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大班社會教案

大班社會教案

時間:2024-09-11 04:28:3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集錦六篇

大班社會教案 篇1

  設(shè)計意圖:

  促進幼兒對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關(guān)心、熱愛的情感,設(shè)計了這節(jié)活動課,現(xiàn)在人類不會保護環(huán)境,制造各種各樣垃圾,破壞了我們的環(huán)境,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huán)保工作,我們可以告訴幼兒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我們常?吹竭@種現(xiàn)象,隨手擦得餐巾紙。喝得飲料瓶子、吃的果皮紙屑隨處亂丟,這些現(xiàn)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選擇“垃圾回家”開展活動,使幼兒了解生活中的垃圾,那些可回收,那些不可回收,那些有害,了解垃圾回收標志,真正做到垃圾“回家”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學會保護環(huán)境。

  2、知道什么是回收物,什么是不可回收物、什么是有害物。。

  3、能正確區(qū)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活動準備:

  1、收集一些廢舊物品,如:菜葉、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毛巾、電線、陶瓷、電池和溫度計、燈泡、化妝品、筷子等。

  2、自制紅、黃、綠色垃圾分類表格。

  3、垃圾及垃圾桶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

  你從圖上看到了什么?這些垃圾怎么來的?看到這么多垃圾我們怎么辦呢?教師小結(jié)垃圾的來源。

  二、垃圾標志認識及分類。

  1、討論:教師出示準備的垃圾,這么多的垃圾怎么辦呢?丟到垃圾桶去(幼兒)。對呀,那么這些垃圾有沒有用呢?

  2、看圖片,垃圾桶的標志圖片。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垃圾桶。你們認識這些垃圾桶嗎?今天我們認識“垃圾桶標志”

  ————出示“回收利用”的標志,綠色垃圾桶。講解“回收利用”標志含義,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可以回收利用?為什么?(紙、玻璃瓶、易拉罐、礦泉水瓶等經(jīng)過加工處理,可以制造出新的產(chǎn)品。)

  ————出示“不可回收利用”標志講解。黃色垃圾桶。其中不可回收中有害的垃圾!安豢苫厥绽谩睒酥竞x,請幼兒說說:垃圾中的哪些物品不可以回收利用?

  ————出示“有害垃圾”紅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有哪些。

  3、游戲:看誰說得對。黑板上按可以回收利用與不可以回收利用分成兩類,現(xiàn)在老師將你們收集的垃圾給你們。通過剛才的認識進行一次分類。教師檢查幼兒分類情況。

  4、教師小結(jié):如果我們能回收利用這些物品,就能凈化環(huán)境,保護資源。

  延伸活動:

  向父母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并付諸實踐。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于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不可回收的:煙頭、果皮、菜葉、衛(wèi)生紙。有害的:藥品、化妝品、溫度計、費電池。

大班社會教案 篇2

  設(shè)計意圖:

  “五一”長假過后,班上的孩子們經(jīng)常在一起議論他們外出旅游的所見所聞,有的孩子還帶來了旅游景點的門票給其他孩子講那的美麗風景。我發(fā)現(xiàn)小小的門票上不僅匯聚了我國的大好河山,而且各種不同的門票中也蘊藏了豐富的信息,針對新“《綱要》在社會領(lǐng)域的教育要求:教師要“擴展幼兒對生活環(huán)境的認識,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我設(shè)計了此次活動《有趣的門票》。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不同的門票來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觀察了解門票的意義、結(jié)構(gòu)、種類等。

  3、培養(yǎng)幼兒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各種門票的展板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幼兒欣賞各種門票,對門票產(chǎn)生興趣,了解門票的意義及作用。

  1、教師用談話導入,請幼兒觀察展板上的.門票。

  2、請幼兒找出一張自己最喜歡的票,并討論這是哪得票,上面有什么?

  3、教師提問:這是哪得票?你怎么知道的?這張票是干什么用的?

  4、教師總結(jié)門票的具體含義。

  二、請幼兒仔細觀察課件中的門票,發(fā)現(xiàn)門票上的信息,了解各種信息的作用。

  1、幼兒仔細觀察門票,發(fā)現(xiàn)門票上的文字、圖片、號碼、副券等信息并了解其作用。

  2、請幼兒觀察的門票正面、背面,進一步了解門票上的信息。

  3、教師總結(jié):門票的結(jié)構(gòu)及內(nèi)容

  三、請幼兒觀看課件中同一景區(qū)的不同門票,比較門票的不同,欣賞不同材質(zhì)的門票,了解門票的發(fā)展。

  1、仔細觀察不同的門票,找出不同。

  2、仔細觀塑料門票,說說材質(zhì)有什么不同。教師出示塑料門票是幼兒直觀的感受塑料門票的不同。

  3、前幼兒自己設(shè)想用什么能做出既美觀又不易損壞的門票?教師介紹磁卡門票。

  4、請幼兒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門票并說明原因。

  5、請幼兒猜猜現(xiàn)在使用什么樣的門票?為什么?聽錄音,了解門票的發(fā)展。

  四、請幼兒觀看課件欣賞不同場所不同種類的門票。

  1、請幼兒欣賞不同場所的門票,了解門票的使用范圍。

  2、欣賞不同種類的門票:嵌幣門票、異型門票、多功能門票。

  通過各種不同的門票來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觀察了解門票的意義、結(jié)構(gòu)、種類等。培養(yǎng)幼兒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3、教師小結(jié):今天咱們看了許多不同地方、不同種類的門票,在門票上都印有這個地方最美的風景,這些都是那個國家的風景?(中國)你們想不想讓更多的人看到咱們國家的風景?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

  五、延伸活動:

  小小門票設(shè)計師

 。ń裉炖蠋熣堅蹅儼嗟男∨笥褋懋斝⌒¢T票設(shè)計師,為我們祖國的風景設(shè)計門票,你想設(shè)計哪的門票?設(shè)計成什么樣的?為什么?)討論

大班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結(jié)合秋季水果豐收和主題活動組織幼兒進行社會性認知實踐活動,在豐富幼兒知識、經(jīng)驗的同時體驗與父母和同伴共同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聯(lián)系活動地點、出游交通工具等一系列外出必備工作。

  2、結(jié)合秋季水果豐收,向幼兒介紹各種水果的生長、特征及其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等知識。

 。ㄖ刂v述、認識獼猴桃)

  3、通知家長活動時間、地點,寫出活動通知。

  活動過程:

  一、8:00幼兒園集合

  各班教師組織家長和幼兒講述活動要求:

  1、請各位家長管理好自己的孩子,注意安全,確保大家高高興興得去,平平安安得回。

  2、在采摘過程中注意引導幼兒觀察獼猴桃的特征。

  3、愛惜果農(nóng)的勞動,不隨意丟棄采下來的獼猴桃,不隨意采摘果農(nóng)種的蔬菜。

  4、采摘活動結(jié)束,將自己的`勞動成果拿到果農(nóng)處過秤結(jié)帳。

  5、請各位家長提高覺悟,車上座位盡量留給孩子坐,不爭搶位置,給幼兒做好榜樣。

  二、8:20組織好自己班級家長和幼兒到青年路乘車

  平行班級協(xié)調(diào)好車輛乘坐問題,向目的地七里溝果園出發(fā)。

  三、9:00——————10:00各班分散到果園中活動,與父母一起采摘果實,體驗活動的快樂。

  教師跟隨本班活動,注意抓拍幼兒活動過程。

  四、10:30回程,活動結(jié)束。

  活動延伸:

  一、幼兒回憶活動過程,組織幼兒進行講述,發(fā)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二、繪畫:采摘獼猴桃

  三、寫出報道短文結(jié)合圖片進行報道。

大班社會教案 篇4

  活動背景

  農(nóng)村幼兒衛(wèi)生習慣較差,大班的孩子很多,雖經(jīng)常強調(diào),但隨手亂扔的現(xiàn)象仍較普遍,有的孩子即使在幼兒園里會注意不亂扔,但走出校園就開始不自覺了,在他們回家的路上,經(jīng)常會看到土埂上的白色面包袋,水田里的零食包裝袋、泡沫餐盒等,究其原因,除了成人的影響以外,更多的是他們沒有真正認識到亂扔是不好的行為以及亂扔的后果,由此我設(shè)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身邊的垃圾,知道不能亂扔垃圾。

  2.知道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影響身體健康,培養(yǎng)幼兒保持環(huán)境清潔的習慣。

  3.感受到臟亂環(huán)境的弊端和清潔環(huán)境不同的美。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常見的垃圾,不隨手亂扔垃圾。

  難點:知道垃圾會污染環(huán)境,讓幼兒保持環(huán)境清潔從動手撿拾垃圾開始。

  活動準備

  1.圖片、課件。

  2.尋找觀察了身邊周圍清潔和臟亂的不同環(huán)境。

  3.幼兒自制裝垃圾用的紙袋。

  活動過程

  一.教師操作課件,引導幼兒認識什么是垃圾,它們都是從哪里來的。

  1.“香蕉、蘋果等吃剩下的皮、果核就變成了垃圾!

  2.“用完的電池、喝完的酒瓶、寫完的作業(yè)本亂扔掉就是垃圾!

  二.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并指出圖片中有哪些是生活垃圾,看到臟亂的環(huán)境和清潔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感覺。

  1.“吃剩的瓜子殼,倒掉的飯菜、魚刺、骨頭,做飯剩下的蛋殼、菜皮,各種零食的包裝袋,各種廢舊塑料袋、紙屑、紙杯、易拉罐等都是垃圾。”

  2.“周圍的鄰居、路上的行人、車上的乘客、風景區(qū)的游客等如果把垃圾亂扔,就會把各個地方弄得又臟又亂!

  3.“你們看到又臟又亂的地方有什么感覺?看到清潔干凈的地方又是什么感覺?”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不亂扔垃圾。

  1.“在家里你把垃圾扔在什么地方?”(垃圾桶里,院子的角落里,簸箕里的.,塑料袋里等。)

  2.“如果你在田邊、土埂上、馬路上、校園里發(fā)現(xiàn)了零食袋、廢紙、瓜果皮怎么辦呢?”(拾起來,找找附近的垃圾桶,扔到桶里;撿回家,扔到簸箕里……)

  3.“你在放學路上,出去玩的時候吃了香蕉、瓜子、面包、飲料等后的香蕉皮、瓜子殼、包裝紙、飲料盒等都丟在哪里呢?”(帶回家扔到垃圾桶里)

  4.“你在路上、水田邊、汽車和火車上、船上有了垃圾后怎么辦呢?能不能亂扔?”(放在口袋里帶回家,扔在車上和船上的垃圾桶里,不能扔在路邊、田里、車窗外、河里。)

  5.“你看到有人亂扔垃圾怎么辦?”(告訴他不要亂扔垃圾,請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6.“垃圾最后都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我們要少用或不用塑料袋裝垃圾?”(大部分的垃圾最后都被埋入了土里,塑料袋埋入土里很久很久都不會腐爛。)

  四.組織幼兒“我愛清潔”的實踐活動。

  尋找教室里,走廊上,操場等幼兒園各個地方,把垃圾撿入自己制作的垃圾袋中,最后扔到垃圾桶里,強調(diào)活動安全。

  五.組織幼兒洗手,教師總結(jié)、評價。

  六.活動延伸:

  1.裝飾自制的垃圾袋,讓垃圾桶變得美麗。

  2.提醒幼兒隨時注意保持身邊環(huán)境清潔,不亂扔垃圾,引導幼兒制作“垃圾的分類”圖。

  3.把垃圾變廢為寶,引導幼兒用掛歷、紙杯、果凍盒、飲料瓶等廢舊材料自制玩具,裝飾班級。

  教學反思

  1.在準備活動前,開始是想讓幼兒自備塑料袋作為垃圾袋的,因為那樣會較為方便,但考慮到塑料袋自身也是一種白色垃圾,所以在課前組織幼兒自制了紙質(zhì)的垃圾袋。

  2.在引導幼兒討論身邊看到的垃圾時,在家里、馬路上、水田邊、土埂上是他們有生活經(jīng)驗的,幼兒的的回答較積極,而在火車上、船上是離他們生活較遠的,要特別告訴幼兒車上和船上也有垃圾桶,別把垃圾扔出車窗外和水里。

  3.幼兒對“垃圾都到哪里去了”感到好奇,如果這里采用圖片或課件向幼兒展示垃圾的處理和降解程度,幼兒對環(huán)保的認識會更深些。

  4.整個活動始終圍繞目標進行,幼兒對垃圾和保持環(huán)境清潔有了一定的認識,討論內(nèi)容較多,但都是他們常見的,活動氛圍較好。

  5.實踐活動較活躍,幼兒參與度高。

大班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掌握交朋友的方法和技巧。

  2.體驗朋友多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喜歡與人交往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與中班幼兒聯(lián)系,選擇與大班幼兒人數(shù)相等的中班幼兒到大班并提供相應(yīng)數(shù)量的椅子。

  2.大班幼兒自帶食品一份、玩具一件。

  活動過程:

  1.介紹活動的目的和要求。

  今天我們開個“交友會”。我們請來了中班的弟弟妹妹到我們班做客。請大班小朋友把你帶來的.食品和玩具與弟弟妹妹一起分享,并帶他們一起玩。交友會結(jié)束以后請你和你的朋友坐在一起。

  2.觀察喲而交友活動過程。

  教師要幫助中班那些“無人要”的小朋友尋找哥哥姐姐。

  3.談?wù)劇敖挥褧钡慕Y(jié)果。

  (1)比一比誰交的朋友多?

  你有幾個朋友?他們叫什么名字?你帶他們玩了什么?

 。2)想一想為什么有人沒交到朋友/教育幼兒有好東西主動與人分享,在游戲中主動邀請別人并陪他一起玩。

  4.讓幼兒再次玩“交朋友”的游戲。

大班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利用小時候的照片或用過的物品,證明自己正在慢慢長大,體驗長大的快樂。

  2、萌發(fā)自信心,逐漸形成自我意識。

  活動準備

  1、小時候的照片。人手一張紙娃娃。

  2、小時候穿戴過的衣服和鞋帽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小時候的照片,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

  1、猜猜這是誰

 。ㄖ鹨怀鍪居變盒r候的照片)

  師:小朋友,請你仔細看一下猜一猜這張照片是哪位小朋友的?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比比小時候的他和現(xiàn)在的他有哪些變化?變得怎樣?

  主要說說現(xiàn)在他(她)變得怎樣了。(長高了,長胖了等)

  二、觀察比較小時候衣服、鞋帽,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

  1、小時候的衣服還能穿嗎?

  師:看看,這些都是我們小朋友們帶來的自己小時候的衣服。這些衣服鞋帽你們現(xiàn)在還能用嗎?看上去怎樣?現(xiàn)在給我們穿行嗎?為什么?(讓個別幼兒上來試一下)太小了都不能穿了。

  2、幼兒記錄自己身體上哪里變化了

  師:我剛剛請了一位小朋友來試了衣服,發(fā)現(xiàn)穿不進去,那是因為我們哪里長大了?(手臂)那老師這里要給每個小朋友發(fā)一張紙娃娃,請你們到處看看試一試這些衣服和鞋帽,比比、看看小朋友哪些地方長大了、變化了,這些衣服和鞋帽已不適合小朋友現(xiàn)在穿戴了,并用筆在紙娃娃的相應(yīng)位置上做一個標記。

  3、幼兒找一找,記一記

  4、幼兒交流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用語言來表述、證明自己長大了)。

  師:誰來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你自己哪里長大了?

  三、表演小時候的自己

  1、集體表演,引導幼兒用最簡明的動作和神情來表演自己小時候的樣子。

  例如:小時候你是怎么走路的?現(xiàn)在你又是怎樣走路的?(請幼兒一起來做做)

  2、分組表演小時候的動作。

  四、從各方面發(fā)覺自己真的長大了

  1、大手牽小手——證明自己長大了

  師:那剛剛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身體上的變化,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那我們?nèi)绾巫C明自己懂事了,真的長大了呢?

  還記得我們小朋友小班的時候嗎?那個時候也是像現(xiàn)在的小班小朋友們一樣,一直哭、什么都不懂。小朋友們還記不記得上個星期我們和小班的.弟弟妹妹進行的大手牽小手的活動,你們在帶著他們參觀幼兒園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當?shù)艿苊妹迷诳薜臅r候,你又是怎么做的呢?怎么安慰他們的?(我們真得長大了)

  2、能力的變化

  還記得我們小朋友小班時進幼兒園時是怎么進來的呀?(是爸爸媽媽抱著進來的,還會一直哭)

  那我們現(xiàn)在呢?(是怎么自己走進來的)那證明我們真得長大了。

  3、我會……

  師:剛才小朋友都講過了也體會到了自己的確長大了。下面請小朋友一起用各種方式來表明自己長大了,如“我會跳繩了”、“我能連續(xù)拍球了”、“我能單獨睡了”等。

  4、小結(jié)

  我們小朋友在慢慢地長大,越來越能干,將來還會學到更多的本領(lǐng),會變得越來越棒!

【大班社會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社會大雪教案12-03

大班社會教案07-20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07-20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07-23

大班社會教案【精選】07-25

大班社會樹教案06-02

大班社會游戲教案03-09

大班社會認知教案03-14

【精選】大班社會教案08-05

[經(jīng)典]大班社會教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