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大班科學教案范文十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蜘蛛,知道蜘蛛吐絲結網(wǎng)的特征。
2、在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1、有顏色的'膠帶、尼龍繩或橡皮筋、碎紙。
2、圖片
活動過程
一、幼兒討論:
1、蜘蛛為什么會吐絲結網(wǎng)?
2、蜘蛛網(wǎng)有什么功能?
3、除了蜘蛛之外,還有什么動物會吐絲呢?
二、展示掛圖,并結合幼兒用書,和幼兒交流科學:好忙好忙的蜘蛛的內容。
1、把幼兒分成數(shù)組,邀請各組幼兒為蜘蛛先生結蜘蛛網(wǎng)
2、說說蜘蛛是怎樣結網(wǎng)的?想要結哪一種網(wǎng)呢?
(1)把有顏色的膠帶或紙膠帶粘貼在地板上,用線條建構成一個想象中的蜘蛛網(wǎng)。
(2)用尼龍繩建構一張掛在墻面上的蜘蛛網(wǎng)。
(3)用橡皮筋串圍成蜘蛛網(wǎng),或用一條橡皮筋勾出蜘蛛網(wǎng)。
。4)用碎片構成蜘蛛網(wǎng)。
三、請幼兒說說合作過程中有趣的事情。
四、活動評價
1、能說出蜘蛛網(wǎng)的形態(tài)構造。
2、能合作完成蜘蛛網(wǎng)的布置。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背景:
在開展“水”的主題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常見、常用的水對幼兒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幼兒的探究點隨著主題的發(fā)展不斷擴大,他們對水的噴射現(xiàn)象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設計了這一科學探究活動,此活動內容來源于生活,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說:“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不同的水管穿洞后因為高度不同會造成不同的噴水現(xiàn)象,樂于參與水的噴射現(xiàn)象的探究活動。
2、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養(yǎng)成觀察并記錄的習慣。
3、在活動中體驗發(fā)現(xiàn)與成功的樂趣。
存在問題:
考慮到活動材料的特性,在材料準備時沒有讓幼兒參與水管鉆洞的過程。
支持策略:
師幼共同搜集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接觸,引發(fā)活動的興趣。
資源利用:
教師幼兒與家長,共同搜集的廢舊材料,讓幼兒融入變廢為寶的環(huán)保理念。
活動過程:
(一)回憶生活經(jīng)驗,引發(fā)探究興趣
(通過回憶生活經(jīng)驗,引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教師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為什么洗手時經(jīng)常會噴到水”“,讓幼兒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自由討論,大家暢所欲言。)
(二)介紹材料,引發(fā)猜想
。ㄍㄟ^出示穿洞的水管,讓幼兒觀察,引發(fā)幼兒猜想的愿望!毒V要》說得好:興趣是幼兒探究的動力,材料是幼兒探究的起點。這些穿洞的水管激發(fā)幼兒操作的欲望,使他們勇敢猜想。)
(三)自主探究:操作、對比、記錄
。ㄓ變鹤钕矚g自己動手,這時候他們已經(jīng)躍躍欲試,期待著實驗。探究活動前向幼兒提出兩點注意事項,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得到更好的探究效果。根據(jù)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讓幼兒用線段的長短來表示噴水的遠近,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進行對比。考慮到大班幼兒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觀察記錄水平,設計了一張“噴水距離記錄表”,讓幼兒把猜想的結果記錄下來)
(四) 分享與交流
。ㄓ涗浭怯變罕磉_自己想法的一種方式,也是幼兒間相互交流的有效形式,他們樂于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記錄表。因此,提供一個展示實驗收獲的交流平臺,讓幼兒感受成功的樂趣。通過記錄結果,讓幼兒明白科學的奧秘需要用事實證明,從而培養(yǎng)幼兒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五)經(jīng)驗遷移
。榱俗層變旱奶骄拷Y果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實現(xiàn)知識遷移,讓幼兒在已獲得的經(jīng)驗基礎上,繼續(xù)進行不同材料的噴水探究,用各種各樣的塑料袋和礦泉水瓶,用戳洞和擠壓的方法進一步感受不同的噴水現(xiàn)象。同時引發(fā)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與噴水現(xiàn)象有關的事物,如:灑水車、噴泉等。)
活動延伸:
。榱耸褂變韩@得更多有益的`知識經(jīng)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與現(xiàn)代通訊工具,讓幼兒與家長共同尋找噴水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使幼兒的探索欲望和認知興趣得以延伸。)
活動感悟:
新課程改革提倡要給幼兒更多、更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讓幼兒自主發(fā)現(xiàn)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幼兒在活動中不可能學到很多的科學道理,但幼兒在探究活動中學會了觀察、比較和合作的態(tài)度,是最大的收獲。
案例啟示:
1、“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在活動中,教師要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幼兒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jīng)驗,培養(yǎng)幼兒大膽猜想、樂于探索、敢于驗證的科學習慣。
2、在這種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中,應隨時關注幼兒的疑惑,并適時提供幫助。這樣,幼兒才能從自身需要出發(fā),參與自己所感興趣的活動,并使他們對感興趣的問題的探究不斷得到推進。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介紹、交流刷子的外形特征,了解刷子的不同名稱。
2、嘗試使用刷子,掌握刷子的使用方法,增強對刷子用途的認識。
3、對生活中小型工具產(chǎn)生興趣,并體驗勞動的不容易。
活動準備:1、知識準備:事先讓幼兒了解各種刷子。
2、物質準備;發(fā)動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刷子,如:碗刷、杯刷、浴缸刷等等。
3、輔助材料:皮鞋、鞋油、杯子、墊子等。
活動過程:一、交流各種各樣的刷子。
1、介紹刷子的不同名稱。
(1)幼兒參觀獅子王的刷子店。
小朋友,獅子王的刷子店今天開張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有哪些刷子?(要求認識:鞋刷、墻刷、杯刷、油漆刷、床刷等。)
。2)請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刷子,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這些刷子都是用什么做成的呢?(有的刷子上面是柄,下面是軟軟的毛;有的刷柄下面的毛是硬硬的;有的刷柄下面是海綿等等。)
2、了解刷子的用途。
。1)提問交流刷子的作用。你們知道這些刷子可幫我們做哪些事情嗎?
。2)小結。鞋刷可以把皮鞋刷的`又亮又干凈,床刷可以刷床上的灰塵,杯刷可以刷洗杯子里的贓物等等。
二、探索刷子的使用方法。
1、幼兒自由嘗試使用各種刷子。
。1)請小朋友介紹一種自己能使用的刷子。你們會使用這些刷子嗎?
(2)老師還請來了刷子的朋友,我們一起去看看有些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請小朋友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刷子,然后再選擇相應的朋友,最后再試著用一用。
(4)幼兒相互合作模仿成人的勞動。
2、示范操作過程。
。1)請小朋友介紹。你選了什么刷子?是用來干什么的?使用時你有什么感覺?
。2)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刷子,而且還嘗試正確使用了刷子的方法。
3、拓展經(jīng)驗。
。1)除了這些,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不同的刷子呢?
。2)小結。刷子的品種可真多,它們都有著自己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啟發(fā)幼兒想象:如果沒有刷子,我們的生活將會怎樣呢?
。4)小結。刷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三、了解新穎的刷子。
1、觀看電動牙刷。
(1)隨著刷子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我們生活中又出現(xiàn)了更先進的電動刷子。(幼兒觀
看)。
(2)這些電動刷子為我們的生活又帶來了許多便利。
。3)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想設計一種什么樣的刷子呢?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學習制作刷子。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雨的形成過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動中運用的一些簡單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初步對科學探索活動產(chǎn)生興趣。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品。
2、軟件
3、鼓勵幼兒在活動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有關雨的形成過程。
活動過程:
一、交流已積累的經(jīng)驗,幫助幼兒歸納了解的途徑。
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天空的眼淚是什么?
你認為雨是怎么形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了解雨的形成過程。
1、老師做小實驗。
方法:引導幼兒觀察,并用語言大膽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現(xiàn)象。老師用示意圖記錄。(示意圖:→→→)
師告訴幼兒此小實驗就是雨的形成過程。
2、觀看圖片:雨的形成示意圖。
請幼兒比較兩個示意圖,表揚幼兒觀察仔細,并從小實驗中準確地發(fā)現(xiàn)雨的形成過程。
小結:地球表面的水經(jīng)過太陽照射等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很輕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氣就會變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來越厚,在加上冷空氣就又變成水滴落下來,那就是雨。
三、拓展經(jīng)驗。
1、觀看軟件:豐富有關經(jīng)驗夏季是我國雨水最多的季節(jié)。
2、討論:雨的作用和危害
提問:你喜歡下雨嗎?為什么?(教師列表記錄幼兒的回答)
根據(jù)表格小結:雨對自然界、人們的生活、動植物的生長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時下雨也會帶來很多的不方便,雨下得太大,或雨水太多會造成危害。
3、知道雨季哪些東西需要防霉。幼兒在軟件中游戲。
小結:關于雨的知識、游戲和實驗還有很多,小朋友還可以繼續(xù)探索,互相交流。
說課:
一、關于內容的選擇:在創(chuàng)編兒歌:“我們的家”活動中,幼兒對“云是雨的家,還是雨是云的家”有分歧,盡管雨和云都是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幼兒也有一些零散的生活經(jīng)驗,但他們并沒有關于雨形成過程的一些相關經(jīng)驗。分歧和討論使他們產(chǎn)生了探究的愿望。因此,科學活動“天空的眼淚——雨”適時地滿足幼兒的需求,同時也將引起幼兒探究的欲望。
二、關于目標的確定:
1、了解雨的.形成過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動中運用的一些簡單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初步對科學探索活動產(chǎn)生興趣。第1條是知識目標,其中的方法是指活動中涉及到的資料搜集、記錄、實驗、比較、討論以及簡單統(tǒng)計等。第2條是情感目標。在《綱要》關于科學章節(jié)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xiàn)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chǎn)生興趣和探究的愿望。以及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xiàn)、交流、
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蔽艺J為,一個好的教育活動,應該是在幫助幼兒整理、擴充、或提升已有的零散生活經(jīng)驗的同時促使幼兒長遠發(fā)展,所以制定了以上兩條能促進幼兒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
三、關于教法的運用:
1、在活動中,主要運用了實驗的方法,向幼兒演示雨形成的過程,因為,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性的,直觀的教學方法幼兒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2、運用先進的教學軟件,向幼兒展示正確的示意圖,引導他們通過比較來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和成功的滿足感,同時活動中還通過資料搜集方法的記錄、簡單統(tǒng)計表格等形式展示科學探索活動中運用的一些方法,使他們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有初步的感受。
3、組織幼兒觀看錄像拓展相關經(jīng)驗,并通過討論和列表幫助幼兒梳理和豐富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實現(xiàn)由“舊知”向“新知”的遷移。
四、關于學法的思考:在《綱要》指導要點的第2條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因此,
1、將搜集資料的要求放在課前請幼兒準備,目的是讓幼兒在此過程中對搜集資料的一些主要方法和途徑有所了解和體驗。
2、幼兒也曾經(jīng)進行過一些簡單的記錄,但示意圖平時接觸不多,因此,他們通過描述實驗的現(xiàn)象和過程,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一種新的記錄表示的方法,而思維的有序性和語言的表達概括能力也能從中得到提高。
3、幼兒通過操作電腦軟件游戲,輕松的與同伴合作交流,自主地進行學習,獲取更多的信息。
五、關于過程的設計:
本活動一共分為三個部分!毒V要》中關于科學目標中指出“能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币虼,活動的第一部分是讓幼兒互相交流已積累的經(jīng)驗,幫助幼兒歸納了解的途徑;ハ嘟涣鞯幕A是活動準備中的第3點:“鼓勵幼兒在活動前通過各種方式了解有關雨的形成過程!睔w納的方法是,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知道的,老師幫助記錄下各種不同的方法。活動的第二部分也是主要部分:了解雨的形成過程,目的是幫助幼兒整理、提升經(jīng)驗,現(xiàn)成概念。有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觀察描述小實驗的現(xiàn)象,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xiàn)雨的形成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開放式的,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仔細觀察的習慣,同時好奇心、探究、求知欲望都將在此環(huán)節(jié)得到滿足。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在軟件中看雨的形成示意圖,并和剛才自己完成的示意圖進行比較。活動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幫助幼兒拓展和雨相關的經(jīng)驗,如:了解夏季是我國雨水最多的季節(jié);了解雨的作用和危害;知道雨季需要防霉等。實現(xiàn)這一目標采用了三個不同的形式:看錄像、討論和游戲,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能始終主動積極地去參與,同時形式的變換可以不斷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硬幣浮起來,感受物體的沉浮變化。
2.大膽猜想并進行驗證,探索哪些物體更容易使硬幣浮起來,學習記錄沉浮實驗結果。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一元硬幣,裝有清水的大盆3個,干抹布,記號筆,記錄表(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2.輔助材料:大樹葉、紙船、塑料瓶蓋、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操作興趣。
師:(出示一元硬幣)這是什么?
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這枚硬幣放進水盆里,它會沉下去還是會浮起來?(幼兒討論。)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會浮起來,有的說會沉下去。到底會怎樣呢?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2.討論。
我們大家都看到了,硬幣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樣了?(沉下去了。)那么現(xiàn)在請你們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呢?
幼兒自由討論,大膽回答。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
3.猜想并操作實驗
(1)剛才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幾種材料,讓我們來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讓幼兒了解其名稱。)
(2)猜一猜,在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你覺得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記錄表,講解記錄方法。)
(3)動手操作,驗證結果,并記錄。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材料來試試吧,看誰能使硬幣浮起來。
提醒幼兒注意幾點要求:a.每組一個大臉盆,玩的時候,不能擠,更不能搶,要互相謙讓,遵守紀律,因為我們馬上要成為小學生了。b.注意別把水灑到桌上或地上。c.每一種材料都要試一試,將用過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開擺放,同時看看成功了沒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試過后,在記錄表“結果”一欄后面記錄,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相互交流,分享經(jīng)驗。
提問:哪些材料能幫助硬幣浮在水面上,那些不能,你是怎樣操作的?你的猜想與實際操作結果一樣嗎?
(5)小結:
硬幣放進水中會沉下去,但我們借助一些會浮的材料來幫助它,它就會浮起來了。有些小塑料瓶蓋盡管自己能浮起來,但卻不能幫助硬幣浮起來。紙船開始會浮起來,也能幫助硬幣浮起來,但吸水后就會沉下去。
活動延伸:
硬幣放進水中會沉下去,但我們借助一些會浮的材料來幫助它,就讓它又浮起來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例如不會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如鐵塊放入水中會沉下去,但用它們鑄造成了船以后,船會浮在水面上……)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塊是水變的,冰又能變成水,并能用語言表達。
2、有探索冰變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冰塊、毛巾、熱水、大盆子、冰花、紙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出示冰)你們看、這是什么?請你猜一猜這塊冰是從那里來的'?(冰箱)冰箱里的冰是從那里來的?
。核龅嚼鋾兂杀。
二、引導幼兒感知冰的特征
1、幼兒第一次玩冰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的冰,等一會請每個人拿一塊冰,玩一玩,摸一摸然后告訴老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提問:有什么感覺?(冷、滑)
2、再次玩冰(引導幼兒壓衣服、壓冰兩者進行比較)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硬)
3、(紙和冰進行比較)冰是什么顏色的?(透明)
4、。
三、冰的融化
1、剛才玩冰后你為什么要用毛巾擦手?手里的水是從那里來的?冰拿在手里為什么會變成水?
2、實驗:熱水和冰
“如果有很多冰,有什么辦法讓它馬上變成水?老師給冰請來了好朋友,請小朋友把冰放在大盆子里。管好自己的冰,看看冰碰到好朋友后有什么變化?”老師到熱水,引導幼兒觀察。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豐富詞:融化)
3、老師這里有許多冰,請小朋友把它們拿到太陽底下去,看看它是怎么樣變化的?
四、延伸活動
1、幼兒到室外觀察冰的變化。
2、幼兒觀察冰花,教師講解冰花的制作過程。
3、請幼兒回家制作冰花。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在一次餐后的散步中,天空不適地飄下了幾絲雨絲,我本想讓幼兒回教室休息,但呈入我眼簾的場景使我驚呆了。小朋友們有些在抓小雨點,像是和雨點玩游戲;有些在雨中旋轉著身體,享受著大自然中的雨到底有多可愛;有些在抬頭看著雨點,像是在思考著什么問題。這時,我班幼兒茅怡婕問:“徐老師,天上的雨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呀?”蹲在地上的郭睿馬上又問:“落在地上的雨點最后又到哪兒去了呢?”“那如果雨落到河里,河水漫出來怎么辦?”王佳依自言自語的問。其他幼兒便紛紛加入了其中,你一言我一句參加了關于雨的熱烈討論中。于是《水娃娃漫游記》的活動就在這樣的.情境中開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水娃娃漫游記”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態(tài)變化。
2、鼓勵幼兒想像水娃娃的漫游過程,并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游圖。
【活動準備】
1、課件《水娃娃漫游記》
2、蠟筆、紙。
【活動過程】
一、導出活動主題(播放照片)。
1、今天徐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想)
2、這個好朋友就藏在徐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照片中,我們一起來找一找。úシ耪掌
3、你們找到了嗎?(水)對了,(播放flash)徐老師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水娃娃。
4、水娃娃也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你們在什么地方看見過水娃娃?(幼兒討論)
5、我們小朋友在這么多地方看見過水娃娃,那水娃娃會到哪里去漫游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二、傾聽故事(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播放課件)(教師邊講故事邊完成記錄表)。
1、教師講第一段(教師邊講邊記錄)
。1)水娃娃的老家在哪里?(大海)
。2)他們請?zhí)柟珟褪裁疵Γ浚ǚ懦鰪娏业墓夂蜔幔?/p>
。3)水娃娃變成了什么?到哪里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2、教師講第二、第三、第四段(教師邊講邊記錄)
。1)在天上,水汽娃娃們很團結抱成一團變成了什么?(白云)
。2)這是冷空氣爺爺來了,水汽娃娃們冷地發(fā)抖,堅持不住地變成了什么?(雨點)
。3)有的水汽娃娃雖然堅持著,但是后來身上結了冰又變成了什么?(冰雹)
3、教師講第五、第六、第七段(邊講邊記錄)
。1)這些雨點和冰雹掉到山上、陸地上變成了(地下水娃娃)
。2)這掉到河里的變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里變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里的變成了湖水娃娃。
(3)我們把所有的這些叫做談水。
4、教師講第八、第九、第十段(邊講邊記錄)
(1)有些淡水娃娃們想家了,回到了老家,又變成(咸水娃娃)
。2)我們把咸水娃娃曬干,變成了(鹽)
三、幼兒合作完成水娃娃漫游圖。
1、現(xiàn)在我們也給水娃娃拍幾張照片。
2、請每四位小朋友組成一個小組。
3、現(xiàn)在給你們兩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你們等會得分工。(幼兒討論)
4、討論好的小組可以去畫了。
四、介紹水娃娃漫游圖。
1、徐老師發(fā)現(xiàn)第一組他們分工很明確,請小組長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分工的?
2、徐老師發(fā)現(xiàn)第二組在完成時有些停頓,在這中間你們遇到過什么困難嗎?
3、請第三組組長介紹一下水娃娃都去過那些地方旅行?
4、徐老師的嘴巴覺得有點干,我們一起回幼兒園喝杯水,也讓水娃娃到我們的身體里去漫游一下好嗎?
附故事:水娃娃漫游記
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藍色的大海里。一天,水娃娃們想到外面去旅游。于是它們就請?zhí)柟珟兔ΑL柟饝怂鼈兊囊,放出了強烈的光和熱,一會兒就把水娃娃們變成了水汽娃娃,再慢慢地把水汽娃娃們送上了天空?/p>
在天上,水汽娃娃們集中在一起抱成團。哇,遠遠望去,水汽娃娃們變成了一朵一朵的白云。
這時冷空氣爺爺來了,水汽娃娃們冷得發(fā)抖,有的水汽娃娃被凍得堅持不住了,變成了雨點,從天上掉了下來。
有的水汽娃娃堅持著,但是后來身上結了冰,慢慢地變成了小冰雹,也從天上掉了下來。
掉到山上、陸地上的雨呀、冰雹呀鉆到地底下,于是就變成了地下水娃娃。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感受物體表面的光滑程度會改變物體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體驗感受摩擦力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
課件3個,幼兒兩次實驗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圖片,分別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們的鞋底特寫。
師:比較一下兩雙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樣?(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紋、又大又重;冰刀鞋--立體的、又滑又?)
如果換一下穿可以嗎?為什么?
二、第一次實驗操作,感知物體表面與摩擦力的關系。
1、師:這里藏著什么秘密嗎?我們來做個實驗。
2、介紹材料和實驗方法。(2條滑道--紙滑道和絨布滑道,2個紙筒。輕輕放上去,輕輕放手,會發(fā)生什么?
3、幼兒四人一組進行實驗
4、交流:小紙筒從滑道上滑下來是又什么不一樣?(距離遠近、速度快慢)并記錄(出示課件一)
5、為什么同樣的紙筒會由這么不同的結果呢?
出示課件二, 教師小結:紙筒劃下去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會牢牢拉住紙筒,不讓它滑下去,這種力叫做摩擦力(跟念)。當物體粗糙時,摩擦力就大,當物體光滑時,就拉不住紙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實驗,感知
1、實驗要求:同樣的滑道,給紙筒穿上不同的衣服(衛(wèi)生紙、瓦楞紙、毛巾),與光紙筒的比較。
2、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這樣?(毛巾最粗糙)
四、討論。
如果登山員穿上冰刀去爬山,會怎樣? 如果…… 會怎樣?
小結:登山員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穩(wěn)步爬山,冰上運動員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件三:廁所里的防滑墊,為什么要墊?(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減少摩擦力)
活動延伸:
出示一瓶子,老師說遇到了困難,受手太滑,打不開瓶蓋,怎么辦?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關注周圍事物,萌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2、進一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和觀察分類能力。
3、了解電池的基本知識,知道廢舊電池對環(huán)境的危害。
活動準備 :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遙控器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觀察事物,引出課題。
提問:桌子上放的是什么?
(電動玩具,手電筒、鬧鐘、手機等)教師:怎樣才能人這些東西亮起來、動起來呢?我們一起來尋找它們的'秘密。
二、展開。
1、復習電池的基本特性。
教師:這些物品里都有電池,它們運作和轉動都離不開電池。
提問:你知道電池的哪些知識?
小結:電池分正負兩極,凸起的一端為正極、凹進取的一端為負極,正極和負極鏈接才能保證有電。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需要電池。
2、電池分類。
教師:請把這些電池從物品里面拆下來,按照不同的型號進行分類。
小結:電池按照型號可以分為1號、5號、7號等,紐扣電池,鋰電池等。
3、生活經(jīng)驗講述,我見過的電池。
提問:
(1)你見過什么型號的電池?放在什么物品里使用?
。2)你們家是怎樣處理廢舊電池的?
4、講解廢舊電池的危害,萌發(fā)幼兒環(huán)保意識。
教師:電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是廢舊電池處理不當會嚴重破壞我們的環(huán)境。
不同類型的電池對環(huán)境的破壞不同。
廢舊電池埋在土壤中會影響土質,在這片土壤中將不會生長出植物;丟在河水中會嚴重污染水質,水中的小魚會死掉;小朋友玩廢舊電池會引起汞中毒。
提問:怎樣正確處理廢舊電池?
小結:廢舊電池對人類和環(huán)境都有危害,不能隨意丟棄廢舊電池,要投放在指定的地方和有標記的垃圾箱中。
三、結束。
活動評價:
從幼兒是否大膽回答問題和積極參與活動等方面進行評價。
活動延伸:
設立"廢舊電池回收箱",帶領大家一起參與環(huán)境保護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征的差異。
重點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難點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征的差異。
活動準備
準備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這兩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讓幼兒自己實驗和探索。
請幼兒當"小偵探",按教師出的題目,找出教室中相關的.物品,并比較差別。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的情況不同。
--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對。
4、擴展幼兒經(jīng)驗。
擴展尋找范圍。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大小與高矮輕重沒有生活經(jīng)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09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13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1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21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03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8
大班科學教案06-15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