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教案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實驗,觀察物體在透明容器裝水前、后的影像變化。
2、注意幼兒安全的操作,培養(yǎng)實驗的安全意識。
3、幼兒學習記錄物體的影像變化。
活動準備:各種各樣的透明玻璃瓶,圖片,毛巾,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瓶子,了解瓶子的形狀,材料。
提問:“小朋友們看,這些都是什么?”“你們看這些瓶子都一樣嗎?”“他們有什么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從形狀,大小,材料,等方面進行觀察。)“剛才我們說了這么多不一樣的地方,那么你們看看這些瓶子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嗎?”(注意引導幼兒說出瓶子的材料和透明的特點)
“原來這些瓶子都是玻璃做的',透明的。那我們拿瓶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2、引導幼兒透過空的瓶子看物體,觀察物體的變化并進行記錄。
。1)幼兒透過瓶子看周圍的物體。
提問:“你們有沒有試著用空瓶看東西?”“請小朋友們每人拿一個瓶子去看一看周圍的東西,看看他們和我們平時看到的一樣不一樣?”(注意引導幼兒分批拿瓶子,以免過于擁擠)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提問:“你剛才是怎么看的?看到了什么?有沒有變化?”
(3)幼兒透過瓶子看記錄表上的圖片并進行記錄。
(2)“剛才我們看了周圍的東西,我們的記錄紙上有漂亮的圖片,你們可以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圖片,仔細的看一看,可以想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看,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4)幼兒相互進行交流。
3.引導幼兒在瓶子里裝上水,透過裝水的瓶子看圖片,并進行記錄。
。1)猜想:“剛才我們用空的瓶子看東西,請你們想一想,如果在瓶子里裝上水,看東西會有什么變化?”
幼兒操作驗證:“剛才小朋友們猜得都不一樣,到底誰說得對呢?讓我們來試試好嗎?裝水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引導幼兒分批裝水并幫助幼兒將蓋子擰緊,將瓶子和手擦干)
。3)將觀察結果記錄在第二張記錄紙上。
。4)幼兒相互交流,教師評價總結。
4.引導幼兒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能使所照成像變形。
小班科學:誰在水里不見了
科學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相貌各異的我們》一課是六年級上冊《生物的多樣性》這單元中的一部分。這一課是本單元的第五篇課文,前四課中我們鎖定的是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以學生們熟悉的動植物為研究對象,通過記錄、統(tǒng)計、分類等活動并初步建立了生物的多樣性的認識,本課就以生物家族中的我們最熟悉的人為研究對象,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引領學生建立就一種生物而言,生物的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這樣一種認識,從而豐富對于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這樣一種描述,沒有人會產生懷疑。對于有著多次研究生物經歷的六年級小學生來說也不例外。在學生的經歷中,他們可能有過這樣的認識,不同的動植物長相不同,同一種生物也有許多差異。但是這樣的認識可能是模糊的,很少有人去仔細的琢磨或求證過。經過前四課的研究活動,不同的生物有各種不同的特征,在學生的頭腦中已逐步清晰起來,與此同時對于同一種生物,不同個體間的差異,也就成為他們所關注的問題,他們會很自然地將這些差異與生物的多樣性聯(lián)系起來,本課的學習以我們人類自己作為研究對象,就更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刺激和綻放他們的探究熱情。
三、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同一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差異。
● 生物有不同的性狀特征,這些特征的不同組合造就了多樣的生命個體。
過程與方法
● 提高觀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現(xiàn)象特征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發(fā)展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協(xié)同工作的意識和能力。、
預設達成的教學觀點
1、改“教教材”為“用教材教”的教學理念。
2、改“一英里寬,一英寸深”的探究為“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探究。
3、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4、教會學生批判。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同一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也存在著差異
難點: 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辨析不同現(xiàn)象特征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觀察:我們相貌的不同
1、首先,請大家猜一猜,老師描述的這位同學是誰?(師描述某位同學的相貌),大家為什么一下子猜到是他呢?像他這樣的相貌,我們班中能找到第二個人嗎?人的相貌真的是各異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相貌各異的我們》。(板書課題)
每個人都有著相同的身體結構,也有著同樣的身體器官,我們卻能很快地在眾多的同學中找到他,你們想過這是為什么嗎?
2、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相同,但也有許多不同。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人的長相也就是人的相貌。人的'相貌都有哪些方面呢?(指名說、板書)。我們的相貌特征有哪些不同或相同呢?
。2)在小組內重點就相貌特征進行觀察并記錄,看看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不同?
友情提示:
①在眾多的相貌特征中,選擇1—2種自己感興趣的相貌特征對小組內的每個成員進行觀察,并把將每個人的相貌特征畫下來或寫下來。(展示)
、谙胍幌耄涸趺从涗浉阌谖覀儽容^、發(fā)現(xiàn)問題?(為了便于比較,建議將同一相貌特征記錄在一起。)
。3)分小組進行觀察、記錄。
。4)匯報、交流
、偻ㄟ^觀察同學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像同樣是眼皮,它表現(xiàn)為雙眼皮和單眼皮等這些都是相貌特征的不同性狀(板書:性狀)
、谕ㄟ^觀察你們有什么收獲?
。ㄍㄟ^觀察比較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就某一個相貌特征而言,人與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比如某兩個人都是雙眼皮,而另一個人是單眼皮。)
設計意圖:
[1;诳茖W探究始于細微觀察的觀點,從一個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入手,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善于觀察的能力。
2。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包括尊重別人的發(fā)言,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善于從他人的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問題等,課堂上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和反復匯報、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與人交往、合作的意識,從而優(yōu)勢互補,共同提高。]
普查:班級每個人的相貌
1、通過剛才的觀察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相貌特征我們小組成員是相同的,有些特征雖然不同但區(qū)別也不大;有些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將范圍擴大到全班同學,看能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2、這一次我們在全班同學的范圍內進行調查,為了便于統(tǒng)計,我們重點觀察這幾個相貌特征(先出示圖片解決學生不懂的地方,再出示調查統(tǒng)計表)。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在一次上網(wǎng)中無意看見了巧虎樂小游戲,那時候看到這個網(wǎng)站小游戲蠻多的,于是我?guī)е晃挥H戚家的小孩子( 5 歲)一起玩這里面的小游戲,其中里面有款巧虎烏龜連環(huán)碰小游戲對幼兒的觀察力和認識圖形有比較大的幫助,于是我就想到可否應用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呢?于是我就開始嘗試設計此教案。
一、 活動目標:
1. 鍛煉幼兒觀察力的發(fā)展
2. 能認識圓形,三角形,長 方形,梯形。
二、活動方法:采用討論法,情境法,游戲法
活動準備: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這些頭飾各 3 個;有關圓形,三角形,長形,梯形的圖卡各一張;錄制好的大海海浪的聲音。圓形卡,三角形卡,長方形卡,梯形卡各 12 張。
活動過程:
一、 開門見山
由教師把形狀圖卡黏貼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幼兒以討論的形式,讓幼兒自由討論在生活中見到有這些形狀的有哪些;蛘咴诮淌依镎业接嘘P這些形狀的相關物品(如:小朋友們,看到老師在黑板上貼的這些圖形了嗎?請你們想一想在你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有這些形狀的呢?你們也可以去教室找一找,看看教室里有哪些東西是和上面的形狀是一樣的?)討論完之后,教師向幼兒解說這些圖形名稱。介紹完就引入下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
二、游戲活動
師:小朋友們,我們知道了這些圖形的名字之后,現(xiàn)在老師要給這些圖形施加魔法,讓這些圖形變成小魚,然后請小朋友們幫小漁夫抓住每條小魚,好嗎?
1 、由教師制定一名幼兒當漁夫,另外制定 12 名幼兒當小魚,其余當漁夫的.小幫手。
2 、播放錄制好的大海海浪的聲音, 12 條小魚和漁夫同時入場。
3 、師:今天的天氣很不錯,小漁夫要到海邊捕小魚,看!這里有好多好多的小魚啊,他們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教師引導幼兒讓他們在活動場地中像小魚游來游去)。可是漁夫卻釣不到小魚。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快快幫助漁夫抓到他想要的魚吧。
4 、由漁夫從圓形卡,三角形卡,長方形卡,梯形卡中抽出他想要的形狀卡。然后示意給漁夫小幫手看。幼兒根據(jù)漁夫出示的形狀卡去抓捕,抓到之后到制定的區(qū)域去(由教師提前畫好一個大圈,能容納 12 人)
5 、全部抓完之后,師:今天小朋友們真的很出色噢,各個都很棒,你們都是小小漁夫的好幫手,幫助小漁夫抓了那么多的魚,小漁夫很高興,他又可以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三、活動延伸
設計一個版塊:圖形大世界。讓幼兒通過這次活動回去注意觀察身邊的圖形,叫爸爸媽媽用相機拍下來,把拍出來的照片展示在圖形大世界。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1-26
科學教案11-26
科學教案11-27
科學教案11-27
科學教案11-28
科學教案11-29
科學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