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wǎng)>教學文檔>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08-26 00:00:1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九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匯編九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活動,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是否吸水,吸水之后又會有什么變化。

  2、 體驗小組合作的快樂,并學會將觀察結果進行記錄。

  3、 增強對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錫箔紙、雨衣布每小組一份。

  2、 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 小實驗——會吸水的紙條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個魔術。

  將紙巾擰成的紙條豎著放進裝有彩色顏料的盤子里,紙條慢慢變色了。

  討論:

  1、把紙條放進顏料水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為什么水會“爬”上去?

  師:紙巾變色了,是因為它把顏料水吸進去了,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吸水呢?

  二、認識材料,講解操作方法。

  1、 逐一出示物品,并加以認識。

  2、 出示大表格,知道第一行是物品的名稱,大家集體猜測、判斷,能吸水的打√,不能吸水的打×,不能確定的'打?

  3、 幼兒分組記錄猜測結果,記錄在表格的第一行,教師巡回指導。

  4、 集體講述,每組選一個代表講出本小組討論的結果。

  三、 幼兒分組實驗。

  1、 幼兒分小組操作。

  把各種物品放入水中,試試它們到底能不能吸水,并在表格第二行記錄實驗結果。

  2、 驗證猜測結果。

  大家把猜測結果和實驗結果進行比較,看看哪個比較有爭議,可以再次實驗。

  3、 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餐巾紙、瓦楞紙、報紙、木塊、海綿、棉花都具有吸水性,而錫箔紙、雨衣布沒有吸水性。

  活動延伸:

  老師將一些吸水慢的和一些沒實驗過的物品投放在區(qū)角里,讓孩子們利用其他時間自己去嘗試,并做好記錄。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鏡子的用途,知道鏡子能照出人或物體。

  2、通過照鏡子感知鏡子中的我,了解鏡子的基本特征。

  3、激發(fā)用鏡子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照片:公告汽車

  2、鏡子人手一面。

  活動過程:

  一、出示鏡子,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瞧!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

 。ń處熣甄R子,激發(fā)幼兒照鏡子的欲望)

  二、自由擺弄鏡子,探索、感知鏡子的'特征。

  1、讓幼兒自主玩一玩,說一說: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自己對鏡子的認識。

  三、"照鏡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1、鏡子里有什么?動一動鏡子,你還看見了什么?

  2、瞧一瞧,鏡子里的你是什么樣子的?

  讓幼兒照鏡子做各種表情和動作。

  啟發(fā)幼兒說說:照鏡子時,你發(fā)現(xiàn)什么?

  四、了解鏡子在生活中的廣泛用途。

  你在哪里見過鏡子?還有誰用過鏡子?

 。ü膭钣變簲U散思維,大膽發(fā)言,如,汽車的后視鏡等。)

  五、游戲:照鏡子

  1、我的表情如,教師說:高興。

  小朋友就笑一笑,照照自己的表情。

  2、我是鏡子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鏡子里的人,老師做什么,小朋友應該什么?

  鼓勵幼兒模仿老師的動作,跟著老師的動作而變化,感知鏡子里的人和照鏡子人的動作的一致性,體驗照鏡子的快樂。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探索中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空氣流動的力量,感受大氣壓強的作用。

  2、有主動探究的意識,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

  紅、綠小火箭人手一個(大可樂瓶上蓋一個紙做的圓錐體)。

  2、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對空氣已有初步的認識與了解。

  三、活動過程:

  1、 探索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1)談話引題:

  教師:前段時間我們中國有一艘“神舟七號”飛船飛上太空了,你們知道是誰把它送上太空的呀?

  教師:上個星期我們也做了很多的火箭,還幫小火箭準備了發(fā)射器,那我們的.小火箭能不能飛上天呢?我們一起去試一試,想出各種辦法讓小火箭飛上天。注意試的時候要讓你的發(fā)射器穩(wěn)穩(wěn)的站在地上,不要東倒西歪。

  2)提供可樂瓶及紙制圓錐體,讓幼兒自由嘗試小火箭上天的方法。

  交流:你的小火箭飛上天了嗎?你用了什么方法?

  幼兒演示小火箭上天的各種方法。

  教師:你覺得是哪一種方法最容易讓小火箭飛上天?

  幼兒驗證性實驗。(同時用雙手重重地拍打可樂瓶兩側,小火箭就會飛上天。)

  2、探索小火箭上天的原因。

  1)提問:為什么我們拍瓶子小火箭就能飛起來?是誰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幼兒猜想討論。

  2)幼兒蓋上瓶蓋,再用力拍瓶子。

  教師: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們現(xiàn)在把瓶蓋蓋起來擰緊,再來玩一玩小火箭上天的游戲,看看這次小火箭會怎么樣?

  幼兒探索。

  交流:小火箭還能飛起來嗎?為什么?

  教師總結:原來是瓶子里充滿著空氣,不蓋瓶蓋的時候,我們用力的拍瓶子,瓶子里的空氣就會跑出來產(chǎn)生一股風,把瓶口的小火箭沖到天上去,小火箭就飛上天了。蓋子蓋緊后,瓶子里的空氣流不出來,所以小火箭就飛不起來了。所以是空氣把小火箭送上天的。

  3、探索如何讓火箭飛得高。

  1)幼兒兩個兩個比一比,誰的火箭飛得高。

  啟發(fā)提問:為什么一樣的火箭,有的飛得高,有的飛得低呢?

  2)幼兒操作驗證,探索小火箭發(fā)射高度與拍打瓶子力氣大小之間的關系。

  教師總結:拍的力氣大,火箭就飛得高。

  4、延伸活動

  椅子底下還有一種綠色的小火箭,它想跟紅色小火箭比一比誰飛得高。這次請小朋友用一樣大的力氣先試紅色的,再試綠色的,看看哪個飛得高?想想為什么?

  幼兒探索。

  設疑:為什么用同樣的力氣拍瓶子紅色的小火箭飛得高?綠色的小火箭飛得低?這個問題請你們回家去試一試、想一想,跟爸爸媽媽一起去查查資料。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fā)現(xiàn)圖書中恐龍的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知道圖畫書種不同的類型符號所表示的意思。

  3.認識化石并理解化石存在的意義

  重點難點:

  認識化石并理解化石存在的意義

  活動準備:

  圖片《真的有恐龍嗎?》,幼兒用書《真的有恐龍嗎?》,有關挖掘恐龍化石的視頻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很久很久以前,恐龍在地球上生活,可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不見它們了,既然看不見,我們怎么知道曾經(jīng)有恐龍呢?

  二、展示圖片,先把圖片的半邊遮住,讓幼兒觀察局部的幾張圖,討論圖片中展現(xiàn)的某些動物的局部外形特點。

  1.考古學家先會在地下發(fā)現(xiàn)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畫上的這幾張圖。你們看看這些分別是什么?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2.這只腳看起來像是什么動物的腳呢?

  3.牙齒和嘴巴又像什么呢?

  4.為什么畫面中有鴕鳥和犀牛呢?

  三、再將掛圖種恐龍骨骼模型的'部分呈現(xiàn)出來,請幼兒觀察恐龍的骨架,發(fā)現(xiàn)剛才死的局部圖在在整體圖的什么部位。討論模型的外形特點。

  1.專家們把挖出來的話時都拼湊起來,形成了這樣的模型,發(fā)現(xiàn)不是現(xiàn)在還存在的動物。你說說這個骨架是什么樣子的?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2.紅色虛線圈是什么意思?

  3.為什么說它和現(xiàn)在的動物不一樣?

  四、播放恐龍化石的視頻,讓幼兒對化石及挖掘工作有初步了解。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動物身體的奇妙、有趣。

  2、能運用身體各部位創(chuàng)造圖形,并能對應身體圖形做動作。

  3、在游戲情境中感知活動的樂趣并積極參與其中。

  活動準備:1、身體各部位圖形卡片2、動物圖形卡片3、布偶4、錄音

  活動過程:

  一、律動《郊游》——導入活動

  師:美麗的.秋天來了,老師要到影子王國探險去,你們想去嗎?那咱們就出發(fā)吧!

  二、進城啰!——熱身活動

  1、認識身體各部位圖形。(手、頭、腳……)

  2、根據(jù)圖形與對應的身體部位做動作。

  三、動物的身體真有趣

  1、壁虎借尾巴,了解壁虎斷尾是自衛(wèi)以及它能再生的功能。

  2、丟失的影子,根據(jù)輪廓辨認動物并鞏固其身體特征。

  四、我們的身體很有趣

  游戲:迷惑大狐貍

  延伸活動:小動物戰(zhàn)勝大狐貍(觀看vcd)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對水變色現(xiàn)象感興趣,能知道水變色是由顏料加入產(chǎn)生的。

  2、能大膽的嘗試操作搖瓶娃娃,并對瓶娃娃按顏色進行分類。

  3、能大膽嘗試探究水變色的顏色,能大膽的將顏料加入到水中,觀察水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透明礦泉水瓶(瓶蓋上放好顏料紅、黃、藍)、三個大筐子(紅色、黃色、藍色標記)

  2、四組透明塑料盒子,裝上清水,每組三個滴管、三色顏料(紅、黃、藍)

  3、三色卡每種顏色四張。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對水變色科學現(xiàn)象感興趣,并能準確的對顏色進行分類與辨別。

  難點:幼兒能自主的進行科學的探索,能大膽的進行活動操作,活動過程秩序井然。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吧!仔細看清楚咯,老師的瓶娃娃會發(fā)生什么變化!老師又是怎么變的'!

  2、老師雙手用力搖瓶娃娃,邊念“咒語”:“變、變、變!”

  3、引導幼兒說說瓶娃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二、引導幼兒嘗試操作搖瓶娃娃。

  1、剛才老師是怎么變的?(雙手握瓶子,用力搖,邊念咒語“變變變!變變變!”)

  2、請小朋友做一回小魔法師來變一下魔法,嘗試將瓶娃娃變身!

  3、幼兒操作搖瓶娃娃。

  4、檢驗魔法師是否都合格,給魔法師貼上相應顏色的花。

  三、引導幼兒將瓶娃娃進行分類。

  1、請小朋友將瓶娃娃分別送人相應顏色的家。

  2、檢驗是否有瓶娃娃送錯家。

  四、引導幼兒探究水變色的原因。

  1、教師拿出同樣有顏料蓋子的瓶娃娃。小朋友,你猜猜看顏色會是哪里變出來的?

  2、引導幼兒找找變色的原因在哪里。(嘗試在瓶蓋上找一找)

  3、小結:原來是瓶蓋上裝上了顏料,顏料加入水中,水就會變顏色了。

  五、變色游戲。

  1、小朋友真能干,居然能把魔術的答案接開了。老師還想到一個好玩的游戲“顏色變變變!”

  2、老師拿一個大滴管,將顏料(紅色)吸到水箱里,引導幼兒觀察水的顏色變化,在那攪拌棒將顏色攪拌均勻。

  3、教授滴管使用的方法:小滴管,小腦袋擠一擠,松一松;小水箱上再來擠一擠,松一松。

  4、引導小朋友上來嘗試將自己喜歡的顏色滴進去,觀察變化引起興趣。

  六、活動延伸。

  我們?nèi)グ嗉壚,每個寶寶都去嘗試玩一下顏色“變變變”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動畫欣賞、游戲、操作活動中對圓形、三角形、方形產(chǎn)生興趣。

  2、能動手動腦找出身邊的圓形、三角形、方形并拼出圖形。

  3、在認識圓形、三角形、方形的基礎上了解其基本特征。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動畫flash《小酷和他的圖形》

  2、音樂《稍息、立正、站好》

  3、圓形、三角形、方形形狀的物體和圖形若干

  4、場地準備:地上畫大小不一的圓形、三角形、方形。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形,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3位好朋友到我們班做客,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誰吧!

  二、欣賞動畫《小酷和他的圖形》,了解圓形、三角形、方形的基本特征。

  1、幼兒完整欣賞動畫內(nèi)容,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逐一打開課件,引導幼兒進一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方形并了解其特征。

  2、并聯(lián)系實際,找出身邊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物體。

  三、游戲:到圖形寶寶家做客。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圓形、三角形、方形這幾個新朋友,現(xiàn)在我們?nèi)ニ麄兊募易隹腿税桑?/p>

  四、圖形寶寶變變變。

  猜一猜:圖形寶寶交到朋友后又變成了什么物體呢?

  拼一拼:我們也跟好朋友合作拼一拼新物體吧!

  五、圖形分類:送圖形寶寶回家。

  活動反思:

  日常教學中,我會對中班幼兒的.常規(guī)教育做進一步的強化。在教具的選擇中,盡量考慮周到,排除不應該有的干擾因素。通過游戲和操作活動,使更多的幼兒融入到我的教學中,讓孩子喜歡學習、愛學習、會學習。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材料:

  教具:色板一

  學具:《課堂用書》、《操作冊》第1冊第1和2頁,操作卡第1冊第1頁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訓練幼兒視覺感知的精確性和辨別力。

  2、發(fā)展幼兒的操作能力,能準確將相同顏色的物體連起來,促進幼兒比較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3、能在生活中準確說出物體顏色的名稱,體驗辨識顏色的樂趣。

  工作步驟:

  一、預備活動

  師幼相互問候。

  走線:幼兒在緩慢的樂曲中,跟著教師兩腳交互在線上逆時針前進――即前腳跟接著后腳尖,眼睛平視前方,雙手自然下垂,協(xié)助孩子練習肢體的平衡感,使孩子走路有優(yōu)雅的走姿;3―5分鐘過后,結束走線,音樂漸緩。

  線上游戲:顏色問答游戲。教師引導幼兒坐在蒙氏線上,請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學習顏色問答歌,教師先示范,幼兒熟悉以后,教師和幼兒一問一答,練習唱顏色問答歌。

  二、認識紅、黃、藍

  1、教師先取來工作毯,平鋪在地上,再取來色板一,將色板一豎放在工作毯的右側,取出右側的色板一中的紅、黃、藍各一放在工作毯的中央,進行三階段教學法進行教學。

 。1)教師指著紅色的'色板說:“這是紅色的”,指著黃色的色板說:“這是黃色的”,指著藍色的色板說:“這是藍色的”。

 。2)接著請幼兒辨別,提問:“哪一個是黃色的?”或“請你把紅色的拿起來放到我的手上”或“請你把藍色的藏起來!

 。3)最后請幼兒說出色板的名稱,提問:“這是什么?”或“這叫什么?”三階段教學法演示完畢,教師收回教具。

  2、利用生活中的有色物體引導幼兒來辨別紅、黃、藍三種顏色。

  三、練習活動

  1、教師請幼兒拿出操作卡第1頁,操作卡上是紅、黃、藍三塊色板,請幼兒根據(jù)要求給這些色板排序。如:請按照紅色的、藍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藍色的、紅色的、黃色的順序排序,或按照黃色的、藍色的、紅色的順序排序。幼兒邊操作邊要說出排序的各個色板的名稱,并將操作結果與練習冊上對照,驗證是否正確。這樣能檢查出幼兒對紅、黃、藍三種顏色名稱的掌握程度。

  2、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課堂用書》第2頁的活動。

  四、游戲活動

  教師請幼兒按照要求完成《操作冊》第1―2頁的活動。

  變化與延伸:

  1、取放色板時手指只能碰觸色板的原木色的邊緣,教師示范尤其要

  精確,給幼兒做好榜樣。

  2、教師要把握住生活中隨機教育的契機對幼兒進行色彩的滲透。

  附顏色問答歌:

  小朋友我問你,什么東西紅彤彤?

  X老師告訴你,蘋果蘋果紅彤彤。

  小朋友我問你,什么東西黃澄澄?

  X老師告訴你,梨兒梨兒黃澄澄。

  小朋友我問你,什么東西藍湛湛?

  X老師告訴你,天空天空藍湛湛。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科學探索活動是幼兒園的典型活動,本次活動有兩大亮點:第一,選材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隨手可取、隨處可見的材料,通過“連接”讓孩子找到一些連接的方法;第二,是探索連接各種方法之外,還明白辦法總比問題多,這樣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和信念,這將伴隨著孩子經(jīng)歷小學、以后人生道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

  活動目標:

  1。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根據(jù)問題探索連接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根據(jù)問題探索連接的方法,有解決問題的信心。

  活動準備:

  1.插塑積木、繩子、毛線、吸管、紙、橡皮筋等。

  2.用于板書的紙和筆、問號貼紙。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穩(wěn)定幼兒情緒:《心手相連》。

  2、游戲:《連連看》,引入連接的探索。

  二、基本部分:

  1。提出問題。

  今天,看你們玩得那么開心。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也想玩“連連看 ”,你能把它們連起來嗎?

  2.嘗試把準備的各種材料連接起來。(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孩子通過嘗試積累連接的經(jīng)驗,探索連接的方法)

 。1)幼兒操作的時候觀察孩子操作過程,及時用準確地詞語概括出孩子連接的方法。

 。2)總結孩子的探索。

  3.出示問號,明白辦法總比問題多。

  4.嘗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連起來(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材料上引發(fā)出活動的挑戰(zhàn)性)

  (1)教師:你能試試不借助工具,把紙條連起來嗎?

 。2)總結孩子的連接方法。

  三、結束部分:

  科學態(tài)度的提升。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的安排,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觀察老師實驗的過程中,幼兒一直很安靜很認真地看著實驗過程。給幼兒提供感性經(jīng)驗,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8-06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2

科學活動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7-20

【精選】科學活動教案08-04

(經(jīng)典)科學活動教案07-31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8-01

科學活動教案12-16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08-07

科學活動教案【精品】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