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最后一課教案

最后一課教案

時間:2024-08-28 15:01:36 教案 我要投稿

最后一課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為一名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后一課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后一課教案范文集合10篇

最后一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了解小說的特點,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3、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對漢語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難點: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用時:3課時

  教學類型:講讀課

  教學設想

  首先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正確區(qū)分故事情節(jié)的層次和人物思想感情發(fā)展的階段,從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分析人物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的表現,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會意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字詞、理清小說的基本情節(jié)、小說的結構及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1、導入新課

  由神州5號引入愛國主義短篇小說《最后一課》,告訴學生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wèi)民族尊嚴,領土完整等情感。

  簡介背景及作者(見書43頁)

  這篇小說寫于1873年,以普法戰(zhàn)爭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選材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的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反映淪陷人民對祖國的眷戀、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這“最后一課”中,使小說更具社會意義。都德,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其小說多以反映普法戰(zhàn)爭為主。

  2、請同學提出本課中的生字、生詞,注字音、釋詞義。

  鋸jù 踱duó 挾jiā 皺zhòu 督dū 叟sǒu 攤tān

  曠kuàng 懊ào 隸lì 鑰yào 匙shi 哽gěng 賺zhuàn

  應該掌握的詞:

  宛轉:這里指鳥聲抑揚動聽。

  踱來踱去:慢步行走。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哽。郝暁庾枞。

  3、介紹小說常識

 、艑儆跀⑹滦晕膶W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環(huán)境描寫來

  反映現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⑵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

  按內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切≌f要素:人物(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細節(jié)描寫來塑造人物)

  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交待時代背景;自然環(huán)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

  景物、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

  情節(jié)(序幕、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尾聲)

  4、內容分析

 、沤忸}:

  ——最后一課,是指在普法戰(zhàn)爭法國失敗后,淪陷區(qū)阿爾薩斯一所小學上的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和一名小學生小弗郎士。

 、票疚木索——“我”的見聞感受。

  ⑶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劃分結構。(練習二)

  —(1-6)上學路上(開端)表現小弗郎士貪玩,幼稚;

  二(7-23)最后一課(發(fā)展)表現小弗郎士的吃驚,詫異,到恍然大悟,感情發(fā)生變化:由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并敬愛老師,也熱愛學習;

  三(24-末)宣布下課(高潮、結局)師生心相通,忠于祖國,絕不屈服。

 、确治龅谝徊糠郑簩W生齊聲朗讀并在文中劃出有關環(huán)境的描寫,分析其作用。

  ——自然環(huán)境描寫“天氣”“畫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貪玩、無憂無慮的幼稚心態(tài)。

  社會環(huán)境描寫“普魯士兵操練”“布告牌”交待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是普法戰(zhàn)爭中法國淪陷,并設置了懸念,布告牌上到底寫了些什么,為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好鋪墊。

 、煞治龅诙糠郑簩φn堂氣氛的描寫的作用。(練習一)

  ——課堂氣氛與往日的不同

  課堂氣氛:(往日)喧鬧 —— (今日)偏安安靜靜的

  老師態(tài)度: 罵 —— 態(tài)度溫和

  老師衣著: 穿禮服,衣著隆重

  人們: 神色憂慮,少見的人也都來了

  ——渲染了一種嚴肅、莊嚴、悲憤的氣氛。

  5、作業(yè)布置

  嘗試完成課后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小弗郎士,通過理解小說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的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教學步驟:

  1、請學生復述基本情節(jié) ,要求能體現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胳。

  2、閱讀前10段

 、判「ダ墒可险n途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

  ——獨白式的心理描寫,寫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愛學習、幼稚的性格,但他還能管住自己,戰(zhàn)勝了想逃學的念頭,表明他還有一定的意志力,為下文的轉變埋下伏筆;同時也展現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壞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來稚氣,但內心愛憎分明,對敵人還是有一點恨。鐵匠開玩笑,他以為是諷刺自己,所以氣急敗壞地跑進先生的院子里,說明他有很強的自尊心。

  ——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tài)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同時,看布告牌的細節(jié),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明朗、輕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使人們的心情反而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壓抑的感覺。

 、七@最后一課的上課前與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課”有什么特別含義?

  ——通過先生的話點明這“最后一課”的含義,普魯士統(tǒng)治者禁止阿爾薩斯、洛林人民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妄圖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國人民,韓麥爾先生在這種情況下,連連強調這一課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最后一課”。這樣,“最后一課”本身就是抗議侵略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在悲劇命運的打擊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靈深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齊迸發(fā)出來!拔业淖詈笠惶梅ㄕZ課”獨立成段,是為了突出 老師的話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鳴和反響。

 、锹牭巾n麥爾先生說“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變化?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剛才迷惑不解的現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來是很貪玩幼稚的,現在對再也不能學法語感到惋惜,為貪玩而悔恨,討厭的書變成老友;本來是害怕老師,現在老師的責罰也忘了,對老師充滿同情、理解、尊敬之情;本來還覺得好玩的操練,現在也從心底里憎恨起來,用“這些壞家伙”來稱呼他們。這段心理活動,表明老師真摯深切的愛國熱情,也通過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感情變化——從害怕到同情、理解、尊敬,表明了孩子心靈上的愛國意識正在成長。

  ⑷為什么小弗郎士這一節(jié)課特別用心聽?而且都能聽明白?

  ——法國侵略者強行剝奪法國人民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憤和愛國熱情。他們把法語和祖國視為同義詞,愛法語就是熱愛法蘭西祖國,因此他們對統(tǒng)治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都凝聚在這最后一課。小弗郎士珍視這最后一課,并把學好祖國語言作為愛國的'神圣職責,因而產生了高度的學習熱情;當老師提問時他不會,感到難受,說明他有了羞恥感;學習文法易懂,說明學習態(tài)端正了;他特別用心去聽,老師也特別用心教,因而能聽懂。

 、尚「ダ墒恳栽鯓拥男那橛^察老師,聯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對老師充滿同情、理解、尊敬之情,因為熱愛法語的老師將不能再教法語了。他由字帖想到國旗,表明了他對祖國及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由鴿子想到普魯士兵該不會也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語唱歌吧,寫出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正在萌發(fā),對侵略者的禁教法語的卑鄙行為的輕蔑和仇恨正在迸發(fā)。

 、蕿槭裁葱「ダ墒坑肋h忘不了“這最后一課”?(總結)

  ——①小弗郎士本質不壞;

 、谑艿嚼蠋煹挠绊;

 、弁鰢鴳K痛的震撼,激發(fā)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

  3、作業(yè)布置

 、傩「ダ墒繛槭裁磿羞@么大的變化?請就此發(fā)表你的意見,寫一段話。注意要從文章中找根據。

  ②嘗試從語言、衣著、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總結全文。

  教學步驟:

  1、復習:簡述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

  2、分析:

  ⑴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一位法語教師,更是一位對祖國充滿熱愛的愛國志士,請找出具體表現。(學生自由討論,舉手發(fā)言,教師引導歸納)

  ——韓麥爾先生穿著禮服上課,體現了他對這節(jié)課的重視與紀念,用以表現他對將要失去國土的敬意。

 、菩「ダ墒繘]能答出分詞的用法,老師說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他出于民族責任感,沉痛地總結了教訓:1學生不努力2父母不關心3教師不盡責。

  總結過去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珍視這最后一課。說學生可憐,是說老師沒教好,學生沒學好,快要做亡國奴時,還學不好祖國語言,只會給敵人輕蔑。失去民族尊嚴。

 、菃我柪锏氖÷蕴柋硎臼裁匆馑迹康19段中的省略號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韓麥爾先生想到普魯士侵略者還可能說出更多的侮辱法國人的話,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下去,所以省略了。

  ——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兒,感到十分內疚、痛心,一時說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號,這表現了他對教育事業(yè)十分負責。

 、壤蠋熤v到法語是對法語有什么評價?用了什么比喻?這個比喻的深刻意義是什么?

  ——高度贊美法國語言,強調掌握法語的重要意義。用監(jiān)獄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與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敵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缮狭曌终n時,老師是怎樣安排的?有什么用意,產生什么效果?

  ——忍受著離開服務了40多年的本鄉(xiāng)的痛苦,用心教學,寫“法蘭西”“阿爾薩斯”等別出心裁的字帖,象征著阿爾薩斯、洛林和法蘭西祖國永遠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⑹重點分析最后一部分:這段文字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為什么他聽到鐘聲,臉色慘白?我又為什么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有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鐘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號聲,暗示著德語要替代法語,兩者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的民族語言、祖國的語言告別,這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痛苦已極的表現;“我”從先生的臉色中感到他對祖國的愛,看到了先生對法蘭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對自己的深刻自責,以及法蘭西語言永存、自由屬于法蘭西人民的堅定信念,因此,“我”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過,我認識到他不僅僅是一位教師,更是一位愛國志士。“慘白”不能換“蒼白”,因為“慘白”帶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厲害,可怕;而“蒼白”多指病容。

 、恕拔摇摇边@兩個破折號該如何理解?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從語言形式上看,這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哽住了,說不下去了,即語音的延長。從文章的內容上看,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韓麥爾先生離別講臺的那一刻殘酷地到來了,心情悲憤,百感交加,語言難以表達沉痛的心情,兩個破折號則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這一切。

 、涛闹杏心男﹦釉~很好地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

  ——轉、拿、使、寫,一連串的動作表現了他的痛苦心理,傾注了他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

 、统霰憩F他內心極度悲痛的詞語,簡要分析它的表達作用?

  ——“寫大字”、“呆住”、“做手勢”、“臉色慘白”、“他哽住了”。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感情。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現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痛苦之中。因為內心激動,悲痛欲絕,泣不成聲,因而“哽住了”。

  ⑽“使出全身力量”這句話,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法蘭西萬歲”兩個大字,表達了韓麥爾先生的心聲,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早日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也是法國人民愛國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體現,這樣收尾,深化了主題,同時意境深遠,給讀者以豐富想象的余地。

  3、小結人物形象:

  韓麥爾先生既是一位嚴師,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學經驗的受人尊敬的老師,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yè)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愛國者,他熱愛祖國語言,有崇高的愛國情,高度的民族責任感,有戰(zhàn)勝敵人的執(zhí)著信念。

  全文總結

  提示思考:這篇小說寫了小弗朗士的變化,寫了韓麥爾先生上了悲壯的一課,還寫了鎮(zhèn)上的人到教室里來聽課的情形,寫這些都是為了表現什么呢?(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小說以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通過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表現了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最后一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文學常識。

  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體現思想感情,進而深而體會本文中心。

  3、了解本文結構。

  【教學重點】

  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最后一課》是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對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是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本文對郝叟、鎮(zhèn)長、郵遞員以及班上學生的描寫則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對于人物的語言、表情、行動、心理、服飾的描寫以及對布告牌、金龜子、鴿子等的細節(jié)刻畫,都是愛國主義的音符。這些音符組成一首悲慘的愛國主義樂曲。

  二、自己掌握文學常識,生難字,看預習提示并了解時代背景

  宛轉、詫異、懊悔、祈禱、氣氛

  本文是篇外國短篇小說,作者都德是法國19世紀后半葉杰出小說家,《最后一課》是作者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淪陷區(qū)的法國人民慘遭異族統(tǒng)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tǒng)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它是以普法戰(zhàn)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這篇小說卻別出心裁,既沒有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把淪陷區(qū)人民對祖國的眷念、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最后一課中。

  三、學生自讀課文一遍

  四、熟悉本課結構

  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為下文作鋪墊。描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2、第二部分(7~23)情節(jié)的發(fā)展,主要寫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中表現的愛國感情。

 、 小弗郎士來到學校,發(fā)現今天上課的情形和平日上課大不一樣,有什么不一樣呢?這說明了什么?

  平時上課 最后一課

  氣氛: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氣氛。

  學生: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著他來上課,穿著督學來校視察或發(fā)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這三方面的不同說明最后一課引起學生、老師以及鎮(zhèn)上人們的強烈震動和他們對最后一課的無限珍惜。

 、 怎樣理解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這個比喻的深刻含義?

  明確:國旗是祖國的象征文字也是民族的標志。此外,字帖掛在鐵桿上,上面寫的是法蘭西阿爾薩斯,從書寫的內穿和擺掛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國旗。這正是韓麥爾先生對孩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精心設計的。

 、 小弗朗士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他這樣想的本意是什么?說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樣的變化?

  提示:一個也字,清楚地表嘆了小弗朗士對取消法語改學德語是非常反感的。這一方面表達了他對學習祖國語言的留戀之情;另一方面表達了他對普魯士的文化侵略的極端仇恨之情。總之,他的愛國情感在韓麥爾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升華。

  3、第三部分(24~29)高潮、結局,最后一課結束時的悲壯和不屈精神。

 、 結構上的一個特點:前后照應

  例: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與后文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一他們已經收操了。

 、 另外:

 、 關于分詞問題,前后三次,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

 、 關于戒尺問題,前后三次,突出了人物嚴厲的形象。

  ③ 鎮(zhèn)公所的布告牌兩次,突出故事的社會背景。

  五、理解重點句的含義,借以理解人物形象

  1、小弗郎士的變化:

  ⑴ 從貪玩、不愛學習──熱愛法語

 、 從怕老師──理解、同情并尊敬老師 找出相應的句子

  ⑶ 從幼稚不懂事──熱愛祖國

  2、韓麥爾老師:

  ⑴ 外貌描寫:穿打,戴著這套衣服只有在上最后一課時,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 神態(tài):結尾部分臉色慘白他哽住了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就臉色慘白?為什么他哽住了?小弗郎士為什么感到其形象高大?

  臉色慘白,因為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這宣布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的時間到了:窗外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這暗示著德語要代替法語。這兩點是對韓先生的沉重打擊,此時他的內心嫉妒悲憤和痛苦。

  他哽住了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侵略者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韓先生的沉重打擊,表明了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因為韓先生的愛國熱情使小弗郎士覺得他不僅是一位法語老師,而且還是一位愛國人士,小弗郎士老師的愛國熱情十分崇敬,所以覺得他高大。

 、 語言描寫: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監(jiān)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其含義: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擊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解放。

  ⑷ 動作與神態(tài)描寫: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

  理解: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寫出了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

  請在文章中找出極度悲憤的詞語和作用。

  【板書】

  最后一課

  1、小弗朗士(前后對比)──略寫 愛國主義感情

  2、韓麥爾 外貌 語言 動作神態(tài)

最后一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領會小說所表現的強烈愛國主義感情。

  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人物的表現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

  1、品味人物的表現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

  2、分析小說中細節(jié)描寫及其作用。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閱作者及小說的時代背景等有關資料,以備課堂交流。

  教師:準備好朗讀全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了解主要人物的形象極其意義。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中國申奧成功、足球圓夢、加入世貿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么?因為我們流淌著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著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擁有著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wèi)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赡銈兪欠裰,熱愛祖國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讓我們來看看小弗郎士的體會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

  板書課題。

  二、感知內容

  1、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看,可根據時間、地點的變化,記住故事的情節(jié),并在腦海中出現人物的形象。

  2、學生收集了和課文有關的資料,請他們結合材料認識來說說小說為什么取名為最后一課。

  (此為題解,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可互相補充)

  請一位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不許看書,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都可以)。其他同學在注意聽的過程中看是否有遺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補充或更正。然后教師可提示可按照時間、地點的變化來劃分故事情節(jié)。

  (老師板書: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之中──宣布下課)

  三、感悟形象

  1、自由朗讀,要求朗讀過程中在腦海里勾勒人物的形象。

  (視像出現很有益于對人物的分析)

  2、學生談談腦海中再現的人物形象,包括外部形象的想象。

  (由學生自由發(fā)言,提示從人物在情景中的各種表現去了解人物形象?苫ハ嘌a充)

  ⑴ 韓麥爾先生:

  大概四五十歲,平時穿著隨便,上最后一節(jié)法語課時,他穿上漂亮的綠色禮服,系上打著皺邊領結,戴著繡邊的小黑絲帽。這位老師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常常讓學生丟下功課去幫他澆花,他去釣魚的時候,干脆就放學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最后一課的時候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學生,而且很講究教學方法,他帶著深沉的愛國情感,用最形象、最有說服力的語言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成為學生最難忘的一課。

 、 小弗郎士:

  不是個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時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可是最后的法語課上他卻特別認真、專心,而且對老師的教導領悟得很好,說明他很聰明,在幼小的心靈中也有難得的愛國情感。他在小說中是一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

 、 人物形象的意義:

  表現了法國人民通過熱愛祖國的語言來表達愛國的強烈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業(yè)

  再讀課文,用筆勾畫并記住你印象最深或讓你深受感動的地方,并思考為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感受語言的深刻含義,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研讀賞析

  讓學生自由交流印象最深的情節(jié)或細節(jié),包括語言,通過朗讀來欣賞。(這個過程,預期讓學生找出最后一課中最能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語句,引導分析出人物描寫的方法。假如學生沒有能達到預期目標,可設計以下問題和語言品味。)

  1、問題研究:

 、 小弗郎士上課途中見到、聽到、想到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

  (交代故事的背景)

 、 這最后一課上課前與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課有什么特殊意義?

  (場景描寫起烘托課堂氣氛、暗示最后一課不平常的作用。注意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

 、 聽到老師說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變化?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心理、細節(jié)描寫)

 、 為什么小弗郎士這一節(jié)課特別用心聽?而且都能聽明白?

 、 小弗郎士以怎樣的心情觀察老師,聯想到了什么?

  (聯想的細節(jié)很有意義)

 、 為什么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后一課?

  ⑺ 從小弗郎士所見所聞所感中,韓麥爾先生與往日有哪些不同?為什么?

  (提示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細節(jié)等等來分析)

  2、討論探究,交流歸納:

 、 小弗郎士的形象主要通過心理、行動、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韓麥爾先生的形象主要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

 、 人物的`幾種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個大環(huán)境里寫,表現出特定環(huán)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把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使所見所聞所感融為一體。

  把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

  把細節(jié)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注意細節(jié)描寫(極細微的動作,表情、衣飾,等等叫細節(jié))。本文如小黑絲帽,郝叟的書和大眼鏡,操練的軍號聲,金龜子。

  (用來烘托氣氛,刻畫人物性格,提示主題)

  注意場景描寫。

  3、語言品味:

  請同學們談談文章中留給你印象最深的語言是哪些,并說說為什么。假如學生沒有談及,教師可提供一些。如:

  ⑴ 又出了什么事啦?的又可否刪去?

 、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有什么深刻含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 我的朋友們,我──我──補出老師未說出的話。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

  (關于語言的內涵,只要是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均可放手學生充分的交流后進行總結)

  二、朗讀全文

  全班有感情的朗讀一遍文章,加深感悟。

  三、布置作業(yè)

  搜集愛國故事和以愛國為主題的名人名言,看看誰找得最多。

最后一課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說的要素,并能抓住要素品讀小說。

  2。理清故事情節(jié),理解文章主題。

  3。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重點難點:

  1。抓住線索理情節(jié),理解文章主題。

  2。小說的線索。

  教學方法:

  熟讀、復述、歸納。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一、消息導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則消息: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專電據美聯社報道,一個致力于捍衛(wèi)法語免遭英語入侵的法國團體,“英語跟屁蟲學會”23日將年度“英語跟屁蟲”大獎授予了法國電信公司總裁,因為他使用英語來命名公司產品。

  大家看完這則消息有何感想?法國人一直以自己的母語為榮,認為法語是全世界最美的語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一群法國人和他們的母語——法語有關的`故事。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都德(1840—1897),法國小說家。1857年17歲時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磨坊書簡》,描寫法國南方的自然風光和生活習俗。長篇小說《小東西》,反映的是法國的學校生活。

  《最后一課》寫于1873年,普法戰(zhàn)爭剛結束兩年。普法戰(zhàn)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和法國的戰(zhàn)爭。法國戰(zhàn)敗,當時無能的資產階級政府同德國締結《法蘭克福和約》,割讓阿爾薩斯全省和洛林東部地區(qū),賠款50億法郎。

  這篇小說反映的就是阿爾薩斯淪陷以后,當地人民在普魯士侵略者強行禁教法語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具體歷史請參見教學參考書113頁)

 。ㄓ蓪W生根據課前預習情況介紹,教師補充)

  (此環(huán)節(jié)在實施過程中,通過教師指導,讓學生學會從大量信息中挑選有利信息為我所用。)

  三、檢查預習

  1。 生字詞: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用投影展示)

  懲罰(chéng)懊悔(ào)寧可(nìng )字帖(tiè )

  捂著(wǔ )挾著(xié )詫異(chà )祈禱(qí )

  宛轉(wǎn )戒尺(jiè)踱(duó )哽(gěng )

  鑰匙(yào shi) 暖和(huo )思量(liang)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宛轉: 形容歌聲鳴聲高低起伏非常動聽。也寫作婉轉。

  詫異: 驚奇。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

  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里自恨不該這樣。

最后一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哽、踱、懲罰、祈禱、懊悔”等詞語的讀音、字形、詞義。

  2.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了解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

  3.透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描述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領會這種寫法并學習運用,激發(fā)想象力,發(fā)展思維潛力。

  4.領會本文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透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憤的情緒,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1.引導學生掌握透過心理、語言、行動和外貌描述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情感的方法。

  2.揣摩文中的關鍵句、警策句,理解其豐富的內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1.題目導入法。從題目“最后一課”入手,引導學生想象:這種情形下的最后一堂課,會出現哪些狀況你期望這樣的最后一堂課怎樣上

  2.背景知識介紹法。介紹有關普法戰(zhàn)爭的歷史知識,讓學生體會阿爾薩斯人失去國土時悲憤沉痛的情緒,為本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3.設問激趣法。設問想象:如果有一天,不再允許你說祖國的語言,不再允許你使用母語,你將如何應對由這一話題導入。

  4.詩歌導入法。由《最后一課》這首詩導入。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戀/靜靜的是課堂/不平靜的是心中的波瀾/戰(zhàn)爭的音訊令人厭倦/多少雙眼睛把和平企盼/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童年在瞬間長成成年/最后一課/是一頓難忘的最后晚餐

  二、作者及背景、文體簡介

  1.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chuàng)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fā)了普法戰(zhàn)爭。但由于法國政府當時執(zhí)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zhàn)爭失敗后,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占領后,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tǒng)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后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2.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能夠幫忙我們了解都德。(幻燈片)

  ……過了一會兒,都德也來了。他一來就談起巴黎的事情,講述著這個貪圖享受、尋歡作樂并十分活躍和愉快的巴黎。他只用幾句話,就勾畫出某人滑稽的輪廓。他用他那獨特的、具有南方風味和吸引人的諷刺口吻談論著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頭很小卻很漂亮,烏木色的濃密頭發(fā)從頭上一向披到肩上,與卷曲的胡須連成一片;他習慣用手捋著自己的胡子尖。他的眼睛像切開的長縫,瞇縫著,卻從中射出一道墨一樣的黑光。也許是由于過度近視,他的眼光有時很模糊;講話的調子有些像唱歌。他舉止活躍,手勢生動,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3.本文從題材上來看是小說,記敘文有六要素,小說也有三要素: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描述。情節(jié)一般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情節(jié)是故事發(fā)生、發(fā)展、結束的過程,能夠看做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史。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下面老師為大家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看課文,一方面注意生字、生詞,同時也要感知文意。

  2.注意以下詞語的解釋。

  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里自恨不該這樣。

  祈禱: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哽咽:哭時不能痛快地出聲。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3.請大家自讀課文,對文章進行圈點勾畫,理清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

  4.請兩位同學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分別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復述故事情節(jié),其余同學仔細聽,然后評價并補充或更正。

  5.師生互動,理清文章思路。

  小組討論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可能出現三種劃分方法:

  (1)全文可分四部分。

  上學路上(1~6)上課之前(7~10)上課經過(11~23)宣布散學(24~29)

  (2)全文可分三部分。

  上課之前(1~10)上課經過(11~23)宣布下課(24~29)

  上學路上(1~6)上課(7~23)下課(24~29)

  教師明確:這三種劃分方法都有道理。本文主要寫了阿爾薩斯某一小鎮(zhèn)上接到不準再教法語的通知后,當地人民深感亡國之痛,在小學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語課的情景!白詈笠徽n”為本文的主要事件,以此為中心,按照故事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劃分是有道理的。結構的劃分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

  四、品讀課文,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教師提示:情節(jié)是人物性格的發(fā)展史。閱讀小說的一般方法是從情節(jié)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課文正是透過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以及韓麥爾先生高度的民族職責感來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熱情。

  教師把六個小組分為兩大組,一、二、三小組為一組,研討小弗郎士,四、五、六小組為一組,研討韓麥爾先生。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用筆勾畫出描述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等重要語句。圍繞“文章是如何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的表現了人物什么樣的思想情感”這個問題展開討論,然后各組選代表發(fā)言。

  一、四小組代表為主要發(fā)言人,二、三小組和五、六小組分別作補充,學生互動,合作探究。

  活動成果展示:

  關于小弗郎士

  作者抓住小弗郎士上課前后情緒、態(tài)度的變化來塑造這一人物形象的。

  在上學的路上:小弗郎士和往常一樣,怕老師提問而想逃學;發(fā)現天氣溫和又晴朗,畫眉鳥的歌聲宛轉動聽,普魯士士兵在操練,他覺得搞笑;對布告欄里的壞消息不太關注;對老師只是“怕”,缺乏對老師的理解。但他還能管住自己,有辨別是非的潛力,也有必須的自控潛力。

  上課之前:小弗郎士發(fā)現了教室里有許多不平常的狀況。教室格外安靜,他走進教室時心里十分慌,怕受到責備和懲罰;韓麥爾先生說話很溫和,讓他快坐好,韓麥爾先生的穿戴是那么莊重,教室里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教室后排坐著好些鎮(zhèn)上的人,個個都很憂愁。對此,小弗郎士感到吃驚。

  上課時:韓麥爾先生說這天是最后一堂法語課,期望同學用心學習,小弗郎士聽了心里萬分難過,他對過去沒有好好學習感到懊悔,舍不得和課本分手;小弗郎士沒背出分詞的用法,心里挺難受;韓麥爾先生對法國語言的生動講解,使小弗郎士對學好法語有了深刻的認識,他懂得了怎樣愛國;小弗郎士觀察韓麥爾先生“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對先生此時的情感有了具體的理解,他敬愛自己的老師;小弗郎士觀察郝叟老頭和孩子一齊讀拼音時感情是那么激動,他更理解了為什么這天鎮(zhèn)上的人也來聽課,他情緒很難過。

  小弗郎士上課前后情緒、態(tài)度有了如下變化:從貪玩、不愛學習到熱愛法語,從怕老師到理解、同情、敬愛老師,從幼稚不懂事到熱愛祖國。這一轉變是有原因的,韓麥爾先生的一言一行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更重要的是亡國的慘痛帶給他巨大的震撼,是普魯士侵略者對法蘭西人民民族感情的無情傷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靈深處愛國主義思想的猛醒。

  五、激發(fā)想象,聯想拓展

  根據課文結尾,展開合理想象,假如你是小弗郎士,請以“散學以后”為題續(xù)寫一段話,不少于350字。

  學生可先就情節(jié)構想討論交流,然后互相評議,選出較好的合理的想象。

  六、布置作業(yè)

  1.文章是如何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形象的請寫一段文字描述韓麥爾先生。

  2.整理《散學以后》,把它收到《成長的足跡》中。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透過分析心理活動了解了小弗郎士。這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說的`另一位主人公——韓麥爾先生。

  二、繼續(xù)品讀課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體味人物的思想情感

  1.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

  (1)討論:作者描述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述方法

  明確:外貌描述、神態(tài)描述、動作描述和語言描述。

  外貌描述:“我們的老師這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薄硎緦鸵サ膰恋木匆。

  神態(tài)描述:“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薄@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述:“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枝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充分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語言描述:

  (指導朗讀:用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示例:“我們務必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

  “監(jiān)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

  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說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2)討論:在《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

  明確: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說話!叭岷汀弊C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說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帶著內疚的情緒勇敢真誠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職責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之后,又深情地贊美了祖國的語言,贊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著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后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深情、悲痛——思索、內疚——沉思、悲憤”是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變化過程,從中蘊含著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2.變換視角,激發(fā)想象,創(chuàng)新寫作。

  教師要求:試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資料。

  教師提示:要根據文中的重要語句進行合理想象。想象要貼合文中的具體情景和人物的身份,應著重體味人物的心理活動,如當韓麥爾先生看到鎮(zhèn)上居民來聽課時會有什么感受當他坐在椅子里一動不動時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鐘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說些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三、環(huán)境描述在本文中的作用

  1.找出小說開篇的兩處環(huán)境描述。

  明確:

  (1)“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畫眉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點明了“最后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huán)境描述,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占領,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現實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2.“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這一環(huán)境描述又證明什么

  明確:布告牌上貼著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依法執(zhí)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后一課”。

  3.課前的環(huán)境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確:鴿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5.文中對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明確: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四、解題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復“最后一課”,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到怎樣的作用

  明確:韓麥爾先生在開課時宣布:“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這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幾句話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靈里轟然炸開,鎮(zhèn)公所門前的布告,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此刻全明白了!拔业淖詈笠惶梅ㄕZ課!”

  這句話單獨成節(jié),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情緒!鞍!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證明小弗郎士對“最后一課”的嚴肅好處的深刻理解,也證明他已經由天真幼稚變得懂事、成熟起來了。重復出現,既緊扣課題,又表達了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五、拓展閱讀

  1.導入。

  這篇小說告訴我們,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所體現出來的民族意識尤為強烈。中華民族也曾遭受列強鐵蹄的踐踏,我們也不妨來看看當時人們所受的這種煎熬。我們來閱讀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述北平被日本侵略軍占領后,祁瑞宣老師上第一堂課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簡介。

  是一部反映中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艱苦斗爭歷史的長篇小說。以古都北平廣大市民的亡國之痛為題材,精心挖掘家家戶戶、男女老少,每日每時都能體驗到的由于侵略者的入侵帶來的物質和精神的折磨。

  六、布置作業(yè)

  以“母語”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感受。

最后一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識記并理解“哽、宛轉、懲罰、祈禱、懊悔”等詞語的音、形、義;結合課文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

  過程和方法目標:

  整體把握,通過人物的心理、語言及動作,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味文中深沉的愛國情懷,珍惜現在時光,抓緊時間學好本領,為祖國的騰飛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重點

  1.心理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串講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句話:“失去了,才覺得珍貴!斌w會一下,你們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可今天我們要見到一位小學生,他應該有更深的體會。過去的他是一個非常貪玩的人,但突然有一天被宣布從此不能再學習母語了,他似乎一下子警醒了,“學習是多么重要!”可這失去的又無法挽回了。因此,在他的“最后一課”中他想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

  二、簡介課文背景(多媒體課件展示)

  1870年7月爆發(fā)的普法戰(zhàn)爭是法國發(fā)動的。法王拿破侖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tǒng)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fā)動了這場戰(zhàn)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zhí)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zhàn)協(xié)定,賠款50億法郎,并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qū)割讓給普魯士。小說寫于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后,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

  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三、根據預習,理清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即完成課后練習一)明確: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第二個階段(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里的情景!n前

  第三個階段(11—23)發(fā)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課上

  第四個階段(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布散學時的情景!抡n

  四、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多媒體課件展示)

  1.分析第一階段!字、怕提問

  ①“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確:怕提問。上學遲到怕挨老師罵。

 、凇斑@些景象”指什么?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了什么?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邸坝殖隽耸裁词吕?”設置懸念,

 、苓@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么關系?

  明確:巧妙地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并且為下面的情節(jié)和小弗郎士的性格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疑惑、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么區(qū)別?說明了什么?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睔夥铡薄

  學生”

  教室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靜一點,靜一點??’”“我”遲”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fā)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著他來上課,穿著“督學來校視察”或“發(fā)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y受、懊悔

  在最后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結合課后練習二找出有關語句。

  ①“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jié),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谡n后練習二:

 、耪f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票砻餍「ダ墒吭鰪娏嗣褡遄宰鹦模a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⑶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愿望和巨大動力。

  ⑷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瘧、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確:指韓麥爾先生的愛國主義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顯得崇高、偉大。

  五、小結:

  作者運用第一人稱,對小弗郎士的描寫重點運用了心理描寫的手法,寫出了小弗郎士情感變化的波瀾起伏,從幼稚、貪玩——疑惑、詫異——難受、懊悔——悲憤、懂事,充滿愛國主義思想感情。這一感情變化,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突出了主題,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分析心理活動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們再來看看小說的另一個主人公——韓麥爾先生。

  二、分析韓麥爾先生人物形象。(多媒體課件展示)

  1.討論:作者描寫韓麥爾先生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明確:外貌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外貌描寫:??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神態(tài)描寫:“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的眼睛里帶走似的。”這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畢生從事的教育事業(yè)的無限留戀,對祖國故土一往深情的熱愛。

  動作描寫:??充分地表現了他愛祖國、恨敵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愛國主義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語言描寫:??

  2.指導朗讀:

  深沉緩慢的語調來讀,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拧拔覀儽仨毎阉斡浽谛睦铮肋h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的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監(jiān)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tǒng)治和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除了表達強烈的愛國熱情外,還表達了對學生的無限期望,對民族和祖國前途的堅定信念。⑵結尾部分三個破折號的作用:

  明確:解釋說明;聲音的延長;意思的遞進。

  三、完成課后練習三。

  四、討論:在“最后一課”中,韓麥爾先生的感情有怎樣的起伏變化?上課一開始,他用“柔和又嚴肅”的語調說話。“柔和”表明他對祖國、同胞、學生的滿腔深情;“嚴肅”說明亡國的悲痛。當課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書來的時候,他不責備學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庇脦е鴥染蔚男那橛赂艺嬲\地作自我批評,痛心地檢查自己的過錯,表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接著,又深情地贊美了祖國的語言,贊美了祖國。當學生專心書寫的時候,他又陷入了沉思,體味著深沉的亡國之痛。當“最后一課”結束時,他盡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憤。

  “深情、悲痛——思索、內疚——沉思、悲憤”是韓麥爾先生感情的變化,從中蘊含著他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無比的痛恨。

  五、環(huán)境描寫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開端中的兩處環(huán)境描寫:

  明確:“天氣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边@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門時所見到的場景,包括了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點明了《最后一課》的具體時間和時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會環(huán)境描寫,它真實而又十分簡練地交代了國土已被侵略軍所占領,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和殘酷的社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這一環(huán)境描寫又表明什么?

  明確:布告牌上貼著的雖然只是一張公文,但它威力極大,逼迫人們不得不法執(zhí)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導致了“最后一課”。

 。3)課前的環(huán)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

  進一步加深懸念。

 。4)“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描寫的作用?

  明確:鴿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韓麥爾先生小院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表達出這位教了四十年法語的老師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六、解題: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復“最后一課”,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樣的作用?明確:韓麥爾先生在開課時宣布:“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幾句話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靈里轟然炸開,鎮(zhèn)公所門前的布告,教室里異乎尋常的情景,現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jié),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鞍。∵@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對“最后一課”的嚴肅意義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經由天真幼稚變得懂事成熟起來了。重復出現,既緊扣課題,又表達了對這最后一課的眷戀,對將要失去祖國語言的難舍。

  七、布置作業(yè):

  下課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請仍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進行創(chuàng)造性續(xù)寫。

  八、板書設計:韓麥爾

  情節(jié):上學

  社會環(huán)境

  教學后記:愛國主義教育是這一課的主旨。這篇課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敘述了法國阿爾薩斯地區(qū)遭受普軍侵占以后,師生上最后一課法語課的情景。短暫的最后一課,使我們深切感受到法國人在失去土地時的悲憤、沉痛的心情。這時一篇充滿活力的文章,很能夠貼近學生的心靈。

  上課下課

最后一課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一、學習通過環(huán)境、氣氛和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等描寫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機學好功課。

  教學設想

  一、重點和難點:

  1、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憤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為學生理解的情節(jié)(如:為什么不許教法語,韓麥爾先生為什么要穿上禮服……)。

  3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4、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的處處照應則是本文的難點,應加啟發(fā)與點撥。

  二、教學中要著重抓住:

  1、對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指導,要求讀得有感情,進一步加深感受。

  3、 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tài)度。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同學們,當中國神六夢圓藍天、當奧運會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么?因為我們流淌著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著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wèi)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赡銈兪欠裰溃瑹釔圩鎳恼Z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chuàng)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都德應征入伍,后來曾以戰(zhàn)爭生活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后一課》等!蹲詈笠徽n》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fā)了普法戰(zhàn)爭。但由于法國政府當時執(zhí)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zhàn)爭失敗后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占領后,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tǒng)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后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占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zhàn)爭,并以淪陷后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請學生談談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

  3、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

  四、合作探究:

  1、在這最后一課中,與以往相比,有哪些變化?找出有關句子加以說明。

 、贇夥詹煌盒[——安靜、嚴肅

 、谌宋锊煌簩W生——還有其他人

 、蹖W生不同:喧鬧——坐在座位上

 、芙處煵煌捍┲煌ㄒ话恪Y服)

  2、小弗朗士上課前后心情態(tài)度的變化:(課后第一題)

  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巧妙地鋪設了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頭——“小院子里”1—6)序幕。寫小弗郎士在上學路上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感受。

  第二個階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鏡”7—10)開端。通過小弗郎士的觀察,寫出上課之前教室里的情景!n前

  第三個階段(“我看見這些情形”——“忘記不了”11—23)發(fā)展。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這是小說的主體!n上

  第四個階段(“忽然教學的鐘聲”——結束24—29)高潮和結局。寫韓麥爾先生宣布散學時的情景!抡n

  學生有目的地在每一個階段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階段!字、怕提問

  “我想就別上學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確:怕提問。

  ““這些景象”指什么?覺得“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說明了什么?

  明確:指“畫眉在樹林……正在操練”。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設置懸念,

  這一部分內容與文章中心的表達有什么關系?

  明確:巧妙地點明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并且為下面的情節(jié)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2)分析第二階段!苫、詫異

  今天的情形和平時有什么區(qū)別?說明了什么?

  平時上課 最后一課

  氣氛 “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一切都安安靜靜的,整個教室都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氛!

  學生 “開課桌啦,關課桌啦,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上課前,學生們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

  教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遲到,會遭到先生的責罵。 “韓麥爾先生踱來踱去,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督學來校視察或發(fā)獎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遲到,先生卻很溫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極端肅靜代替了往日的嘈雜;嚴厲的先生正溫和地等著他來上課,穿著“督學來校視察”或“發(fā)獎的日子”才穿的服飾;最令小弗郎士吃驚的是課堂里還坐著許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課”嚴肅、莊嚴、悲憤的氛圍,又進一步加深懸念。

 。3)分析第三階段!y受、懊悔

  在最后一課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與平時有哪些不同?

  “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這句話,單獨成節(jié),表達了他難過、憤慨的心情。

  1、說明小弗郎士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被喚起,開始認識到學習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2、 表明小弗郎士增強了民族自尊心,產生了學好語言的責任感。

  3、 表明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感情已經升華,化為一種學習祖國語言的強烈愿望和巨大動力。

  4、 這聯想是對敵人的諷刺,表現出小弗郎士對被迫不能學習祖國語言的悲憤,對侵略者的仇恨,對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階段!瘧、懂事

  “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最后一課教案 篇8

  第一學時

  學習目標

  1、分析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現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

  3、領會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學習重難點

  1、環(huán)境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知識積累

  課文背景

  1870年7月爆發(fā)的普法戰(zhàn)爭是法國發(fā)動的。法王拿破侖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tǒng)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故發(fā)動了這場戰(zhàn)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馬黎。法國政府執(zhí)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訂了屈辱的停戰(zhàn)協(xié)定,賠款50億法郎,并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qū)割讓給普魯士。小說寫于1873年,以剛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反映了阿爾薩斯淪陷后,當地人民在侵略者強行禁教法國語言時所表現的悲憤情緒和愛國精神

  課前預習

  1、 下列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挾( )著 踱( )來踱去 詫( )異

  懊( )悔 郝( )叟 qí( )dǎo( )

  2、《最后一課》的作者是_____國人________。體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為歷史背景創(chuàng)作的。

  3、快速閱讀課文,標記段落序號,了解大概內容,感受文章要點。

  4、把你閱讀時遇到的問題、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上交流。

  課堂活動

  活動一、 交流預習情況,展示預習成果。

  活動二、 朗讀課文,自主、合作完成:

  (1) 這篇課文題目為《最后一課》,為什么說是“最后一課”?

  (2) 本該是一堂很普通的課,現在卻因加了“最后”兩個字而變得特殊起來!白詈蟆边@兩個字最能讓你們想到什么?

  (3) 課文中最能渲染這種氣氛的描寫在哪里?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情感。

  活動三、精讀課文,深入思考:

  小弗郎士上課前后心情、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什么原因使他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拓展延伸 閱讀自讀課本鄭振鐸的《最后一課》,同樣是表現愛國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課》與鄭振鐸的《最后一課》在內容上的表現有什么不同?

  反饋練習:

  精讀語段,回答問題。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__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進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象,我那時臉多么紅,心多么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么。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郎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鄒邊的領結,帶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fā)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的____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zhèn)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__。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zhèn)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旁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1.劃橫線的語句中共有兩個錯別字,請指出來,并加以改正。

  (1)( )( )(2)( )( )

  2.選擇恰當的詞填在橫線上。

  (1)我本來打算趁這一陣__(A.喧鬧B.熱鬧C.喧嘩)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2)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尋常的__(A.安靜B.嚴肅C.肅靜)的氣氛。

  (3)最使我吃驚的,后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zhèn)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__。(A安靜B.嚴肅C.肅靜)

  3.本文段通過各種異,F象的描繪,造成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請具體指出課堂上有什么異常現象?

最后一課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時代背景 。

  2.了解小說的常識。

  3.熟讀課文并整體感知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

  【學習重、難點】

  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點,感受法國人民在亡國之際的強烈的愛國情感,體會心理活動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知識鏈接】

  一、走進作者。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zhàn)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jié)節(jié)敗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后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二、背景介紹。

  《最后一課》寫于普法戰(zhàn)爭第二年(1873年)。普法戰(zhàn)爭是1870—1871年法國和普魯士的戰(zhàn)爭。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zhàn),這個掠奪性的戰(zhàn)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鐘”。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侖第三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占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wèi)戰(zhàn)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xiāng)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三、文學常識。

  1.文學體裁:小說是和詩歌、散文、戲劇并列的文學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說的概念: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和具體的環(huán)境描寫來廣闊地反映社會生活。

  3.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

  4.故事情節(jié):情節(jié)是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5.刻畫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

  6.環(huán)境的種類及作用: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7.小說分類:按篇幅長短分: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說(微型小說)。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掌握重點字的字形和讀音,同時把你認為重要的字詞整理在下面:

  xuān( ) 鬧 chà( ) 異 ào( )悔 qí dǎo( )( )

  gěng( ) 住 鑰匙( ) 踱( ) 郝叟( )( ) 督學( )

  2.理解詞義。

  詫異: 祈禱:

  宛轉: 懊悔:

  二、合作探究

 。ㄒ唬┱w感知課文。

  1.通讀全文,完成填空。

  第一部分,從“ ”到“ ”。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作者以簡潔的`筆觸,交待了故事的 和弗郎士的 ,同時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作了巧妙的鋪墊。

  第二部分,從“ ”到“ ”。是小說的中心部分,主要寫弗郎士和韓麥爾老師在“最后一課”中表現的 。按情節(jié)發(fā)展,又可以把這部分分為三層。

  第三部分,從“ ”到小說結尾。寫 。

  2.讀課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課前后心情、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什么原因使他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ǘ┏踝R人物。

  1.初識小弗郞士,他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課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小說主要運用什么方法描寫小弗郎士?

  3.找出描寫小弗郎士心理活動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總結反思】

最后一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感悟小說主題的能力。

  2、品讀精彩的語句,體會文中強烈的愛國情。

  3、培養(yǎng)學生珍惜和平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品讀精彩的語句,體會文中強烈的愛國情。

  2、學習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文中沒有提“愛國”兩個字,我們是如何感受到濃濃的愛國情的?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國際歌》,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寫在預習本上,并寫出自己初讀課文的收獲。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語言是一把鑰匙,能打開人類知識的寶庫,語言是一盞明燈,能照亮人們前進的方向。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說過:“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標志,更是一種內在的力量!笔堑,無論我們身在何方,都不會忘記自己的母語,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然而100多年前,法國阿爾薩斯地區(qū)被普軍占領后,學校禁教法語,阿爾薩斯人民心中會是怎樣一種情感呢?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韓麥爾先生的課堂,去感受那里的“最后一課”。(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節(jié):

  速讀課文,思考問題:

  1、本文有哪些主要人物?

  2、“最后一課”與往日的課有什么不同之處?從哪可以看出來?

  明確:

  主要人物有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

  “最后一課”與“往日的課”在氣氛上、教師的穿著上、教師的態(tài)度上、聽課人、學生對待學習對待老師的態(tài)度(特別是小弗郎士)、人們的心情等都不同。

  三、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ㄒ唬、跳讀課文,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句,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體會人物濃濃的愛國情。

  1、作者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從中可以看出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

 。1)對韓麥爾先生采用的描寫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外貌描寫

 。2)學生感受到的韓麥爾先生可能是: ①是一個可憐的人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③是一個嚴厲的人④是一個普通的人⑤是個溫和而嚴肅的人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個愛國的人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師歸納,集中討論兩種“見解” :

 、夙n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鎮(zhèn)上普通的一位教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管理不大嚴,有時還“玩忽職守”…… )

 、陧n麥爾是一個“愛國者” (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后一課;深深自責并對阿爾薩斯人提出直率的批評;贊美法語,說明語言好比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極大的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 等)

  3、品讀第24---29段,找出你感受最深的有關韓麥爾先生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有感情的朗讀,體會韓麥爾先生深沉的愛國情懷。

  4、教師小結:此時我們感到韓麥爾先生儼然是法蘭西的民族魂,他身上體現出深沉的亡國痛,讓我們感受到法國人民那種樸素而又深沉的愛國情,這種感情也深深的感染了小弗郎士。

 。ǘ、討論分析小弗郎士這個人物形象。

  教師過渡:在這樣一位普通而又偉大的法語教師的影響下,小弗郎士變了,那么你認為小弗郎士以前是一個什么人?上了最后一課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哪些變化?

  明確:小弗郎士由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

  1、小組合作,找出并誦讀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片段,體會其中的情感。

  如:課文第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第1自然段,以獨白式的`心理描寫,生動地刻畫了小弗郎士是一個稚氣、貪玩、不愛學習的學生。──他閃過逃學的念頭。

  第3自然段,寫他在路上看到的景物,但他沒有為之所動,“急忙向學校跑去”。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終于戰(zhàn)勝了逃學的念頭。這些也是小弗郎思想感情變化的基本條件。

  第4至6自然段,寫小弗郎士經過鎮(zhèn)公所時的心理活動。這里展示的是他性格的另一側面,即對敵人的恨──一切環(huán)消息都是從那里傳出來的。

  2、請一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22自然段。

  教師過渡:這一段主要寫了韓麥爾先生的神態(tài)和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韓麥爾先生的神態(tài),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好像要把小教室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這神態(tài)本身就是一種深深的、濃濃的情。小弗郎士的內心獨白,說明小弗郎士充分理解韓麥爾的處境,使我們感受到小弗郎士經過了這“最后一課”由貪玩不懂事,變得懂事了。這可以看出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變化、成長 。

  3、是什么力量使他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在最后一課中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

  教師點撥:愛國氛圍的感染,激起了孩子樸素的愛國情感。

  (三)、文章是聞名于世的愛國名篇,除直接對人物進行描寫外,還有哪些語句或細節(jié)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光輝?

  1、課文第20、21自然段,寫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中認真教學的感人情景,找出有關細節(jié),感情朗讀,體會濃烈的愛國主義氣氛。

  如“郝叟老頭的大眼鏡、咕咕叫的鴿子、飛進來的金甲蟲、象小國旗似的圓體字字帖”等等細節(jié)描寫。

  2、全班齊讀,體會本段強烈而質樸的愛國主義激情。

  教師過渡:這節(jié)課形式上的法語課實際上已成為一節(jié)生動的、深沉的極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它促進了小弗郎士這些法蘭西明天希望的變化成長,讓他們的心頭永遠都飄揚著法蘭西的國旗;它還促進了郝叟老頭──阿爾薩斯人的覺醒。

 。ㄋ模⒎拧秶H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把自己放到那個時代當中去,假如自己就是小弗郎士,回憶故事情節(jié) ,想象故事情境, 體會小說中被壓迫被侵略的民族的深深的愛國情。

  四、體驗反思:

  教師過渡: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了被壓迫被侵略的人民的愛國情,理解了他們對法語的熱愛,大家還記得先生對法語的評價嗎?再次齊讀。

  在和平的環(huán)境中我們應如何表達我們的愛國情懷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引導不僅要立志“奧運會上拿金牌” “捍衛(wèi)民族尊嚴和領土完整”等,更應該將愛國情懷體現在小事情上,體現在平時的行動中,比如努力學習并學好我們的母語、寫好漢字,對自己做的事負責,做合格的小公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等等。

  五、學生質疑

  小組質疑,解決疑難問題。如解決不了,提出由全班解決,教師及時點撥。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教師可以問學生,激疑。

  六、課堂小結:

  以“我認為,這是一堂--------的課” 為題,

  談談學習這篇文章的收獲。

  教師示例小結:我認為這是一堂讓我欽佩的課。韓麥爾作為一名教師,在這最后一堂課上充分展示了他心目中最神圣的法語的魅力,不僅喚醒了小弗郎士幼小心靈中深藏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激發(fā)了聽課者的愛國情感,他還激發(fā)了整個阿爾薩斯人乃至整個法蘭西民族的愛國情感,甚至還激發(fā)了我們在座各位的愛國激情,讓我們體會到了祖國語言的神圣。所以我認為,韓麥爾先生是我欽佩的榜樣,他是法蘭西民族的英雄,而這也正是這篇作品的偉大之處。

  七、布置作業(yè):

  基礎作業(yè):

  理解: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边@句的含義。

  拓展作業(yè):

  1、試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從上課到下課”這部分內容。

  2、用本課學到的有關描寫人物的方法刻畫你的一位任課教師。

  預習作業(yè):按預習要求,預習第七課。

  八、板書設計:

  最 后 一 課

  都德

  亡國痛

  韓麥爾先生 愛國情 小弗郎士 變

  民族魂

  九、教學反思:

  本文是愛國題材的典范,如何長文短教,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我決定抓住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這兩個人物形象,并順著愛國主義這條線來組織教學。本教案設計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學生能從生動的文本中受到感染、具體的問題情景中學有所悟,避免了空洞的灌輸和教條的說教,這正是新課改、大語文觀所要求的。對學生進行愛國情感的熏陶是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和平時代,如何表達我們中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英語如此受重視的時代,如何對待我們的母語,本文是絕好的教材。所以在體驗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重點讓學生意識到愛祖國,不但要有遠大的抱負,更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要愛自己祖國的語言文字,寫好漢字,學好語文!秶H歌》的播放,使愛國情感的渲染達到極至。學完課文后,我想所有的學生都會為以韓麥爾先生為代表的法國人的愛國情感所打動,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

【最后一課教案】相關文章:

《最后一課》教案10-01

《最后一課》的教案03-03

最后一課教案03-10

《最后一課》教案優(yōu)秀10-16

《最后一課》教案15篇03-18

寒假小學最后一課教案12-23

都德的最后一課教案12-23

最后一課教案范文九篇08-04

【推薦】最后一課教案4篇10-28

【熱門】最后一課教案3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