜歡玩科學小游戲。
活動準備:土豆拼盤、鹽、調(diào)羹、泡沫板、木頭玩具等。
活動過程:
1、欣賞土豆拼盤,視頻了解土豆的'一般特征
。1)欣賞土豆拼盤,說說像什么?
(2)猜猜這些美麗的圖畫是用什么做成的?
(3)觀看PPT,說說土豆的一般特征。
2、觀察土豆在清水中的沉浮現(xiàn)象
(1)提出問題:土豆娃娃想游泳,猜猜它在水里會怎樣?(用站和蹲的動作表示沉和。
。2)幼兒第一次操作,感受土豆的沉浮。
。3)第二次操作,借助輔助材料讓土豆娃娃浮起來。
教師:你能讓土豆娃娃浮在水面上嗎?請你們?nèi)ピ囋嚢桑?/p>
3、教師“變魔術(shù)”
教師:老師要變個魔術(shù)讓土豆娃娃自己浮起來呢!加上“魔粉”攪一攪,土豆娃娃浮起來。ㄑ埿∨笥岩黄鹉睢爸湔Z”)
教師:這個“魔粉”到底是什么呀?我也為大家準備了許多“魔粉”,請你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再嘗一嘗,猜猜“魔粉”到底是什么?
4、再次操作
教師:是不是加了鹽土豆娃娃就會浮起來呢?請你去試試吧!
教師:為什么有的土豆娃娃浮了起來,有的土豆娃娃還是沉在水底呢?
5、操作驗證
活動延伸:
你們真棒,都獲得了成功。那在水中加入糖、奶粉等其他東西土豆娃娃會浮起來嗎?我們下次再來試試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讓孩子知道為什么枝葉會變色、還會飄落,有些樹葉為什么又不會變色。
重點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小朋友知道氣候變化導致樹葉的變化
難點是我們南方冬天樹葉變化不是很大,多是常綠樹木。
活動過程
1、選擇好能代表秋天的`掛圖。
2、出示自己準備好的樹葉。
3、讓小朋友感覺自己現(xiàn)在的穿著和夏天有什么不同。
4、介紹我們氣候變化導致樹葉的變化,然后讓小朋友自己做比較。
5、教學反思
通過秋天樹葉的變化讓小朋友知道大自然氣候的替換,但由于地域的不同會讓小朋友遇一些迷惑不解的問題,比如秋天樹葉變黃,楓葉變紅這些現(xiàn)象,而榕樹、松樹、樟樹等一些常綠樹就要我們費些時間向小朋友解釋才行,要不會讓小朋友感覺到我們老師說話自相茅盾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進入秋天,各種果實和農(nóng)作物逐漸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大人們要帶孩子回家團圓的機會,我們給孩子們布置了“走進田野,采集果實”的任務。節(jié)后回來,那火紅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還有各種各樣的高粱秸、谷子穗、帶莢毛豆等農(nóng)作物,紛紛登上了我們班的展示臺。孩子們對這個小展臺情有獨鐘,一有空就圍攏過來整理和擺弄。
在一次裝瓶時,有個孩子偶然發(fā)現(xiàn)在他裝滿的一瓶花生里,竟然還能再裝上半杯小米!看著小米慢慢地從花生的空隙里穿過、漏下,孩子們都特別驚奇!追隨孩子們的興趣點,于是一個關(guān)于“物體間的間隙”的科學探索活動就在孩子們的激烈討論和探索中展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
2.探索合理有序地安排不同物體的空間。
活動準備
盤子、紙杯、乒乓球、玻璃球、小米、記錄表、篩網(wǎng)、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驗用品,說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什么呀?”“誰愿意來說一說,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樣呢?”
2.小結(jié):乒乓球大大的、圓圓的,玻璃球小小的、圓圓的,而小米又細又小,當我們用手抓起小米時,小米會從我們的指縫里流下來。
二、幼兒探索、嘗試把小米、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裝到一個瓶子里
1.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把三個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裝到一個玻璃瓶里,看誰最愛動腦筋,能把他們都裝進去!”
2.指導幼兒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注意操作規(guī)則,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說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師:“有的小朋友已經(jīng)裝完了,清你拿著記錄表坐到前面來?”“沒有成功也不要緊,把你怎樣裝的記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誰愿意來說一說,你是怎么裝的?你成功了嗎?”
四、引導幼兒用篩網(wǎng)將摻在一起的玻璃球和小米分開,再進一步探索其他的裝瓶方法
五、交流、討論實驗結(jié)果
提問:“這一次你成功了嗎?成功的請舉手!”
討論:“為什么先裝乒乓球,再裝玻璃球,最后裝小米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呢?”
六、觀看課件,引導幼兒懂得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間隙的,要學會合理安排物體的空間
師:“先裝乒乓球,因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這樣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給填上了,最后我們再放上小米,這樣小米又把更小的縫隙也給填上了,所以最后它們都被裝了進去!
七、拓展幼兒對物體間間隙的.理解
引導幼兒再次嘗試:裝滿的瓶子里,還能再裝上半杯水嗎?為什么?
八、幼兒分享交流實驗的結(jié)果,進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間
師:“小朋友你們都成功了嗎?為什么這么滿滿的一瓶子玻璃球和小米,還能裝上這一小杯水呢?”(因為水把更小的縫也給填上了)
九、結(jié)束活動
幼兒整理材料,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把實驗材料投放到幼兒的活動區(qū)里,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活動情況,可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不規(guī)則的物體之間的間隙,比如嘗試裝核桃、花生、豆子,或者石頭、鵝卵石、沙子等。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2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8-04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1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6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31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品]科學活動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