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4-09-03 19:33:3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科學教案四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教育強調(diào)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愛護動植物……。要求教師盡力做到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薄皹洹痹谖覀冎車钪须S處可見,秋天樹葉飄落的現(xiàn)象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他們拾來美麗的樹葉,提出了許多問題。為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觀察樹葉,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特征。

  2、通過游戲,強化幼兒對樹葉的認識,體驗游戲的樂趣,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xiàn)象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樹葉的變化,讓幼兒認識落葉樹、長青樹的主要特征。

  活動難點:正確區(qū)分、記錄常綠樹、落葉樹的樹葉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課前幼兒觀察過周圍各種樹葉

  2、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電視機、VCD、碟子、環(huán)衛(wèi)工人服裝、掃帚、撮箕、課前幼兒自制樹葉掛飾、記錄卡、樹葉

  活動過程

  開始環(huán)節(jié):幼兒安靜入坐,與幼兒一起做指五官的游戲。

  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以秋風姐姐送禮物的形式引出主題,引導幼兒認識長青樹和落葉樹的主要特征。

  1、播放錄音—風聲。

  師:(神密地)聽,什么聲音,(風聲)怎么這么大的`風啊?(秋風姐姐上)

  師:秋風姐姐來啦!秋風姐姐送來禮物后,從另一側(cè)門出。

  師:秋風姐姐,你怎么走啦?

  2、引導幼兒認識落葉樹和長青樹的主要特征。

  (1)認識落葉樹的特征。

  師:(發(fā)現(xiàn)禮物),這是什么?打開來看看(出示樹葉)

  師幼談話。

  師:你們在哪里見過樹葉?

  幼兒:街道邊、山上……

  師:那你發(fā)現(xiàn)樹葉這段時間有什么變化?

  幼兒:變黃了、變紅了、落下來了

  師: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呢?

  幼兒:秋季

  小結(jié):對了,秋天的時候樹的葉子要變黃、變紅,慢慢落下,第二年春天再發(fā)芽、長葉,這類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落葉樹

  (2)認識常綠樹的特征。

  (出示另一包樹葉)教師打開,讓幼兒觀察,說出名字,它叫萬年青。

  小結(jié):像萬年青樹一樣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這類樹叫常青樹。

  二、播放課件,幫助幼兒區(qū)分長綠樹和落葉樹。

  師:老師做了一張VCD,我們來看看教師與幼兒一起看碟片,說出樹的種類,邊看教師邊用紅外線批示畫面,幼兒說出常綠樹的樹葉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落葉樹到了秋天,就會變黃、變紅,而且還會從樹上掉下來。(暫停碟片)

  三、談話后帶上課前自己做的樹葉掛飾,引導幼兒再次區(qū)分并記錄

  1、與幼兒談話,放VCD。引導幼兒做吊飾,并記錄落葉樹和常綠樹

  2、幼兒操作:小朋友自己選擇吊飾,作好記錄,教師分別指導。

  小結(jié):大家都做得很好,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們把吊飾送給老師客人,讓他們也美一美,然后到肖老師這兒來,我們玩游戲,好嗎?

  四、播放VCD,觀察落葉樹樹葉飄落的姿態(tài),師幼談話

  師:有風的時候,樹葉怎么樣?(有風時擺動、在空中飛舞、在地上轉(zhuǎn)圈、打滾……)

  師:風停了呢?(睡在地上),對,有的葉子黃了,也要從樹上落下來。

  五、游戲:掃落葉

  師:我們來做游戲《掃落葉》,你們扮樹葉,好嗎?播放風的錄音,幼兒扮樹葉,在有風和無風時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秋葉的樣子。

  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教師扮環(huán)衛(wèi)工人,清掃樹葉(幼兒)出教室。

  活動延伸

  觀察幼兒園里的樹,分出它們的種類,繼續(xù)開展拾樹葉及樹葉的手工活動。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通過幼兒看VCD,讓幼兒聯(lián)想到自己觀察到的風吹葉落,外出秋游等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睡在地上的情景,幼兒就能模仿、想象樹葉飄動的姿態(tài)。掃樹葉游戲,讓幼兒用各種肢體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兒在游戲中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美,自我欣賞,從而獲得參與活動的滿足感。整個活動幼兒是通過看、聽、唱來完成的,發(fā)展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作協(xié)調(diào)能力,同時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為此,我將以《綱要》為指導,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在這個課前組織幼兒參加一次秋游,效果會更好,更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幼兒的活動將更加豐富和深化。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比較豆子泡水之前和泡水過后的變化。

  2、了解泡過水后的豆子的構(gòu)造。活動準備:干黃豆和泡過一夜的濕黃豆若干,練習冊。

  活動過程

  一、引發(fā)幼兒回憶泡豆子的情形。

  1、想想昨天我們是怎樣泡小豆子的?泡的.是什么豆子?它是什么樣的呢?

  二、觀察泡過水的豆子的形狀。

  1、出示兩種豆子:泡之前的豆子和泡過水后的豆子大小有什么不一樣呢?哪個大哪個小?泡過水后的豆子外皮怎樣?形狀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2、請你們拿一個小豆子,輕輕剝開兩瓣,看看里面怎樣?你知道里面長出細細的小芽叫什么嗎?胚芽有什么作用呢?(

  3、小結(jié):植物的胚芽是植物胚的組成部分之一。它位于胚軸的頂端,突破種子的皮后發(fā)育成葉和莖。

  三、畫一畫。

  1、請你將泡之前的豆子的樣子和泡過水后的豆子模樣畫出來。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說出泡過水后的豆子的構(gòu)造。

  四、延伸活動。

  我們將這些豆子種植起來,看看它們都會有什么變化。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魚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喜歡小魚。

  2.嘗試了解魚與人們及其他動物之間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重點在于發(fā)現(xiàn)了解魚的特征和習性,難點是了解魚與人們和其他動物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實物小雨每組一條,魚食。掛圖《水里游的魚》。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

  1.老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一個魔術,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看看我變出來了什么?

  2.幼兒自由觀看小雨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二 觀察小雨特征

  老師提問:

  1.魚缸里是什么?仔細看看小魚是什么樣子的?

  2.魚生活在哪里?吃些什么?

  3.你們知道魚的肚子里有什么?

  4.魚是怎樣游的 怎樣吃東西?(老師帶幼兒模仿小魚游和小雨進食)5.魚如果生活在臟水里會怎樣?

  三 引導幼兒討論:小魚與人們生活和其他動物之間的關系

  1.提問:你喜歡吃魚嗎?你吃過什么魚?動物吃魚嗎?你知道哪些動物吃魚?

  2.老師小結(jié):魚肉營養(yǎng)豐富,吃了能讓我們身體更健康!還有其他動物也要吃魚,如鴨子 鯨魚 鱷魚等。魚要生活在干凈的水里,所以小朋友不能往水里丟臟東西。

  四 操作活動

  幼兒看操作卡,引導幼兒觀察圖上小雨的不同特點,讓幼兒從顏色外形上進行分辨。然后說出是什么魚。

  五 延伸活動:游戲“小魚游來了”

  讓幼兒到戶外游戲,感受小魚游的快樂!

  教學反思

  就本次科學活動,我準備從目標,內(nèi)容,教師的表現(xiàn)和幼兒的表現(xiàn)進行以下評價。

  從實施效果來看,制定的目標適宜本班幼兒,針對幼兒平時對魚的'直接或間接接觸,目標不易也不難。

  內(nèi)容方面:內(nèi)容上有年齡適宜性和趣味性的特點。小班的幼兒,在生活中和電視里經(jīng)常會見到小魚,對魚并不陌生,但他們都不曾仔細觀察,本次活動中,讓孩子們靜距離的接觸小魚,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對小雨的興趣!

  教師的表現(xiàn)方面:教師教態(tài)自然 語言生動,能全身心投入活動中,能及時關注幼兒的需求。教學策略上有優(yōu)點也有不足,不足之出在于在本次活動的重點上,我在提到“你們知道魚肚子里有什么嗎?”這個問題是,沒有給予及時引導。導致孩子們對我的問題沒有興趣,而去擺弄自己的魚。還有在難點上用時過多。

  幼兒方面:本次活動總的來說幼兒的興趣很濃,積極性很高,實物小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們主動觀察小魚,積極活躍的發(fā)言討論,很好的發(fā)揮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小百科:近五億年前,地球上生命歷程進程中發(fā)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出現(xiàn)了最早的魚形動物,揭開了脊椎動物史的序幕,從而導致動物界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科學教案 篇4

  “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教師播放動物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讓孩子一一說出這是什么聲音。

  “我們在生活中聽到過這么多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發(fā)現(xiàn)聲音里的秘密!

  活動目標:

  1、能辨別生活中各種常見物體發(fā)出的聲音。

  2、探索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3、學習制作傳聲電話,感知聲音的傳播。

  3、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jié)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重點:探索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活動難點: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準備:

  1、錄有動物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等聲音的錄音。

  2、鐵制的月餅盒子、冰淇淋盒子、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廢舊材料。

  3、鼓、小珠子。

  4、錄有樂音和噪音聲音的磁帶

  5、酸奶杯(或紙杯),棉線。

  活動過程

  1、引發(fā)興趣,感知聲音。

  “請你們聽一聽,這是什么聲音?”

  教師播放動物的叫聲、汽車的鳴笛聲、電話鈴聲、孩子們的笑聲,讓孩子一一說出這是什么聲音。

  “我們在生活中聽到過這么多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發(fā)現(xiàn)聲音里的秘密!

  2、操作體驗,探索聲音。

 。1)、幼兒第一次操作,在玩中知道當物體發(fā)生碰撞時就會發(fā)出聲音。

  老師這里有鐵制的月餅盒子、冰淇淋盒子、紙盒、紙杯、礦泉水瓶子等廢舊材料,請你們?nèi)ネ嬉煌,怎樣讓這些材料發(fā)出聲音?

  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教師觀察指導。

  自由探索結(jié)束后,引導幼兒共同交流:“你用了什么方法,使什么材料發(fā)出了聲音?”

  “那聲音到底是怎么產(chǎn)生的?”

  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

 。2)、教師實驗操作,讓幼兒了解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教師用鼓棍敲擊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動。

  提問:小朋友們,小珠子是真?zhèn)奇怪舞蹈家,她跳舞要用大鼓做舞臺,還要有用大鼓為她伴奏她才肯跳。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幼兒第二次操作,嘗試讓所有的物品發(fā)出聲音。

  小朋友,想一想除了這些材料能發(fā)出聲音,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東西能發(fā)出聲音?請你去找一找,試一試,讓這些東西也能發(fā)出聲音。

  自主探索結(jié)束后,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fā)現(xiàn),教師小結(jié)。

  3、回歸生活,聽辨聲音。

  (1)、教師播放兩段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2)、教師小結(jié):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好聽的聲音,也有不好聽的聲音,要是多聽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們在游戲活動中要說悄悄話,要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嗓子,避免產(chǎn)生噪音,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3)、我們一起用剛剛找到的會發(fā)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這段好聽的音樂一起來表演一下吧。

  延伸活動:制作小電話

 。1)介紹制作材料:“桌子上的材料你都認識嗎?今天我們要用它們來做電話機!

 。2)討論制作方法。

 。3)教師示范制作方法:“在紙杯下端挖兩個小洞,用線穿過,再打一個結(jié)!

  (4)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5)想想玩玩:

  用自制電話通話——教師引導幼兒用手握住線:“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

  小結(jié):聲音是通過線來傳播的,如果把線握住,聲音就傳不出去了。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教師能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的興趣設計的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較強的科學學習活動。整個活動內(nèi)容新穎,有創(chuàng)意,組織的形式靈活,能隨機應變。而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與組織者,沒有過多的示范講解,使幼兒在活動中成為真正的主人。這次活動提高了幼兒的思維靈活性,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大膽探索,積極嘗試的學習態(tài)度。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1-26

科學教案11-26

科學教案11-27

科學教案11-27

科學教案11-28

科學教案11-29

科學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