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育文網>教學文檔>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時間:2024-08-11 10:38:20 教案 我要投稿

關于小班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小班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小班教案 篇1

  上下樓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上下樓時的安全意識。

  2、提醒幼兒上下樓梯時要遵守一定的規(guī)范。

  3、學習上下樓的`正確方法。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情景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導語:今天是小狗的生日,我們小朋友要到小狗的家里做客,可是小狗的家在二樓,它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小朋友你們知道應該怎樣正確、安全的上下樓嗎?

  二、展開

  1、請幼兒說一說平時是怎樣上下樓的?

  2、老師小結幫助幼兒了解掌握。

  小結:小朋友在上下樓梯的時候,不要害怕也不要著急,靠右邊走,眼睛看著前方,右手扶住欄桿,腳踩穩(wěn)臺階一級一級的向前走。

  3、提問:人多的時候應該怎樣上下樓梯呢?(請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人多時要一個跟著一個上下樓,不擁擠,不搶先,上下樓時要考右邊走。

  4、老師帶領幼兒練習上下樓,到小狗家送禮物。及時提醒、幫助動作不協(xié)調或有不安全行為的幼兒。

  三、延伸

  1、幼兒集體唱生日歌向小狗表示祝賀。請一名幼兒當“小狗”為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小狗與小朋友告別。

  2、活動延伸:在平日的活動中隨時指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

小班教案 篇2

  名稱:螞蟻找家

  目標: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準備:

  1、餅干屑、糖、調味品、飯粒等

  2、記錄用的紙、筆、

  3、螞蟻的課件、黑紙、瓶

  過程:

  一、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到屋外投放各種物品,吸引螞蟻。

  二、觀察螞蟻的動態(tài)并記錄

  1、觀察什么地方螞蟻最多?螞蟻在干什么?

  2、記錄各自的發(fā)現。

  三、交流各自的發(fā)現。

  1、交流各自發(fā)現螞蟻的情形。

  2、討論螞蟻各自有沒有家,他們會把找到的食物怎樣搬運?他們怎樣通知朋友?

  3、觀看課件后了解,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四、延伸活動:

  小實驗“螞蟻造家”。

  將幾只螞蟻放在裝土的瓶子中,先觀察瓶中的.土是怎樣的?然后用黑紙將瓶包住,數天后觀察土里的變化?

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糖果是吸引小班孩子有意注意及適合小班幼兒學習的良好教育資源,對于糖果孩子是有一定的認知經驗的如:顏色、味道等,借著兒歌的契機可以進一步引導引導幼兒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觀察、操作、表達,從而進一步促進幼兒語言表達的能力。

  適宜的材料和情景能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兒歌中糖和盤是幼兒接觸到的、較熟悉的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兒歌內容帶有很強的情景性,同時為孩子提供了方形和圓形及紅綠色糖果的輔助材料能讓幼兒在邊操作邊念的過程中感受兒歌的韻律,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認知經驗:從顏色的區(qū)分到形狀的區(qū)分及對應。

  活動目標:

  1、 在情景中感知理解兒歌的內容,初步學習念兒歌。

  2、 體驗過新年的快樂

  活動準備:

  紅、綠、黃的糖和盤、圓形、方形的糖和盤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引起幼兒的興趣,回憶新年的快樂時光

  1、提問:過新年的時候,你吃過糖果嗎?怎么樣的糖果?

  2、小結:糖果有不同的味道,還有軟糖、硬糖,可好吃了。

  二、念一念——熟悉理解兒歌內容

  1、老師今天也帶來了糖(出示許多糖)有什么顏色的?

  我還帶來了兩個盤,是什么顏色的?

  2、老師邊展示邊念兒歌

  媽媽拿來兩個盤:紅的盤、綠的盤。

  媽媽拿來許多糖:紅的糖、綠的.糖。

  紅的糖裝進紅的盤,綠的糖裝進綠的盤 。

  大家看了笑瞇瞇,都夸寶寶“了不起”。

  3、兒歌里說什么?媽媽拿來幾個盤?寶寶是怎么裝糖的?(根據幼兒的回答老師用兒歌里的話小結)

  4、請個別幼兒邊裝糖邊念兒歌

  5、幼兒學念兒歌

  三、編一編——嘗試根據不同特征仿編兒歌

  1、出示黃色的糖和盤,請幼兒一起編兒歌(可增加操作)

  2、師出示園糖和方糖,這下該怎么裝呢?

  3、小結:我們可以根據顏色,還可以根據形狀來裝糖。

小班教案 篇4

  設計初衷: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了容易分散,因而有許多幼兒吃飯時有東張西望的現象;切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造成孩子中挑食的較多;我們周圍有許多家庭、成人總喜歡吃飯時聊天,也給孩子做了反面的榜樣。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飲食衛(wèi)生,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吃飯要細嚼慢咽,不挑食,不講話。

  2、知道飯前要洗手,吃飯時要保持桌面干凈,飯前飯后不做劇烈運動。

  活動準備:

  一輛食品列車和各種食物的圖片,故事錄音,幼兒吃飯時的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1、出示食品列車,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里有一輛神奇的食品列車,它要開進貝貝的身體里,請你看看這輛列車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2、幼兒聽故事。

  “嗚—,我是小小的列車司機。我應貝貝小朋友的要求,拉來了好多好多他愛吃的食物。有爆米花、巧克力、冰激凌、奶油蛋糕、炸雞腿、排骨,還有蘋果、香蕉、黃瓜、西紅柿,餃子等等。我拉著這些食物準備沖進了貝貝的口腔里,你們猜猜他讓那些食物進到了他的嘴了呢?

  3、幼兒討論。

  教師提問:你們猜猜他讓那些食物進到了他的嘴了呢?為什么?

  4、接著聽故事。

  “貝貝高興把他喜歡的排骨、炸雞腿這些食物放到了車廂里,不喜歡的青菜、香菇扔到了車廂外面。他狼吞虎咽,大聲說著話,嚼碎了巧克力、冰激凌、奶油蛋糕、香蕉,還有好多食物沒有碎,只是被他咬的變形了。我?guī)е@些食物來到了一條細細長長地管子里,這就是食道,食道的壁很薄,要是遇到魚刺就可能被刺破,在食道中我一點一點地往下開。

  我開著食品列車現在來到了一個大口袋里,這個口袋就是胃。在胃里我感到就像是發(fā)生了大地震,不由自主的不停地動。我車上的食物大部分都被震了出來,它們不停地轉呀轉,七零八散,變得面目全非象漿糊一樣。哎喲!幸好貝貝吃飯快,有一部分食物沒有嚼碎。我被顛得頭發(fā)暈,我一生氣,便給胃撞了一個大口子,疼的健健呲牙咧嘴、哇哇大哭。看他難受的樣子,我就算了。開著列車離開了。心想誰讓你一會兒要冰冷的冰激凌,一會兒又要滾燙的餃子,讓我拉著把我搞得夠嗆。

  我開著食品列車又來到了長長的腸里面,我列車上的食物都變成了殘渣,想將食物全部送到貝貝的身體各處,可是沒辦法,因為它們沒被嚼碎,不能變成營養(yǎng),被身體吸收。我只好帶著食物殘渣通過肛門出來了;仡^一看,列車上還有貝貝沒嚼碎的.爆米花中的玉米粒呢!”

  5、提問、討論。

  提問:貝貝這樣吃飯對嗎?為什么?他那些地方做得不對,我們一起來尋找。(逐一尋找:挑食、狼吞虎咽、吃飯說話、冷熱食物同時吃)

  6、出示幼兒吃飯的圖片,請幼兒觀察。

  “這里還有幾位小朋友在吃飯,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保▓D一:一幼兒吃飯說話讓魚刺卡住了;圖二:一幼兒手是臟的去拿包子吃;圖三:一幼兒吃飯時桌子上很臟;圖四:一幼兒剛吃完就去玩跳繩,造成肚子痛)

  提問:“他們在干什么?”“他們都做的對嗎?為什么?”

  7、教師小結:為了身體健康,我們要飯前洗手;吃東西時不能吃過涼或過熱刺激性的食物;要細嚼慢咽;不挑食;吃飯時不說話;保持桌面干凈;飯前飯后不做劇烈運動。

  活動延伸:小朋友可繼續(xù)討論飯前飯后應怎樣做,才會有助于消化。(飯前飯后不做劇烈運動,飯后可散散步幫助消化)還可以跟著音樂一起做揉肚子的運動來幫助消化。(左揉三十圈,右揉三十圈)

  課后反思:幼兒通過聽故事、看圖片、討論,知道了吃飯要細嚼慢咽,不挑食,不講話;知道飯前要洗手,吃飯時要保持桌面干凈,飯前飯后不做劇烈運動這些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飲食衛(wèi)生。對不良的飲食習慣給人們帶來的傷害也了解了。從孩子們的大眼睛中這次活動對每位幼兒都帶了深刻的影響。但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需要在幼兒自身的努力和成人的督促、鼓勵下慢慢的形成,因而我們今后的工作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在幼兒和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會,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一定能形成。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名稱:

  美術:小蝸牛找朋友(小班)

  活動目標:

  學習繪畫小蝸牛

  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春天的大背景圖一張,水彩筆、油畫棒、黑板、粉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背景圖,老師講述畫面內容。

  師:春天來了,紅紅的太陽照著大地,溫暖的春風輕輕地吹著,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飛著,地上的小草變綠了,五顏六色的花都開了。

  (二)老師在大背景圖上范畫(邊講故事邊畫)

  師:睡了一冬的小蝸牛也想出來欣賞春天的美麗景色,它從自己的房子里先伸出圓圓的小腦袋,東瞧瞧西看看,然后將身體慢悠悠地爬出來,它坐在那,張著小嘴,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欣賞春天美麗的景色。小蝸牛覺得一個人太孤單了,它想:要是能跟我的好朋友在一起,那該多好啊!我的好朋友在哪呢?小朋友,你們愿意幫我找到我的好朋友嗎?

  (三)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

  師:小蝸牛的`朋友長得什么樣呢?它和小蝸牛長得差不多,咱們來看看小蝸牛長得什么樣?師:它身上背著重重的房子,圓圓的頭,一對短觸角,一對長觸角,一張小嘴,還有彎彎的身體。

  提問:小蝸牛的眼睛長在哪里?身體是什么樣子的?象什么?(幼兒回答,老師可出示實物,如沒有實物,老師在黑板上范畫)

  (四)幼兒在大背景圖上繪畫,老師巡回指導。

  師:小蝸牛都等急了,咱們快來用畫筆把它的朋友找出來,這樣它們就能高高興興地在一起玩了。

  (五)結束:小蝸牛看見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別的高興,來,咱們和小蝸牛一起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聽音樂,做游戲)

  教學反思:

  1課前導入得太直接,不夠貼近生活化。2教學教具過少,沒有掛圖。3師生互動過少,課上應該穿插多種游戲進行。

小班教案 篇6

  目標:

  1、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對顏色和3以內數量的感知能力,嘗試簡單的分類,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心情。

  2、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準備:

  1、已經欣賞過故事《水果屋》

  2、紅、黃、綠蘿筐各一

  3、水果卡片若干(蘋果、梨子、西瓜)

  4、三座房子

  過程:

  一、情境表演,帶幼兒到小熊家做客

  1、在音樂聲中帶幼兒鉆過山洞、走過獨木橋到小熊家做客。

  2、通過情境表演,激發(fā)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

  場景:(水果滿地都是,房子倒塌,小熊在哭)

  師:“小熊你怎么啦?”

  小熊:“昨天晚上刮大風,我的水果屋被吹壞了!

  師:“小熊的水果屋被吹壞了怎么辦?”(幼兒想辦法,啟發(fā)幼兒要幫助小熊)

  二、幫助小熊重新裝修房子,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心情。

  1、撿水果,給水果分類。

  小熊:“謝謝小朋友,不過要先幫我把水果撿起來,紅蘋果放在紅蘿筐里,綠西瓜放在綠蘿筐里,黃梨子放在黃蘿筐里!

  2、按要求裝修房子

 、僬J識顏色標記及點子

 、诮淮,教師邊講解邊示范。

  師:“小熊剛才跟我講了,這個水果可不能隨便亂貼,水果上有一個小圓點就要先找到有一個點的房子(1號房子),如果是紅色的蘋果就要貼在紅標記的下面!

 、壅垈別幼兒示范

 、苡變汉献餮b修房子

 、菡埿⌒軝z查水果是否貼對。

  三、慶祝房子裝修成功,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心情。

  小熊端來水果請小朋友吃水果。

  四、結束

  “天色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和小熊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我準備了課件,讓幼兒更直觀的“看”這個故事。剛開始時,我用熊寶寶咧嘴笑的圖片引出故事人物,幼兒很感興趣。接著由熊寶寶為什么笑來引出故事的圖片,幼兒看的都很認真專注,也能根據教師的問題來說一說,做一做,但是此處幼兒的完整表達還是欠佳,我的問題也并未點到點上,問題對于幼兒來說過于復雜,比較難以回答,下次課時可做適量更改。

  本節(jié)課我著重教授了“摘、推、拉”這3個動詞。當熊寶寶摘水果時、熊寶寶推車子時、熊媽媽拉車子時,我分別要求幼兒來學一學,加深體會這些動詞的使用和動感,增加趣味性。但對于這篇故事的'趣味性,幼兒不是體會的很深,原因有可能是對于小班孩子完整表達語句的水平還較低,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對于為什么要搭水果屋、水果屋搭成后小動物們的喜悅,幼兒表現的興趣不濃厚,積極性不高。

  本節(jié)課目標基本達到,但是對于小班的孩子的定位,我還是有些錯誤,對于完整句子的表達和發(fā)散性思維,小班的孩子還是處于一個較弱的階段,不能在問題中出現過于復雜的話語,動作要更加有趣一些,讓幼兒更感興趣。

小班教案 篇7

  設計理念:

  隨著小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自主能力的提高,自我意識開始逐漸萌芽,他們想要長大,想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在幼兒園生活中表現為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語言,喜歡參與娃娃家的游戲等,主題活動《小不點兒》,讓幼兒看到了萬事萬物都有大有小、有強有弱,有成長,有變化。感受到自己正在經歷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正好符合幼兒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需要。我想通過小班藝術表現活動《魔鏡啊!魔鏡》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自己由小變大的變化,讓幼兒體驗成長帶來的快樂,作為我實施建構式課程的'一次嘗試。

  活動目標:

  1、能用肢體動作和表現自己由小變大的變化。

  2、通過魔法游戲,讓幼兒感受由小變大帶來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

  1、對和“小”有一定的了解:如大、小不一的動物等。

  2、通過收集照片,了解自己是慢慢長大的。

  3、課前了解父母的工作。

  物質材料準備:

  1、“魔鏡”一面,戶外活動的場地;(看天氣定)

  2、不同性質的音樂磁帶若干;

  3、道具:胡子、眼鏡、小包、領帶、圍巾等。

  活動過程:

  一、“魔鏡”與“魔語”

  1、在音樂聲中發(fā)現魔鏡,了解魔鏡的威力。

  2、一起學說魔語:“魔鏡啊魔鏡,變小,變小、變小,小小小!”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變小。

  3、一起學說魔語:“魔鏡啊魔鏡,變大,變大,變大,大大大!”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變大。

  二、魔法《時光隧道》游戲

  1、念念魔語:“魔鏡啊魔鏡,變大,變大,變大,變變變!”,穿越時光隧道——變成大人

  2、幼兒用小道具進行簡單裝扮。

  3、用一些小道具模仿父母做事情的動作。引導幼兒說說:你長大,你會做什么事情?你的理想是什么?魔語、魔鏡、魔法這類神秘事物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富有想像而神秘氣息的活動中獲得情感的滿足,產生主動表現的愿望。

  由于小班幼兒想像力水平有限,因此,我利用幼兒熟悉的動物形象讓幼兒感知“小”和,以豐富他們的表現內容。通過游戲,形象地模仿了嬰兒和成人的動作,強烈的對比下,萌發(fā)幼兒想長大的愿望。

  引用和成人使用小道具,促使幼兒更生動地、幽默地進行表現,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延伸:

  使幼兒進一步感受由小變大的帶來的快樂。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嘗試聯系生活經驗區(qū)分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動物。

  2、樂意學說故事中的簡單對話并體驗模仿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猜、講講

  ——觀察救生圈,回憶起一些有關救生圈的經驗。

  1、謎語導入:胡子長的細又長,叫起聲來喵喵貓。猜猜是誰?

  2、提問:看看小貓撿到的這是什么?有什么用?

  3、小結:這是救生圈,我們在游泳的時候要用到救生圈,有的不會游泳的人用了救生圈就能幫助他們學游泳。小貓撿到的'救生圈會是誰的呢?

  二、看看、說說

  ——在故事中,了解會游泳和不會游泳的動物

  1、分段欣賞故事。

  提問:小貓是怎么問小青蛙的?

  小貓撿到的救生圈到底是誰的呢?為什么?

  那小青蛙、小烏龜、小鴨子是怎么說的?(鼓勵幼兒學說對話)

  2、小結:原來小朋友們覺得救生圈是小雞的,因為小雞不會游泳,而小青蛙、小烏龜、小鴨子會游泳,所以救生圈不是他們的,那我們一起再去聽聽故事。

  3、完整欣賞故事

  原來有的動物本來就會游泳,有的動物不會游泳,需要帶上救生圈。

  三、學學、玩玩

  ——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經驗,感受夏天“游泳”的樂趣。

  1、那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小動物會游泳嗎?

  引導幼兒說說會游泳的動物,并學學它們游泳的樣子,用動作表現出來。

  2、提問:什么時候游泳最舒服?

  夏天到了,天氣很熱,游泳又涼快又舒服還能鍛煉身體呢。

  3、你們想不想做做會游泳的小動物去游泳呢?

  鼓勵幼兒模仿各種會游泳的小動物,在音樂聲中一起“游泳”。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10-03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6-1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8-29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8-24

(精選)小班教案09-06

小班教案[經典]07-23

(經典)小班教案07-25

小班教案【精選】07-26

【經典】小班教案07-20

(經典)小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